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二年级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电子版二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写电子版二年级教案有所帮助。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2
一.新课导入
1.温故知新
师:你们的课前背诵如此悦耳,让四季景象顿时浮现脑海。春天充满希望,夏季骄阳似火,秋天五谷丰收,冬天雪花飞扬一年四季各有特点(板书:四季)每个季节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今天,尹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领略四季风采!(板书:田家歌)谁来读课题!
评价:像歌声一样优美;真洪亮!
师:采访一下你,田家是指哪里?
生:农家(点一人)
师:以种田为生的人家就是田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从南到北,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一年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今天尹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的是江南一带的农家,看看那里的农民从事的农事活动!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2.学习“季”
师:季是今天的一个生字,谁来读
师:全班一起读三遍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季字呢?
预设1:上面是禾,下面是子,合起来就是季
师:加一加,真是识字的好方法。
预设2:李加一撇,就是季。
师:你用了加笔画的方式记住它,真棒!(李先生戴了一顶帽子)其实这就是部件识字法(板贴)
师:现在请举起你们的小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范写季
上面是禾苗的“禾”,下面是儿子的“子”,表示幼小的禾苗,每一个季节都有新的生命和希望。(说的生动一些)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习会认字
师:除了季,这篇课文中还有不少难读的生字,现在请同学翻开课本23页,自由大声的朗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特别多,但是作为二年级的我们,我相信大家能够抓住最重点的字。来看看这些生字中,有哪些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
生:前后鼻音。“桑”
师:桑可以组什么词?
生:桑叶
师:仔细观察桑字和这片桑叶,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桑上面三个又好像桑叶
师:你可真会观察!“桑”上面三个又好像桑叶,下面的木是桑叶生长的树枝。瞧,借助图片也能识字!(板贴图解识字法)生:农
师:仔细观察“农”这个字,思考下为什么会这样写呢?
生答
师:或许呀,农字的祖先可以给你们一些启发。【出示甲骨文】猜猜看,为什么农的甲骨文要这样写呢?它像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是不是你描述的这样呢?请再看这张图
师:【出示图片】这是古代的图片,对照一下,看看它像什么?
师:看看他们之间像不像一个人手持农具在树林中耕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也就是农最早的意思呀!这就是象形字农。看来,我们从字的演变中一样可以识字!这就是运用了图解识字法(竖提好像一把镰刀)
生:辛
师:这个字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另一个字密切相关苦。这个词谁来读!
你觉得谁很辛苦?
生:农民伯伯
师:农民伯伯多辛苦啊,每到农忙时节,在别人没起床的时候就开始了辛苦的一天。夏天他们忍受太阳的暴晒,豆大的汗滴往下流,在农田里还要被蚊虫叮咬。让我不由的想到了那首诗。谁再来读。
生读
师评价:我仿佛感受到了你在体谅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全班一起齐读三遍!
师:解决了这些,看来剩下的字似乎是难不倒你们了!小火车
师:字音已经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谁有好办法?
生:蝴蝶粒形声字肥“月”字旁与身体有关加一加
师:(部件识字法)有个字,特别复杂,很多同学都不敢去挑战它。把它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
师:它有好多个部分组成,你从这个字中看到了什么?
生答
师:看来它真的很难,尹老师为大家请来了汉字老师,汉字老师特意为我们5班的孩子编了口诀,认真听,它是用什么口诀介绍戴字的组成的!
师:谁是记忆小达人,记住了这个口诀。
生背
师:掌声鼓励!全班一起~
师:看来记口决也能帮我们记住字。(板贴:编口决识字法)
继续看
师:观察戴字组的词语,戴字一般和穿着打扮有关。刚刚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读到了【PPT出示】结合课文中“归来。”为何会用这个戴呢?他把月光想象成了什么?
生答
师:不管是帽子、衣服还是披风,都是戴在作者身上了。说明农民伯伯忙到了多晚呀,才能会有满满的月光,穿在了身上,多辛苦呀!忙碌呀!想象那个穿着月光的人就是你,谁来读!
生读,
师评价:我仿佛看到了月光穿在你身上的样子;真轻盈,生怕打扰到了农民伯伯夜晚回家;全班读
师:看来,这样一个很复杂的字,我们通过口诀、通过组词、通过放到诗句里去记忆就能很快记住他。
师:生字表里还有两个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字,知道蓝颜色的字代表什么吗?
生:多音字
师:你们课前通过查字典认识这两个字了吗?分别怎么读?
指生读
师:那你知道该怎么区分吗?
师:先来看看场在字典当中的读音和解释。老师找到了他们的主要意思,一起来看一看!
在今天的课文中,她出现在哪里?谁来把它读出来!
师:了字呢?谁能像我这样试着说说。
在今天的课文中,她出现在哪里?谁来把它读出来!
师:瞧,遇到特殊的字,查字典也是一个好办法呢!(板贴:字典识字法)
师:看来今天的生字果然难不倒大家,而且呀,不一会的功夫我们就学到了那么多方法,谁来为我们总结一下,在识字时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生读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认识生字朋友了!除了识字,这些新词语你们能读好吗?自由练习一下。
师:第一行谁来挑战。
师:第二行谁来读
......
评价:读得真自信!在这一行出现的前鼻音后鼻音你都读得很准,请你领读。读音没有问题,可是做到词儿连读、有感情的读了吗?
师:生字词都读得那么好,那还等什么,赶快到课文中去,谁来为我们读第一小节
评价:我感觉这景象美得不得了。到了夏季呢?
师:到了金秋时节。
评价:真是个忙碌又快乐的秋天呀!
师:到了寒冷的冬季,农民伯伯又在做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
师:看来四季里,农家各有不同的景象。请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答师板贴
师:是啊,这不就是儿歌里描述的那番春季美景象吗。一起读一读第一节
师:这就是农村的春季,此时刚种上的麦苗又是怎样的呢。【出示麦苗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麦苗?
生答
师:嫩嫩的、绿绿的,用儿歌中的话来说——麦苗儿多嫩。【短句飘红】(指名读短句)
评价:你读得真轻盈,生怕读重了。男生读、女生读
师:还有桑叶儿呢!桑叶是蚕宝宝的食物。蚕宝宝可喜欢吃肥肥的桑叶啦!所以啊,儿歌中说~(齐读)(指名读短句)
师:这里的儿应不应该读轻声呢?
生答,并比较读。
过渡:田家的春天悄悄过去了,夏季来临了,农民伯伯都在干什么?就让我们自由去读读第二小节,读后请回答农民伯伯夏季做了哪些农事活动?
预设:采桑、养蚕、插秧(板贴)
师:桑叶成熟了,可以拿来喂蚕了,所以采桑和养蚕是夏季农事之一。插秧似乎离我们比较遥远,尹老师特意为大家找到了农民插秧的视频,快来认真的看一看农民伯伯是如何插秧的把!
观看插秧视频
师:这就是插秧,农民伯伯就是这样把一颗颗幼嫩的秧苗,整整齐齐的插在田间,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谁再来读一读
师:是啊,在农村里,忙农事就是这样辛苦的。可除了采桑养蚕和插秧,夏季还有很多农事活呢,谁知道还有哪些!
生答
师:请看课本24页,这么多农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瞧,这么多农活,你说农民伯伯忙不忙?累不累?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生读
师:因为农事很忙,所以他们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去耕作,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这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夏季里一二!
师:美丽的春季、忙碌却快乐的夏季,看着黑板上的这些词卡,你能背一背前两节吗?齐背
师:你们的学习能力可真强!看来,抓住儿歌中的关键农事,也能帮我们记忆儿歌呢!
待到秋冬时节,田家的景色又会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田家四季歌!下课!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5个字,认识多音字“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勇于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8个字,会认5个字,认识多音字“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激趣导入,初读全文,了解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4自然段。认读生字字音,学写生字。
一、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课件,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认识田字格的生字和词语
3、认识双横线上的生字词,并相机理解有关词语。
4、游戏《走迷宫》
5、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教师提出要求
2、 学习1——4自然段。思考:大树为什么不快乐?他看到了谁?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相机贴图和词卡。师生合作读2、3自然段。
3、 学习第4自然段
(1) 读句子。理解自由
(2) 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配乐读1-——4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识记生字,重点识记鹿字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附板书:
大树的孩子
大树图 小鸟图(飞来飞去 ) 风和河水图 (自由)
小鹿图( 跑来跑去)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4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来亲身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金色的稻田,稻子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梨笼浪粱燃勤劳
①带拼音读;②去拼音读;③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设计意图: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①教师范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勤劳的人们)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多人读。)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读这篇课文,做到声情并茂。]
五、扩展活动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学生活动。(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设计意图: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好的拓展。]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有关柳树和枣树?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读准生字的读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记住生字的读音。
4、识记生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
7、指导书写。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词语。
二、自由读课文。
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句。
三、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
四、班上汇报。
五、小组赛读、全班评读。
六、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七、分角色朗读全文。
读后说说你的想法。
八、布置作业。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植物转播种子的方法。
2教师准备课件苍耳实物三种植物的大图片各一张和小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趣”
1分类认识生字。(课件分类出示词语)
(1)认读:蒲公英降落伞娃娃苍耳山洼豌豆学生读正确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当学生读“娃娃”时,师追问:课文里的娃娃是指(种子)。
(2)认读:旅行纷纷出发炸开绷着跳着这几个词语都表示(动作)。
(3)认:啪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语?再读“啪的一声”。引导学生读得短促:“啪的一声”是指什么声音?
(4)全班齐读生字。
2回顾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那几位聪明的植物妈妈吗?根据学生回答师贴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
(二)角色转换,入“趣”
1小朋友们,这三位聪明的植物妈妈,你最喜欢谁呢?
2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妈妈,那么就把自己当作你喜欢的那位植物妈妈,再好好地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想想孩子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学生选择角色朗读准备)
3创设交际情景,角色转换,交流感悟,随机学习234自然段。
(1)说中体会蒲公英妈妈办法的巧妙。
①情境中师生对话交流:请问你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他胸前贴上蒲公英的小图片作胸牌)蒲公英妈妈你好,你的孩子已经长大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吗?老师故作疑惑,降落伞我见过就是(师出示课件图片),你给孩子准备的降落伞是这样的吗?那你的降落伞是什么呀?(生说完师再出示图片)就是这个吗?哇,多美的降落伞呀,瞧,娃娃们就躲在这儿呢,多神奇呀!蒲公英妈妈你真是聪明。还有哪些蒲公英妈妈呢?(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作蒲公英妈妈进行对话交流)
②多聪明的妈妈,有了这神奇的降落伞孩子们就可以乘着风去旅行了。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乘着风去旅行吧!(孩子们起立模仿蒲公英的样子飘呀飘)老师随机采访多个学生:蒲公英宝宝,你想去哪儿旅行呢?孩子,你又准备飘到哪儿去呢?
③刚才有这么多的蒲公英娃娃乘风去旅行,接二连三的,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纷纷出发)
④朗读指导:蒲公英妈妈,你看到孩子们乘着风纷纷出发,到大自然中去安家,你高兴吗?请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孩子,你带着妈妈给你准备的降落伞去创造新的生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的心情吗?(多请几个学生读,引导学生读出心中的感受)
(2)玩中感受苍耳妈妈办法的奇妙。
①情境中师生对话交流:请问你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他胸前贴上苍耳的小图片作胸牌)苍耳妈妈你好,你的孩子已经长大要去旅行,请问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吗?
②真巧,我今天在半路遇到了你的宝宝(师出示苍耳种子),先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宝宝好吗?(师出示苍耳种子让学生看看摸摸掐掐)
③苍耳妈妈,我怎么没看见你给娃娃准备的带刺的铠甲呀?(结合苍耳种子认识)原来这就是带刺的铠甲呀,刚才哪些小朋友掐过苍耳娃娃的,你来说说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体会苍耳外壳的坚硬)
④可是穿上这样一件带刺的铠甲多难受呀,请问你为什么还要给宝宝穿呢?这个办法管用吗?我们来玩一玩,试一试。(让这位学生把苍耳扔在同学和老师的身上,体会文章中的“挂住动物的皮毛”)
⑤朗读指导: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把你的奇思妙想读一读吧。还有谁来读一读苍耳妈妈奇妙的办法。
(3)读中明白豌豆妈妈办法的绝妙。
①情境中师生对话交流:请问你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他胸前贴上豌豆的小图片作胸牌)豌豆妈妈你好,你的孩子已经长大要去旅行,请问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吗?(多请几个学生说)你的办法也挺妙的。
②激情朗读:豌豆宝宝们,你们的妈妈用这种方法让你们去旅行,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读出你的感受吗?“啪的一声”是指什么声音?豆荚怎么会“啪的一声”炸开呢?(被太阳晒得很干很脆了)那“啪的一声”该怎么读呢?(引导学生读得轻快短促)如果加上表情你的妈妈会更放心(再指名读)。如果加上动作那就一定能把你们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看课文,想想可以加上那些动作呢?(蹦着跳着)先指名读再全班学生边演边读。
4小结:这三位植物妈妈可真是聪明,送宝宝旅行各有绝招,那他们到底是靠谁才能让宝宝去旅行呢?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风力吹动物带太阳晒(弹力)。
(三)拓展延伸
写“趣”
1植物妈妈的办法只有这几种吗?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出示已预设的图片:椰子柳絮凤仙花樱桃荷花……)
2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看来你们是一群细心的孩子,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齐读第五自然段。
3让我们来当回小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来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妈妈,可以选老师提供的图片中的植物,也可以选自己了解的植物(生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修改。
5老师读题目,全班学生读15自然段,请三个学生读234自然段,创编一篇新的文章。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_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36-16=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21÷514÷3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习背诵。
三、书写生字。
1、师:调皮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写字要领。
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生摆好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始书写,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生写完以后,展示,交流,评奖。
四、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0
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2×3=6(元)
6+7=13(元)
学生2:2×3+7=13(元)
生3: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2×3+7
②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5×9-40=54÷9—4=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25—3×7=72÷8—4=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5÷5+5=69—3×2=1248÷8—4=2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37–28)×4(2)8×6–30(3)42–30÷6
===
===
(4)19+6×5(5)35÷(28–21)(6)5×(28÷4)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板书:9÷2=()……()
②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个,还剩()个
板书: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1
《平均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成四份吗?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学习蜗牛契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小时候观察蜗牛的方法,能正确、完整地把事情说明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犄、莫、启、毅、谨、慎、坠、跋、涉9个生字;积累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9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领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谈课前捉蜗牛的过程和新发现。
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捉蜗牛?结果怎样?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前捉蜗牛的情况。
二、引导学生正确读课文,划出作者小时候怎样捉蜗牛的句子。
1、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
2、学习记得小时候捉蜗牛的表达方式。
三、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小时候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要求在课文中划出句子。
四、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理解启示、坚毅、谨慎等词语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重点体会的句子有:
1、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钻出来,先是探出一对长着小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一阵,然后就谨慎地深处头来。你若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2、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看得出它很努力。
3、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五、学了课文,请你对蜗牛说说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收获。
六、练习
1、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
2、用先然后、敬佩各写一句话。
3、熟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说说有相近意思的句子。
总的指导思想:
1、目标上,突出二年级学生句子的训练,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上,加强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方法:
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准备:
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
(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金钥匙”告诉我们)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
(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在灯光下发现了“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灯光下的影子在和我捉迷藏……)
(学生谈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或体会。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目前的体会,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的路。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读最后一段。
(从中心句入手,找到文章的灵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师质疑: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会儿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边,一会儿又转到右边去了;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这时,我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打开台灯,举起左手,让左手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大、变小、在身体的前面、后面,我不断地调整台灯与手的距离、高度。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化,准确地理解了文中“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这一中心句。)
(通过这一实验,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一要求。)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觉得影子好玩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文中自己喜欢地句子、段落。
五、联系实际,拓展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在阳光下、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自己、其它事物的影子,而且影子会给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就不会感到炎热,以及光影游戏,你会做吗?猜猜看,下面的图是谁的影子?晚上回家后,试着做一做,你还会变出谁的影子?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2、小故事:
有那么一个小孩,他在阳光下认真地跑着,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前面。后来,有个大人对他说:“如果你一直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
你觉得这个大人说的对吗?想想看,咱们用台灯代替太阳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学生好象恍然大悟。这一道题更增加了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六、总结课文,激发科学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奇”,上一节课《苹果落地》,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产生好奇,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影子》,你都知道了什么?
2、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想知道哪些奇怪的现象?(花儿怎样开放?鸟儿怎样飞翔?鱼儿怎样呼吸?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儿在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9个字,正确书写6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秋天过去,冬天到了,你们最盼望什么呢?(学生口答)
师:是呀,伴随着冬天的到来,纷纷扬扬的雪花轻轻飘落,地上铺一层厚厚的雪毯,树上挂满了蓬松松、亮晶晶的雪球,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时,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样子,老师也想分享你们的快乐,告诉老师,大雪过后,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看着这样美丽的雪景,心情怎么样?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雪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12、看雪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学问,学问,爱学,善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带着你的问题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好了,咱们的“快乐读书”开始吧?
1、自由朗读课文。你们读书的`时候,老师有两点提醒,可以接受么?
(1)、边读书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划出有生字的词语,对照拼音,多读一读。
⑵、划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大家读书可真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怎么样?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课文
(2)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
a、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b、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c、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d、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e、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f、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老师发现这些句子有点难读,咱们看着黑板练习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红色的字词。还可以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帮助一下。
指名读,正音。最后全班齐读五个句子。
(3)再读生词(出示活动词卡)。
(4)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仗、银、讲、毯、店、省、橱、指、接
(5)在小组里用巧办法记一记这些字。
(6)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7)游戏:猜字谜。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三、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自由朗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2、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在小组里互相读读课文,读完讨论:台湾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4、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四、书写生字
书写“讲、指、接、惊、故、仗”六个字。
1、观察生字字形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互相提醒书写时该注意什么问题。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并书空。强调: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应该写得左窄右宽,“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指”右上是“匕”,不是“七”。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
5、展评学生作业。
五、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12+7=19
4×3+7=197+(4×3)=197+4×3=19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7+4×3
(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
(5)脱式计算54÷6-7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四、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7
《一粒种子》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生机与情趣,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一粒种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明课文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3、默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学生反馈,质疑,解疑。
5、再读课文。
思考:一粒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成长的,他看见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
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反馈。
7、抽读要求认识的字。
挺蚯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
种子看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你能说说这个光明的世界
是什么样子的吗?
1、分组说。
2、分组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说词。开火车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丰富我们的词语库。
暖和、热闹、连忙……
三、自由组合表演。
四、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说词,看谁说的多。
暖、渴、舒服、轻、边、叫、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大家的帮助。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作业展示。大家评议。
作业:
1、写字。
2、和家人一起读课文。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19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小精灵聪聪也非常喜欢,并且他还把我们的校园画成了一幅美的画儿,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校园主题图)
1、从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其实,有一位新的数学朋友也藏在画中,猜猜看,它是谁?
3、对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师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爷爷带的剪刀里,还藏在,又藏在,哎呀,到处都是它的足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课题)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
2、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我们先来研究其中的几个。是啊,角住在哪儿?除了图画中,在我们的身上,面前的课桌上,课堂的周围有没有角的家呢?
3、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吗?谁过来边指边说给大家听。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
2、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举起你的三角板,给同位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
6、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练习:
1、现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对吗?谁来判断?(出示图一)
2、看来,数角时不漏数,也不要错数,考考你!(依次出示图一、二、三,让学生数角)
3、许多角合在一起,还可以组成美的图案,欣赏一下。(电脑出示)国庆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帮着园林处的叔叔阿姨用角设计一幅摆花的最佳图案,把我们的高密城打扮得更加美丽,好吗?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学习用尺子画角。
(1)要想设计,不会画角怎么行?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小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生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
(3)画得真好,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2、做角。
(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看谁做的角最巧妙,老师这儿还有奖品鼓励呢!
(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生纷纷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看来角有大有小,老师这儿也做了两个角,猜一下,哪个大?为什么?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重合的过程)
(3)老师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角的两边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变化。注意看(电脑演示角的两边变长和变短的过程),你又发现了什么?
(4)对,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齐读一遍。(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还有的问题,比如:角有哪几种?等等,我们还没有及时解决,课余时间,查查资料,并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分享一下你的成功和快乐,好吗?
《角的初步认识》设计说明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人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为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短无关做好铺垫。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时,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重合两角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当然这一点用传统媒体也是可以实现的。象活动角,伸缩角等等。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画角应该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正因有了前面的整体感知,所以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无从下手,加之前面通过角的判断,它们知道了角的特点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于是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是把三角板或纸片上的角描下来,有的则是把两条直的线接在一起,有的则是依葫芦画瓢,照老师的样子徒手画下来。我都由他们去,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点拔。我相信,只有经历过,才能记忆深刻,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画,来引导学生利用角一创作画,融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电子版二年级教案篇20
《一株紫丁香》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近老师窗前》;
2.出示紫丁香图片,老师讲解;
3.看着美丽的紫丁香,学生练习说话;
4.出示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请小老师领读;
3.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
4.指名读生字词,并正音;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这首师共有几节?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种在哪儿?
4.小朋友是怎样走进小院的?谁来做做踮起脚尖的动作?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呢?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节?
5.指导朗读
(二)学习2—5节
师: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呢?请同学们读读2—5节从中找出答案
1.“夜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让紫丁香天天晚上陪伴老师呢?
2.指名读第二节;
3.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出示课文插图,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4.你们知道老师一天要做哪些工作呢?
5.如果你是绿叶,你要为老师唱什么歌?
6。假如你们是紫丁香花儿,你们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会说些什么?
7.你知道什么叫牵挂吗?你们被老师牵挂过吗?
8.指导朗读;
9.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可我们的老师还在灯下工作着,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呀!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10.谁愿意用文中的语言来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
11.老师的心思都被你们看出来了,真了不起,你们说“教师的梦会实现吗?”
四、朗读诗歌,升华情感
1.小朋友们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是为了什么?(表达对老师的爱)
2.从这首小诗中,你还感受到了谁对谁的爱?
3.师:是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一种浓浓的师生情,最后请同学们拿起书,再次感受这浓浓的师生情;
五、总结延伸
读了这首诗后,你们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师说吗?那就请同学们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吗!(课件出示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