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

时间: 新华 八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1

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和增强宪法至高无上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比较、探究交流懂得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来武装自己。

教学重点: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教学过程

导入

法律家庭成员召开了一次大会,普通法律都声明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宪法发表看法:我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宪法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权威呢?让我们来学习《神圣的宪法》中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吧。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1、阅读《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丐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节选)

2、探究交流:

你认为《城市流浪乞丐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应该被修改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应该修改。因为《城市流浪乞丐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有关限制人身自由的内容与我国现行《宪法》相抵触,而《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者宣布无效。

3、小结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者宣布无效。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2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可能在新年,新的学期这样的片子,心情会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会这样有很多的原因,从自身来看,无论是孩子还是民工、农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新授: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结:

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3、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

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新授:板书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

结论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结论: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5、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3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

能力目标: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自己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与遇到的难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2.教师准备: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在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是代购。”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会与父母沟通”。

(多媒体出示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环节二:透视“亲子矛盾”

教师:我们来看下列生活场景。(多媒体投放漫画场景)

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在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小锁

第二幅:放学了,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地回答:“什么也没发生”。

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孩子的电话。

第四幅:一名女生把妈妈刚买的新衣服扔在地上,生气地说:“真老土”。

教师:漫画中的场景在你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结合上述漫画中反映的问题,下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影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也相当深入。下面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随时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发言,并适时插话,把学生的发言思考引向深入)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我听了之后感到茅塞顿开,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地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多媒体出示:

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1我们自身的心理特点

2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

环节三: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师: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解决问题应该不是难事。怎样才能很好地域父母沟通呢?让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搭建与父母心灵沟通的桥梁吧!下面请大家针对前面四幅画面中呈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回答:(略)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对如何与父母沟通进行思考,同时适当控制学生发言时间)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那谁能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一下,与父母沟通时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吗?

学生回答:、、、、、、、(略)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中,应注意方法点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交流自己平时是如何与父母沟通的,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将自己的总结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2.学生总结: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老师自己也作了一个总结,并把它编成了几句歌诀,送给大家作为生活中的参考。(多媒体展示)

亲子沟通并不难,理解父母是关键

父母养我多操劳,体贴父母理当然

唠叨背后是关爱,面对要求莫逆反

发生矛盾勿冲动,尊重父母记心间

平时交流很重要,技巧方法勤训练

环节四:深情寄语

教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与父母发生误会好和矛盾。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对这些矛盾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对父母的尊重,同学们肯定能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与父母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希望大家发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个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新计划,并认真执行。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你一定能行!

环节五:行动在线

1.、《思品同步训练》一、三、四

2、请你写一封家书,把平时想说而没机会说的话写给爸爸和妈妈。

环节六:自我评价

本课我最感兴趣的内容

本课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本课学习中的困惑现实生活中我会这样做。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4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2.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3. 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的涵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教材分析:

1.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2. 难点:理解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学生小华爱好动手,他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小发明并且申请了专利。在收到专利奖励的账单时,他发现备注栏上扣掉了个人所得税。小华之后有些不解。未成年人需要缴税吗?

学生:思考,发表意见,说明理由。

师:未成年人该缴税时也要缴税。小华是中国公民,中国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因此,小华尽管是未成年人也要纳税。可见,我们不仅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二新课讲授

1.我们的法定义务

1什么是法定义务

师:在小华依法纳税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纳税这项义务是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履行的,像这种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我们称之为法定义务。

2公民的基本义务

过渡:我们都要履行哪些法定义务呢?

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在上节课学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那么宪法规定的义务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那么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都有哪些呢?具体包括: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为同学们做以简单介绍

3为什么要履行义务

师:在第一课的时候我们讲了我们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于是有同学说,我们光享受权利就行了啊,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履行义务呢?亲爱的同学们,你说为什么我们还要履行义务呢?

生:思考,回答……

师:享有权利是我们获得的权益和好处,而履行义务对我们而言是付出,假如说你只想获得好处而不想付出相应的东西,这是不劳而获的思想,而这世界上并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凡是你有所获得,一定是有付出的。所以,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师:比如说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不去履行义务就无法享受权利?

生:思考,回答……

师:比如纳税的义务,不纳税就无法享受国家所提供的服务;比如赡养父母,假如你不去履行义务,你凭什么继承父母的财产?

师:再说赡养父母,父母现在抚养我们长大,这是我们享有什么权利?被抚养权那我们对父母同时要履行什么义务?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老之后赡养父母这说明我们在享有被抚养权的同时还要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也就是说你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同时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这叫做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你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因此,我们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请同学们一起看课本15页

师:还有哪些例子,能让你发现你既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又是享有权利的主体?

生:思考,回答……

师:比如说,受教育权,你既要履行这项义务,同时它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假如你不履行,就会违法。

师:回顾我们的基本义务,我们履行这些义务对国家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生:思考,回答……

师:可见,依法履行义务是爱国的表现,是表达我们爱国之情的方式。

过渡:还有一些义务,不是法律所规定的,但是我们也积极在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个人。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材料:重庆好人李德均是一名退休工人,回家以后,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她十分痛心。于是,她主动照顾起村里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一干就是八年,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困难家庭的“全职保姆。”

问:李德均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她的行为是自觉自愿的呢?还是受到法律强制的呢?

生:思考,回答。

师:李德均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些事?不是,但是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的责任,这说明她是自觉自愿的。自觉自愿承担的义务称之为道德义务。请看课本。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也属于道德义务?

生:思考,回答……

师:其实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我国形成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也是对我们的要求。

师:今年2月份《2015年感动中国》名单揭晓,《感动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其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在道德上做的非常好的,比如今年的吴锦泉,还有一对夫妇主动建立网站收养孤儿,帮他们寻找亲生父母,这些都是道德义务的体现,那他们做这些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呢?

生:思考,回答……

师: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问:拾金不昧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呢?

师:其实拾金不昧既是道德义务又是法律义务,那我们来看一下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师: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法定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确保履行,而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主要靠自觉自愿,假如不履行,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联系在哪呢?请大家回顾公民的基本义务,其中有爱护公共财物,尊重社会功德等,可见有的法律义务也是道德义务。

三总结本课。

我们不仅要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我们要履行的广义的义务有法律义务也有道德义务,积极履行义务,才能更好地享受权利。

二、作业布置:

办一次“我们的义务”的手抄报。

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2.1 我们的义务

1.我们的法定义务

1什么是法定义务

2公民的基本义务

3为什么要履行义务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3.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5

投影:

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结合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们有三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在分析“生产者”、“销售者”时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据上述材料,让学生说说生产者、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对“消费者”,我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教师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再以幻灯出示时政:我们国家的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上又有重大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附:板书设计

一、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名称

民法通则

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6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和政史地科组计划。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大胆尝试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权利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四个单元组成。

三、教学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

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的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四、教学进度

1、第一至第十四周:完成全书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七年级每单元进行一次测验并进行分析试卷。

2、第十五至第二十周: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第一轮复习。要求完成每一课的基础习题训练;进行一些综合性测验。

15—期末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测评练习复习课

备注:期中复习和考试随学校教学安排

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课第一框第一课时

2

第一课第一框第二课时、第一框

3

第二课第二框、第一单元复习

4

第二课第一框第二课第二框

5

第三课第一、二框

6

第四课第一框、第二框

7

第五课第一、二框

8

第二单元复习第六课第一框

9

第六课第二框段考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期中试卷讲评第七课第一框

12

第七课第二框

13

第七课第二、三框

14

第八课第一、二框

15

第三单元复习第九课第一框

16

第九课第二框

17

第十课第一、二框

18

复习

19

考试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7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第一框中学习了网络交往的一般特点:无限性与两面性,能从对网络正面作用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而本框则注重从网络负面作用的正确估计与及时过滤,避免遭受伤害的角度,谈享受网络健康交往,刚好构成一正一反的完整内容。

2、内在结构:

本框内容侧重围绕如何避开网络伤害,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主要从学会自我保护与遵守网络规则两方面来谈,偏重从消极预防的方面来讲,结合具体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面对网络如何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利人利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定为教学的重点。因为网络本身的特点导致了网络交往的不安全,以及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抗诱惑能力低,使学生面对网络中容易出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识别网络阴暗面的知识,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本课重点突破:借助“夏雪见网友”,“见网友被骗传销”及“新闻标题”发表对是否应该去约会网友的看法,通过归纳比较,得出“网络交往对象不可捉摸,必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的结论。通过“我可以点击吗”明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本课难点攻克:很多学生可能认为网络安全离自己很远,由于学生的年龄偏低,自我约束力、社会经验很少,往往对身边的网络骗局陷阱视而不见,请同学们就“网络小胖”和“陈梦凌博客”例子加以分析。这些事例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很好的让学生学会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情景、案例相结合。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直观演示法:利用flash、图片等手段,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3.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思维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因此违德违纪违法,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有必要让学生学会“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2、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教学应“授人以渔”,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学生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动嘴说,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网络上常见的问题和骗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生活和网络交往。

(3)归纳总结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交往艺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查找有关网络危害事例及网络交往的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网络伤害的案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七嘴八舌话时尚,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知识,达到了新课导入的目的,时尚词语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在下列情景,你将如何选择?(P72)

假期的时候,想请老师修改作文,书信VSEMAIl

想知道《我是歌手》的最新动态?报纸VS百度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无限可能和无限享受,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教师板书】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活动二:观看《家有儿女》夏雪见网友及中国法治报道《见网友被骗传销》

【提问】第一,夏雪应不应该去见网友?

这里会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能”。理由是:网上沟通得好,也许网下能做朋友。并非所有的网友都是坏人;与人交往总是要从陌生人开始。另一种是“不能”,夏雪只是个女学生,假如见到的是坏人呢,不一定能斗得过他,太危险。不能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弃必要的警惕,否则后悔莫及。讨论中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意见都摆出来,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

【提问】第二,如果夏雪去见网友,可能有几种情况?这些结果会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这里至少有三种结果。一是好的结果,遇到一个好人,做了生活中知心的朋友,成为一段佳话。二是很坏的结果,网友是名不法分子,对梅平作出身心伤害,给梅平今后的生活留下阴影。三是失望,网友气质极差,与网上所伪装的不一样,自然分手。

第三,夏雪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可向谁求助?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向父母、师长,以及身边熟悉、信任的人求助;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求助。

【教师板书】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三:“我可以点击吗?”---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了解梅平的交网友的故事。

【演示】聊天界面“我可以点击吗?”

【提问】1.“我可以点击吗?”

【合作学习】点击:出现黑屏,病毒侵入

【提问】2.是什么让他主动点击呢?

好奇,没有经受住诱惑---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教师板书】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四:__十四中校花---网络小胖

提问:1.如果你是小胖,遭遇如此恶搞,心里是什么感受?2.网络交往能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小结】网络交往需要遵守网络规则。--上网要遵守道德。

活动五:“陈梦凌博客”

【媒体演示】陈梦凌博客

学生观看增城材料,思考,为什么陈梦凌会被判处一年零六个月?网络交往中,还要遵守什么?

【教师板书】遵守法律

(三)、课堂延伸:

1.学生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请同学们以前后六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条网络文明交往的规则。(要符合自身实际生活)

最后,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课堂练习

【媒体演示】单项选择题(历年中考题)

五、课堂收获、小结:

1.学生畅谈收获

2.【知识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是先进的,也是危险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却充满着陷阱和诱惑。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从而尽情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

3.练习:单项选择。

4.作业:修改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六、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贯彻了新课程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懂得了网络自由有限度,要遵守网络规则。但是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生活体验和掌握资料不够等原因,学生的回答可能较零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而且本堂课活动较多,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重难点的落实突破。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8

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一

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9

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

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10

1、什么是诚实?诚实有什么重要性?

(1)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诚实的人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诚实的人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践守诺言。

(2)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2、谎言的根源及危害是什么?

(1)在我们的生活中,谎言并不鲜见。各种谎言背后总是有着利益、面子等缘由。有的人认为,撒谎是人难以避免的缺点,撒点小谎,也无伤大雅。其实,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

(2)撒谎带来的暂时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人一旦撒谎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3、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是什么?

(1)学会诚实做人,就要懂得承诺的重要性。俗话说,一诺千金,形容承诺的道德分量之重。无论对大事还是对小事,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每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块石子。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2)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承诺。

4、怎样区分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不适当的话和盘托出,即使说的是真话,那也不是诚实的要求,而只能被视为愚蠢。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5、怎样才能坚守诚信的绿洲?

(1)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不讲诚信的人,见利忘义的行为只是社会前进大潮中的逆流漩涡。大多数公民和企业的诚实守信的行为才是市场繁荣、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

(2)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6、为什么要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人与人的天赋有着千差万别,但差别不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每个人天生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7、为什么说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后和愚味的表现。人类社会经历过各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存在过各种各样的歧视,发生过残酷的迫害甚至杀戮。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

(3)平等在社会进步中实现。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平等的观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8、怎样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社会的进步不能一蹴而就,陈旧的观念也不会一扫而光。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2)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人们在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等差别,在社会生活中的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等,都可能带来现实中的某种不平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差异:种族民族的差异、文化语言的差异、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差异、熟悉的人与新来者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等。

(3)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9、什么是平等待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2)做到平等待人:

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要摒除对金钱、权力庸俗崇拜的陈腐观念;

④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去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10、为什么说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2)善良是无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怀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会容忍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对无辜者的伤害。善良的人不是无原则的好好先生,而会在救困扶弱、维护正义的情境中与邪恶和错误作斗争。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打开,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怀着真诚的善意,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会充满爱心。

(5)善良要见诸行动。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怀和体贴别人,为别人的需要作出奉献。

11、为什么要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当你对他人怀着真诚的爱心,“给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让出”或“牺牲”了什么,相反,“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的发挥。

(2)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生命的爱,就仿佛给他人的生命之树捧一掬清泉。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

12、怎样理解“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3)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诚意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报。

(4)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5)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我们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11

【摘要】本篇文章“初一政治特殊的爱,特殊的保护教学设计”是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教师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框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的第一框,本课依据的课标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内容。本框先讲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以体现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无限关怀,体现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为第二框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许多初中生不懂得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在他们的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活动内容设计意图

活动一:漫画:《三缺一》

谈谈自己的感受用漫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走入课题。

活动二:系列图片:社会中的“爱”

板书:未成年人需要国家特殊的爱学生通过感官引起理性的思考,初步了解知识。

活动三:集思广益: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

的要求与意义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共同思考,理解知识。

活动四:联系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分析个案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由“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目组成,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我们许多初中生不懂得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在他们的&39;权利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分小组活动探究,举出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案例,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课堂小组同学的展示,不仅可以将本课的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可以使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缩小理论与生活的差距。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获取信息、收集信息,感受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通过体验更加热爱法律、热爱祖国。

课堂中先从理论知识入手,然后引入具体活动分别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基本的要求。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等。本课教学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自己创设情景,注重学生体验,通过案例分析,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是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讨论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

分析这一节课的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的情景有点少,让学生自己举的案例有点浅显,例如司法保护方面的内容学生仅仅是认识一个少年法庭、对违法的未成年人不公开审理等,老师引导有点欠缺。

二、学生表演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合作讨论的也很激烈,可愿意展示的人却不多,缺乏胆识,老师需加强鼓励和引导。

三、老师不够活泼,课堂上放不开,不能从心底里去鼓励学生、走近学生,导致于学生学习气氛不是很活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围绕打造幸福课堂的最终目标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愿学乐学.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12

感受大自然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

②鉴赏大自然美的方法;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及危害。

能力目标:

①培养鉴赏自然风景的能力;

②增强对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认识;

③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树立正确的自然馆,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③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详见教材P32引言

2、板书课题: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1、 美丽的大自然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

图片1:草原秀色 图片2:黄果树瀑布 图片3:三峡风光 图片4:泰山雄姿

搜集与交流:

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严重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

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

宇宙之美在其“神秘”!在浩瀚神秘的宇宙世界,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及更遥远的河外星系。在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轻纱薄雾般的银河里流动着闪烁的群星,构成了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学生朗读教材,从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鲜花怒放、鸟儿歌唱,河流、天空、大地、森林无不显现着生物世界的美;阳春三月燕子衔泥、炎夏六月荷花满塘、金秋九月蟋蟀歌唱、严冬腊月红梅飘香,无不展示着春、夏、秋、冬四季生物世界之美的奇妙。

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学生朗读教材,去感受领略其中之美

④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

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名片欣赏:见教材P33——34页

海 上 日 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穿上只有及其德响声。……

2、访谈:怎样欣赏大自然之美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4页

图1:北国千里冰封 图2:南国秀色

说一说:

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大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

教师讲述:

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如朝霞的绚丽、月光的皎洁、大海的浩瀚、雪山冰川的险峻、原始森林的苍茫、花草虫鱼的可爱,大自然给我们提共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

相关链接:见教材P35页链接材料

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了。当大自然成为人类可亲可近的朋友时,山水树木不仅是劳动生产的对象,也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这时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大自然才能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成为美的自然。

教师讲述:

人与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强烈,自然美变化和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作为我们中学生关于大自然之美,还有好多问题搞不清楚。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

1自然美的分类P35页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P35页第一、二段内容,思考讨论 议一议:自然美分为哪两类?

自然美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各种巧夺天工的林园。

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例如:浩瀚辽阔的星空、广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川等。

2怎样鉴赏自然美P35页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①观赏的距离:P35—36页观赏风景时,如果我们要观赏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如果要观赏局部的美,距离要近些。

②观赏的角度:P36页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观赏的时间:P36页观赏风景还有一定的时间性。

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P36页

按教材简述

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应该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37页审美交流

图1:泰山远景 图2:泰山日出

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雄伟壮丽的泰山,中国的五岳之首,有“通天拔地之势”“擎天捧日之姿”,故称“岱宗”。它象顶天立地的巨人,巍巍峨峨雄峙zhi在海滨的山东省中部。泰山山脉沿黄河南岸延绵二百多公里,其极顶——玉皇顶,称天柱峰,海拔1545米,泰山的余脉起伏于齐鲁天地之间,青山连绵。莽莽苍苍,气势蓬勃。

泰山的自然景致有其独到之处,它的一峰一岭、一草一木都被古代人审视过、命名过、加工过。因此,泰山的自然景观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了泰山后说: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了,它使国际自然协会的委员们大开眼界。泰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要重新评介自然与人的关系。这就是泰山,它伴随着华夏民族从远古走来,它记录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就像一座丰碑,一部巨著,在无言地彪炳着我们这个东方古国所走过的不寻常的历程。泰山,是著名的中华文化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大自然之美的内容: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景秀丽,美景如画。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益处: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③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④怎样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四、课后作业

1、预习第十二课第二框内容

2、完成《学海导航》P21——22页,十二课第一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1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信念。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新闻事例说出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够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情。

3知识点目标: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优越性。

难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途径】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的新闻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新闻,然后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可以播放MTV《走进新时代》创设氛围

综合:这些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历经磨难的。承转

Ⅱ、新课学习:

1、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建国初期的情况展示大量的图片,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化

○改革开放之后歌曲:《春天的故事》展示给学生

活动探究:资料:学生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做的调查--身边的变化农民居住的变化,三组图片 说一说: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能说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吗?

○畅想社会主义中国:请你说说我国在将来的20年会有什么变化?

活动探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展示:

提出问题供学生探讨:

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

可以补充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面对这种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对应措施?承转

3、党的基本路线:

播放flash动画,使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事例讨论:在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当时许多中国人都说这是美国的挑衅,我们不能忍气吞声等一些过激言行。可是,你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是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请你说说采取这样的措施依据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读读议议:视时间而定,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Ⅲ、课堂小结。略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14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过程与方法:

提高自学、合作、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保障体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行走的国徽》,导入新课

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我国宪法规范国家权 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新课讲授

看图片展示

活动一:自主探究

1、上图中国家机关的建筑上都悬挂什么标志?

2、这些国家机关或场所为什么悬挂国徽 ?

3、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小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3)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活动二:认识国徽

国徽介绍:国微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体现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了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其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小结:国徽体现了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板块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三:学习宪法,看短片

思考:我们国家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 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小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一)

出示图片

思考:上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图片给了你什么启示?

小结: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村务公开会和选举人大代表。

探究与分享(二)

播放视频:《依照宪法行使权力服务人民》

想一想:你能举一些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吗?

小结: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和 自由 、监督权。

探究与分享(三)知识窗

1.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 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板块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活动一:图片感悟

(1) 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小结:(1)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权、劳动权。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公民的人权。

(2)如发展均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

活动二:认识人权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国家人权计划全面落实》

思考: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宪法保障)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宪法保护人权主体、内容很广泛;规定公民基本权利。(权利保障)

3、行政机关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行政保障)

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 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保障)

探究与分享: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服务事项 ‘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而且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监督政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

你怎么看?

小结:这一举措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方便群众办事,充分体现了行政执法过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活动三:拓展空间。

看视频《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金钥匙”》

思 考: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小结:1)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

2)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 低保制度。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最后,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要促进教育公平等。

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确立了科学系统的民事权利体系,拓展了民事权利内容,创新了民 事权利保护方式。可以说,民法总则是当代中国新的人权保障书,是我国人权保障 制度建设十分重要的新进展和新成就。你是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法律保障人权的?

小结:

1、立法机关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2、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3、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我们该怎么做。一个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认识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基本内容,明确宪法地位,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保障体制。

【板书设计】

八年级政治主题教案下册篇15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 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已的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二)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二、学情简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三、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并组织学生讨论: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涉及到了有关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

这样的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讲授新课:

本课共三目,即: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我的这样设计的。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有:民事法律保护和刑事法律法律保护。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内容。案例继续,是使学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内容。并且通过“我来断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巩固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较多,必须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同时,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是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事,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就是这样构想的。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愿为提高我县的政治教学水平尽自已的微薄之力。

3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