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

时间: 新华 八年级教案

教案使教师能够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初二地理免费教案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二地理免费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复习作者,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三、了解藤野先生

1、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抓住黑瘦、八字须……)

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考: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明确:说明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反映他工作认真、全身心投入治学。

2、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鲁迅是如何来评价的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学生回答:伟大

学生齐读第37小节,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这种情感。

3、为什么在鲁迅眼里和心理藤野先生都是伟大的?请同学们阅读11—35小节,思考:文中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又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格?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11-19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和对作者的关心。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

(2)、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

(3)、“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4)、“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

(6)、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7)、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

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

○2(第21-22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因“我”敢于学习解剖尸体而很高兴,表现他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3(第23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形的详细情形,表现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4(第24-28自然段)写“考试事件”,一方面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同时也表现了藤野先生和一些日本学生是主持公道的。

○5(第32-34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听“我”说不学医了,要改学生物学时的表情,表现藤野先生尊重学生的品质和待人憨厚的性格。

○6(第35自然段)写藤野先生临别前夕送相片并题词“惜别”,表现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真挚情谊。

藤野先生为什么“悲哀”?为什么想说却没有说?鲁迅为什么要说谎?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无民族偏见。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读材料(2)

四、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

○1、“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2、“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3、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通过这两件事情,你对藤野先生的“伟大”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五、探究分析

1、如此伟大的老师当然值得鲁迅先生怀念,请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最后三段

2、藤野先生对鲁迅的人生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为什么鲁迅会时时想起他,为什么把他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

学生自由讨论

○1有高深的学问,严谨认真。

○2关心异国青年

○3藤野先生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观点给鲁迅巨大的影响,使得鲁迅一直能够保持着对中国底层百姓和大众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4看到照片便能时时想起在日本的经历,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从而不断地鞭策着自己笔耕不辍。

○5藤野的出现恰恰在鲁迅思想的重要转型期间。

六、归纳本课所学

七、作业

课后作业: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注意联系写作背景)

板书设计: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无民族偏见——伟大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惜别——————友好尊重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找矿点与它们之间的方位上的联系,并通过读图、填表、图表对照、看图连线等方法巩固地名的记忆,进一步培养读图技能。教学中要用资料、数据说明能源矿产丰富,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煤和石油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实际的解决办法。在这节内容的讲授中,有三个点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是金属矿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的作用非常熟悉,但是容易忽视金属矿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密切关系;第二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在谈到对矿产资源问题的对策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的治理上,其实治理是一方面,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想办法找出更多的新能源,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发新能源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第三,矿产资源与前面介绍的两种资源以及后面的海洋资源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是非可再生的,在教学中,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讲得适度,避免出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情绪,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实际的态度看待我国矿产资源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3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下列地点符合“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三个条件是()

A、10°N,180°B、40°N,15°WC、35°S,10°WD、35°N,165°E

2、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B.度数减少C.度数增大D.变化无规律

3、俄罗斯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在他完成历史使命之后,俄罗斯选择将其定点回收。第一批安全坠入点的地理坐标是44.4°S,150°W,该地点位于()

A.南半球和东半球B.南半球和西半球C.北半球和东半球D.北半球和西半球

4、地球仪上的0°纬线和0°经线是两条特殊的线,有关这两条线长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长度相等B.0°经线较长C.0°纬线长度=2×0经线长度D.无法判定两线长度大小

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下列顺序表示正确的是()

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盖④天圆地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6、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关于四个小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刚在赤道上B.小兰在北半球C.小红在低纬度地区D.小明小刚在同一条经线上

7、下列四个地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是()。

8、一架飞机从北极点附近的岛屿上出发一直往南飞,它将可以()

A.返回出发点B.到达南极点C.停留在赤道上D.以上说法都对

9、读两幅经纬网示意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B.乙地的经纬度是30°E、30°N

C.甲地的经纬度是30°W、30°ND.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

10、某轮船2000年9月1日10时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则此时船上的日期应为2000年()A8月31日10时B9月1日11时C9月2日10时D9月2日11时

11、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12、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A.日界线上B.南极点上C.北极点上D.赤道上

13、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而我们能够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人脑的错觉D.天气的变化

14、小明家在嘉峪关,家里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这是因为他生活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内陆城市

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1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自北向南D.自东向西17当悉尼的白昼逐渐变长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可能()A正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B.正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C.正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D.正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18、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上昼夜不断更替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一年中四季的更替

19、南北极圈是()

A、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B、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C、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D、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20、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绕太阳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自转

21、如果地球沿有自转,只有公转,则()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B地球上有昼夜现象,更替周期为一年

C地球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比现在小

22、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的经纬度为(20°S、20°W),请在下列经纬网图上找出遇难轮船所在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3、下列节日中,北京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

A.“五一”劳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D.元旦

24、每年的3月21日左右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25、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中,数值“八万里”指地球的()

A.平均半径B.表面积C.周长D.极半径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26、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也叫____________,它穿过英国.东经习惯上用字母"_______"表示,西经习惯上用字母"______"表示.

27、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8、全球按经度划分为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__度。

29、地球的运动产生昼夜更替,地球的运动产生季节的变化.

30、热量带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

31、每年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____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上。32、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季,9、10、11是南半球的季。

33、地球自转每小时_______度。所以每向东_______度时间早1小时。

34、国际上习惯用和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南北半球是以划分的.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35、地球公转一周的方向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

3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37、东经的代号是,西经的代号是,北纬的代号是,南纬的代号是.

28、在经纬网中,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

39、北纬30度应写作60度应写作

40、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_______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41、赤道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4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

43、本初子午线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

44、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45、常熟在冬至日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是一年中最长的。()

46、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47、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日北半球昼最长。()

48、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

第2/3页

个球体。()

49、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数减小为西经。()

50、玲玲和明明同时从南极出发,分别沿40°E和20°W线向北行进,他们会在北极相遇.()

四、综合题(20分)

51、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写出经纬度:①点(________、_________)③点(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点在②点的________方向,④点在③点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②点位于________纬度(低、中、高)

(4)地点④位于()

A、热带B、北温带C、热带D、南温带

(5)地点⑤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

(6)图中一年中没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点和________点。

5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请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日期是每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

(3)当地球公转到C点时,我们资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

53、读“经纬网略图”,回答问题.(5分)

(1)写出A,D两点的地理坐标.A;D.

(2)A点位于B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C点位于D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填字母).

(4)A,B,C,D四点张,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四季分明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填字母).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和分布特点,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掌握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

2、了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和分布。

3、了解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世界人种和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人口和人种。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先慢后快。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各洲人口增长的快慢。对于各洲来说,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人口稠密。

沙漠、雨林,高纬度和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疏。

人口问题:使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人种的划分: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人种的分布: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黄种人: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

黑种人:非洲,大洋洲,美洲

补充:结合地图掌握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特别是人种比较复杂的亚洲和非洲地区。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佛教。

名称

发源

分布

典型建筑

-

亚洲的西部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教堂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寺庙(佛塔)

补充:我国的维吾尔族是白种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藏族和蒙古族信仰佛教。回族和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形式: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分类标准:劳动方式的差异。

聚落的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地形平坦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各地的聚落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总结:本章讲述了世界的人种和语言宗教的分布,还有世界人口和聚落的分布好发展规律。重点是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这是一个考试的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

【作业设计】

列表比较世界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区。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板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边板图,边讲解。

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做练习巩固:

写出地形名称:

⑴⑵

⑶⑷

⑸⑹

读图:读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新课标第一网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不一样。)

讲解: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P30图I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P30图I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画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⑴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6

本期我担任了八年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计划努力圆满地完成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希望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但由于我不是地理专业毕业,教学中也许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再加上学校和学生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练习、测试都很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本年度教学以中国地理为主,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

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5、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6、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四、主要任务及目标

1、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高低。“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

2、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做他们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善于处理自身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身份。对同学们,仅仅严师是不够的;一味地与他们知心交友,也是不可取的。

3、深入教研教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提升为人民教育服务的能力。

4、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

5、学以致用,课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6、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和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同学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7

课标要求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

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教学策略

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8

一.内容与分析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材知识结构由“三级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四部分组成。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必备知识、基础知识。掌握这节内容,可以为以后各章教学创造较好条件。是掌握中国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从地理教学过程来说,要学习中国地理,必需首先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概念,特别是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因为空间位置制约着一个地区的自然和资源环境,并影响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本专题内容,学生并不会太生疏。因为在小学学习过,很多名称在日常生活、读书读报、看电视也都接触过,因此可以说除了三级行政区划知识学生是一知半解以外,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大部分应该是学生已知的。但如果离开地图,学生就难以全部默出,而且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分布和简称了解不确切,对我国行政区分布未形成准确的空间观念,往往张冠李戴,搞错位置,还有对我国各省区轮廓特征注意不够,分辨不出,对简称中一些名称易写错、读错。不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会感兴趣的,如能用活动、游戏、竞赛、评比方式教学,学生积极性会很高。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知道我国行政区的设置和划分的原则,初步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位置,以及行政中心的名称和分布。

能正确阅读中国政区地图,正确读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位置。初步学会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教会学生正确记忆地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怎样写户口所在地?你知道我国行政区的设置吗?怎么划分?

设计意图:从具体到抽象,导入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教学。

例题1.我国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个。

变式练习:我国有个省级行政区,北京、香港、澳门属于级行政区。问题二:指图说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名称、位置。指图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例题3:下列每个选项的两个省区,在我国政区图上并不相邻的是()

A.广东和广西B.山东和山西C.湖北和湖南D.河南和河北

师生活动:1.指出沿海省区:

2、指出边疆省区

3、指出黄河流经省区

4、指出长江流经省区

问题三:为了使用方便,我们给每一个省级行政单位起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看P8表格,记住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作,学生活动,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师生活动:

1、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

2、用本省的主要河流或山名。

3、用本省区历史或民族名称。

4、少数省区有两个简称。

问题四:学生互动

设计意图:记住各省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

1、拼图游戏,让学生熟悉政区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最快、最好﹗

2、“找门”游戏: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一组负责简称,第三组负责说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组负责指图。每次从每组抽出一名同学,选其中的一名同学先说,另外三名同学应该把相应的内容迅速说出来或指出来。说对了加一分,说错了不给分,最终以分数来定哪组获胜。

3、“找邻居”:从班里选出34名同学,分别代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剩下的同学作裁判,教师说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同学举起手来,同时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与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相邻的同学立刻站出来,并描述“自己”在该省的哪个位置。答错的同学会被扣掉一分,看谁扣分扣得最少。

五.目标检测

按特别行政区、直辖市、自治区、省的顺序写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七.配餐作业

同步训练P4-6(1-23题)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9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多英语学习,学生们已经积累了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学生们对对话、词汇运用的积极性比较高,对英语学习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已具备用英语说话、写话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能灵活地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谈。但也有少部分学习贫困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还需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供小学6年级的学生使用。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本册的主要内容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比较事物、询问身体状况、谈论过去发生的事和告别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本人对教材的认识:在五年级的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的内容和难度。本册中所涉及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时等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对小学生都是一个难点,要打好此部分的基础,为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打好基础。

三、教学总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动4、5题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的是地形与地理,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经过计算感知。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不难看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2.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学生从图2.2转化到图2.1有一定的困难,应该结合以前学过的地形剖面图的形成指导学生观察。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3.地势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而地形我们讲常见的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请学生归纳五大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只有理解了,才印象深刻。

4.我国的主要地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知识点也较多,老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我的思路是先讲山脉,因为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有了地形的基本网格后,再嵌入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5..中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里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适当介绍下山区的概念,它不是仅指山地,还包括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在同学们以前的认识中,往往觉得山区是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学习本课之后,他们发现其实山区还有一些优势,比如山区虽然不适合发展农业,但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较好的条件。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认为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

2.学生学法不恰当。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学会看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能力较差,也就不能很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死记硬背”。

3.本节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的认识。

4.本节要通过看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示意图学习我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任何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4.发展学生读图的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对我国交通、气候的影响。

情感与态度:

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培养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读东西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图、地势分布图,并从中获取效果信息。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12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的基本国情之一,因此1、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2、加强区域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发挥地区优势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区域之间的`合作恰恰是区域优势之间的互补。

二、在世界中发展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2.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各个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多方面的合作,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加入竞争中,寻求发展,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在合作、共同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人地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是一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4.中国为什么加到WTO?①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②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③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13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39;精神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天圆地方

2、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照片

5、地球是圆的

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14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2)每一节课强化地理学案,全批全改,要求节节清,人人清。

(3)强化阶段测试,全批全改,要求章章清,人人清。

初二地理免费教案篇15

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森林资源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14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