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考虑到所需教具的准备,例如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那要怎么写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呢?这里提供一些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认识“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朗读。
2、听写生字,并组词。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师: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请朗读第1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2、读懂了什么?
交流:耳朵大,像扇子,耷拉着。
3、作者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说明大象的耳朵很大。
4、说话练习。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过渡:正是由于大象的耳朵大并耷拉着,所以引起了许多小动物们的好奇和关爱,请阅读第2~7自然段,画出小动物们是怎样说大象的耳朵的。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小兔子:耳朵竖着。
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在说大象的耳朵,大象听了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三)学习第8~13自然段。
过渡:是呀,这个说,那个说,让大象不安起来,那大象是怎么做的?又遇到哪些问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1、学生边读边画。
2、同桌交流。
3、全班展示。
(1)不安得让耳朵竖起来用竹竿撑起来
(2)当大象把耳朵撑起来时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3)练习说话。
又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
(4)是呀,大象的耳朵就像一扇门,把小虫子都挡在门外。如果把门打开,小虫子就随便进出,大象怎能安宁呢?所以大象又是怎么做的?
(5)出示课件: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你读懂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有挡蚊虫的作用。
4、指导朗读。
5、最后,大象得出这样的想法。
6、理解最后一句话。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三、拓展延伸。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仿照课文段落,写一写自己所知道的天然指南针。
2、知道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1、说说你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怎样用它辨别方向?完成练习。
(1)中午的时候,太阳所在位置是()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是()方。
(2)在晚上,北极星永远指着()方。
(3)在树林里,树叶稠的一面是()方,树叶稀的一面是()方。
2、齐读课文2-4段。
二、请小朋友们,再自由读一读课文2-4小节,说说这几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怎么写的?
提示: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说明是什么指南针,然后说怎么样利用它来识别方向。)
三、拓展题
导:你能不能仿照课文段落,也学着用课文的方法向大家来介绍一种天然的指南针。
2、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出示句式,仿说。)
(1)自由说,可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写一写。(作业本题7)
(4)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五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与第一节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B、说说自己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的理解。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知道自己也应该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3、指导朗读1,5两小节课文。
五、齐读全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5+74=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25-4=21(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6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39;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__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7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莲穷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六、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教学感悟
1.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杨万里、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增大了学生对古诗的阅读量。
2.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课后练习题的两句诗,请学生描述自己读诗时想到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8
教学内容:
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3、引出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
长方形鸟巢(能把每条边都剪下来、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五边形鸟巢、六边形鸟巢、一个长方形留着竖着用、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温暖的春天来了,小鸟也出来了。大家看(课件)。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温暖舒适的巢穴,小鸟高兴地似乎在唧唧喳喳的叫着。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给小鸟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为小鸟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就为小鸟做了几个小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鸟巢。
(一)长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边特征。
(1)你知道这个鸟巢都是用那些图形的纸卡做出来的吗?(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2)是吗?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个鸟巢每一面的纸卡拆下来,你们好好观察观察。(把鸟巢拆开,把每一个面都贴在黑板上)
(3)好,先看这个面,他是什么图形的?(长方形的)
(4)对,这就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可是长方形的身上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先来找他的边的秘密。板书:长方形的特征
(5)拿出长方形,你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或者用手折一折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点。小组四人边量或折边记录,看长方形的边究竟有什么特征!如果你是量的就请记录到量1的表格中,如果你是折的,就请记录到折2的空里。开始!【生操作、交流】
(6)谁来交流你们组找到的有关边的特征?【长方形的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一样长,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量的】【把你们组是怎么量的展示一下】【这条边长20厘米,这条边也长20厘米。这条边是15厘米,这条边也是15厘米】
(7)是不是他们组的长方形凑巧有这个现象呢?还有谁是用测量的方法的呢?【你来展示你们组是怎样测量的】【这条边长15厘米,这条边也长15厘米,这条边是12厘米,这条边也是12厘米】【所以,它们俩一样长】
(8)看来,这个特征应该是真的。那么还有用折的方法吗?【我们组使用折一折的方法】【你们组是怎样做的】【我们是先把他们俩对折,他们俩一样长,再把它们俩对折,也是一样长】【嗯,如果像这样,叫这两条边完全重合,那说明这两条边是相等的,而这两条边呢,也是完全重合,就是相等】。
(9)和他们组发现的是一样的特征的举手!看来经过好几个组的验证,这个特征是真的。
(10)对,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了一个规律:长方形的这两条边相等,这两条边也相等!经过自己动手所得出的结论同学们一定记忆非常深刻,对吗?
(11)刚才我们找到了几组相等的边?【2组】
(12)这两条边就好像我们俩这样,我们这是?脸对着脸!对,叫做相对!那么他们叫做什么样的边?【对边】
(13)真聪明!所以说,长方形边的特征就是【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我们来给这四条边起个名字。来,看这组对边和这组对边,哪一组比较长?
(2)对,这一组较长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长这一组较短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板书:宽
(3)长方形有几条长?板书:【2条】。几条宽?板书:【2条】。
3、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1)你能指出黑板的长吗?你能指出黑板的宽吗?
(2)你能找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吗?宽呢?
(3)看来不是横着的这个边就是长。重点要看谁更长!
4、探索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有几个角呢?那么长方形的这四个角又会有什么特征呢?【都是直角】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像】
(3)嗯,有依据的猜测和估计是可以的。那么,要看看我们估量的是不是准确,我们就要用什么文具来帮忙验证长方形的角是直角呢?【三角板】【对,三角板上的直角】【那还等什么?小组开始吧!】
(4)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吗?谁来演示你们组的的测量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9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0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规范地写字,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
3.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展示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管理情况,增强学生爱惜图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8个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字。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8种单位处所的名称及相应图片。
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
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2.请学生认一认。
3.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单位处所具体的职能。
4.出示生字:博、馆、览、育、研、究、哨、诊。
5.同桌互认生字。
6.游戏识字,玩看图说名称的游戏。
二、字词句运用
(一)下面这些字你能写对吗?
1.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含、迎、留、荡、满、敬”。
2.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
3.请写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写字时注意了什么。
4.教师点评、总结。
同学们在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字的结构,不同结构的字每部分的大小和位置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不能多写或少写笔画。
(二)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出示书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
◇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
◇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
2.和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先说句子的意思,再说词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点拨。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如“泄露”,句子的前半部分是说“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从“不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件事情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泄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还可以用同义词代替的方法,如“喧闹”可用“热闹”代替,所以“喧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热闹”。当然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可以直接查词典。
暗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喧闹:喧哗吵闹。
三、展示台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说说大家是怎样爱惜图书的。
3.全班交流。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1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 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师:之前我们去了小精灵的操场认识了角,现在老师又从小精灵的操场上请来了一些朋友,你看看,这些图形里有角吗?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 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师:那剩下的两个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直角呢?给你一个小提示,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 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 巩固练习
1、 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 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 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 回顾小结
说一说,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给大家什么知识,怎样介绍你自己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3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4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30×40300×70200×80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方法三: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北京)知道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多少金牌吗?(51)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今后还会不断有重大国际赛事在我国举行的,大家喜欢运动吗?(喜欢)运动有什么好处吗?对,从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长大后在赛场上还可以为国争光!
这不,森林动物运动会也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师:这次比赛的裁判是大象,它想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只喜羊羊玩具,给参加长跑的发一只美羊羊玩具,同学们说该怎样来统计呢?
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师:知道了跳高和长跑的动物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啦?(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比赛)对,在统计表中就用“合计”来表示。
师:小猪是这次比赛的厨师,他要为动物们准备午餐,我又该按什么标准来进行统计呢?(动物的种类)真棒!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面两张统计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统计表。
汇报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标准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统计的标准可以不同,合计数应该不变。小结:同一个场景,我们在统计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那如果两张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必定有一张统计错了,我们可以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运动员们的比赛很激烈,很多小动物口渴了,要喝水,大象说,咦,茶杯在哪儿呢?小猪说,还在商店里哪!于是它们又到商店里选茶杯了,大象评委只关心茶杯的形状,猪厨师很会精打细算,它关心的是茶杯的价格。你们会把统计表填完整,并向它们介绍一下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统计表。
交流:合计栏是怎么算的?
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分类统计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请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统计表。
①出示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如何统计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②请你按照形状分类和颜色分类进行统计表。
③比一比两张统计表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说说这两张统计表分别适合哪种需要?
四、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师:师:今天来这里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分类统计,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了记住同学们,我还想了解咱们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同学们能帮老师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并完成统计,尽快将结果给我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课后任务
我还想知道每组同学的年龄,8岁的有几人,9岁的有几人,10岁的有几人,请同学们课后将统计结果填好,交给老师,大家能完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