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如何写出优秀的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减法,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活动准备:
PPT,钥匙题卡,门三。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减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学习第一组算式10—1=9和10—9=1。
(1)师:你们看前面有群小鸡,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只小鸡在小桥上,还剩下9只小鸡在草地上)。
(2)师:谁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一道减法算式题?(10—1=9)
(3)师:10表示什么?(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表示什么?(1只小鸡在桥上)9表示什么?(9只小鸡在草地上)
(4)师:谁还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9=1)这里的10、9、1又表示什么?
(5)师:这两道题中有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这两道算式都有数字10、1、9,最大数排在最前面,等号前后的数字交换了一下位置,算式仍然成立。
2、学习第二组算式10—2=8和10—8=2。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鸭子,有2只蓝色的鸭子,还剩下8只黄色的鸭子)
(2)师:谁能根据鸭子颜色的不同列出一道减法算式?(10—2=8)。
(3)师:谁能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8=2)。
(4)小结:以后看到10、2、8就可以列出两道不一样的减法算式题。
3、学习第三组算式10—3=7和10—7=3。
(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休息一会吧!看,好多鸟呀!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师:谁能列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10—3=7)。
(3)师:看到10、3、7这三个数字,谁能列出另一道的减法算式题?(10—7=3)。
4、学习第四组减法算式10—4=6和10—6=4。
(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2)师:用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4=6)。
(3)师:看到10、4、6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谁来试一试?(10—6=4)。
5、学习第五组算式:10—5=5。
(1)师:羊村到了,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草地上一共有10只懒羊羊,5只在吃东西,5只不在吃东西)。
(2)师: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5=5)。
(3)师:10,5,5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前面一个5和后面一个5分别表示什么)。
(4)师:这个算式等号前后的数字一样吗?自:屈;老师教。案网,那它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时间。
2、通过不同方式感受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明白时间长短与自身努力有关。
3、知道要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幻灯片、铅笔,本。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认识时钟,知道一分钟有60秒。
一匹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一个(猜谜: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说完钟表秒针走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知道一分钟有60秒。
总结:60秒就是一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二、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游戏《木头人》:静静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了就是小淘气。)当老师说到动了就是小淘气时,只许做身体坐直的动作。而且,要停一分钟。幼儿做游戏一遍。
教师提问:停一分钟有什么感觉?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怎么又觉得长了呢?
提问:谁来说说这一分钟你有什么感觉?那这一分钟你感觉是长还是短呢?
(2)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
我们一起来玩个一分钟说古诗的游戏,你觉得这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
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感觉却不一样呢?
(3)总结:同样是一分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会觉得一分钟很长,有的时候又会觉的一分钟很短。
现在请小朋友看一分钟的动画片,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请幼儿说说感受。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或者痛苦时就会觉时间很长,而很高兴地时间就会觉得时间很短。”
三、挑战一分钟
1、“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猜这些活动在一分钟内能不能挑战成功?”播放视频。
2、“很厉害,对不对,你觉得,她为什么会挑战成功?”做事要专心。
3、幼儿猜测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1)幼儿自由猜测。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在一分钟分别能跑多少米、写多少个字?(上网上查了些资料,一分钟跑400米,写70个字。
4、分组活动:挑战一分钟。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图片上的人物他们利用一分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挑战一分钟,看看我们能和一分钟挑战?
看看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数多少个数,多的获胜。
看谁能在一分钟内写数字最多,多的获胜。
看看一分钟能拍多少下手,多的获胜。
5、检查幼儿情况并总结。
(1)幼儿体验结果,选出获胜者。
(2)小结:一分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短,只要抓紧时间,我们一分钟可以做的更多;原来一分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一分钟是很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可以完成许多事情,我们要珍惜时间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我们要怎样珍惜时间呢?”
做事要专心,不拖沓。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珍惜时间。时间宝贵,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不要浪费它。精彩的度过每一分钟,每一天。
6、结束活动,体验一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辨别5个以内物体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列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短排序。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难点:能辨别5以内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支不同长短的笔;
2、学具准备:长棒;5根不同长短的绳子;5支不同长短的笔;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
走线,线上游戏:师幼边走边念儿歌,可是教师说,也可是师幼同说;
2、集体活动:
1)师幼共同探索按长短排序
创设情境: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是小朋友学习的好帮手。我们先给他们排排队吧。教师拿出5支不同长短的笔,师范将5支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观察,体验笔一支比一支短;在从下至上看,体验笔一支比一支长;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长棒宝宝也想请小朋友给他们排排队。”
幼儿拿出长棒,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提样长短的顺序关系。
3、分组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操作完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给物品排序的。
第一组:操作长棒,从长到短排序或从短到长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组:按长短顺序给绳子排队,方向不限;
第三组:操作笔,按长短排序,体验长短的顺序关系。
4、游戏活动:游戏“说相反”,教师说“__物品长”,幼儿接说“__物
品短”,要求接说的速度越快越好。如火车长——汽车短…….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按要求收拾好。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移动、翻转、拼接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2.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移动、翻转、拼接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活动准备
等腰三角形卡片人手一份、各组正方形、长方形、大三角形各一、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说说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一)出示图形,巩固已知图形的同时丰富平行四边形知识
1.师:小鱼和乌龟上都有哪些图形?请你上前用手指把你认识的图形拖动到小动物的上方。
2.转动图形,变换图形方向,了解图形方向可变但形状不变的知识
师:转一转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吗?转一转三角形还是?
小结:原来呀,我转动图形,虽然这些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是不会改变的,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二、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一)游戏:图形碰碰乐
1.师:你听到什么?谁和谁碰在一起?
2.教师用两个三角形演示。
(1)师:是这样碰在一起吗?要怎么碰才会完全碰在一起?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原来呀这是两个相同大小的等腰三角形,两条短边是一样长的,两个底角也是一样大小的。碰的时候要长边碰长边,短边碰短边,碰到的边要重合在一起。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
(3)幼儿第二次尝试拼搭
(二)游戏“智慧闯关”
1.第一关(大三角形)
(1)教师说明规则
师:这是什么图形,要用几个等腰三角形碰?
2.第二关(长方形)
师:我们来听一听看第二关的通关宝典是什么?
(2)幼儿操作(计时一分钟)
(3)展示幼儿作品
3.第三关(从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中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拼出来)
师:你用几个等腰三角形怎么碰出这个图形的?碰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1)幼儿操作(计时两分钟)
(2)展示幼儿作品
小结:真神奇,4个相同大小的等腰三角形能碰出大一点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而且不同数量的等腰三角形也能碰出一模一样的图形。
三、送图形回家、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一)出示图形底板(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1.师:这里有三个家,每一个家住的三角形数量都不一样,请以小组为单位,把桌上的三个家拿出来,把你手中的等腰三角形送回到适合的家里,最后,数一数每一个家住了几个等腰三角形?
2.幼儿操作。
3.师幼共同验证。
四、活动延伸
师:长方形是6个三角形的家,其它的图形可以是6个小三角形的家吗?比如梯形、平行四边形行不行呢?我们在班级区域活动里去试一试。
活动总结
活动的导入部分我采用希沃白板中的放大镜及关灯功能,辅以海浪拍打的声音,给幼儿营造一个神秘的氛围,再通过幼儿上前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开始游戏“图形碰碰乐”,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感受三角形的拼搭变化,收获两个相同大小的等腰三角形可以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由于幼儿注意的时间短,兴趣的稳定性差,所以我设计了“智慧闯关”比赛,让幼儿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通过移动、翻转、拼接等腰三角形,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比赛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最后,通过请幼儿送图形回家,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巩固幼儿获得的知识。
但是在我小结知识点时,我会接幼儿的话,导致语言冗长,不够精炼,而且在设计“智慧闯关”比赛时,在题目设计上难度不够,没有显现出由易到难的递进,其次是竞赛形式单一,今后可以尝试小组答题、抢答题等其他形式。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几何图形片,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数量供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2.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师将大方巾铺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大方巾我给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4.激发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画一画、记一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带到班上与大家分享。
活动建议:
利用户外活动散步时间继续在园内寻找正方形的物体,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评价:
能指认正方形的物品。
[附]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长:
您好!请您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中哪里有正方形,找到了把它记录在纸的空白处(或让孩子画下来),与小朋友们共同分享。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39;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2005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抽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如: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星期妈妈和七个星期宝宝的图片。
2.两个孩子一个转盘。
3.每位幼儿一个星期卡片。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关于星期的儿歌,好吗?(朗诵儿歌)2.你们知道儿歌里的星期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星期来历的故事。
二、新授:认识"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教师讲述故事。
2.故事里讲到了谁?星期妈妈一共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叫什么?第三个孩子又是谁?星期四是第几个出生的?第五个孩子叫什么?第六个孩子叫什么?最后一个是谁?
3.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4.星期宝宝们没有排好队,星期妈妈找不着了,谁来帮星期妈妈排排队呢?
5.星期宝宝排好了队,心里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玩"谁不见了"的游戏。
三、游戏"谁不见了"。
请你找一找谁不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星期X啊?
四、转盘游戏。
1.看,这七个调皮的星期娃娃又来到了转盘上,他要和小朋友继续玩游戏。
2.介绍转盘。
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转盘上有些什么?指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探索。转动指针后,指针停到几,就请小朋友说出星期几的邻居分别是谁?两个小朋友玩一个,一个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另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检查他说的对不对,然后交换。
4.个别幼儿交流。你刚才找的是星期几的邻居?
5.(教师示范转动转盘,请个别幼儿讲述)星期六的邻居是谁呢?星期日的邻居又是谁和谁呢?
6.小朋友说的很好,请刚才没有玩过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过的小朋友做小老师。
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么关系吗?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起来看一看,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呢?上学的是哪几天?休息的是哪几天?请小朋友上来将上学的打勾,休息的画圈。
小结:原来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学的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时间。
8.你知道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后,第二个星期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对了,第二周又要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第三周呢?这样一星期一星期的循环,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长大。
小结:看来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还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找邻居的游戏。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星期的来历,随后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循环性,最后,让幼儿形成"星期"的概念,对星期更感兴趣。
整个活动,我从始至终遵守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的想法尽量多的表达,然而在孩子玩转盘游戏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让幼儿充分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在最后通过提问"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接下来的一星期又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这样让幼儿明白星期是一周周循环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星期幼儿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在提问时对幼儿的难度也较低,在发现没有难度时,教师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如在问到"星期二的邻居是谁?"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来时,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可问"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谁的邻居?"让幼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在活动中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不流畅,通过本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提高。
附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认识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图形。
4、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状。
活动准备:
一张机器人画像(由若干个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小不一);若干个方形和圆形卡片;教师教具2张大型卡片。(一张方形,一张圆形);圆形和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幼儿观察并探索图形的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来我们实验幼儿园做客,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下?(想)
2、出示机器人画像,请小朋友自由观察。
二、认识方形和圆形
1、教师的提问中说出图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提问: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小朋友们小眼睛看仔细(从机器人身上取下一个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请一位幼儿上台触摸,并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摸方形的边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数数有几个(4个)有几条边?(4条)。所以啊,这个图形就叫“方形”。
3、提问1:咦,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个图形宝宝有没有角,他的边是怎么样的(光光的,圆圆的)让幼儿触摸图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圆形。
三、游戏:图形对对碰
1、老师指到哪里幼儿说出名称,并回答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2、分卡片幼儿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卡片,教师检验是否正确。
四、积木分类
五、幼儿根据观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圆的、方方的。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探究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活动难点: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黑板道路图6张幼儿记录表6张记录笔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好导入。
(一)教师情景导入,出示黑板上的路线图
阳光明媚的一天,丽丽小朋友要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他们准备从家里出发走路过去,现在丽丽面前一共有三条路线,你们帮她看看哪条路最近?
二、交流谈话
刚刚你们是用眼睛来判断道路的远近,这样的方法叫目测法。除了目测法,我们能借用身边的哪些东西来测量路的远近呢?
三、分小组初步尝试测量
(一)向幼儿介绍黑板上的测量记录表。
(二)向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连,不留缝隙。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测量,协商分工后进行道路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及记录结果。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况进行小结。
(一)教师小结集体问:你们用雪糕棒测量出那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
(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每一组的记录表,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路,最后测量出来的数字会不一样呢?
(三)师:有可能是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请萌萌小朋友上来测量一下看看。(注:建议邀请答案出错的幼儿演示测量方法)
五、再一次验证测量
(一)建议教师请幼儿验证数据出错的路线,或者有意识提醒幼儿重点验证出错的路线。
(二)教师再次分发统计表,请幼儿用再次进行测量。
六、教师总结
通过操作与观察,我们发现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出的数字越大证明这条路越长,数字越小证明这条路越短。
教师出示自己测量的记录表公示给幼儿观察,请统计数据和教师结果不一样的小组利用区角或者餐前活动再次测量,得出正确答案。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用老师教的目测法和测量法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活动图片:
活动总结
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有些细节上我还需要多注意和改进。在上完课请小朋友上位做操作材料的时候,应该分别请小朋友上位或者摸头上位,这样会更有秩序,我没有注意到,结果小朋友上位就很拥挤也很吵闹。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严谨,但是真正上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导致一些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数学活动中要尽量把话说准确,以免有些小朋友理解失误。
这节活动也有一些好的方面,因为活动中导入的测量路线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测量出的结果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给了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決问题的机会。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在互动上懂得随机应变。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1
活动设计背景
虽是学前大班的学生,但学生的书本学具时常乱放,小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通过此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学具,按书本学具的大小、长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书包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小朋友,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现在你们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什么了吗?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引导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做书中的练习题。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
教学反思
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动手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
2、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练习力度,反复训练。
2、大班数学活动长短、宽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一个小白兔一个小灰兔)萝卜(5个)幼:笔记录卡数字卡(每人一张)纸片每人5张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看符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到我们班来做客?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我知道小朋友们很聪明,但是先不急着帮农民伯伯解决问题,先思考一下,然后老师把5张小纸片发给小朋友,你们来操作一下怎么分,到时候呢,老师请小朋友来回答,看谁分得又好又多,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
2、幼儿操作5分钟3、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师: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得呢,假如你有三个胡萝卜,要分给两只小兔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假如有四个呢,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
师:那么把5个萝卜,分给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分呢?请小朋友来分。
4、再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引导幼儿说出来分5、请第三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总结:教师总结有四种分法,引导幼儿一起念出来。
三、游戏(给数字宝宝找朋友)
1、请2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
2、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游戏规则。规则是要找到和你的数字宝宝合成5的数字宝宝,假如你的数字宝宝是4,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1;如果你的数字宝宝是3,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2,我们来看下哪个小朋友找到又快有准?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的小本领,和爸爸妈妈玩5的分解和组合的数学游戏。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加减算式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教师:
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
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反思:
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4
大班数学找朋友教案(精选2篇)
大班数学找朋友篇1
一、相互介绍
1、师:“宝宝,我是孟老师,看,这是什么?小猪来找朋友了。它会找谁做朋友呢?小猪找到了佳佳,先请佳佳来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大家好,我是佳佳)宝宝说:“佳佳,佳佳,你真棒。”
2、教师依次手拿小猪去找朋友,引导宝宝说:“大家好,我是,然后宝宝一起说:“,,你真棒。”(给宝宝贴笑脸花)
二、走线活动:逛马路
1、师:宝宝们,我们今天去逛马路吧!(宝宝在里面的线上,妈妈在外面的线上)
2、师:马路上真好看呀,有汽车,自行车,还有摩托车。(红灯停,路灯行,过人行横道)
3、妈妈和宝宝在一条线上,妈妈搭在宝宝肩上开小汽车。(向前慢慢开,快快开,转个圈,按喇叭滴滴滴)
4、停车场到了,我们把小汽车停下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三、操作活动:花边剪
1、教师示范:“先拿工作毯,大拇哥伸进去,靠一靠,铺铺平,再去拿玩具。大拇哥按住红点点。”
2、操作:花边剪
目的:训练宝宝双手配合剪的动作,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培养好奇心。
3、收工作毯:“卷卷,卷花卷,卷成一个大花卷”(谢谢,不用谢)
4、宝宝操作,教师把大皮球抛给哪个宝宝,那个宝宝就去拿工作毯(提醒家长一定要让宝宝依次拿,要让宝宝学会等待)
5、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宝宝交换玩。
6、收玩具(放音乐)
四、民间歌谣《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目标:
1、发展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2、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图片一张
活动玩法:
1、教师出示小老鼠图片,用小老鼠的的语气介绍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的故事。
2、用动作演示儿歌两遍。
3、家长和宝宝跟老师学习手指儿歌。
4、鼓励拥抱表演机灵的宝宝。
指导家长:
1、和宝宝一起念儿歌,帮助宝宝做手指动作。
2、平时在家里可以常和宝宝做手指游戏。
五、:袋鼠妈妈
活动目标:
1、发展宝宝的大肌肉动作,以及与人的协作能力。
2、培养宝宝的勇敢品质。
3、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共同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袋鼠》
活动玩法:
1、先让宝宝抱紧家长的脖子,双脚箍住家长的腰。
2、家长迈步走路、跑步、跳跃,其他如蹲、弯腰、侧腰等运动。
3、两组两组进行比赛。
指导家长:
1、提醒宝宝大胆地抱紧家长的脖子。
2、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开步的大小,帮助宝宝协调地走起来。
3、注意宝宝运动时候的安全。
4、家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宝宝一起创造性的玩游戏,方法越多越好。
六、结束活动:和宝宝和家长说再见。
大班数学找朋友教案篇2
【游戏目标】
1.进行奔跑练习,锻炼身体。
2.学会在跑动的过程中,注意到老师的口令,提高幼儿注意力。
3.学会拥抱自己的伙伴。
【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游戏的基本规则。
2.环境创设:较大的场地
【游戏过程】
1.老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圈
2.准备运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娄老师要跟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但是玩游戏之前呢,我们先来活动一下我们的手脚。
3.向幼儿讲解游戏的玩法以及规则。游戏开始(老师也站在圆圈之中,一起跑动,但不参与游戏)。
师:规则讲解
4.教师总结经验,返回班级教室。
游戏玩法及规则:
教师下口令,圆圈开始以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跑动起来。喊着“跑跑跑,跑跑跑”,然后突然喊出一个数字,如“两个”,则小朋友们必须立即找到另一个伙伴,变成两个两个抱在一起的.形式。没有成功组队的幼儿将受到惩罚(如一个俯卧撑)。变换拥抱的人数,重复进行游戏。适当进行休息以及经验的总结。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拃)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进一步积累测量的经验。
3、乐意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记录表、笔、衣服,活动室内布置六条小路。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知道的尺
1、师:你们认识这些尺吗?它有什么用?
2、师:这些尺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幼:可以用来测量。
教师小结:尺上面都有刻度,虽然它们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妈妈测量物体都不用尺子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现场探索:理解"身体尺"
1、手尺(引出长度单位"拃"的概念。)
(1)师:妈妈是用什么来测量的?
幼:妈妈是用手尺进行测量衣服的。
(2)师:妈妈是怎样用手来量的?什么是"拃"?
教师小结: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3)这里有两件衣服,谁愿意来试试。
师:你们认为他们测量的怎样?为什么?
教师小结:后面一个手和前面一个手接起来,这样首尾相接才能量的准确。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
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师:怎样才能让手尺尽量不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张到最大,每个手尺都一样长,这样一个手接着一个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准确。
师: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一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脚尺
(1)师:多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2)师:多多是怎样用脚测量的?
教师小结: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脚跟连脚尖,从头量到尾。
(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儿操作
(1)要求:这里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几条小路,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小路,从起点到终点,脚跟连脚尖量一量。并将量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交流:请说说你测量的是哪条路,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进行测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经验
1、师:多多家还有些什么?
2、师:猜猜多多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
(师: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6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7
目的:
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准备:
红气球3个,蓝气球2个,男娃娃4个,女娃娃1个,各种图片每人一张。
过程:
一、老师示范
1、老师拿出红气球3只,说:“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有多少个气球啊?”(答:3个)
“刚刚我又买2只兰色气球,现在我一共有几个气球啊?”(答:5个)
“你们真聪明,那么现在有谁可以照着我说的样子说一遍?”(指导幼儿模仿老师的叙述,初步学习描述应用题。)
2、老师再拿出4个男娃娃说:“我这里有4个男娃娃,小明又送了我1个女娃娃,那你们知道我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娃娃吗?”(请小朋友回答,表扬答的好的,鼓励答的不好的。)
“刚刚几位小朋友已经学着我的样字说了一遍,现在还有谁想试一试的?看看谁编的最有趣?”(指导鼓励幼儿编题,肯定幼儿编的好。
提出新要求:“刚刚你们都编的很好,可是现在呀,我们编题的小朋友不要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有多少个娃娃,考考他们,好吗?”(老师示范一次。)
3、每个幼儿都发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土派内上的内容编应用题。“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图片,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多少个,想想应该怎样提出问题,每人编一道加法题考考旁边的小朋友。(老师巡视,检查幼儿是否学会,纠正错误的,鼓励正确的。)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
(会)那今天小胡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
2、新授10的加法。(PPT)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瞧,前面是什么小动物?(小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几个站着的(1)?几个坐着的呢(9)?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猪?(10只)那谁会根据这个图片给我们来列个加法算式?(1+9=10)我们以前还学过可以把前面的数字调换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说好不好?(9+1=10)师:我们走呀走,来到了池塘边,你看见了什么?(乌龟)请你仔细数数有几只在岸上,几只在水里呢?总共有多少只乌龟?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还给这些小乌龟们列列算式了,谁来?
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
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
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我发现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样哦,你发现没有?有绿头发和黄头发的蜜蜂。数数绿色的有几只?黄色的几只?总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请你来给小蜜蜂列算式了。那这次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呢?(没有)为什么?(前面的数字又是5,换位置以后也是一样的)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物园的小动物呀,每个种类都是10个,这就是这个动物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戏:动物超市1)幼儿购物游戏师:动物园逛完了,我在动物园还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动物超市。在里面我们可以买些纪念品。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10元购物券,你们等会可以去超市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个纪念品后面都标有价钱。在这里呀,我有一个要求,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有没有听明白。这是我在动物超市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买了什么?你们看,我买了两样,这个是多少钱?这个呢?..+..=10,所以我刚好把10块钱用完了。好,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吧。记住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
2)互相检查师:买好的小朋友请回到位置上,现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买到了什么?还可以互相检查你有没有买对,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儿介绍自己的购买情况师:谁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买了些什么?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19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
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39;物品。
反思: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自然测量的方法
大班创新数学活动教案篇20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五、活动的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