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

时间: 新华 八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学自信心。写好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物体和质点

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

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

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

创设情景(PPT展示)

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

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

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教师设疑:哪些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总结:

视野拓展:课件展示阅读材料: 《质点与理想化模型》 内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方法指导: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训练

有人说:“当一列客车从芜湖开往北京

时,如图所示,就可以把这列车看成质

点。”这种说法正确吗?当研究这列火车经

过芜湖长江大桥时,火车能看做质点吗?

二、参考系

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甲,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图乙是其运动的轨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运动轨迹是C,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却是B。(不计阻力)

同样的苹果落地,为什么会观察到不同的轨迹呢?

学生分组积极思考讨论:是因为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即观察角度不同。

师生活动:找一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站好不动。教师从讲台一侧走向另一侧,同时问该同学:“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该同学回答:“老师是运动的。”第二次与该同学并排同速走动,再次询问:“我是运动的吗?”该生回答:“我没有看到老师运动。”但是坐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说老师运动了,为什么? 教师设疑: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

学生合作讨论:是因为观察的角度即所选参考系不同。 总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又具有相对性。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课堂交流: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 课件展示问题:

1。“嫦娥一号”从地球表面向月球发射的过程中,若要研究“嫦娥一号”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

参考答案:都可以。但描述不同。一般的说,发射时一地球为参考系,被月球捕获后,一月球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学习了参考系后,我们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军事中对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更详细的要求。

问题: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

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说法较多,如B点在A点南面50m处、C在A的东南方向等。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 可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m)、C(100m,—50m)、D(100m,100m)。

总结归纳: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刻度应均匀分布。

课件篇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为教学系统是复杂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只是预案,只能作为宏观纲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还要靠教师的艺术发挥。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教好概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概念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

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接受新概念的干扰。如说:这杯水热,物理上应是:这杯水温度高。把“热”与温度混了。再如说:冬天放在操场上的铁比木头凉。实际是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一样高。2.认识不足或己有概念不清给教学带来的干扰。如说:静止的物体无惯性;再如说: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3.用数学式代替物理意义。如认为:由R=U/I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再如,由E=kq/R2说r趋于零时E趋于无穷。4.概念间的混淆。说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5.不会正确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如船从淡水湖开到海里,所受浮力怎样变化?会认为变大。

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对概念的辨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x108m/s.

(二)过程与方法I.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一一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学习类比和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小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传播的?③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问题很类似:①什么叫做声源?

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经历选择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积极探索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意识。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具有保护仪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3.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1.形变、弹力

2.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教具准备臂力器,体重秤,弹簧秤,握力器,拉力器,气球

分组实验:弹簧、铁架台、刻度尺(30cm)、钩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进行新课

一、弹力

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

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

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桌面发生形变我们都看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

演示玻璃瓶的形变。如图5.3一l所示,找——只横截面为椭圆的大号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两头开口的细玻璃管(半径1~2mm,长约30cm)。向瓶内灌满红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适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衬以带刻度的白纸板。

演示时,先用教鞭(或钢笔杆)轻敲瓶壁,让它发出清脆的响声,(表示玻璃比较硬)。然后用手指沿横截面的`短轴方向紧压瓶子。因瓶子受到这样的按压后容积变小,管中水柱明显上升(如图9)。当放开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沿瓶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压瓶,则由瓶的容积变大,水柱就明显下降(如图b)。这说明玻璃受力要发生形变的。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发生形变的,只是形变很微小我们肉眼看不出来而已。

师:归纳以上例子及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沦?

生: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叫弹力。

板书: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师:要知道力的大小,我们就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力的仪器叫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有: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挂环。

师:你观察很仔细、很全面、讲得很好,弹簧测力计主要构造是:刻度盘、弹簧、指针。

板书:2.弹簧测力计

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

师: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弹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会不会无限制地伸长?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不会,当拉力增加超过某个限度时,弹簧会被拉断。师:对。弹簧要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

力计就是根据弹簧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

板书: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测力计?

生甲:握力计。

生乙:拉力计。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84的内容弄清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2)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准为止;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到刻度盘上。

师:说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针对这只弹簧测力计,再请一位同学说说如何正确使用?

生:①桌面上这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不要测量超过5N重的物体。②这只弹簧测力计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③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校零。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并让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师:你也说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①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指针如何校零?

生甲: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弹簧被拉长后不会恢复原状,甚至被拉断。

师:正确。

生乙:如果弹簧测力计不测力时,指针不在零刻线处,只要上下移动指针即可。

师:使用前还要上下拉动弹簧,看看弹簧是否靠在刻度盘上或指针是否被刻度盘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变的,要等指针稳定后读数才准确,如果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要抓住瞬间读数。下面分组实验,请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①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②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的拉力大些,想想为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请各组把你们所测的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时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甲:交流后得出:不同组头发被拉断时拉力不同。

师:正确,因为不因人的头发硬度不同。

生乙:交流后得出:两个弹簧秤对拉,稳定时拉力大小相同。

师:正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乙: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

师:你对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下面请大家将课前准备好的器材摆在桌面上,按照课本P84图5—17,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比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来。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生:老师,手边没有1N、2N、3N……的重物,怎么标刻度线?

师:可以用硬币,这时的刻度不是1N、2N:3N……而是一个硬币重,两个硬币重……当然,也可以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来与橡皮筋测力测互拉(平行于刻度板一条直线互拉),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作刻度为了增大橡皮筋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以把几根橡皮筋并在一起使用。

生:为什么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师:因为橡皮筋越拉长,直径越小,伸长与弹力不成正比。

请做好的同学拿到讲台上,请代表上台评比。

学生代表上台评比,比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教师将获奖的橡皮筋测力计保存在实验室,并向每人颁发奖品,以示鼓励,请全班同学掌声祝贺。

课堂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

师:你归纳得很好,很全面,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

师: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三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构造

2、使用方法

布置作业

l、课本P87,作业1、2、3。

2、同步学习与探究本节的开放性作业部分。

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篇3

第三单元第1课(节)

主备人:__授课教师:__

课题

3.1温度

教材

简析(创新元素)

本课是热学的开始。在学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温度不可靠的基础上引入温度计,通过自制温度计领会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接着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注重探索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一烧杯热水、一烧杯温水、一烧杯冰水

(2)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3)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制温度

教学流程(可以手写)

教学过程(信息化资源应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学校的景色(浓雾天气拍摄)视频,让学生观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刚烤熟的地瓜、自己的额头)

1)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2)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两位同学做体会实验,并把他们命名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想让甲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热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同样,让乙同学将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冰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

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3)温度计

活动一:拿出自制温度计,先放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自制温度计是依据什么道理制成的?

展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4)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5)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进入校园时,还记得你的体温吗?谁上来把自己的体温写到黑板上,并大声读出来。

黑龙江省的&39;漠河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最低气温为—52。13℃。同学们知道怎么读吗?

活动二:利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准确测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

那么,你能为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__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__摄氏度。

活动三:学生分组测冷水、热水的温度,练习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7)体温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三、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作业设计(布置)

1、完成课后1,2题

2、完成学习之友上基础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3.1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

(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

(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温度计的使用

课后反思(手写)

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篇4

我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三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第3节摩擦力。

这是我说课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12年审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节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感知物理知识,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观的有关摩擦力的彩色插图,更多的从生活中理解摩擦力。这是本节的知识体系,包括认识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摩擦力是学习了弹力、重力后的又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力,是力学的基础。(2)这不仅是二力平衡的应用,而且为后面的功和简单机械的学习,甚至高中学习做好铺垫,在力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不但使学生学习到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而且是学生对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和重视知识应用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虽具备了初步的归纳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异,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过程中乐学、会学,提高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体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定义结论、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释生活中摩擦现象。

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突破的措施:激趣诱导,以多种方式指导教学,把时间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形成新知;设疑启发,引导探究;辩论比赛,巩固新知,对学生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利用对教材的预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终形成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分六个环节,分别是游戏引入、感受体验、科学探究、知识应用、回顾反思、作业布置。

1、游戏引入:

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对知识的渴求欲强,在新课开始我采用游戏引入,男生用一个涂油的碗,女生用一个干净的碗,在学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比赛抓碗游戏,而力气小的女生却出乎意料的赢了。创设情境教学,引人入胜,引出新课,为这节课顺利的进行打下基础。

2、感受新知:

问题是知识的产生点,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教师用拟人的口吻,类比拔河,提出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使师生间的距离拉近。

生生合作,说出摩擦力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然后采用抢答的方式说出作用点和方向,不仅巩固新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混为一谈,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使学生总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走路,同时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而采用举手指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我设计了摩擦力大搜索这一环节,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举例比赛,在这种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被调动,使两个知识点顺利衔接,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3、科学探究: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甚至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才是效的学习方法。在本环节学生说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从生活经验进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学习思路,小组自行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如何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通过生生交流学会,通过我设计的火眼金睛环节等多种方式,真正学会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师此时及时肯定他们的猜想,,鼓励他们合理分工后动手去验证,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而对于学生的其他猜想,也广泛讨论实验,本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变量太多,小组合作分两个阶段有秩序的进行实验,使课堂活而不乱,得出规范的结论,最后交流与评估。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使是失败了,反思后再实践验证,这也是一种收获。本环节,我采用小组实验比赛的方式,选出几个优胜小组来。

目的一是学会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信心;二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是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通过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简单且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对影响摩擦力的这两个因素的进一步理解。

4、知识应用:

根据学生学习注意力不持久的现象,在此掀起课堂的_,我设计了辩论赛这一环节,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在课堂中引用竞争机制,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增强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顺利的进行知识点间的过渡。

再薄的一张纸也有它的两面性,通过上面的辩论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两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实例说出了具体的方法,从系鞋带到磁悬浮列车,加上老师展示的一些图片,使学生大开眼界。这样不仅教会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科学的热情。通过聪明屋的这一环节,,等到知识的升华。

5、回顾反思

达标测试环节,检验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小结部分,先让学生主动总结,学生交流,看谁的收获多,查漏补缺,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作业布置:

作业题设计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简单而新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这时我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

七、设计思路

我们学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中,教师激趣诱导,情景教学;学生探索发现,合作探究,同时加强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同仁们的指点、帮助,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八年级上册教案物理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39;。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2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