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

时间: 新华 八年级教案

教案的内容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写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载,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1

一、班会主题:

诚信大学生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__年3月12日

地点:教学楼2504

三、组织人:

姜丹

四、参加活动人员:

辅导员张老师及市场营销101班全体同学

五、缺席人员:

六、活动主要目的: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我们树立起诚信的榜样。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七、班会流程:

讨论:到底什么是诚信?如何做人?怎么做人?

首先,同学们从“诚”、“信”这两个汉字的形成渊源入手,明白何为“诚”,即真诚、诚实、诚恳,全心全意;何谓“信”即,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一诺千金;“诚信”的含义,

就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其次,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述说身边的文明诚信故事。第三,学委播放视频,一段有关诚信的视频——“大学生诚信问题”,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诚实守信的&39;意识,激发大家坚守诚信的信念。

班委做总结讲话。在全班发起“立诚信,修美德”的倡议,增强同学们团结起来讲诚信,坚定诚信的信心。

八、活动总结:

这次以关于“诚信大学生”为主题的班会开得很成功,它不仅让同学们认识了诚信的作用,也提高了大家对诚信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大家踊跃地上台发言,从各个方面谈论了诚信,在慢慢汲取其他同学对诚信的理解时,大家开始深思自己的一举一动:“我是否每一件事都问心无愧,我是否值得被认同为一个诚信的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诚信,关注自己的行为,关注周围的小事,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和培养,相信大家在以后会将自己的承诺付诸于行动,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坦率的人,一个优秀的人。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2

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

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3

初二政治教案模板

维护社会公平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公平的社会性、相对性。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两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何谓公平、公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感受,但这种感受还是片面的,往往会认为不公平总是客观环境造成的,环境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而对公平的相对性、时代性乃至于公平与个人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的关系还是不清楚的。到底如何对待不公平,这是学生对公平进行感受之后会产生的一个普遍困惑,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综合思路

从《清官谣》导入,和同学一起搭乘“维护社会公平”专列,开始体验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从“牢骚城”里尽情展现不平事,明白了社会中总是存在不公平的道理,“梦工厂”的奇幻经历让大家最终踏上理智之路,途中经过对问题的讨论,懂得了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坐客“理智国”和“将心比心屋”。

让大家学会:面对不公平,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换位思考,向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列车突遇故障、饮用水告急这一事实,设计问题、留下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极富离奇色彩的专列之行;为广播员设计好讲稿,写明衔接语。

学生:认真预习。

板书设计

二、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

教学设计

歌曲导课:

先和大家分享一曲《清官谣》(点击,放《清官谣》的歌曲同时屏幕上出现歌词)

教师: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学生:《宰相刘罗锅》

教师:结合歌词,哪位同学说一说,这首歌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呢?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含义,及时点评并小结)

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才要自觉地去维护它,那么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搭乘“维护社会公平”专列,(点击,出现专列)一路去探讨,去领悟吧!

板书:维护社会公平

讲授新课:

出发前,我要声明一下,我当仁不让要做本次专列的老大──列车长,我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助手──一名广播员,他的职责是:及时报站并通知相关事宜。谁来试一下?

(确定人选)

教师: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

教师:__×,从现在开始,这儿就是你的广播室了,你可以坐着工作,先熟悉一下广播稿,根据上面的提示,你就可以播音了,希望我们的精诚团结,能为这次离奇、紧张又刺激的旅途锦上添花。

各位乘客,上车后就各就各位,你们准备好了么?

学生:好了。

教师:好的,“维护社会公平”专列正式出发!(点击,列车轰鸣前行)

(以汽笛为号,广播员朗诵第一段广播稿)

广播员:各位乘客大家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为使您的旅途更加有意义,请您利用现在的时间,认真填写您座位上的“牢骚满腹”调查表(老师点击小火车,出现调查表),以备第一站使用,请您抓紧时间,谢谢您的.合作!

(学生填写调查表,写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不平事,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待学生填写完毕时)

教师:高科技的东西跑的就是快,转眼第一站就到了!(点击调查表,汽笛响起)

广播员(第二段广播稿):亲爱的乘客,我们现在到达的是著名的“牢骚城”,在这里列车长将会带领大家以最高的效率发牢骚,你们可以把刚刚回忆的不平事及感受用最快的语速讲出来,因为我必须要提醒各位:“牢骚城”对外开放的时间只有两分钟,请您务必珍惜这十年一遇的好机会!

教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间短暂,不作点评,请大家抓紧时间,一吐为快吧!

学生:……(尽情讲述不平事及感受)

教师:(点击“牢骚城”中的小喇叭,出现关门声)

很遗憾,牢骚城关门了。透过大家意犹未尽的状态和连珠炮似的不平事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社会当中存在太多不公平!

教师:你在现实中见过绝对公平的社会吗?

学生:没有。

教师:社会中总是存在一些不公平,不管我们如何努力,绝对公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在不公平面前,大家愤怒、压抑、激动,而“牢骚城”里的讲述又激化了大家的这种情绪,很有可能造成个别不理智行为的产生,为了避免旅途中的不愉快,请大家跟我徒步前往牢骚城对面的梦工场。(以此为提示,广播员广播第三段广播稿)(点击进入梦工场)

广播员:梦工场欢迎激情人士的到来!这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扭转乾坤的理想国度,请您现在和我一起慢慢闭上眼睛,用您认为最解气的方式去改变你所遇到的不平事,行动吧!

教师:哇噻,太爽了!谁能实话实说,你使用的最解气的方式是什么?结果对你公平吗?这种方式给对方带来了什么影响?他会怎么做?

学生:(答案应有尽有)

教师:用这种非正常手段解决问题,愉悦了自己的同时却可能伤害了别人,为更多不公平的产生埋下了隐患,试想,如果刚才你们描述的这一幕发生在现实社会里,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

学生:混乱不堪……

教师:还是让我们睁开眼睛,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理智地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不公平。(板书:(一)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怎样才算是理智地对待呢?让我们带着思索继续上路吧!

(点击,以汽笛为号,广播员第四段广播稿)

广播员:乘客们,我们现在向“理智国”进军了!为了减少旅途中的寂寞,我们前后八人组成一组,讨论下面一些问题:(老师点击小火车后逐一出现讨论题)

1、你见过绝对公平的事么?举例说明。

(讨论后由学生发言并由学生反驳,统一认识)

2、如果把你遇到的某些“不平事”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里,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这些“不平事”反而成为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公平事?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讨论后由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

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呢?

(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并点击进行总结)

公平具有社会性,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是同历史进步是同步的,更是同人类的文明是同步的。因此,我们面对不公平所采取的每一次积极行动,都将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

(师点击,鸣笛声起,广播员进行第五段广播稿)

广播员:各位乘客,理智国到了,我们首先要坐客“将心比心屋”(师点击,出现“将心比心屋”),在这里,我们将实现角色大换位,体验另外一种感受。需要注意的是:一切要听从列车长的安排!

教师:好的,刚才有两位乘客在牢骚城里的牢骚让我记忆深刻,(选两个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让同学们现在就变成带给他郁闷的角色)现在让他谈一谈,他是怎样想的,这样做公平吗?

学生:(3―4位学生谈即可)

教师:其实我们进行的这种“将心比心”的思考方式又被称为什么?

学生:换位思考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评判结果却有可能相反呢?

学生:……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不平事时,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当中的不公平。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进行一个小测试:(点击)

当你在这次旅途中看到有人恃强凌弱时;有人偷盗其他乘客的财物时……

你会有何感受?面对别人的不平事,你会怎么做?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及时引导,点评并小结)

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但一定要见义巧为、见义智为!

大家想一想,坐客“将心比心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

教师:(点击进入下一张幻灯片),

小结:

面对不平事:

调整思维方式,调节心理状态

树立公平意识,伸出援助之手

看来我们的收获还不小啊,据说“理智国”里的时光剧场最让人向往了,想不想去看看呢?

学生:想。

教师:那就快点去吧(点击进入时光剧场,并由此提示广播员进行第六段广播稿)

广播员:哇,真是名不虚传呀!进入时光剧场的感觉真实太奇妙了。哎,那时谁的声音。

(教师点击小喇叭,播放录音的同时点击出现“小江的故事”)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小江可能会有哪些举动?谁能在时光剧场里选择其中的一种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讨论后表演,教师和同学一起评价并小结其结果)

a、忍气吞声,消极对待──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客观上加剧了不公平的产生

b、鲁莽行事,以身试法──权利意识不强,侵害别人的合法财产本生身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和他人,为更大的不公平埋下了隐患。

c、合法解决,谋求公平──权利意识强,懂得如何维权。

设问:你可以为这个小江出出主意,他还可以采用哪些理智的作法吗?这样做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

教师:(点评后总结)所有这些积极的作法都将有利于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

如果你是小江的朋友,你会建议小江选择哪种方式去面对?用这种方式后,如果自行车依旧没有下落,你会如何劝说他?

学生:……

教师:盘点一下理智国的经历,我们发现自己又学会了一个理智妙招:

(点击进入下一张幻灯片理智妙招)

本课总结:(点击汽笛声起,广播员广播第七段广播稿)

广播员:各位乘客,告别了理智国,我们今天的计划就圆满结束了,还有一半的行程都将在荒漠中度过,下面有请列车长为大家总结一下走过的行程。

教师:非常感谢全体乘客对本列车长的支持,尤其要感谢我最出色的广播员,回顾走过的行程,我们在“牢骚城”里明确了社会总是存在不公平的道理,经过梦工厂里的奇幻体验,我们选择了理智之路,途中明白了公平的社会性、相对性,坐客理智国的“将心比心屋”,我们学会了在不公平面前要调整心态,换位思考,向身处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时光剧场之行告诫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方式谋求最大的公平,我们每一次的积极努力,都会把我们的社会推向更合理的境界!

悬念设置:

亲爱的乘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人迹罕至的地带,由于列车上的饮用水无法得到及时供给,已相当溃乏,我们将限量供应,请大家理解、配合,谢谢!(点击小火车,“砰”)

雪上加霜!列车出现了严重故障,抢修何时成功,援救人员和物资何时到达,不得而知,燃眉之急是“饮用水急缺!”请大家展开合理想象:(点击四次,出现四幅字幕)

合理想象:

1、假如你是列车长,为使大家渡过难关,你首先应该做些什么?

2、在列车上关于“如何分配饮用水”的问题会产生哪些故事?

3、我们会选用故事中的哪种方案,为什么?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4

第一部分:说教学理念

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知识作为无形资产的理念是比较薄弱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尤其在世博会之后,这种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设计本课时以世博为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学习。

第二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框由“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两目构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智力成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发明创造,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智力成果权。可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本课的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学会创新,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社会做贡献;同时

增强学生尊重权利与法律的意识,不仅学会积极维权,更懂得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我智力成果的能力,并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帮助学生

提高基本的首先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等,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知识目标:了解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意义,了解智力成果权的内涵及属地老妪,知道未成年人依法享有智力成果权及依法维权的途径。

(三)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智力成果的重要意义,及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

教学难点: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

等,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第三部分: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导学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等。

学法:情境导入、分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第四部分:说学情分析

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智力成果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们的智力

成果不能侵犯。未成年人对此了解有限,一些未成年人购买了盗版光盘、抄袭了他人的作品,却理直气壮。通过教育激发起发明创造的热情,使其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

我在本课设计了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体现本学科---时代感强的特点,在新课导入中,我利用上海世博会通榆的闯关东年画进行导入。

幻灯片放映通榆闯关东年画

师:2010年5月的上海世博会,奉献一场世界科技与文化盛宴,呈现给世界一份精彩,一份感动!而我们通榆也为世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县的闯关东年画亮相上海世博会,为世博增添亮丽的一笔,闯关东年画与农民种地所获得的成果相比有什么特点?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5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

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新授:板书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

结论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法的规定结论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6、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6

初二政治第一课教案

第一框: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与难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准备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一、“什么是家呢?”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二、体验活动:“家”的遐想/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三、“画”家

A爸爸、妈妈、哥哥、小松

b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兰

c爸爸、小刚

d爸爸、妈妈、小浩、叔叔、婶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四、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五、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六、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第二框:我爱我家(一课时)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一、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三、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四、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五、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一课时)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

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__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于在思想品德中加强情感教学的建议

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所以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来加强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呢?下面提出三点建议:

1、以情感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其一般作法有三:

(1)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名人、英模报告,可宣讲英模故事,可阅读名人传记,建立名人名言录等。

(2)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用道德情感来激发、感染学生,才能使其实行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以情境激情。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要注意两点:

(1)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如国庆节讲《热爱祖国》,教师节讲《尊敬老师》,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爱护集体》。

(2)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墓前、十字路口、圆明园遗址、万里长城……)、录相、影片、录音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

3、以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我们如何创造实践条件以行激情呢?可否从下面三点作出努力:

(1)开展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

(2)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使其道德情感得到逐渐培养。

(3)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这也是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一项途径。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3、培养和提高做一个诚实的人、过诚实的生活的能力

4、使学生树立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诚信调查

二、讲授新课

1、谎言的根源及危害

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人要说谎?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说谎似乎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比如,谎言可以制造虚假的面子,骗取利益,掩盖过错,避免惩罚等等。

提问:有的人以为,只要在大事情上不弄虚作假,撒点小谎没关系;或者以为,平时不说谎,偶然一次也没有关系。

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如果说谎成了习惯,改起来就难了。如果在别人眼里,信用已经受损,要修补也不容易。一个人要培养自己诚实的品德,说谎的口子是开不得的。

那么,讲承诺有什么重要性呢?

诚实就要讲究信用。“人无信则不立”,诚实也就意味着获得他人信任。守信是对自己承诺的践行,也是约定、协议能否转换成行为、实践的重要开端。

2、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诚实要求一个人说话应该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然而在社会生活也要求人们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真实的话。这就意味着做人既需要老实,还需要智慧。

教师归纳:

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和尊重他人隐私的义务。

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善意的目的,需要对真实加以掩饰。这种掩饰是为了别人,而且不损害社会上其他人的利益。这种做法就是出于对别人的关怀、体贴、安慰的目的,是美德的表现。

3、坚守诚信的绿洲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解,教育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诚实行为,并且以诚信为本,踏实做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三、小结

四、练习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8

教学目标分析

本册教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学生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增进学生与父母、老师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交友;明辨是非、认识自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等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和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统一的教学法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特点: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建构,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单元主题引领板块主题及各课内容,有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重视以品德教育为核心,并注意自然渗透。每个单元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加以整合,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得以均衡发展。

2.知识结构: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主题为主线,在知识要求上循序渐进,逐渐加深,不断增加问题的挑战性,尽可能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的学习生活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加以应用。

3.知识内在联系:教材考虑了前后呼应、层级衔接、螺旋上升、每个单元既相对独立,又是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相互联系着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事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他们喜欢怀疑、探索、争论和批判,但同时缺乏足够的理智。

2别差异:各方面的原因,个别学生可能出与大家不相符合的思想和行为,需要教师专门引导。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怎样交友。我分析八年级违纪学生的原因和现状,很多学生不愿意说出同学做的不对的事,他也知道不对,但是就是不说,包括平时学习表现都非常好的。即不能正确区分真正的友谊。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教学策略

有针对性指导本册教材以德育教育为主,从思想上要让学生有所领悟,并在行动中进行实践,对差生进行补差,优生培优;从而达到本册教材所要达到的要求。

教学手段与方法本册教材有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所以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教师进行指导。

课件教具自制教具或多媒体资料,并应用于教学。

综合性练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作业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统一性。

其他

一、教学实施

本册教材从初中生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为主,逐渐过渡到公共生活、社会生活。从关注自我、家庭与学校,开始思考个人与社会、人类、自然的关系。

本册教材比起前三册教材要抽象、枯燥些,教学难度也大些。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6课时)

2第一课人类的朋友

3第二课哭泣的自然

4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5第二单元公共利益(6课时)

6第四课共同的需要

7第五课公私之间

8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

9第三单元在同一片土地上(5-6课时)

10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11第八课共同的愿望

12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6-7课时)

13第九课人类的需要

14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15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16第五单元市场考察(6课时)

17第十二课走进市场

18第十三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19第十四课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9

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一

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10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

能力目标: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自己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与遇到的难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2.教师准备: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在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是代购。”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会与父母沟通”。

(多媒体出示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环节二:透视“亲子矛盾”

教师:我们来看下列生活场景。(多媒体投放漫画场景)

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在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小锁

第二幅:放学了,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地回答:“什么也没发生”。

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孩子的电话。

第四幅:一名女生把妈妈刚买的新衣服扔在地上,生气地说:“真老土”。

教师:漫画中的场景在你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结合上述漫画中反映的问题,下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影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也相当深入。下面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随时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发言,并适时插话,把学生的发言思考引向深入)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我听了之后感到茅塞顿开,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地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多媒体出示:

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1我们自身的心理特点

2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

环节三: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师: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解决问题应该不是难事。怎样才能很好地域父母沟通呢?让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搭建与父母心灵沟通的桥梁吧!下面请大家针对前面四幅画面中呈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回答:(略)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对如何与父母沟通进行思考,同时适当控制学生发言时间)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那谁能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一下,与父母沟通时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吗?

学生回答:、、、、、、、(略)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中,应注意方法点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交流自己平时是如何与父母沟通的,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将自己的总结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2.学生总结: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老师自己也作了一个总结,并把它编成了几句歌诀,送给大家作为生活中的参考。(多媒体展示)

亲子沟通并不难,理解父母是关键

父母养我多操劳,体贴父母理当然

唠叨背后是关爱,面对要求莫逆反

发生矛盾勿冲动,尊重父母记心间

平时交流很重要,技巧方法勤训练

环节四:深情寄语

教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与父母发生误会好和矛盾。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对这些矛盾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对父母的尊重,同学们肯定能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与父母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希望大家发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个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新计划,并认真执行。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你一定能行!

环节五:行动在线

1.、《思品同步训练》一、三、四

2、请你写一封家书,把平时想说而没机会说的话写给爸爸和妈妈。

环节六:自我评价

本课我最感兴趣的内容

本课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本课学习中的困惑现实生活中我会这样做。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11

加强宪法监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监督不仅需要国家机关履行职权,而且需要完备的宪法监督制度,能够自觉增强宪法意识。

过程与方法:

正确认识监督的重要性,初步具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能力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监督权力行使,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入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7年7月10日—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率全国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到江苏省进行检查。这次执法检查的重点是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特别是法规及配套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此支持和督促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贯彻实施好固废法,通过政府依法有效履责,推动各类污染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承担法定污染防治责任。

想一想: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到江苏省进行检查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探究权力机关如何监督权力行使

(阅读教材第24页“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市政府的报告未通过,表明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拥有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政府必须依法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材料链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预决算进行了重点监督,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法定期限内向社会公开了169个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对于审计查出问题及整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随即又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社会关注的财政代编规模偏大、涉农资金违规发放、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及补贴等问题,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公开、面对面的询问,督促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这种联组专题询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的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还是首次。

2.思考: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什么形式行使监督权?

提示:询问。

3.教师总结: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

4.教师补充: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目标导学二: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活动二:报告解读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要健全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2.教师总结: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活动三: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誓制度

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所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1.思考: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

提示: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总结:

活动四:探讨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阅读教材第27页“探究与分享”)

1.问题:请试着创作表达学习宪法心得的作品。

提示:自己试着创作。

活动五:事例再现

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日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积极宣传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对弘扬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法治介休、平安介休”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2.思考: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要积极学习宪法。

(阅读教材第28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

3.问题: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要认同宪法。

(阅读教材第28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4.问题:结合小华同学的上述行为,说说你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

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

5.总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权力的行使离不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也离不开公民的监督;明白了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做法,提高了对宪法的认识,懂得了加强宪法监督的道理,知道要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和现实联系较大,如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等,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结合大量的典型事例和教材上情境材料对所学知识能够当堂掌握;但学生在增强宪法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践行宪法方面还需努力。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12

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的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情境中感受公民的姓名权和肖像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的两项主要权利,认识到公民在享有姓名权、肖像权的同时要履行好维护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义务;又通过讨论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姓名权、肖像权的含义内容;侵害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以及维权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运用法律语言的能力。游戏方式的导入形式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法律赋予公民姓名和肖像的具体权利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对这两项权利的使用和支配很少,以致于有时权利被侵犯了也未必意识到。为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学生实际我把“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作为这节课要攻克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采用情境教学法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课本知识是以文字等抽象简约的形式出现的,而学生更易接受感性直观的事物。怎么把简约抽象的知识变得感性直观,创设相关情境无疑是其中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式。《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公民的这两项权利,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并具有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原来的设计是在每个环节都创设一个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采用过的教学方式,并且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情境创设因为各环节是独立的,前后缺少联系,会觉得缺乏连贯性,不能一气呵成。在经过一番考虑后,我想到了以一个人物为情境中的主角,所有的事件在他身上展开,以此为主线贯穿始终。

我把收集到与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整理整合,在此基础上创设新的情境,来从中逐一提炼出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于是就有了富贵这一人物,选材比较典型,条理比较清晰,教学由此展开。在这一个个相关联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这两项公民的权利有了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最终顺利达成。

小结部分我在原来的由学生自己列出本课知识框架然后到黑板上展示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增加了展示后由学生本人为全班同学讲解所列框架这一环节,既落实了课本知识又体现了学生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有欠缺,少数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需在今后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能力。

2、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性语言,而且应该是赏识性的评价,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这也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这节课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老师们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将是我进步的阶梯。这样的一次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从来没有过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在录象机、照相机的拍摄下讲课的经历,能够在这样的情形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通过这节课我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老师们的反馈就像是一面镜子,我照见了自己,更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缺点,也知道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让我的教学活动能带给学生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13

青春加油站

教学目标:

学生在对第一站学习的基础上,不仅明白为什么要设计人生,而且要进一步具体地认识到正确的理想与青年学生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马克思的故事为例:想一想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马克思在上中学的时候九确立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并且在这种崇高理想的激励下,为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生动事例,承上启下地告诉学生,树立正确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新课

1、树立正确理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正确的理想是青春的向导。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我们开始走向独立,憧憬未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崇高的目标可以使人高尚,正确的目标可以使人成功。

(2)正确的理想是人生的动力。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距离。面对理想,人们会产生改变现实的冲动。理想蕴藏着强烈的意志力量,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只有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才能使我们获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

2、树立正确理想要注意的问题——要“立长志”,切勿“常立志”。

理想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并不意味着理想目标越多越好,更忌讳朝三暮四,今天一个理想,明天又一个新的理想。一旦确立远大志向,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使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三、用“活动平台”及“扩展阅读”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小结:

五、作业:

1、树立正确理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树立正确理想要注意的问题谁什么?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14

【教学依据】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围绕“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这一主题展开。《欣赏与赞美》我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欣赏篇”;第二课时是“赞美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39;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习惯自我欣赏,但不愿意和不善于欣赏别人则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寻找“快乐秘诀”的设问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欣赏与赞美”。

2.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过程设计为师生齐参与的五个环节节目活动,节目如下:

节目一:快乐发现

教师活动:展示《齐白石先生作品》,引导学生注意欣赏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虫子。

设问:在很多人看来虫子是可恶的,但为什么在齐白石先生眼里却是可爱的?

学生活动:细心欣赏→思考→小组讨论→发表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懂得正是因为齐白石先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身边的事物善于观察、发现,学会欣赏,才能发现一事一物都有可爱之处。

节目二:快乐共赏

学生活动:小组竞赛“看谁知道有关欣赏美的名言名句多?”

讨论:“这些名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再展示罗丹、培根名言。

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著名雕塑家罗丹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培根

[设计意图]通过名言名句让学生感悟,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它给你的感觉都会因为

你的眼光不同而不同,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学会欣赏,善于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节目三:我欣赏,我快乐

教师活动:点击课件,展示学生课前合作拍摄的照片,播放背景音乐《茉莉花》。

学生活动:课前已分好3组,分别派小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拍摄的系列照片,依次是

校园美—家乡美——同学美。

校园美家乡美同学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亲身的生活体验和发现所拍摄出来的景色、事物及人物与大家分享,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校园美→家乡美→同学美,即从景物→人物的观察、发现、捕捉、拍摄当中,引出教学内容“欣赏他人的含义”,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不会欣赏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实际上是贬低自己的人格;学会欣赏别人,实际上正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欣赏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欣赏的审美能力。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

节目四:影片共赏

教师活动:播放CCTV1台“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影片,

学生活动:投入欣赏后,小组讨论:“如何发现别人身上的美?”;

“什么美最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奥运宣传影片,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之处,学会欣赏不同体态有不同的美,不同性格有不同的美,还有一种深刻的美(心灵美)最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播放影片目的正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灵美。

节目五:猜猜他(她)是谁

活动过程:

第一步,每组同学任意挑选班内某一同学,并详细写下他(她)的至少3个优点。第二步,教师随机点名,让代表讲出自己所写的某个同学的优点,但不讲出对方的姓名。第三步,全班同学共同猜想所描述的优点属于哪个同学。第四步,让被猜中的同学谈感受。第五步,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学习他人的长处。通过让被猜中的同学谈感受,使学生认识到欣赏他人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四点:一是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二是它能使心灵保持积极和愉悦:三是能减少自私和抱怨:四是让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

3.课堂小结——快乐收获

*收获园*

本节课我学到了______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

学生活动:自己总结,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谈收获,巩固所学知识,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懂得欣赏美好事物,有利于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欣赏,才会由衷地赞美他人,也为第二课时的“赞美篇”埋下伏笔。

课堂练习

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信笔涂鸦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设问:点燃了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5、作业——快乐延伸

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彩纸,随机抽签,给抽到的同学写出5个以上优点,写在彩纸上(所写内容要保密)

[设计意图]为第二课时的“赞美”做准备和铺垫

附板书:

一)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学会欣赏,善于发现

2、欣赏他人的含义3、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二)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

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之处(体态美、性格美、心灵美)

欣赏他人的价值

(1)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2)它能使心灵保持积极和愉悦;

(3)能减少自私和抱怨;

(4)让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快乐为主题,以游戏活动为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高”,学生乐在其中,课堂气氛活跃。更通过“我欣赏,我快乐”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抽象说教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篇15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可能在新年,新的学期这样的片子,心情会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会这样有很多的原因,从自身来看,无论是孩子还是民工、农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新授: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结:

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3、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

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新授:板书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

结论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结论: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5、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2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