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时间: 新华 二年级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每节课制定的教学方案,其中包括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内容。那要怎么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呢?这里提供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1

教学内容:

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

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3

《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2-6乘法的推导方法,学习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类推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7的口诀含义,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说图意,列乘法式。

○○○○○○○○○○

○○○○○○○○○○

()个()相加列式:

2、提问: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2、学生动手用七巧板拼图,学习例1。

(1)引出连加的结果。

学生汇报摆一个图形几块,摆几个图形用几块,在学习回答的基础上填好表格。

提问:你知道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3个7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些都是几个几个地加?

(2)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能依据刚才做的练习自己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学生试着推导,在书上填写。

口诀分别是什么?口诀的含义是什么?

(3)观察7的乘法口诀排列规律。

提问: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口诀排列有什么规律?

提问:为什么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7呢?

提问:如果74=?你忘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想出吗?

3、多种形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完成P73练习十六的内容。

N1和N2是巩固7的乘法口诀。

N3、N6、N11是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式最基本的计算形式,通过练习,达到准确、流畅、迅速和正确。

N5、N7、N8、N12以多种形式巩固乘法口诀,增强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并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N4、N9、N10、N13、N14、N15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播放一休的录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个什么样子的?

生1:聪明的。

生2:爱动脑筋的。

生3:是个小和尚。

师:今天,一休想出个数数的题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题目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把一休带给大家的小棒倒出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00根。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在数以前,组长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数才能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确;3、数的结果能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来,而不用再去数。小组商量好了,就动手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数小棒,组长合理分工,记录数的方法和数的最后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数的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们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数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摆好,最后数了数,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50根50根地数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们数了数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组3:我们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以前学过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们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师:10小捆捆成1大捆,从这组小棒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先商量,然后汇报。

组1:我发现1大捆是由10小捆组成的。

组2:我发现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组3:我发现10个十是100。

师:这l大捆和这10大捆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4、小结。

跟同学们说的那样,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今天一休还请来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师兄、二师兄和他的朋友小叶子,他们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数一千以内的数,都想出个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你想先接受谁的挑战?(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一休:你能估计出这些画面上有多少个(本)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小叶子:小叶子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闯关的游戏,小猫每闯过一关得100分,(演示小猫闯关的游戏)看完了小猫闯关的游戏,你知道小猫一共闯了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闯了10关;因为小猫每闯1关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个一百,所以就是闯了10关。

大师兄:大师兄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收苹果的游戏,(出示课件)现在小猫已经得了986分,小猫每收一个苹果加1分,请你仔细数一数,看小猫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1)(2)题中任选一个题目。

(1)从592数到613;

(2)数出897后面的。8个数;

二师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600、700、800、9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798、799、800、801、802,我们1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802、801、800、799、798,我们1也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但我们是倒着数的。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

“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00,2010。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00到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片。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1辆车需要3个轮子,2辆车呢?3辆—9辆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3的乘法口诀。

二、数一数

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数的。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个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个3;第二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三、摆一摆

请同学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个三角形,试着列一道算式,编出一句口诀。

学生完成边摆边数边说的活动。

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及时板书:1个3;1×3=3;一三得三。

2个3;2×3=6;二三得六。

同桌的小朋友把算式和口诀读一遍,检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对了。

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呢?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记一记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

老师与同学对口令记口令。

任意两组“开火车”记口诀。

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金牌。

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九()一三()

二三()三三()

三六()三三()

四、练习

填空。

6×2=(),读作()乘()等于()。表示()个()相加。

7个3相加是(),再加1歌是()。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9×3=(),3×9=(),用的口诀都是()。

连线

2×4;4+4+4;3×5;3个3。

2×3;4个2;6×3;5个3相加。

5×5;3×2;2×3;3个6。

3×4;五五二十五;3×3;3+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9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1、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懂得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二)知识技能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2、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3、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提问与交流的能力。

(三)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问、交流,加深对方向的辨认。

教学重点:

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设计思路:

情境设置—探究新知—巩固应用。

教法学法:

引导观察法,协作交流法,操作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小红、小明、小刚去看望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图中信息。

圆点表示建筑物。

线段表示道路。

数量表示路程。

方向标表示方向。

2、探究三位小朋友从家出发到敬老院的路线。

(1)自主探究。

(2)互相讨论。

(3)交流汇报。

3、讨论:到敬老院,谁走得最远?谁走得最近?

(1)同桌讨论。

(2)交流结果与方法。

4、升华: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同桌提问。

(2)汇报交流。

(3)适时评价。

三、巩固应用。

1、确定游乐场的位置。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讨论。

(3)交流汇报(演示确定位置的方法)。

2、帮助小动物寻宝。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讨论。

(3)汇报评价。

3、帮小兔送信。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学生自主用彩笔画出路线。

(3)交流大屏幕的路线。

(4)讨论: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四、作业布置。

(1)给家长描述自己绘制的小兔送信的路线。

(2)说一说从学校到军人服务社的路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 十个呢?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四题

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就是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11

《100以内加减混合》本节课是学生在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这一情景导入新课。公共汽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对于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学生可以自主的应用前面所学习的笔算的方法列两个竖式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最后老师再强调这个简便写法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很容易忽视引导学生67-25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车25人后,车上还剩多少人,42+28这一步求的是上来28人后,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我发现学生对于单纯的计算可以模仿老师或者例题可以学会,算理学生也能理解,但是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计算跟解决问题分开了,或者列出算式就开始教怎么算,其实每步计算的时候,我们都该引导孩子这步是解决的什么问题。这点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计算而教计算,现在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计算可以慢慢的教,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果是95、

5 4

+ 4 1

————

9 5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 4

3 0

+ 4 1

————

9 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44+29=96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三、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6—6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2、过程目标:在具体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从中感受时间的意义。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一分钟有多长

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实物钟表、秒表。

学生准备:

每人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请大家看屏幕:一分钟(出示课件——来自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七课《一分钟》这篇课文)

“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 ,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起初用走的,后来一看手表说:“糟糕,快迟到了。于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只能走路上学了,当他走到学校门口,一看手表说: “糟糕,迟到了二十分钟,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一分钟很重要,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分钟。”(板书:一分钟)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一分钟有多长

A、观察探索

师:请大家静静地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分钟。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同学们,这就是一分钟。(板书:1分钟)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秒针走了一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又细又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师:对,最细最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是啊,秒针滴答一声走过一小格是一秒。

师再次操作课件演示一秒,得出(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刚才同学们看到秒针走了一圈,那是走了几秒呢?请大家再看一次钟面,轻声的数一数秒针一圈走过几小格?(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远呢?

生:分针走一小格,所以一分等于60秒。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师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1分=60秒)

师: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B、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钟表,先拨出:1秒、30秒,再拨出1分钟,观察一下是不是秒针走完一圈,分针也正好走了一小格也就是一分钟。(体验1分=60秒。)

2、一分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一分钟,那么一分钟 能干什么呢?(师板书:一分钟能干什么)

活动一: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左手,用右手的三根手指按住这个地方,你感觉到它在动吗?(师走到学生中间边说边示范)

生:感觉到了。

师;跳动的地方就是脉搏,都找到了吗?没找到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帮忙。(师帮助个别没找到的学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你数一数脉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师用秒表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一分钟他的脉膊跳动多少次?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这个年龄脉膊一分钟跳动一般在70——90左右,如果心情紧张或者是剧烈运动之后脉搏跳动会加快。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你看时间,自己再算一算。

活动二:做一做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活动,有口算题,数数、读课文、写生字、背口决,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做的一件事,等会儿请喜欢读书的人数数看你一分钟大约读多少个字;喜欢写字的人看看你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喜欢数数的看看你一分钟能数到几;喜欢做口算题的做做看你一分钟能算几道题。

学生选择,并做好准备,师出示口算题。

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你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准备好了吗?开始!(师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做了多少?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在学习上一分钟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情,那么在生活中一分钟能做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很好,一分钟在生活中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一分钟,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刚才元元就是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就迟到了20分钟。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活动一:估一估1分钟的长短

刚才老师让大家在1分钟里做了许多活动,那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要求小朋友们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一分钟时间后停止,看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

师计时,学生活动,记录下数据,在全班交流。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

生2:我是用写字的方法,我写了25个字估计要一分钟。

活动二:估计几分钟的长短。

同学们除了要学会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外,还要学会估计几分钟,今天这么多个老

师来我们班听课,我请大家为老师们唱首《老师,您好》的歌好不好。大家唱完后估

计一下大约用了几分钟。(师放音乐,出示歌词,全班齐唱。)

生自由发言,说说大约几分钟。

现在离下课时间只剩( )分钟了,我们抓紧时间完成书上练习

1、课本66的“想一想”

2、课本67的“练一练”(可灵活省略,作为课外作业)

3、纠错题:大家好!我是文文。我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6:30起床,然后做运动,我跳跃10下用了7分钟。这时候,妈妈已经做好饭了,吃饭只用了10小时。我背上书包和妈妈说声再见,高高兴兴的上学了。

四、课堂小结。

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14

教学內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情況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二十一名,大部分来自移民家庭,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个班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探究,乐于合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礼品盒,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课题:看一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的是几号面,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我相信大家都能按要求去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观察任务的,有没有信心?(出示标有序号的长方体)

二、参与活动,探究新知。

(一)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有不同。

1、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

2、通过讨论、交流,指名不同位置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看到了几号面?是什么形状?

3、师:同样一个长方体,怎么有的同学看到的面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面却是长方形呢?

4、生讨论、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课件演示)

(二)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师:我刚才听有的同学说只看到一个面,有的同学却看到了两个面,还有的同学看到了三个面。请看到一个面的同学挥挥手、看到两个面的同学点点头、看到三个面的同学拍拍手。

提问:为什么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在不同位置观察时,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

2、同学中有没有看到更多个数的面?那么,在同一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呢?

3、生再次保持不变的观察姿势和位置,进一步细心观察,并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课件演示)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还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真棒!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拍手游戏,想不想做?(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回顾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三)认识各个面的名称。

1、师:老师带来的礼品盒上标有数字序号,同学们说的时候很方便,可是生活中不可能给每个物体的面上都贴上这样的序号,怎样才能正确说出各个面的名称呢?其实,人们已经习惯给物体的各个面起一个名字了,大家在书上26页迅速地找一找,看看各个面都叫什么?

2、谁能给老师的礼品盒上各个面贴上他们各自的名称?(出示另一长方体纸盒和名称标签)

3、师:一般,我们把物体朝上的面叫“上面”,那么朝下的面呢?和观察者正对的面叫“正面”,那背后的面呢?相对于观察者右侧的面叫“右面”,那左侧的面呢?

4、出示不同的长方体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各个面的名称,使学生加深对各个面名称的理解,知道这些面的名称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游戏一:猜一猜。出示26页情境图,先说说每个人各站在讲桌的什么位置,再猜猜他们各会看到讲桌的哪些面?最后动手连一连。(课件演示)

游戏二:练一练。出示27页“练一练”4题,今天智慧爷爷买了生日礼物要给一位朋友过生日,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去凑热闹,他们各自看到礼物盒的那一面呢?先说说,在连连。(课件演示)

游戏三:标一标。出示27页“练一练”1题,同学们还认识了物体各个面的名称,看谁能准确快速地标出“正面”“上面”和“右面”。(课件演示)

游戏四:摸一摸。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摸摸它的各个面,并对同桌说说每个面的名称和形状。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篇15

一、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6×9=8×8=72÷9=14÷2-7=

18-9=18÷3=7×4=28÷7+4=

0÷7=58-28=8×1=9×3-15=

2、竖式计算

7×8=30÷5=84-65=

二、填一填。

1、先把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道算式。

二()十八()八四十八

2、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角都是()角。比它小的角叫()角,比它大的角叫()角。

3、有24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个;如果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个。

4、小明和6个同学一起折纸鹤,每人折6个,一共折了()个。

5、在()里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一个箱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的()是绿球,()是红球。

(2)太阳()从东方升起。

6、33块糖,至少加上()块,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人。

7、()里能填几?

41>5×()46>9×()58>()+8

8、在○里填上“>”、“<”或“=”。

49+7○8×716÷2○3+436-9○5×5

9、在○里填上“+”、“-”、或“×”。

5○8=407○8=1556○8=7

10、找规律

(1)1、4、9、16、25、()、()

(2)49、42、35、28、21、()、()

(3)1、3、5、7、9、()()

三、解决问题

1、动物运动会上,小熊家得7分,小兔家得的分数是小熊家的。3倍,小鹿家得了28分。

(1)小兔家得了多少分?

(2)小鹿家的分数是小熊家的多少倍?

2、一辆车可以坐5人,李老师带15个学生参赛,3辆车够吗?

3、二年级一班有36人。

(1)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多少人?

(2)如果每组有4人,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

3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