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课件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什么才算好的中考地理课件教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中考地理课件教案,供大家参考。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1
地理学科对我来说不是专业,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学生在内都视为“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尝试着教学。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课本都背下来,让他们在内心里敬佩老师,受其感染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是现在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二、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三、发挥课代表优势,主动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
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专业老师,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地理学科知识面牵涉甚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往往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样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什么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把握好每一节课重难点。对于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强调学生必须死记硬背。缺乏一种形象无意记忆方法。这样就是把知识变死了,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距新课改理念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以我满腔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要具有永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2
1、世界海峡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获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2、美洲知识点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④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多媒体展示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
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
(学生活动)4—6人小组做五种基本地形的模型,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好?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高原,也有平原、盆地,还有广泛的丘陵。通常我们把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称为山区。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讨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山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67图3.14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地形的类型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4
1、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2、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建设矿产资源基地 B加速铁路建设 C发展高新技术 D重建生态环境
3、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此季节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A秋高气爽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B、地表缺乏植被 C、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D、受冬季风影响
5、西北地区因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分布状况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森林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6、“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景观应该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7、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在划分的时候只考虑了地理位置 B、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区域的存在
C、四大区域是从宏观划分的,区域内部差异很大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太行山
8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没有穿过该线的是( )
A、1月份平均气温0℃的等温线B、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800mm等降水量线
9、“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是指( )
A、台湾 B、海南 C、香港 D、澳门
10.西北地区各地自然条件的共同特征是:( )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 C、河流均为内流河 D、植被均为荒漠
11.内蒙古牧区牧场的特色是:( )
A、温带草原牧场 B、热带草原牧场 C、山地草原牧场 D、高寒草原牧场
12.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纬度位置偏高 C、地势高 D、地形闭塞
13、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1997年12月20日
14新疆的地形特点是:( )
A、平原、丘陵为主 B、三山夹两盆 C、高原、山地为主 D、三盆夹两山
1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现象位于我国的:( )
A.云南省 B.海南省 C.新疆唯吾尔自治区 D.台湾省
16.我国四大盆地中没有绿洲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
A.800㎜年降水量线,0℃等温线 B.4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C.8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D.6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1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9.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海拔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0.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有关,能够有效减轻这种灾害性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
A在农业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B退耕还林、环草,营造防护林
C适当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不断开垦草场,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
21.下列分别是南方与北方居民主食的是( )
A大米、谷子 B高粱、玉米 C面食、谷子 D大米、面食
2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纬度较高,气温低 ③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④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事(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山东丘陵地区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24.形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 B太阳辐射少 C海拔高 D山峰多
25.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26.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受( )
A地势影响 B季风影响 C纬度影响 D海洋影响
27.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多分布在( )
A积广大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B海拔较低、降水丰富的地区
C日照充分、热量丰富的地区 D河流沿岸和高山冰雪融水地区
28、我国四大自然区与其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高温多雨 B.南方地区——四季分明 C.西北地区——干旱 D.青藏地区——冰川纵横
29.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自然区均属于内流区域 B.地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C整个自然区都属于非季风区 D是我国陆地边界最长的地区
30.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
A热带和亚热带 B亚热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
31.800mm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那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
A16℃等温线 B8℃等温线 C0℃等温线 D-8℃等温线
3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大致界线是()A秦岭一线B长江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D长城一线
二、连线题
将下列牲畜与其分布地区用线连起来
A.宁夏①三河马、三河牛
B.青藏②细毛羊
C.内蒙古③耗牛、藏绵羊
D.新疆④滩羊
三拓展提高、对号入座
下面是有关我国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顺口溜”,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高原名称吗?(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内)
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B.秃山荒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C.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黄羊成群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5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日本的轮廓组成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
教学过程;略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知识和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在热带、温带、寒带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39;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
3.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学生分成三部分,两边的学生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分别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4.各组代表发言、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区,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但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区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季风多。
乙图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西岸,形成的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前者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后者的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位于温带的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形成的是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让学生观察课本P60图3.25,指出A坡属于(迎风坡),B坡属于(背风坡),降水多的是哪个坡?(A坡)。教师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丙图,加深学生认识和体会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丙图
6.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P10活动4,然后让3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做题思路,大家评判补充。
(1)青藏高原纬度较高,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
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而黑龙江省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较湿润。(海陆位置:二者虽同处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板书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这里的教学,通过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实例讨论分析,让学生认识体会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不一样。
1.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列举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活动1,分成学习小组,谈谈这是气候对人类活动哪方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选一个代表概括大家的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如果能选用当地的实例或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变化等,学生的感受会更深。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的限制越来越小。
3.让学生阅读课本P61“水稻种植与气候”。结合自己对当地气候条件的了解,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看看当地适合不适合种植水稻,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用两个学生扮演小强和小明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他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把甲地区的树、农作物移到乙地区,不能凭主观愿望做事,人类的活动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
5.组织学生阅读活动3,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并结合当地发生过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造成哪些损失或危害,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根据双方辩论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沙漠地区,荒无人烟,长时间不下雨,对人类来说造不成危害,所以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就不同了,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又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一个月不下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就要受到影响,造成损失。同理,就是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通过对实例的辩论、分析,使学生自己去体会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
6.投影展示漫画欣赏:“地球出汗了”。地球为什么出汗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P62“气候变暖”。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要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未来的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8
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以疑激趣
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
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
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
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
教学片段二:——
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探究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学习地理这门课好不好呀?有趣没趣呀?
学生:好,很有趣。
评析:
教师提出了一些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疑激趣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老师让学生先七嘴八舌地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谈话、聊天的形式来和学生对话,体现了师生关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学片段:
教师问:同学们,既然地理课能让我们内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课呢?
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2:及时做作业和复习
学生3: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学生4: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
教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现象,你还的必须首先知道它们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对不对呀?
学生们:对
学生5:老师,像我国南方为什么就热,北方为什么就冷,这要看地图才能分析出来。
学生6:为什么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也的看地图就能分析出来。
学生7:如果不看地图,我们就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美国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学习地理离开了地图,就等与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想学好地理的确需要大家做好课前语系、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是学习每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学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方面以外,我们还得重视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评析:
长期以来,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都好似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以上对话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从对话中也能感到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种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陈旧的观念在这里荡然无存。
案例反思:
本课以“聊天”、“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尽量利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发言,学习有兴趣。坚持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的思维在前马脚市的点拨在、评价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树立起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9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大陆,面临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10
教学设计个性化审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范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具
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地图册、自制地球自转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2~3课时。
建议第1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第2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五带的划分。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活动1请一名同学读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活动2(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
(说明:自转相关概念简单,学生可以自行归纳,横线不板书)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
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
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
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
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
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1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变为“学会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
4、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14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天圆地方
2.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照片
5.地球是圆的
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中考地理课件教案篇15
课题: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