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幼儿园教案 > 大班教案 >

大班科学教案2024

时间: 新华 大班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考虑到所需教具的准备,例如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怎么写出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2024?这里给大家分享大班科学教案2024,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采摘马兰的活动引导幼儿识别马兰,并初步了解马兰的用途。

2.学习凉拌马兰,感受到做菜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马兰、野草、小篮子。

2.制作马兰的各种调味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起兴趣,了解马兰的生长环境。

过渡句: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大(3)小朋友学本领,开心吗?

1.师:现在,徐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2.提问:(1)这是我们在干吗?(挖马兰)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马兰?

小路边、瓜地、田边、花坛、竹园等

3.师小结:原来在潮湿的泥里,我们都可以找到马兰。

二、区别野草与马兰,进一步认识马兰的外部特征。

提问:你在挖马兰时,你是怎么知道它是马兰呢?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马兰,可它和野草混在一起了?你能帮忙把马兰找出来吗?你们可以互相对比,商量一下,哪些是马兰,把找出来的马兰放在旁边的筐子里。

(幼儿选择马兰。)

提问: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来区分野草和马兰的?

(让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马兰的叶子是绿色的,椭圆形的,叶边是锯齿形的。叶片上有细细的绒毛。马兰的根很光滑,有点红有点绿,闻起来有股清香味。

三、马兰的用途。

1、师:那你们知道马兰有什么用吗?

2、幼儿自由讨论。

3、师小结:马兰可以当饲料喂猪喂羊,也可以做药材晒干后可以泡茶喝。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可以止血,也可以做菜烧来吃呢,还可以作馅料做汤圆,味道还很好。

四、制作、品尝马兰。

1、师:你们吃过马兰吗?(如吃过)那你尝尝的马兰是什么味的?

2、师:那现在我们来尝尝马兰的味道?(幼儿尝原味)

3、提问:味道怎么样呀?(如果幼儿说“不好吃”)

那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4、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调料,你们去试试让马兰吃起来更美味,不过在放盐的时候不能放太多,先少放一点,淡了在放一点。

5、师:你们可以给客人老师尝尝你做的美味的马兰?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2

活动目标:

1、表现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进行渲染,注意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4、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地球表面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难点:合理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准备:

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幼儿欣赏册》、彩色卡纸、油画棒、黑色水彩笔、教师范画《我们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我们住在那个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

播放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引导幼儿欣赏在太空中的和鸟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以及人类现代生活的环境等。(提问: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点?)

3、启发幼儿发现地球的颜色与不同地域的关系。

4、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欣赏VCD中的作品《韦雷德里克斯的牧场》感受作品中不规则的分割线和丰富的色彩。(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线条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画家要用这些颜色?这些色块代表着什么?丰富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我们的地球》,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小画家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提问: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地球的上下两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这样的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2、引导幼儿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儿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出示彩色卡纸,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表现一个怎样的地球,为什么?

4、引导幼儿在画纸中先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形表现地球,在添画表现地球的面貌。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的外形运用黑色水彩笔添画出相关的事物。

6、启发幼儿用和谐的颜色表现主体地球和背景。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评价,说说同伴画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3

认识风教案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3、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

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3、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4、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5、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1)(看课件)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的风却做了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这样的风很可恨。

(2)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6、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4

活动目标:

1.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长过程。

2.了解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对动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3.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咱们听一听它是谁吧!对,就是小青蛙。(出示课件青蛙图)

二、说一说(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吧!请大家从上往下来说一说。

(青蛙穿得什么颜色的外衣的?眼睛、嘴巴怎么样的?肚皮是什么颜色的`?有几条腿?)

——幼儿说,教师贴上所说的外形特征局部图。对语言完整的幼儿给予表扬。

重点讲解脚蹼——引导幼儿观察。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青蛙,它的样子很可爱,那它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不是)对,它生下来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的长大经历了很神奇的过程,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三、看一看(观看课件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提问:

(1)青蛙妈妈生下的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许许多多圆圆的卵)

(2)天气暖和了,卵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脱下了外衣)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大脑袋,一条细细的小尾巴)小蝌蚪是怎样游动的?(请幼儿模仿动作)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后腿)

(4)小蝌蚪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前腿)

(5)小蝌蚪身体的哪部分消失了?(尾巴,慢慢变短)

(6)现在,小青蛙的身体变成了什么颜色?(脱掉了黑衣服,换上了绿衣服)

2、教师出示青蛙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回忆。

师:“小宝宝是一下子就变成青蛙的吗?(不是,慢慢长大,身体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它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引导提问: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了什么?接着卵又变成了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了什么腿?又长出了?身体的哪部分消失了?最后变成了?)

——幼儿回答教师连线过程图片

青蛙卵—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消失--青蛙。

问:“青蛙从卵变成青蛙经历了几个变化?

四、画一画(初步了解蝌蚪和青蛙简笔画的画法)

课件演示画法,幼儿初步感知。

五、唱一唱

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

六、了解青蛙是人类有益的动物,引导幼儿保护青蛙。

师:“小青蛙真可爱,青蛙有什么本领?那小青蛙喜欢吃什么呢?

——提醒幼儿大胆回答

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小结: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七、延伸活动:

科学区: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幼儿做成长记录表。

美工区:折纸——小青蛙或制作与青蛙有关的环保宣传画。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5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信号》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主题六中的《特殊信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旗子和手电筒创造自己的信号。

活动准备:

手电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信号时传递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信号。

难点:幼儿大胆利用工具创编自己的信号。

活动过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导入:

刚才歌曲中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打电话)

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电话与太空传递信息的。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呢?(幼儿自由回答)

2、观看课件对比古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现代的进步。

小结: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3、由电话铃声引出生活中的信号,重点学习不同的信号。

(1)请一老师帮忙打电话,幼儿听到铃声知道来电话了。

告诉幼儿电话铃声是我们知道来电话的一种信号。信号也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

(2)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信号。

你们还见过或听过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号。

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

幼儿可以集体模拟一下动作信号。

小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该怎样做了。

4、利用旗子、手电筒创编不同的信号。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旗子,哪个小朋友能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号?(幼儿自由创编)

出示手电筒,请幼儿创编手电筒信号:一关一开表示遇到危险;传三圈表示我爱你。

5、设计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信号。如:早操信号,入厕信号,午餐信号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戏展现信号的现场应用结束本节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6

认知目标

能从人的服饰变化中知道春天来了技能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情感目标感受春天来临的美好与喜悦

活动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活动难点能从人的服饰变化中知道春天来

准备课件音乐图片

导入:

一、开始部分教师组织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是怎样知道春天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稿,请幼儿观察图片上都有什么?然后教师提问:"春天到底是怎样来得呢?"2.教师配乐朗诵诗歌《春天是这样来的》,请幼儿欣赏并思考:

(1)你听到诗歌里说谁来了?

(2)小溪、柳树、春笋是怎样来得?(唱着歌来的、跳着舞来的、放着鞭炮来的)3.幼儿欣赏课件,教师朗诵诗歌,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小溪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小溪唱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

(2)柳树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柳树随风飘动的样子。

(3)春笋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春笋钻出泥土的样子。

4.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说说听了这首诗歌自己还想到了春天里的什么。鼓励幼儿自由表现自己想像中的春天的景物。

三、结束教师带幼儿出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尽情表现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活动延伸教育幼儿爱护春天的花卉、小草,不攀折嫩枝叶等。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7

【教材分析】

对幼儿来说,五颜六色的豆子有时是神奇的种子,有时是有趣的美工材料,有时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豆子具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称,豆制品品种多样、口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豆子与豆制品的关系、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简单的制作方式。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支持的环境,萌发幼儿对豆制品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了解豆子的营养价值,积极探索自制豆浆的方法,发现豆制品与豆类的关系,感受其作用和价值。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各种豆制品,知道豆类有丰富的营养。

2.能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主要用途,与同伴合作制作豆浆。

3.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豆类食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各种豆子每组1盘。

2.布置豆类食物自助餐环境:豆沙馅、豆腐、豆腐乳、绿豆饼等装盘,小盘、小又与幼儿人数相同。

3.泡好的豆子、豆浆机、纸杯若干。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进入“五彩豆乐园”,了解几种豆的名称与特征。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认识的豆子,相互学习,认识不同的豆子。提问:你认识哪种豆子?你想认识哪种豆子?谁来当小老师?

交流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豆子的名称、颜色、形状、食用方法、营养等方面进行介绍。

小结:豆子的种类很多,有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它们的大小、颜色、

形状不同,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2.品尝各种豆制品,了解豆子与豆类食品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说说食品的味道,讨论其制作原料。

提问: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名字吗?尝尝是用什么豆子做出来的?

小结:豆沙是用红豆做成的,豆腐干、豆腐乳是用黄豆做成的,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这些食品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还吃过哪些豆制品、是用什么豆子做的以及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3.制作、品尝豆浆,激发对豆类食品的兴。

(1)出示豆家,请幼儿猜一猜制作原料并说一说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制作豆浆。

(3)师生共同分享自制豆浆。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8

一、设计意图:

尊敬的园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节大班的科学活动课《有趣的沙漏》。我们幼儿园有个大沙池,小朋友们很喜欢到里面去玩沙。他们使用各种工具玩沙,总是很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发现。但是他们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玩沙的这种兴趣和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积极探索中,尝试与同伴相互合作。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作为大班秋季主题的学习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我拟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沙漏可以用来计时。

2、能力目标:发展比较、观察、判断的能力,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中观察发现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间的关系,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制作简易的.沙漏。

四、说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自制沙漏,空饮料瓶、沙、自制漏斗、纸杯、瓶盖、胶布、剪刀。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本次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接演示法:利用制作好的简易沙漏,引导幼儿观察沙是怎么流下来的?

2、PPT图片认知法:利用图片让幼儿认识沙漏的样子。

3、谈话、讲述法:给幼儿介绍沙漏的简单用途(古代用来计时)。

4、视频教学示范法:幼儿观看沙漏的制作视频

5、比较、总结法:比较图片中哪个沙漏的流速更快。

学法:

在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和体验法,给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六、说教学流程设计

1、让幼儿直接观察沙是怎么流下来的,激发他们的兴趣。

2、利用小红帽人物引出沙漏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沙漏。

3、简单介绍沙漏的用途。(可以计时)

4、幼儿相互合作,制作沙漏。

5、观察、比较沙漏中沙的流速。

6、讨论:为什么你们的沙漏流沙的速度不一样?

7、教师小结: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关,洞大流得快,洞小流得慢,如果洞一样大,洞多的就流得快。

8、PPT图片比较,请幼儿判断哪个沙漏的流沙速度更快,并说明原因。

接下来是我的活动过程,请老师们多多指导!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课,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如自己舀沙装沙,选择瓶盖、合作用胶布固定两个瓶口等等。通过这次活动,我体验了做"引导型教师"的快乐。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讨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如:为什么沙子漏不过去或沙是从哪里漏下来的?比较沙子的流速快慢以及为什么等等,启发引导幼儿根据这些现象去讨论、去思考,从而得出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关的结论。当幼儿制作好有趣的沙漏时,我对他们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当幼儿感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成果时,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树立更强的自信心。不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我的引导语,提问的方式不到位,有些结论急于说出结果,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果我能更放手地让孩子们探索相互合作的有效方法,教育作用必然更大。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9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你们的家在哪吗?你们又知道陈老师住在哪吗?"

2、幼儿回答问题、

3、师:"虽然我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叫什么?(幼儿回答)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4、师:"你们知道我们地球都有些什么吗?"

5、幼儿交流讨论。

6、师:"我们地球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又有很多的人,还有很多好吃。

(二)播放课件《地球怎么哭了》至"地球爷爷生病了"暂停。

1、提问设计:今天来我们地球做客的小朋在,他叫什么名字?他以前来过地球吗?以前来地球的时候他去过什么地方?

2、那时的海是什么样的'?森林呢?海洋呢?空气又是怎样的?

3、咕噜以前在地球上玩的时候,他玩的开兴吗?为什么会开兴呢?

4、教师小结:以前咕噜来的时候,我们的地球非常地漂亮,有蓝蓝地天,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农民伯伯种的好吃的蔬菜水果,所以他在地球上生活的非常开兴,他这次来地球做客打开对话仪时发现地球爷爷怎么了?(幼儿回答)

5、小朋友们想想地球爷爷为什么会生病呢?

6、幼儿交流讨论。

7、师:"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想法,我们来听听地球爷爷是怎么说的吧。"

(三)播放课件《地球怎么哭了》至"小朋友,你们应该怎么做呢"暂停。

1、提问设计:地球爷爷为什么会生病呢?

2、依次播放环境受污染图片:空气污染,海洋污染,生活环境污染。并根据每张图片内容进行提问:这是什么污染?它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污染?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说的很好,我们的地球现在受到很多的污染,这些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污染,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也不舒服,现在我们的地球爷爷生病了,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呢?你们有什么方法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共同的家园呢?"

4、幼儿交流讨论环保的好方法。

【大班科学性主题地球的故事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10

活动意图: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师: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二、鸟的外形特征

1、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2、集中交流:你们发现鸟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师小结:有羽毛、翅膀、会飞行、会生蛋·······

三、启发性提问

1、师: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

师小结: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师: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等)

师小结: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师: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

师小结: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1)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森林医生——啄木鸟捕鼠能手——猫头鹰学舌高手——鹦鹉预测天气——燕子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欣赏鸟的图片,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鸟的特征”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还要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11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动手进行操作,掌握录音机录音的操作方法。

2、了解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的几种工具和方法,感受数码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幼儿对电子、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

教学思路:

本次活动通过举办“声音博览会”为引子,并贯穿始终,让幼儿保持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动手操作,自由地探索各种能将声音录制下来的方法,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小培养幼儿对电子、科技产品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进行调查:那些东西可以将声音录下来?

2、录音素材。

3、各种录音工具:如录音机、录音笔、MP3、MP4、摄像机、手机、数码相机等。

4、录音机按键图标。

教学内容:

一、 教师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下周我们幼儿园要举办一场“声音博览会”,需要收集大自然里各种各样的声音,到时候会评出“最好听的声音”、“最可怕的声音”、“最奇怪的声音”、“最搞笑的声音”等等,你们想参加吗?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声音带去参展呢?(可以录下来)

二、幼儿交流讨论:那些工具可以录制声音

1、教师:上课前大家都做了调查,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有哪些东西能把我们的声音录下来?什么时候需要把声音录下来呢?

2、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现在科技非常的发达,有许多工具都可以帮助我们把声音录下来,像录音机、复读机、手机、摄像机、录音笔、MP3、MP4等等,它们的作用非常大,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三、 教师示范讲解:怎样将声音录下来

1、教师示范将声音用录音机录制下来的方法,教师操作录音机,请一名幼儿配合录音。

①先装进磁带。

②按下录音键。

③录制结束按停止键。

④播放刚才的录音。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录音机的操作方法。

教师分别出示录音机按键的图标,请幼儿根据图标进行操作,并对操作结果进行表述。

①停止、开仓键 ②快进、快退键 ③开始键 ④暂停键

3、请小朋友看一下,还有哪个键我们没有用到它?(录音键)

教师:这个键是录音键,它不能单独使用,要和开始键同时按下,这两个键同时按下之后,就能把我们的声音录到磁带上。

4、请小朋友在老师的协助下,自行更换上空白带进行录音。

四、了解其他数码电子产品的录音方法

1、请幼儿自由选择录音工具进行录音,并进行简单记录(是否成功、操作步骤)。

2、教师:你们将自己的声音录下了吗?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操作的?

3、请几名操作成功幼儿进行展示操作过程。

4、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录音,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录音的正确方法,提醒幼儿不要太嘈杂。

5、播放幼儿的录音,加深对各种录音工具的了解。

五、活动结束、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录制各种声音参加“声音博览会”。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12

【活动设计】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13

教学活动目标

1、对叶子感兴趣,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究自己喜欢的落叶。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落叶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师幼收集的叶子分几筐放置。

2、供幼儿选用的自粘标记(每人2~4个,固定使用一种标记)。

3、在园内不同植物旁竖立“我最喜欢的叶子”牌子。

活动过程

1、分享喜爱的叶子

“请你挑选两片最喜欢的叶子,贴上你的标记,等会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收集的叶子。“挑选”的目的是要求幼儿仔细观察、自主决策;“等会儿”是给幼儿观察的时间;“给大家介绍”是交代任务。)

“你最喜欢的叶子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对比观察,并指导幼儿用丰富的语言积极表达交流观察结果与感受,包括叶子的形状、颜色、叶脉、用途、像什么、摸起来的感觉等。)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引导幼儿结合生活,表达我与叶子的亲近。)

“谁也喜欢这种叶子?说说你的理由。”(鼓励表达独特感受)

2、给最喜欢的叶子找妈妈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落叶?”(联想生活中的叶子进行畅想,欣赏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你知道它生长的地方吗?你能帮它找到‘妈妈’吗?”(探究叶子与植物的关系。建立部分与整体的概念。)

“在你最喜欢的叶子上贴上你的标记,然后到幼儿园内给它们找妈妈。找到后把你手中的叶子贴到植物旁“我最喜欢的叶子”牌子上。(这是叶子与植物的对应活动,由于每张叶子上都有幼儿的固定标记,有助于判断叶子是谁贴的,便于纠错;将叶子贴在牌子上是方便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叶子妈妈。)

“带着自己的标记,在园内植物上选一片自己最喜欢的新叶,贴上自己的标记。”(幼儿精心挑选观察记录的对象)

“我们一起来参观。”(相互介绍)

“这是什么植物呢?”“这些都是它的叶子宝宝吗?”(移步换植物验证与纠错,关注生成的问题。)

“有几个小朋友喜欢这种叶子呀?”(感知数量的多少,这部分内容可另组织数学统计活动)

“这都是谁最喜欢的叶子呀?”(关注同伴的最爱)

3、和最喜欢的叶子同成长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你选的新叶是怎么成长的呢?”(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贴上标记的新叶,以自己喜爱的方法每天记录叶子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探究、用多种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并相互交流好方法。)

“下个星期我们再来交流记录方法,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所做的介绍给大家。”(培养幼儿探究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叶子的了解。)

活动延伸

一周内关注幼儿探究过程并在必要时作指导,一周后再根据情况,师幼共同确定探究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有更充足的理由表述,有更独特的方法表现“我最喜欢的叶子”,并透过叶子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14

一、活动题目

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

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1/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科学教案2024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54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