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地理教案 >

八年级地理上册广东教案

时间: 小龙 地理教案

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上册广东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板书)

[讲授新课]

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

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

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英文字母“H”形)

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

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重点说明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①对照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称。

②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影响到哪些地方。

③具体描述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4.让学生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长江沿江地带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经过学生回答后教师对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汉丹线、成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江沿江地带活力的生产部门,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承转过渡:为了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现在正在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完成活动。

2.谈谈你的看法。教师简要说明。

承转过渡: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发挥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文化等优势,形成经济带,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教材78页的阅读材料分组讨论问题。

①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②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地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学习世界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学习世界沿海产业带的基本思路。

第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第二,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承转过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长江沿江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育起来的。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的“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学习活动。

①思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的干支流有何内在联系。(城市多分布在干支流的交汇处)

②在图中圈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③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港口、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商业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拥有浦东经济开发区)

④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密度差异。(上游城市密度最低,下游城市密度,中游城市密度居中)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活动1中上海辐射作用的相关内容和活动2中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然后教师依据学生讨论结果,强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长江沿江地带拥有许多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反馈练习]

1.选择题

(1)京沪铁路经过下列哪个城市( )

A.武汉 B.南京 C.杭州 D.上海

(2)在武汉交汇的铁路线有( )

A.京九线 .京广线 C.汉丹线 D.京沪线

(3)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城市是( )

A.上海 B.重庆 C.武汉 D.杭州

(4)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

A.上海 B.长沙 C.重庆 D.武汉

(5)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城市 B.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的科技教育中心 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港口

2.绘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简述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答案:1.(1)BD (2)BC (3)C (4)D (5)C

2.略

※板书设计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活动与探究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黄河沿岸没有成为世界沿河产业带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广东教案【篇2】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板书)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发祥地。目前是全国规模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第一,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②长江沿江地带汽车工业分布。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板书)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中心强度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知识要点与检测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 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以及 ,构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 、 、 、 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 和

作用。

[反馈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

2.简答题

长江流域及其附近酸雨污染严重地区有哪几个?

答案:1.(1)—b (2)—a (3)—c (4)—d

2.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板书设计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4.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活动与探究

结合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钢铁走廊”形成的条件。

[导入新课]

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板书)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发祥地。目前是全国规模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第一,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②长江沿江地带汽车工业分布。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板书)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中心强度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知识要点与检测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 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以及 ,构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 、 、 、 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 和

作用。

[反馈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

2.简答题

长江流域及其附近酸雨污染严重地区有哪几个?

答案:1.(1)—b (2)—a (3)—c (4)—d

2.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板书设计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4.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活动与探究

结合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钢铁走廊”形成的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广东教案【篇3】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中国地形图,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学生回答略)

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 mm~1000 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让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么差异,在图片旁的标注栏里,概要描述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这种客观差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长江沿江地带进行开发利用,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长江干流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 t级以上海轮,南京以下可通航2.5×104 t级海轮。实现了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

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山、神奇的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此外,楚文化遗址、三国遗迹、名人故里、宝刹禅林、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均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当大力开发,并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商业、饮食、城建、园林、文物、文化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引导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2,认识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并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并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水利资源丰富。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够丰富,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都是全国的有色金属产地。

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

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本区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特别是192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江沿江地带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反馈练习]

1.填空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 ,以 和 为主。

(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 气候,夏季 ,冬季 ,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

(3)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江西 的钨矿,湖南 的锑矿, 的铅锌矿,江西 的铜矿是全国的有色金属产地。

2.简述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何差异。

答案:1.(1)低平 平原 丘陵

(2)亚热带季风 炎热 温和 降水丰沛

(3)大余 冷水江 水口山 德兴

2.长江上游地区是山地,中下游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地形。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活动与探究

长江沿江地带位于25°N~35°N之间,同它纬度位置相同的西亚、北非等地气候干旱,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江沿江地带气候与其不同。

八年级地理上册广东教案【篇4】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学生: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教师激励评价学生后及时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学生: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

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学生:泼水节)

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傣族男女在泼水节泼水嬉戏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

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

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1991~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

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3)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

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课堂小结]

方法1:让学生结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

方法2:教师概括总结: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地区的位置、资源优势和原始热带雨林的成因和景观特征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知道了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区,为什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会出现下滑趋势,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

知识要点与检测

答案:国家政策 相当优越 旅游 雨林 热带动物王国 景点 分散 缺德 被破坏 大同小异 科学合理 可持续发展

[反馈练习]

1.判断对错(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欢乐的春节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2)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住宅样式。( )

(3)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双版纳傣家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

(4)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的结果。( )

(5)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区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

2.列举题

(1)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① 省;② 省的 地区。

(2)西双版纳最的热带雨林植物有:① ,② ,③ ,④ 。

(3)西双版纳可爱的热带雨林动物有:① ,② ,③ ,④ 。

答案:1.(1)× (2)× (3)√ (4)× (5)√

2.(1)海南 云南 西双版纳

(2)望天树 板状根 独木成林 绞杀植物

(3)亚洲象 绿孔雀 长尾猿 长嘴犀鸟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社的业务员,你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请你拟写一份宣传提纲。

(1)这里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

(3)

答案:(2)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独特,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美称。(3)这里少数民族集中,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诱人。

八年级地理上册广东教案【篇5】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黄土地 黑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二节

沃野千里 山环水绕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平原。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低温冻害。

2、东北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历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4、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措施)。

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3、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世界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三节

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

3、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1) 窑洞 (2) 信天游陕北民歌 (3) 黄帝陵

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2、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①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②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1、-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的城市中心广场。

3、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4、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2、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

3、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4、南锣鼓巷是我国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

5、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的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特点: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5、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①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②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淡水产品。

5、我国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有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华门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门,是我国现存规模的古城堡。

6、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

1、香港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区旗是紫荆花。

2、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的区旗是莲花

3、香港是世界的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5、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十分密切,港澳所需的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的供应。

6、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是我国面积的岛屿。

美丽富饶的宝岛

1、 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2、 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海拔3 952米,是我国东部的峰。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3、 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4、 台湾岛的风景名胜:日月潭、野柳地质公园、玉山

5、 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6、樟树是台湾最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7、台湾的美称: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60年代开始,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海岛多港口 、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