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初二生物教案

时间: 新华 八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写好初二生物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初二生物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二生物教案篇1

学习目的

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

2、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重点

1、观察变形虫。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难点

制作变形虫装片,观察变形虫。

学习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说明分析法,读书指导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结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自主学习

活动1:观察变形虫

目标:

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变形虫的运动及其摄取食物的活动;

3、学会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观察细胞。

讨论:

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

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

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活动2:细胞的生命活动

分析:

1、变形虫是怎样运动的?

2、变形虫运动需要什么条件?

3、变形虫运动需要能量,变形虫是怎样获得能量的?

初二生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呼吸的概念(c理解)

(2)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理解)

(3)细胞呼吸的意义(c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细胞呼吸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创造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2)细胞呼吸的意义

2.分析:

细胞呼吸实质是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条件氧气是否参与,内在条件哪种酶系参与,因而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逐步分解。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因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机物中的能量也随之逐步释放。并在逐步释放中将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或维持动物的体温。

细胞呼吸的意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断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体中重要途径是细胞呼吸了。三大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枢纽即是细胞呼吸(例如枢纽物质:丙酮酸),可见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思考,归纳、讨论、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利用图表比较,利用智慧园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着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教学理念。

2.几点说明

(1)精心设计课件,实现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知识宏观化。借助课件的直观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刻意编排栏目,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讨论栏、智慧园等栏目中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注重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组织学生课外预习本课知识,查询并收集本课的相关资料,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表对比,总结归纳知识,达到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讨论分析智慧园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STS的意识。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模式:观察归纳→讨论比较→实践探究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电脑动画课件及相关图表、栏目显能测试题等

(2)印发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图表,知识衔接,相关资料。

学生:(1)预习教科书本节内容,书写预习纲要。

(2)阅读教师提供的知识衔接,相关资料。

(3)利用上网查询,翻阅书籍,报刊等收集细胞呼吸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过ATP,那么ATP在生物体中是通过哪些途径形成的呢?(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学习新课

问题:在第二章我们学习过细胞器线粒体,那其功能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课呼吸类型)

(一)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学生观看有氧呼吸三阶段电脑动画课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有氧呼吸三阶段,同时教师特别点拨以下内容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②元素示踪

③过程:

第一阶段:1摩尔葡萄糖分解成2摩尔丙酮酸,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尔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水解生成6摩尔二氧化碳,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尔ATP。

第三阶段:氧气是氢的受体,生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34摩尔ATP。

④能量去路

1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1161KJ可转移并合成38摩尔ATP,其他以热能形式释放。

问题:有丝分裂实验若培养根尖不换水会有什么现象?人体剧烈运动后,有何感觉?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另一呼吸类型: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

(1)学生观看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电脑动画课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3)师生互动总结归纳无氧呼吸二阶段,同时教师特别点拨以下内容:

①生物体内因酶的种类不同,故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常见植物细胞、苹果细胞等,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所以会有烂根﹑苹果腐烂现象。动物肌肉细胞、马铃薯等块茎﹑块根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使肌肉具有酸痛感觉。

②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是[H]的受体。当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中并不释放能量。

③能量去路:1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生成乳酸)释放196.65KJ的能量,其中61.08KJ可转移并生成2摩尔ATP,其他从热能形式散失。

④由于最初地球的原始大气无氧气,那时的微生物因缺乏氧化酶进行无氧呼吸。后因蓝藻、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于是有了有氧呼吸酶的好氧微生物,。有氧呼吸以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成为地球生物的主要呼吸类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但是,在特殊条件下,有氧呼吸的生物仍保留了无氧呼吸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归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略)

学生观看大屏幕讨论栏,引出课题: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__________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__讨论栏__2是不是有氧呼吸只适用于真核生物,而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__________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晚上吗?

(三)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问题:细胞为什么要呼吸?通过学生回答引出课题:细胞呼吸的意义。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

学生观看大屏幕知识衔接的内容

__________1、生物界的能量转化

_知识衔接_光合作用:太阳能ATP有机物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__________呼吸作用:有机物ATP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2、有机物之间转化

学生观看大屏幕知识衔接栏目的内容后,讨论归纳细胞呼吸的意义。第一为细胞呼吸提供能量;第二为其他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学生观看大屏幕智慧园栏目,引入实践探究课题。

三.实践探究

__________作物增产种子贮藏

__智慧园__果蔬贮存酵母酿酒

__________种子萌发运动减肥

学生展开分组讨论。

师生互动归纳。

四显能测试(习题)

五小结略

六板书设计略

初二生物教案篇3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初二生物教案篇4

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初二生物教案篇5

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信息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进而明确什么是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学情分析:学生对昆虫比较熟悉,但对它们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缺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重的作用。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

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创设情景:世界真奇妙!毛毛虫怎么能变成美丽的蝴蝶?

质疑: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与思考

点拨指导

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

组织学生看书

指导帮助

质疑:饲养过家蚕么?有兴趣的话,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饲养、观察。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了望角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课后记:

本节课在于明确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含义。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2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