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二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高二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考虑到所需教具的准备,例如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了解或掌握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背景、最早投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阶级阶层;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特点,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早期斗争。

2.能力要求:

(1)分析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

(2)综合分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3.情感目标: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步伐。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种压迫,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观点的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点。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了解早期资本主义的著名企业;懂得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2)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是又一重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一面;同时又具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依赖性的一面,使其在政治态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妥协性,这给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是重点。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特点还有,先于资产阶级而产生;分布集中,便于宣传和组织斗争;破产农民多,有利于工农联盟;身受三重压迫,斗争性强。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已经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

2.难点分析: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难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于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一方面,外国资本家利用从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市场,处处危害中华民族资本,反对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清政府的厘金、苛捐杂税和其他勒索,也给民族资本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广东新兴的民族资本缫丝工业,曾一度遭受封建行会势力和地方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摧残。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例如,在技术上需要聘请外国技师,购买外国的机器和原料;在资金方面往往要向外国银行借款;在投资方向上主要是尚未被外国资本势力完全占领市场的那些行业,或者是适合外国资本掠夺中国原料需要的那些行业,如缫丝、制茶和轧花业等等;就连在投资地点上都无法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当时100多个民族资本工厂多在通商口岸,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这是因为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的原料和技术设备,或者是为满足这些地方外国人的需要。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不得不依赖封建势力甚至采取行贿等手段去拉拢地方官僚,求得减免税厘及专利的特权,或者呈请官督商办,管束工人。此外,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投资人,又多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商人一般都捐有官衔。上述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他们一方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软弱性。早期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影响深远,伴随着整个旧中国的历史。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洋务运动对中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学生回答)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条件

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③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讨论: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是怎样认为的,请阐述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观点一: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3、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4、资本主义侵略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敌入侵,中国也会缓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但是这仅仅是外部条件。

观点三:二者的因素皆有。

2、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思考一:资本主义企业为什么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1、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2、便于依赖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有一些人将工厂设在通商口岸的租界内,是为了寻求“保护”,避免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思考二:这一时期,在这些地区还存在哪些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什么共同点?

外商企业(耶松船厂);

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

同点是:

1、都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都使用大机器生产;

3、大都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二、无产阶级的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②: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组成:外商企业;洋务派的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

④共同优点(共性):

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政治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⑤独有特点(特性)

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破产农民多,便于工农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斗争;产生时间早,资格老。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怜惜文章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2

1.从医之路

(1)出身: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

(2)从医:23岁时从医,10年后医术享有盛名。

(3)成为御医:38岁时被聘入楚王府主持良医所,后来又被推荐入太医院成为宫廷御医。

(4)编医书:经过27年不懈努力,李时珍终于编完《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

(1)内容:

①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③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2)地位:

①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②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③1951年,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各国代表,一致尊崇李时珍为世界文化名人。

[深化认知]

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学是一座丰碑,是中国的“百科全书”,也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他的动植物分类法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故李时珍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清单二中国古代的农学家

会通中西的近代实验农业开拓者——徐光启。

1.学术思想

(1)徐光启注重实学而淡泊功名,积累了许多农学、算学、天文历法与测量方面的资料和知识。

(2)徐光启向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有关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尤其关注。

2.《农政全书》

(1)内容:他从“农政”,即国家政策的高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2)特点:汇总历代农学成就,总结当代最新农业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从而确保了农书的科学性、开创性和先进性。

3.思想影响

(1)开风气之先的“引进西学第一人”。

(2)注重数理研究,坚持调查、实验、观察、总结的近代科学研究方向,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深化认知]

徐光启做为古代的高级官员与科学家,具有许多值的学习的优良品质:不迷恋官位,清正廉洁;关注国计民生,有济世救民的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坚定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探究点李时珍的贡献和优秀品质。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写成了药物学巨著。

——中国医学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又是怎样写成《本草纲目》的。

[答案]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李时珍刻苦钻研,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答案]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材料三: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李约瑟为什么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如此高的评价?

[答案]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

[结论形成]

李时珍能够写成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原因和他的优秀品质。

1.原因

(1)李时珍出生在医生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为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3)我国古代药物学著作丰富,尽管存在不少错误,但也不乏精华内容,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李时珍注重实地考察,虚心向药农等人请教,亲身试验药物疗效,掌握了编写《本草纲目》的第一手药物学素材。

(5)李时珍立志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持之以恒的思想动力。

2.品质

(1)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

(2)科学严谨、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态度。

(3)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4)不盲从古训,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

(5)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3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39;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活动目的]

秦始皇是我国历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很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小品、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认识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诗称赞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面对迎面而来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

一、找一找和议一议

首先,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互相交流,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们在讨论课上使用。再推荐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

二、说一说

你准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吗?来吧,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来。

(1)营造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

(2)讨论课:选举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讨论。大家讨论时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钟发言时间,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3)最后有请老师或同学为讨论课做归纳总结,为同学们指明客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敢于创新,能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点的同学。

三、写一写

通过对秦始皇的讨论,你学到什么?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

请你拿起笔来,参照下表,把你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和理想等方面最感兴趣的话题,以我是……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向同学介绍自己,好吗?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4

一、高考考什么———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认识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二、预习提纲

时间:_____前期

管仲改革措施:赋税制度

影响:齐国强大,加速_______瓦解

春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秋政治

战强调______

国李悝变法

变魏文候变法经济:“尽地力”—破坏了井田制法

吴起变法:军事——武卒

影响:魏国强大,强化了________阶层的地位

三、线索勾勒

管仲改革—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宗法分封制瓦解政治

社会转型李悝变法经济

井田制瓦解春秋战国变法魏文候变法军事

富国强兵吴起变法

影响:顺应时代潮

四:重、难点

1、横向比较

背景内容影响

管仲改革

魏文候变法

2、阶级分析法认识春秋战国变法的性质和作用

3、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五、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知识。

背景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动力:称霸天下的欲望、

目的:富国强兵、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春秋】齐桓公: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前594“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

【战国】魏文候: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

楚悼王:吴起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

影响:管仲改革: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

鲁国改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实质是废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李悝改革: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吴起改革: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评价:①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从改革的内容来说: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③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是不同的。魏国的变法效果较为显著,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总起来看,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使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得到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六、课后习题点拨

解析与探究提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权力下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

当时的社会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有利于新兴地主参与政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自我测评解答:

1、面临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2、从发生时间看: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前期,李悝变法发生在战国前期。

从变法内容看:相同之处都采取了加速井田制瓦解的经济措施,不同之处是管仲改革未触及世卿世禄制,而李悝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从变法成效看:管仲改革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李悝变法不仅增强了魏国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

3、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更加彻底,触及到上层建筑,改变了世卿世禄制。

七、同步反馈训练

一、选择题:

1、东周开始于

A、公元前770年B、公元前720年C、公元前475年D、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现不包括

A、周王室辖区缩小B、周王室财政紧张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3、春秋时有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目的是

A、维护周王权威B、抵御少数民族侵扰C、讨伐弱小诸侯国D、壮大自身力量

4、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的增多C、各国的赋税改革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

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C、推进土地私有化D、实现富国强兵

6、对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相地而衰征”B、废除世卿世禄C、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D、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7、战国时期最早进行改革的是

A、齐国B、赵国C、魏国D、韩国

8、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B、李悝C、吴起D、西门豹

9、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B、实行“尽地力”政策

C、制定《法经》D、创建“武卒”

10、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变法的主要不同是

A、是否有利于富国强兵B、是否任用有识之士进行改革

C、是否触及上层建筑D、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11、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加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

1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13、魏文候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周王室的衰微B、诸候称霸天下的愿望C、生产力的声速发展D、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1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改革的结果不同

15、战国时期,代表落后与先进的两个阶级分别是()

A、奴隶主阶级与农民阶级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

C、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D、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

1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各国衽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7、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

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知能点2)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B、商鞅C、李悝D、吴起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按照劳动力的强弱征收土地税),而砥其远迩(砥:平。远迩:远近)……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观点。

仍主张按照劳动力的强弱征收土地税。

(2)材料二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

“相地而衰征”。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赋税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地租形态从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的过渡。其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20、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开启了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李悝在魏国采取的变法措施。

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制定《法经》,创建“武卒”。

(2)战国大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主要体现在哪一措施上?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变世卿世禄制。到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3)战国大变法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实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变法改革影响比较大?

①春秋战国时期限,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变法改革的基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春秋时期著名的有齐国的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22、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战争的史实,评述以上观点。

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候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

列宁的话适合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①战争给新兴势力提供了发展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③争霸战争中,华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探究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不能为天下之王。

——《管子》

材料二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7月以前),毋……毒鱼鳖,置阱罔(网),至七月而纵之(开禁)。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云梦秦简田律》

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否有一致性?

不能保护好生态资源,就不能治理好国家。材料二规定在一定的季节里不得伐木、阻塞水流、狩猎。材料二作为法律条文,实际上体现了材料一的思想。

(2)简要谈谈你对以上材料的认识。

古人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注意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并列入了治国方略之中。

附选择题参考答案

1、A2、C3、D4、A5、D6、B7、C8、B9、A10、C11、C12、B13、C14、D15、C16、B17、C18、C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5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新课程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这一代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同时和本组教师以及学校历史同仁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我校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第二、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历史组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二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组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6个班,共计37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一点,平行班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差异性的教学。

第四、教材简析:

新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势必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编写模式,将大历史的&39;发展和蜕变浓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脉络的演进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气与活力跃然纸上。要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必须做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而做练习题不能以题海作为战术,而应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选精练,逐步提高。

第五、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本学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变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会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棵的具体安排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棵学习情况。这样做到日日清。

(2)及时单元检测,把本单元所复习的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考完要及时进行试卷讲评。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复习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2)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4、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定期召开教研会,积极参加学校的大教研,加强同科之间的交流。

5、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6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总体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教学内容

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

第五、教学安排

1、假期补课期间完成《中国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

2、下学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学任务。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4、第8-9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后四节教学任务,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5、第10周复习准备月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6、第11-13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7、第14-15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后三节教学任务。

8、第14-15周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的教学,

9、第16-18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三章的教学,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10、第19周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7

清单一牛顿的故事

1.童年时代

出生于英国林肯郡的一个村庄,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

2.中学时代

一度辍学,喜欢读书及钻研数学问题。

3.大学时代

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发现代数二项式定理。

4.乡下两年

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日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引力问题。

清单二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提出“万有引力”概念

(1)条件:

①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大定律。

②伽利略发现了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2)内容:通过研究证明宇宙间所有的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3)意义: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标志:1686年,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文,提出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1687年问世。

(2)地位:是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深化认知]

近代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揭示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并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第一次大飞跃,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清单三对牛顿的评价

1.晚年的困惑

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

2.地位与作用

(1)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

(2)从伽利略到牛顿的时期,对后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化认知]

牛顿是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探究点一牛顿对近代科学的巨大贡献

[史料探究]

材料一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恩格斯

(1)从材料一恩格斯的评价可以看出牛顿的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概述牛顿对古典物理学所做的主要理论贡献。

[答案]特点:研究范围涉及天文、光学、数学、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各个领域里都成果突出,贡献巨大。理论贡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力学三个基本定律,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从而把天上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的运动规律同地上重力下坠的现象统一起来,完成了物理学发展的第一次大综合,实现了人类认识上的飞跃,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

材料二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还没有发现呢。

任何不是从现象中推论出来的说法都应称之为假说,而这样一种假说无论是形而上学的还是物理学的,无论属于隐蔽性质的还是力学性质的,在实验哲学中都没有它们的地位。

——牛顿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为什么牛顿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理解。

[答案]生活在欧洲科学革命的大时代;善于吸收、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忘我的投入与勤奋的探索;谦虚的态度;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

[结论形成]

牛顿建立力学体系的原因及深远影响

1.原因

(1)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牛顿在科学方面的贡献创造了条件。

(2)具备了良好的知识条件。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伽利略的实验科学方法和培根所倡导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法。

(3)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对力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4)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和不畏艰辛、勇于牺牲的思想品质。他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

2.深远影响

(1)牛顿力学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将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牛顿经典力学揭示了力学与运动的关系,使人们可以精确掌握力及其作用,使人们掌握了机械的制造与应用,从而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揭示出宇宙万物的物质本性和科学性,也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探究点二评价牛顿

[史料探究]

材料一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材料二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爱因斯坦和凯恩斯对牛顿的评价。

[答案]爱因斯坦肯定牛顿对其所处时代的贡献和他对物理学的奠基作用;认为应该放到人类“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的长河中评价牛顿。凯恩斯认为,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2)结合材料,指出二人评价牛顿的不同角度。

[答案]爱因斯坦主要强调牛顿的科学贡献;凯恩斯则强调牛顿的多面性。

[结论形成]

评价牛顿

牛顿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1)《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牛顿为人类树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谦虚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还有勤奋的探索精神等值得后人学习。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__

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

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__

(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讲授新课

_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_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_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_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_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大屠杀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

_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

_“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杀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_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3、课堂小结

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杀,那同样是人类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板书设计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

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

1、屠杀

2、监禁

3、掠夺

4、奴役

5、实验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

纳粹种族主义

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9

一、高中历史学习简介:

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教材

教材编写:在初中通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式的知识整合,深度、广度加大,相应地,难度也加大。

基本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文学、艺术)、社会生活

会考:严格、认真对待;知识改变命运

史学观点:文明发展史观、全球史观;人文发展观,当代史观

精神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开放合作、包容、创新竞争、合作共赢

二、鉴于同学们在初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历届同学学习历史的误区进行调整与安排,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通史学习的基础上,理清中外历史发展脉络:

1、中华文明发展线索:注意时间顺序

2、世界文明发展线索:

三、基本学习方法与步骤:

1、认真阅读导读内容,明确本书讲述人类历史的政治史的内容;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引言部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同样要重视理解。

2、目录分析,理解各单元之间的关系:

一、二单元:讨论古代政治制度,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为例,分别讲述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三、四、五单元:讨论近代政治制度与相关实践,讲述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创立、巩固及其向全世界(以中国为例)扩展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同时讲述社会主义政治构想的产生及其在俄国和中国的实践。

六、七单元:讨论现当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格局。一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政治建构,另一方面展现当代世界的多极化政治格局。

3、教材阅读,加强阅读、分析、理解材料以及组织整合概括、比较能力的培养:

(1)从引言入手,了解概况。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各标题下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出中心思想,提出问题。

(3)理解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4)与课后的练习题进行有机的联系

阅读教科书,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到——看书的“五化”,即问题化:自己看书的时候,以节为单位,把

每一节所讲的内容首先给问题化,这样,看书就有了目的性,自然就有了效率;数字化:自己在看书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于相同类的问题要进行归纳,到底是几个问题,把它弄准,然后用数字给它固定下来;重点化:把问题数字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个主次的分别并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与理解;要点化:把重点问题要点化;熟练化:对于自己归纳的要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但绝不是口语化)复述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反复记忆,达到熟练程度。

四、基本要求:

每位同学需准备:课堂笔记本(用于当堂笔记和课后巩固)、改错本(写出出错的原因、答题思路)、作业本(巩固提升)

五、做好初高中衔接,重新定位

我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了解或掌握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背景、最早投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阶级阶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特点,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早期斗争。

2.能力要求:

(1)分析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

(2)综合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3.情感目标: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步伐。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种压迫,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观点的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点。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了解早期资本主义的著名企业;懂得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2)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是又一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一面;同时又具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依赖性的一面,使其在政治态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妥协性,这给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是重点。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特点还有,先于资产阶级而产生;分布集中,便于宣传和组织斗争;破产农民多,有利于工农联盟;身受三重压迫,斗争性强。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已经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

2.难点分析: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于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39;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一方面,外国资本家利用从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市场,处处危害中国民族资本,反对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清政府的厘金、苛捐杂税和其他勒索,也给民族资本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广东新兴的民族资本缫丝工业,曾一度遭受封建行会势力和地方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摧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例如,在技术上需要聘请外国技师,购买外国的机器和原料;在资金方面往往要向外国银行借款;在投资方向上主要是尚未被外国资本势力完全占领市场的那些行业,或者是适合外国资本掠夺中国原料需要的那些行业,如缫丝、制茶和轧花业等等;就连在投资地点上都无法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当时100多个民族资本工厂多在通商口岸,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这是因为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的原料和技术设备,或者是为满足这些地方外国人的需要。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不得不依赖封建势力甚至采取行贿等手段去拉拢地方官僚,求得减免税厘及专利的特权,或者呈请官督商办,管束工人。此外,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投资人,又多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商人一般都捐有官衔。上述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他们一方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软弱性。早期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影响深远,伴随着整个旧中国的历史。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洋务运动对中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学生回答)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条件

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③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讨论: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是怎样认为的,请阐述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观点一: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3、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4、资本主义侵略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敌入侵,中国也会缓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但是这仅仅是外部条件。

观点三:二者的因素皆有。

2、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思考一:资本主义企业为什么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1、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2、便于依赖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有一些人将工厂设在通商口岸的租界内,是为了寻求“保护”,避免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思考二:这一时期,在这些地区还存在哪些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什么共同点?

外商企业(耶松船厂);

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

同点是:

1、都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都使用大机器生产;

3、大都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二、无产阶级的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②: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组成:外商企业;洋务派的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

④共同优点(共性):

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政治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⑤独有特点(特性)

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破产农民多,便于工农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斗争;产生时间早,资格老。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怜惜文章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11

【单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__和社会__,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阅读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时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

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阅读P3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措施?

2、阅读P3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

(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活动1】阅读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

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阅读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教案怎么写篇12

教学目标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它是以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作为基础而爆发的,使新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政治事件。

在工业革命中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利,他们不断推行革命或改革,巩固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

同时,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因此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要前提。

重点分析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要说明它的必然性必须讲清其背景和条件。

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业革命后不足三百年的今天,人类世界从使用第一架机器发展到原子能、信息时代,这种巨变充分说明了它的巨大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变,而且导致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它使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它使人类历最先进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诞生。

重点突破方案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时,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入手,注意归纳前面讲过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内容。

分析工业革命所需客观条件的同时,注意分析工业技术本身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比较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难点分析

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去学生只知道“自由”、散漫,或人类的“自由平等”等意义上的“自由主义”。

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对学生来说是新概念。

工业革命给资产阶级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优越得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

学生容易只看到工业革命物质方面的后果,不注意分析它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没有政治影响,因此,对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的结论难以理解。

难点突破方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

讲述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再次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后集中起来解决“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两个难点。

为解决这一点,让学生回忆“重商主义”的产生条件、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两者在历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经过思维活动自己得到答案。

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