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八年级主题教案

时间: 新华 八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八年级主题教案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八年级主题教案,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光源与非光源;

②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X108m/s。(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②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难点: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

三、演示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准备

激光笔,装水的烧杯,玻璃砖,三角板,液体喷雾器。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新课教学:

一、光源

谁来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发光的电灯,燃烧的蜡烛,太阳,水母,萤火虫……)

很好,同学们知道很多发光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发光)对,它们都能发光。

物理学中,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学们刚才说的电灯、车灯都是人造的,而太阳、萤火虫、水母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们把光源分为两类: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像在晚上我们能在教室里做作业,能看到课桌椅,要是我们把灯给关掉了,那你还能不能看到他们,为什么?他们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他们,是因为他们反射了其他的光,像电灯,白天里我们看到的树木、房子,也是因为他们受到太阳的光照,然后把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

大家说月亮是光源吗?

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所以天上的星星并不是都每个都自己在发光的,有些是反射了其他的光然后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像月亮这种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行星,像太阳这种自身会发光的天体我们叫做恒星。

二、光沿直线传播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有谁知道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

实践出真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推断对不对。实验一: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往空气,往空气中喷水。

很明显的看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二: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入水槽,水槽盛满水,在水中放些粉笔灰。

很容易看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我们来观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实验三:拿激光手电做光源,向玻璃砖照射。

很直观的发现,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是摸不着的,怎样在纸上把它描绘下来呢?比如说,我想画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该怎么画呢?谁到黑板上来画一下?这些直线代表什么?表示太阳发出的光。

在物理学上,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叫做光线。像激光这种就是一条光线,那太阳就发出一条光吗?我们用平行的光线来表示光束。

下面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说话。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们来研究一下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早晨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光线从太阳发出,射向我们,沿直线传播,因为我们不是“透明人”,更不会什么“隐身术”,所以光线不能穿透我们,而在我们身后留下一片荫暗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还能解释日食、月食

通过图形可以清楚的看到,A区域太阳光无法到达,所以看不到太阳,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全食,把A区域叫做本影区,而在B、C区域只有一部分太阳发出的光能够到达,所以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偏食,并且把B、C区域称做半影区。而D区域只有太阳周围部分发出的阳光能够到达,我们能看到日环食,这部分叫做伪本影区。20__年8月1日,在我们新疆可以目睹到日食这一天文现象,有兴趣的同学记好了是20__年的8月1日。

光沿直线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激光准直,还有每天课间操排队时要向前看齐;军训打靶时,眼睛要看齐缺口、准星和靶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点一线,解释小孔成像

三、光的速度

雷雨天,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的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的快,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气中的转播速度是多少呢?

早在1607年,伽利略就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他的方法: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盏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举起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的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英里所用的时间,但由于光传播的速度太快了,所用的时间几乎为零,所以他这种方法没有测出光速。在这之后的三百多年里,很多科学家都进行了测定光速的实验,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1972年,美国的埃文森才测出了光速的精确值:299792457.4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3×108m/s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3、光的速度

六、课堂练习课本作业及《创新练习》

七、作业布置《创新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光源

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一、光的传播路径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

日食、月食、激光准直、排队、小孔成像、打靶

二、光速c=3×108m/s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2

一、学生现状分析:

树立班集体荣誉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的家乡与校园,了解家乡与校园,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用模范的行动指导自己的言行。

2、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引导学生看课文说内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故事。

4、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进度:

每课目一课时,复习考试3课时。

四、改进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育方法多样化,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_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教学难点: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教学工具

教具: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2、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其实,在二十多年前我国的有识之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来宣传保护意识,现在你们听到的就是当年感动无数中国人的《熊猫_》,画面是我们的刘宏运同学制作的FLAS_(我国的濒危动物和已灭绝的动物)。

生:(观看,思考,回忆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提到的,造成生物灭绝速度猛然增快的原因,有哪四点呢?

生1:有人类的活动、生物的入侵。

师:那么活动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生1:像偷猎等等的。

师:就是乱捕乱杀的行为,也就是说当人类的利益与生物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倾向于人类的利益。很好,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面呢?

生2:还有人类乱砍乱伐树木,破坏生态系统。

师:对,这是第三方面。还有吗?

生3:还有就是人类乱排放污水,污染环境。

师:那么综合以上这么多位同学的答案的,归结起来的4个方面就是:1、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入侵者;2、人们为了利益对生态系统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4、环境的污染。(屏幕显示)

新课学习: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师:请同学们看着背投上的这个问题(思考: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到底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

生:(积极地讨论)

师:刚才看到许多小组都讨论得相当积极,应该有很多不错的想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生4:我们小组的讨论意见是,我们的政府对那些恶意破坏环境,捕杀动物的人们要加大管治和惩罚力度,进行保护野生生物的宣传,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一个保护动物的思想,从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师:很好,也就是说,一方面是要政府加大力度去保护野生动物,另一方面就是要向人们做好宣传工作。那么还有呢?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呢?

生5:我觉得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以外,还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还应该从法律上做一个强制性的保护,就是制定一些法律条理去管理,这样显得更有法可依和更方便管理。

师:这里说了两点,一是保护生物所在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就地保护。二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考虑周详,还有没有补充?

生6:我觉得对那些已经受到破坏的地方的物种,应该转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不要一错再错,应该另找一个更适合它们的环境,让他们更好地繁衍下去。

师:这里提到一个迁地保护问题,也就是必要时我们应该把一些濒危动物迁移到另外一个对它们来说更好的区域。还有没有呢?

(没人继续发言了)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许多,现在就总结一下:(屏幕显示)

1、1、就地保护;(珍稀物种)

2、迁地保护;(濒危物种)

3、制定法律和政策。

4、开展生物宣传和教育。

5、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种质库)

(针对里面的每一种措施展开学习)

1、2略

3、制定法律和政策。

师: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执法人员,要去餐厅检查是否有食用野生动物,你应该具备什么知识?

同学齐声:法律知识和生物常识。

师:非常聪明,我们有什么法律武器?看看课本,一起回答。

同学齐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_》、《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_》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教师:有了法律武器,当你去餐厅检查时,找不到活的动物,只有一些吃剩的骨头,就是屏幕上显示的这三种足的骨头,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这个餐厅到底有没有违法销售野生动物呢?

同学:(思考,积极举手)

同学7:我认为是第一个。因为第一个的爪子十分锋利,看起来是在野外生活的,需靠捕食别的动物而生存的动物,因此需要强而有力的爪子,因此我判断第一个爪子是野生动物的爪子。

师:说得有道理,可以看到这些爪子是很锋利的,是野生的。那还有没别的意见呢?

同学8:我觉得其实三个都是,而第一个像刚刚的同学所说的,是比较凶悍的野生动物。而第二个呢,它上下的爪子都是倒勾的,应该是一些长期在树木上生活,需要抓紧树木的鸟类,像啄木鸟一类的。而第三个呢,这个爪子很长,就是那些入水抓鱼的鸟类的。

师:说得很好。留意第三个,大家看看这里,除了很长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上面有什么?

同学齐声:蹼

师:那么归结起来呢,第一个,是猛禽类的足,第二个是攀禽类的足,第三个是涉禽类的足。大家都答对了,看来大家还是懂得不少生物常识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用得到。

4、开展生物宣传和教育

师:接下来,我们讲讲有关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问题。其实在这方面,中国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刚刚我们听到的《熊猫_》,在当时可是响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而在90年代,也有一首歌谣,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的黄越同学做了一个有关这首歌谣的环保宣传动画,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中)

师:看完这个动画,我相信大家也会受到感染,并为之感到有点伤感和惋惜吧。其实人类和动物是能够和谐共处的,学完这一课,以后保护生物界中物种的重任,就交到在座各位同学的手上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形成一个保护自然,与别的生物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歌曲,不仅教育了我们这一代人,今天的你们也受到了感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宣传的重要性。

5、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种质库)

师:好,那么现在说的是第五方面,也就是刚刚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个大家没有想到,也不怪大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科学研究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什么联系呢?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质是保护什么?

同学齐声:基因的多样性!

师:很好。那么基因的多样性,跟科学研究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每一个生物的种类,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特的生物基因库。有这样一个基因库,就可以让它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师:翻开课本96页,这里科学研究的例子,就是建立种质库。种质库对于动物来说,就是精子库,而对于植物来说呢,就是种子库。还记得_那四名科学家吗?

同学声:记得!

师:他们情愿饿死,也不愿去吃种子库里的种子,这种精神是十分令人感动的,可见他们对这个种子库,是多么地重视。因此,保护动物的办法就是保存物种的基因库,也就是建立——

同学齐声:自然保护区。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其中读作“二次根号”,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的平方根是

由学生说出上式的读法。

例1。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1;(2);(3);(4)0.49

解:(1)∵(±9)2=81,

∴81的平方根为±9。即:

(2)

的平方根是,即

(3)

的平方根是,即

(4)∵(±0。7)2=0.49,

∴0.49的平方根为±0.7。

小结:让学生熟悉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六、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回去后要仔细阅读教科书,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

教材P.127练习1、2、3、4。

八、板书设计

平方根

(一)概念

(二)性质

(三)开平方

(四)表示方法

探究活动

求平方根近似值的一种方法

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近似值,通常是查表。这里研究一种笔算求法。

例1。求的值。

解∵92102,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x1为纯小数。

18x1≈16,解得x1≈0.9,

便可依次得到精确度

为0.01,0.001,……的近似值,如:

两边平方,舍去x2得19.8x2≈—1.01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和凝练含蓄、饶有趣味的语言。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讲读、合作交流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苏轼是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可他善于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清透明,如诗如画。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解,自豪地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组织对课文的阅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二)抽两三个学生朗诵,检查学习小组组织阅读的效果。如有问题,请学生纠正或老师订正。

(三)指导学生翻译课文,好的译文安排在组上、班上交流。教师指导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词句:

念无与乐者(想,考虑)(……的人)

怀民亦未寝(睡觉)

相与步于中庭(相约一起)(散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光景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问题讨论。

怎么看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慨叹?

这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不能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也透露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五)师生一起朗诵课文,再次感受课文的美景和作者的闲适。

三、阅读尾声

(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向家长朗诵课文,并把课文的大意讲给家长听。抓住结尾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就自己的认识看法写一段文字。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6

Weshouldlearnteamwork.

【重点单词】

1.词形转换

(1)adj.+ly→adv.

loud→loudlysoft→softlyquiet→quietly

clear→clearlyangry→angrilyeasy→easily

(2)过去式

fall→fellbreak→brokelose→lostthrow→threwfeel→felt

(3)

ill(同义词)sick(名词)illness

start(同义词)begin

far(反义词)near

smoke(现在分词)smoking

careless(反义词)careful

important(比较级)moreimportant

enjoy(现在分词)enjoying

9.invent(名词)invention;inventor

indoor(反义词)outdoor

century(复数)centuries

coach(复数)coaches

feel(名词)feeling

tiring(近义词)tired

【重点短语】

1.haveasoccergame进行一场足球赛

2.fallill病倒了

3.bealittlefarfrom…离……有点远

4.rightaway=atonce立刻;马上

5.missagoodchance错过一个好机会

6.get/missagoal得到/失去一分

7.shameonsb.为某人感到羞耻

8.doone’sbest尽某人的力

9.saysorrytosb.对某人说抱歉

10.besuretodosth.确定做某事

11.beangrywith…生某人的气

12.withone’shelp=withthehelpofsb.在某人的帮助下

13.servefood上菜

14.turnup/down…调高/低(音量)

15.keepsb.doingsth.让某人一直做某事

16.inaminute一分钟后;马上

17.onthephone在电话中

18.takeaseat就坐

19.nevermind不要紧

20.alotoftraveling一系列旅行

21.love/enjoydoingsth.喜爱做某事

22.haveaveryexcitinglife过着非常兴奋的生活

23.aswell也

24.throw…into…把……投进……

25.follow/obeytherules遵守规则

26.overacenturylater一个多世纪后

27.moreandmorepeople越来越多的人

28.feeltired感到疲劳

29.insteadof…替代……

30.asksb.todosth.叫某人做某事

31.makeaplanforsb.为某人订一份计划

32.buildup增进;增强

33.havefundoingsth.乐于做…..做某事

34.beimportantto对于......来说是重要

35.inaminute/atonce/rightaway立刻/马上

【重点句型】

1.Couldyoupleasedomeafavor?=Couldyouhelpme?=Couldyougivemeahand?你能帮我吗?

2.Wouldyoumindteachingme?=Wouldyoupleaseteachme?你教我好吗?

3.Wouldyoumindnotsmokinghere?你不要在这里抽烟好吗?

4.Youarealwayssocareless.你总是这样粗心大意.

5.I’mverysorryforwhatIsaid.我为所说感到到道歉。

6.Wearesuretowinnexttime下次,我们一定回赢。

7.Letmebuyyouanewone.=Letmebuyanewoneforyou.让我为你买一个新的。

8.Heinventedanindoorgameforhisstudentssothattheycouldplayiteveninbadweather.他为他的学生们发明了一项室内运动以便他们甚至在恶劣的天气也能玩。

9.Andyoucanthrowitwithonehandorbothhands.你能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投掷它。

10.IhavegreatfunrunningandIfeelwellandlookfit我总是快乐地跑步和我感到很好,看上去很健康。

【考点详解】

1.ill与sick都表示“生病的”,ill只能作表语,而sick既可作表语也可作定语。

Themanisill/sick.那个男人病了.(作表语)

Heisasickman.他是个病人.(作定语)

2.Wouldyoumind(not)doingsth?表示“(不)做某事介意/好吗?”

Wouldyoumindcomingandcheckingit?来修理它好吗?

Wouldyoumindnotsmokinghere?不要在这儿吸烟好/介意吗?

3.oneof+名词复数,表示“其中之一……”,主语是one,表单数。

Oneofmyteammatesisstrongandtall.其中我的一个队友又高又壮。

4.miss错过,思念,遗失

Imissedthelastbusyesterday.昨天我错过最后一班车.

Hemissedhismother.他想念他的母亲.

MyGod!Imissed(=lost)mykey.天啊!我把钥匙弄丢了.

5.besuretodosth.=besurethat+句子“确定做某事”

Wearesuretowinnexttime.=Wearesurethatwewillwinnexttime.

我们确信下次一定会赢。

6.besorryfor…“为某事抱歉”

besorrytodosth.=besorry(that)+句子“很抱歉做了某事”

IamverysorryforwhatIsaid.我为我所说的话感到抱歉。

I’msorryIlostyourbook.=I’msorrytoloseyourbook.很抱歉弄丢你的书。

7.tiredadj.“(感到)疲惫的”,主语是人。

如:Ifeeltiredtoday.今天我感到累了.

tiringadj.“令人疲劳的”,主语是事物

如:Thisjobistiring.这份工作令人疲惫.

类似的有:excited感到兴奋的exciting令人兴奋的

interested感到有趣的interesting有趣的

8.15-year-old“15岁的”;15yearsold“15岁”

如:Heisa15-year-oldboy.=Theboyis15yearsold.

9.instead“替代,相反”,一般单独使用,放在句末,前面用逗号隔开。

insteadof…“替代……;而不是……”

Iwon’tgotoShanghai.I’llgotoBeijing,instead.我不会去上海而会去北京。=I’llgotoBeijinginsteadofShanghai.

Idrankalotofmilkinsteadofwater.我喝了许多牛奶而不是水。

10.havefundoingsth.=enjoydoingsth.表示“从做…….中获得乐趣”

如:Ihavegreatfunrunning.=Ienjoyrunning.我总能在跑步中得到很大乐趣。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重点)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难点)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式一:(提问式)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方式二:从图片导入,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像这些草木荣枯,春华秋实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快速朗读课文:

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

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五、摩拳檫掌

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六、作业

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3、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

2、我爱你,中国。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难点:

1、学会与父母沟通。

2、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方法:探讨式、启发式、案例分析法、自学辅导法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家,温馨的港湾

教学要求:

1、认识家的含义,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对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养育恩。

教学重点:认识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教学难点:懂得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

二、转入新课。

1、学生朗读引言,体会家的温馨。

2、板书:家,温馨的港湾

3、板书:

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4、学生看课文P3—4图,体会图中的含义,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

5、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6、师生共同归纳家的含义。

7、朗读小诗《可爱的家》

三、板书:

二、不忘父母养育恩。

1、阅读P5故事,讨论: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2、学生代表发言。

3、共同归纳: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4、阅读P6材料,思考并讨论: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5、分组回答。

6、共同归纳: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7、说一说:自己在家里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四、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报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作业: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要求:

1、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

一、学会与父母沟通

2、阅读访谈录,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归纳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3、板书:心理因素,矛盾、误解,生活经历不同等。

4、板书:

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5、阅读P11材料,思考练习。

6、学生代表发言。

7、共同分析归纳: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看12图,说一说,漫画中的中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沟通的?

9、讨论: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三、完成P13练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习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学以致用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五、作业:阅读理解课文。在家做一个好孩子。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课第一框题主要从理论(法律、法制)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题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本框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常识,对学生今后参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

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能力目标

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的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确立依据:概念抽象,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少,思维能力不强,涉及经济活动的范围较小,所以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并产生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需要和兴趣。但八年级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工作,只参与一些简单的经济活动,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题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进行。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对本框的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结合教师归纳讲授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四、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我选择了多媒体展示以下资料:材料一:课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课本P39小天鹅公司重信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教师归纳并导入新课:任何人从事经济活动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买卖才能生财,赢得人们的信任与称赞,你的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课--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这样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认识:经济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一)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首先我提问: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华等人的行为是违法的,受害者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依据那些法律判断经济行为是否合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判断经济活动主要根据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投影:

1、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则

经济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投影:

2、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鹅公司重信誉,引入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

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的活动。

讨论活动的内容:应该如何理解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各种规则(要求: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闻目睹,前后座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我通过举一些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欺骗性交易行为的例子,即:“反面实例”。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例如:当前市场上的“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打折狂潮”、“降价风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9

一、说教材概述:

耐久跑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教材,是广大青少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培育青少年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和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积极的作用。初中各阶段跑的各项教材,应侧重于发展人体有氧耐力。实践证明,耐久跑是各项跑的基础。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发展耐力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应加强耐久跑的教学和练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快速跑的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快速奔跑的能力。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合理分配体力的方法,70%的学生途中跑时做到轻松自然,节省体力和加深呼吸克服“极点”现象,并使学生从战胜困难中得到乐趣。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正确分配体力,教学难点是如何克服“极点”。

希望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正确的跑的姿势,轻松自然的跑完全程。

二、说学情分析:

我们都有知道,学生喜爱上体育课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学生害怕耐久跑也是不争的事实,耐力差,怕苦、怕累、缺乏毅力,再加上我校没有田径场,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过程:

在本次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耐久跑之前,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的活动的强度不大,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

基本部分由两个教材组成,一个耐久跑,放在前半部分,另一个是柔韧性练习,前一个教材强度大,后一个强度小,符合合理安排运动量的原则。由于本次课是《耐久跑》的第一次课,为了使学生能克服畏难情绪,减少练习的枯燥感,我采用了越野跑的形式,由于我校的场地较小,但依据学校的地形特点,精心设计的跑的线路。其中有直线跑,有上坡跑,有绕障碍跑,避免单一地绕场跑圈。为了使大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全程跑的任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能力较强的同学在一组,能力较差的同学在一组,且两组同学的要求也不一样,对较胖的同学,我采取用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跟跑,进行不断的鼓励,适当的时侯,拉他跑一段,让他体验全程的感觉,符合区别对待的原则。

为了使同学们难知道合理分配体力的方法,我在不一样的跑段,设置了不一样的标语,如:“匀速跑”、“放慢节奏”、“坚持住”“冲刺”等,每位学生在看见不一样的标语时,自觉调控节奏,合理的分配体力。

为了使同学们能克服“极点”现象,在“极点”到来的时候,我先用语言对他们进行鼓励,其次,让他们放慢跑的节奏,加快呼吸,其他未进行练习的同学,在一旁呐喊助威,使他们顺利渡过“极点”难关。

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采用的是柔韧素质的练习,通过柔韧素质的练习,进行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拉伸,实际上也是对耐久跑后的一种放松性练习,这种教材搭配属于放松性搭配,起到调整运动量的功效。

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调整学生的身心,使心率趋于平缓,采取的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这个游戏就是“反口令”练习,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身心也得到了调整。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方法:

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讲解法、评比法、榜样法、启发法、预防纠正法、重复法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10

第五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

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模式:

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

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实验引动学生

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

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

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

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

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

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材分析:

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述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他领“我”踏访他精致匀称的后花园。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带几颗枣核。“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文章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学设想:

本课的词语很丰富,应重视让学生积累;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对于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画一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文题的品味,意在欣赏文题的准确、简洁、形象,要通过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然后提问“绿叶”指谁?“根”指谁?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

二、作者简介 

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蹊跷(qīqiāo)  嫣红(yān) 倘若(tǎng)        山坳(ào)         掀启(xiān)  镶嵌(qiàn)

②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安顿   感慨良深     精致匀称     泛舟

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共有三处:第一段,求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试种枣树。  

四、游子的思乡之情及其表达

自由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3.这位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五、知识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勾画、齐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3.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例如:

①“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②老人为什么在介绍优越的家庭时却“不好意思”?③为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却说“没出息”?

4.教师设疑,突破难点: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六、再读课文、揣摩语言      

思考:

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1.本文借一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乡爱国)

2.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鉴?

①叙事朴实,以小见大。

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③用词精当,线索清晰。

八、效果检测

请同学们借鉴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一段文章,表达一种感情,而且用上“我想……想……想”的句子:

①你准备怎样说?

②你准备怎样拟题?

九、欣赏《月之故乡》,结束课文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板书设计    

枣核      萧乾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说枣核——为解乡愁  表达深深爱国之情

议枣核——民族之情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描述所观察现象主要特征,具有初步观察能力。

(2)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类比的研究方法,并学会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用类比的方法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指出学习的新课题,并引导学生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学生观看动画: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另一种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物体下落的快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活动:师生总结;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过程】(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3)统一标准:将不同时间转化为相同时间,再通过比路程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速度的方法,发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为后面引出速度概念做准备。)

三、速度概念的建立

1.物理学中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这个物理量叫速度。

2.学生自学教材p19-p20思考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s/t。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

(设计意图:学习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四、速度的应用

1.一些物体的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了解速度计,并知道标志牌上数据的含义。

3.例题练习: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达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用速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五、匀速直线运动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过山车、电梯上的人、火箭在运动上不一样的地方。

2.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例题:一辆汽车从A市行驶到B市,

(1)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出示规范解题步骤,对学生的进行评价纠正。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13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

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设想:

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

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①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时间的脚印》(板书)

②时间有脚印,可见这个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根据预习,我们知道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指——时间的记录,将石头对时间的记录说成是时间的脚印,可见标题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颐抢此俣粒?黄鸾饩鋈?鑫侍猓?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五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5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三、组织说读活动(25分钟)

1、介绍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寻你认为值得借鉴的写法,并用“好在……因为……”的句式说话,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发现。

2、教师示例:如:好在“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因为“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学生活动:(分小组活动)

4、集体交流:(学生述说,老师即兴点评)

四、学生积累(5分钟)

1、摘抄雅词:二字雅词、四字雅词

2、摘抄美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小诗: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跳读:贴标题

寻读,说过渡

扫读,讲故事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14

人贵有自尊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尊、自信是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懂得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密切联系的。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青少年自尊自信的表现和特点。通过事例分析,懂得自尊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话、填表、交流、图片对比分析、搜集相关资料、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同自尊自信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对照,能够从典型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树立培养自己正确自尊心和充分自信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从认知到践行的重要一环。学生虽然在自尊自信方面都有一定的体会,但是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应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重点阐述、分析清楚。

2、自尊自信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这是本框教学中的难点。它实际上是把心理品质教育上升为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也是心理品质教育课的更高一级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此点时,要注意讲清、讲透此点,可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建议

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第一框内容较多,涵盖的重点、难点问题多,在讲述概念性问题时,可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小活动、游戏等,先不急于进行概念定义的陈述,尽量启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讲解,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注意问题要设计得巧妙,归纳讲解也要自然,避免牵强附会。

2.本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比较难于理解,所以,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事例入手,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讲到青少年学生自尊自信的特点时,更应注意采用学生身边不经意的但司空见惯的事例,以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

3.关于自尊自信重要作用的讲解,可以单独利用一课时来完成。在学生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课文的可读性,可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本框内容多,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多,可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多。建议教学中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讲解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为本课内容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有了认知,才可能践行;第二课时以典型事例阐述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带来一张自己的照片,准备出一期有关本课教学内容的墙报)

课堂上请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照片,说明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最美好的形象,给同学留下好印象。

学生分析外貌、身材、服饰、言谈举止以及诚实、勇气、大方等心理品质也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关注自我形象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夸奖、羡慕。

归纳:这种人人都具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即“自尊”。

学生活动:完成下列句子

如果下周一我代表全校学生做国旗下讲话,我会在衣着上穿得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阅览室,我会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考试不及格,受到同学的嘲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给我起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士可杀而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完成句子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意维护。因此,人们在容貌、衣着上修饰自己,在言行举止上约束自己,不容许别人的歧视与侮辱。这体现了自我尊重和爱护。

问:遇到下列情形时,你会怎样呢?

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到学校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人都有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心理,这也是自尊的表现。)

学生朗读《快乐人生三句话——“我能行”》

问:为什么简单的“我能行”三个字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学生回答:自信心的体现)

说一说:你对自己哪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请用Y或N来回答,或者自己写出来。

热心助人()为人真诚()有文艺特长()认真细致()

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体育特长()动手能力强()

有好人缘()身材、相貌较好()在学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请根据生活中的体验选择,你在某方面的自信是怎样产生的。

A.是天生的B.是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

C.是在成功的生活经验中产生的D.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产生的

(学生归纳自信的产生集中在C、D选项)

讨论:自尊自信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认识:自尊自信密切联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自尊心的确立,提高人的自信心)

问:现在的你与小学时的你相比,有哪些不同?

(生答:个子高了、书包沉了、想法多了……)

师:自我意识的飞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别人身上的问题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所以,我们爱照镜子,我们爱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在群体中我是怎样的角色?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这一阶段加强了。

展示三组共6幅画面:(可由老师说明意图,请有绘画特长的同学来画)

第一组——“马路赛车”、“跑1500米,我上”

第二组——“上课照镜子”、“衣着整洁站少先队岗”

第三组——“模仿黑社会老大”、“妈妈,不要私拆我的信件”

问:这些情形在你身边发生过吗?每组画分别反映了中学生哪些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特点:渴望表现自己、关心自己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问:画面中所反映的行为,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为什么?

(目的:从心理教育纵深到行为指导。)

学生做课堂小结。

初二政治教案3《享受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交织的一种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活动;认识到学习能不断认识和发现自我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无穷快乐,认识到学习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自主学习、克服困难和辨证思维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任职内驱力,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辨证得客观地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并能够正确对待。

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四季的美丽图片

提问:为什么会有四季?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是谁?出自哪里?

3.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

4.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

(简单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开始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

你们都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知识的呢?(课堂、电视、课外书……)

无论是那种途径,都是通过学习学得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以后也将不断的学习下去。在我们这十几年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一定对学习有着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咏叹一下学习。

(二)新课

1.咏叹学习

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样来咏叹学习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锄。

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

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时读书乐>

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呢?

引出读书有苦有乐,到底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呢?

2.自由辩论:学习中苦大于乐VS学习中乐大于苦

总结陈辞:是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后甜;苦中有乐。我们学习中的苦是暂时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克服,寻求解决的方法,困苦会烟消云散。

让我们一起喊出“快乐学习吧!”

3.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讨论着学习是乐还是苦的时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却有人发出了“我要读书”的呐喊。

A.多媒体出示《我要读书》的图片资料(见课件)

讨论:1.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同龄人失学或面临失学呢?

2.请同学们想象失学后生活的种.种遭遇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遗憾。

3.请大家谈谈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

B.看相关链接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结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C.看漫画:放牛娃的理想

说说你的感受

(三)作业:

根据图画和这节课所学的,结合实际,写一点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懂得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和高尚的志趣、开创进取的精神,才能培养耐挫的品质。教会学生一定战胜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

发动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学生的实际,互相交流抗挫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八年级主题教案篇15

第四章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

①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分解因式

2、提公因式法

①多项式ab+bc的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b,我们把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如b就是多项式ab+bc各项的公因式

②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3、公式法

①A2-b2=(a+b)(a-b)

②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通常先提出这个公因式,然后再进一步因式分解

③a2+2ab+b2=(a+b)2。a2-2ab+b2=(a-b)2

④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公式把某些多项式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叫做公式法

2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