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多少张贴画教案文案

时间: 小龙 二年级教案

教学反思部分的撰写,通常是在课后完成的。这部分内容的撰写,既要总结教学设计的优点,也要反思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完善意见。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多少张贴画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多少张贴画教案文案篇1

一、可取之处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学习

在课本第五单元,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口诀,编写口诀的经验,故在本节课中,教师放手,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表格,编制口诀并展示口诀。本节课第三环节向学生展示的为如何由已有知识推算出新知的策略。在环节设置上,通过先向学生出示表示5个6的点子图列出算式,再到出示表示2个6的点子图列出算式,最后出示合并过程并列出算式,通过正向引导,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拆分借助已有知识推算出新知。

2、小青蛙趣味穿插

对于口诀内容的学习学生会感到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故在教学设计中,借助从头到尾的小青蛙穿插,从谜语到贴画再到难题考验,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形象来增加对口诀学习的兴趣。

3、以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已有较丰富的口诀编写经验,预设中学生应都能顺利编写出正确口诀,但在学生编写口诀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学生编写的口诀为“六六三六”,故在展示环节,先由该生出示错例,由生自己纠正错误,以此来再次加深对口诀编写注意事项的理解。

二、不足之处

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能力有所欠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上适当的小组合作为辅。预设中,教材内容能在30分钟内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编写口诀环节用去较多时间,造成后部分学生对于由旧知推算新知的策略展示环节未能很好展示。

三、改进想法

1、常练习,增强自主学习及合作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应尽可能多的做到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并在学生展示时给予相关自主学习方法的介绍,让学生由向优秀方法学习到自己找到方法学习进行过渡。

2、精心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状态。

在教学备课环节,要尽可能精心备,预设出学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之对其处理策略的准备,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多少张贴画教案文案篇2

一、教材解读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课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主动编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二、学情分析

1、9句口诀中已学过了前5句口诀,在学习2到5的口诀时他们都提前背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对编口诀有一定的经验。

2、学生不会用已学过的口诀来记忆新知。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学会用类推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编制、记忆6的乘法口诀,并能结合口诀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口诀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在已知的信息中寻求方法。

五、课前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图片)学生齐声说:“青蛙”。很好我们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好吗?

同学们,你们能估计这有多少张青蛙图片呢?

生:54张。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呢?

生:一排一排的数,一共有9个6,用乘法口诀算的。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是不是有54张贴画吧!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试一试

师:要很快数出有多少张贴画,你有什么方法吗?

生:一横排一横排的数。

师:好,我们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一排有几个?

生:一排6个

师:1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1×6=6 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2×6=12 二六十二

3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3×6=18 三六十二八

4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4×6=24 四六二十四

5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5×6=30 五六三十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句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五句口诀在学2-5的口诀时学过了。

设计意图:让他们很快的联想之前学习的口诀并应用到今天所学的内容中。

师:真棒!那你们知道下一句口诀怎么写吗?

生:知道,一共有六排,每排有六张贴画,一共有36张贴画。

师:很好!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

生:能,6×6=36 六六三十六。(板书)

师:假如老师忘了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帮老师记住这句口诀呢?

生: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在它的上面多加一个六就是六六三十六了。

设计意图:前面几句口诀都学过,让他们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一个六就可以,对后面找规律做铺垫。

师:恩,同学们真不错。那你们能编出后面的口诀吗?(依次偏出后几句口诀并板书)。

同学们很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合作把口诀编完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呢?

生:6的乘法口诀(板书)

师:真棒!请大家齐读口诀。

2、找规律

师:我们刚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表现真好,聪明的小朋友观察这些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每道算式都有6。

生2: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

生3: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4: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真棒!老师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几个同学说的规律,就是一个乘数是6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积小于10都加得。

设计意图: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是能更好的让他们牢记口诀。假如忘记了其中以句口诀,记得规律就能偏出后面的口诀。

3、记忆口诀

小组之间记忆口诀五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提问,一个说口诀的上半句一个说口诀的下半句。(对口令)

全班一起背诵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对口令加深口诀在他们心中的映象。

三、巩固应用小游戏

1、师:大家记住6的乘法口诀了吗?

生:记住了。

师:真的吗,你们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生:能!

游戏1:把乘法算式补充完整。(拿出做好的乘法算式卡片)

游戏2:“找朋友”。几位同学拿乘积,另一些同学拿着算式卡片去找他们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游戏让学生更牢固的记住6的乘法口诀,把课堂气氛退到点。

2、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记住6的乘法口诀后,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生1:6的乘法口诀。

生2:怎样记住六六三十六,只要在五六的基础上多加一个6就可以了。

生3:6的乘法算式每道算式都有6。

生4: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5: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学习6的乘法中,发现了口诀的许多特点,还找到了乘数和积变化的规律。还学会用口诀解决问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了,同学们下课后把口诀熟记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他们对口诀进一步的记忆加深并对以后学习7-9的口诀做铺垫。

教学反思: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

1、我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诣的学习氛围。

2、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愉悦。

3、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练习的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一定的趣味性,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当然本节课,也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课中,在编口诀时不应该让学生一起说,应该点学生起来说,避免后进生跟不上节奏。另外,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够,应加强奖励机制,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六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6×8=48 六八四十八

6×9=56 六九五十六

小学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多少张贴画教案文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三、巩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多少张贴画教案文案篇4

一、教材解读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课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主动编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二、学情分析

1、9句口诀中已学过了前5句口诀,在学习2到5的口诀时他们都提前背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对编口诀有一定的经验。

2、学生不会用已学过的口诀来记忆新知。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学会用类推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编制、记忆6的乘法口诀,并能结合口诀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口诀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在已知的信息中寻求方法。

五、课前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图片)学生齐声说:“青蛙”。很好我们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好吗?

同学们,你们能估计这有多少张青蛙图片呢?

生:54张。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呢?

生:一排一排的数,一共有9个6,用乘法口诀算的。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是不是有54张贴画吧!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试一试

师:要很快数出有多少张贴画,你有什么方法吗?

生:一横排一横排的数。

师:好,我们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一排有几个?

生:一排6个

师:1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1×6=6 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2×6=12 二六十二

3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3×6=18 三六十二八

4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4×6=24 四六二十四

5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5×6=30 五六三十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句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五句口诀在学2-5的口诀时学过了。

设计意图:让他们很快的联想之前学习的口诀并应用到今天所学的内容中。

师:真棒!那你们知道下一句口诀怎么写吗?

生:知道,一共有六排,每排有六张贴画,一共有36张贴画。

师:很好!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

生:能,6×6=36 六六三十六。(板书)

师:假如老师忘了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帮老师记住这句口诀呢?

生: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在它的上面多加一个六就是六六三十六了。

设计意图:前面几句口诀都学过,让他们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一个六就可以,对后面找规律做铺垫。

师:恩,同学们真不错。那你们能编出后面的口诀吗?(依次偏出后几句口诀并板书)。

同学们很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合作把口诀编完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呢?

生:6的乘法口诀(板书)

师:真棒!请大家齐读口诀。

2、找规律

师:我们刚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表现真好,聪明的小朋友观察这些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每道算式都有6。

生2: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

生3: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4: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真棒!老师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几个同学说的规律,就是一个乘数是6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积小于10都加得。

设计意图: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是能更好的让他们牢记口诀。假如忘记了其中以句口诀,记得规律就能偏出后面的口诀。

3、记忆口诀

小组之间记忆口诀五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提问,一个说口诀的上半句一个说口诀的下半句。(对口令)

全班一起背诵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对口令加深口诀在他们心中的映象。

三、巩固应用小游戏

1、师:大家记住6的乘法口诀了吗?

生:记住了。

师:真的吗,你们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生:能!

游戏1:把乘法算式补充完整。(拿出做好的乘法算式卡片)

游戏2:“找朋友”。几位同学拿乘积,另一些同学拿着算式卡片去找他们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游戏让学生更牢固的记住6的乘法口诀,把课堂气氛退到点。

2、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记住6的乘法口诀后,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生1:6的乘法口诀。

生2:怎样记住六六三十六,只要在五六的基础上多加一个6就可以了。

生3:6的乘法算式每道算式都有6。

生4: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5: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学习6的乘法中,发现了口诀的许多特点,还找到了乘数和积变化的规律。还学会用口诀解决问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了,同学们下课后把口诀熟记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他们对口诀进一步的记忆加深并对以后学习7-9的口诀做铺垫。

小学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多少张贴画教案文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可以读一读?

生:6×4=244×6=24

2×7=14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