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二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高二教案

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写好高二历史教案设计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二历史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年级学年工作要点,本学期高二年级继续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管理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贯彻学校工作计划,扎实“双基”,抓好过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实现“五个一中”的总体目标。

二、工作目标:

1、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努力实现教科局提出的“123”工作目标,即构建一个模式(切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两个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推进三类课堂(规范课堂、高效课堂、精品课堂)。。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高二阶段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力争95%的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3、努力探索优秀生的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目标,增强动力,付诸行动。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力争通过高二努力为高考打好基础。

4、教学改革活动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集体备课、常规教研以及新高考研究。要求35岁以下新青教师主动听课学习,力争做到先听后讲,力求取长补短,精心打造精品课、魅力课。

5、教师要强化科研意识和成果意识。坚持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思路,学科组自主加强课题研究,教师及时总结个人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常规工作要求,关注班级管理过程和学生管理实效,建立一支学习型、智慧型的班主任队伍。

7、严格执行《乡宁一中全员育人导师制》。强化学生理想目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落实学法指导。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备课组及教师

1、实行备课组长教学质量负责制,认真做好集体教研备课、每次重大考试的备考、命题及反馈等工作。集体备课活动,严格备课纪律,保证时间,保证人员,保证质量,早安排早准备不搞形式。

2、要求教师备课规范,新青教师备详案,渗透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内容。每周至少一次教学反思,附在备课之后。①强化集体备课时的业务学习,抓实集体备课时的教学研讨。②青年教师注重新考纲的学习与研究,依据考纲灵活处理教材,并且进行命题研究。打造教师专业底气,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③开展每月的教学总结活动,特别是每次重大考试后的阶段总结。

3、备课组内加强教研和交流,认真组织好备课组听评课工作,加强复习课、练习讲评课,完成学案编写工作的研讨。注重研究高考考点在高二教学中的合理渗透;注重精选例题、练习题和补充拓宽的内容;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研究;注重落实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

加强考练的研究,中心研究课题为:教过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效果怎么;考过些什么,哪些还需要巩固。下午训练试题要滚动型命制。考后要全部批改、认真讲评,学生普遍问题和重难点问题必须继续练考,练会为止。

4、作业分层要求,批改要做到:一课一收,查阅50%,批改50%,练考100%批改。确保批改数量和批改质量,汇总分析典型错题,作为例题纠正,追求批改的实效性。BC层班级要求人人有“纠错本”。周六周日要有具体作业,2个课时的作业量,必须检查落实到位,另外强调培优补差的持续性。

5、以人为本,方阵竞争。以平时下午训练为基础,以大型考试为阶段性标志,公布龙虎榜,形成竞争态势,你追我赶,互相促进。

6、加强学习,主动听课,根据个人情况,拜师学习。一学期达到50-40-20节的要求。研究教材,注重智能性和可考性,把握基础点、能力点和突破点,强化变式训练,做到融会贯通。

7、加强导师制工作,全体教师要全身心投入,确实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采用谈心、个别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提升学习成绩。教师建立导师工作档案,学部不定期检查。

(二)课堂教学:坚定课改理念,进一步深入理解“导、学、疑、展、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认真磨课、研课。80%的课堂要达到高效,50%的课堂要达到精品,20%的课堂要达到魅力。

1、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依托学案,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能力化,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2、展示交流环节,要有科学性安排:丰富展示交流环节的内涵,减少时间浪费,既要保证学生的充分展示,又要完成教学任务。

3、强调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和课堂生成性,学生全员参与,有讨论、有争议、才有生成,这样才有进步,课堂才有效率。

4、每一节课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反馈练习或小结,只有及时的总结,才能使教师知道本节课自己的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收获。课堂结束时必须布置作业,必须有具体的检查方式交代和落实标准要求。确保学生要落实到位。

5、落实好每一次下午训练检测,试题难易适度,容量适中。坚决禁止随便安排内容,学生手中无题无事可做,监考教师班级固定,要提前到位,盯住每一个学生,确实达到三年备考的目的。

6、恰当处理好课堂和自习,教材与辅导资料的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水上浮萍。依据高考要求适度挖掘和拓展。

7、一定要加强理化生实验教学,细化实验环节,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从容应对学业水平考查,同时面向新高考。

8、理化生政史地学科以及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在适当时间结束课程,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复习,力争全员过关。

(三)班级管理

1、纪律方面:坚决杜绝班级学生的打架斗殴、爬墙上网、吸烟饮酒、迷恋手机、自暴自弃、不尊敬师长不服管教、班级秩序混乱以及自习吵闹等现象。

2、本学期突出学风建设主题。狠抓班会课质量,利用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比如:文科的记忆背诵比赛,理科的做题思路和准确度评比。比惜时,比自律,比成绩。结合开展月主题活动、开展专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3、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特征和个性品质,确立面向全体的思想,帮助其确定目标,明确方向,给每个学生指导成才之路。

4、督促学生落实目标,人人有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化为阶段小目标。分阶段设立座右铭,力争天天兑现目标,周周检测目标。要以班级为落实导师制的主阵地。

5、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开展学习小组活动、竞争对手赛活动、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班级挑应战活动。树立班级学生的阶段榜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轻松备考。

4、具体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弱科对应分配导师,据情况变化调整导师,沟通学生进行情况。适时组织班级任课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收集学情数据,及时指导学生备考。

(四)音体美教学训练管理

1、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强化音体美训练秩序、训练质量的检查,做好音体美特长队伍的稳定与壮大工作。A层班级摸排学生情况,继续发展特长学生,可以选择播音主持、编导、书法等类别。

2、音体美教师保证按时到岗守岗(课堂、两操、特长训练、大型会议),训练时间饱满,内容实实在在,有实效。

3、一月至少选择开展一次活动,比如:艺术活动、素质拓展、益志游戏、健身舞蹈等等,普惠及全年级学生。

4、实行音体美训练学生的专业与文化一体化管理,对音体美训练学生专业、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密切合作。特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训练情况,音体美教师及时向班级反馈学生训练中的.问题。任课教师联手培养特长学生。

四、年级主要工作及安排

1、年级要求:⑴听课必须达标(一般教师20节、青年教师40、50节),青年教师听高三教师的课有奖励分。每课(节)教案后有课堂教学反思,课后反思一周一次。学案数量33-22。年级、学部管理人员听推门课15节以上。

⑵近2年没有带过高三的青年教师要求做近三年高考题或一本年高三复习资料,有专业学习笔记。并且纳入常规检查项目。

⑶严格执行学校请假制度,不许旷课、旷辅、旷备、旷训;不坐着讲课,课堂巡查学生学习情况,强调学生笔记,监督管理其学习。有事请假前,自行调整好下午练考。年级值班查出核实后按规定扣除绩效,私自顶替教师一同扣除。

⑷学科教师的评估依据业务考试成绩、教学行为、教学成绩、学生管理能力、遵规守纪以及学生满意度。

2、以学部为主要管理集体,两位部长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确保管理无漏洞、无死角,不定期的、灵活的、班级自主的召开家长会(学期1-2次);学部自主召开学生大会(学期1-2次)。

3、检查--值班安排:学校三级值班与学部值班相结合,保证天天有人负责学部和班级。据班级纪律、教学成绩、教师到位守岗等评定管理效果。

4、学部勤于检查,重在落实,沉下去管理,用“严”“实”做标杆。每周对教师不规范的教学行为要及时提醒,必要时通报批评。

要求学部值班检查统计早读,上课、课间操、下午练考、特长训练以及集体备课等等情况,及时汇报年级组或学部进行通报,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史界革命”及其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的主要贡献;甲骨文的发现;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诗界革命”和黄遵宪的诗歌;“谴责小说”;京剧的形成;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2.能力方面: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总结新旧交替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我国一批史学家、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满怀爱国热情,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和革新,从而推动我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史实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

(3)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近代国情和近代文化推动我国社会转变的认识。4.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以利于掌握同类史实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的特殊性。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145页《冯将军歌》片断,使学生了解应从诗歌反映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分析诗歌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史界革命”、“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是本节重点。“史界革命”标志着我国近代史学的真正崛起,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史学新理论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史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王国维运用史学新理论在史学领域的众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了解晚清史学的主要特点,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研习能力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诗界革命”是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的一股进步的文学__。它在近代诗界的影响和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对当时的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谴责小说”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独有的反映,广泛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及进步意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在近代文学占据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难点分析:对“史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特点与实质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新旧交替。理解这一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受以往知识影响,学生可能会将这里的“革命”的含义与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混同。而这里的“革命”,实质上是变革维新,是倡导者当年的特定用语。理解这一实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学难度相对较高。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了解或掌握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背景、最早投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阶级阶层;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特点,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早期斗争。

2.能力要求:

(1)分析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

(2)综合分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3.情感目标: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步伐。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种压迫,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观点的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点。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了解早期资本主义的著名企业;懂得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2)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是又一重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一面;同时又具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依赖性的一面,使其在政治态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妥协性,这给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是重点。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特点还有,先于资产阶级而产生;分布集中,便于宣传和组织斗争;破产农民多,有利于工农联盟;身受三重压迫,斗争性强。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已经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

2.难点分析: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难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于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一方面,外国资本家利用从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市场,处处危害中华民族资本,反对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清政府的厘金、苛捐杂税和其他勒索,也给民族资本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广东新兴的民族资本缫丝工业,曾一度遭受封建行会势力和地方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摧残。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例如,在技术上需要聘请外国技师,购买外国的机器和原料;在资金方面往往要向外国银行借款;在投资方向上主要是尚未被外国资本势力完全占领市场的那些行业,或者是适合外国资本掠夺中国原料需要的那些行业,如缫丝、制茶和轧花业等等;就连在投资地点上都无法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当时100多个民族资本工厂多在通商口岸,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这是因为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的原料和技术设备,或者是为满足这些地方外国人的需要。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不得不依赖封建势力甚至采取行贿等手段去拉拢地方官僚,求得减免税厘及专利的特权,或者呈请官督商办,管束工人。此外,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投资人,又多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商人一般都捐有官衔。上述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他们一方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软弱性。早期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影响深远,伴随着整个旧中国的历史。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洋务运动对中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学生回答)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条件

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③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讨论: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是怎样认为的,请阐述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观点一: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3、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4、资本主义侵略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敌入侵,中国也会缓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但是这仅仅是外部条件。

观点三:二者的因素皆有。

2、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思考一:资本主义企业为什么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1、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2、便于依赖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有一些人将工厂设在通商口岸的租界内,是为了寻求“保护”,避免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思考二:这一时期,在这些地区还存在哪些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什么共同点?

外商企业(耶松船厂);

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

同点是:

1、都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都使用大机器生产;

3、大都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二、无产阶级的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②: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组成:外商企业;洋务派的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

④共同优点(共性):

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政治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⑤独有特点(特性)

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破产农民多,便于工农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斗争;产生时间早,资格老。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怜惜文章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20世纪新的学术思潮的不断涌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科学的重要成就;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西方未来学;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各国教育更迅速发展;世界性教育改革的特点。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现代新的学术思潮的发展,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改革开放,追求社会进步的观念。

2.通过对现代教育战略地位和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节重点:当代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本节难点: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教学设备

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工具,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要点

一、学术思潮

1.西方哲学的发展

2.世界史学的发展

3.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进展

4.西方的未来学

二、教育

1.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节课我们来了解20世纪的世界学术新思潮的出现和教育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学术思潮

1.20世纪哲学的发展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表格,指导学生阅读学术思潮的哲学部分,完成表格

2.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

在哲学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历史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看待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突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作用。这种史学观对社会主义国家基至对西欧的历史学影响巨大。但是它存在缺陷,对历史解释存在公式化和教条化的倾向。

(2)一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西方史学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一是西方史学家开始探讨文明发展的规律。著名的代表作有《西方的没落》和《历史研究》。二是从法国开始,史学的研究突破传统的政治史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研究。三是60年代西欧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除了苏联、西欧史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外,美国的历史研究更是流派纷呈。有进步主义学派的史学,代表人物彼尔德;有新保守主义史学;有新左派史学以及新社会史学。不同的史学观都和当时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3.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简单了解什么是“凯恩斯学说”,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措施,鼓励和刺激消费,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足。

4.20世纪的西方未来学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未来学?学生回答:未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学科,特别注重探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而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

二、教育

1.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

提问:为什么现代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培养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科技力量竞争

正是由于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看作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因此许多国家竞相增加教育投资,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并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归纳,教师补充。

(1)重视普及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这是改革的重点,因为基础教育质量决定民族素质,民族素质是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国际竞争。

(2)重视教育要求的综合性,为适应现代科技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课程设置综合化。

(3)建立继续教育的体制,即加强学前和成人教育,因为幼儿教育对个人智力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必须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调整。

(4)教育形式多样化,保障各年龄段的社会成员都能适时接受恰当的教育。

(5)重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受教育者信息量增加,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提高效率,使教育迅速普及。

本课小结

现代学术思潮和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面向未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优秀素质的劳动者,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本校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改革情况。

2.如何认识教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__

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

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__

(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讲授新课

_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_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_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_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_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大屠杀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

_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

_“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杀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_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3、课堂小结

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杀,那同样是人类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板书设计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

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

1、屠杀

2、监禁

3、掠夺

4、奴役

5、实验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

纳粹种族主义

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6

第二学期工作已结束,回顾紧张忙碌的一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为中心理念,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学习,每人都认真写了心得体会,师德修养得到提升。

2。同时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课改理论和课程标准,提升了理论素养,使教学实践以理论为支撑,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通过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认真评课,采取案例分析,教学诊断等方式开展了“如何备课”、“如何说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学习和讨论。另外针对本组历史学科特点,本组老师经常捕捉当前的人文、时政和科技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生活化。

3。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利用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期初的计划我们组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既有优秀教师、学科骨干的观摩课又有新教师的汇报课;既有初三教师的复习课模式又有成长中教师的公开课。这些课对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帮助很大。

二.落实教学常规,狠抓教育质量。

1、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期初每位教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为把集体备课做到实处,根据教务处的规定我们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进行。不定期检查教案,督促各任课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课改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4、各任课教师均能做到教学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5、在教案的撰写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本学期我组教师最大的优点是普遍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知识巩固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深化教研气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本学期里,我组又继续在校内举行了公开课,各位老师主动听课学习,认真评课交流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本学期主要有任晓老师的校级研讨课,谢刚鲁卫军老师赛讲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历史教研组的教师能更好的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让年轻教师获得更多经验,让老教师获得更多新的教学思维。

四.存在不足

1教研形式缺乏多样性教研的“瓶颈”是专业引领不够,许多教研仍然是内容、形式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经验总结等。

2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影响教研的深入开展。学校、家长要让学生考高分,教师只能在这一指挥棒下培养应试能力,而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

五、整改策略:

1、优化教研工作程序,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无效教师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之路。除了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外,教研组在常规工作中要优化教研工作程序,教研活动有主题,理论学习有内容,教学方法有指导,专业发展有目标。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让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共同研讨等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提高。组织各备课组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根据学年教师工作成绩。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论文获奖情况评出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专业引领,突破教研“瓶颈”专业引领是制约教研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首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教研的开展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可采用结对子、随堂研讨等形式给年青教师以帮助和指导。其次,要积极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积极利用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对每次的理论学习要有具体的要求。最后,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科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学科组共同发展。

尽管我们在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研究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论文水平有待于提高等等。总之,教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探讨更加有效的研究方式,不断提高我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学质量。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7

清单一牛顿的故事

1.童年时代

出生于英国林肯郡的一个村庄,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

2.中学时代

一度辍学,喜欢读书及钻研数学问题。

3.大学时代

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发现代数二项式定理。

4.乡下两年

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日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引力问题。

清单二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提出“万有引力”概念

(1)条件:

①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大定律。

②伽利略发现了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2)内容:通过研究证明宇宙间所有的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3)意义: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标志:1686年,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文,提出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1687年问世。

(2)地位:是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深化认知]

近代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揭示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并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第一次大飞跃,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清单三对牛顿的评价

1.晚年的困惑

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

2.地位与作用

(1)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

(2)从伽利略到牛顿的时期,对后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化认知]

牛顿是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探究点一牛顿对近代科学的巨大贡献

[史料探究]

材料一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恩格斯

(1)从材料一恩格斯的评价可以看出牛顿的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概述牛顿对古典物理学所做的主要理论贡献。

[答案]特点:研究范围涉及天文、光学、数学、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各个领域里都成果突出,贡献巨大。理论贡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力学三个基本定律,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从而把天上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的运动规律同地上重力下坠的现象统一起来,完成了物理学发展的第一次大综合,实现了人类认识上的飞跃,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

材料二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还没有发现呢。

任何不是从现象中推论出来的说法都应称之为假说,而这样一种假说无论是形而上学的还是物理学的,无论属于隐蔽性质的还是力学性质的,在实验哲学中都没有它们的地位。

——牛顿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为什么牛顿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理解。

[答案]生活在欧洲科学革命的大时代;善于吸收、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忘我的投入与勤奋的探索;谦虚的态度;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

[结论形成]

牛顿建立力学体系的原因及深远影响

1.原因

(1)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牛顿在科学方面的贡献创造了条件。

(2)具备了良好的知识条件。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伽利略的实验科学方法和培根所倡导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法。

(3)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对力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4)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和不畏艰辛、勇于牺牲的思想品质。他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

2.深远影响

(1)牛顿力学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将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牛顿经典力学揭示了力学与运动的关系,使人们可以精确掌握力及其作用,使人们掌握了机械的制造与应用,从而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揭示出宇宙万物的物质本性和科学性,也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探究点二评价牛顿

[史料探究]

材料一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材料二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爱因斯坦和凯恩斯对牛顿的评价。

[答案]爱因斯坦肯定牛顿对其所处时代的贡献和他对物理学的奠基作用;认为应该放到人类“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的长河中评价牛顿。凯恩斯认为,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2)结合材料,指出二人评价牛顿的不同角度。

[答案]爱因斯坦主要强调牛顿的科学贡献;凯恩斯则强调牛顿的多面性。

[结论形成]

评价牛顿

牛顿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1)《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牛顿为人类树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谦虚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还有勤奋的探索精神等值得后人学习。

1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