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三教案 >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时间: 新华 高三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好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__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__年7月底到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辞职信范文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

(1)不盲目追逐热点;

(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__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

1、qq分组超拽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2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习总体思路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3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河流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

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四)重点、难点

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背景知识

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①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

②大河两岸多是人口、城市稠密地区。

2、流域和水系:图3.14

流域(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支流——注入干流;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三级支流——注入二级支流。

3、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体性。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河流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图3.15(学生读图填表)

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应保护它的植被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三、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影响)水力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分析水力丰富与否从两个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气候——(图3.16)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相对较少。

学习方法:(描述气候特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着手。对气温的描述可参考下列数值指标:

描述酷寒严寒寒冷温和温暖炎热月均温℃-30℃∽-34.9℃<-20℃<0℃0℃∽15.9℃16℃∽19.9℃>20℃

P56思考: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在这个季节径流量也最大,其中3月份水位最高;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在这一埋藏也最小,进入枯水期,其中以10月份水量最少。

2、从诺克斯维尔市气温降水柱状图看,田纳西河流域水热条件的匹配并不佳。冬末春初多阴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种和生长;而在作物生长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节降水不足,极易形成旱灾,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解决的措施就是发展农田灌溉。田纳西河水量圈套,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

3、水系——对航运影响

⑴有利——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⑵不利——河流落差大;水量很不稳定。

学习方法:分析内河航运发达的条件——

发达——水量大;水量变化小;经济发展程度高

不发达——水量小;水量变化大;经济发展程度低

P56思考:田纳西河进入枯水期时,因水位过低,使吨位大的船只不能通航,将大大影响客货运量。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的方法调节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4、矿产资源——煤、铁、铜、磷、锌、云母等,丰富。

知识储备:矿产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金属矿可分为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等。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__年7月底到20__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

(1)不盲目追逐热点;

(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__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

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5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必修3”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公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学会分析鐡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总计分析图表方案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自行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见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授归纳、启发诱导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引出南方煤炭资源不足,从北方调来)如果让大家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视频内容,你会用哪些关键词?(请一位同学)南方雪灾,煤炭告急,北煤南运。过渡:为什么南方发生雪灾,要从北方调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展示PPT,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板书)为什么要把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我们先来看两张地图,完成学案问题一:我国煤碳资源分布图、我国石油资源分布图、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完成(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2)。找学生完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问题一)

⑴我国各种能源资源的总体分布特点是什么?

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⑵我国特大城市分布是什么特点?

东部特大城市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西部特大城市分布少,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

教师总结:必要性,过渡:根据这两张图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且在区域间不具有流动性。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资源短缺。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经不平衡。要达到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平衡,就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师:我国为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有哪些?

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

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会的一项地理能力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例来分析。(板书:西气东输)在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西气东输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管道运输)我们一起来看三张管道运输的图片。

下面我们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给大家3分钟时间根据课本82页图5.1,完成学案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前三项内容。(找两个学生完成)

1.基础: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三角、珠三角

3.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线路

=1GB3①起点新疆轮南,终点上海。

=2GB3②经过省区: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安徽、河南、江苏、上海。

③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起点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终点广州全长,2012年全线贯通。

过渡:(展示PPT西气东输路线图)(师)西气东输管道路程长,穿过的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多次穿过河流、山脉,工程难度大。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多,国家为什么还要投资修建这项工程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板书:原因)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3段和图5.2完成学案上的表格1。(1—2分钟)

下面我请一们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

地区城市分布经济水平能源消耗量能源产量煤油气消费地东部地区密集发达多少较多少生产地西部地区稀疏欠发达少多少多

能源消耗量的多少你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根据5.2第一张图,可以看到东部占48.7%,西部占19.1%,所以东部消耗少非常多,西部消耗非常少。)天然气产量你是如何确定的?(学生:略)通过填表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地和消费地差异大(板书: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差异大)。

过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怎么样的?哪种能源消费最多呢?

展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问题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比例最大的是什么?

(学生:煤炭)

问题2:为什么煤炭消费所占比例最大?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1.1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通过读图,了解到: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思考

1.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点拨: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新出现的特种旅游形式: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

图1.2农村果园采摘

图1.2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农业旅游的真实写照。农业旅游又称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交叉行业。

图1.3革命圣地——延安

图1.3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远景。

阅读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特色旅游形式,进一步理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思考

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