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二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好的2024二年级教案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2024二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4二年级教案篇1
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2×3=6(元)
6+7=13(元)
学生2:2×3+7=13(元)
生3: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2×3+7
②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5×9-40=54÷9—4=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25—3×7=72÷8—4=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5÷5+5=69—3×2=1248÷8—4=2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37–28)×4(2)8×6–30(3)42–30÷6
===
===
(4)19+6×5(5)35÷(28–21)(6)5×(28÷4)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板书:9÷2=()……()
②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个,还剩()个
板书: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024二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尝试,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2、能力目标: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多样化,了解计算结果并不是的目标。
3、情感目标: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请你估计一下,学校的多功能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活中还有数量需要用三位数表示吗?(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引入“上海中小学生音乐会”。
学生搜集信息,老师出示信息:
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个同学?
2. 说说解题方案、估计计算结果。
3. 学生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的材料尝试计算(学具、卡纸、草稿纸)
(巡视、指导)
4. 选择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讲评、演示。(请学生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归纳与评价)
4种方法:
小组内选择一人进行汇报:
(1) 6+7 个加个
50+40 十加十
300+200 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 百加百
50+40 十加十
6+7 个加个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 先加百
=596+7 再加十
=603 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先加个
=403+200 再加十
=603 最后加百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法远远不止书上介绍的几种,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了多种解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开学时,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贫困小伙伴”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了。(出示PPT课件)引出计算题:
“一、二年级苗苗儿童团员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互相探讨,寻求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请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024二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平均数。
情感态度:向学生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进而培养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明确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法学法
操作法、观察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同学们看过最强大脑吗?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在我们选出属于我们班的最强大脑,你们想挑战吗?
出示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数字,学生进行活动,保留游戏结果,待最后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神秘猜想的空间,使学生有浓厚的接受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平均数
淘气记住几个数字?
1、引导思考: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2、学生合作交流,反馈
A、移多补少
B、总数÷个数=平均数
3、引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6”是匀出来的。
(二)生活中的平均数。
1、学生举例说
2、计算平均数,思考极端数对平均数的.影响。
小红语文99分,数学100分,英语95分,平均分多少分?再加一门科学46分,均分会有什么变化?
思考:平均分在什么范围内?大约是多少?并计算平均分。
同桌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小结:极端数据会影响平均数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不过的考试分数例子,来内化极端数字对平均数的影响。这样理解起来更容易。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根据平均数知识,解释现象。
每小组选做一题,小组合作交流思想,全班汇报。
1、评委打分;
2、争做小法官
3、猜年龄
师:揭晓答案:38岁、9岁、8岁、11岁、8岁、12岁、8岁、9岁、8岁、9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体现,但每一个数字都会影响平均数。
4、计算自己记数水平,评选本班最强大脑。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总数÷个数=平均数
《平均数》教案这篇文章共2848字。
2024二年级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2024二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2024二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将不完整的20__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2024二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从7的乘法口诀推出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4、结合编、记、用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联系的观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螃蟹图片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础上,利用编制1-7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教学课件
黑板出示准备题。
小动物跳远,每次都跳八格,让同学们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数字下面。把数字写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企鹅预到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能)
出示一个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来的?(8个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里有几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同学们一起来数)有几个?(8个小正方体)
现在小企鹅不止有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还有很多,要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能帮他吗?(能)
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
出示一个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几个大的正方体(1个)
有几个小正方体?(8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1个8)
1个8是多少呢?(8)
1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18=8,并表扬)
出示两个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有几个大的正方体(2个)
(指名回答)有几个小正方体?(16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2个8)
2个8是多少呢?(16)
2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28=16,并表扬)
老师已经写出了两道了,如果有3个大正方体?4个呢?5个呢?6个呢?7个呢?8个呢?同学们你们会算吗?
请各小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指名同学说说自己所写出的算式,老师、同学们集体订正,多媒体演示)
订正时并板书: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了,猜猜看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8的乘法口诀)
自编8的乘法口诀。
小朋友,你们有前面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
先独立编写口诀,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板书乘法口诀)
板书:18=8一八得八
28=16二八十六
38=24三八二十四
48=32四八三十二
58=40五八四十
68=48六八四十八
78=56七八五十六
88=64八八六十四
(并出示电脑的口诀)表扬同学
练习记忆口诀
A、齐读口诀
B、指名读口诀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做一做)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螃蟹有多少条腿!
集体订正:
出示1只螃蟹图片18(指名回答并列出算式并要说出运用了哪个口诀)
出示2只螃蟹图片28=16
出示3只螃蟹图片38=24
出示4只螃蟹图片48=32
出示5只螃蟹图片58=40
出示6只螃蟹图片68=48
出示7只螃蟹图片78=56
出示8只螃蟹图片88=64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口算题
83、5、7、4、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3、完成口算题
4、完成闯关题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播放歌曲)
提问:今天同学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事让你觉得高兴的?(今天你得到了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学!(指名回答)
课后问题:
前面的四个组,每个都座了8个同学,但是最后一个组只座了5个同学,班上有几个同学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回去思考!
2024二年级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
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
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
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024二年级教案篇9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俺这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葡萄,表达了作者热情赞美葡萄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知道俺国新疆吐鲁番怎样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训练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第三自然段,协助同学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俺国新疆有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出产水果,被称为瓜果之乡,你们想知道是哪个地方吗?今天,俺们就到这个地方游览一番。
二、配乐范读课文
边听边考虑:你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
读后提示不懂的问题。
三、通过同学的质疑引出目标
带着这些问题俺们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俺们还要学习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朗读得最好,谁背的最快。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
考虑: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看图或投影:突出人们对葡萄的喜爱。
3、怎样读才干读出这种喜爱呢?
(练读──指读──齐读)
过渡:葡萄沟出产那么多的水果,其中葡萄著名中外,为人们所喜爱,人们为什么喜爱葡萄呢?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
考虑:第二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同学讨论明确:
(投影)
第一句: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句:葡萄的枝叶茂密。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结和又多又好。
第四句:维尔吾尔族才乡拿葡萄热情待客。
2、比较句意,用取主舍次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⑴让俺们来看看这4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几句话算一个意思)
⑵同学讨论明确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个意思:葡萄枝繁叶茂且又多又好。
讨论过程中引导同学重点理解3、4句:
⑶这两个意思中,哪是主要的呢?
⑷俺们的归纳段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在一个自然段当中会有几个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作用大的就是主要的,仅仅是次要的,留下主要的,舍掉次的就是取主舍次,所以有主舍次的方法很容易概括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⑸谁能用取主舍次法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抓词语,谈理解:
你人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先谈枝繁叶茂:像……绿色的凉棚。
再谈:
一大串……一大串
有……有……
五光十色
4、作者把葡萄的长势喜人,数量多,品种多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喜爱葡萄吗?
下面俺人来看一段录相,一起欣赏这诱人的葡萄吧!
请你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5、你们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
打出投影;填空形辅助同学背诵。
6、小结学法:刚才俺们是依照怎样的读方法学懂这一段的呢?
投影打出:
一读:标句子,讲句意。
二读:哪几个句子讲同一个意思,共有几个意思。
三读:比较句意,有取主舍次的方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四读:抓词语,谈理解。
五读:有语气。
过渡:这么好的葡萄收下以后怎么办呢?下面俺们就依照这个学习方法学习么三自然段。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标句子,想句意:
第一句: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阴房制成葡萄干。
第二句: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像碉堡。
第三句: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蒸发掉葡萄的水分,制成葡萄干。
第四句:这里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2、比较句:取主舍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联系上文和这段的几句话之间的关系来看,正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甜,又是用阴房把它制成葡萄干的,所以葡萄干的颜色,味道甜,非常有名,因此第四句是第一段主要内容。有取主舍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是:葡萄沟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3、有语气地朗读第三段:
(练读──指读──评读──练读)
过渡:面对这样一个地方,人想说什么呢?
你们看看书上怎样说?
七、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文考虑:
为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八、小结全文
今天,俺们通过取主舍次确定了第二、三自然段的&39;主要内容,领略了瓜果之乡葡萄沟的风光,尤其是那令人馋涎欲滴的葡萄和葡萄干,让俺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魅力,对于这样一个好地方俺们怎么能不赞美它,喜欢它呢?
九、让俺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盛产葡萄
枝繁叶茂
葡萄沟葡萄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有名
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útáomàomìwèidàotīti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éngshúzhēngfāxīnjiāngshānp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正确读音后面打“√”
好客:hǎo________水:fēn________
hào________fèn________
钉着:dīng_______阴:yīn________
dìng_______yìn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枝叶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凉棚________的老乡
________的葡萄干________的沙果
四、按原文填空
葡萄种在________的梯田里,________的枝叶向________,就像搭起了________,到了秋季,葡萄________挂在绿叶底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________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_______的葡萄,让你吃外够。
2024二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续、吸、极、夫、汗、驶、示”8个生字。会写“表、示”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收集风娃娃做好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想认识他吗?听,他来了!(课件显示风声)你们猜是谁呢?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比赛读等。)
2、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4、朗读带生字的句子。
四、写生字。
1、出示生字:吸、极
2、学生观察字形及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五、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1至4自然段。
1、出示风娃娃吹风车的图片,问:风娃娃正在干什么?(吹风车)
2、这幅图画得真美呀,课文写得更美呢,快点找出来读读吧。
3、风娃娃为什么要吹风车呢?(提示“转”是多音字,理解“断断续续”是指水流得慢。)
4、风娃娃是怎样吹风车的?
5、填空:秧苗水,笑着不住地,风娃娃也。
6、指导朗读:风娃娃高兴极了,我们也高兴地读读这段。
7、风娃娃还做了另一件好事,快点在文中找出来读读,看他是怎样做的?
8、这段话主要讲了风娃娃做了什么好事?(吹帆船)
9、风娃娃为什么要帮纤夫吹帆船呢?
10、学习句子: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找出句子中的动作词。
11、有了风娃娃的帮助,船变得怎么样?
12、学习句子: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用“一边……一边……”说话。
1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4、思考与讨论:
(1)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
(2)从他心里想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有什么话想对风娃娃说?
六、扩展:
你知道风娃娃还能做哪些好事呢?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风娃娃帮人们做好事,他真好心啊!可是,风娃娃有时也会好心做坏事,我们下次课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做。
2024二年级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
小企鹅,茶壶,练习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3.哪一老师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老师站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放好了吗?请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5.师:好,小朋友们合作得非常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企鹅,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投示冰箱图:介绍:(指正面)这是冰箱的正面,这是冰箱的哪一面?(侧面)我们能看到这个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这几个面大概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想象一下。每个小组讨论。根据哪些来确定呢?汇报交流。说一说你的理由?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第四关:
猜一猜
1.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子的汽车。
2.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本节课安排猜物体观察小企鹅观察茶壶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2024二年级教案篇12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语言活动《彩色的梦》。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活动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活动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梦是幼儿常常会做的,谈论起来更有话题,能激发幼儿兴趣。《彩色的梦》这首儿歌内容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也正符合《指南》中所提出的:“给幼儿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维度的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
2、能力目标: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并进行仿编。
3、情感目标:感受儿歌的意境美,体验创编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及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并进行仿编。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为使教学活动呈现趣味性和综合性,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引导幼儿熟悉相关事物的色彩。
2、物质准备:《彩色的梦》录音;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的图片头饰及课件。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利于幼儿表演和看清楚示范。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提问法,引导法,互动表演,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对于这几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再现儿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加以角色表演等手段,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更直观的理解。
2、学法: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活动中,根据诗歌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喜爱,而幼儿也将通过大胆发言、情境表演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幼儿语言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智力、能力的发展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综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基本流程为:
1、出示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的图片,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完整学习儿歌。
3、复述儿歌,引导幼儿了解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4、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朗诵儿歌。
5、扩展想象,仿编儿歌。
一)出示小草、红花、白云的立体教具,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草,并进行提问“大家猜猜看,他们都做了什么梦?他们的梦会是什么颜色的?”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也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有效的提问是激活、拓展幼儿思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立体教具,多媒体,完整学习儿歌。
(1)引导观察小草的颜色,提出问题:“小草在干什么,它做得什么梦,梦是什么颜色的?”然后鼓励引导幼儿尝试说出“小草爱做梦,梦是缕缕的”。《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这个环节就是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巩固并获取新知识。接下来我将依次用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后面儿歌的学习。利用分段教学让幼儿理解儿歌,幼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儿歌的完整性,从而直观的理解了儿歌。
(2)在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前提下,我又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的动作,以此来加深幼儿对儿歌记忆。
(3)播放教学视频,完整欣赏儿歌。
3、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朗诵儿歌。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并戴上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头饰,分别扮演儿歌中的角色。纲要中指出鼓励有用绘画,表演等方式来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幼儿分角色的表演,既增加了他们对儿歌的理解,又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表演的愉悦性。
4、扩展想象,仿编儿歌。出示紫色的小鸟,然后鼓励幼儿试着用儿歌中的语言模式进行仿编,由于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差异,能力有大小,因此在此环节我做了两个准备,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将引导鼓励他们尝试颜色上的仿编,如,小鸟爱做梦,梦是紫紫的;而对能力稍强的幼儿,我将引导帮助他们尝试小鸟生活环境的创编,如小鸟爱做梦,梦是蓝蓝的。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也让幼儿的水平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七、说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到教室,回到家,去到户外找一找还有谁会做梦,它们的梦是什么颜色的?活动延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延续,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去探索,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兴趣得到延续,还将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有的自主创新能力。
八、小结
本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观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的原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使一个教学活动取得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2024二年级教案篇13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面,减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下文将准备了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__章分式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__章反比例函数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__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__章四边形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__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七认真工作。把教学七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024二年级教案篇14
一、引入课题。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谈感受与收获,引出并板书课题:辨认方向。
二、调动原有经验,感知现实中的新方向。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辨认吗?如果到了一个新环境,你怎样辨认这些方向?(观察太阳、树木、利用指南针……)
(二)、探究新知。
1、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果有学生说出南东、北东、南西、北西,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对应板书。
2、借助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统一对方向的描述性词语。
3、活动体验一:让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指一指东南方向,并思考:为什么把这个方向称之为东南呢?
学生可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总结:东方与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
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
(三)、深化体验。
1、活动体验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汇报。
2、活动体验三:指名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甲在学生乙的什么方向?学生乙在学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思考讨论交流:同是两位同学,但对他们位置的描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方向的相对性。
二、生活经验升华,探究地图新方向。
(一)、复习。
教师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谁能在老师的方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名板演。总结强调:方向板上的方向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方向板上标出其余四个方向。学生可小组交流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汇报总结,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2、出示课本第22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借助方向板辨认并口述各种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完成“认一认”。
3、深化感知。说一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
三、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1题。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向北的方向标,然后进行辨识方向的训练。
2、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2024二年级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28-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__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