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仿照课文段落,写一写自己所知道的天然指南针。
2、知道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1、说说你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怎样用它辨别方向?完成练习。
(1)中午的时候,太阳所在位置是()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是()方。
(2)在晚上,北极星永远指着()方。
(3)在树林里,树叶稠的一面是()方,树叶稀的一面是()方。
2、齐读课文2-4段。
二、请小朋友们,再自由读一读课文2-4小节,说说这几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怎么写的?
提示: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说明是什么指南针,然后说怎么样利用它来识别方向。)
三、拓展题
导:你能不能仿照课文段落,也学着用课文的方法向大家来介绍一种天然的指南针。
2、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出示句式,仿说。)
(1)自由说,可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写一写。(作业本题7)
(4)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五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与第一节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B、说说自己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的理解。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知道自己也应该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3、指导朗读1,5两小节课文。
五、齐读全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体会沿直线走的正确姿势,做到用前脚掌着地走;乐于反复练习,有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动作规范
教学难点
行进间由一(二)列横队成二(四)列横队
教学过程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1、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练习——“1”原地不动,“2”蹲下,“3”跳,“4”拥抱同学。
3、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前脚掌走,边做边提示动作要领。
2、利用“两臂弯曲,前后摆动,踮起脚来,向前直走”,的口诀,提示学生用前脚掌着地走成直线。
3、组织学生分组沿线直线走。分组由小组长带领边念口诀边练习直线跑,体会直线跑的动作要领。教师巡视指导。
4、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提出要求。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的比赛,看哪一组走得直,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比。
6、及时总结学生的游戏情况,并提出要求。
三、活跃身心,快乐放松
1、组织学生听指挥“进圈”放松练习,讲解并示范动作方法及要求。
2、分成八小组,按排各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
3、点评各组情况。
四、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1、总结评价整节课。
2、宣布下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词语和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学习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知识链接】
雨是地面的水汽蒸发上升到空中,由于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直到空气的浮力无法托住时,便降落到地面。
【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同组互相交流。
3、在组内交流你学会的生字,词语,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4、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注意文中的三句话。
(1)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画家,在水面上画了许多圆圈,一个圆圈套一个圆圈,我怎么也看不厌。”
(2)另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在荷叶上弹琴,奏出了多么悦耳的乐曲。你听,沙沙沙,嗒嗒嗒,我总是听不够。”
青蛙在用心倾听,发现了小雨点很了不起,读出对小雨点的赞美之情。
(3)小雨点听见它们的谈话,知道自己看起来非常平凡,却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于是,它又沙沙沙地欢乐的落下来。
3、说说小雨点还有哪些地方了不起?
【轻松练习】
1、组词
仍()因()劲()哭()盼()篮()
扔()回()功()笑()扮()蓝()
2、用“注意”和“许多”分别说一句话。
3、抄写你喜欢的句子并读一读。
【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雨点吗?为什么?
2、写一段话赞美小雨点。
3、读诗:《春夜喜雨》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39;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__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篇5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认识“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朗读。
2、听写生字,并组词。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师: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请朗读第1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2、读懂了什么?
交流:耳朵大,像扇子,耷拉着。
3、作者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说明大象的耳朵很大。
4、说话练习。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过渡:正是由于大象的耳朵大并耷拉着,所以引起了许多小动物们的好奇和关爱,请阅读第2~7自然段,画出小动物们是怎样说大象的耳朵的。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小兔子:耳朵竖着。
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在说大象的耳朵,大象听了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三)学习第8~13自然段。
过渡:是呀,这个说,那个说,让大象不安起来,那大象是怎么做的?又遇到哪些问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1、学生边读边画。
2、同桌交流。
3、全班展示。
(1)不安得让耳朵竖起来用竹竿撑起来
(2)当大象把耳朵撑起来时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3)练习说话。
又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
(4)是呀,大象的耳朵就像一扇门,把小虫子都挡在门外。如果把门打开,小虫子就随便进出,大象怎能安宁呢?所以大象又是怎么做的?
(5)出示课件: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你读懂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有挡蚊虫的作用。
4、指导朗读。
5、最后,大象得出这样的想法。
6、理解最后一句话。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三、拓展延伸。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