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

时间: 新华 二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是一些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有用。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交际中有文明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

2.掌握借东西与人交流的语言,礼貌待人,与人友好交流。

重难点

会使用借东西时的文明语言。

乐学善思办法

让学生自由组合演、练、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宰课堂能力。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老师的粉笔没有了,请一名同学帮忙去向哪位老师借几根。(第一名同学去后没借来)复述借粉笔谈话。

2.明确要点:

⑴为什么没借来?

⑵讨论向别人借东西时应怎样说?

3.实践感知。

再请一名同学,按讨论好的语言再次试试借粉笔(借回来了),回来后复述借粉笔的经过。

讨论:为什么这名同学可以借回来呢?

因为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人礼貌、客气。

4.分角色表演。

如果现在让你去借,你会怎么做?和同桌合作表演借粉笔情境,可以互换表演,小组内演后,全班内表演,评出优胜者。

5.自由组合表演

找喜欢的伙伴,表演借不同东西的情境,比如去邻居家借铁锹等农具或其他情境。

6.老师总结,教育学生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羿是什么样的人,学习他身上的品质。

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难点:了解羿是什么样的人,学习他身上的品质。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不下雨时热不热?夏天一个太阳就这么热了,假如同时出现十个太阳你又会有什么感觉?

师:听说以前天上就有十个太阳,那现在怎么只有一个了呢?想知道为什么吗?接下来《羿射九日》就会告诉你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对照课后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

3、观看PPT,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一遍。

(2)老师带领学生读一读生字。

(3)学生齐读、指名读

(4)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生字射下来。(开火车读生字)

4、观看PPT,学习词语

(1)生字都认识了,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PPT)

(2)老师领读,齐读,指名读,分组比赛等方式。

(3)游戏:把苹果词语送回家(出示词语卡片)

三、有感情朗读3、4自然段

1、学习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这是篇神话故事,既然是故事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得有感情,下面老师重点指导同学们读3、4自然段。

(2)老师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倾听。

(3)出示图片,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中的场景,你的心情怎样?(难过、同情)那我们朗读时读出这种感情。

(4)老师教读,学生齐读,指名读。

2、学习朗读第4自然段

(1)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一段中羿是怎么做的?

(2)看看图片中红色的字都有哪些?这些都是描写羿动作的词,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四、情感升华

1、你觉得羿是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羿是个善良、勇敢的人,他为了大地万物的生长,为了百姓能够正常生活,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不怕辛苦,拯救了人类。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言放弃,敢于面对。

五、作业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和家长讲讲这个故事。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3 、《聪明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美国教育家随意指定三个中国孩子做一个游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人不仅智力发达,还要有爱心、忘我、无畏、团结合作的品格。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会写新偏旁“羊”。

三、教学难点:

1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三个小孩忘我、无畏的品质,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2 、会写 10 个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题解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聪明是什么》。

2 、指导读课题,齐读课题

3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聪明”这个词,谁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谁聪明?为什么说他(她)聪明呢?生答:(自由答,各抒己见)。

4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聪明”除了一个人的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含义呢?

(二、)反复读课文,对“聪明”这个词进一步理解含义。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带拼音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 )再读课文,注意长勾子的读法,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予正音,看准听得仔细、认真。

( 4 )通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5 )指名回答思考题,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2 、美国教育家让这三个孩子做什么游戏呢?在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回答板书:(干井→冒水→逃命→ 7 秒→否则淹死)

3 、听了美国教育家话这三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 1 )自由读第 5 自然段,指名说说孩子们是怎么做的,美国教育家的表情怎样?板书(最小的上来→ 7 岁的上来→的上来)他们全部逃生过程用了多长时间,达到要求了吗?

( 2 )指导朗读

该孩子们的动作时你认为用什么语气来读?(要又急又快)为什么?(因为逃生的时间只有 7 秒钟)。

4 、美国教育家看到这三个中国小朋友只用了 5 秒钟,按他的游戏规则脱离了危险,他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后来他知道这三位小朋友只用 5 秒钟就脱离危险的原因了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6 自然段,思考: 7 岁和 10 岁这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根据回答板书(他小我要让着他;最后离开,宁可……也不……)。听了孩子的回答美国教育家表情有什么变化?(涌出泪水)。

5 、齐读最后一段,问:这三个孩子仅仅是聪明吗?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板书(无畏、关爱、忘我、团结合作)

(三)尝试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

把学生每 4 人分一组,用瓶子、丝绳、小球进行表演,可以根据书中内容,还可以想象,注意美国教育家神态的变化要突出。

四、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以及实际表演,你对“聪明”这个词具有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指名回答)。

板书:

聪明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表情(神秘)(惊呆)(流泪)

人物最小的:先上来无畏七岁的:第二个出来关爱

三个中国小朋友十岁的:最后上来(我,我最后 忘我离开,宁可……也…… 5 秒) 团结合作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19课

二、教材分析:

《铜板的响声》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为帮助一位穷人而嘲弄、取笑饭馆老板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选词用语、各段衔接自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三、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凡提喜欢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性格,体会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

四、教学指导思想: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舒展的学习环境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环境中,自由地放飞心灵。通过各种教学、多媒体手段使孩子喜欢读书、识字,主动地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配有主题曲的阿凡提动画,师相机引入阿凡提此人

2.学生交流对阿凡提的了解。

[电教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把握儿童的心理,利用课件出示阿凡提这一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有动画、有声音,吸引、调动学多种感官,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在动画片中看到的阿凡提形象,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3.师引入课题。板书:19 铜板的响声

二、初读识字,扫除阅读障碍

1.学生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玩闯关游戏,认识、记忆生字。

(第一关:我会认)

大屏幕出示7个词语,学生各种形式读。出示图片,了解铜板。

[电教设计意图:师点击出示铜板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知道铜板不是过去用的铜钱,初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认识4个提手旁的字。

[教学设计意图:找出4个提手旁的字,理解它们都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感受中国文字的趣味,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

(第二关:我会读)

大屏幕出示句子,要求读正确、通顺,有标点的地方停顿。

[教学设计意图:在句子中认识几个词语,并通过读句子初步感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

(第三关:我会说)

大屏幕出示四字词语。学生联系课文理解打抱不平、两相抵消,找出不紧不慢、又骂又打的特点,仿说。

[教学设计意图:在理解词语时,先说本意再结合课文,学生理解得更透。通过找特点,认识ABAC型词语,并通过仿说来加强记忆,增加积累。]

[电教设计意图:用闯关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利用每关的变化,紧紧抓住学生眼球,高效的完成生字认读环节,使学生认字的过程变得简单而有乐趣。]

三、精品细读,体会人物个性

1.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生再读课文,选择印象深刻的人物,勾画表现他特点的句子。

[教学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欣赏中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3.互动交流:精读重点句,展开想象,体会印象深刻的他是怎样的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了解人物个性。

[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及描述他的句子进行交流,深化体验,引起共鸣。精读阶段悟情,侧重于朗读训练。朗读渲染,激发想象,促使学生潜心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营造了开放的、自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电教设计意图:师出示三个人物的图片,预设三个人物的句子,学生说哪句,师点哪句。给学生视觉体验,轻松、自然的练习感情朗读,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四、角色朗读,享受阅读乐趣

1.播放配字幕的无声动画片《铜板的响声》。

[电教设计意图:播放无声动画片视频,激起学生的配音欲望。出示字幕,学生乐于接受,还能重温课文内容,为下环节的分角色读文、练习配音,打基础。]

2.播放无声动画片,学生分组分角色练习读文,练习给动画片配音。

3.指名给动画片配音,可以看书,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教学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课文服务,发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生评价,评选优秀配音员。

[教学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敢说,教学生会评价,及时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拓展欣赏,激活人物形象

1.展示课外搜集的关于阿凡提人物原形、人物形象、有趣故事的资料。

[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挖掘课文以外的资料,利用生动逼真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及亲切的解说,调动其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阿凡提的喜爱之情。】

[电教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看哪个资料,就点击哪个资料。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认识一个立体的阿凡提。]

2.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阿凡提的资料,记在小本本上或讲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意图: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内容练习说话。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内容练习说话。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只精致的花盆里种的是什么植物吗?指名回答

2、老师写它的名字(学习“含”)

3、叫叫它的名字,你能说说含羞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吗?

4、师:含羞草的特征就是他的叶子能垂下合拢,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睁大眼睛来看看。(媒体播放含羞草叶子垂下收拢的录像)

5、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因为含羞草,所以人们叫它,后来,,人们叫它。

(2)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学习1—5节。

1、出示1—5节内容,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叫它得意草?

(1)指名说。

(2)板书:自我陶醉(学“陶”)、洋洋得意(近义词一自鸣得意)

(3)齐读句子:因为它经常自我陶醉,洋洋得意,所以,人们都叫它得意草。

2引读2—5节。

3理解,指导朗读2—5节。

(1)自由朗读,质疑问难。

(2)提问解疑,共同探讨。

(3)出示图片,想想哪种花的姿态是“婀娜多姿”?哪些花的颜色才能称作“淡雅”?哪种绿才能称为“翠绿”?

(4)生交流

(5)这几个都是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描写花的词语,咱们边看图,边来读读.(出示一组图片图片上标明:昂首怒放含苞欲放……)

(6)(出示实物)你们看他的叶子颜色——(翠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瞧,他的花姿态柔软而且美丽,像一位少女,课文中用了一个好词是——(婀娜多姿)。他认为自己的姿态是——最俊的。再看他的花的颜色——(淡雅),是世界上——(看的)。

(7)指导朗读(读出得意的语气)

(8)学“翠”(什么东西颜色是翠绿的?)

“婀、娜”(开火车读词)

过渡:是呀,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后来主人想了一个什么办

法,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呢?

四、学习6—9节。

(1)指名分节读6—9节。

思考:出示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相比。

小组交流并学习生字:碜、塘、菊、斑、斓、畏

(2)指名回答。

板书:月季花荷花菊花梅花

重点指导:碜(音:前鼻音,词读轻声。义:不体面。课文中是指谁怎么样)

色彩斑斓(读语可以说色彩斑斓的什么?)

畏(书空注意第七笔读词课文中谁“不畏严寒”)

(3)媒体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并欣赏。

出示:春天来了,月季花()。

夏天来了,荷花()。

秋天来了,菊花千姿百态,有的(),有的(),有的()。

秋天来了,菊花色彩斑斓,有(),有(),有()。

冬天来了,梅花()。

(4)选你喜欢的一种花,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介绍。

过渡:这些花美吗?一年四季,他们竞相开放,那得意草与他们相比会感到怎么样呢?

(5)补充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相比,觉得()。

自读6—9小节,根据填空边读边想,同桌说说。

(6)指名回答。

板书:太寒碜没那样美丽雅致太不像样抬不起头

(7)小结:主人将得意草与这四种花相比,它渐渐认识到自己,它再也不自我陶醉,洋洋得意了。你能试着来读读这几节吗?

(8)指名读。(读出它越来越羞愧的心情)男女生比赛读,

5引读第10节。’

6男女生合作读11—12节。

7小结:是呀,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体面),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让我们再来读读得意草说的话。

学“惭”(读词语近义词——羞愧)板书:惭愧羞愧

8齐读第13节。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指导书写“畏”。

3积累词语。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六写字

重点指导“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 观察图画,激趣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并引导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说图意:( )的蝴蝶,( )的小鱼,( )白鹅,( )的公鸡,( )的猫咪,( )的小猪,( )的溪水,( )的野花。

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形象的乡村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突,让学生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美,生活是如此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检查自读情况。

3、合作学习并交流:每一节诗歌写了乡下孩子的什么有趣事情?

(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进行想象,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创设意境,读中感悟

1、导读第一小节。

师叙述:“我”是一个乡下孩子,你们觉得我漂亮吗?(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喜欢我。你们知道我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干什么吗?

为什么说我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感悟,要让他们读出那份愉悦之情。)

2、导读第二小节

师叙述:“我”慢慢长大了,爸爸妈妈把我带到田野里,那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好玩的东西可多呢。我很聪明,你们知道我在田野里玩什么呢?

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想象:“我”怎样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我”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学生感悟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段。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那美好的瞬间,激发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爱生命,享受这幸福生活。)

3、导读第三小节

师叙述:“我不仅聪明、灵巧,我也很能干,我常常帮爸爸妈妈干活,你们知道我会干什么呢?

学生自己阅读,观察画面想象:撑圆了肚皮后的小猪是什么样的?馋嘴的猫咪见到小鱼后又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这一小节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虽然年龄很小,但也能帮助家里做些事情了,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提问:乡下孩子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指导学生用愉快、风趣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

迁移练习:

乡下孩子除了会挖野菜、逮小鱼,看图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干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例:割一把青草,馋坏了美丽的白鹅。

拾一串稻穗,乐坏了骄傲的公鸡。

采一束鲜花,把“我”打扮打扮。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老师用第一人称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到乡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乡下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感受乡下孩子生活在如此环境中是幸福快乐的。激起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4、导读第四小节

师叙述:你们觉得我幸福吗?你们觉得我快乐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快乐、幸福?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带着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这里有充足的阳光,开阔的空间,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父母亲的呵护,所以乡下孩子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老师要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四、 生活实践,课堂展现

(城乡孩子才艺大比赛)

师:乡下孩子童年生活是幸福快乐的,我们城里孩子童年生活也是幸福快乐的。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事多。

例:城里孩子会上网 。 乡下孩子会放牛。

城里孩子会滑冰。 乡下孩子会捉鱼。

小结:不管城里孩子,还是乡下孩子,他们都很棒。他们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难忘的童趣,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让美好的童年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一块长大。

板书设计:

乡 下 孩 子

像“黄鹂”“野菊” (可爱)

捉蝴蝶 吹小曲 (聪明)

挖野菜 逮小鱼 (能干)

阳光下 旷野里 (成长)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

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妹妹前后的对比,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pǐbōwénxiàngjǐngliànqiúshě

匹波纹像景恋求舍

“纹、恋”前鼻音,“像、景”后鼻音,“舍”翘舌音。

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③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舍"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郊外泛起葱绿柔软绿毯异常一株骑马跨上

①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②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多音字。(课件出示)

sàn(散步)shè(宿舍)

散舍

sǎn(松散)shě(舍己为人)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①过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

②我喜欢四肢全伸开,松散()地躺在大床上。

③我们宿舍()住着六个人。

④我们要学习雷锋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3.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妹妹一根柳枝,当马骑回家去。)

(2)“一匹出色的马”是文中具体指什么?(一根柳枝)

提示:总结全文,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匹波纹像景恋求舍

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描红,完成课后的描红,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巡视指导。

4.实物投影出示,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师生评议。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坚强的小妹,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这匹马其实是一根柳条,这节课我们研究为什么说它“出色”,从而体会妹妹的变化。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想想这匹马是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家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又是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家的情景。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这匹马怎么神奇了,妹妹的变化”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看到了哪些美景?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写一家人散步,我是从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郊外景色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

②“碧绿碧绿”就是()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会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仿写句子:一阵清风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C.朗读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郊外景色的美好。

(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家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时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抱她?妈妈爸爸怎么做的?

(1)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

A.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B.爸爸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

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

①你认为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预设一: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学会坚强。预设二:因为爸爸妈妈确实自己很累了,实在抱不动了。

②“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________。(柳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我早回来啦!”

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妹妹很高兴,真把柳枝当成了一匹马。预设: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大,妹妹一下了长大了,变得坚强、乐观了。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

(四)回归题目,总结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预设一:爸爸说的“出色的马”,其实是一种看不到的东西,是坚强,是独立的精神。

预设二: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所以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五)小结全文。

通过妹妹前后变化的比较,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学会独立、坚强和自信地面对眼前的一切。

板书设计

7一匹出色的马

之前的妹妹:要人抱抱

之后的妹妹:高兴地第一个跑到家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学习蜗牛契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小时候观察蜗牛的方法,能正确、完整地把事情说明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犄、莫、启、毅、谨、慎、坠、跋、涉9个生字;积累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9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领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谈课前捉蜗牛的过程和新发现。

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捉蜗牛?结果怎样?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前捉蜗牛的情况。

二、引导学生正确读课文,划出作者小时候怎样捉蜗牛的句子。

1、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

2、学习记得小时候捉蜗牛的表达方式。

三、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小时候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要求在课文中划出句子。

四、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理解启示、坚毅、谨慎等词语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重点体会的句子有:

1、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钻出来,先是探出一对长着小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一阵,然后就谨慎地深处头来。你若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2、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看得出它很努力。

3、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五、学了课文,请你对蜗牛说说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收获。

六、练习

1、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

2、用先然后、敬佩各写一句话。

3、熟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说说有相近意思的句子。

总的指导思想:

1、目标上,突出二年级学生句子的训练,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上,加强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七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

会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同学间的情谊。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问题导入

你喜欢气球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气球会带给我们快乐。)

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看看气球会给文中的小主人公带去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并交代自读要求:读准音,读通句,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画出自然段。

2、(1)这儿有许多气球(出示课件),一起看看他们叫什么名字?(认字)

科  亚  呆  始  猜  拴  逗

会组词吗?

(2)出示词语,试着用其中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

(3)出示儿歌认生字:

病床躺着科利亚,

静静躺,呆呆望,

张大眼睛四周看,

绳子拴个红气球

逗人笑脸表问候,

一片真情暖心房。

三、 范读,学生认真听,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同学们不能去看他,放了一个气球去问候他。)

四、 讲读课文

1、医院对得传染病的人有什么规定?什么是传染病?

(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2、科利亚在忍受病痛的同时,他能做些什么?

(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外。)

3、心情怎样?出示第二段。将体会到的用读的方式读出来。

4、这几天天气阴冷,我们班许多同学都生病了,谁来说说生了病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读读。

5、哪个词最能体现科利亚的心情?

(静静地、呆呆地)这两个词说明什么?

(“静静地”说明病房里真安静,没有一个人跟科利亚说话;“呆呆地”说明科利亚也不能做)

带着对词的理解再读这一句。

6、引读

(1)科利亚就是这样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跟读)

(2)科利亚就是这样每天打着点滴,寂寞地望着窗外,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跟读)

(3)科利亚就是这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外,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跟读)

7、这时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呢?用一个词说出来。

(预设:孤独、郁闷、伤心、难受、孤单……)

8、他呆呆地望着窗外在想什么?

(预设:想爸爸、妈妈,想病好了,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玩耍、游戏;想同学们来看望他……)

9、再读,深入体会。

五、学习第三、四、五段

1、就在科利亚望着窗外发呆的时候,突然,他看见了什么?

(他看到一个红气球在窗外停了一会,还一上一下地动起来。他还看到红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2、我看到教室里有51张可爱的笑脸,谁会用“可爱的”说一句话?

3、如果你是科利亚,现在心情很么闷,一个红气球在你窗前停住了,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用笔画出科利亚高兴的语句。

用高兴的心情读“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4、米沙他们在窗外干什么?为什么气球要先停住,然后再一上一下地动?

(同学们想跟科利亚说话。)

同学们想透过笑脸,跟科利亚说什么呢?(预设:科利亚,你快点儿好吧,我们还等着和你一起学习、游戏呢!……)

5、这普通的气球代表什么?

(预设:问候、心意、关心、祝福、惊喜……)

小结:红气球折射出的是教室里朗朗的书声,是操场上的奔跑和欢笑。

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小伙伴的身边.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这窗前的红气球,使科利亚的心离开了“真没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伙伴的身边.科利亚“高兴地笑了。”

6、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问候、关心过身边的人?

(预设:学生谈同学,谈夏勇同学)

出示课件,播放学生为夏勇献爱心的活动场面。同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将我们的爱献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7、在平时的学习中,知道哪些关于友情、爱心方面的成语?

(预设:鼎力相助  情同手足  千里鹅毛  雪中送炭  助人为乐  情深谭水

驿路梅花  血浓于水 情重如山……)

板书设计:

问候  心意  祝福  关心  惊喜  爱心  笑脸……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通过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在阅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而体会。另外,我还注重了学生的积累,尤其是成语的积累,别看学生才二年级,他们已能说出不少关于爱心的成语,令听课的老师刮目相看。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10

工程师: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

建筑师:是指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

裁判员:运动竞赛过程中,依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评定运动员(队)成绩、胜负和名次的人员。

饲养员:饲养牲畜的人。

以上都是我们生活中一些职业的专业性称呼,类似的称呼还有:

带“师”字的词语:美容师、律师、厨师、按摩师、设计师等。带“员”字的词语:程序员、邮递员、驾驶员、运动员、公务员、航天员、等。

1、照样子说一说,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

解析:这些句子都是先写景物的名称,然后再用形容词写出它是什么样子的,把景物的特点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例如:

田野

五颜六色的

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天空

蓝蓝的

好像宽广无际的大海。

白杨树

笔直笔直的

像守卫祖国的士兵。

(2)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通过读句子我们可以发现:第1和第2个句子里都有“特别”这个词语。第3和第4个句子里都有“经过”这个词语。但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情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就是一词多义的应用例子。

①“特别”:

在第1个句子中是“格外”的意思;

在第2个句子中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②“经过”:

在第3个句子中是“通过(动作)”的意思,突出的是动作;

在“第4个句子中是“通过(处所)”的意思,突出的是地点。

1、取一个贴切的作文名。

例如《我的好朋友__X》,《足球迷__X》、《故事大王__X》、《小公主__X》、《学霸__X》。

2、介绍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他是谁?

例如:我的好朋友是__X;我的同桌__X;我们的班长__X;我的同桌__X。

3、说一说他是什么样子的?

例如:她个子高高的(矮矮的、),脸蛋圆圆的,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清澈明亮的眼睛),坚挺鼻梁,小巧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蜜一样甜,黑色的长发像锦缎一样。

4、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课间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在操场上跳绳;周末我们经常相约在广场上骑自行车;我们经常一起放学回家。

5、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尽量做到运用1~2个成语,再运用一个比喻句)

我更注意观察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写字的时候我能做到姿势正确,字也写得更端正了本次展示台,我们要展示自己最近在写字方面的进步。可以从写字的速度、写字的工整程度、写字的姿势等方面进行展示。

1、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印度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说明帮助了他人,自己也会很快乐。

2、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指平时自己乐于助人,等自己遇到急手的问题,也会有人乐意帮忙的。这句话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同小异。

3、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告诉我们与其别人好的时候跑去贺喜,不如别人苦的时候送去帮助。

内容简介:

这首小诗写的是几个孩子在老师的窗前偷偷栽种了一株紫丁香,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这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也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11

摘要:网络平台为小学古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使他们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古诗教学、美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qing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库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信息丰富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它包括资料室、小字典、指导栏、赏佳文、测试区、写作栏等栏目。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难点导学、相关诗文、自测题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平台所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

1、利用资料室,查询知诗人。

新大纲要求学生在学习浏览时,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我们利用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在资料室里查询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如学生通过浏览查询资料后,不但了解了诗人贺知章的生平,还知道了诗人的其他诗歌。有一位学生还当堂兴致勃勃地背诵了诗人的另一首著名诗歌《回乡偶书》。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要懂得根据学习需要搜集处理有效的信息,就是要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

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里查询有效信息,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小字典,自学生字。

网络平台里的“小字典”一栏有每个生字的读音、书写过程、部首、字义及相关的同义字、形近字、成语等资料。《咏柳》这首诗有四个生字,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平台中的“小字典”,自学生字,并要求学生学完生字后,做一做平台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测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如: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系统查询到部分学生没有读准“绦”字的读音,在自测题中选择了“tiāo”这个音节,便运用听录音、范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纠准字音。

网络平台具有教学信息多样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性、便于监督学习的特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三、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质疑讨论明诗意,欣赏古诗语言美。

古诗的艺术美还表现在它的语言艺术上。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古诗中的语言艺术美必须要挖掘,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诗人把“碧玉”、“丝绦”形象地比作碧绿的柳叶和狭长的柳条,作者比喻得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向学生展示碧玉那精美的图片,出示柔长的绿丝带,让学生说说柳叶与碧玉、丝带与柳条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柳叶颜色鲜亮如碧玉般闪着光亮,碧玉是名贵的,而春天的柳叶是那样娇美,同碧玉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绿丝带是细柔的,长长的,那柔软的柳条不真如这丝带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裁”字巧妙地把春风比作一位高明的裁剪师,把柳叶裁剪得又细又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建构主义也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教师在熟悉教材,钻透古诗,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意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苹果”。

四、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想象诵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后,教师再次出示与诗歌内容想吻合的录像,让学生感情诵读,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像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赏读诗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赞赞春天的柳树,这时的语言训练可谓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发表欲高涨,一句句精妙的话语脱口而出:“柳树,你是春天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春天因有了你而更加生机昂然!”“你那婷婷玉立的姿态是春天里最美的画!”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便捷地在精彩纷呈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美。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讲授方法等因素,使学生很难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而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是多元的。因此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底蕴。

五、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网络平台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平台的功能强大,教师充分运用平台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绘画、阅读、歌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喜欢写作的学生随意调用平台资料室的精美图片,给图片配上佳句美文,学生就将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此时倾吐一番,写出了散文般的话语,学生得到了创造美的能力的锻炼。绘画小组的学生利用画笔软件,根据诗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练习作画。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产生了,他们对春天的感受用画画形式表达出来,并且把画上传到平台里,同大家欣赏。喜欢音乐的学生,点击平台上的“古诗新唱”按钮,就可进入音乐区。他们带上耳机,随着乐曲尽情欢唱,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使孩子们深深陶醉期间。喜欢阅读的学生走进“赏佳文”区,在网上浏览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古今中外那些文笔精美的文学作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在诗情画意中复习巩固所的内容。

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电子小报和网页,因为编写电子小报和网页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也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互联网上采集图片、文章,编入自己的小诗和文章,在word和frontpage软件里排版制作,适当地用动画和花边点缀。这一张张生动漂亮的电子小报和网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

网络教学平台进入课堂,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古诗教学,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基于intrenet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咏柳》教学例谈来自_。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5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骆驼吗?出示骆驼的图片。骆驼有什么特点?(高大)那你们见过羊么?羊有什么特点?(矮小)高大的骆驼和矮小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5、分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到底谁对呢?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它们互相服输吗?不服输怎么办呢?

三、作业:

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骆驼和羊都能通过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它们互不服输,最后想出什么办法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思考:骆驼和羊去找老牛评理,老牛怎么评的呢?老牛的话对不对?

2、“长处”指什么?“短处”指什么?骆驼和羊错在什么地方?

3、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呢?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2、同学们互相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对同学们认为有困难的字进行重点指导。比如:

茂:注意下边不要多一点。

腿:要先写两边,后写中间。

4、读读生字新词。

5、书写指导。

三、练习:

课后2题、3题。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准备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骆驼和羊》。针对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学的策略,大部分内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然而仅仅有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学便会无往不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便给了锻炼我们的机会,只有面对学生和课堂,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会。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备课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充分的分析与准备。备课教案内容的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要考虑详尽,想清楚,看明白。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小组采取谜语导入课程的方法。谜语导入简单易行,并且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怎样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

课文的讲解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重点在在于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训练他们生词的掌握。同时,应注意对学生书写规范的要求,而此次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此外,课文知识拓展是讲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续写《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原有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建构。

同时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及时强化。回顾原有知识,联系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为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这是目前我们还欠缺的。上课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讲解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要顺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更愉快,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1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想象,讲故事等。

态度情感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

查阅资料:

查找关于《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还记得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吗?(指名讲故事)

2、师: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神奇的故事。

板书课题:《羿射九日》

过渡语: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到底有多神奇?

二、初读感知。

提示: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三、学习字词,正确读课文,自己读懂课文,体会神话的美丽。

1、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先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请你再读课文,找出你不懂的词语,集体讨论。

3、引导: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激发兴趣: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激情读:真的吗?那就读出来吧!

四、讲故事。

1、这么棒的故事,如果只有自己知道多可惜呀,你打算怎么讲给别人听呢?

2、讲给同学听一听。

五、作业。

自己搜集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庭。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14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以“树根”为题,写了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老太太把它抱回家做柴烧,木匠认为它可以做成小凳,而艺术家却把它做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表明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启迪人们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终于”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去发现美,创造美。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去发现、总结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演示课件:

这是一棵普通的树根,被人丢弃在荒野上,很久很久没有人理睬,可是有一天,它被人捡起来,从此,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3.板书课题:树根。

二、创设问题,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1.精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找出答案。

(2)指名汇报交流。

(3)比赛朗读。学生评价。

(4)指导背诵。

2.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找出描写艺术家雕刻树根过程的词语。理解“仔细琢磨、精心雕刻。”

(3)句子对比朗读:体会“终于”在课文中的意思。

(4)指名背诵。

3.拓展延伸,熏陶感染。

(1)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称赞”

(3)当人们看到这件优秀的根雕作品时,会怎样称赞?

(4)美读全文,讨论课后题:

老太太、木匠、艺术家的想法为什么不一样?你赞成哪一个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什么?

(5)背诵全文

三、启发激励。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蕴含着美,只要你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他们,你就能发现美;而我们的双手,正是创造美的巧手。

2.欣赏作品

四、板书设计

老太太烧饭

木匠(用)树根做小凳

艺术家做根雕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篇15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知识目标: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的数学家。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à”。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斩钉截铁敬佩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

憾:左右结构。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封建封闭

借:借口借用借钱

初:初中初升当初

渊:深渊渊博

敬:尊敬敬爱敬礼

憾:震憾遗憾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萝()今()借()

罗()令()措()

二、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0__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

(1)多漂亮的花儿!()

(2)多诱人的水果!()

(3)“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和()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3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