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写好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_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教学难点: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教学工具
教具: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2、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其实,在二十多年前我国的有识之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来宣传保护意识,现在你们听到的就是当年感动无数中国人的《熊猫_》,画面是我们的刘宏运同学制作的FLAS_(我国的濒危动物和已灭绝的动物)。
生:(观看,思考,回忆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提到的,造成生物灭绝速度猛然增快的原因,有哪四点呢?
生1:有人类的活动、生物的入侵。
师:那么活动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生1:像偷猎等等的。
师:就是乱捕乱杀的行为,也就是说当人类的利益与生物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倾向于人类的利益。很好,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面呢?
生2:还有人类乱砍乱伐树木,破坏生态系统。
师:对,这是第三方面。还有吗?
生3:还有就是人类乱排放污水,污染环境。
师:那么综合以上这么多位同学的答案的,归结起来的4个方面就是:1、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入侵者;2、人们为了利益对生态系统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4、环境的污染。(屏幕显示)
新课学习: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师:请同学们看着背投上的这个问题(思考: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到底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
生:(积极地讨论)
师:刚才看到许多小组都讨论得相当积极,应该有很多不错的想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生4:我们小组的讨论意见是,我们的政府对那些恶意破坏环境,捕杀动物的人们要加大管治和惩罚力度,进行保护野生生物的宣传,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一个保护动物的思想,从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师:很好,也就是说,一方面是要政府加大力度去保护野生动物,另一方面就是要向人们做好宣传工作。那么还有呢?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呢?
生5:我觉得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以外,还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还应该从法律上做一个强制性的保护,就是制定一些法律条理去管理,这样显得更有法可依和更方便管理。
师:这里说了两点,一是保护生物所在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就地保护。二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考虑周详,还有没有补充?
生6:我觉得对那些已经受到破坏的地方的物种,应该转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不要一错再错,应该另找一个更适合它们的环境,让他们更好地繁衍下去。
师:这里提到一个迁地保护问题,也就是必要时我们应该把一些濒危动物迁移到另外一个对它们来说更好的区域。还有没有呢?
(没人继续发言了)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许多,现在就总结一下:(屏幕显示)
1、1、就地保护;(珍稀物种)
2、迁地保护;(濒危物种)
3、制定法律和政策。
4、开展生物宣传和教育。
5、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种质库)
(针对里面的每一种措施展开学习)
1、2略
3、制定法律和政策。
师: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执法人员,要去餐厅检查是否有食用野生动物,你应该具备什么知识?
同学齐声:法律知识和生物常识。
师:非常聪明,我们有什么法律武器?看看课本,一起回答。
同学齐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_》、《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_》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教师:有了法律武器,当你去餐厅检查时,找不到活的动物,只有一些吃剩的骨头,就是屏幕上显示的这三种足的骨头,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这个餐厅到底有没有违法销售野生动物呢?
同学:(思考,积极举手)
同学7:我认为是第一个。因为第一个的爪子十分锋利,看起来是在野外生活的,需靠捕食别的动物而生存的动物,因此需要强而有力的爪子,因此我判断第一个爪子是野生动物的爪子。
师:说得有道理,可以看到这些爪子是很锋利的,是野生的。那还有没别的意见呢?
同学8:我觉得其实三个都是,而第一个像刚刚的同学所说的,是比较凶悍的野生动物。而第二个呢,它上下的爪子都是倒勾的,应该是一些长期在树木上生活,需要抓紧树木的鸟类,像啄木鸟一类的。而第三个呢,这个爪子很长,就是那些入水抓鱼的鸟类的。
师:说得很好。留意第三个,大家看看这里,除了很长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上面有什么?
同学齐声:蹼
师:那么归结起来呢,第一个,是猛禽类的足,第二个是攀禽类的足,第三个是涉禽类的足。大家都答对了,看来大家还是懂得不少生物常识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用得到。
4、开展生物宣传和教育
师:接下来,我们讲讲有关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问题。其实在这方面,中国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刚刚我们听到的《熊猫_》,在当时可是响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而在90年代,也有一首歌谣,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的黄越同学做了一个有关这首歌谣的环保宣传动画,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中)
师:看完这个动画,我相信大家也会受到感染,并为之感到有点伤感和惋惜吧。其实人类和动物是能够和谐共处的,学完这一课,以后保护生物界中物种的重任,就交到在座各位同学的手上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形成一个保护自然,与别的生物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歌曲,不仅教育了我们这一代人,今天的你们也受到了感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宣传的重要性。
5、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种质库)
师:好,那么现在说的是第五方面,也就是刚刚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个大家没有想到,也不怪大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科学研究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什么联系呢?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质是保护什么?
同学齐声:基因的多样性!
师:很好。那么基因的多样性,跟科学研究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每一个生物的种类,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特的生物基因库。有这样一个基因库,就可以让它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师:翻开课本96页,这里科学研究的例子,就是建立种质库。种质库对于动物来说,就是精子库,而对于植物来说呢,就是种子库。还记得_那四名科学家吗?
同学声:记得!
师:他们情愿饿死,也不愿去吃种子库里的种子,这种精神是十分令人感动的,可见他们对这个种子库,是多么地重视。因此,保护动物的办法就是保存物种的基因库,也就是建立——
同学齐声:自然保护区。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三)情感目标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员的观点。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工具
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颐和园的观鸟活动”的图片。现在观鸟活动在全国各地盛行,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加,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呢?学生讨论发言:观鸟能增长知识,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鸟类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从参加观鸟活动中就可体会到鸟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
(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一个情境话题,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展示结论。
资料1 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曾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得雀卵265968只。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吁,这是为什么?
资料2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想一想,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资料3 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资料4 北戴河最近掀起一场保护6000亩松林、消灭“森林杀手”天牛的生物护林战役,10万只“护林卫士”肿腿蜂作为“特种兵”,被有关部门分批投放到联峰山景区。据北戴河园林局负责人介绍,此次以虫治虫生物护林的战役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其作用却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它不但安全,也是最经济的杀虫护林手段。为什么这种方式安全而经济呢?
资料5 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亩麦田约有50~1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青蛙,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近年来,由于人们大肆捕捉青蛙,不到几年,该地区蛙类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导致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受害。这就是人们出于眼前的利益捕捉蛙类,切断了小虫类之间的食物链,结果害虫四起,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严重损失。后来使用农药,产量获得一些恢复,但随后继续大量减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1)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2.师生共同总结: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而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当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因捕杀或疾病等原因而大量下降的时候,往往其天敌的数量会随之下降,而被其捕食的生物数量会因天敌减少而繁殖增多,就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如植食性动物数量过多会使植物数量大量减少,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保护动物就是要保障既不能随意消灭,也不能任其肆意繁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对害虫害兽要科学防治。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看问题要多角度把握动物的作用,而不能以偏概全,目光短浅。
(二)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分解,你认为这两种方式哪种分解更快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羊吃的草更能促进草的分解。
2.草中的有机物被羊体内的细胞吸收后是通过什么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二者如何能返回无机环境中?教师复习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展示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动物的呼吸和排泄返回到无机环境,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可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由分解者进一步分解。同时,动物的遗体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返回无机环境,再进一步供植物利用产生有机物。
3.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动物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回归自然界。
【设计意图】从现象出发,不断深入探寻原因,最终揭示原理。通过画图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动物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回归自然界的作用。
(三)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图片或教师播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视频,思考:如果没有动物参与,植物的繁殖会不会受到影响?学生能很快说出植物的繁殖会受到影响,但是理解不深入。
2.教师举例:毛里求斯岛上有一特有树种――卡伐利亚树,也称为大颅榄树。这是一种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100英尺,树围14英尺。该树木质坚硬细密,曾经是岛上大量出口的优质木材资源。几百年前,它们的踪迹遍布全岛,而今却已寥寥无几,且都是百年老树。
1982年,科学家在岛上对卡伐利亚树作了几个月的深入研究发现,尽管此树年年开花结果,却没有一颗种子发芽,这种现象已持续了几百年。据记载,20世纪30年代,一些当地的植物学家担心卡伐利亚树会灭绝,曾采集这种植物的种子,用各种方法处理种子,试图促使它们发芽。
可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人类眼看着这种珍贵树种走向灭绝,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后来,经科学家细心地测定了大颅榄树的年轮后发现,卡伐利亚树果核的发芽依赖于渡渡鸟的肠胃;渡渡鸟灭绝了,卡伐利亚树也因无法繁殖后代而走向灭绝。现在,毛里求斯已采用科学方法磨薄卡伐利亚树的果核或者让吐绶鸡来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以取代渡渡鸟。此后,这种树木终于绝处逢生。由此,学生更能体会到动植物的息息相关。
3.师生总结:动物帮植物传粉,使植物能顺利繁殖后代。动物帮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动物为植物传粉、播种的现象初步理解动物对植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同时,利用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植物之间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总结和提升
1.教师展示资料:据报道,福州闽江公园沙滩岸边密密麻麻地散落10多厘米长的黄鳝,已全都死掉。当前市民在闽江放生鱼、龟等活动较多,但是被放生的动物被捕捞、死亡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我们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学生讨论认为保护动物是应该的,但是放生动物不能盲目,而要选择适合的自然环境,并要考虑水温、其他生物的分布等情况,否则,被放生的动物不能生活,或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师生总结:动物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也可以帮助植物。但是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动物、爱护动物,科学合理地管理和防治动物。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正确保护动物的方法,树立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课后小结
本节教学从一开始的小品展示,谚语讨论,练习比赛,尝试建立食
物链与食物网,
整节课老师语言少,
学生互动多,
学生在有事干,
愿意干,
在干得好中完成了学习,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对经典谚语中孕含的生物学
知识的剖析是本节的亮点之一,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是本节的另一亮点。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3
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教学准备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线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计划免疫教学后记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
2、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____-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食物链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模型的构建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3)通过定量分析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理解生命系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二、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应用
三、教学设计:
【问题探讨,引入课题】
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生产力低下等方面的原因,农产品的产出十分有限,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在不违反营养学规律的情况下,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农产品养活更多的人?
A.粮食全部供应给人吃。
B.一部分粮食供应给人吃,同时用一部分粮食喂猪,人吃猪肉。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不给出确切答案,引导学生从获得能量维持生存的角度分析,进而引入课题。
【设置问题,引导思考】
问题1:能量对生命系统的意义?
讲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性将增加。生命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可以通过获取能量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对于个体来说没有能量的输入就意味着死亡;对生态系统来说,如果在较长的时间没有能量输入,必定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问题2:能量如何输入到生命系统?
讲述: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他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从而实现能量的输入。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利用光能,从摄入的有机物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输入。
问题3:输入生物体内的能量有哪些用途?
讲述:生物体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在此过程中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积累,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了这些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同时产生了大量热能,热能不能被生物直接利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问题4: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讲述: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在个体水平上,也可以在群体水平上。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系统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群体可以是一个种群或者营养级上的所有生物,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4,思考下列问题:
1.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被全部吸收了吗?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都有哪些去路?
3.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都被吸收了吗?
4.初级消费者的能量都有那些去路?
【师生互动,构建体系】
投影能量流经第一、二营养级图解,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补充和完善相关答案。
强调:A.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B.粪便量归属上一营养级
师生共同完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图解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师生总结:
能量流动的起点:始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能量的输入)
能量流动的渠道: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流动(能量的传递);
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去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的最终去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讲述:为了研究能量流动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数据和能量转移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做了定量分析。1942年,林德曼发表了《生态学的营养动态概说》,他的这项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奠定了现代生态学的基础,
投影赛达博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问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用林德曼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值进行分析。师生总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林德曼从中国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得到启发:要从食物链的角度对能量流动进行研究。投影赛达博格湖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图解。
问题:2.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
引导学生计算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得出结论:大约是10%-20%。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高到低绘制成图形,呈现出金字塔形状,成为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再回到“农产品分配”的问题上,现在你会再选择哪种策略?
2.让学生从能量流动特点的角度解释如下两个现象:
(1)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2)、“一山不容二虎”。
思考: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举例:绘制一个有树木、白蚁和啄木鸟组成的食物链中个体数量关系图形。观察它们和能量金字塔的区别。总结:能量金字塔是普遍的规律,而数量金字塔则不是,跟生物个体的体型大小有机物含量有关。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能量流动可以循环流动
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能量从无机环境带到生物群落
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
2.假设下图食物网中的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为()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等于10-1NB.等于10-2NC.少于10-1ND.少于10-2N
3.在一个高产的人工鱼塘中同时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c+dB.a=b+cC.a>b+c+dD.a
4.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200gB.250gC.500gD.1000g
四、板书设计: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课程新授
(1)鱼的&39;形态特征
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
具鳍,用于游泳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学生分析所展示鱼的特征。
(2)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据自身经验,提出实验方案。
(3)课堂小结
回顾已知的鱼类适应水中游泳的特征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
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
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几种真菌的投影)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
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
2.自学课本63页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
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
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师生活动)
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
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图片: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7
一、教学目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新陈代谢生物生殖发育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变异等方面基础知识,以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形成保护环境意识。
三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基本结构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生物实验等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知识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生物现象。
二、确定教学内容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进入社会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结构生理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生理知识,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侧重点。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等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生情况分析
__班共有接近一百学生,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可以,上学期生物的平均成绩走在了中间,但高分较少,同时由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因此班平均分被拉下来了。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研究。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观看教学短片,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进度安排
周次
授课内容
1————2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5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7
生物的进化
8————9
传染病和免疫
10——11
复习
期中考试
12——13
用药和急救
14——15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16——20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9
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你知道哪些例子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
①细胞核移植与克隆羊多利
②太空育种技术
③试管婴儿
小组合作,讨论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
说出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生物能够提供食物;植物能够提供氧气;人们穿的衣服也来自于生物等等。
观察图片,说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鸟巢和国家体育馆、蜻蜓与直升机、海豚和潜水艇。
课前收集有关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课上交流展示:
①青蛙和电子蛙眼
②龟壳的背和建筑
③响尾蛇导弹和蛇
④乌贼和鱼雷诱饵
⑤长颈鹿和抗荷服
⑥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小组交流展示。
①动物克隆技术
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
活动:说一说对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开了一个个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奥秘还“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例如:地球之外存在生命吗?人的青春可以永驻吗?什么时候能够战胜艾滋病,攻克癌症?人类社会还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危害发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
课外拓展:
生物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生活和学习中你还听说过哪些举世瞩目生物科学成果?请你收集生物学发展的新进展的资料,并和同学进行交流。畅所欲言,展望生命科学的未来。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0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
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
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
二、讲授新课
1、分类的依据
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
要求:
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分类的等级
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
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
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师:
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
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
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
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生:通过老师播放幻灯片进一步加强了动物的分类等级
师:要求学生说出马在分类等级中的地位
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分类的意义
师:通过前面所学的进行引导学生回答分类的意义
生:分类的意义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他们的亲缘关系和他们的分类等级
4、双名命名法
师:通过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双名命名法的相关知识
生:对双名命名法有一些认识
5、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1
课前检测:
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
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
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
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资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答: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③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鸣囊、抱对
2、发育: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后巩固:
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乌龟、青蛙、鳄鱼B.大鲵、小鲵、乌龟C.蝾螈、大鲵、蟾蜍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两栖动物是指()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4.明辨是非
①.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
⑵.所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必须在水中发育。()
③.所有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④.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
⑤.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上生活的动物,就叫两栖动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2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为主,要重视学生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让学生用显微镜亲自观察身边的细菌,进而了解细菌的特征,理论上,这样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操作会有较大难度。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以及细菌形态结构图片。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过程,可以借助课件画面展示,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3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教案(精选2篇)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篇1
期末复习(二)教案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一、重点难点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几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3、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都能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4、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5、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6、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7、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8、营养物质如何被消化道吸收。
9、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有关知识。
二、知识点
1、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分为六大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营养物质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水
食物、饮水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
蔬菜、海带、肉类
构成人体的重要材料
糖类
食糖、谷类、豆类
供给能量
蛋白质
瘦肉、鱼、蛋、奶
构成人体细胞
脂肪
猪油、蛋黄、芝麻
供给能量
维
生
素
A
肝脏、玉米
增强抵抗力
B1
牛肉、内脏、蔬菜
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C
蔬菜、水果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D
肝脏、鸡蛋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3、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4、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
5、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6、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7、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8、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存在时间短,所以,只有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如果咀嚼时间长,你会发现人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这个原因。
9、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食物在胃内停留数小时后,破消化为粥状的食糜。随胃的蠕动,进入小肠。
10、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小肠蠕动,推动食糜前进,同时将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包括胆汁、胰液和肠液。而这些碱性的消化液也与食糜的酸性中和,发挥作用。
11、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征紧密相连的。
12、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
13、要做到营养卫生,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要纠正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食物中毒有两类,一类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还有一类食物中毒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第六章呼吸
一、重点难点
1、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2、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3、人工呼吸和肺活量的有关知识。
4、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5、煤气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6、人体呼入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别。
7、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吸烟与吸毒的危害。
二、知识点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的外形:肺呈圆锥形,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尘埃沉淀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肺泡的特点:(1)数量多:约8亿;(2)面积大:约100平方米;(3)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5)外包毛细血管网。
3、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其产生原因:由于肋间外肌的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反之,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
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5、
6、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7、
8、呼吸的意义就是:吸入氧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可以不断地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加强呼吸肌的力量,扩大胸廓活动范围,增加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数,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
10、讲究呼吸卫生:
1.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2.要用鼻呼吸,鼻可温暖、湿润、清洁空气。
3.不可随地吐痰:不卫生,不文明。
4.吸烟、吸毒的危害
第七章排泄
一、重点难点
1、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2、泌尿系统的组成。
3、肾脏的结构。
4、尿的形成过程。
5、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二、知识点
1、排泄的概念,即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人体的腹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有一个。其功能是与结构密切相连的,从纵剖面可以看到,周围是皮质,颜色较深;里面是髓质,颜色较浅;髓质里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
3、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肾小囊分布于皮质内,肾小管在皮质髓质都有分布。
4、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有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为内外两层,二者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外面包绕这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5、尿的形成过程主要由肾脏来完成。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滤过:由肾小球来完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就会被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6、每天喝适量的水,以使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维持相对的平衡,组织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要及时排尿;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第八章新陈代谢
一、重点难点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2、体温的概念和测量。
3、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的知识。
4、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二、知识点
1、新陈代谢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异化作用是指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地分解,同时释放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3、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新陈代谢的过程,使得人体能够正常运行。
4、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完结。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教案篇2
期末复习(二)教案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一、重点难点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几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3、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都能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4、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5、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6、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7、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8、营养物质如何被消化道吸收。
9、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有关知识。
二、知识点
1、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分为六大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营养物质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水
食物、饮水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
蔬菜、海带、肉类
构成人体的重要材料
糖类
食糖、谷类、豆类
供给能量
蛋白质
瘦肉、鱼、蛋、奶
构成人体细胞
脂肪
猪油、蛋黄、芝麻
供给能量
维
生
素
A
肝脏、玉米
增强抵抗力
B1
牛肉、内脏、蔬菜
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C
蔬菜、水果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D
肝脏、鸡蛋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3、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4、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
5、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6、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7、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8、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存在时间短,所以,只有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如果咀嚼时间长,你会发现人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这个原因。
9、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食物在胃内停留数小时后,破消化为粥状的食糜。随胃的蠕动,进入小肠。
10、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小肠蠕动,推动食糜前进,同时将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包括胆汁、胰液和肠液。而这些碱性的消化液也与食糜的酸性中和,发挥作用。
11、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征紧密相连的。
12、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
13、要做到营养卫生,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要纠正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食物中毒有两类,一类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还有一类食物中毒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第六章呼吸
一、重点难点
1、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2、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3、人工呼吸和肺活量的有关知识。
4、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5、煤气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6、人体呼入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别。
7、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吸烟与吸毒的危害。
二、知识点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的外形:肺呈圆锥形,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尘埃沉淀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肺泡的特点:(1)数量多:约8亿;(2)面积大:约100平方米;(3)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5)外包毛细血管网。
3、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其产生原因:由于肋间外肌的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反之,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
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5、
6、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7、
8、呼吸的意义就是:吸入氧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可以不断地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加强呼吸肌的力量,扩大胸廓活动范围,增加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数,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
10、讲究呼吸卫生:
1.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2.要用鼻呼吸,鼻可温暖、湿润、清洁空气。
3.不可随地吐痰:不卫生,不文明。
4.吸烟、吸毒的危害
第七章排泄
一、重点难点
1、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2、泌尿系统的组成。
3、肾脏的结构。
4、尿的形成过程。
5、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二、知识点
1、排泄的概念,即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人体的腹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有一个。其功能是与结构密切相连的,从纵剖面可以看到,周围是皮质,颜色较深;里面是髓质,颜色较浅;髓质里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
3、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肾小囊分布于皮质内,肾小管在皮质髓质都有分布。
4、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有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为内外两层,二者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外面包绕这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5、尿的形成过程主要由肾脏来完成。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滤过:由肾小球来完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就会被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6、每天喝适量的水,以使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维持相对的平衡,组织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要及时排尿;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第八章新陈代谢
一、重点难点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2、体温的概念和测量。
3、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的知识。
4、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二、知识点
1、新陈代谢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异化作用是指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地分解,同时释放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3、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新陈代谢的过程,使得人体能够正常运行。
4、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完结。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4
<本课时内容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通常都是以很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须先经消化,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而这一切过程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让学生看消化系统挂图或模型,自己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1.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
(1)口腔:口腔内有舌和牙齿。
①牙齿: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A、结构:
.牙根:牙槽里的部分。
牙颈:稍细的部分,外包牙龈(口腔粘膜的一部分)。
牙冠:表面覆盖着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B、功能:其中门齿可咬切食物,犬齿负责撕裂食物,臼齿负责研磨食物。
C、其他: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一是乳牙,20个;二是32个恒牙,28~32个。
②舌:是口腔中一块肌肉质的结构,主要的功能是搅拌食物、辅助吞咽,此外还与发音和辨别食物的味道有关。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道:
食道位于咽与胃之间,长约25厘米,可以依靠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
(4)胃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借助挂图讲解),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胃上端与食道相接的部分,称为pen门,胃下段与小肠相接,称为幽门。在幽门部的管壁内,有一圈特别发达括约肌,能控制食物通过。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5)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结合挂图见讲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除了长度的原因,还有其它一些适应性特点,后面会学习到。
(6)大肠
大肠较小肠粗大,长度约1.5米,可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利用挂图讲解)。
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有一向下突出的盲囊,称为盲肠,其盲端又有一指状的突起,即阑尾。盲肠和阑尾在人体都是退化的器官。大肠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7)肛门
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通道。
2.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1)唾液腺
有三对,分别是腮上腺、颌下腺、舌下腺,均有导管将所分泌的唾液输入口腔。成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另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胃腺
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可以分泌胃液(主要由盐酸和胃蛋白酶构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
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升。
(4)胰腺
位于胃的后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5)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肝脏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帮助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控制,平时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
另外,肝脏还能在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能解毒等等。
板书:
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
(二)
1、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1)口腔:牙齿咀嚼;舌搅拌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管:
(4)胃:暂存食物,初步消化
(5)小肠:长5~6米,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6)大肠:长1。5米,有一定吸收功能
(7)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2、消化腺
消化腺
开口
所分泌的消化液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腺
口腔
唾液
消化淀粉的酶
胃腺
胃腔
胃液
消化蛋白质的酶
小肠腺
小肠腔
肠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肝脏
小肠腔
胆汁
不含酶
胰腺
小肠腔
胰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5
教学过程
引 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
(板书)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从细胞水平看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
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
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
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吸收氧。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气。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演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以活的植物为背景,指明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讲述: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萌发的种子当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问:你能说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吗?
(回答:线粒体)
提问:你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吗?
(回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板书: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展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某食物链中有机物的传递,并由点到面展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提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回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述:请阅读书126页“技能训练”,并回答下面问题: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并相互交流。
(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因为:
1.甜瓜的品种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说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了解了“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复述一下“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请一位同学谈谈“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 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要适当做出相应归纳。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6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来了解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开激烈的讨论。了解抗生素的史话以及作用机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b5E2RGbCAP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人们健康。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案重点
1、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案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案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案课时
1课时。
教案过程
导入新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和危害。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素用法的认识。每位学生提出自己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个讨论。
教师:展示电视广告中一些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一些内容,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某同学患感冒后,打点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还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认为多了好得快。以此实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p1EanqFDPw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
1、抗生素史话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学生通过看课本,熟练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的具体写法。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学生看课本讨论)
a、细菌的结构
b、作用机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他们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学生讨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2)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
3、对如何保健,少用药。或不用药展开讨论。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生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肋及其原因。
2.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方面
运用类比迁移等方法,认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2.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直接经验,因此,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价值,并从具体行动上体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本章教学时,通过呈现大量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事实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归纳和概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得㈩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江豚的图片、视频和相关新闻;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案例;收集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告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播放视频:江豚)
[提问]
(1)认识这段视频十的动物吗?
(2)看到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觉,
播放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组图。讲述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
[提问]
看子这段新闻,你又有什么感觉?观看并辨认。
[回答]
(1)江豚。
(2)愉快、兴奋。
[回答]
惋惜、难过。
通过两段对比鲜明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激发学业保护业物多样性的愿望。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问]
(1)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如果这样的事件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小结]
其实,不仅是扛豚,从教材中所提供的很多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生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可能,这使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肋,。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案例?
补充案例:近年来火绝的动物及灭绝时间。
[提问]
你们觉得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小结]
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回答]
(1)这些江豚可能是因为饥饿、中毒、受伤、生病等原因而死亡。
(2)江豚可能会像白鳍豚那样走向灭绝。
阅读教材110—111页内容。
学生交流。
[小结]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多物种会从地球上永久性地消失。而且近年来,物种消失的速度在加快。
[词论、交流并回答]
人类的捕杀;过度利用和开发;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
以教师提供的江豚的案例为点,以教材提供的和学生所了解的丰富素材为面,强化学生对于的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好铺垫,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过渡]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可能在未来10-15年功能性灭绝。
[提问]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保护江豚呢?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进行陈述、修正、补充和归纳。
[案例]
我国保护大熊猫的主要措施:建立卧龙、工朗、麻咪泽等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比较成功的案例。
[追问]
(1)在保护大熊猫和同学们所提到的这些案例中,你觉得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2)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3)以江脉的保护为例,分析一下,要保护江豚赖以生存的环境,叫能面临什么样的阐难?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引导。
[追问]
人与生物圈其他上物能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吗?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案例]
安徽铜陵江豚自然保护区,人与江豚的和谐共处。
[过渡]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人和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当然,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提问]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对学生的观点做鼓励性评价,并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归纳、提炼。
阅读教材113~114页资料,讨论、交流。
[回答]
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教育管理、建立种质库等措施,可以对江豚等濒危生物进行有效的保护。
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回答]
(1)关键在于保护了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3)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小结]
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困难来源于我们自身。因为我们的活动,很可能挤占或破坏其他生物的上存环境。由于人类的生活也要依赖于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做到人与生物圈具他生物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证明。
学生交流。
[回答]
不购买、食用珍稀动物及具制品;购物时选择环保袋;用餐时不浪费食物;做好废弃的作业本、草稿纸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等等。
以江豚的保护问题,引导学业交流、归纳动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分析保护大熊猫和其他生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源头在于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保护牛物栖息的环境,并不意味着人类的退出,而是人类要力争与其他生物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堂
总结
[播放视频]
两组公益广告:保护江豚的公益广告、姚明保扩鲨鱼的公益广告等。
请学生谈感受。
[结语]
很高兴同学们能想到采取很多力所能及的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真心希望同学能把今天所学、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其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学生观看、感悟;
通过两组公益广告.进一步升华学业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牛物多样性的热情。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8
本节是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种特殊的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细菌和真菌”,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能
.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病毒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境
导入新
.展示禽流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感视频
2.展示一些动物、植物及细菌、真菌的图片,设问: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基本结构构成的呢?引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一步提问:是不是生物圈里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呢?从而引入本章题——病毒。提出疑问:病毒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使人和动物得病呢?
激起学生兴趣
观看图片
思考原因
同桌交流:有关病毒的信息交流
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教师点拨
.病毒的发现
ppt展示图片:
伊万洛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因
2.病毒的特征
(1)病毒的大小
互动:让学生拿出尺子测量本上例举病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毒的长度.
点拨:仅电子显微镜可见
(2)病毒的形态
微视频展示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3)病毒的结构:
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
(4)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①病毒能独立生活吗?为什么?
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②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样的细胞中?这样的生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活方式叫什么?
③设疑: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怎么样?
④设疑:病毒是怎样繁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殖的呢?.
⑤提问:生物有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哪些特征?那么病毒李雪公开-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是生物吗?
3.病毒的种类
呈现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照片,并简单介绍,问:病毒多种多样,如何对病毒进行分类呢?引出分类的依据。
引导:我们知道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请学生展示前收集的病毒使人患病的例子,图片展示:
由于病毒的感染使人和动植物患上了某些疾病,如:流感病毒、乙肝、SARS、狂犬病、禽流感、艾滋病、等等。问:那么病毒只对我们有害吗?
(2)观看微视频——病毒有益的一面,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待它有害的一面,又要看待它有益的一面,病毒也不例外。
病毒在疾病预防、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上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并总结出病毒与人类关系的两面性。
同桌2人合作探究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
病毒大小,形成直观印象
多种多样
观看视频,思考
学生归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
网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归纳: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资料,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对病毒有新的认识,知道疫苗等是一种减毒病毒,用来预防疾病。
认同病毒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1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能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说出影响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难点】
怎样设置对照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种子的一生”视频,设疑:种子一生的开始有什么奥秘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师提出问题:一周之前我发给大家每人5粒菜豆种子,让你们体验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现在谁来描述一下你培养的过程?
学生简要描述。教师继续设疑:
(2)在你们培养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思考过: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谁来大胆作出几个假设?
2、作出假设
预设学生做出的假设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1)针对学生作出的假设,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几个非必需的条件。(排除“土壤、阳光、肥料”这几个条件)
(2)继续设疑:“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温度?”这个假设表述准确吗?应该如何表述?(引出“适宜温度”)
3、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首先以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实验设计思路。
讨论提纲如下: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胚完整且是活着的种子)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罐头瓶、吸水纸、标签,除此之外,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样探究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要分成2组。一组是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该组为对照组;一个为较低温度(0℃),该组为实验组)
(4)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保证完全一样呢?(强调控制变量)
(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减少实验误差)
待如上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想要探究的条件,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然后,分组汇报探究计划,教师进行评价。
4、课下实施、观察记录
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只能在课下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了。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注意每天观察,同时观察)
(三)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实施实验计划,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下节课一起分享。
八年级生物教案全集篇20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和。
二、细菌
1.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1)基本结构:控制着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DNA位于,控制着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2)特殊结构:有些细菌具有.....
2.繁殖:细菌主要以方式进行繁殖。
3.菌落:
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可以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放线菌
1.形态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2.繁殖:主要进行生殖。
四、病毒
1.结构:(1)基本结构:主要由和两部分构成,两者合称为。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的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状的物质是。
(2)特殊结构:流感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止面生有。
2.增殖:过程包括①→②→③→④→⑤
题例领悟
图为病毒的结构,请回答:
⑴组成3的基本单位是,其化学成分是。
⑵若此病毒为噬菌体,结构中不应有的是:[]和[];当它侵染细菌时,只有进入细菌体内。
⑶若此病毒为流感病毒,当它侵入人体后,就成为,人体的细胞将消灭它。
⑷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但这时的病毒的[]应该含有基因;在细胞工程中可用作,这时则利用了病毒的。
⑸当病毒的[]用32P标记时,在分子遗传学上可用于证明。
答案:⑴衣壳粒蛋白质⑵2囊膜1刺突核酸⑶抗原免疫⑷运载体4核酸标记融合诱导剂侵染细菌的特性⑸4DNADNA是遗传物质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蓝藻和蘑菇B.葫芦藓和铁线蕨
C.噬菌体和黄曲霉D.放线菌和变形虫
2.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
A.线粒体B.核糖体C.细胞质基质D.内质网
3.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是
A.鞭毛B.核糖体C.质粒D.细胞壁
4.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分枝状菌丝构成,与霉菌完全相同
B.与细菌相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C.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孢子,形成新个体,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D.主要生活在动植物的细胞中可致病
5.病毒的主要结构是
A.核酸B.衣壳
C.囊膜D.核衣壳
6.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
A.能进行新陈代谢B.能进行繁殖
C.能感染细胞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
A.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氨基酸B.细菌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噬菌体内的氨基酸
二、非选择题
8.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说明:(提示: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RNA)
⑴艾滋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它的分子中
⑵图中4至5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为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此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原则进行,并需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⑶若7的碱基比例为:A占20%,U占40%,C占30%,G占10%,则6的碱基比例为。
⑷请你根据病毒的特征,设计一种方法,以检验9(子代病毒)是否继承了1(亲代病毒)的主要性状:
自我评价答案
1B2C3A4B5D6B7C
8⑴RNA;⑵逆转录、碱基互补配对、逆转录酶;⑶A30%:T30%:C20%:G20%;⑷子代病毒是否具有侵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