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简短教案

时间: 新华 二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二年级简短教案,希望对大家写二年级简短教案有所帮助。

二年级简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简短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教材只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 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计算器的具体应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例3是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三个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具体实践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仅仅由教师告诉学生操作步骤和结论,让学生记住。这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法建议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并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适合采用尝试法或者实验法。在教学计算器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应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计算器,通过尝试,逐渐掌握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等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算例1,订正时要强调数字的输入方式(先输入高位数字),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出题练习。教学例2时,要注意与例1对比。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实际上是利用了交换律,所以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调整按键顺序,分布进行运算。教学例3时,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观察:例3和例2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步思考:还能不能利用交换律运算?第三步验证结论: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虑方法:怎么办?需要应用什么按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清除数字键的作用,并学会应用。

二年级简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从听《一个师傅三个徒弟》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请你认真看、认真听。找一找歌词中有哪些数字?

师:你找到歌词中有哪些数字吗?

生:八十一、七十二、三、一等

师:你们可真细心,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八十一、七十二与今天所学的9的乘法口诀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

二、学生共同编出9的&39;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1、教学“一九得九”。

呈现图片(船,9人在划),提问:观察这幅图,1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1条船上有9个人,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根据乘法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2、教学“二九十八”。

呈现图片(两条龙船),提问:2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几个几?

师:2个9相加应该怎样列式?

生:9+9=18,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知道口诀是什么吗?

生:二九十八。

3、教学“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提问:3条船、4条船呢?怎样列式?

生:3条船时有3个9,3×9=27或9×3=27。4条船时有4个9,4×9=36或9×4=36。

师:口诀是……

生: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4、教学5至8的相应口诀。

师:5条船时就有5个9连加,你知道得多少吗?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5个9连加就是9+9+9+9+9,2个9相加是18,18再加9等于27,27+9=36,36+9=45。

师:有其他方法吗?

生2:刚才学习了四九三十六,就是4个9连加是36,再添1个9,也就是36再加9等于45。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个,简单方便。

小组合作观察有关6至8条船的三幅图,运用刚才编口诀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6至8的相应口诀。

5、教学“九九八十一”。

师:通过对前八句口诀的学习,你知道“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生:8个9是72,再添一个9是9个9,72再加一个9就是81,所以九九八十一。

师:九九八十一,就是有9个9连加,真多啊!可见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确很艰辛啊!

三、记口诀

师:现在给半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

问题1:你在记口诀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教师记录学生有问题的口诀,用白粉笔勾出)

过渡语: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助你解决。

问题2: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我想你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吧!先和你的同桌交流。

(教师注意留心听与重点规律有关的内容,选择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3: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讲给大家听听。(教师根据学生随机的发现进行引导和归纳性的指导)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学生不必一一找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发现不同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提问:我记住了“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下一句忘了,怎么办?

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师:3×9=28,我算得对吗?用你的方法检查。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看来9的口诀算得的积离不开1、8、2、7、3、6、4、5这些数字,这样我们可以把口诀分成这样的四类:二、九,三、八,四、七,五、六。

九的口诀,9乘几的积,就把几当做几十,再减几。

原因:因为1个9是1个10减1,2个9就应该是这样的2个10减2,是18,那么3个9就应该是30减3,是27,那4个9呢?(40减4是36)5个9呢?(50减5)继续,所以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课件演示)

9×1=10—19×6=□—□

9×2=20—29×7=□—□

9×3=30—□9×8=□—□

9×4=□—□9×9=□—□

9×5=□—□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找到许多有关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如果还有想说的下课时可以讲给我听。

师:除了运用规律记口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记忆口诀呢?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不信,你试试。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今天我们看动画片《西游记》时知道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平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检查记忆口诀:

1、师:有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刚才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这回再试试,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表演?

3、同桌之间互相听听。

四、练习

1、填口诀

四九()五()四十五

()九六十三九()八十一

()九七十二三()二十七

()九十八六()五十四

2、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一九得九

七九六十三

三九二十七

九九八十一

3、看算式说口诀

5×9=45

2×9=18

4×9=36

7×9=63

4、填空

9×7=()×9=729×()=27

7×()=635×()=459×8=

9×5=9×6=9×9=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二年级简短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二年级简短教案篇5

泉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好全文,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3.初步感受泉水的“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的欢快、急切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一组:有关泉水流过地方(山上──山腰水池──山涧平地──山坡果园──山谷──山下)的动态情景与相关文字的幻灯片及图片,一曲《泉水丁冬》的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

1.激趣谈话:小朋友,生活中谁见过泉?(学生自由说话。)

2.简介“泉水”:老师这里有几组“泉水”的生活照(播放《泉水丁冬》音乐)。教师随滚动的课件介绍泉水的照片。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3.揭题并读好课题。

4.学习“泉”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调遣学生知识库存中已有相关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

二、在整体感知中积累语感

(一)初读(大声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读,画出自己遇到的生字。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几个生字。教师预设了A、B、C,当学生学有困难之时随时调用。

2.交流,反馈。

(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泉水教案:交流自学的生字新词。预设A:用媒体展现文本第一段情景,巩固3个生字(“哦、股、缝”)。预设B:用图片识字。图片一为水罐、天然水塔,认识“罐、塔”;图片二为杜鹃,引出画眉鸟等;预设C:理解“清脆”一词。(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

[设计意图: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又是低段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二读(自由读通)全文,触摸语感

师:学词原来会这样有意思,那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到句子中,会更有味道,赶快找到一段或几段读给同桌听,试试看,你肯定行!

1.检查课文。指名合作读好课文,教师相机点拨,正音。(推荐朗读与需要帮助的学生来参与初读这一环节。如果学生都能读通顺那就跳过这环节。)

预设一:第五段中读“漏”字的句子:“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中的“在”字,让学生比较“在”字的作用。

预设二:第四段中读破句的句子的正确的读法:“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让学生感悟“大口大口”是个重复的词语,不能分开读,它是说明喝水的程度或状态。同时以此为契机进行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如:嫩黄嫩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重叠形式的词语。)

预设三:第六段中读“多”字的情况: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再见”与“见”两个词的区别!

[设计意图:教师不放过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三读(默读)课文,揣摩文路

1.小朋友们,默读时候不发出声,也就是在心底里读读,想想泉水到过几个地方?找到课文中句子并拿笔圈出来。想想:泉水来到这些地方干什么?

交流:师用课件出示句子:泉水来到_________。

学生讲,教师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课件展示4句完整的句子,教师多次变换形式引读这些句子。

2.练说:读好一句话与四句话。

(1)上述四个句子,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吗?(学生开火车练说。在练说中感悟“和”字的用法:泉水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关联词说说课文的大意。(学生大面积地练说,帮助学生在说中明白说话是有一定顺序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彩而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1.预设一词语的巧用。

师: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文中并不是用“来到”一个词,赶快读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到的地方的?跟谁说话?

①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②泉水流过山间的平静。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③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④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预设二词语的妙用。

(1)用视频让学生感受用词的准确性。(如:流进……水池;穿过……山谷。)

(2)读好横线上的词组。

(3)文中像这类词组很多,找出来读读。(同桌互助互评。)

3.引读课文最后一段:难怪泉水“丁冬,丁冬”地在弹琴呢!唱着,蹦着,多么欢乐的泉水啊!想一想,还可以说()的泉水。(再次说话练习)设问:泉水为什么快乐?我们来看看──(出示动态课件。)

[设计意图:“来到”与文中的“流进、流过、流到”的区别,用视频形象地展示了“流进水池”、“穿过山谷”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由此领悟作者用词准确。从预设一中学生学会细心,明白用词严谨,讲究方法;从预设二中学生学会欣赏,领悟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图,文章就更加生动。]

三、在潜心品读中体验快乐之情

1.观看课件:请同学们边欣赏课件边读课文第一段话。请你说说你想到什么?(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

2.交流,反馈。

预设一品赏“冲”字。(力量大,颈头儿足,这里体现出泉水快乐、急切的心情。)多元解读,积淀语感。设问1:泉水是()地冲出来。学生可能说──使劲地、不停地、高高兴兴地、笔直地、急切地……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到的词语放进句子中读读悟悟。设问2:泉水这样冲出来,仿佛_________。(说话练习。)

预设二想象“阳光灿烂的世界”。(可以用课文中词组说说,一句话或几句话都可以。)

3.朗读指导。一问一答,读出预设中学生体验到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于是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丰满了泉水乐于奉献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观察与评价中共享写字情趣

1.课件展示“脆”、“股”、“鹃”3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

①这3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月字旁。)

②这3个字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播放《泉水丁冬》的音乐。

4.作业展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并授之方法。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2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此环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激励评价。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悦地学会了3个漂亮的字,又欣赏了同伴的字。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鉴赏美。]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刚才我们随着音乐学会了8个字和一些词及词组,了解了课文中泉水来到水池、平地、果园、山谷,跟姐姐、杜鹃、果树、画眉鸟说说话,还学会了3个要求会写的字。

二年级简短教案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2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