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地理教案 >

中考地理教案

时间: 新华 地理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从而避免课堂上的混乱和无效性。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中考地理教案吗?这里为大家分享中考地理教案,快来学习吧!

中考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的自转

[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活动2【讲授】昼夜更替

[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3【活动】小组探究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

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教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地球的公转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活动2【导入】地球的公转课件:地球的公转<二>

(教师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纬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到

[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提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望)

①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中午。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②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最冷是什么时候?这与阳光的照射又有什么关系?(7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然后指导学生读教材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北半球的季节月份北半球得到的光热的多少

[提问]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

[讨论](分小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识)

①我们这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为什么?(不一样。夏季较长,冬季较短。由于地球的公转)

②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没有)

[教师]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个带。

活动3【活动】地球上的五带

(读教材图1.20“地球上的五带”,请各小组完成)

①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②中国主要属于什么带?还有小部分属于什么带?湖南属于什么带?(北温带。热带。北温带)

③完成下表:

五带范围有无阳光直射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少四季变化的情况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中考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二)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三)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五)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2个小标题:“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叙述法国的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文化和旅游”部分既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色,教材用阅读资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提供了1幅“法国地形”图和3张景观图。法国地形图设计了6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三张景观图分别为“葡萄种植园”、“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葡萄种植园风光为其作了注释。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既是法国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这两幅景观图无疑使我们恍如置身其中,来到艺术之都。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

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教学重难点]

法国的位置、地形特征

法国农业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法国地形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

方案②: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知道这是谁说的一句名言?他上哪国人?引入法国

一、欧洲的经济大国

法国概况部分: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法国的位置,指出起位置特征: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2、引导学生观察P81图3-27,观察:法国的轮廓有什么特点?

(过渡)法国的具体位置如何?请同学们讨论完成活动2、3题

3、学生讨论完成上述问题,而后教师结合板图填注

4、引导学生观察“法国地形图”上的颜色,得出结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5、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法国的主要地形区: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西欧平原、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

(过渡)法国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对于法国河流影响较大

6、引导学生找出法国境内的主要河流名称并分析其流向

7、在地图上查找法国的主要城市,并分析法国城市分布特点:沿河流、海边分布。

8、学生阅读教材P81第一段文字,说出法国的面积、人口和首都

法国农业部分:

方案①:1.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3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但畅销世界各地。此方案较适合一般地方学校选用。

方案②:1、引导学生查阅“欧洲的气候类型图”,找出欧洲西部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展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气候的特征。

3、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4法国工农业分布图观察:法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哪里?葡萄主要分布在哪里?

4、设问:为什么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这些地区呢?(学生联系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

5、教师小结: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且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小麦,而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6、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突出法国小麦和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

法国工业部分:

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给学生的有关数据: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②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③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④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⑤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⑥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⑦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⑧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⑨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过渡)法国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不仅如此,法国经济的强大还体现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众多的艺术极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成为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二、文化和旅游

1、由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a.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b.作为工业产品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教师对讨论结果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2、引导学生思考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3、学生齐读P82第二段文字,了解法国的文化和旅游

本节图表指导;

1.图3-27:①识图定位: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临海和邻国;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②判断:根据勃朗峰、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地理因素综合判断法国的地势地形特点。③归纳综合:地形与气候因素与法国农业之间的关系。

2.景观图可以图旁配备说明性文字,以小型图片展览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也可补充收集法国的其他艺术景观图片。

[作业布置]

中考地理教案篇3

教材总体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全书分为“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章,本书根据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征,第一章认识大洲分为“亚洲和洲”、“非洲”、“美洲”三节;第二章了解地区分为“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共五节,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当前和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相连系,也适当体现了自然地理特征;第三章走进国家分为“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共七节,其中“日本”、“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做为国家地理学习的范例,从位置、地形、气候、经济、交通、城市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讲述,其他国家不面面俱到,只重点地讲述这些国家的突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或从专题的角度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国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质和全球观念。

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大特点。

1、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学生能了解有关世界区域地理差异、国家差异,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2、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进一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重视地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但给了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3、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方法与措施

(一)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科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讲授方法、引导方法、直观方法、逻辑方法、练习方法、练习方法、复习方法、讲解-演示法、启发提问发、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

2、以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设计不同,因人施导、因材施教。

(二)措施: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培优与补差相结合,重点放在后进生的管理上,随堂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主,对教材标准中的重点、难点精讲多练,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认真批改作业,加强作业讲评。积极组织一些单元测试,实施定期定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4、注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加强作业讲评。

中考地理教案篇4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大陆,面临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中考地理教案篇5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作者及工作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实验学校:应站吉教材分析1.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本节课的地球的运动则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哲学原理,更是第三章中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本地理原理之一;

2.本节的知识点有二个: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学情分析1.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强,空间想象力也不够丰富。

2.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总结出地球运动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由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学生很难分析全面。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运动分别产生的地理现象;

3、初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的差异;四季的形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导入显示夸父逐日的图片

引导学生读出北半球中的季节差异及太阳的东升落1、讲神话故事

2、认识夸父逐日中体现出来的地球运动现象神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自学出示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表格阅读课本第11——14页,完成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对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球的自转出示地球的自转及晨昏线图,引导分析地球自转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提醒:晨昏线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观察地球自转,归纳出自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观察晨昏线,小组探讨出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理论归纳归纳由上两个环节中观察得出的理论做笔记提升理论素质能力拓展一出示南、北两极的俯视图辨别南、北两极的地球自转情况

归纳:南顺北逆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过度:地球除了绕地轴自转外,还会与其它七个行星一起绕着太阳公转地球的公转出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二分二至直射点图,引导分析地球公转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日心说”的意义观察地球公转得出公转的性质;

观察二分二至图,完成太阳直射点位置表格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理论归纳归纳由上两个环节中观察得出的理论做笔记提升理论素质能力拓展二引导学生分析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及各时间段北半球的昼夜分布情况观察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小组合作得出各时间段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观察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南北回归线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导南北回归线的地理意义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南北回归线的意义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五带的划分引导学生分析热量的分布观察得出地球的五个温度带观察能力的培养小结利用表格,完成对本课的小结;引导学生分析夸父逐日故事中的地理现象发生的地理原理准确地完成表格内容;

分析神话故事中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和太阳的东升西落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课堂巩固公转方向及二分二至的标注;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在实际生活中的判定标注公转方向

标注二分二至

中考地理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39;历史过程

1.天圆地方

2.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照片

5.地球是圆的

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中考地理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中考地理教案篇8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p29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国家

河内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同上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缅甸

第三节印度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考地理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

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习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及开罗附近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课堂反馈

学习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检测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学习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

必做作业:选择题

选做作业:选做题

中考地理教案篇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

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地图

导学过程批注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先有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作业设计复习

小结

中考地理教案篇11

在初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初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初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中考地理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

高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现在,电话已进人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高技术产业"。

方案②:用电脑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种网络教学气氛。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人教室,轻点鼠标一下,我们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人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打开电子邮箱,就可以测览从异国他乡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沟通方便之极。你知道这一切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吗?对,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问: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论:(1)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实例说明。(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

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然后举行一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P.19正文部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将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在地域上将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参考本节的"教材分析"部分)

2.学生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如果有,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出示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不仅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乡镇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作好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期工作。若干年过去了,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而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就这一现象,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考地理教案篇13

一、选择题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 )

A.12.95亿 B.11.95亿

C.10.95亿 D.13.95亿

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 )

A.豫、鲁、川 B.京、津、沪

C.青、藏、宁 D.苏、皖、湘

4.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甘肃 D.青海

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

6.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

A.人口的年平均增长数

B.单位面积土地居住的人口数

C.平均每人占有的面积数

D.每平方米的人口数

7.下列有关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的国家

B.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大,东部人口密度小

C.我国城乡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千米134人以上

D.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34人以上

8.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劳动力短缺B.兵源不足C.人口老龄化严重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9.目前,我国人口每年仍净增加1400万左右,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批人口迁入 B.死亡率低 C.人口基数大 D.出生率较高

10.关于我国的人口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人口分布不均匀

C.东南多,西北少 D.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

二、读图综合题

11、27.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从图中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约亿吨,增长到1992年的约为

亿吨,而人均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约千克增长到1992年的千克,人均粮食产量增产较,其原因是。

(2)我国必须贯彻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发展相适应。

12.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11分)

(1)从图上看出,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3)人是生产者,又是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的发展和的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提高人口。具体要求是:、晚育、少生、。

答案

1、A2、C3、A4、B5、B6、B7、D8、D9、C10、D

11、(1)14.3200380人口多,人均少(2)经济

12、(1)较高缓慢(2)直线(3)消费经济资源

中考地理教案篇14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

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中考地理教案篇15

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以疑激趣

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

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

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

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

教学片段二:——

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探究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学习地理这门课好不好呀?有趣没趣呀?

学生:好,很有趣。

评析:

教师提出了一些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疑激趣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老师让学生先七嘴八舌地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谈话、聊天的形式来和学生对话,体现了师生关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学片段:

教师问:同学们,既然地理课能让我们内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课呢?

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2:及时做作业和复习

学生3: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学生4: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

教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现象,你还的必须首先知道它们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对不对呀?

学生们:对

学生5:老师,像我国南方为什么就热,北方为什么就冷,这要看地图才能分析出来。

学生6:为什么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也的看地图就能分析出来。

学生7:如果不看地图,我们就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美国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学习地理离开了地图,就等与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想学好地理的确需要大家做好课前语系、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是学习每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学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方面以外,我们还得重视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评析:

长期以来,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都好似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以上对话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从对话中也能感到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种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陈旧的观念在这里荡然无存。

案例反思:

本课以“聊天”、“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尽量利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发言,学习有兴趣。坚持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的思维在前马脚市的点拨在、评价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树立起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