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教案编写的内容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板书设计、教具准备等几个方面。那要怎么写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呢?这里提供一些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二、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词。
(2)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3)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2)抢读课文,看谁读的,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3)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作业:
1、两字一词。
2、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文章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如: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下面分组讨论。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各组要求:
(一)、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2、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4、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二)、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1、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形状)
3、火烧云的色彩有什么变化?在文章中划出来。
4、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写了那些变化?(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5、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
(三)、三组讨论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仿照原句各写一个句子。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又是怎样把这些变化写具体的呢?
2、火烧云五彩缤纷变化万千,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多找几个同学说)
五、作业:
1、摘抄一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内容。
2、课后,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话整理到笔记本上。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写10个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古诗。
教学建议: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轻舟顺流而下,迅捷无比;诗人心情畅快,喜悦有加。这首诗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照地图,搜集、参考三峡的资料,看插图,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朝”、“还”、“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京()永()舟()包()
景()泳()船()跑()
二、根据课文填空。
早发白()城
()()白()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两()猿()啼不住,()()已过万()山。
相关资料:
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节县(今属重庆市)东边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东汉末年公孙述曾占据此地,筑城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说井里有白龙跳出来,所以自己是“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县,距离白帝城约1200里(水路),当中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吗?谁能背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
教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个偏远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这时候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当时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他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读诗认字。
1、自由读诗,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识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看图,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4、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评价朗读。
8、指导背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3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⑴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⑶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⑴指读全诗。(正音)
⑵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学生说)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篇二】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生朗读,师巡视。
3、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三次相遇。
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五松亭(练习朗读)
3、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有一种果子叫长生果,你们见过吗?(板书:长生果)
2、说实话,老师也没有见过,不过在神话中听说这种果子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完成课题板书)
3、齐读课题。
4、课题中的长生果打上了引号,可见它并不是指真的长生果,那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⑴课题中“长生果”指的是。
⑵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___和___的几件事。
2、遇到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交流。
(板书:读书作文)
三、自读自悟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边读边画,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板书:饱览“香烟人”画片《秋天来了》、看图书、阅读文艺书籍《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读中外名著。
3、从作者所读的书籍中你看出了什么?
(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从中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多)
书的类型:我对书的情感、“香烟人”画片、看图书、阅读文艺书籍、读中外名著。
4、作者是怎样读书的呢,他对书倾注了哪些情感?仔细阅读写他读书的段落,在书上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完成如下表格:
书的类型我对书的情感“香烟人”画片看图书阅读文艺书籍读中外名著
四、交流,教师点拨
1、读自己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例如:如醉如痴、津津有味、牵肠挂肚、囫囵吞枣等。
(贴出小黑板条)
3、点击多媒体,填表。
4、从表上所填的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作者很爱读书,争分夺秒地读书)
5、像他这样读如醉如痴,废寝忘食地读书,简直就是一个(书迷,书虫,书痴,书狂)
五、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作者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人生一大乐事。正如文中所写:
(点击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段话写得多美呀,他把读书当作人生中的一件美事,所以描绘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才能写得这么美,让我们自己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吧。
3、指读、评议。
4、师范读。
5、全班齐读。
6、小结:
作者爱读书,他从书中得到了报偿和馈赠。
六、交流
1、作者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多媒体出示道理。
3、学生结合文中事例和自己平时写作谈谈感受,理解词语:呕心沥血。
4、欣赏作者写秋天的作文,理解:别出心裁。
5、作者的作文得了“甲优”和“赞誉”都归功于(读书)这就是读书给他的报偿和馈赠。(板书:报偿馈赠)
七、总结、升华
1、读书使作者一生受益,他成功了,成了一位响当当的作家,有着精彩的人生,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阅读,生命因你而精彩。”
2、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是因为(作者喜欢读书,它使人一生受益)正如沙士比亚所说(出示:齐读)所以课文一开篇就说(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齐读)
3、分享一首小诗:神奇的书。
4、总结: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它就像长生果,带给我们一辈子的营养,让我们一生受用!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7
教学理念:
1、力求突出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从挑山工身上和话语中得到的启发。拟用以重点句段朗读为中心、情感为核心的阅读方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使课堂与生活相衔接。
2、课件以简洁实用为本,突出辅助教学的及时性,有效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读通课文,并从中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得到情感体验,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能力目标: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大家知道泰山吗?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浏览。今天我们来学习泰山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挑山工》(课件出示图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些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教师板书画曲线)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折尺形路线的好处,那它有什么不足之处呢?(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那游人是什么路线?(教师板书画直线)
教师演示曲线和直线的长度是否大约多一倍。
2、快速浏览后,讨论交流
师:既然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那么他们的速度就会比游人慢吗?(不会)作者就感到奇怪了,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二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挑山工的姿势、路线、工作来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
3、指导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哪里相遇的?看见挑山工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表格)
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学生汇报。
(2)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3)师:作者也跟你们一样,不尽也产生了不解之谜,于是他找到了挑山工,和他攀谈起来,那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团的呢?
生:是通过他们的对话。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注意:你读时其他同学看这里,这就是挑山工说的话,这里有一句“我们跟你们不一样”围绕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出示课件)
(4)学生提问题,带着问题再次默读挑山工的话,看看到底怎么不一样,画出有关词语来说说。
(5)请同学回答后,教师板书: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步步踩实。
(6)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7)师生模仿角色读
师:挑山工在给作者解开不解之谜时是什么样的神情啊?(得意)那挑山工干嘛那么得意?我看你(一个学生)就像那个挑山工,假如我就是作者吧,我心里纳闷儿,我来问你来读
(8)师:还真是这个理儿,难怪作者听了心悦诚服地点着头,(学生接读)感到这山民。哲理,那么听了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朝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
4、讲读第六自然段
(1)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这样的画?是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2)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画一幅《挑山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8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秋游》。
一、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的情境,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秋姑娘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发现了吗?(生自由说)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想不想知道他们去哪游玩,看到了什么,玩的开心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渐渐”,指导读好渐渐。用渐渐说一句话。指导朗读。
2、(课件播放蓝天白云画面),你们看到什么?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秋天的天空?女生读课文。生讨论交流:
(1)秋天的天空是怎么样的?
(2)除了蓝天还写了什么?白云像什么?(
3)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它们有时像白兔,有时像绵羊,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句式练习(课件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指导朗读。
3、(课件播放田野画面)说说农田的景色。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农田的美景,男生读。小朋友,你们觉得农田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讨论,师相机板书)你能来说一说,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吗?可以只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课件出示句式):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指导朗读。
4、(课件播放田野画面)同学们在郊外玩得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师引读第四自然段。大家玩得开心吗?(板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指导理解。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课外拓展,深化主题;
1、(课件播放秋天果园的画面),看后练说秋天到了,果园里(),(),()。
2、(课件播放秋天的山村画面看后练说,秋天到了,大雁(),枫叶(),许多树都()。
3、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
(四)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习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学习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习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 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万里船 美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四、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
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
4、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2、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
教学准备:课件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2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②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③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4
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旨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冷暖色对比的作品所产生的美感,并且学习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地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2、教材分析:通过多幅绘画作品,向学生传达冷暖色彩的对比韵味。如颇具装饰感的农民画,精美绚丽的染色剪纸,生动活波的学生作业。画面中大公鸡栩栩如生的动态,鲜艳绚丽的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冷暖色彩对比带给人们的艳丽、热烈的美感。
学情分析: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感觉到,学生在中、高年级就不愿意画画了,不是他们不会画了,而是没有找到自己认同的表现方法,从而失去了对艺术学习的信心。着重解决学生如何将真实生活中的公鸡形象通过主观的艺术加工,转化为艺术形象。解决这一教学要点,我选择了与学生共同感悟、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欣赏生活中不同动态的大公鸡和各种各样艳丽大公鸡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悟、尝试、发现、探究农民画艺术形象的造型规律,体验冷暖色对比的美感,掌握色彩的对比,过度,及渐变的方法。最后是教师渗透给学生的艺术创作的理念,艺术创造需要个性,需要与众不同,借鉴别人长处画自己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2、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3、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学习色彩的搭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在创作中正确运用冷暖色,注意颜色的规律性及随意性和冷暖搭配。
教学方法:
欣赏法、观察法、探讨法、交流法、演示法、绘画法、评价法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公鸡图片,色相环。
学生用具:参考图片,油画棒,水彩笔,水粉,图画纸,美术书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一猜: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打一动物)
师:公鸡家族最近要举行一个选美比赛,想选出最艳丽的大公鸡。于是公鸡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它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班,想让大家给它们涂上颜色,把它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比赛,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它们,今天我们就学习14课《艳丽的大公鸡》板书
二、复习色彩知识:
师:想把公鸡打扮的艳丽一些,我们就要复习一些色彩的知识。先让我们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色彩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吧!
1、认识冷暖色
(1)欣赏感受冷暖色
课件出示:海边景色和枫林景色
提问:你觉得你所看到的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画面主要有那些色彩?
海边——绿、蓝等——宁静、凉爽;
枫林——红、橙、黄——鲜艳、温暖。
师:颜色为什么会有冷暖?学生思考后回答:冷暖色是把温度的感觉同色彩的感觉联系在一起,是视觉和心里的相互体验、相互关联的一种感受。
(2)课件出示色相环:
探讨、交流
①、(出示普通色相环)大家来看看哪些颜色属于暖色?哪些颜色属于冷色?
生:暖色(红、黄、橙···)生:冷色(蓝、蓝绿、深紫)
②、这些颜色让你联想到什么?
生:暖色(太阳、过节、向日葵···)冷色(大海、蓝天、森林、夜晚···)
③、看暖色系的画,给你什么感受?
生:(热烈、欢快、兴奋、热闹、炎热)
看冷色系的画,给你什么感受?
生:(凉爽、安静、冷清、寒冷)
师:红,橙,黄给人温暖感觉是暖色。蓝,蓝绿,紫给人寒冷感觉是冷色。紫红、黄绿、绿色为中性色。黑,白,灰为无色彩,暖冷色由深至排列浅变化。
(3)、判断:
(出示色卡红色)你觉得这个颜色属于冷色还是暖色?
(出示蓝色)这个呢?
(出示粉色)这个呢?
那我把两个放在一起你认为哪个颜色冷哪个颜色暖?
师:冷色和暖色是一种色彩感觉,而且冷色和暖色是没有绝对的,他们在比较中产生。
2、欣赏冷暖色搭配画(金鸡展翅)
师:我们看看冷暖色搭配使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谁来说一说你看了这幅图的感觉。)
生:冷暖色在一起给人的感觉:(艳丽、美丽、鲜艳、热烈、夺目、突出主题)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生:有冷色也有暖色。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作品,作品中哪些颜色为暖色,哪些颜色为冷色?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哪些颜色用的随意?“艳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状、姿态……
师:今天我们就用冷暖色搭配的方法来打扮大公鸡,让它们去参加选美比赛
三、观察现实中的大公鸡,注意大公鸡的动态
师:要画大公鸡首先得认真的观察大公鸡,请同学们说说大公鸡美在什么地方?它的形体有什么特点?
同桌交流(椭圆身、尖嘴巴、圆眼睛、锯齿冠、翘尾巴、短粗腿、利爪子等)
课件出示图片:大公鸡吃食、走路、回头张望、飞奔、打鸣的不同动态图。
四、欣赏学生作品
(课件展示)出示多幅学生大公鸡的绘画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学生作品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观察分析和刚才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造型夸张(大公鸡的头,鸡冠身体变形了尾巴比真实的公鸡要大像彩虹还可以像---)2有花纹3色彩艳丽(颜色平涂、渐变、冷暖混色搭配、有规律的重复、随意等)4想象力丰富
五、教师示范
师:这些大公鸡这么漂亮,看看老师怎样画大公鸡的。首先设计构思画一幅正在走路的大公鸡,起稿画出大公鸡的基本形状,强调大公鸡的几个特点部位(头部大红的鸡冠,粗壮的爪子,翘起的尾巴)涂上艳丽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然后出示画好的艳丽的大公鸡示范画)。
六、布置作业:
师:我们今天要为公鸡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它参加比赛,为了让你的公鸡脱颖而出。在涂色时可以运用规律性也可以运用随意性,在装饰上可以大胆夸张、也可以精美细致。请同学们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多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艳丽的大公鸡,涂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
作业: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幅色彩艳丽的大公鸡的创作画。
七、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师: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请赶快拿起你的彩笔画出你心目中的大公鸡并给它穿上艳丽的服装。
1、创作要求:
(1)、构图饱满有动感(2)、线条流畅(3)、色彩鲜艳
2、教师巡视指导
涂色时提醒运笔方向,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
八、展示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学生之间就如何运用冷暖色使画面更好看进行相互交流,拓展思路。
交流:说说被选上的大公鸡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师:大公鸡对这些艳丽的服装很满意,想问问大家是怎样设计的?(冷暖搭配)
九、拓展:
冷暖搭配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
十、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冷暖对比的`方法画艳丽的大公鸡,并且学会了利用色彩的对比、过度、以及色彩的渐变来涂色,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所学的冷暖色知识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你的房间设计,服装的选用、等等。做一个学以致用的好学生。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古诗和图画认识5个生字,会写会用6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能对诗歌进行绘画想象。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积累词句,体会诗人热爱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悟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在诗中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观察到大自然中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特点)
师: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草。我想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学生跟着背)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白居易)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题
师:白居易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有一天白居易去一个叫遗爱寺的寺院游玩,一到那里就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以《遗爱寺》为题写了一首诗。(板书课题)
学生读诗题,学习“遗、寺”(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来记这个字。师出谜语一字一尺长,不用仔细量,你要不相信,庙里问和尚)。
师:白居易来到遗爱寺,在这里坐了一会,走了走,又听到一些声音(板书坐、行、闻)就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真令人佩服,我想先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吗?(师范读古诗)
2、学习第一行诗句
诗人在哪坐下了呢?生自读第一行,画出第一行中的生字。并找学生到黑板中圈出。
学生读字,并为生字注音。
学习“弄”
你怎样来记?为“弄”组词。师为学生讲弄的字理知识:“弄是会意字,原指双手捧一块玉,表示玩耍、戏弄之意,后引申为做、办、弄。本文中作者玩弄什么呢?请读第一行诗句。生根据诗句回答。
学习“临”
在哪见过这个“临”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欢迎光临”)师讲解“临”字字理知识。“临”也是会意字,原指人从高处向下看,并有居高临下一词,后引申为面对来临,本文中作者来到哪?(生再读第一行并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为什么会坐在溪边玩弄着石头(可能路途遥远累了,或觉得石头好看)
3、诗人又向哪走去了?学习第二行诗句
生读第二行,画出“绕”字,师引导学生用家族识字法学习,说出“尧”字家族中其他的字,并为“绕”组词。
生再读第二行诗句,回答诗人绕寺院走。
师引导生想象那里的花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根据诗中内容配上动作读古诗前两行,回答前两行是什么描写?(生回答动作描写,师板书)
4、学习后两行古诗
后两行又是描写什么呢?生自读后两行,回答是声音描写,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多吗?读诗句回答,从诗句中哪些词可看出,同学们想象小鸟会怎样叫,会有什么样的泉声。
5、指导朗读
这些声音如此美妙,如果你到那里会喜爱那儿吗?诗人也一样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所以留诗一首,我们在读诗时,读出你自己的感情好吗?
(师指导注意停顿,指导学生采取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从对读、师生对读的方式)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爱、寺”
“爱”和“受”区别开。
“寺”中“土”下横从左二线到右二线。
四、拓展创新
老师在刚上课时就画了一座寺院,和诗中内容比完整吗?你认为缺什么?找生到黑板上来补充画,不擅长画画的同学在下面朗读古诗。
五、总结回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记住诗人白居易了吗?记住遗爱寺了吗?让我们带着对诗人敬佩之情,对大自然赞叹之情齐背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2)生字朋友又结交了新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绕远 临时 玩弄 遗失 寺院 卖弄
少林寺 光临 绕路
二、书写生字
字都认识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
(1)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弄临绕语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结构不同)
(3)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呢?我们共同来研究它的写法。仔细观察,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临:左边两竖没有点。
绕:不要添点。
语:左窄右宽。
(5)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6)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三、处理课后习题。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欣赏:把这首诗读一读,然后背下来。
你能把这首诗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吗?
说说你画的画。
四、背一背。
积累词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写景的诗。
2、书写生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6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出身神奇的哪吒带着神仙送给他的乾坤圈和混天绫在东海洗澡时,无意触犯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并打死了蛮不讲理的夜叉和胡作非为的敖丙。龙王向哪吒索命,哪吒尽力解释,龙王却毫不理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哪吒用乾坤圈迫使龙王低头求饶,谁知龙王出尔反尔,调集四海龙王用大水淹了陈塘关。哪吒为了解救百姓,自刎身亡。哪吒人小本领大,他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争以及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人们心灵深处塑造出不朽的英雄形象。
【设计理念】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唤醒学生主动、高效学习文本的意识,限度挖掘文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放飞阅读的翅膀,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妖、剑”等8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哪吒打死夜叉、敖丙,打了龙王以及后来又自杀的原因,使学生受到诚实勇敢、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哪吒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争以及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2节课时间,来学习一篇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较长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或字典,认读生字词。
②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
③同桌交流并检查生字。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问:这么长的文章要在短时间内基本学懂,你认为我们该采取哪种读书方式呢?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①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哪吒外貌、行为的句子,并想象哪吒的形象。
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想一想哪吒前后共打了几个人,为什么打,结果怎样。
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我认识的哪吒”。(从外貌到精神)
①从哪吒的.语言、行为中,你能看出哪吒是什么样的人物?
②结合插图,说说“我认识的哪吒”,把总结归纳的词语写在纸条上,如“神奇可爱”“不畏权势”“舍生取义”“正直勇敢”。
4.交流展示、评选“研究成果奖”。
①制定评选规则及标准。
每组一次贴一张纸条,如果其他小组有异议,必须解释,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总结归纳的词语不确切,其他组可以换下另贴。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有理有据,以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各组依次上台贴纸条,贴得多的小组为胜。
②全班交流。
5.评出“研究成果”奖。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默读,抓住“打”这条线,理清了文脉,读懂了课文。通过品味人物外貌、行为的词语,使哪吒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具体、更丰满。今后我们学习长文章,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学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可以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讲:
①讲清楚人物(出身、外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讲清楚事情发生、发展。
打谁——为什么打——怎样打——结束。
③讲清楚事件的结果。
也可以按以题设疑的线索讲:
①哪吒是什么人物?
②为什么闹海,怎样闹?
③结果如何?
四、全班评价,评出“故事大王”
五、朗读课文,完成积累词语的任务
六、课外延伸哪吒死而复生,又得了两件宝贝,本领更大了。后来如何呢?同学们可以找些课外读物,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7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
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
4、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重点】
1、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2、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难点】
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
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
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
(烧、着了火)
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红彤彤)
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
(“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
(范围广)
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
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变化多、快)
五、学习第3节
1、学习第3节:
⑴读第3节。
⑵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
(颜色)
⑶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
(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多,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快?)
⑷朗读练习。
⑸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
2、学生想象其他颜色。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篇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赏析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积累文中词语,感受秋天的美丽。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热爱的追求。
教学准备:
1、学生找秋天,带自己找到的实物来上课。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地妈妈有四个儿女,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个孩子的到来总会给大地妈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瞧,现在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妈妈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二课《秋天》。
2、板书课题:秋天(课件出示课题)
3、一起齐读课题,认识“秋”字,你是怎样记住“秋”字呢?(秋天到了,禾苗枯黄得能用火一点就烧起来了,所以禾+火=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然后面向全体学生指导。
3、学生反馈,教师依次板书:
第一个变化:小草黄了
第二个变化:树叶黄了
第三个变化:稻子黄澄澄
第四个变化:棉花洁白
第五个变化:高粱红玛瑙
第六个变化:苹果涨红了脸
第七个变化:石榴咧开了嘴
第八个变化:葡萄水灵灵
第九个变化:枣红彤彤
第十个变化:粮食堆成山
三、赏析美句,感悟秋情
1、看图理解比喻句。课件出示稻子图及句子: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句子比较:“黄澄澄”换成“黄色”,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黄澄澄不但写出了稻子金黄而鲜亮的样子,而且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学生朗读,感受句子的美。
课文中这种结构的词语还有哪些?
学生看书反馈。
(水灵灵、红彤彤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葡萄和枣的诱人,清香四溢。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学生朗读,老师指导。
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吗?
学生反馈。
再看课件: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说稻子像金子呢?(比喻。把稻子比作金子。它们相似的地方是:都是黄澄澄的)
这样写不仅写出了稻子成熟后田野里丰收的的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像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哪些?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
课件出示:
①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把高粱比作红玛瑙。
②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把粮食堆比成小山。
你能仿写比喻句吗?
课件出示:苹果熟了,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看图理解拟人句。课件出示: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是拟人呢?
棉花是没有嘴,没有脸的,不会笑,写棉花却用了“吐、笑”这两个描写人的动作的词语,赋予了棉花人的行为,把棉花当做人来写的,所以说这是拟人句。这样写,不仅写出了棉花丰收的景象,也从侧面表达了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这样的拟人句还有哪些?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
课件出示:
①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高粱会点头、会说话,这是把高粱当作人来写)
②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
仿写拟人句。
课件出示:小鸟在树枝上唱歌。
花儿向我点头微笑。
3、读读这些美句,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课件汇总比喻句和拟人句让学生朗读。
小结:课文中运用了这么多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秋天的美人格化,动态化,具体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理解结构,提炼中心
1、文中写了秋天哪些地方的丰收景象呢?(板书:田野里、果园里、打谷场上、公路上)
2、课文第一段写秋天到了,小草和树叶的变化。老师板书:秋天到了。
第二段写了田野里的丰收景象。板书:田野里。
第三段写了果园里的丰收景象。板书:果园里
第四段写了其他地方的丰收景象。板书:其他地方,打谷场上,公路上。
3、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是中心句,什么是中心句呢?
课件出示: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它有时在文章的开头,有时是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又在文章的结尾。
它躲藏得这么隐秘,谁有本事把它找出来呢?找的时候,大家还要联系我们课文的题目一起去想,我们这篇课文到底写了秋天的什么呢?哪句话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呢?
学生反馈。
课件出示: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美丽的季节。(板书: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
4、全班一起齐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因为秋天是丰收的、美丽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秋天已经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展示你们找到的秋天。(学生展示实物)
2、老师也找到了秋天,请大家欣赏。
六、作业
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