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什么样的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
《水浒》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__。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一)、积累字、词
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赍发(jī)喝彩(hè)砧辱模样(mú)
B、酒撰调和(tiáo)迤逦朔风(shuò)
C、差拨(chāi)彤云(tóng)洗漱央浼(měi)
D、提防(tí)仓廒(áo)吹撼毡笠(zhān)
解析:
A、玷辱B、酒馔
D、提防(dī)
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
C、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
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消失)解析:消耗:消息
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发展(2-5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
进一步发展(6-9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__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四)、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结束语: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步骤: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__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⑴沧州遇旧
①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②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__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⑵买刀寻敌当林冲得知陆谦来到沧州陷害他时,他大怒,离开酒店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寻,这时的林冲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他“也自心下慢了”,显示出他安于现状的性格。
⑶接管草料场
①调他到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②林冲外出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⑷手刃仇敌
当林冲在山神庙得知敌人的狠毒阴谋时,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经过艰苦思想斗争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__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认识其手段的残忍?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__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__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__,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步骤: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__,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讨: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的亏心事,因而做贼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私语,隔墙之耳也就听得不甚清楚了。
②庙里:林冲无意中听到了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全部对话。陆谦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没想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上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林冲又仅隔庙门,因而听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二、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
1、直接描写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七~十二回。2、完成学案和习案
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篇2
学习目标
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人物传记阅读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分析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项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让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文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略)
归纳常见失误一:没有把握概念的内涵,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二:没有注意概念的外延,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三:没有注意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四:没有把握好关键词,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五:没有注意逻辑关系,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六:没有把握原文观点,造成推断失误。
(二)抢分技巧
1.审读题干,找准信息区间
2.细读原文,理解把握文意
3.比较原文,筛选认定信息
4.分析推理,判断信息正误
四、难点突破,拓展升华
分析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是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类型。是第一大题第3小题和第八大题第3小题。
论述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鲜明、直接、集中。但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这就需要我们在答题时灵活把握,在准确把握其观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选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一大题第3小题D“我们没有机会经历特殊的考验,也没有力量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但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坚守底线,为善去恶。”,而原文的观点为“也许我们很难有机会经历特殊关口的考验,也未必有力量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但起码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原文观点强调即使在没有机会和足够力量做出大事时,也要从小事做起,坚守道德的底线。观点发生变化,因此是错误的。
再如第八大题第3小题“A.经常乘坐飞机的人如果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只需花费40元到60元便可无限制地乘坐飞机,也可以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保额介于45万元至50万元之间”,对照原文“对于“空中飞人”来说,可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可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不限乘坐飞机的次数,而且一年期航意险的保费一般在40元到60元之间,保额介于45万至50万元之间。”可知选项中“无限制地”说法错误。
三、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20__天津卷)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
5.下列对“信息”相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
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6.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
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
7.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入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
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
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强入哈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参考答案
5.C6.B7.D
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篇3
一、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
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
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
2.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
(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
4.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景抒情)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
6.樯橹灰飞烟灭。(借代)
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白描)
(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对比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设问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对偶拟人
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
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拟人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借景抒情)
2.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典故)
四、考点剖析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一)试题类型(常见的有判断手法型、评析手法型、比较异同型)
1.判断手法型
20__年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归纳答此类题的步骤:
(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称;
(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
2.评析手法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归纳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③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3.比较异同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温馨提醒: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归纳总结:
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
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五、巩固练习:
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篇4
1、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理解话题词语的含义,选好切入口,化大为小。
2、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如:《愿景》、《北京的符号》、《肩膀》、《财富》、《纪念》、《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他们》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我们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
(2)题目由哪些词语构成,它们都有怎样的含义,关系怎样。
(3)命题作文的材料范围往往是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
(4)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都可以写。
3、审题指导
示例一
请以“高度”为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
高度
人生匆匆,只有追求高度,创造辉煌,才无悔在人间走这一遭。
人的一生就像在爬一座高山。若止步不前,只能见到平凡不过的风景。若勇敢攀登,奇花异草,天地湖海尽收眼底。试想,若你心存高远,想成为天空中那最灿烂夺目的明月,我想你通过不懈努力,就有可能真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就算不能,你至少也能成为天空中那最耀眼的明星。明星不也为人们所欣赏的吗?可见追求高度的重要性。
大鹏从一出生就努力向天空中腾翔,高度虽不可观,可其一直不愿放弃。斥晏(池边的小鸟)讥笑说:“你何必费如此大的力气?我们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何不在杂草间嬉戏游玩?”然而,结果是大鹏从东海飞往南海,在更广阔的海面上自由翱翔,斥晏只能在杂草间荒度一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斥晏不愿追求高度,一生只会碌碌无为。大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泰勒斯与常人一同行走,泰勒斯走高地,常人走低地。泰勒斯不小心从高处滑落下来,常人耻笑他。泰勒斯却说:“你无需笑我,你连想掉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你是悲哀的。”于是,泰勒斯又费力重新走在高地上。是啊!如果你只甘于现状,连从高处掉下来的机会也没有。伟大的人必能在掉下来后自省,通过继续奋斗,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创造无数首世人推崇的名曲。而他后来失聪,就如从高高的云端掉落到深渊中一般。他不甘于命运的作弄,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月光》等更加优美动人的曲子。我想他后来的成就应该比先前的成就更加珍贵难得。他所达到的新高度是令人敬畏的。
曾听朋友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里的“高调”或许就是指做事要追求高度,追求完美吧!我正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丁玲曾说过:“幸福不是月下饮酒,花前吟诗,而是在猛烈的暴风雨中做勇敢的搏击。”朋友们,请无畏于追求高度,或许这过程是痛苦的,是漫长的,但你一定会在暴风雨的搏击中飞向新的高度。如果能这样,此生何悔?
点评:文章纵横捭阖,颇有驰骋之意。开篇立意,何其简洁有力。文章骨架既定,走笔收放有度,“大鹏”与“斥晏”,读自《庄子》,悟于心,而行诸文,是文章精彩处。先“大鹏”而后“泰勒斯”“贝多芬”,由鸟及人,循序渐进,用喻形象生动而有厚重感。文章首尾呼应,突出追求高度至于“无悔”的情感,又不落痕迹。如果用例还鲜活些,时代些,就更靓了。
示例二
请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
静水流深,大爱无言。面对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一切言语都是苍白的,本命题作文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蕴藏着的美,从而提升人生境界。写作时,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提取让你感动的细节,从而表现他人对你的深挚情感。也可以跳出个人的小圈子,赞扬那些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显示人间至情大爱的典型人物。写作时应紧紧扣住“不言”与“至情”的关系。
[例文]
情在不言中
孔子曰“予欲无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但语言不能代替一切。当我们情感的波涛拍打海岸,心灵的洪水冲决堤坝时,我们需要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不露痕迹的化妆是最高超的化妆,无需言语表达的情是最真切的情。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的深沉。”泪水,晶莹的泪水足可以取代一切倾诉、一切呐喊、一切抒情的朗诵,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诗人最深沉的爱。
橡树和木棉相互依偎,没有甜蜜的言语,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有的只是深情的凝视。语言在此时已成为累赘,因为他们的爱已经穿越时空。
还记得第一次离家数月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和你的无言相对吗?还记得第一次做出喷香的饭菜,母亲那惊讶却又无言的喜悦吗?还记得为了你的学费,父亲寒冬腊月奔波忙碌时你眼角闪动的泪花吗?——
生而为人,我们生活在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身边每个人的爱戴——的包围中,同时我们也被身边的人默默地爱着。
天使丛飞,默默无闻地帮助失学儿童,用坚强的翅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他没有炫耀,没有自夸,而是在无语中做着人世间最伟大的事业,付出着人世间最伟大的真情。不言的情让丛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赴藏工作十余年,在地广人稀的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寂寞挡不住他对藏族同胞的爱,无语掩盖不了奋斗的激情,他在默默无语中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真正的情感不需要言语。我们用无言接受着他人的爱,同时也应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爱。正如《圣经》上所说,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自夸。情感的表达会因无言而更加原始真切。
情,在不言中!
[简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在于从“接受情感”与“付出情感”两个层次展开,既论证了别人对自己的最真挚的爱往往是无言的,又深化一步,论证了每个人也应该对别人付出无言的情。构思的精巧,议论的深刻,陡然提高了文章的层次。
4、跟踪训练
训练一:
以“平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平衡”是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相等或相抵,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平衡是跳水运动员优美的弧度;平衡是刘翔百米跨栏高举的双臂;平衡是任长霞心中惩恶扬善的天平;平衡是鸟儿的翅膀;平衡是船的双桨;平衡是飞机的双翅。纵观世界,平衡造词很多,平衡的自然,平衡的心态,平衡的代谢等。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平衡。如果自然界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果营养失去平衡,新陈代谢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如果心态不平衡,就会受压抑,生嫉妒;如果国家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以强凌弱———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平衡呢?通过你的文章可尽情讲故事,抒感想,发议论;从人事、历史、自然等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
训练二:
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这道命题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构思能力,引导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霜雨雪,也有电闪雷鸣。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微笑着去享受它;失败的时候,不要捶胸顿足,微笑着去接受它;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微笑着去面对它————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你若是微笑着,干同样的工作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果整天绷着脸,你就可能事倍功半————构思时,应注意将立意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如学习中的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跟同学的某一次矛盾冲突与和解等,从而给读者以启迪。
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四、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译本段文字。
1)、实词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2)、古今异义
不行至于成立
3)、通假字
闵—悯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学生对照板述试背第一段。
五、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呢?
明确: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2.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也就是说,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3.但是,作者摆了一个怎样的事实与观点?
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所以描述昆虫行为的人,唯恐被指斥为“违反科学”,都不遗余力地从“有异于人类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说它们“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而作者却不从众从俗,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他指出“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然后以幽默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养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在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社会行为的语言来描述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找出作者举出了哪些动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蜜蜂、白蚁、群居性黄蜂、鲱鱼和成群的飞鸟。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说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全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
5.接下来我们再来具体地看第二部分的内容,第四段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就来了这样两句“最让我们不安的是”“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明确:作者这样说,是模仿传统生物学家的语气,妆他们的逻辑来说的。传统生物学家们不愿意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这一事实,作者这样的叙述充满了调侃与讽刺。
6.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试结合作者的论述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限的;对于人类,没有融入社会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众利用,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有着一定组织的社会性生物,如蚂蚁和蜜蜂,对社会组织的依赖性更强;人类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短时间关闭和组织联系的“电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脱离社会而存在。
7、大家觉得课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明确: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
8、第三部分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类其实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是我们人类却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明确:“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与才能。
9、最后,作者对科研提出了什么希望?
明确:“科学上的探索是一种孤独是、静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几个阶段是这样。但后来,或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晨,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作者希望科学研究能够多一点交流,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五)能力提升
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六)规律总结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欺也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七)学与练: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原来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我们为在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所以,同学们学习也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九)板书设计
蚂蚁能思考科学发展
密蜂有智慧人类社会
生物社会黏菌靠集体探索新解
鲱鱼
生物的社会组织同人类的极为相似
高三语文教案电子版篇7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
【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领会古代散文章法之妙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款款深情,把握其中承载的孝道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特有的语言形式抒发情志产生的独特美感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激发兴趣
《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宋代赵与旹在《宾退录》曾评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落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不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魏晋时代李密的身旁,倾听他的诉说,感受他的款款深情。
二、走进作家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三、深情朗读,纠正字音
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行(xíng)年愍(mǐn)臣孤弱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夙婴(yīng)疾病床蓐(rù)床逮(dài)奉前太守臣逵(kuí)
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逋(bū)慢日笃(dǔ)矜(jīn)育宦(huàn)达不矜(jīn)名节拔擢(zhuó)优渥(wò)盘桓(huán)更(gēng)相为命
四十有(yòu)四矜愍(jīnmǐn)愚诚
四、自读攻读,理解文意,标注实词等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段一:
臣密言:臣以(介词,因为)险衅(艰难祸患),夙(早年)遭闵凶(闵,通假“悯”,怜悯哀伤,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生孩六月,慈父见(我,用在动词前,指代第一人称我)背(宾语前置),行年(年岁,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名词状语,亲自)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古今异义,古义不会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成立(古今异义,古义成人自立)。既(已经)无伯叔,终鲜(少)兄弟,门衰祚(福分)薄,晚有儿息(子嗣)。外(名词状语,在门外)无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强近之亲,内(名词状语,在家里)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立,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婴(缠绕)疾病(被动句),常在床蓐(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停止侍奉)离。
段二:
逮(及、至)奉(承奉)圣朝,(我)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省略+被动)。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古今异义,古义优秀人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臣以(介词,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辞谢)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予)臣郎中(古今异义,古义上书部的属官),寻(不久)蒙国恩(被动),除(授官)臣洗马。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落)首所能上(名词状语,上:向上)报(古今异义,古义,报答)(判断句)。臣具(详细的)以表闻(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逃避)慢(怠慢、轻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古今异义,古义流星,比喻急迫)。臣欲奉诏奔驰(古今异义,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则刘病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笃(形容词作动词,病重);欲苟顺私情,则告诉(古今异义,古义申诉苦衷,)不许(被动句):臣之进退(古今异义,古义两难处境),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段三:
伏惟(敬词)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犹蒙矜育(怜惜养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名词做动词,做官)伪朝,历职(名词作动词,任职)郎署,本图(希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古今异义,古义,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以(介词,因为)刘日薄(迫近)西山,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人命危浅(垂危),朝不虑(想)夕。臣无祖母,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动词使动,使……结束)余年。母、孙二人,更相(相互)为命,是以(因此)(宾语前置)区区(古今异义,古义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段四:
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假,通“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通假,通“又”)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判断句)。乌鸟私情,愿(希望)乞(求)终养。臣之辛苦(古今异义,古义辛酸悲苦),非独(不仅)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表被动)明知(被动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形容词用作名词,诚意),听(任从,应许)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古今异义,古义幸运),保卒(动词使动,使……终了)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名词状语,像犬马一样)怖惧之情,谨拜表(上表章)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陛下,省略句)。
五、分类再巩固: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假“悯”,怜悯哀伤)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四十有四(通假,通“又”)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
2.至于成立(古:到;今:连词,提及,另外)
3.至于成立(古:成人自立;今:建立,形成)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拜臣郎中(古:上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6.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7.急于星火(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8.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很快的跑)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报告,申诉;今:使人知道)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两难处境;今:前进、后退。)
11.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3.臣之辛苦(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1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古:幸运;今: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三)、词类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4.愿陛下矜悯愚诚(诚意)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
2.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三)动词使动
1.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2.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3.无以终余年(使……结束)
4.保卒余年(使……终了)
(四)名词作动词
1.举臣秀才(做秀才,为秀才)
2.举臣孝廉(做孝廉,为孝廉)
3.少仕伪朝(名词做动词,做官)
4.历职郎署(职:任职)
(五)名词作状语
1.躬亲抚养(亲自)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门外,在家里)
4.则病日笃(一天天地)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四)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
(二)介词结构后置
1.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三)省略句
1.逮奉圣朝,(我)沐浴清化(省略+被动)
2.谨拜表以闻(陛下)
(四)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纠缠)
2.逮(及、至)奉(承奉)圣朝,(我)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省略+被动)
3.寻(不久)蒙国恩(被动),
4.告诉不许(我申诉苦衷,请求暂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
5.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表被动)明知(被动句)
(五)宾语前置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慈父见背
五)、固定词组
1.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2.是以:因此
3.非独:不仅
六)、重点实词
1.夙遭闵凶:夙:早。
2.躬亲抚养:亲自。
3.终鲜兄弟:少,没有。
4.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5.晚有儿息:子女。
6.形影相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8.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奉:承奉。
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0.拜臣郎中:拜:授予官职。
11.寻蒙国恩:寻:不久。
12.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13.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14.欲苟顺私情:姑且。
15.至微至陋:极,其。
16.过蒙拔擢:提升。
17.宠命优渥:厚。
18.实所共鉴:明察。
19.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20.庶刘侥幸:或许。
21.保卒余年:终。
2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完,尽。
七)、重点虚词
以:
(1)臣以险衅(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以:介词,因为)
(3)臣具以表闻(以:用)
(4)猥以微贱(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的办法)
(6)但以刘日薄西山(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因此以:因为)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用)
(9)谨拜表以闻(以:连词,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围绕孝道,梳理文脉并深入赏析课文,陈情说理过程动之以情:身世不幸,祖孙深情;进退狼狈,两难之情
晓之以理:孝治天下,理论支撑;不爱名节,消除猜疑;先孝后忠,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进退维艰,李密抉择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为稳定政局,笼络人心,采取怀柔政策,大力征召天下名士入朝为官。而作为蜀汉旧臣的李密进入了他的视野。李密从小失去父母,为祖母所养大,本人以孝亲闻名,又才华横溢博学善辩。司马炎看中他的德才兼备,蜀汉旧臣的身份,下诏书聘请他为太子洗马。
李密迎来了人生最艰难的选择,一边是养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祖母,“九十有六”“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自己应该尽孝侍亲;一边是新朝皇帝,生性多疑,“宠命优渥”的求贤令,委以重任,“诏书切峻”,自己应该尽忠报国。他陷入“奉诏奔驰”“苟顺私情”的进退维艰之中。在这样的人生命题面前,他如何选择?如何做能做到两全其美?让我们走进李密。
二、回溯历史,重温故事
请根据你了解的文章背景填空:
时间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
起因
地点
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李密
经过
结果得到司马炎的认同和许可,暂停征召
明确:
时间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
起因司马炎征李密做官,任太子洗马
地点李密的书斋
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李密
经过上《陈情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结果得到司马炎的认同和许可,暂停征召
三、疏通文意,分享交流
1.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四人小组互相交流
2.教师答疑解惑
四、围绕孝道,梳理文脉
1、请筛选出关于祖母和孝道的文字,概括段意,梳理文章脉络。
尽孝病榻侍汤药:“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尽孝病重不出仕:“供养无主”“刘病日笃”
尽孝病危相为命:“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尽孝乞送终报恩:“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五、赏析课文,陈情说理过程
★作者如何一步步围绕“孝道”说服皇帝?
李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拒绝做太子洗马,不出仕为官,在家照料祖母,还不被皇帝责罚。介于李密和晋武帝二者之间的关系,李密弱势,晋武帝强势。李密只能卖惨,装柔弱,找支撑理由,给皇帝一个台阶下,最好的理由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动之以情:(卖惨博得同情)李密如何“陈情”?
第一段运用总分结构,表述个人身世不幸,祖孙深情。
领起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分述种种不幸:身世凄苦,无父母疼爱;
少时羸弱,祖母抚养;
人丁衰微,孤苦无依;
祖母生病,侍奉左右。
纵向的时间里,横向的四个“无”,李密渺小卑微似一粒尘埃,示弱到极点,让晋武帝从自己没有应诏的愤怒中缓和下来,能激发其一丝丝怜悯之心。言外之意,我由祖母躬亲抚养,现在她卧病在床,我应当尽孝报恩;因为家中无其他亲族依靠,尽孝的只能是自己,无人可替。
1.2第二段运用赋的方法写尽个人的进退狼狈,两难之情。4232
朝廷如何对待李密?(请找出动词)
察、举、拜、除,四次给他出仕机会,前两次从下向上的举荐,后两次从上到下的下诏。
李密如何应对?
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朝廷又如何对待他?
三级压迫(朝廷、州司、郡县)):责备、催促
原因:供养无主,刘病日笃
李密这样陈述的结果:进退两难,实为狼狈:尽孝不能尽忠,尽忠不能尽孝,狼狈的样子,让晋武帝充分看到自己的尴尬、丑态,以平息他因自己没有奉诏的愤怒。
总结:身世不幸,祖孙深情;进退狼狈,两难之情
晓之以理:(在道理上说服)李密如何“说理”?
1、李密抓住了最大的理:“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既然皇帝你昭告天下,“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既然做到了“老”“人之老”,那么我这个“老”“吾老”的更应该被照顾、被同情。这是你晋武帝向全国提倡的,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执行你倡导理念的人,能够给天下人做个表率的人。
2、李密在说明了这个理论支撑之后,为什么要说“不矜名节”?
李密在朝代更迭这个的敏感时刻,面对新皇的下诏,作为旧臣必须摆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不爱惜名节的人生态度,打消晋武帝这个爱猜疑的皇帝的心中疑虑。这个才是晋武帝一再逼迫他为官的最大原因,下诏不应愤怒的真正原因。这根刺拔除了,其他都好商量。
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用。
这一小节,作者将自己对祖母的拳拳深情,深深藏在对祖母细腻的描写中,可谓感人至深。和前面的“夙婴疾病”“刘病日笃”呼应,也是新的延伸,病危只有先留下为她尽孝,这才是自己不尽忠留下尽孝唯一的理由,这也为后文先尽孝后尽忠的方法,做了充分必要的铺垫。我96岁的祖母都这样了,还能活多久?你难道让我看不到她最后一眼吗?
4、李密怎样提出先孝后忠的解决方法?
李密巧妙地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写在这里,告诉晋武帝尽忠长,尽孝短;然后表达“愿乞终养”“保卒余年”的写表的最终愿望;找来人证、天地证,发出生死尽忠报恩的誓言,最终给晋武帝一颗定心丸,让晋武帝满意于他的尽忠之情,更满意于他的犬马怖惧之情,从而满足他写《陈情表》的愿望。
总结:孝治天下,理论支撑;不爱名节,消除猜疑;先孝后忠,解决方法
圆满的结局:晋武帝被他恳切的言辞打动,被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感动,更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没有怪罪他,同意了他先不赴诏的要求,还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在郡县发给费用。
六、作业:
1、成语积累:
孤苦伶仃(原文:零丁孤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急于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人命危浅: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2、写作练习:拒绝是一门艺术。请你向李密拜师,自己完成任务驱动中布置的任务,选择一种情况,巧妙适当得体地婉言拒绝他人。要求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