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二教案 >

高二物理2024教案

时间: 新华 高二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包含合理的教学流程,其中包括引导课程、教授新知识、复习巩固、课堂总结以及布置作业等环节。怎么写好高二物理2024教案?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物理2024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2、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电流产生的历史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知识规律的形成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培养他们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思想品质.

教学建议

1、关于电流的知识,与初中比较有所充实和提高:

从场的观点说明电流形成的条件,即导体两端与电源两极接通时,导体中有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知道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运动,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即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处理实验数据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变量,通过计算法和图象法来出来处理数据,加强学生对图象的认识,进一步学会如何运用图象来解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分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以加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对本节重点——的理解

3、的讲法与初中不同,是用比值定义电阻的,这种讲法更科学,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电阻的定义式变形后有些学生会产生歧义,认为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要注意引导解释.

4、要求学生知道公式,从而知道电流的大小是由什么微观量决定的.在本节的“思考与讨论”中,希望学生能够按照其中的设问自己推导出公式,以加深对电流的理解.如果学生自己推导有困难,希望教师加以引导.

5、对于导体的伏安特性是本节的难点,应该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并尽可能的多举实例以加强对知识的深化.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2

到目前为止,初中物理的电学部分基本上已全部学完,对于电学部分,在中考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今天我也就这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如下反思。例如,如何识别串并联电路,如何判断电流表测量哪部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和规律,在刚刚学完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好像还比较明白,但是当都学完后,在遇到具体的问题要用这些规律去解决的时候,结果发现学生是一塌糊涂,对于直来直去的单纯的计算题,学生大部分都会,但是对于一些定量分析的问题,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规律和公式进行分析。本人有点头大的感觉,现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评训练,现在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接受能力我感觉是大不如从前了。其实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也不能急于赶课,要停下来,拿出一些时间,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最起码让学生对这些规律和公式在大脑中有一个系统地认识,通过一些比较典型的&39;例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在系统的复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决不能由老师代劳,否则是徒劳的,如果学生不去动脑思考,其实不管做多少题,学生照样不会。再就是题是做不完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了,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如果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是无用的,只是学生热乎热乎耳朵、当时听着好像很明白,过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另外一点就是,我个人认为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花时间在做物理习题上,认为学好语文、数学、英语才是最关键的。当然,我不否认语数英是很重要,但是其他的科目也得顾及到,特别是物理这种理科的科目,如果不训练,肯定是不行的。而老师在讲评习题的时候,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高的效率,特别是电学的习题,因为有那么多的计算公式,一定要让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明白已知的物理量有哪些,然后根据已知量来选择正确的公式,才能既快又准的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3

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深入开展“三查、三促、三提高”活动中,我潜下身来仔细回顾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实现自己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虽然这几年一直能保持一种饱满的激情,教学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平时只顾忙于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学习,没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反思,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得还太慢太慢。我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专业成长还不够理想,也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及欠缺。

2、业务知识不够钻研。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

3、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摒弃原有的定势思维,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对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不太动脑筋去创新尝试,不够大胆,害怕失败。

4、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二、整改措施

1、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绝不会教死书、死教书,要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职业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反思型的研究者,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很好的适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具有理性的思考,具有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能力,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2、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当前,教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甚至是不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不了解新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向,如果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39;教学。

从客观上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非教学活动负担沉重,特别是在“中考指挥棒”的禁锢下,教师们提心吊胆地守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生怕把不好关,考不出好成绩。于是,“没有时间”成了不学习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老师们本来就不丰厚的底蕴就更加薄弱。我发现,教师不重视学习的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欲求、没有渴望、没有习惯。因此,我要千方百计地从非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学习,把精力用在潜心钻研教学上,走上终身学习之路。我要做以下几点尝试:

(1)了解一些常见的物理教学杂志:如: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物理周刊、物理教学、物理通报、中学理科月刊、一些报纸:物理天地、数理化天地等。

(2)多读一些理论书籍:如: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学心理学、物理学习心理学、物理课程论物理教育学、教与学认知心理学等。

(3)了解一些知名有用的物理网站:如:丁玉祥物理网(免费)苏科物理、物易天空、物理教研、人教网中学物理。

3、提高专业能力,用专业能力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

物理专业能力包括:板书和版画模型应用、信息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师的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观察与实验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提高,要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学术会议,进行高一级学历进修,外出交流等。

教师专业提高首先要立足一个“新”,因为教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职业;其次要着眼一个“宽”,教师要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再次适当注意一个“专”,应适当加强专业的深度,做到居高临下;最后,落实一个“用”,即加强理论与知识的应用,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4、整体把握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充分的了解,课本中的每一节在整章的作用,这一节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能避免浪费时间或留下后遗症。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认真阅读整套教材,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分清主次轻重缓急。

(2)多做题目。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难点内容,做题时少不了的,理科大多教师都要通过做题来把握重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3)多想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在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向老教师请教,多听优秀教师的课,这样可以吸收优秀的经验,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避免走弯路,会使自己早一些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4

一、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

教学时应注意:

1、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2、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3、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4、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5、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达式应该相同。

6、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二、精练

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及时的反馈是在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中要求老师建立完整的反馈机制。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是在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中体现老师全面教学的一个方面。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在制定高一物理教学计划时师生关系是计划实施的灵魂元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在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以上仅是制定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的部分内容,要制定全面的物理教学计划要涉猎广泛的内容,从多视角制定全面的计划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实施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教学重点

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

分子势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

二、新课教学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冷、热水的区别。

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则其动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1)根据复习提问的回答(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应答:当r=r0时,F=0,rr0时,F为引力。

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好象弹簧形变有伸长或压缩两种情况,因此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也分两种情况。

①当r>r0时,F为引力,分子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增加。此种情况与弹簧被拉长弹性势能的增加很相似。

②当r

小结: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而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距离若增大(减小)则宏观表现为物体体积增大(减小)。可见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

教师指出: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由此可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①物体的内能是由它的状态决定的(状态是指温度、体积、物态等)。

提问:对于质量相等、温度都是100℃的水和水蒸气来说它们的内能相同吗?

应答,质量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分子数相同,温度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平均动能相同,但由于水蒸气分子间平均距离比水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得多,分子势能也大得多,因而质量相等的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

②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内能也随着变化。

举例说明: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供给的大量能用于把分子拉开,增大了分子势能,因而增大了物体的内能,当水汽凝结时,分子动能没有明显变化,但分子靠得更紧密了,分子势能便减小了,因此物体的内能减小了。

③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a.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的机械能等于0,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仍然在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作用着,物体的内能永远不能为0。

b.物体在具有一定的内能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机械能。如飞行的子弹。

C.不能把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混淆。只要物体的温度、体积、物态不变,不论物体的机械能怎样变化其内能仍保持不变。反之,尽管物体的内能在变化,它的机械能可以保持不变。

(4)学生讨论题:

①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具有什么能?若木箱沿光滑水平地面加速运动,木箱具有什么能?此时木箱的内能与静止时相比较变化了没有?

②质量相等而温度不相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温度相同而质量不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

最后总结一下本课要点。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与高考衔接的问题;要抓住新课改理念这个纲务因材施教、校本开发这个本;把学生的接受性、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多数学生基本上了解新教材的特点,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基本上能够自觉的学习,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部分同学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多数学生顺利的度过初、高中知识体系与思考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薄弱环节,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家长逼着来上高中。

2、没有理想的目标,没有动力。

3、有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激发起来,平行班较为普遍。

4、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建立,表现在: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甚至抄袭。

5、有一些学生很听话,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高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很低,基础薄弱,经常是说老师讲的能听懂,作业基本不会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三、工作要点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贯彻教研计划。

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培优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备对导学案修改上课。作为校本开发。

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7

由于这节课是学生动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难以控制,并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充足,导致以往多次学生实验不太成功,那就为之后分析其科学规律设置了障碍,以致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学生听得还是一知半解。见到如此,我备课时调整了教学方法,把学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虽然使用演示温度计,课堂能够容易调控教学进程,但是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前面几桌能够看见温度变化,但是后面同学还是不能读出温度计示数。但更重要学生不能观察到物态变化,不能调动学生自由参与其中科学探索乐趣。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对于如何上好这节课,最关健还是学生对实验完成效果,否则就无从谈起,但如何在40分钟不仅要求学生能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过程,画出图象规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组员之间配合协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课堂前就要省略实验操作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2、药品少量点,还要用适合温水加热,千万不能用热水和冷水。

3、观察数据后在书中表格图纸上绘制图线时,要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

4、在教学中做为老师定要先进行演示,发现其中操作方法和规律及实验改进方法,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容易调控学生实验进程,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8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教学预设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板书一、电荷(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重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

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实质(万有引力)。

2、本章的难点是:重心的确定。

二、基本知识技能:

1、基本概念: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三要素: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mg);

2、重心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还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教法建议

一、有关重力大小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介绍重力时,除了明确指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教学中还需要补充实验测量重力的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得,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几种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牵引测力计、压力测力计等等。另外让学生区分重力、重量的概念。

二、有关重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介绍重力方向时要明确重垂线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不是垂直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与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静止的水面为水平方向),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把重力的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关于重心和质心的区分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重心和质心》。

三、有关重心位置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讲解如何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时,可以讲解悬挂法测量均匀薄板的重心。同时让学生讨论理解。对于重心位置的确定,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如课本的重心的确定,沙漏的重心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重心,如折尺的重心的确定。

有些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将物体的平衡内容(教材在第四章中进行了介绍)也对学生说明,也就是重心的稳度问题,建议在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研究的方法,在图片资料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双圆锥(圆锥上滚)的图片,老师可以参考使用。

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力?具体说明?

3、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

通过水会自动由高向低流动、树叶的飘落等等自然现象提出:

问题:什么是重力?它是怎样产生的?

回答: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教师总结说明:

1、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

(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下列情况下,所受重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情况下的物体(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斜面上静止的物体、正在运动的物体等等)让学生讨论重力的方向。

共同讨论之后,教师说明并总结: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无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量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物体的重心)。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挂法得到(教师可以演示该实验,同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另外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再物体上(如图)。

4、重力大小:

5、重力的测量:重力的测量用弹簧秤。

问题3: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对地球是否有力的作用?教师进而提出:我们通常在研究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不提出施力物体地球,相对于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作用,同样,地球也要受到物体对它的吸引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要强调物体受到的重力不等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二)、让学生阅读有关万有引力的文章

(三)、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本课知识的理解。

6、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课题1

题目:采用悬挂法求得物体重心位置。

内容:采用悬挂法得到某一不规则形状(质量分布不均匀)薄板的重心位置。写出实验报告。

课题2:

题目:用计算法求解某些物体的重心。

内容:参考“探究活动”中所给的“质心与重心的求解”内容,对一些特殊形状物体的重心进行计算求解,利用初中所学的杠杆原理分析,写出专题性小论文。

1、求下列各物体的质心位置。

(1)如图(a)所示,有一串珍珠,每颗间距均为a,共n颗,其质量依次为。

(2)如图(b)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三角板。

(3)如图(c)所示,匀质圆板,被挖去的小圆与大圆内切。

答案:

(1)答案:悬点下方处。解题思路:以悬挂点原点,竖直向下为x轴正方向,应用坐标法有:。

(2)解题思路:把分成与AB边平行的几份,如图,当时,每一份的质心都在其中点上,则质心定在AB边中线CD上,同理也在BC边中线AE上,∴板ABC的质心在其几何重心上。

(3)解题思路:将负质量与坐标法结合起来求解:设圆板面积密度为,则大圆板质量,小圆板质量,再以O点为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应用坐标法得,∴其质心在C点左侧处。

2、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匀质实心球,半径为R,重量为G,A、B球分别为将它们挖去半径为和的小球后剩余的部分,匀质杆重量为,长度,试求系统的重心位置。

答案:C点左侧0.53R处。解题思路:以C点为原点,cb方向为x轴正方向,结合坐标法与负质量法求解。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10

自从1997年新实验室建成,以及又经历了几次“普实”验收后,我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教学已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操作,还能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的培养。可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的反思。现将我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39;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本事。我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可是教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必须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η=W有W总=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F。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本事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三.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固然很好,可是仍有一些方法和过程在具体的实验中会有必须问题或不足。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忙我们改善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如惯性实验之一: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坚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我也遇到过这样问题。之后我发现本实验可进行如下改善: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的将纸板拉走(这一点很容易做到),鸡蛋就不易掉下来了,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四.反思实验现象

教师更应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异常是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或与学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时,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本事。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会同样亮,怎样会一只亮一只暗呢”为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这两只灯的灯丝长短绝对一样长吗对电流的作用会一样吗(2)学生学习了功率后,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决定灯泡亮度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虽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但根据P=I2R可知实际功率的大小还取决于灯泡电阻。所以会出现灯泡一亮一暗的现象。经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学生就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当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有更多的反思,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11

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教育生态,实施优质教育服务”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全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与实践水平。努力把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1、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物理学习情景的创设、实验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2、以人文教育的理念为指导,采用富有人性化、人情味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基本的人文素养。

3、全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些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有关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二、加强管理、规范教学。

规范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每位教师要严格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课程表、学科的进度表与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节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各章节的备课采用集体备课,一人执笔,配好习题与测试,每位教师再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做好二次备课工作。备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吃透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椐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寻找“最佳发展区”,同时还应根椐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比例,并及时做好教后反思。

3、每位教师要将减负增效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作业要精心设计,要有层次性。既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内化新知的基本题,又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拓展题;练习要做到多种题形相结合、笔头与口头相结合、书面与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准确、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设计练习的出发点。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练习的量,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并及时向学生作评讲,指导学生订正、并批改。

4、要从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出发,认真、切实作好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为其补上所缺的基础知识,使其跟上其他同学,并树立起自信心;要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应从满足其求知欲和继续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或向其提供所需的学习材料。

5、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出好平时的练习卷、单元测验卷和期中、期末的复习卷。

6、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学生的家庭资源,让学生多看书,增加阅读量,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深入教研,提高实效。

教学研究活动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既根据实验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又要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努力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有机衔接。

1、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要围绕问题研究展开每次教研活动。期初,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在组内针对每位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分析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是否具有解决的可能性,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要紧紧按照该计划来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多做教学实录、多写教学体会,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日常教学实践,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推磨式上课向其他教师展示和汇报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性成果。在这一活动中大家要做到积极投入、相互学习,缩小差距、共同提高。

2、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教学任务与教导处计划于开学第一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落实组内每位教师上随堂课或研究课的具体内容与时间。做到每次活动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确保活动的质量。制定出学科教学进度表。

3、要切实做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要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更要研究如何使学生的练习少而精,达到既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4、每位教师要真正把备课级活动看作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机会,积极参加每次备课级集体活动,乐意接受并认真完成组内分配的各项任务,为提高备课级活动的质量献计、出力。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12

来自物理课堂的思考与反思——为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能和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知识内容、我都努力给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现,但从学生课堂交流的反馈情况来看,结果大出我的意料,令我堂目结舌:原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那样的贫乏,那样的.苍白无力,下面就对物体对外作功为例,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我让他们从生活中广泛举例,结果学生能顺利举出恰切的例子寥寥无几,学生的表情让我感觉到,他们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缓解课堂上的尴尬局面,我只好把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学生交流起来,象用高压锅作饭,当锅内的蒸气压强足够大时,蒸气便可对限压阀做功,使限压阀旋转起来或让限压阀上下跳动起来…………

我一口气连续举了五六个例子,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完这些例子时,他们的目光刹那间亮了起来,物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原来这样有用,有趣。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

(二)新课教学

复习初中知识:

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电流是什么?

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板书课题)

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板书:电流。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

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

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观察、讨论、回答观察、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实验观察鼓励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让学生小结依据目标小结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7,开放性作业1—3题。完成练习,矫对答案作业。

高二物理2024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只是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放电现象

问:火花放电是最常见的放电现象.现实中放电现象呢?(①在干燥天气的黑夜里脱去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僻啪声②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③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④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⑤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

二、雷电和避雷

说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闪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损坏。

说明:雷电对人类生活也会产生益处,有哪些益处呢?(①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②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验电器、安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电导体、带绝缘柄的验电球

实验过程: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A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B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C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实验现象:验电球跟带电体的A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小;跟B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跟尖端C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黄.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说明: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荷,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尖端放电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金属板M金属板N、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直流电压电源

实验过程:逐渐升高电源电压,观察哪个金属柱先放电。

实验现象:金属柱A先放电

说明: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同号电荷受到排斥,流人大地,建筑物上留下了异号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强烈放电现象.可能产生雷击。如果建筑物安装了避示针,在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出.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保护建筑物.使其免遭雷击。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说明: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有时又会带来很多麻烦,需要防止。

问: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发现人们应用静电的例子,有哪些例子呢?(①静电除尘②静电喷漆③复印)

问: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发现人们防止静电的例子?(①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②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③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④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

板书设计

一、放电现象

二、雷电和避雷

1、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黄.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2、尖端放电: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荷

3、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6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