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二教案 >

高二教案

时间: 新华 高二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连贯。优秀的高二教案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高二教案,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二教案篇1

【教材】

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一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

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从文本出发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而现实是文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流传至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然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生面对文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其中的长篇大作,更让学生感觉到文本阅读费时费精力;同时文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大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言论,这些言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震慑力。于是很多学生放弃了对文本的细致阅读,。而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言论的认同,努力在文本与评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文本,更远离的学生自己的心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问题的提出2007年5月9日上午,在高一(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如下:

〖教学目标〗

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

〖预习作业〗

利用“五·一”假期阅读《哈姆莱特》全剧,写了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人物评论。

〖教学过程〗

自读课,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评论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教师引导小结。

在课前检查预习作业时,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没有自己的体会,多是借鉴来的有关哈姆莱特性格的经典评价,如“为了正义而复仇的王子”、“人文主义的英雄”、“思考者”、“忧郁王子”“敏于思考而懦于行动的人”等等。这些结论显然超越了学生可能的阅读高度。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观点如出一辙,没有个性,无须交流;而当我质疑他们的观点时,他们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可靠的细节依据──这意味着: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作品,只是了解了故事情节;学生没有解读作品的信心和能力,只好借别人的言论来应付作业,而当他们看了那些经典评论后,越发丧失信心,彻底臣服于这些言论,最终造成强势的解读言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__。

主题的确定经过思考,我认识到教师在指导高一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时,需要细致地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亲近文本,亲近自己的心灵,尊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看待别人的解读言论,避免阅读个性被强势的解读言论所扼杀。

问题的解决认真阅读《哈姆莱特》后,我决定修改教学设计,2007年5月11日重上这堂课,引导学生贴近文本,贴近自己来阅读。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可以对哈姆莱特提出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莱特还是哈姆莱特”,每一种理解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聆听哈姆莱特的心声,理解哈姆莱特的行为,感受哈姆莱特的形象。

二、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哈姆莱特的对白片断

(出自“上译经典”台词忠实于原文,人物表现到位),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语言,思考问题:

片断:哈姆莱特得知母亲再婚后的独白──

问题1、哈姆莱特在这一场变故中失去了什么?他此时会是什么样心情,他不断强调“还不到一个月”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他想到“自杀”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片断:哈姆莱特见到父亲亡魂后的独白──

问题2、哈姆莱特此时烈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片断:哈姆莱特装疯后,叔父利用莪菲利亚来试探他,孤立无援的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

问题3、哪些语句是表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痛苦?是什么让他又一次思考“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片断:叔叔忏悔时他关于“杀与不杀”的思考──

问题4、哈姆莱特放弃此时复仇是因为懦弱吗?

片断:哈姆莱特在母亲房里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指责母亲的片断──

问题5、哈姆莱特为什么杀波洛涅斯,他是个拖延行动的人吗?哈姆莱特对母亲是什么感情?

片断:比剑(__及结局,也是课文内容)──

问题6、哈姆莱特接受比剑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弱点?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这一结局哈姆莱特能否避免?

三、讨论交流,回答以上问题

要求:

1、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物的心,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2、在语境中理解人物的语言,从哈姆莱特的身份、地位的变化中去体会语言的涵义。

3、将思考得出的结论和你所借鉴的评论进行对比,看哪些观点一致那些观点不一致,为什么?(这个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阅读原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重要的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四、将讨论中形成的对哈姆莱特的评价整理成文,要求观点清晰明确,言之有据,论据充分

主要观点如下:

哈姆莱特无非就是一个不幸的青年,陷入了命运的陷阱。

哈姆莱特是个善良的人,有应付问题的心机却无复仇的计划,他注定要失败。

哈姆莱特的忧郁的性格是他的致命弱点。

哈姆莱特曾经的优越决定他的懦弱,他是一朵温室里的花。

哈姆莱特长于思考,但绝非懦弱。

哈姆莱特是一介书生,绝非英雄。

哈姆莱特是一个迷信命运的人,这让他难有作为。

高二教案篇2

新课程推行已有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意识到现在的物理教师决不能再给学生“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及时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也要对教学做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

一、重视实验,尤其是利用生活中的器材所设计的小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相应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而指导学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饮料瓶、酸奶杯等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或探究某个物理规律,是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和加深印象的好方法。

二、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

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其实,这类作业可以说是对症的良方。但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

三、重视中考的方向和主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题海训练增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新教材的改革和使用,又加大了题目的深度和广度,给教学带来了难度,但研究这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能源和环保”已成为考查的两大主题。现在教学不能忽略这一点,否则要失掉一部分分数,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二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发展教育的观念为指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具体工作

(一)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备课组为单位,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认清高一思想2(生活)本模块是学习有关生活的知识,涉及文明建设的领域,其核心概念是。学习内容鲜明的性,决定了它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坚持方向的重要课程内容。

(二)健全集体备课,落实合作教学、高效教学的措施,明瓤位老师的工作任务,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加强沟通,互相听课,共同研究,寻找可行的教学方法。

(三)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组织好教学公开课,通过对公开课的观摩、研讨,出谋划策,上好每一堂课,争当“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四)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经济生活)内容的学习,从而为学习本模块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好地体会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手操作的学习能力慢慢得到提高,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关注现实生活。但是(生活)的内容相对比较深奥、抽象,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讲练结合,选取优质的题目,有效突破重、难点;强调让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贴近生活的可操作的事情做起,作出参与生活的尝试。

(五)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给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参与的机会,上好自习课,把时间交给学生,自主预习;上好展示课,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由其他学生作出点评,产生不同思想、观点的撞击,百花齐放,点燃智慧火花;强调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做好指导,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晚自习辅导必须有指导性练习。

(六)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素养,备课组内加强理论学习,围绕校级教研课题:高一“综合探究”活动开展的研究,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渗透现代教学方法,尽量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在于:高效课堂、有效作业、夯实基础。

1、提高课堂效率,做到统一规划设计与个性化课堂相结合。

(1)课前预习,快速推进,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将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放在首位,不在简单问题上浪费时间,适时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采用自习课加展示课的模式,做到学练讲有机结合。

(3)继续完成复习提纲的整体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

(4)重点知识默写,使学生掌握了学科的专业语言,提升了文学素养。

(5)知识的系统总结,以及社会热点的关注,把握住了命题的方向,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

2、作业布置:科学布置作业是学生达到良好作业质量的基础,要做到:

①目标明确,作业布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精心筛选,针对性强。

②分量适中,题目要具有典型性、实效性,做到以质胜,提倡以课内作业为主,布置少量课外作业,活动类作业可结合综合探究活动,以适应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3、作业批改

要注意面批和课后批改相结合,在作业评判结果上既有批改日期等,又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所有错题要求学生订正。

4、作业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订正错误。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错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5、每周一次闭卷考试,全批全改,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便查缺补漏。

高二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

(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

(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根据具体的课题改变就行了,如果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

2、教材重、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这个必须要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索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教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用教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范总结证明步骤。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注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悉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一组习题1.3A组1、2、3,二组习题1.3A组2、3、B组1、2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部分最重要用时六到七分钟,其中定义讲解跟例题讲解一定要说明学生的活动)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主动性,及时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高二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融情于事

二、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二、熟读背诵

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三、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1、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2、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

2、熟读第二段。

3、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

4、熟读第四段。

5、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6、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一、导入课题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2、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三、赏析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高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

五,课堂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课后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高二教案篇7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

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科学探究,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即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标准》,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了,初中的气体制取实验只有O2和CO2。O2的制取在第二单元中已介绍过,所以本单元安排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O2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CO2和H2的制取无论是从反应物的状态,还是从反应条件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所以完全让学生探究CO2的制取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CO2和O2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此,课题2重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

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

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

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39;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1)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

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

3)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讨论〕

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讲解)

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

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

装置

ABC

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高二教案篇8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3)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知道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教学难点: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教学方法:读、讲、练与分析相结合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叙述火车向你驶来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音调如何变?火车离你而去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音调如何变?同是汽笛发声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

多普勒效应。

(二)新课教学

1、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问题:什么叫频率?声音的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

提示:波源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

如果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相等,如果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不相等,这一现象就叫多普勒效应。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例1:波速为V=100m/s,波源的频率f=100Hz.可算得:波的周期T=0.01s,波长λ=1m。

(1)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在时间t=1s里有100个波传到观察者所在的A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相等,音调不变。

(2)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波源以速度V源=10m/s相对于介质运动,第一、波源向观察者运动则对观察者来说感觉到的波速为110m,他在1秒钟内接收到的完全波数为110个,所以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f&39;=110Hz比波源的频率f=100Hz要高,因而音调变高。

注意:波速实际并没有改变,但在相同的距离中却多了10个完整波,是由于波在介质中被均匀挤压,使之波长变短的缘故。第二、波源远离观察者,由同学自行分析。

(3)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以速度V人=10m/s相对于介质运动。第一、观察者向波源运动;第二、观察者远离波源,由同学自行分析。

(4)波源与观察者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又如何呢?多普勒效应更加明显

3、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加以总结。

高二教案篇9

《念奴娇》

【说教材】

1、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⑴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①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②风格流派、文体;

③名句填空;

④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⑤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⑵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2、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背诵本词

⑵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⑶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⑷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1、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2、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3、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4、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5、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6、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2、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高二教案篇10

[教学目的]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2、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性格。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__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悲剧的情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__,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并用借刀杀人法,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密使带去一封信。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掉他,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调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了两个密使,他自己却跳上海盗船,脱险回来。哈姆莱特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亚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__王利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为父报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雷特于死地。结果,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__王也被刺死。王子临死遗嘱好友霍拉旭传播他的心愿。

四、听录音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基础,整体感知。

1、注音积累: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lěi)

同衾(qīn)觊觎(jìyú)蜥蜴(xīyì)

2、词语积累: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觊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3、理结构。

(一)戏前安排。由开始至“开场词”之前

(二)这是写哈姆莱特精心设计“戏中戏”的准备工作。

(三)戏中。由“开场词”至“伶后上天保佑我俩永无灾悔!”这是“戏中戏”的上演。

(四)戏后。由“哈姆莱特母亲,您觉得这出戏怎样”至文末。这是看戏后各方面的心理反应与心理冲突。

五、作业。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细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第二课时

一、哈姆莱特的形象、性格。

检查上节作业,学生只就课文而言可能只谈到哈姆莱特只是一个复仇者。如果结合故事的背景可能谈到哈姆莱特的复仇也是一种责任,他不能允许现实中的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存在,他有自己的人文主义的理想,可这些理想和现实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所以“生存还是毁灭”成了哈姆莱特的名言。如果能结合全剧就能谈得更全面深刻一点。

教师归纳总结: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作品通过他与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的斗争,全面地展示了人文主义的先进性、战斗性及局限性。哈姆莱特是一个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

就出身讲,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但是他离开朝廷,在号称新思潮堡垒的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并在那里全面接受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形成了一整套对待人类、人生、爱情、友谊等的人文主义观点。他天资聪颖,为人正直,英俊健康,多才多艺,对世间一切都抱乐观态度,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在情人奥菲利娅的眼里,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实际上,他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

回到丹麦以后,一系列意外事故接踵而来:父王的暴死,母后的匆忙改嫁,叔父的篡位娶母。这使他感到悲痛、耻辱、气愤。父王鬼魂对叔父阴谋诡计的揭露,又给他以沉重的打击。他越接触现实,就越感受到整个丹麦充满了罪恶:宫廷里小人得势;他的好友摇身一变成了新王的帮凶;而恋人又做了敌人的工具。这一切使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化为泡影,产生了精神危机,变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但是,他内心没有消沉,没有绝望,而是面对现实,深入思考,探索答案,寻找出路。

宫廷内外的乌烟瘴气和全国的混乱局面,使哈姆莱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报杀父之仇,而且要重整乾坤。他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了。为此,他曾以装疯来试探敌人,以“戏中戏”来揭露敌人,证实了叔叔克劳狄斯杀父娶母、篡权夺位的罪行。但是他未能采取果断行动处决敌人,甚至放过了最为有利的时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去实现重整乾坤这一伟大目标,一直处于决心行动百又不知如何行动的矛盾之中,于是哈姆莱特成了一个“延宕的王子”。一直到敌人采取新的阴谋步步紧逼的时候,他才断然反击。他首先处理了送他去英国的两个帮凶,又果敢地迎接决斗的挑战,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报了杀父之仇,而重整乾坤的任务却没有完成。

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从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其次,是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莱特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对人民的__,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这暴露了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形象明显带有个人的、时代的色彩。18世纪评论家眼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明智、富有理性的人,而19世纪则又成了一个忧郁的、梦幻的、冥想的、缺少行动的青年,是一个感伤主义者。到了20世纪,他又成为现代派的悲观绝望的虚无主义者,或者成为富有斗争的革命者。

二、鉴赏课文要点。

(一)戏前。

演戏前哈姆莱特的语言,特别是回答国王“你过得好吗,哈姆莱特贤侄?”的话以及对奥菲利娅的话有何特点?

多是疯话,这是哈姆莱特故意装出一副因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认识到哈姆莱特是因恋爱失意而疯了,从而放松对王子复仇的警惕。

(二)戏中。

上演“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试探叔父克劳狄斯杀父娶母、篡权夺位之罪行。

(三)戏后。

1、国王看戏时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

国王先问“情节”:有没有要不得的地方?因为他担心杀人阴谋被人揭穿。

2、国王看戏后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

国王脸色阴沉、坐立不安,不等戏演完就站起来,并大声吩咐人点起火把来。回去以后“非常不舒服”“发脾气”。这一切反常的表现都表明了罪恶被人揭穿时烦躁、害躁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总之,课文节选部分的戏剧情节是丰富的。这场戏包含着几组矛盾线索。在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情节主线外,还写了他与奥菲利娅间的不幸爱情,他和霍拉旭间的真诚友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的友谊的背叛。揭示了社会矛盾的纷繁复杂,也增强了剧作的可读性。

三、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格,使剧本具有了像诗一样的语言。明喻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铁匠的钻石那样黑漆一团了”(残酷的现实使哈姆莱特的理想变得黯然失色);暗喻如“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应付以国王为代表的人所过的装疯生活);借喻如“一响空枪”(一场假戏)。

课文中类似的比喻句还有:明喻如“(开场词很短)正像女人的爱情一样”;讽刺情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感情的背叛。借喻如“让那有毛病的马儿去惊跳退缩吧,我们的肩背者是好好的”,借“有毛病的马儿”喻“国王”。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与哈姆莱特装疯时的精神状态相一致。

高二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高二教案篇12

不同的工作经验让四位老师在工作过程中能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激发更大的潜力;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使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有了更大的进步。总结一学期所做所想,我们收获了以下心得和经验。

一、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为了更好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备课组坚持每周五第三节集体备课一次,对上周的教学做个反思并对本周的教学内容和思路进行集体讨论。对于平时的小问题,我们坚持出现后及时一起解决,在备课过程中坚持资源共享,共同搞好备课工作。

2、落实好教学工作

地理是一门既是文科又偏理科的边缘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文综中难度比较大的学科。而本地区因为中考没有地理学科,所以高一的新学生基本在初中都没有正式认真接触地理,对地理这一学科较为陌生,高一地理学又是整个高中地理中属于比较大难度的,因此高一的学生刚一接触地理就遇到难度,在学习中受到比较大的阻碍。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几位地理教师因材施教,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尽量穿插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又努力做到把这些课外知识与学科的考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提高兴趣的同时又学到该掌握的知识点。另外课后的我们几位教师亦进行一定辅导,比如谢星娇和侯新宇老师利用自己班主任的身份,经常夜修时间为学生解答问题。

3、做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本学期我们高一几位教师集体探讨,集体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几次作业均是自己找题选题,针对学生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找适合学生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把知识得以稳固。同时,为了督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几位教师均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且做到尽量在课堂上进行典型题目的评讲。

4、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本备课组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利用辅导课和其他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你不教我不懂”逐步引导成“你不教我也懂”,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自学教材的习惯,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1、个别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或者是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的情况。

2、教学难度的把握与学生实际接收能力发生矛盾:讲太难,学生接受不了;讲太容易,学生又不能获取多少知识。3、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较少,学生分析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4、一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很不负责任:抄袭现象严重

三、今年努力的方向

1、更好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特别是从备课组成员的思想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电化、多媒体等)改进地理课教学。

2、强化对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使备课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进一步浓厚起来,通过讨论、交流,使备课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组织编写好各章节的“学案”导学辅助性资料。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再作不懈的努力。

6、勤写教学后记,即反思,要重视教学的积累,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7、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并将新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参与、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学生的成绩还不尽如意,成绩还有待提高,本学期的教学教紧,一些计划完成的知识无法讲授完成,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都有信心可以完成任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正视存在的问题,完成我们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二教案篇13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而理科班面临6月份的会考,这将是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考试,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我倍感压力;理科班的学生主要有2个问题,一个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不够。如何加强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教学班4个,4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学期工作计划《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六.教学措施: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七、具体措施: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是教学、命题的标准和依据,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要求,为会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中学科知识点的落实,也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教材的整合,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价值观,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根据《课标》要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弥补教材的不足。改变传统地理教材观,由单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转化,由依赖教材向主动构建教材转化。

3、重视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关键性目标。要在教学中倡导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稳固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

4、重视备课环节备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处理好“量”与“时间”的关系,合理取舍和整合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校内备课组的活动,开展校际交流,寻求共同发展。八:进度计划周次教学活动安排1制定本期高二地理教学计划;激发、鼓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向学生介绍本期必修3教材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2完成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教学,计划课时2;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3完成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4完成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和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自己命题,进行第一次月考。5试卷分析;完成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6完成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7完成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8完成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自己命题,进行第二次月考。9完成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教学,计划课时4;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10完成本册教材知识内容的教学,考前知识复习梳理;自己命题,对本册教材进行统考训练;期中考试。11期中试卷分析;对学生本期成绩、表现进行总结;布置后期教学计划:复习必修一教材第一二章节内容,时间安排一个月。12进行摸底测验;全面梳理教材脉络和和强化主干知识,使学生明确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把握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系统、细致的讲述教材内容;进行跟踪训练;及时进行点拨辅导;师生互动,由学生事先准备、自主提问,当堂解决;进行针对性、总结性训练与试卷分析。13141516——期末全面进入初中地理教材的复习。

高二教案篇14

教学目的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运用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及倒叙的写作技法;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一、导入课题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课文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

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2、思考讨论:本文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4、思考:试归纳总结本文主题思想

讨论后明确:

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1、总结归纳本文的人物性格和写作技法;

2、讲解讨论《早晚练》上的作业。

一、人物性格分析

研讨: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

1.诛杀暴卒刚正沉勇

2.代民偿租仁慈宽厚

3.拒收贿赂清廉正直

二、写作技巧分析

1.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

2.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讨论后明确:

《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文章结构巧妙。

高二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灯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__。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灯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灯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灯光?应该说涉及了灯光,或说暗写侧写灯光,作者对于灯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灯光回忆灯光联想灯光眼前/现实灯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灯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灯,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灯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

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灯,盼归之灯,姐姐点灯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灯。

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灯是指路的灯,第二个故事中的灯是精神的灯,灯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灯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灯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灯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灯光照亮,灯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灯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灯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灯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灯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灯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灯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灯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

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以“灯”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灯”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