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

时间: 新华 二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本文为你提供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写作技巧和示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2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从基础题——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题——辨析“平均分”,最后回归生活——升华“平均分”。

40分钟的课堂转眼结束了,师生在民主、活泼地气氛中学习着、成长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4

教学目标

体会沿直线走的正确姿势,做到用前脚掌着地走;乐于反复练习,有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动作规范

教学难点

行进间由一(二)列横队成二(四)列横队

教学过程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1、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练习——“1”原地不动,“2”蹲下,“3”跳,“4”拥抱同学。

3、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前脚掌走,边做边提示动作要领。

2、利用“两臂弯曲,前后摆动,踮起脚来,向前直走”,的口诀,提示学生用前脚掌着地走成直线。

3、组织学生分组沿线直线走。分组由小组长带领边念口诀边练习直线跑,体会直线跑的动作要领。教师巡视指导。

4、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提出要求。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的比赛,看哪一组走得直,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比。

6、及时总结学生的游戏情况,并提出要求。

三、活跃身心,快乐放松

1、组织学生听指挥“进圈”放松练习,讲解并示范动作方法及要求。

2、分成八小组,按排各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

3、点评各组情况。

四、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1、总结评价整节课。

2、宣布下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6

教学内容:

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3、引出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

长方形鸟巢(能把每条边都剪下来、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五边形鸟巢、六边形鸟巢、一个长方形留着竖着用、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温暖的春天来了,小鸟也出来了。大家看(课件)。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温暖舒适的巢穴,小鸟高兴地似乎在唧唧喳喳的叫着。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给小鸟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为小鸟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就为小鸟做了几个小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鸟巢。

(一)长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边特征。

(1)你知道这个鸟巢都是用那些图形的纸卡做出来的吗?(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2)是吗?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个鸟巢每一面的纸卡拆下来,你们好好观察观察。(把鸟巢拆开,把每一个面都贴在黑板上)

(3)好,先看这个面,他是什么图形的?(长方形的)

(4)对,这就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可是长方形的身上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先来找他的边的秘密。板书:长方形的特征

(5)拿出长方形,你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或者用手折一折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点。小组四人边量或折边记录,看长方形的边究竟有什么特征!如果你是量的就请记录到量1的表格中,如果你是折的,就请记录到折2的空里。开始!【生操作、交流】

(6)谁来交流你们组找到的有关边的特征?【长方形的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一样长,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量的】【把你们组是怎么量的展示一下】【这条边长20厘米,这条边也长20厘米。这条边是15厘米,这条边也是15厘米】

(7)是不是他们组的长方形凑巧有这个现象呢?还有谁是用测量的方法的呢?【你来展示你们组是怎样测量的】【这条边长15厘米,这条边也长15厘米,这条边是12厘米,这条边也是12厘米】【所以,它们俩一样长】

(8)看来,这个特征应该是真的。那么还有用折的方法吗?【我们组使用折一折的方法】【你们组是怎样做的】【我们是先把他们俩对折,他们俩一样长,再把它们俩对折,也是一样长】【嗯,如果像这样,叫这两条边完全重合,那说明这两条边是相等的,而这两条边呢,也是完全重合,就是相等】。

(9)和他们组发现的是一样的特征的举手!看来经过好几个组的验证,这个特征是真的。

(10)对,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了一个规律:长方形的这两条边相等,这两条边也相等!经过自己动手所得出的结论同学们一定记忆非常深刻,对吗?

(11)刚才我们找到了几组相等的边?【2组】

(12)这两条边就好像我们俩这样,我们这是?脸对着脸!对,叫做相对!那么他们叫做什么样的边?【对边】

(13)真聪明!所以说,长方形边的特征就是【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我们来给这四条边起个名字。来,看这组对边和这组对边,哪一组比较长?

(2)对,这一组较长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长这一组较短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板书:宽

(3)长方形有几条长?板书:【2条】。几条宽?板书:【2条】。

3、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1)你能指出黑板的长吗?你能指出黑板的宽吗?

(2)你能找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吗?宽呢?

(3)看来不是横着的这个边就是长。重点要看谁更长!

4、探索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有几个角呢?那么长方形的这四个角又会有什么特征呢?【都是直角】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像】

(3)嗯,有依据的猜测和估计是可以的。那么,要看看我们估量的是不是准确,我们就要用什么文具来帮忙验证长方形的角是直角呢?【三角板】【对,三角板上的直角】【那还等什么?小组开始吧!】

(4)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吗?谁来演示你们组的的测量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仿照课文段落,写一写自己所知道的天然指南针。

2、知道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1、说说你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怎样用它辨别方向?完成练习。

(1)中午的时候,太阳所在位置是()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是()方。

(2)在晚上,北极星永远指着()方。

(3)在树林里,树叶稠的一面是()方,树叶稀的一面是()方。

2、齐读课文2-4段。

二、请小朋友们,再自由读一读课文2-4小节,说说这几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怎么写的?

提示: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说明是什么指南针,然后说怎么样利用它来识别方向。)

三、拓展题

导:你能不能仿照课文段落,也学着用课文的方法向大家来介绍一种天然的指南针。

2、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出示句式,仿说。)

(1)自由说,可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写一写。(作业本题7)

(4)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五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与第一节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B、说说自己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的理解。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知道自己也应该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3、指导朗读1,5两小节课文。

五、齐读全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8

【学习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词语和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学习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知识链接】

雨是地面的水汽蒸发上升到空中,由于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直到空气的浮力无法托住时,便降落到地面。

【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同组互相交流。

3、在组内交流你学会的生字,词语,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4、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注意文中的三句话。

(1)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画家,在水面上画了许多圆圈,一个圆圈套一个圆圈,我怎么也看不厌。”

(2)另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在荷叶上弹琴,奏出了多么悦耳的乐曲。你听,沙沙沙,嗒嗒嗒,我总是听不够。”

青蛙在用心倾听,发现了小雨点很了不起,读出对小雨点的赞美之情。

(3)小雨点听见它们的谈话,知道自己看起来非常平凡,却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于是,它又沙沙沙地欢乐的落下来。

3、说说小雨点还有哪些地方了不起?

【轻松练习】

1、组词

仍()因()劲()哭()盼()篮()

扔()回()功()笑()扮()蓝()

2、用“注意”和“许多”分别说一句话。

3、抄写你喜欢的句子并读一读。

【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雨点吗?为什么?

2、写一段话赞美小雨点。

3、读诗:《春夜喜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9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遨游太空的课件,让孩子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没有神州5号可坐,只能在文中遨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五、围绕重点,展开阅读教学

默读全文,思考——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参谋长,提醒他该带哪些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断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0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包括认识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几厘米长的线段。在认识概念的时候,先围绕一厘米这个最基本的单位展开。先让学生观察1厘米,再在自己的直尺上感受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认识3厘米、5厘米等。认识了厘米之后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观察、自主操作来熟悉测量的方法。最后是教学画一条几厘米长的线段的方法。

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自己比划1厘米是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线开始,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就产生了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物体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长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另外,学生在作图时很容易画不准确,长出一些,或者不到一些。因此后来我让学生先在0和几刻度的地方点一个小点,然后再把两点连起来。这样作图的情况会好一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1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2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面值有7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角、2角、1角;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分、2分、1分。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元、角、分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人民币的计算:

在进行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时,单位不同的,要先单位换算后再相加减。购物时,付钱的方法有很多种,无论用哪种方法,付钱的总额都是相同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3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39;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__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4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30×40300×70200×80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方法三: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5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2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