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设计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自信心。写好高二历史教案设计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二历史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20世纪新的学术思潮的不断涌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科学的重要成就;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西方未来学;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各国教育更迅速发展;世界性教育改革的特点。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现代新的学术思潮的发展,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改革开放,追求社会进步的观念。
2.通过对现代教育战略地位和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节重点:当代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本节难点: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教学设备
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工具,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要点
一、学术思潮
1.西方哲学的发展
2.世界史学的发展
3.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进展
4.西方的未来学
二、教育
1.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节课我们来了解20世纪的世界学术新思潮的出现和教育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学术思潮
1.20世纪哲学的发展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表格,指导学生阅读学术思潮的哲学部分,完成表格
2.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
在哲学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历史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看待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突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作用。这种史学观对社会主义国家基至对西欧的历史学影响巨大。但是它存在缺陷,对历史解释存在公式化和教条化的倾向。
(2)一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西方史学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一是西方史学家开始探讨文明发展的规律。著名的代表作有《西方的没落》和《历史研究》。二是从法国开始,史学的研究突破传统的政治史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研究。三是60年代西欧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除了苏联、西欧史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外,美国的历史研究更是流派纷呈。有进步主义学派的史学,代表人物彼尔德;有新保守主义史学;有新左派史学以及新社会史学。不同的史学观都和当时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3.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简单了解什么是“凯恩斯学说”,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措施,鼓励和刺激消费,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足。
4.20世纪的西方未来学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未来学?学生回答:未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学科,特别注重探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而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
二、教育
1.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
提问:为什么现代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培养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科技力量竞争
正是由于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看作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因此许多国家竞相增加教育投资,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并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归纳,教师补充。
(1)重视普及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这是改革的重点,因为基础教育质量决定民族素质,民族素质是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国际竞争。
(2)重视教育要求的综合性,为适应现代科技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课程设置综合化。
(3)建立继续教育的体制,即加强学前和成人教育,因为幼儿教育对个人智力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必须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调整。
(4)教育形式多样化,保障各年龄段的社会成员都能适时接受恰当的教育。
(5)重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受教育者信息量增加,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提高效率,使教育迅速普及。
本课小结
现代学术思潮和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面向未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优秀素质的劳动者,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本校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改革情况。
2.如何认识教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2
【单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__和社会__,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阅读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时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
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阅读P3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措施?
2、阅读P3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
(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活动1】阅读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
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阅读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3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人类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趋于成熟: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商周时期的金文
①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3.汉字统一:秦朝的“书同文”
(1)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2)具体做法:①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②接着推广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3)意义: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
[问题探究1]什么叫书法?
(一)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1、原因: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发展历程
1.秦汉——自发阶段:
①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多重实用;
②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问题探究2]如果说秦汉时期的书法美是自发的,那么,为什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能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1)原因: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2)典型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问题探究3]隋唐时期具备了哪些能够促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条件?
(1)条件: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表现:
①草书——狂放不羁:张旭、怀素(颠张狂素)
②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4.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1)原因: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2)代表:“宋四家”——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5.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问题探究4]明代书法为什么会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原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2)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三、篆刻艺术
1.定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他的创制以书法为前提,与书法并成为姊妹艺术。
2.秦汉时期——篆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时期,为以后印章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2)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3.篆刻艺术的发展
(1)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
(2)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
1、汉字的演变趋势和主要字体
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概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和及原因。
时期发展历程或特点原因
秦汉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文字刚获得统一
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隋唐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③重文
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史界革命”及其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的主要贡献;甲骨文的发现;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诗界革命”和黄遵宪的诗歌;“谴责小说”;京剧的形成;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2.能力方面: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总结新旧交替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我国一批史学家、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满怀爱国热情,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和革新,从而推动我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史实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
(3)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近代国情和近代文化推动我国社会转变的认识。4.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以利于掌握同类史实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的特殊性。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145页《冯将军歌》片断,使学生了解应从诗歌反映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分析诗歌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史界革命”、“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是本节重点。“史界革命”标志着我国近代史学的真正崛起,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史学新理论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史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王国维运用史学新理论在史学领域的众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了解晚清史学的主要特点,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研习能力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诗界革命”是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的一股进步的文学__。它在近代诗界的影响和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对当时的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谴责小说”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独有的反映,广泛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及进步意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在近代文学占据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难点分析:对“史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特点与实质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新旧交替。理解这一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受以往知识影响,学生可能会将这里的“革命”的含义与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混同。而这里的“革命”,实质上是变革维新,是倡导者当年的特定用语。理解这一实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学难度相对较高。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__
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
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__
(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讲授新课
_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_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_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_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_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大屠杀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
_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
_“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杀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_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3、课堂小结
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杀,那同样是人类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板书设计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
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
1、屠杀
2、监禁
3、掠夺
4、奴役
5、实验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
纳粹种族主义
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6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39;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活动目的]
秦始皇是我国历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很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小品、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认识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诗称赞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面对迎面而来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
一、找一找和议一议
首先,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互相交流,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们在讨论课上使用。再推荐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
二、说一说
你准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吗?来吧,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来。
(1)营造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
(2)讨论课:选举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讨论。大家讨论时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钟发言时间,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3)最后有请老师或同学为讨论课做归纳总结,为同学们指明客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敢于创新,能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点的同学。
三、写一写
通过对秦始皇的讨论,你学到什么?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
请你拿起笔来,参照下表,把你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和理想等方面最感兴趣的话题,以我是……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向同学介绍自己,好吗?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7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年级学年工作要点,本学期高二年级继续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管理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贯彻学校工作计划,扎实“双基”,抓好过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实现“五个一中”的总体目标。
二、工作目标:
1、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努力实现教科局提出的“123”工作目标,即构建一个模式(切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两个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推进三类课堂(规范课堂、高效课堂、精品课堂)。。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高二阶段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力争95%的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3、努力探索优秀生的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目标,增强动力,付诸行动。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力争通过高二努力为高考打好基础。
4、教学改革活动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集体备课、常规教研以及新高考研究。要求35岁以下新青教师主动听课学习,力争做到先听后讲,力求取长补短,精心打造精品课、魅力课。
5、教师要强化科研意识和成果意识。坚持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思路,学科组自主加强课题研究,教师及时总结个人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常规工作要求,关注班级管理过程和学生管理实效,建立一支学习型、智慧型的班主任队伍。
7、严格执行《乡宁一中全员育人导师制》。强化学生理想目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落实学法指导。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备课组及教师
1、实行备课组长教学质量负责制,认真做好集体教研备课、每次重大考试的备考、命题及反馈等工作。集体备课活动,严格备课纪律,保证时间,保证人员,保证质量,早安排早准备不搞形式。
2、要求教师备课规范,新青教师备详案,渗透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内容。每周至少一次教学反思,附在备课之后。①强化集体备课时的业务学习,抓实集体备课时的教学研讨。②青年教师注重新考纲的学习与研究,依据考纲灵活处理教材,并且进行命题研究。打造教师专业底气,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③开展每月的教学总结活动,特别是每次重大考试后的阶段总结。
3、备课组内加强教研和交流,认真组织好备课组听评课工作,加强复习课、练习讲评课,完成学案编写工作的研讨。注重研究高考考点在高二教学中的合理渗透;注重精选例题、练习题和补充拓宽的内容;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研究;注重落实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
加强考练的研究,中心研究课题为:教过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效果怎么;考过些什么,哪些还需要巩固。下午训练试题要滚动型命制。考后要全部批改、认真讲评,学生普遍问题和重难点问题必须继续练考,练会为止。
4、作业分层要求,批改要做到:一课一收,查阅50%,批改50%,练考100%批改。确保批改数量和批改质量,汇总分析典型错题,作为例题纠正,追求批改的实效性。BC层班级要求人人有“纠错本”。周六周日要有具体作业,2个课时的作业量,必须检查落实到位,另外强调培优补差的持续性。
5、以人为本,方阵竞争。以平时下午训练为基础,以大型考试为阶段性标志,公布龙虎榜,形成竞争态势,你追我赶,互相促进。
6、加强学习,主动听课,根据个人情况,拜师学习。一学期达到50-40-20节的要求。研究教材,注重智能性和可考性,把握基础点、能力点和突破点,强化变式训练,做到融会贯通。
7、加强导师制工作,全体教师要全身心投入,确实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采用谈心、个别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提升学习成绩。教师建立导师工作档案,学部不定期检查。
(二)课堂教学:坚定课改理念,进一步深入理解“导、学、疑、展、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认真磨课、研课。80%的课堂要达到高效,50%的课堂要达到精品,20%的课堂要达到魅力。
1、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依托学案,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能力化,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2、展示交流环节,要有科学性安排:丰富展示交流环节的内涵,减少时间浪费,既要保证学生的充分展示,又要完成教学任务。
3、强调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和课堂生成性,学生全员参与,有讨论、有争议、才有生成,这样才有进步,课堂才有效率。
4、每一节课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反馈练习或小结,只有及时的总结,才能使教师知道本节课自己的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收获。课堂结束时必须布置作业,必须有具体的检查方式交代和落实标准要求。确保学生要落实到位。
5、落实好每一次下午训练检测,试题难易适度,容量适中。坚决禁止随便安排内容,学生手中无题无事可做,监考教师班级固定,要提前到位,盯住每一个学生,确实达到三年备考的目的。
6、恰当处理好课堂和自习,教材与辅导资料的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水上浮萍。依据高考要求适度挖掘和拓展。
7、一定要加强理化生实验教学,细化实验环节,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从容应对学业水平考查,同时面向新高考。
8、理化生政史地学科以及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在适当时间结束课程,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复习,力争全员过关。
(三)班级管理
1、纪律方面:坚决杜绝班级学生的打架斗殴、爬墙上网、吸烟饮酒、迷恋手机、自暴自弃、不尊敬师长不服管教、班级秩序混乱以及自习吵闹等现象。
2、本学期突出学风建设主题。狠抓班会课质量,利用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比如:文科的记忆背诵比赛,理科的做题思路和准确度评比。比惜时,比自律,比成绩。结合开展月主题活动、开展专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3、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特征和个性品质,确立面向全体的思想,帮助其确定目标,明确方向,给每个学生指导成才之路。
4、督促学生落实目标,人人有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化为阶段小目标。分阶段设立座右铭,力争天天兑现目标,周周检测目标。要以班级为落实导师制的主阵地。
5、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开展学习小组活动、竞争对手赛活动、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班级挑应战活动。树立班级学生的阶段榜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轻松备考。
4、具体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弱科对应分配导师,据情况变化调整导师,沟通学生进行情况。适时组织班级任课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收集学情数据,及时指导学生备考。
(四)音体美教学训练管理
1、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强化音体美训练秩序、训练质量的检查,做好音体美特长队伍的稳定与壮大工作。A层班级摸排学生情况,继续发展特长学生,可以选择播音主持、编导、书法等类别。
2、音体美教师保证按时到岗守岗(课堂、两操、特长训练、大型会议),训练时间饱满,内容实实在在,有实效。
3、一月至少选择开展一次活动,比如:艺术活动、素质拓展、益志游戏、健身舞蹈等等,普惠及全年级学生。
4、实行音体美训练学生的专业与文化一体化管理,对音体美训练学生专业、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密切合作。特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训练情况,音体美教师及时向班级反馈学生训练中的.问题。任课教师联手培养特长学生。
四、年级主要工作及安排
1、年级要求:⑴听课必须达标(一般教师20节、青年教师40、50节),青年教师听高三教师的课有奖励分。每课(节)教案后有课堂教学反思,课后反思一周一次。学案数量33-22。年级、学部管理人员听推门课15节以上。
⑵近2年没有带过高三的青年教师要求做近三年高考题或一本年高三复习资料,有专业学习笔记。并且纳入常规检查项目。
⑶严格执行学校请假制度,不许旷课、旷辅、旷备、旷训;不坐着讲课,课堂巡查学生学习情况,强调学生笔记,监督管理其学习。有事请假前,自行调整好下午练考。年级值班查出核实后按规定扣除绩效,私自顶替教师一同扣除。
⑷学科教师的评估依据业务考试成绩、教学行为、教学成绩、学生管理能力、遵规守纪以及学生满意度。
2、以学部为主要管理集体,两位部长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确保管理无漏洞、无死角,不定期的、灵活的、班级自主的召开家长会(学期1-2次);学部自主召开学生大会(学期1-2次)。
3、检查--值班安排:学校三级值班与学部值班相结合,保证天天有人负责学部和班级。据班级纪律、教学成绩、教师到位守岗等评定管理效果。
4、学部勤于检查,重在落实,沉下去管理,用“严”“实”做标杆。每周对教师不规范的教学行为要及时提醒,必要时通报批评。
要求学部值班检查统计早读,上课、课间操、下午练考、特长训练以及集体备课等等情况,及时汇报年级组或学部进行通报,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8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难点突破】
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农业的起源
1.“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
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三、水利的兴修
1.大禹治水
2.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战国)
郑国渠(战国)
3.王景治黄河(东汉)
4.井渠法: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四、农民沉重的负担
1.沉重的赋税
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
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
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泰半之赋”,使农民负担沉重。
2.繁重的徭役
秦隋王朝力役繁重,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____。
五、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课堂小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课堂讨论:中国古代历朝都发生民众_。为什么农民会被逼上反抗的道路?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9
1.从医之路
(1)出身: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
(2)从医:23岁时从医,10年后医术享有盛名。
(3)成为御医:38岁时被聘入楚王府主持良医所,后来又被推荐入太医院成为宫廷御医。
(4)编医书:经过27年不懈努力,李时珍终于编完《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
(1)内容:
①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③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2)地位:
①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②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③1951年,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各国代表,一致尊崇李时珍为世界文化名人。
[深化认知]
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学是一座丰碑,是中国的“百科全书”,也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他的动植物分类法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故李时珍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清单二中国古代的农学家
会通中西的近代实验农业开拓者——徐光启。
1.学术思想
(1)徐光启注重实学而淡泊功名,积累了许多农学、算学、天文历法与测量方面的资料和知识。
(2)徐光启向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有关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尤其关注。
2.《农政全书》
(1)内容:他从“农政”,即国家政策的高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2)特点:汇总历代农学成就,总结当代最新农业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从而确保了农书的科学性、开创性和先进性。
3.思想影响
(1)开风气之先的“引进西学第一人”。
(2)注重数理研究,坚持调查、实验、观察、总结的近代科学研究方向,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深化认知]
徐光启做为古代的高级官员与科学家,具有许多值的学习的优良品质:不迷恋官位,清正廉洁;关注国计民生,有济世救民的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坚定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探究点李时珍的贡献和优秀品质。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写成了药物学巨著。
——中国医学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又是怎样写成《本草纲目》的。
[答案]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李时珍刻苦钻研,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答案]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材料三: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李约瑟为什么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如此高的评价?
[答案]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
[结论形成]
李时珍能够写成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原因和他的优秀品质。
1.原因
(1)李时珍出生在医生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为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3)我国古代药物学著作丰富,尽管存在不少错误,但也不乏精华内容,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李时珍注重实地考察,虚心向药农等人请教,亲身试验药物疗效,掌握了编写《本草纲目》的第一手药物学素材。
(5)李时珍立志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持之以恒的思想动力。
2.品质
(1)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
(2)科学严谨、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态度。
(3)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4)不盲从古训,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
(5)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0
一.目标:
利用学校、年级部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营造复习迎考的氛围,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以期提高会考过关率和达“A”率。
二.具体措施:
第一周:
1、各必修学科利用第一周的课时讲解寒假作业,做好复习的扫尾工作。为后期的训练提供时间;
2、将早晨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前到6:40,主要安排偏文的学科老师到班级督促、辅导。安排早读的学科有:历史、政治、地理、生物;
3、安排各个学科利用午间辅导的时间进行训练,讲解习题等;
4、晚间辅导:文科班的晚间辅导向理科倾斜,每个班安排2次;理科班的晚间辅导向文科倾斜,每个班安排2次;
5、周末自主学习:每个班级每门必修学科安排2节辅导课,语数外各安排1节辅导课。
第二周:
1、组织年级学生召开复习动员会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会考复习的重视程度;
2、组织第一次模拟考试;
3、结合模拟考试成绩召开必修学科老师会,对复习查漏补缺;
4、每个文化班语数外三门科目各抽出2节课作为必修自习课,美术班的语数外科目各抽出3节课作为必修自习课;各个班级的选修学科暂停,全部作为必修自习课。因必修老师课时已经很多。因此,以上安排的必修自习课由原任课老师看班,必修学科老师安排复习任务;
5、安排必修学科老师补差。
第三周:
1、安排第二次模拟考试(利用周末自主学习时间);
2、各学科进行综合训练,巩固前期复习成果。
第四周:
1、各学科进行综合训练;
2、语数外、体育全面停课,安排必修自习课;
3、年级部做好考务安排。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1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总体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教学内容
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
第五、教学安排
1、假期补课期间完成《中国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
2、下学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学任务。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4、第8-9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后四节教学任务,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5、第10周复习准备月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6、第11-13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7、第14-15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后三节教学任务。
8、第14-15周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的教学,
9、第16-18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三章的教学,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10、第19周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2
第二学期工作已结束,回顾紧张忙碌的一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为中心理念,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学习,每人都认真写了心得体会,师德修养得到提升。
2。同时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课改理论和课程标准,提升了理论素养,使教学实践以理论为支撑,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通过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认真评课,采取案例分析,教学诊断等方式开展了“如何备课”、“如何说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学习和讨论。另外针对本组历史学科特点,本组老师经常捕捉当前的人文、时政和科技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生活化。
3。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利用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期初的计划我们组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既有优秀教师、学科骨干的观摩课又有新教师的汇报课;既有初三教师的复习课模式又有成长中教师的公开课。这些课对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帮助很大。
二.落实教学常规,狠抓教育质量。
1、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期初每位教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为把集体备课做到实处,根据教务处的规定我们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进行。不定期检查教案,督促各任课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课改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4、各任课教师均能做到教学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5、在教案的撰写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本学期我组教师最大的优点是普遍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知识巩固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深化教研气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本学期里,我组又继续在校内举行了公开课,各位老师主动听课学习,认真评课交流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本学期主要有任晓老师的校级研讨课,谢刚鲁卫军老师赛讲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历史教研组的教师能更好的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让年轻教师获得更多经验,让老教师获得更多新的教学思维。
四.存在不足
1教研形式缺乏多样性教研的“瓶颈”是专业引领不够,许多教研仍然是内容、形式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经验总结等。
2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影响教研的深入开展。学校、家长要让学生考高分,教师只能在这一指挥棒下培养应试能力,而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
五、整改策略:
1、优化教研工作程序,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无效教师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之路。除了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外,教研组在常规工作中要优化教研工作程序,教研活动有主题,理论学习有内容,教学方法有指导,专业发展有目标。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让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共同研讨等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提高。组织各备课组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根据学年教师工作成绩。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论文获奖情况评出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专业引领,突破教研“瓶颈”专业引领是制约教研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首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教研的开展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可采用结对子、随堂研讨等形式给年青教师以帮助和指导。其次,要积极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积极利用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对每次的理论学习要有具体的要求。最后,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科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学科组共同发展。
尽管我们在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研究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论文水平有待于提高等等。总之,教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探讨更加有效的研究方式,不断提高我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学质量。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3
【单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___和社会__,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阅读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时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
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阅读P3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____?
2、阅读P3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
(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___和民族___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活动1】阅读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
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阅读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4
清单一牛顿的故事
1.童年时代
出生于英国林肯郡的一个村庄,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
2.中学时代
一度辍学,喜欢读书及钻研数学问题。
3.大学时代
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发现代数二项式定理。
4.乡下两年
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日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引力问题。
清单二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提出“万有引力”概念
(1)条件:
①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大定律。
②伽利略发现了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2)内容:通过研究证明宇宙间所有的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3)意义: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标志:1686年,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文,提出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1687年问世。
(2)地位:是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深化认知]
近代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揭示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并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第一次大飞跃,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清单三对牛顿的评价
1.晚年的困惑
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
2.地位与作用
(1)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
(2)从伽利略到牛顿的时期,对后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化认知]
牛顿是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探究点一牛顿对近代科学的巨大贡献
[史料探究]
材料一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恩格斯
(1)从材料一恩格斯的评价可以看出牛顿的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概述牛顿对古典物理学所做的主要理论贡献。
[答案]特点:研究范围涉及天文、光学、数学、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各个领域里都成果突出,贡献巨大。理论贡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力学三个基本定律,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从而把天上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的运动规律同地上重力下坠的现象统一起来,完成了物理学发展的第一次大综合,实现了人类认识上的飞跃,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
材料二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还没有发现呢。
任何不是从现象中推论出来的说法都应称之为假说,而这样一种假说无论是形而上学的还是物理学的,无论属于隐蔽性质的还是力学性质的,在实验哲学中都没有它们的地位。
——牛顿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为什么牛顿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理解。
[答案]生活在欧洲科学革命的大时代;善于吸收、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忘我的投入与勤奋的探索;谦虚的态度;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
[结论形成]
牛顿建立力学体系的原因及深远影响
1.原因
(1)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牛顿在科学方面的贡献创造了条件。
(2)具备了良好的知识条件。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伽利略的实验科学方法和培根所倡导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法。
(3)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对力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4)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和不畏艰辛、勇于牺牲的思想品质。他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
2.深远影响
(1)牛顿力学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将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牛顿经典力学揭示了力学与运动的关系,使人们可以精确掌握力及其作用,使人们掌握了机械的制造与应用,从而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揭示出宇宙万物的物质本性和科学性,也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探究点二评价牛顿
[史料探究]
材料一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材料二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爱因斯坦和凯恩斯对牛顿的评价。
[答案]爱因斯坦肯定牛顿对其所处时代的贡献和他对物理学的奠基作用;认为应该放到人类“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的长河中评价牛顿。凯恩斯认为,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2)结合材料,指出二人评价牛顿的不同角度。
[答案]爱因斯坦主要强调牛顿的科学贡献;凯恩斯则强调牛顿的多面性。
[结论形成]
评价牛顿
牛顿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1)《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牛顿为人类树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谦虚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还有勤奋的探索精神等值得后人学习。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5
一、高中历史学习简介:
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教材
教材编写:在初中通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式的知识整合,深度、广度加大,相应地,难度也加大。
基本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文学、艺术)、社会生活
会考:严格、认真对待;知识改变命运
史学观点:文明发展史观、全球史观;人文发展观,当代史观
精神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开放合作、包容、创新竞争、合作共赢
二、鉴于同学们在初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历届同学学习历史的误区进行调整与安排,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通史学习的基础上,理清中外历史发展脉络:
1、中华文明发展线索:注意时间顺序
2、世界文明发展线索:
三、基本学习方法与步骤:
1、认真阅读导读内容,明确本书讲述人类历史的政治史的内容;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引言部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同样要重视理解。
2、目录分析,理解各单元之间的关系:
一、二单元:讨论古代政治制度,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为例,分别讲述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三、四、五单元:讨论近代政治制度与相关实践,讲述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创立、巩固及其向全世界(以中国为例)扩展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同时讲述社会主义政治构想的产生及其在俄国和中国的实践。
六、七单元:讨论现当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格局。一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政治建构,另一方面展现当代世界的多极化政治格局。
3、教材阅读,加强阅读、分析、理解材料以及组织整合概括、比较能力的培养:
(1)从引言入手,了解概况。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各标题下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出中心思想,提出问题。
(3)理解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4)与课后的练习题进行有机的联系
阅读教科书,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到——看书的“五化”,即问题化:自己看书的时候,以节为单位,把
每一节所讲的内容首先给问题化,这样,看书就有了目的性,自然就有了效率;数字化:自己在看书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于相同类的问题要进行归纳,到底是几个问题,把它弄准,然后用数字给它固定下来;重点化:把问题数字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个主次的分别并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与理解;要点化:把重点问题要点化;熟练化:对于自己归纳的要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但绝不是口语化)复述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反复记忆,达到熟练程度。
四、基本要求:
每位同学需准备:课堂笔记本(用于当堂笔记和课后巩固)、改错本(写出出错的原因、答题思路)、作业本(巩固提升)
五、做好初高中衔接,重新定位
我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6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了解或掌握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背景、最早投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阶级阶层;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特点,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早期斗争。
2.能力要求:
(1)分析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
(2)综合分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3.情感目标: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步伐。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种压迫,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观点的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点。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了解早期资本主义的著名企业;懂得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2)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是又一重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一面;同时又具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依赖性的一面,使其在政治态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妥协性,这给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是重点。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特点还有,先于资产阶级而产生;分布集中,便于宣传和组织斗争;破产农民多,有利于工农联盟;身受三重压迫,斗争性强。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已经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
2.难点分析: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难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于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一方面,外国资本家利用从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市场,处处危害中华民族资本,反对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清政府的厘金、苛捐杂税和其他勒索,也给民族资本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广东新兴的民族资本缫丝工业,曾一度遭受封建行会势力和地方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摧残。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例如,在技术上需要聘请外国技师,购买外国的机器和原料;在资金方面往往要向外国银行借款;在投资方向上主要是尚未被外国资本势力完全占领市场的那些行业,或者是适合外国资本掠夺中国原料需要的那些行业,如缫丝、制茶和轧花业等等;就连在投资地点上都无法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当时100多个民族资本工厂多在通商口岸,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这是因为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的原料和技术设备,或者是为满足这些地方外国人的需要。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不得不依赖封建势力甚至采取行贿等手段去拉拢地方官僚,求得减免税厘及专利的特权,或者呈请官督商办,管束工人。此外,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投资人,又多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商人一般都捐有官衔。上述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他们一方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软弱性。早期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影响深远,伴随着整个旧中国的历史。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洋务运动对中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学生回答)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条件
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③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讨论: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是怎样认为的,请阐述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观点一: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3、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4、资本主义侵略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敌入侵,中国也会缓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但是这仅仅是外部条件。
观点三:二者的因素皆有。
2、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思考一:资本主义企业为什么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1、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2、便于依赖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有一些人将工厂设在通商口岸的租界内,是为了寻求“保护”,避免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思考二:这一时期,在这些地区还存在哪些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什么共同点?
外商企业(耶松船厂);
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
同点是:
1、都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都使用大机器生产;
3、大都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二、无产阶级的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②: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组成:外商企业;洋务派的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
④共同优点(共性):
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政治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⑤独有特点(特性)
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破产农民多,便于工农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斗争;产生时间早,资格老。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怜惜文章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7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新课程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这一代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同时和本组教师以及学校历史同仁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我校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第二、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历史组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二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组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6个班,共计37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一点,平行班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差异性的教学。
第四、教材简析:
新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势必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编写模式,将大历史的&39;发展和蜕变浓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脉络的演进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气与活力跃然纸上。要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必须做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而做练习题不能以题海作为战术,而应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选精练,逐步提高。
第五、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本学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变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会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棵的具体安排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棵学习情况。这样做到日日清。
(2)及时单元检测,把本单元所复习的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考完要及时进行试卷讲评。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复习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2)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4、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定期召开教研会,积极参加学校的大教研,加强同科之间的交流。
5、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二历史教案设计篇18
一、20__—20__年工作总结
1、组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本学期集中学习了《历史高中新课程标准》、20__年《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有关文章,就什么是历史学科基本素养?历史学科的学科能力有哪些?文综考试能力目标和历史学科高考的能力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讨,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
2、进行公开课教学与评议:本学期共上有十九节公开课,每位老师课前做了大量准备,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每节课后都进行了认真评议,尤其是“同课异构”,使大家受益匪浅。
3、举办专题讲座和校内竞赛:本学期共有五位老师就中国历史名人、20__年高考热点问题、历史高考答题技巧进行了专题讲座、高二年级进行了校内历史小论文和知识比赛。
4、按学校要求组织进行了青年教师历史课堂教学比赛和优秀教案比赛。
5、继续进行市级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研究》的研究,并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历史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研组工作思考: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管理模式的下移,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日益增强,月考、期中考命题,组织阅卷等具体事务性的工作由备课组完成,那么教研组的职责是什么?除了按学校的安排开展一些教研活动,督促落实外,如何让每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发挥更好的效应,营造一个让年轻教师更好更快成长的良好环境,尤其值得我们组长的思考,有两点应该是重要:
1。让教研组充满书香味:
读书是当好一个教师的底气,不读书谈不上教好书,由于工作任务重,我们很难做到博览群书,但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读一些书、文章,会有很多感触,尤其是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从中受益很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也会很有帮助。让教研组成读书交流的平台,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时间至少向组里老师推荐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谈内容、谈感受,让大家开阔眼界,共同分享精神大餐,形成重读书的良好氛围。
2.多听课更要多评课:
听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自从学校设立了听课月以后,大家听课的积极性比较高的,同行听课时自然会想到我是如何上这课的,别的老师巧妙的课堂设计,独特的教材分析和精彩的师生互动会使你很受触动,别的老师不成功之处往往印象很深,值得吸取教训。但听课后的评课比听课更为重要,因为是公开课,上课的老师会更认真的去读书、思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课后特别希望听得同行们的评价,教研组在听课后及时组织教师坐下来,象剖析一个案例一样客观进行评课,不一味的吹捧唱赞歌,尤其是同课异构,进行比较性的评价,对教师的成长特别有帮助,每位老师在听课和评课中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希望教研组真正成为同行进行教研交流的平台,年轻教师成长的摇篮,做有思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