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幼儿园教案 > 大班教案 >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

时间: 新华 大班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有帮助。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区分图形的大小。

2、能将图形与影子匹配,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包(2),相应的彩色图形纸,浆糊

教学重点:

图形与影子配对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图形

·出示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1、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图形?

2、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后说出: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二、图形和我捉迷藏

·出示图形的轮廓,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和我们玩游戏,看,它们藏起来了,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三、图形宝宝找家

1、根据形状和大小,把彩色的图形宝宝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

2、要和彩色的图形宝宝形状、大小相同。

四、幼儿操作

·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拃)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进一步积累测量的经验。

3、乐意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记录表、笔、衣服,活动室内布置六条小路。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知道的尺

1、师:你们认识这些尺吗?它有什么用?

2、师:这些尺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幼:可以用来测量。

教师小结:尺上面都有刻度,虽然它们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妈妈测量物体都不用尺子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现场探索:理解"身体尺"

1、手尺(引出长度单位"拃"的概念。)

(1)师:妈妈是用什么来测量的?

幼:妈妈是用手尺进行测量衣服的。

(2)师:妈妈是怎样用手来量的?什么是"拃"?

教师小结: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3)这里有两件衣服,谁愿意来试试。

师:你们认为他们测量的怎样?为什么?

教师小结:后面一个手和前面一个手接起来,这样首尾相接才能量的准确。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

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师:怎样才能让手尺尽量不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张到最大,每个手尺都一样长,这样一个手接着一个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准确。

师: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一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脚尺

(1)师:多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2)师:多多是怎样用脚测量的?

教师小结: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脚跟连脚尖,从头量到尾。

(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儿操作

(1)要求:这里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几条小路,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小路,从起点到终点,脚跟连脚尖量一量。并将量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交流:请说说你测量的是哪条路,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进行测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经验

1、师:多多家还有些什么?

2、师:猜猜多多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

(师: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4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五、活动的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5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较差,设计这节课,旨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正确。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找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找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应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图形是否正确,感受对称美。

活动准备

各种对称图形,硬纸片,剪刀。

活动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好玩的对称图形》是幼儿大班数学中关于几何图形认识的一节课。旨在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趣味性、直观性和美观性的和谐统一。

在活动设计方面,我考虑到幼儿大班小朋友的年龄因素,先用故事导入话题,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接着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为了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引导他们去发现“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过程方面,“猜一猜”是活动的初始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物体或图案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很自然地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

活动的目标浅显实在,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存在的不足: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这节课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有待于今后业务学习,提高幼儿教学理念,把幼儿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6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2、3,听懂别人谈话的内容。

教具准备:皮球1个,红花3朵,口杯3个,图片若干张,挂钩,数字卡,手机,录音等。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加深对数字1、2、3的识别。

情感目标:让幼儿喜欢识数,并对身边的数字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能力目标:通过点数或心数判断物体的个数(1、2、3个)并能将实物或图片与等值的数字连线做朋友

活动过程:

一、齐唱歌曲《找朋友》,并让小朋友说说你的朋友是谁?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识数兴趣。

1、教师接听电话,要求小朋友们安静听一听,是谁给老师打电话来了

(“喂,你好!请问你是谁?”“什么?你是数字妈妈呀,找我有什么事?”“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怎么玩呀?”“让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找朋友,可以呀!”“那他们什么时候来?”“现在就来了,在我们教室门口,还带了一些玩具,”“好的,我现在就去迎接他们。”)

2、提问小朋友:刚才谁给来老师打电话了?谁要到我们教师来?他们要来干什么?那小朋友们敢不敢帮数字娃娃找朋友哇?(鼓励幼儿)

3、迎接数字娃娃的到来。

(1)、数字“1”娃娃进教室,放录音听他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数字娃娃‘1’,很高兴见到各位,今天我想请中班的小朋友帮我找朋友,因为我是‘1’,所以我只和表示‘1个’的东东做朋友,记住了哟。”

(2)、迎接数字娃娃“2”,听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我将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大家喜欢吗?你们帮我找朋友好不?凡是表示有‘2个’物体都可以和我做朋友,知道了吗?”

(3)、数字娃娃“3”来了。听录音(不耐烦的语气)“真倒霉,数字1和数字2硬是拉我来和中班的小朋友做找朋友的游戏,他们那么小,谁会帮我数字3找朋友啊!不该来,真是不该来!”

4、鼓励幼儿,听数字3说我们小,不能帮他找到朋友,小朋友们你敢不敢帮数字娃娃找朋友?那你知道数字1要找什么样的朋友?数字2呢?数字3呢?(再次明确目标)

三、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1、通过出示数字娃娃带的玩具(一些实物),比如:2个口杯、3朵红花、1个皮球等让数字娃娃在其中找朋友,要引导幼儿把找朋友的结果说下来,如:1和1个皮球做朋友,2和2个口杯做朋友,3和3朵红花做朋友等。以此激发幼儿:看,刚才数字3小看我们说我们不能帮他找到朋友,这不,现在我们不是帮他找到朋友了嘛,看来我们中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2、用图片帮数字娃娃找朋友。(尽可能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的机会)

3、连线找朋友。

(1)、在黑板上摆三张图片,分别表示1、2、3,在图片的下面摆上与之不对应的数字娃娃,引导幼儿观察:现在数字娃娃能不能和他上面的这一幅图片做朋友?为什么?那他们的朋友分别在哪里?这是我们可以用一条线线把数字娃娃和他的朋友连起来,表示他们手拉手做朋友。(教师做示范)

(2)、将图片换一换,指名幼儿尝试给他们数字娃娃找朋友。

4、夸奖表现好的幼儿,今天大家真了不起,帮数字娃娃找了这么多的朋友,我代数字娃娃给你们说一声:谢谢小朋友!

四、拓展练习

出示图片(上面画有4条小鱼)让小朋友们帮他找朋友,说一说为什么1、2、3都不是他的朋友呢?那谁会是他的朋友呢?今天数字4没来,说不定明天我们还要给数字4找朋友呢,小朋友们愿不愿意?今天就再见啦!拜拜!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比,感知半圆形和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区分。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师用:

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卡片(认识半圆形用)。

幼儿用:

1、幼儿人手一份半圆形、椭圆形卡片。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幼儿人手一份,记号笔。

3、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1、以猜谜的形式复习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师:先来猜几个谜语好不好?

(1)师:“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猜一个图形”。

“你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的?”

引导幼儿说出三条边、三个角。

(点击课件出现三角形)

(2)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强。这是什么图形?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说出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点击课件出现正方形)

(3)师:“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还能跑。这又是什么图形呢?真聪明,又对啦!”(点击课件出现圆形)

2、认识半圆形和椭圆形。

师:“除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还有两个图形要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先认识一下。”

(1)点击画面,出现半圆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半圆形)“恩,圆形的一半,我们叫它半圆形”。(教师用圆形折给幼儿看)

“我们教室里有半圆形吗?”

“你们还在哪里也见过半圆形?”

幼儿讨论。

(2)点击画面出现椭圆形。

师:“这是什么形状?”

“它跟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椭圆形?”(幼儿结合生活讲一讲)。

3、游戏:小动物找家

点击画面,出现两只正在哭的小动物。

师:“小奶牛和小猪怎么了,他们为什么哭呀,我们来问问小精灵她一定知道。”

播放课件内容提出操作要求。

幼儿找到相应的图形举起来。

师:“看他们找到家后多开心,表扬表扬自己。”

4、操作:找图形

师:“看看这是什么?(房子)哇!我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颜色的图形组成的?”

(1)认识记录表

师:“这个表格是什么意思?对了,它是一个记录表,我们要把找到的图形的&39;数量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

(2)教师示范

师:“就像这样,要是你不会写数字,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3)幼儿操作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两幅图形拼画,想不想也来找找。那好轻轻拿好一张纸和一支笔开始吧。”

(4)集体验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有几个。”(课件验证)

活动延伸:

师:“刚才那些图形拼画漂不漂亮,那你们能不能用图形也拼出美丽的图案来?真的吗,那好,我们这里有(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名称)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比比谁拼得好。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让大班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选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巩固对球体的'认识

1.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让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结束活动

在复习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师:电话铃响,老师接(经理需要球体的商品),小朋友愿意加工球体的产品吗?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样做球体,(教师边说边示范)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圆,做好后还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小朋友会做了吗?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到加工厂去做球体的产品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喜欢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

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

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3579;双数有:246810(教师边指幼儿边念)

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

7、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3579;双数有:2468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必答题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二)第二轮:抢答题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三)第四轮:附加题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

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

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

(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

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停车场

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10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体验音乐游戏中所带来的乐趣。

2、熟悉游戏歌曲,随歌曲节奏行走,感受稳定的节拍。

3、能理解歌词,知道“手拉手,大家都往圈里走”时,往前走围成一个圈,“走呀走,变成一个大气球”时,轻轻往后退。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手拉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复习游戏:拉个圆圈走。

(1)教师带领幼儿手拉着手边唱歌边按节拍玩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及内容。

(1)播放乐曲《手拉手》,让幼儿对歌曲产生初步的印象。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请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并引导幼儿从歌曲内容旋律的感受等发表意见。

3、学唱歌曲,重点感受歌曲第一段的旋律和节拍。

(1)教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说一说第一段歌曲的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鼓励幼儿跟老师一起拍手,两拍一下。

(3)幼儿随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4)教师启发幼儿轻声和老师一起唱歌做动作,通过动作变化引发兴趣,使幼儿建立行走的节拍感。

4、音乐游戏:手拉手。

(1)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全班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唱第一段歌词时,幼儿边唱边向圆心走,一拍一步,结束时圆圈变小,唱到第二段歌词时。幼儿边唱边向后退,圆圈逐渐变大,歌曲结束时,幼儿把手放开,同时发出“嘭”的声音,表示气球破了。

(3)幼儿随音乐一起玩游戏:手拉手。

(4)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做出肯定,师幼一起玩游戏。

活动延伸:在幼儿熟悉游戏情节后,可以引导其根据具体情境改编歌词,如“手拉手,手拉手我们向着大树走,走呀走呀走呀走,我和大树招招手”。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11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互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四座城堡图,四幅画、数字1—7、符号+、—、=,信封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玩"碰球游戏"师:我的1球碰几球?

幼:你的1球碰6球。

2、情境感知———看图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法、

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城堡王国,一共有四座城堡,有绿颜色、红颜色、黄颜色、蓝颜色四座城堡,这么漂亮的城堡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电话响)是城堡国的国王打来的,说这四个城堡里分别有三副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城堡。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愿意),那好,就请我们小朋友开始去说一说吧。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1)问:请你来说一说,你选择到了什么颜色的城堡?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树上有一只鸟,又飞来了6只鸟,树上一共有7只鸟)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

(2)分别请到其他颜色城堡的小朋友来讲述(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

小结: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四个城堡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国王还夸我们都是最聪明的小客人呢。赶快表扬表扬自己。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电话再次响起),又是城堡国的国王打电话来了,它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刚才是让小朋友分别讲了四个城堡里的事情,现在让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一道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1)交代幼儿操作要求2)集中提问: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依次类推,分别得出其他三个算式。6+1=7、7—1=6、7—6=1。再次把算式认读两遍。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1+6=7、6+1=7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我们也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

2)练习互换,老师拿出题卡,请我们小朋友马上说出他的朋友题是谁?1+6=7(6+1=7)、7—1=6(7—6=1)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游戏规则:

(1)每个信封里面也藏着一个算式题,答对的得一朵小红花。

(2)每次请每队选一个小朋友参加进行比赛,看看到最后那队得到的小红花最多,那么就能得到金牌。

四:幼儿练习主题数学操作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

优点: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

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

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

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

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1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为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认识时钟。

2、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的认识时间,并区分整点和半点。

活动准备

1、时钟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时钟?

1、开始时老师先唱一首时钟歌,听一听时钟有什么用途?滴答滴答当当当,滴答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出示时钟模型,看,我们认识它吗?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时钟?

二、认识时钟

1、认识钟面,看时钟上面有什么?

有1—12个数字,两颗针,长针和短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这两颗针都是顺时针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

2、认识整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指着1点、9点、12点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的针。

3、认识半点,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点半。(指着1点半、9点半、12点半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半的针。

4,幼儿都到钟面上进行练习,试着拨针认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13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没有办法知道__到底有多少粗?__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

(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14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大班创意数学教案大全篇15

设计背景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平时活动时总会有几个孩子凑在钟表前议论纷纷‘这个针跑的快,这个针跑的慢’‘有的长有的短’,我发现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为帮助孩子们解决疑惑,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同唱“钟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4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