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活动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写大班数学教案活动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大班数学教案活动下载,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大头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过?
——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3.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几种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线。
线上:五只猴子荡秋千。
2.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组幼儿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和长纸条,请幼儿按重复交替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说说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是重复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师小结,这些排序的规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3.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学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摆串珠,摆好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4.分组活动:
做彩环,将长条纸两头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彩环及幼儿欣赏评价。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3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习辨认整点。
2、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3、感受时钟的用途,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时钟的经验,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物质准备:亲子活动“自制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大钟模型一个、大灰狼头饰等
活动重难点:
学习辨认整点的方法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题,认识时钟
1、猜谜引题,激发兴趣师:有一对好兄弟,总爱围着桌子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要是一个不留心,它就会悄悄溜走了。请你猜猜它是谁?(时钟)
2、交流经验,理解用途你见过时钟吗?在哪里见过?它有什么作用吗?幼儿相互交流,并积极发言。
3、师小结:时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动的主角——时钟,帮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下时钟的用途,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基础。)
二、观察并认识钟面钟面上有什么?
(刻度、时针、分针、秒针、数字)钟面上有什么数字?(1~1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仔细看一看,钟面上两根针一样长吗?
(长短、粗细不一样。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时针比较粗,分针比较细)
(重点介绍分针和时针,帮助幼儿加强记忆,更好开展下面的活动)
三、“时针分针来赛跑”游戏,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今天时针哥哥和分针弟弟要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猜谁跑得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将时针拨到12点上,并为幼儿介绍这是比赛的起点和终点,教师操作钟面,让时钟走一小时,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
提问:(1)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2)它们朝哪个方向跑?跑了多远?(朝一个方向,从数字1走到数字12)
(3)你还发现了什么?(分钟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师小结: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完一圈,时针走完一格,分针走一圈是一小时,时针走一格也是一小时。(丰富词汇:顺时针方向)(该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指针来比赛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操作钟面,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分针转一圈,时针转一格,一格便是一小时。如果孩子们不能很好理解,可以再玩一次比赛游戏,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帮助幼儿加深认识。)
四、学习辨认整点。
1、重复上面的游戏“时针分针来赛跑”,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谁,就表示几点整。师:现在时针指在数字1上,分针指在数字12上,现在就是一点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点钟了。(帮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整点概念)
2、通过“放炮仗”游戏,进一步学习辨认整点。
(1)、师来拨动时钟,请一名幼儿来回答钟面上的时间。如果回答正确,请其他幼儿通过放炮仗“嘭啪”以示鼓励,并大声说出来这是几点了;如果回答不正确,请其他幼儿通过“嘶~嘶~”的声音来提醒,并请别的幼儿尝试回答。
(2)、请若干幼儿上台来拨动时钟,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做炮仗玩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整点的认识。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其中,体现出活动的趣味性和孩子的自主性)
五、结合幼儿自制时钟进行练习,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1、师:小朋友们,快拿出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时钟,给大家欣赏一下吧!(幼儿相互交流,促进彼此友谊,并体验到亲子活动——“自制时钟”的成就感。)
2、师帮助幼儿回忆一日生活,并请幼儿根据时间拨动时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六点钟,我起床了!”“九点钟,我在上课!”“十一点钟,要吃饭了!”“下午两点,我们在睡觉!”“下午五点钟,放学了!”
师小结: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会有更多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请时钟帮忙,提醒我们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按时起床、准时睡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时的好宝宝吧!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时钟、统计表、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间
---师:“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来看一下-----最细、走的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现在我们就看着秒针转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好长,好短)
2、感知时间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__的问题,给__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
不管你做不做事时间都会不停的走,而你们刚才就是让时间跑掉了(跑在前头了)。
我们再玩一次,这次你们先想一想要做些什么。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提前做好计划、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为什么你比以前干的事多了?
4、统计时间
上次我们统计晚上你都做了哪些事,我发现小朋友做事的时间都不一样。今天我们知道如何珍惜时间了,今晚我们再统计一回。
时间统计表
写作业的时间
洗脸、刷牙、脱衣上床
早晨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时间
活动反思: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一、搜集珍惜时间的资料,体会时间的宝贵
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设计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把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安排在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进行。先让学生感知“珍惜时间”,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基调。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些资料放在课前活动时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指导层次朗读,感受时间的流逝
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抓住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爸爸的话,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时间会带走“昨天、童年、生命”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可贵、时间的无情……,以真实的体验来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样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珍惜时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本展开对话。
三、以课本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还是注重以课本为主,在学习中,提示学生找到段落在书中所在的位置,以便随时翻书圈画、批注等,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是学生要掌握的根本读书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并注明之;找出段落中表达所见、所想的句子;在读过的句段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让学生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知识、笔记等。我认为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读书方法,如,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范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到作者的内心里去,老师的范读,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同时告诉学生理解好才能读好,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仿写练笔。
课文的第6、7自然段写的作者的生活体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得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所见所想,体会充满诗意的、描绘时间流逝的语句,进行仿写练笔。仿照第6、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五、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合作学习环节还需要扎实有效的进行,真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是板书内容有待于完善,要贯穿整个文本或加上本课的中心句。三是读书的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为好。四是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化安排,注意语言的精炼。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精心打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6
活动设计背景
虽是学前大班的学生,但学生的书本学具时常乱放,小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通过此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学具,按书本学具的大小、长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书包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小朋友,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现在你们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什么了吗?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引导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做书中的练习题。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
教学反思
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动手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
2、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练习力度,反复训练。
2、大班数学活动长短、宽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8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口处摆放一个小拱门。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目测、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是相对的。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高矮。
(1)请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口的小拱门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要弯腰才能过,有的人走过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要弯腰才能过。有的矮,就不需要弯腰。
2、比高矮,初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
“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之间比高矮。
先是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上比高矮,再站在同一高度上比高矮。引导幼儿讨论:哪一种比高矮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相对的。
(2)分别请三个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并分别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幼儿练习:请幼儿给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上不同颜色,并按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序。老师巡回指导、评价。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幼儿每次找不一样的朋友,说说比高矮的结果。说出;“我和__一样高”、“我比__高,__比我矮”等。
4、延伸活动:
在活动室,鼓励幼儿可以找任何物体或小朋友和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我比画高,画比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等等。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五、评价要素
是否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六、活动建议
回家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在活动的开始,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先选择几位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老师布置的拱形门走过,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有些幼儿过拱门的时候不用弯腰,而有些幼儿过拱门的时候需要弯腰,通过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
在第二部分中,让幼儿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这时候让小朋友通过眼睛去发现,得到明确的高矮结果。到了幼儿之间比高矮时,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变动,先让两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请刚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的小朋友变成矮的,矮的小朋友变成高的,这时候,有几位小朋友立即说:“这样不算”。本来我就是想让幼儿看看这样比高矮公平吗?没有想到这几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我马上说:“是的,这样不算,那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小朋友观察,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通过讨论孩子能得出结论:不同平面上进行高、矮比较是不能的,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最后,我通过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性。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游戏,多次的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高矮是变化的,相对的,关键是看他跟谁比,要两两比较才能有结果的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9
活动过程:
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教师示范跨步测量的方法)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好我是怎么过来的?(跨一步、并一步)我从大椅子跨到小朋友这儿,跨了几步呢?
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
(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从小椅子跨到大椅子,跨了几步?那我们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那小椅子到黑板呢?小朋友想一下,从你们的小椅子还可以跨到哪里呢?
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
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10
【设计意图】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__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活动流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3)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2.自制小挂历。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物体大小、长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长短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有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3以内的大小比较。
物质准备:
教具:四条大小不同的鱼。
学具:剪下《幼儿用书》(p
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长短不同的纸条若干,排序图。幼儿用书(p7),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出示排序板:鱼儿要去参加游泳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请幼儿来帮小鱼排队,并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将小鱼排在排序图上,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说说小鱼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页时有顺序的呢?再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去比赛:请幼儿将小动物按大小顺序在排序板上排队。
2、纸条比长短:请幼儿将4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在排序上有顺序地排列。
3、找一找: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7),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请找出最大的动物,并将它圈起来;找出最长的动物,并在最长的动物旁边画圈。
三、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的操作活动,请幼儿说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12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13
一、活动目标:
1.能区分物体的颜色,能按不同的颜色将颜色分类。
2.能清晰地表述分类结果。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三种颜色的呼啦圈若干、ppt、颜色大圆点若干、三种颜色的小篮子、三种颜色的花片若干、三种颜色的纽扣、三种颜色的锁扣。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
(1)引导语1: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小客人,让我们来看看有谁呀?
(PPT的小熊一只一只出示,大家好,我是……小红熊、小黄熊、小蓝熊)
(2)引导语2:这三只小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3)引导语3::小熊们想邀请我们去它们家玩儿,我们一起去看看。
(咦,这里有三幢房子,你们猜猜,小红熊的家是哪个?
黄色房子是谁的家呀?
那么这幢蓝色的房子是谁的家呢?)
2.分组操作,学习按颜色分类。
引导语:现在呀,小熊想请我们的&39;小朋友来帮忙了
(1)送小花片回家:投放三种颜色的花片,与花片颜色相同的盒子,引导幼儿把花片送回与它相同颜色的盒子里,并和同伴说一说
(2)纽扣版串项链:投放三种颜色的纽扣板,与纽扣板颜色相同的绳子,引导幼儿把纽扣板串在与它颜色相同的绳子上,并和同伴说一说
(3)串小皇冠:投放三种颜色的锁扣,引导幼儿用同一种颜色串成皇冠
(操作示范)
3.游戏“颜色宝宝跳跳跳”。
(1)引导语:小熊们非常欢迎小朋友们到它们家做客,现在它们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游戏,这个游戏叫“颜色宝宝跳跳跳”,小熊们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把圆点贴在椅子的后面)小朋友拿到颜色大圆点,听音乐跳到相同颜色的圈圈里。
(2)提问:你拿到什么颜色的圆点?要跳到什么颜色的圈圈里?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14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篇1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
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39;物品。
反思: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自然测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