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三教案 >

高三化学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高三教案

教案的编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注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什么才算好的高三化学教案反思?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化学教案反思,供大家参考。

高三化学教案反思篇1

硫与硫的化合物

考点1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有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常温为色晶体(淡黄色固体有:等)。

2.化学性质

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Na+S(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Al+S(制取的途径)Fe+S(黑色)

(2)与非金属的反应:S+O2S+H2H2S

(3)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3(浓)

S+2H2SO4(浓)S+NaOH

[特别提醒]:①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少量硫时,有时称乳白色。②硫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因此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壁上的硫,只能用CS2作溶剂。③由硫能溶于热碱溶液可知,用热碱溶液可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由于NaOH碱性强,腐蚀玻璃,故实验室常用热Ca(OH)2溶液而不用热NaOH溶液除去试管内的硫。

[例1](1)将mg铁粉和n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红热,冷却后加入____Lbmol•L1的盐酸就不再产生气体。若把已放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

(2)若把0.1mol铁粉和1.6g硫粉均匀混合后,铺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完全反应后,将残渣全部放入过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结果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明显少于2.24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Fe+SFeS,FeS+2HClFeCl2+H2S↑,得Fe~2HCl;又由Fe+2HClFeCl2+H2↑,得Fe~2HCl,即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和消耗的盐酸的量与硫粉量无关,只由铁的量确定。

设加入bmol•L1盐酸的体积为V,则

×2=V×bmol•L1,得V=L或mL

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2.4L•mol1=0.4mL。

(2)n(S)==0.05mol<0.1mol,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答案】(1)0.4mL

(2)与硫反应的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了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方法技巧】本题定量考查硫与铁化合及其生成的FeS与酸反应,通过分析,明确一定量的硫与铁的混合物反应后,加盐酸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只与铁粉有关,且与铁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利用此结论解题时需注意反应的条件和环境。

考点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异同

1.物理性质

相同点:常温下,都是色气体,密度都空气。

不同点:CO2气味,SO2有气味;CO2毒,SO2毒;CO2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SO2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气体);SO2易液化。

2.化学性质

相同点:都是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2+H2OH2CO3;

SO2+H2OH2SO3。

②都能与碱反应,用量比不同,可以生成两种盐。

SO2、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当SO2、CO2过量时又溶解。

Ca(OH)2+SO2CaSO3+SO2+H2O

Ca(OH)2+CO2CaCO3+CO2+H2O

不同点:

①SO2常表现性:2SO2+O22SO3CO2表现性:CO2+C2CO

SO2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CO2不能。

②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CO2不能。

③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不同:SO2形成,CO2引起。

[特别提醒]:①能使品红溶液腿色的物质有:SO2、Cl2、O3、H2O2、Na2O2、活性碳等。

②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溶液腿色,不是由于其漂白性,而是因为其还原性。③干燥的SO2气体无漂白作用。④等物质的量SO2和Cl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不能使之腿色。原因是SO2和Cl2发生反应生成了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

[例2]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④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SO2、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酸性气体(如:HCl、HBr、SO2、CO2等);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有Cl2、SO2,但Cl2有颜色,褪色后加热又显红色的只有SO2;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有SO2气体符合。

【答案】C

【规律总结】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通常可用以下方法:

①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②用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2H2S+SO22H2O+3S↓

③用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④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Br2+2H2O+SO22HBr+H2SO4

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H2O+2HNO3+3SO23H2SO4+2NOBa(NO3)2+H2SO4BaSO4↓+2HNO3

⑥用FeCl3溶液,使棕黄色颜色变浅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FeCl3+SO2+2H2OFeCl2+FeSO4+4HCl

考点3浓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较

比较项目浓硫酸稀硫酸

氧化性强弱氧化性(S)氧化性(H+)

氧化性的原因

还原产物一般是,可以是硫单质H2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因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规律:金属+H2SO4→

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加热条件下可以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不能反应

与H2S等还原性物质反应能够反应不能反应

[特别提醒]:①硫酸的性质取决于硫酸的浓度。②98.3%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比水的密度大;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将5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30%;浓H2SO4或密度小于浓硫酸的溶液被稀释或与浓H2SO4混合时,都是将浓H2SO4沿玻璃棒注入其中,并不断搅拌,使其散热。

[例3](2008届创博智典联考题)中学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有如下图1所示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该实验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损害师生健康.为此某课外小组对此实验进行如图2所示的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实验步骤如下:

图1图2

①首先按装置图安装仪器,安装仪器时,在支管胶塞的铁丝构上挂一片品红试纸。

②向试管中加入约10毫升的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将铜片向上提起,铜片先不要伸入浓硫酸中),当加热至沸腾时,把铜片放下,使其完全浸入浓硫酸中,反应即刻发生。等不需要反应时停止加热并将铜片提起,离开浓硫酸,反应就停止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所示,铜片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后可看到的现象有:;

(2)塑料袋作用是:;

(3)为了防止反应结束后留在试管中的气体和塑料袋中的气体污染环境,可进行的操作是:;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当铜片接触热浓硫酸时,有大量的白雾产生(白雾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与水结合形成亚硫酸小液滴缘故)并沿支管口喷在品红试纸上,使品红试纸的红色开始褪色,而且原来无色硫酸溶液开始变绿,当品红试纸完全褪成白色后,把铜片向上提使其离开浓硫酸溶液,反应马上停止。

【答案】(1)支管口有白雾,试管中出现绿色,品红试纸褪色,铜片部分溶解。

(2)收集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在反应后的试管中、塑料袋中加适量的碱吸收SO2气体

SO2+2OHH2O+SO32或SO2+OHHSO3

【规律总结】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质中由水分子组成的的水蒸气或结晶水。可用作干燥剂,但一般不能干燥碱性和还原性气体。脱水性:将某些化合物中(主要是有机化合物)中H、O两原子按水的组成比2∶1脱去。(浓硫酸可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和脱水剂)

浓硫酸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酸性引起),后变黑(脱水性引起);而稀硫酸则只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不能使之变黑或褪色。

考点4溶液中SO42的检验

1.原理:利用Ba2++SO42BaSO4↓(白色),BaSO4盐酸、硝酸的特性。

2.试剂:。

3.检验的误区

干扰检验的离子:Ag+能与SO42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2SO4;Ag+还能与Cl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Cl;SO32、CO32、SiO32、PO43等能与Ba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这些白色沉淀溶于强酸中。

4.检验步骤

①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排除等离子的干扰。注意一般不用稀HNO3,因为稀HNO3能将氧化成而被漏检。

②在排除干扰后的溶液中加入,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则此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特别提醒]:检验SO42的关键是既要注意试剂的选择,又要注意操作顺序的优化,方能排除干扰离子的误导,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正确推导。

[例4]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B.SO42C.H2SO3D.NH4+

[解析]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褪色。②加碱后加热,产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SO42,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的为SO42。

【答案】B

【误区警示】SO42检验的误区:

①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PO43、SO32、Ag+等干扰离子判成SO42,此时上述离子同样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AgCl的白色沉淀。

②误将Ag+、Pb2+判成SO4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42。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42而含Ag+或Pb2+也会有同样现象。

因为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③误将SO32判成SO4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42。该错误是未注意NO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Ba2++

SO32BaSO3↓(白色),3BaSO3+2H++2NO33BaSO4↓(白色)+2NO↑+H2O

再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便错误认定一定含SO42,也同样是落入干扰离子转化为SO42从而生成BaSO4的陷阱中。

参考答案

考点1硫的性质

1.多种淡黄Na2O2、AgBr、黄铁矿、TNT

2.(1)Na2SAl2¬S3Al2S3FeS(2)SO2

(3)H2SO4+6NO2↑+2H2O2SO2↑+2H2ONa2S+Na2SO3+H2O

考点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异同

1.无大于没有刺激性无有能溶于易溶于

2.酸性不CaSO3↓+H2OCa(HSO3)2CaCO3↓+H2OCa(HCO3)2还原氧化酸雨温室效应

考点3浓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较

强弱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离出来的H+SO2硫酸盐+SO2↑+H2O

考点4溶液中SO42的检验

1.不溶于2.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溶液〕、盐酸

4.①稀盐酸Ag+、SO32、CO32、SiO32、PO43SO32-SO42-②氯化钡溶液

高三化学教案反思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演讲法、讨论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媒体

电视机、放像机、投影仪、实物。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解]照片上的两个字是在硅晶体表面,通过操纵硅原子“写出”的。“中国”两个字“笔画”的宽度约两纳米(1nm=1×10-9m),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说明人类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过渡]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录像]化学发展史

(如无录像片可阅读课文)

[讲解]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投影板书]

实用技术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冶金、火药、造纸)(原子-分子学说)(物质结构理论)

[讲解]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投影]牛胰岛素结晶、叶绿素结构式

[讲解]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展示]橡胶、合成纤维、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实物。

[讲解]以上这些物质称之为材料,材料的含义应包括为人类社会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两层涵义。

[投影板书]

[讨论]以上这些材料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播放录像]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讨论]通过观看录像,讨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化学有哪些作用。

[小结]现代社会的发展,化学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讲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转换关系:

我国已合成叶绿素,如果能模拟叶绿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条件下实现下列转换:

地球将会变得更干净,这一设想一定会成功。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学学习中观察好演示实验,做好分组实验、家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大家在新学年里一定会学好化学。

作业

1.制做一件材料标本。

2.认真阅读课后短文,写一篇读后感

高三化学教案反思篇3

【考纲扫描】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高考预测】[《学海导航》p10例

1、2p112]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该部分知识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及推断等,尤其是根据信息书写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应该留意。

【学法导航】

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抓住二个原则,一是符号书写是否正确,包括:①原理是否正确②化学式与离子形式拆合是否正确,二是是否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还要转移电子守恒。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型试题,所给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有:①不能正确使用化学式与离子符号;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③反应原理不正确或反应不符合实际;④反应物相对量的影响。

3.解答离子共存的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一是判断离子共存,还是判断不共存;二要看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碱性、酸性、无色透明、pH为多大;三看离子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总之,要注意审清题意,充分挖掘出题设的隐含条件;要把离子自身的特点同题干中给定的限制条件结合起来分析。

(1)注意溶液隐含的酸碱性,如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H+)=10-12molL-1的溶液、由水电离出c(H+)=10-12molL-1溶液、投入铝产生氢气的溶液、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等。

(2)注意无色溶液和有色离子不匹配,常见的有色离子有:Fe3+(黄色)、Cu2+(蓝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

(3)注意溶液中隐含的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不能共存。如Fe3+与S2-、I-,MnO4-与I-,NO3-(H+)与Fe2+等。

【典例精析】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

B.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CO2+CO32-+H2O=2HCO3-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H4+=3Fe3++NO+2H2O

【解析】A选项CO2过量,应该生成HCO3-方程式应为:ClO-+CO2+H2O=HClO+HCO3-;B选项生成NaHCO3应该沉淀析出,正确的方程式为:CO2+CO32-+H2O+2Na+=2NaHCO3C选项要考虑到Mg(OH)2为沉淀即可,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答案D。

2.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

C.c(H+)=10-12molL-1的溶液:K+、Ba2+、、

D.碳酸氢钠溶液:K+、、、H+

【解析】选项A中使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溶液必定呈碱性,则OH-与Fe3+不能共存;选项B中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Fe2+不能共存;选项C中c(H+)=10-12molL-1的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均能共存;选项D中与H+不能共存。答案:C。

【随堂训练】[1-8为单选,9-10为双选]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

Ba2++OH-+H++SO42-=BaSO4+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NH4++OH-NH3+H2O

C.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H2O

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I-+H2O2+2H+=2H2O+I2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2H2O==4OH-+O2

B.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C.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lO-+SO2+H2O=Cl+SO42-+2H+

D.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

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Fe3+、SO42-、NO3-

B.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K+、Mg2+、ClO-、SO42-

C.能使Al3+生成沉淀的溶液中:NH4+、Na+、SiO32-、HCO3-

D.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Cl沉淀在氨水中溶解:AgCl+2NH3H2O====Ag(NH3)2++Cl-+2H2O

B.碳酸氢钡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Ba2++HCO3-+OH-=BaCO3+H2O

C.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NH3+H+=NH4+

D.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3-=3Fe2++2NO+4H2O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Cr2O72-、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NO3-、Al(OH)4-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O42-、NO3-、Mg2+

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⑤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溶液:Ca2+、HCO3-、NH4+、AlO2-

⑥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1-、S2-、SO32-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

6.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操作现象

(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

(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

(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⑤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⑥

7.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评价

A碳酸钙与

醋酸反应CO32-+2CH3COOH=

CO2+H2O+2CH3COO-错误。碳酸钙是弱电解质,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B苯酚钠溶液中

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

CO32-+2C6H5OH正确。

CNaHSO3的水解HSO3-+H2OSO32-+H3O+错误。水解方程式误写成电离方程式

D等物质的量的

FeBr2和Cl2反应2Fe2++2Br-+2Cl2=

2Fe3++Br2+4Cl-错误。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

SO42-、CO3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

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右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

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2H+H2+Cl2

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3NH3+2Ag+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2C6H5O-2C6H5OH+2CO32-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10.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B.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Al3+可能大量存在

C.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SO2-

4、Na+,C6H5O-

D.常温下,C(H+)=0.1molL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O-

3、Na+、I-、K+

11.现有几种离子:

阳离子Na+、Mg2+、Al3+、Ba2+、NH4+

阴离子OH-、Cl-、NO3-、SO42-、HSO4-

A、B、C、D、E是由它们组成的五种可溶于水的固体(每种离子只能用一次),分别取它们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将D与E的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将B与E的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一定量的E溶液中逐滴加入C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来产生白色沉淀,且该沉淀可溶于A溶液

④D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水和另外两种气体单质

⑴根据以上条件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BC

⑵写出A溶液与E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至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

⑶若1gD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水蒸气时放热1.49KJ的热量,写出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2..已知稀溴水和稀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若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①: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②: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引起的。

【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①和假设②的推断,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假设①方案:。

假设②方案:。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填假设①或假设②)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课后训练】《学海导航》p81-82

学案3参考答案:

选择题D、D、D、A、C、D、C、C、BD、CD

11⑴A.NaHSO4B.MgSO4C.AlCl3⑵2H++SO42-+Ba2++2OH-=BaSO4+2H2O

⑶NH4NO3(s)=2H2O(g)+N2(g)+1/202(g)H=-119.2kJ/mol

12.(1)①Br2;②Fe3+假设①方案:向黄色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假设②方案:向黄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2)假设②;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ˉ氧化成I2使溶液都变蓝,无法得出结论。

(3)2Fe2++4Brˉ+3Cl2==2Fe3++2Br2+6Clˉ

高三化学教案反思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本节课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密切相关。它是电化学的基础,也是原电池知识的延伸,更是进一步研究其应用的基础。在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指导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学习电解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元素化合价知识、电解质溶液和原电池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的一个知识网络。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原电池的相关原理,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很熟悉,并且掌握了能量之间的想换转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高二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同时具备了一定得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推导能力,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认识电解池组成,理解电解原理并初步掌握电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学生学会利用对比总结的方法,比较学习离子放电顺序。

(3)综合分析设计实验验证电解池两极产物。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应用化学和物理知识动手实验,体验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探究过程;

(2)应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信息,应用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组实验与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感受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2、教学难点;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放电顺序判断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教师:电解池、CuCl2溶液、KI淀粉试纸、多媒体课件

高三化学教案反思篇5

【专题目标】

1.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长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经典题型】

题型一:几个量的关系(X)

例1已知某元素的阳离子R2+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则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

A.B.

C.(A-n+2)molD.

点拨:由A→M→n→N

规律总结: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巩固:1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B0.1molOH-含NA个电子

C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题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及电子排布的规律运用

例2写出10电子的微粒的化学式

指出5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点拨:10电子的稳定结构→Ne→以Ne为中心→左右移动

54号元素是第5号0族元素→回答的是53号→前推一位

规律总结: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很强:2、10、18、36、54、86、118相隔二个8、二个18、二个32;8、18、32就是该周期容纳的元素种类。阴、阳离子的稳定结构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R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C)

A.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④B.当它形成②时,不可能形成③、④

C.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②、③D.当它形成②时,可以形成①

点拨:易漏解应全面思考

规律总结:

⑴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⑶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巩固:2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的是(CD)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C.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一半D.K、L层电子数之和比M、N层电子数之和大1

3分别处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2层。已知A处于第m族;B处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价。则A、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分别为(D)

A.m、nB.3、7C.m-2、10nD.m+2、n+10

题型三:推断元素原子序数差

例4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D)

A.1B.2C.5D.6

点拨:设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X和Y,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即X为+3价,Y为-2价,在短周期元素中满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规律总结:

从化合价入手或从直觉----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巩固:4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题型四:位、构、性三者关系

例5下表是X、Y、Z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某些性质:(B)

元素熔点/℃沸点/℃与水的反应导电性(纯液体)

X-283-162不反应不导电

Y-10219放热反应,形成酸性溶液不导电

Z680/剧烈反应,生成H2,并形成碱性溶液导电

若X、Y、Z这三种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是

A.X、Y、ZB.Z、X、YC.Y、X、ZD.Z、Y、X

点拨:导电性→化合物类型;与水反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例6砹(At)是原子序数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A.HAt很稳定B.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AgAt不溶于水D.是有色固体

点拨:位近性近

例7在一定条件下,RO3n-中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F2+2OH-=RO4-+2F--+H2O已知R为短周期元素,则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点拨:离子方程式的电荷守恒和氟无正价

规律总结: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正价数

正价+负价=8

巩固:5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Y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学式是;1molZ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mol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条件下,Y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反应生成X和Z,单质A是。

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7周期表中相邻的A、B、C三元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三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为41。则这三种元素是A___S__、B__Cl___、C___O___(填元素符号)。

随堂作业:

1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中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

2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D)

A.X>Y>ZB.Y>X>ZC.Z>X>YD.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无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B.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发生反应D.该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2,设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和b,则下列对a和b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①a+b=15②a=b+15③a=b-5④a+b=22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6重水A与普通水B分别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B.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C.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D.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7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二者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条件下,A、B的密度之比为15:22,且当A、B以体积比1:3混合后,对H2的相对密度为20.25。试写出X、Y的元素符号及A、B的化学式。

8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体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

⑴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画出E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D2A2和EB4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D单质与铜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单质ABCDEFGHIJ

熔点(℃)-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不发生化学反应√√

相对于A元素的

原子质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

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以上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10已知1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kg,1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1个氧原子(16O)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式量为_______________。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②b、g、k③c、h、1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锂XY

失去第一个电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9550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Y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1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