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反思化学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好高三反思化学教案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三反思化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1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铁的重要氧化物;指的是氧化铁的性质和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其关键是。理解它关键要了解铁元素有+2、+3和0三个价态,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Fe2+的化合物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同样,位于最高价态的Fe3+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所以,根据铁元素的这三个价态,可以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学生已经学过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所以对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就是对金属化合物知识的完善。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氢氧化亚铁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和Fe3+的检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
目标解析:
(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质和应用;就是要了解铁的这三种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就是要掌握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制取,反应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难溶物颜色变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氢氧化亚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就是要能根据Fe2+、Fe3+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入手,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Fe2+、Fe3+的相互转化这知识点上可能会有点乱。所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暴风影音播放“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取”“Fe2+、Fe3+的相互转化”“Fe2+、Fe3+的检验”的实验视频,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目前尚未具备学生实验的条件),教师演示又不利于全体同学观察。为弥补此缺陷,使用暴风影音等媒体播放器播放这些实验的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问题1:从元素周期表认识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特点
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Fe的原子序数是2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铁为变价金属,通常显+2和+3价。
(2)铁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纯铁的抗腐蚀性强,有较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铁和氯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
②铁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把细铁丝在火柴杆上盘成螺旋状,点燃火柴,然后迅速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丝在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③铁和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2Fe+3Br2===2FeBr3
Fe+S=====△FeS(黑色固体)Fe+I2=====△FeI2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或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起反应,放出气体。用试管收集气体,将气体靠近火焰点火,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3Fe+4H2O(g)=====高温Fe3O4+4H2。
(3)铁与酸反应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H2SO4、HCl等)反应生成Fe2+,放出H2。
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②铁与氧化性酸(如稀HNO3)反应时,不放出H2。
a.HNO3(稀)过量时生成Fe3+
Fe+4HNO3(稀)===Fe(NO3)3+NO↑+2H2O。
b.铁粉过量时生成Fe2+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4)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铁能与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这种金属。
Fe+CuSO4===Cu+FeSO4。
②铁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
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问题2:铁元素有哪些常见的化合价?由此可以你可以推出铁的氧化物有几种?
设计意图: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入手,认识铁的氧化物。
师生活动:
(1)铁的氧化物有几种?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2)铁的氧化物的俗名、用途?
(3)铁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分别写出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FeOFe2O3Fe3O4
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
(俗名铁红)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
铁的价态+2+3+2、+3
颜色和状态黑色固体红棕色固体黑色晶体
类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与还原剂的反应(如H2、CO、Al)H2+FeO=====△Fe+H2O
3CO+Fe2O3=====△2Fe+3CO28Al+3Fe3O4=====△4Al2O3+9Fe
与酸(H+)的反应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2Fe3++Fe2++4H2O
问题3:铁的氢氧化物有Fe(OH)3、Fe(OH)2两种,而且都难溶于水,那么实验室应如何制取Fe(OH)3、Fe(OH)2?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师生活动:
(1)铁盐、亚铁盐的颜色?
(2)制备Fe(OH)3、Fe(OH)2选用什么试剂?
(3)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制取Fe(OH)3、Fe(OH)2的化学方程式。
(4)制备Fe(OH)2的实验中,生成物的颜色怎样改变?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制备Fe(OH)2时,怎样避免被氧气氧化?
Fe(OH)3、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生活动:
(1)氢氧化铁是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它应具有什么性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
化学式Fe(OH)2[来源:Ks5u.com]Fe(OH)3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红棕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Fe(OH)2+2H+===Fe2++2H2O
4Fe(OH)2+2H2O+O2===4Fe(OH)3Fe(OH)3+3H+===Fe3++3H2O[
2Fe(OH)3=====△Fe2O3+3H2O
制法可溶性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应
Fe2++2OH-===Fe(OH)2↓Fe3++3OH-===Fe(OH)3↓
问题4:这么检验某种Fe2+溶液变质了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师生活动:
(1)向FeCl3和FeCl2溶液中分别加入KSCN溶液,会有怎样的现象?
(2)实验室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Cl3和FeCl2溶液?
比较Fe2+Fe3+
颜色浅绿色棕黄色
主要化学性质还原性:Fe2+――→氧化剂Fe3+
与碱反应:Fe2++2OH-===Fe(OH)2↓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氧化性:Fe3Fe2+
与碱反应:Fe3++3OH-===Fe(OH)3↓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检验方法(1)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加碱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遇含SCN-的溶液显红色,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保存方法加Fe防止氧化,密封无特殊要求
溶液配制加酸防变浑浊,加Fe防止氧化加酸防止变浑浊
转化关系
问题5:为什么实验室在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通常还要往溶液中加入铁钉或铁粉?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Fe2+、Fe3+的相互转化。
师生活动:
(1)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加入铁钉或铁粉有何作用?
(2)如何除去Fe3+溶液中的Fe2+?
【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腐蚀;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C.②⑤D.④⑥
2.下列物质可由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①FeS②CuS③FeCl2④Al2S3⑤Fe3O4⑥Fe2O3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质中能与Fe3+反应,且反应中Fe3+作氧化剂的是()
①SCN-②Fe③Fe2+④Cu⑤I-⑥OH-
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②④⑤D.全部
4.a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B.7:1C.7:8D.8:7
5、(20__江苏省苏州市模拟)一定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Fe(NO3)2、NO和H2O,下列四种情况不能得出溶液中Fe3+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是(不考虑水解)()
A.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已知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D.已知溶液中的Fe3+与NO-3的物质的量之比
【课堂小结】
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Fe3++3OH-=Fe(OH)3↓红褐色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
2、Fe3+的检验
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
3、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2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讨论完成: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64克
1.6克3.2克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克,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克。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练习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Na2ONa2O2和Na2CO3NaHCO3的性质。
2.了解焰色反应及常见金属的特征焰色。
【学习重点】
Na2ONa2O2Na2CO3NaHCO3性质。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5—57页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说明反应是热反应;向试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现象。
性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制备
色、态
氧元素的化合价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用途不作要求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物质Na2CO3NaHCO3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水溶性大小: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热稳定性
稳定性强弱:
与HCl反应
同浓度的溶液与盐酸反应速率比较: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或它们的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2.实验步骤:
(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时为止。
(2)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色。
(3)将铂丝用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观察。
3.应用:离子检验(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离子)节日燃放的烟花。
【限时作业】
1.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
C.同浓度溶液与足量酸反应的速度: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2.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A.Na2CO3溶液B.NaOH溶液C.硫酸D.稀盐酸
3.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实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A.Na和H2OB.Na2O2和H2OC.Ca(OH)2和Na2CO3D.Ca(OH)2和NaCl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4
烃的燃烧及其规律
烃的燃烧通式是:CxHy+(X+)O2XCO2+O2
1)当温度高于100℃,生成物全部是气体,气体体积变化量为:△V=V前-V后=1-分三种情况:
①当y=4时,△V=0,体积不变。
②当y<4时,△V>0,体积减小。
③当y>4时,△V<0,体积增大。
通常把△V=0的情况称为氢4规律,即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的烃分子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等,与碳原子数无关。反过来也可以根据燃烧前后体积不变来判断烃的分子组成。
2)当室温(或者低于100℃)时烃完全燃烧,由于水是液体,体积计算时水的体积被忽略,则△V=1+,此时,△V均大于0,即体积不会不变,也不会增加,只能减小。
3)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①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越大,耗氧量越大,若两种烃(X+)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②质量相同的烃,越大,(相当于含氢量大),则耗氧量越多,若两种烃的相等,质量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③质量相同的烃,越大,(相当于含碳量大),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若两种烃的相等,质量相等,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均相等。
4)任意比混合方面的潜在规律:
①最简式相同(如C2H4和C3H6等)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总质量固定,必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完全燃烧后产生CO2的量是一个定值。
②分子中具有相同氢原子数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固定,燃烧后产生水的量是一个定值。
【典型例题】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B、C2H6C、C3H8D、C4H10
【剖析】选D,依据规律: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越大,耗氧量越大,即可得到答案。
【变式训练】若1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3mol氧气,则()
A、x=2y=2B、x=2y=4C、x=3y=6D、x=3y=8
【剖析】选B,由题意知,X+=3,讨论:x=1时,y=8(不存在);、x=2时,y=4(乙烯);、x=3时,y=0(不合理)
【思维提示】1)解题时,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进行计算,此时应注意反应条件,100℃以上水为气态,100℃以下水为液态,
2)烃类燃烧通式的计算可用于混合烃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
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用具:
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
[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油脂
[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脂肪:固态油脂
油:液态油脂
[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
[问]有些同学认为多汽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
[生]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了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问]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
CH—OH
CH2—OH
[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5H31COO—CH2
C15H31COO—CH
C15H31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3H2→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投影: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异:1.溶质: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
2.单位:1摩/升
同: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C=n/V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例如: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NaOH固体时,把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四、讨论
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
1、溶液配制:
欲配制1000mL浓度为0.12mol·L-1的NaOH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gNaOH
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mL容量瓶。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填代号)。
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
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慢慢倒入烧杯中
练习:略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
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讨论:
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
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教师可结合讨论过程,让学生进行归纳。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为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的浓度
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
增大
降低
减少平衡混合物中的浓度
实验生产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铁触煤(500℃左右时活性最大)
使气态变为液态并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及时补充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业发展前景”的教学
1.以史明理:从介绍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简况入手,以压强选择的变化为例,说明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与科技进步、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改善紧密相联系的,并仍将随之而作相应的改变。
2.目前研究课题简介:结合简介,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科学方法得到训练,如研究催化剂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是否会减缓合成氨生产中对压强的要求而减少设备制造的投资?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课题的简介,教材编写有“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拓宽思路、设想甚至想象。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8
一、_导课
我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大家可以看到飞船卫星都有一双巨大的像翅膀一样的太阳能帆板,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大家有没想过当飞船运行到太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区域时,电能从何而来呢?
视频:工程师的解决办法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根据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并阅读课本79——80页,解决以下问题:
1、放电:
2、电解(定义):
3、电解池:
4、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任务二】水中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但会不会影响电解水的反应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回答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1、写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2、通电后,离子的运动方向:向阴极移动。
向阳极移动。
【合作学习】
3、预测电解产物,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记录:
请利用桌面上的仪器和试剂,证明你的猜想。实验现象与你的猜想一致吗?你有新的结论和思考吗?
实验现象
电极反应及反应类型
阳极
阴极
电解CuCl2
的总反应
结论
【投影展示交流】
1、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阴、阳两极电极反应是什么?
3、你得到什么实验结论?
【反思整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名称
电极反应
能量转变
反应能否自发
三、检测导结
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
ABCD
2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C.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3.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有()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A.B.C.D.
【反思总结】
【课后探究】
用铁钉、碳棒做电极,电解NaCl溶液,探究电极材料的变换对电极反应有何影响。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9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2、学习特征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对策:应用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环节一:呈现科学史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实验探究]
步骤现象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15分钟)
【活动●探究】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1、2mLNa2SO4与2mLBaCl2混合
2、2mLNa2CO3,滴加2mL盐酸
3、2mLNaOH,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2mLCuSO4,滴加溶液NaOH
【学生分析归纳】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
2.离子方程式
环节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小游戏(5分钟)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
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
K+、H+、Ba2+、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
环节四:螺旋上升的练习与应用,提升学习的空间。(10分钟)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总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练习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Ba(OH)2反应
关键:将少量的反应物系数定为1
(2)Ca(HCO3)2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NaOH反应
实践◆应用
西江沿岸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一家工厂的污水中含有Na+、Cl-、SO42-、OH-,若单独排放都会对西江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你是工厂的领导,为了保护西江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说说看!
参考方案:
将两个工厂做横向联合,把两个工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会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别生成AgCl、BaSO4、Fe(OH)3沉淀,待检测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污染。
“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
离子反应:Cu2++2OH-=Cu(OH)2↓
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预案与对策:
(1)多媒体教学无法实施;
对策:利用课本图片和实验实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对策:自然的依据事件的大小逐级上报分级处理;人为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于引导。
2、学生主体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的体现;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B.C.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
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与的求法:
弱电酸中浓度:(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浓度:(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较为完全(使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为。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浓度增大后,电离平衡向左边移动,浓度减小,所以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沉淀。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11
一、设计思想
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固体溶质溶解为例,分析溶质溶解过程中结晶与溶解速率的变化,并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以此顺势引入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并强调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学习中应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学习,积极想象等学习方式提高自己观察、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和手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能力目标:
(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习惯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3、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引导探究、比较发现、推理论证等方法,通过复习联系旧知识,架设探究桥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导探究、启发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识。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答疑点拨强化拓展”“变式探讨体验归纳”“联系实际讨论应用”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1.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
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
1.Al2O3、Al(OH)3的两性。2.Al(OH)3的`制备方法。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Al2O3溶于水;熔点,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讨论】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
②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如果实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3)Al(OH)3制备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限时作业】
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①Al2O3②MgO③NaHCO3④Al(OH)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析出金属铝B.产生白色沉淀C.产生红褐色沉淀D.产生无色气体
4.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SO42-、Na+、K+
B.K+、ClO-、Na+、NO3-
C.HCO3-、Na+、NO3-、K+
D.NO3-、Ba2+、Cl-、NH4+
5.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B、1:2C、1:3D、1:4
6.将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结果是()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13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正价数=8-最低负价。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某些金属的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五.能综合应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及其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主族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正价及最低负价数同为奇数或偶数。
六.能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
预测元素的性质;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等。
七.典型试题。
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B.3C.5D.6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C>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该元素位于ⅢA族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5.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Na、Mg、C、O。
(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Mg+CO2点燃2MgO+C。Mg(OH)2<NaOH
(2)W、X元素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Na>Mg>C>O。
6.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铍元素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是两性氢氧化物,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_____>H2O、HF;
第三周期SiH4>PH3>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CF4(填>、<、=)。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制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利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B.H3O+C.NaH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事实能证明其金属性比钾强的是
A.其单质跟冷水反应,发生剧烈爆炸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大
C.其单质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D.其氢氧化物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4.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且X呈价态,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5B.n+3C.n-3D.n-11
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与周期表中A、B、C、D四种元素上下左右紧密相邻,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的是(镧系、锕系元素除外)
A.4xB.4x+6C.4x+10D.4x+14
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B.XY2C.XY3D.X2Y3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8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顺序改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半径:Na+>Mg2+>Al3+>FB.碱性:KOH>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HCl>H2S>PH3>AsH3D.酸性:H3AlO3<H2SiO3<H2CO3<H3PO4
9.已知X、Y、Z、T四种非金属元素,X、Y在反应时各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放出的能量是Y>X;氢化物稳定性是HX>HT;原子序数T>Z,其稳定结构的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而其离子半径是Z>T。四种元素的非金属型从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TB.Y、X、Z、TC.X、Y、T、ZD.Y、X、T、Z
10.我国最早报道的超高温导体中,铊(Tl)是重要组成之一。已知铊是ⅢA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值得怀疑的是
A.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B.铊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Tl(OH)3的碱性比Al(OH)3强D.Tl(OH)3与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11.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种类数,请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
A.18B.32C.50D.64
12.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质子数总和为32,价电子数总和为18,其中X与Z可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通常为液态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邻,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写出元素符号: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mol该化合物含有42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式写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学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PH3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左上访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锂与镁都能与氮气反应、铍与铝的氢氧化物均有两性等,这称为对角线规则。请回答:
(1)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跟过量O2反应生成Li2O2B.LiOH加热时,不会分解
C.Li遇浓H2SO4不发生钝化D.Li2CO3加热时,分解成Li2O和CO2
(2)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铍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证明这一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则Al4C3与过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①②⑨③
3④⑤⑥⑦⑧
(1)表中元素⑧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碱)性比元素⑦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_______(填强、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1个,该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编号),该元素与元素⑤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键;该元素与元素⑨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⑨显_____价。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元素⑦与⑧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高三反思化学教案篇15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常见的考查形式:①强、弱电解质的判断;②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③结合推断题书写离子方程式;④离子共存;⑤离子检验与推断。
梳理与整合
一、有关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导学诱思
有下列物质:①铝、②硫化氢、③金刚石、④氢氧化铝、⑤干冰、⑥液氯、⑦氯水、⑧氢氧化钠固体、⑨碳酸氢钾溶液、⑩硫酸钡粉末、液氨、氨水、醋酸、乙醇。其中在常温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教材回归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________或________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________和________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溶于水后____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氢氧化钠固体、硫酸钡粉末等;溶于水后____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硫化氢、醋酸、氢氧化铝等。
①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要特别注意金属单质的干扰。
②判断电解质的强、弱,除了用定义进行判断外,我们常用物质分类的方法进行判断,如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及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强酸(如三大强酸H2SO
4、HCl、HNO3)、强碱〔如四大强碱NaOH、KOH、Ba(OH)
2、Ca(OH)2〕和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如HClO、H2CO
3、H2SO
3、CH3COOH等)、弱碱(如NH3H2O)、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是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导学诱思
写出下列物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1)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H4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H4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回归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____连接,弱电解质及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____连接。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首先要判断电解质的强弱,然后注意符号===??的应用,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弱酸酸式盐的电离要分步写,强酸酸式盐的电离写一步即可,弱碱的电离只写一步即可。
三、离子反应
导学诱思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l2通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投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Cl2溶液中通入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理石与醋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NaOH溶液吸收大量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少量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回归
1.概念
离子反应通常是指在溶液中有____参加的反应。2.条件
(1)复分解型
①生成____(如CaCO
3、BaSO4等)。
②生成______物质(如H2O、弱酸、弱碱等)。
③生成____(如NH
3、H2S、CO2等)。
(2)氧化还原型
由于发生________反应而使反应物的离子浓度减小,这类反应能否发生取决于有关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3.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本质,如HCl、HNO
3、H2SO4分别与NaOH、KOH溶液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5.书写步骤(以NH4Cl稀溶液与NaOH反应为例)
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①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SO2-
4、Ba2+、2OH-;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Cu(OH)
2、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再如Ca(HCO3)2溶液与NaOH反应实质是HCO-3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2-3再与Ca2+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aCO3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理解与深化
一、有关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1.判断电解质注意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要注意: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2)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
(3)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
2、NH
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才使溶液导电的。
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注意点
(1)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内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CH3COOH、NH3H2O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是弱电解质。
(3)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1molL-1的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大于0.00001molL-1的盐酸,所以说盐酸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醋酸是错误的。
【例1】(2018浙江嘉兴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晶体中含有Na+、Cl-,所以NaCl晶体能导电
B.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BaSO4难溶于水,故将BaSO4放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D.Cl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点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依据客观事实,抓住两易、三等、两查。
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三等:即三个守恒,(1)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应相等);(2)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应相等);(3)必须遵循电子得失守恒原理(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写成最简的化学计量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点(1)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如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2Ag++SO2-4===Ag2SO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如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O2+Ca2++2OH-===CaCO3+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
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因为石灰乳中大部分的Ca(OH)2未溶解,以未电离的Ca(OH)2为主,所以应写成化学式:
Ca(OH)2+CO2-3===CaCO3+2OH-。
(2)有NH3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氨水作为反应物写成NH3H2O或NH3;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应写NH3。
(3)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和熟石灰反应制取NH3。浓硫酸参加反应时不写成离子,如Cu与浓硫酸反应;而浓硝酸、浓盐酸则可写成离子,如Cu与浓硝酸反应,可写成:
Cu+4H++2NO-3===Cu2++2NO2+2H2O。
MnO2与浓盐酸共热可写成:
MnO2+4H++2Cl-=====△Mn2++Cl2+2H2O。
即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4)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HCO-3不能拆写成H++CO2-3。注意HSO-4在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H++SO2-4。
口诀:弱的不拆开,强的全拆开。
(5)注意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技巧
①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NaOH与AlCl3溶液(足量或不足量),Ba(OH)2溶液通入CO2(少量或过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都有区别。
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的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以便确定产物形式。
②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如向NaHSO4溶液加入过量的Ba(OH)2,因为Ba(OH)2过量,NaHSO4溶液中的H+和SO2-4均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H+和SO2-4与原溶液中的H+和SO2-4相等,即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H+和SO2-4物质的量之比为1∶1,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H++SO2-4+OH-+Ba2+===BaSO4+H2O。
向NaHSO4溶液加入少量的Ba(OH)2,应以量少的为主,即Ba2+与OH-物质的量之比为1∶2,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Ba2++2OH-+2H++SO2-4===BaSO4+2H2O。
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量不足的物质与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过量的物质不需考虑。
③较特殊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这类离子反应要求量与其他因素应统筹兼顾。
如Mg(HCO3)2溶液与过量NaOH反应,不可忽视Mg(OH)2比MgCO3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Al(OH)3的两性;NH4H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NH3H2O也是弱电解质;新制氯水与少量FeBr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Fe2+、Br-都能被氯气氧化等。
④混合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这类离子反应应注意各物质量的变化。如:NaOH溶液与AlCl3溶液、Na2CO3溶液与盐酸、氯水与FeBr2等。
【例2】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列为相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看后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依次写出AD,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K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题型的再现率很高,而且这类试题的失分率居高不下。这类试题的失分率虽很高,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做这类试题要从以下10个方面检查:
1.检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错写反应产物。
2.检查是否混淆化学式和离子的书写形式。
3.检查是否符合电荷守恒或原子守恒。
4.检查是否符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
5.检查是否有隐含条件。
6.检查是否漏写部分离子反应。
7.检查是否错写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关系。
8.检查===??运用是否得当。
9.检查物质的聚集状态。
10.检查是否忽视了题设条件及要求。题设中常见条件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程式或产物的影响。
【例3】(改编组合)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2018北京理综)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4H2O
②(2018浙江理综)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2AlO-2+H2O
③(2018海南高考)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CO2+H2O===2CH3COOH+CO2-3
④铝溶于稀硝酸:2Al+6H+===2Al3++3H2
⑤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
⑥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⑦(2018天津理综)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5H2O2+6H+===2Mn2++5O2+8H2O。
⑧(2018海南高考)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3+2H+===H2O+CO2
⑨(2018浙江理综)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⑩(2018天津理综)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NH3通入醋酸溶液中:CH3COOH+NH3===CH3COONH4
(2018海南高考)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2H+===Al3++H2
(2018海南高考)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2I-===2Cl-+I2
(2018天津理综)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
(2018天津理综)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
NaNO2溶液中加入KMnO4酸性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Cl2===Fe3++2Cl-
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2-3+2Cl2+3H2O===2SO2-3+4Cl-+6H+
(2009江苏化学)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2-4+3Cl-+H2O+4H+
○2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Ba2++SO2-4===BaSO4
○22(2009宁夏、辽宁理综)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3===CaCO3+H2O
○23少量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Ba2++OH-+H++SO2-4===BaSO4+H2O○24Na2S水解:S2-+2H2O===H2S+2OH-
○25实验室中用NH4Cl与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NH+4+OH-=====△NH3+H2O
○26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2-3+H2O
○27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28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29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石灰水反应:2HCO-3+Ca2++2OH-===CaCO3+2H2O+CO2-3
○30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4HSO4在稀溶液中反应:Ba2++2OH-+H++NH+4+SO2-4===BaSO4+NH3H2O+H2O
四、解答离子共存一二三四
1.一色:即溶液颜色
若限制溶液为无色,则Fe2+、Fe3+、Cu2+、MnO-4等有色离子均不能存在。
2.二性:即溶液的酸、碱性
(1)强酸性溶液:①题干中限制溶液呈酸性的方式有多种,如:pH=
1、pH试纸变红、石蕊试液变红。②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2-
3、SO2-
3、ClO-、AlO-
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共存。
(2)强碱性溶液:①题干中限制溶液呈碱性的方式有多种,如:pH=
14、pH试纸变蓝、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
4、Fe3+、Al3+等)均不能大量共存。
(3)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①与Al反应生成H2。②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为10-10molL-1。
3.三特殊:即三种特别注意的情况(1)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
(2)NH+4与CH3COO-、CO2-
3、HCO-3等离子均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较小,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3)AlO-2与HCO-3水解均显碱性,但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AlO-2+HCO-3+H2O===Al(OH)3+CO2-3。
4.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发生的四种反应类型
(1)复分解反应,如H+与SiO2-
3、OH-与Mg2+、H+与CO2-
3、OH-与NH+4等。
(2)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Fe3+、Al3+与CO2-
3、HCO-
3、AlO-2等。
(3)氧化还原反应,如MnO-
4、ClO-、NO-3(H+)与SO2-
3、Fe2+、S2-、I-等。
(4)络合反应,如Fe3+与SCN-。【例4】(改编组合)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
4、SO2-4
②(2018上海高考)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I-、Cl-、NO-
3、Na+
③(2018上海高考)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AlO-
2、NO-
3、HCO-3
④(2018江苏化学)pH=1的溶液中:Fe2+、NO-
3、SO2-
4、Na+
⑤(2018福建理综)在pH=0的溶液中,Na+、NO-
3、SO2-
3、K+可以常量共存
⑥(2018福建理综)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
3、Na+可以常量共存
⑦(2018上海高考)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2-
3、Cl-、F-、K+⑧(2018江苏化学)c(H+)/c(OH-)=1012的溶液中:NH+
4、Al3+、NO-
3、Cl-
⑨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
3、SO2-
4、NH+4
⑩由水电离出的c(OH-)=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
(2018江苏化学)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O-、SO2-
4、SCN-
(2018上海高考)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a+、NO-
3、ClO-
解答离子共存的题目时,首先看题目中的附加条件,解答此类问题的步骤为一看前置条件,二看相互反应。①如果告知是无色溶液,应在各待选项中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组;②如果无法直接排除,则把限制条件分别添加到各选项中,防止遗漏,如项就变成K+、ClO-、SO2-
4、SCN-、Fe3+。
对点训练(2018广东理综)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
4、Ag+、PO3-
4、Cl-
B.Fe3+、H+、I-、HCO-3
C.K+、Na+、NO-
3、MnO-4
D.Al3+、Mg2+、SO2-
4、CO2-3
实验与探究
离子反应的应用实验探究
1.离子的推断、鉴别与检验
(1)常见阳离子
①NH+
4、Fe2+、Fe3+、Mg2+、Al3+均可用NaOH溶液检验。
②Ag+用Cl-,Ba2+用SO2-4,并加入稀硝酸检验。
(2)阴离子①SO2-
3、CO2-3用Ba2+、Ca2+和稀盐酸鉴别。
②I-、Br-用氧化还原反应鉴别或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2.物质的分离提纯
利用离子间的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等分离提纯物质。
实验典例
(2018浙江理综)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
2、SO2-
4、SO2-
3、CO2-
3、Cl-、I-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
2、CO2-
3、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④⑤B.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答案与解析
梳理与整合
一、
导学诱思①⑦⑨⑤②④⑧⑩②④
教材回归
1.水溶液中熔融状态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完全部分
二、
导学诱思
(1)HCl===H++Cl-
(2)H2SH++HS-,HS-??H++S2-
(3)Ca(OH)2===Ca2++2OH-
(4)KClO3===K++ClO-3
(5)NH4HCO3===NH+4+HCO-3,HCO-3H++CO2-3(6)NH4HSO4===NH+4+H++SO2-4
教材回归
1.自由移动离子
2.===
三、
导学诱思
(1)Cl2+H2OH++Cl-+HClO
(2)2Na+2H2O===2Na++2OH-+H2
(3)2Fe2++Cl2===2Fe3++2Cl-
(4)2Fe3++Cu===2Fe2++Cu2+
(5)2Al+2OH-+2H2O===2AlO-2+3H2(6)CaCO3+2CH3COOH===Ca2++CO2+H2O+2CH3COO-
(7)2OH-+CO2===CO2-3+H2O
(8)OH-+CO2===HCO-3
(9)Ba2++H++OH-+SO2-4===BaSO4+H2O
(10)Ba2++HCO-3+OH-===BaCO3+H2O
(11)Ca2++HCO-3+OH-===CaCO3+H2O
教材回归
1.离子
2.(1)①沉淀②难电离③气体
(2)氧化还原
3.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4.一类化学反应H++OH-===H2O
5.NH4Cl+NaOH===NH3H2O+NaClNH+4+Cl-+Na++OH-===NH3H2O+Cl-+Na+NH+4+OH-===NH3H2O质量电荷
理解与深化
【例1】D解析:A项中NaCl晶体中含有Na+、Cl-,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NaCl晶体不能导电;C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电离出离子而导电,CO2是非电解质,B项错;由于BaSO4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C项错;Cl2是单质,所以D正确。
【例2】答案:(1)NaINaClOAgI
(2)2I-+ClO-+H2O===I2+Cl-+2OH-
I2+5ClO-+2OH-===2IO-3+5Cl-+H2O
(3)2Fe3++SO2+2H2O===2Fe2++SO2-4+4H+(4)Cl2+2Fe2+===2Fe3++2Cl-
解析:由D在CCl4中呈紫色可知D为I2,C是难溶于HNO3的黄色沉淀,可确定A为NaI,C为AgI;黄绿色气体F是Cl2;F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盐B,根据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可知B为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NaI,少量NaClO将NaI氧化成I2,进一步反应生成NaIO3,其中I为+5价,Cl2氧化FeCl2生成FeCl3,FeCl3又能氧化SO2生成SO2-4。
【例3】答案:②⑤
解析: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应该生成Fe3+,①错误;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③错误;活泼金属与稀硝酸反应不生成H2,④错误;⑤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3+和NO,Fe3+又和过量的Fe反应最终生成Fe2+,正确;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⑥错误;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⑦错误;碳酸锌不溶于水,⑧错误;氨水是弱碱,⑨错误;⑩HClO是弱酸,应写化学式,错误;CH3COONH4是强电解质,错误;电荷不守恒,错误;氧原子不守恒,错误;符合客观事实、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正确;不符合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错误;HI提供H+使溶液呈酸性,NO-3与H+结合具有强氧化性,Fe2+不能大量存在,错误;氯气具有强氧化性,SO2-3被氧化成SO2-4,错误;因为溶液呈强碱性,所以一定不会生成H+,错误;只注意了Ba2+与SO2-4反应,而漏掉了H+与OH-的反应,错误;漏掉了Mg2+与OH-的反应,错误;应写成Ba2++2OH-+2H++SO2-4===BaSO4+2H2O,错误;S2-的水解极其微弱,且是分步进行的,不能有H2S气体逸出;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错误;过量的SO2应生成HSO-3,错误;过量的氯气可以把FeBr2中的Fe2+、Br-全部氧化,所以参加反应的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反应中的Ca(OH)2少量,所以方程式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错误;反应中HCO-3量少,所以方程式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1,错误(此类题最好用离子共存来判断;因为石灰水过量即Ca2+过量,所以生成物中一定无CO2-3);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4HSO4溶液反应,1molBa2+正好消耗1molSO2-4,2molOH-正好与1molH+及1molNH+4反应,正确。
【例4】答案:⑦⑧
解析:①MnO-4有颜色,错误;②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显黄色时,pH4.4,可能为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I-和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③HCO-3和AlO-
2、OH-均反应,错误;④在酸性溶液中Fe2+和NO-3反应,错误;⑤SO2-3与H+反应,在酸性溶液中SO2-3和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⑥HCO-3与OH-反应,错误;⑧溶液显酸性,且无强还原剂,正确;⑨⑩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H+与HCO-3反应,OH-与HCO-
3、NH+4均反应,一定不能大量共存,错误;Fe3+与SCN-反应,错误;Al3+水解显酸性,ClO-水解显碱性,所以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对点训练C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Ag+与PO3-
4、Cl-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选项错误;Fe3+有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故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选项错误;Al3+与CO2-3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Mg2+与CO2-3也会形成沉淀,D选项错误。
实验与探究
B解析:由④中的现象可推知该钠盐溶液中含有CO2-3,无SO2-3,再由③中的现象可知含有Cl-和NO-2,故选③④,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