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三教案 >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高三教案

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三生物教案设计参考,方便大家参考高三生物教案设计怎么写。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学会怎样才能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进入这部分学习时,通过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较好的基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

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如果由教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成,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解,获得相应的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非常神秘,认为生命是特殊物质构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们仍然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观察图表,归纳。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四)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五)练习

(六)总结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交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教材通过4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信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之--。理解这概念,才能正确理解依据染色体效目变异衍生出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e经学习了近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规律)、减数分裂、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识。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进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结果,因此细胞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如果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细胞分裂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数目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体组概念: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可以从展示男性人体染色体组成自制模型,让学生回顾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然后将人类染色体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组染色体组异同点等方式人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单倍体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实例来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体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二倍体、多倍体和单习是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单借体具有可比性将多低体和单伤体育种放在一-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育种的学

(4)染色体结构变异: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后,第2节课进行实验操作。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认知基础。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越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精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锅,不能灵活远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追时启发和酒时效励由浅人深,构建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1、说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

1、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四)社会责任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点: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2、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直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种类

2、通过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染色体结构变异

3、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主要学习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人的生理构造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学习内容与学习主体有密切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多种方法使生物课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现今实情挖掘学校资源,有特色地开展个性化教学。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2、4)两个班共计138人。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其中2班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而且较好地掌握所教知识;4班学生素质较高,但是除了少数学生学习比较刻苦外,大部分学生可能是没有掌握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成绩较差。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生物学的趣味知识都很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好问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

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习生物。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总结,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马上解决,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4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实施课程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本学期生物教研组全组成员团结努力,做好教研工作,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着力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国家课程计划是指导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本教研组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通过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等有关教育教学文件,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研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研究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生物教学评价。

二、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课堂教学

每学期开始,本教研组就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熟悉《教师教学职责》、《生物教学要求》、《生物作业要求》等。在教学中本组教师做到“五个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备课时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实验;教学时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作业、考核、辅导相结合,获取正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业务进修和新教师培养,提升教学实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教师的知识的更新如果不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能够清醒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敢闯敢干富有朝气,但缺乏教学经验。为尽快使青年教师胜任一线教学任务,针对本组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说课、听课、讲课、评课”的系列培养新教师计划。每学期请老教师开示范课,青年教师开研讨课。通过听老教师上课,使青年教师尽快熟知教学程序和教学规范;通过说课,尽快掌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讲课进行实战训练,积累教学经验;通过评课,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规范实验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生物学是一门应用物理、化学等手段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认真做好实验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39;重要一环。在本教研组的实验室,《中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守则》等张贴上墙;每学期初有《仪器购置计划》、《实验教学计划》;每次实验有《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仪器损坏记录》、《借物记录》;学期末有《实验工作小结》,等等。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

三、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1、实施目标素质教育,培养协作精神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要保证每个应该受教育的学生都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学生的智力有差异,能力有差别,因而他们的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本组教师一直在进行“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专题的试验,即通过和学生谈心、和其他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他们按学习能力的高、中、低组成学习协作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能基本实现学习目标,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得到发展,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得最好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2、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教育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在信息社会,自学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本组教师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科知识特点,采用“自读、讨论、点拨、练习、再讨论”的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密切配合,着重抓好三大实验,即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开放实验。既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课本中的概念、规律,又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器材、基本工具、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操作能力,更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在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必须更新。本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生物学科具有模型、挂图、实物、标本等传统教学用具,有利于直观教学,缺点是呆板、信息量少。本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己制作多种投影胶片、多媒体课件等,利用多媒体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获得强大的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是权威。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具有多元性,他是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承者,课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和教学秩序、教学环境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学习伙伴,是教育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本组教师通过学习,能够自觉转化自己的角色,抛弃权威形象,和学生一起选课题,开展研究活动,讨论研究结果,使学生能做到疑而思、思而动、动而学、学而长,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开展多元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潜能

利用学生喜爱展示自我的天性,我们开展了学生显微镜大赛,生物技术实践—自酿葡萄酒等多种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我们全组教师都致力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我校的生物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人类社会正处于由信息时代向生命科学时代转化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培养后备人才。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5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2)分类

按空间分布

按循环周期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39;补给来源。

(2)冰川有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川融水补给其他陆地水的功能。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明显。

(3)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潜水互补;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链接·注意

分析某一条河流时不但要用联系思维的方法考虑补给方式,还要考虑某一国家、大洲(含分区)的河流湖泊水文变化特征,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来说,可以找出世界主要的大江大河进行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3.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相变化,外因则是太阳能和重力能的作用。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和环节构成水循环。

(3)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区教育局的指导思想,务实自律,要坚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需要重视师德建设,促进学生德育发展,通过不同途径提高人体思想道德素质,与大家共同学习好生物这门学科。

二、学情分析

今年所带的七年级两个班,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看,知识掌握还不是很好。从期末答卷情况不难看出:两个班的学生知识记忆不牢,易混淆而答错题。尤其表现在缺乏一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导致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但是,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积极好问。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不管怎样,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们已学到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显微镜的使用。本期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竭尽所能开设实验课、开展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使所有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基本分析:七年级《生物学》下册共两个单元—《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和《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一单元的.共两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生物体有相似的结够层次。第一单元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第二单元共五章内容:地面上的生物、水中生活的生物、空中的生物、土壤里的生物。具体讲述各类植物、动物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人类的贡献。通过了解它们的多样性及其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树起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环保意识。

四、目标任务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知道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了解地面上的生物的种类与人类的关系,积极参与保护地面上生物多样性的活动。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方法措施

1、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生物,关心社会的情感。

3、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借助人人通平台,积极参加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己工作能力。

6、努力做好月考命题及讲评工作,做好章节及期末复习工作,及时总结平时教学的得失。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进一步提高常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推动组内各项工作,在学校总体教学工作思路和计划的指导下,我们生物组在本学期将努力落实以下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二、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①.以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四关”。

①.备课关。要求青年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对于教师的备课笔记做出标准格式要求,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提倡每节课后记录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地修改、完善。对教学中的经验及时整理、总结并记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②.上课关。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③.作业关。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于作业中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开展备课组内的分析讨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错,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

④.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对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认真整理教学材料。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特别是每周一次的公开课活动及竞赛比赛活动,希望能够发挥全组人员的智慧,能够完美的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

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新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老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三)、教研组专题活动。

1.鼓励组内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并及时收缴优秀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2.科研。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教学科研理念,积极参加省市教学研究课题的工作,使老师们努力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8

高中生物学课本浓缩了生物学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就有量科学家发明创新的事迹。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精神,那么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理念的渗透。

一、目标要求:

1、以“高效课堂、有效作业”为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常规教学和教学,在教学“六认真”的各个环节上,加强研究,完善过程。

2、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手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要求。特别是文科班要紧扣书本,很抓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人人达标;理科班更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内容

本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文科班周课时三节,理科班周课时两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上文科班完高中必修1、2、3、共三册复习,进行会考,理科班完成高中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目前高二生物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在两或三课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高二生物教学,成了我们高二生物目前的一问题,根据我们学校的的实际情况,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在下学期中注意如下问题:

1、领会两纲(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上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3、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这一级高二教学速度比较快,事实上学生学着后面的,前面的又遗忘了。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尤其要放低起点,不能对他们期望值过高,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平时要加强课堂提问的力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通过考试阅卷老师们也可以看出,学生根本没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在平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答题、做作业规范性。自编课堂练习和章节过关检测卷,做到有的放矢。

5、注意对专业名词描述的准确性。生物学术语要求学生记忆清楚。定期进行规范表达训练,解决“答而不全、答而不准”的现象,遗传图解的书写、绘图不规范的现象

6、加强图表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落实力度,平日复习时,对图表教学和实验教学要时常落实,防止题海战术,注重方法培养。

7、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摸准考查意图,找准题眼,看清题目要求后作答,避免答非所问或答而不准。

8、积极开展、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9、教学中,时间分配要合理,要对课堂上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实现目标作精心设计。要有当堂达标的意识,当堂训练必须当堂完成。坚持“四讲四不讲”的原则。

四、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有“爱学校作主人,爱学生作表率,爱事业作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提高常规教学和教改教研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且稳步提高。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2、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上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复研究高考考纲,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使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3、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高考需要和生物学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多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做好章节过关和段考、期考考试工作。根据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精选章节过关练习题。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5、根据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灵活处理尽量不给学生拉下一节课。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9

在__年,我们生物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首先,在学期之初,我们就制定了较好较详尽的教研组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我们还对本年度的工作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决心发扬我们的成绩,克服我们的缺点,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组有如下特点:

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我们组共__名老师,特点是“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虽然女同志较多,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可喜的。(……简单介绍组里的各位老师以及情况)。在公开示教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个个都是好帮手。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要倒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加上生物课从前年开始启用新教材,对我们老教师来说也

也存在着熟悉教材的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们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并进行下载,做好记录,结合教学内容,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人事件、神州1-4号飞船上载有哪些生物,有何影响等。我们组青年教师,也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各位老师的进步情况)。在教学中,我们组全体同志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努力使课堂教学素质化落到实处,“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已成为我们教研组组风,对印发的每一份讲义、每一份练习,备课组长都认真把关,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的前提下,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学教学不论是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勇挑重担、硕果累累

__年,我们组全体老师都是满工作量,有些还是超工作量。(……各位老师取得的成绩)。

四、其他方面

如每周业务学习、备课组、教研组活动都能正常进行,黑板报按时按质完成,并做到互相听课。本组成员服从分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注意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之,我们生物组在过去的一年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还把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总结推广。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班主任老师少,学生第一手资料掌握不够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实验前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紧之后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本实验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隐含着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学生经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认识,明白唾液腺分泌唾液。

经过以前的学习,部分学生已领悟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命的奥秘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利的一面:

1、实验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本事欠缺,体此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还有必须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本事目标:

经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和决策本事,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经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经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必须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本事。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经过学生咀嚼馒头的情境引入,从而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2、从分别设计牙、舌以及唾液对馒头的消化的单一变量对照到合并探究多个变量的对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使学生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学法

1、学生根据体验馒头味道的变化,自主提问,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经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结论。

2、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从而使启发诱导式的教法与探究式的学法和谐共振。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鉴于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本事弱。挑选部分学生实验前简短培训,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领。在实验中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其余学生,让实验落到实处。

情境引入

品尝馒头,要求进行较长时间咀嚼,感受馒头味道的变化,从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探究实验

⑴提出问题:

馒头是怎样变甜的呢?

⑵作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唾液的作用有关。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引导分析在口腔中使馒头变甜的相关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不仅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跃气氛,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科学做出假设的方法---即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做出合理假设。

⑶制定计划:

a、提示:

①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把难点进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两个探究因素,让学生同时对两个探究因素设计对照试验,有必须难度,让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探究,降低了难度,学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②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构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

③淀粉遇碘变蓝,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④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

b、思考:

①怎样模拟舌的搅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参与以及口腔的温度?

②你选择的是什么因素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确保仅有变量不一样,其它条件都相同?

③怎样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提议: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温水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情景。)

设计意图:这3个思考题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弄清了问题①③,不需要教师做任何强调,学生就能明白该实验有的组要把馒头切碎,要搅拌,以及整个实验要坚持在37℃下进行,滴加碘液等具体操作的原因;问题②是引导学生控制变量,顺利设计对照实验的核心问题,学生只要清楚了这个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c、分组讨论设计(要求图示说明,图示板演)

一大组:牙齿和舌头作用实验方案;

另一大组:唾液的作用实验方案;

d、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整合

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顺利掌握从探究一个因素上升到同时探究两个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难,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体过程为: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图,把两组对照实验中相同实验组合为一体,适时点拨: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能够把两个因素放到一齐同时进行探究,只要先把实验组设计出来,各对照组只要变量与其不一样,其它条件相同即可。由于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实验设计

⑷实施计划

⑸得出结论

⑹表达交流

小组汇报实验完成情景,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交互式评价。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做下铺垫。

进一步探究:

为什么强调在37℃条件下进行实验?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温度对淀粉消化的影响吗?

兴趣小组展示课前做好的处于60℃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明白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响。

课堂小结

1.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3.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搅拌与牙齿咀嚼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课后反思

1、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实验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实际操作对实验能到达的效果了然于心。

2、鉴于淀粉的分解过程无法直观感受。将原实验设计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经过颜色由蓝变浅蓝、再变成黄色来感受淀粉分解的过程。

3、由研究单一变量提升到同时研究多个变量的探究。

4、增加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

可是,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原因,在实验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规范。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11

本学期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处和生物教研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研究教材,积极搜集备课资料,挖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在课时紧、任务重、各班学习学习水平差距较大等实际情况下,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现对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抓好一轮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高三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由于高二时课时少,教学进度较慢,进入高三后,我们积极利用备课组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整理复习教学案,合理制定复习方案,确定复习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在一轮复习教学中,我们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准备复习教学课件,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挖掘,认真梳理知识要点,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易忽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时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解误区和知识盲点。本学期我们每周都安排一次周测,45分钟的即时训练,及时总结一周来的知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薄弱环节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时效性。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在研究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的同时,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方法的训练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教改的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全面获得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生命科学的创新精神,初步学会生物学探究的&39;一般方法,端正了学习态度,树立了良好的学风,构建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3、加强个别辅导,有的放矢,重视特长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

本着“考核不光看分数,评估重在看素质”的原则,重视特长生培养和差生转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强综合题型训练,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单独面授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在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并通过谈心交流,了解其学习特点,鼓励激发其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并对重点、难点内容做好必要的辅导和训练。对这部分学生的练习作业,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

我们努力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认真组织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我校强有力的教学资源设备,丰富多彩的课件、图片、动画、视频资源是我们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在师资、网络教学上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机整合,积极引进各种成功的优秀科研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我们充分利用备课组教师的教科研优势,挖掘素质教育潜能,采取“搜集资料——集体讨论——主备方案——个性化备课”的备课模式,结合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写出有实效的具体的课时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期中考试和十二月份的月考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面向高考,关注热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联系教材内容介绍的经典实验和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生物学史实,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物学知识的求知欲望,结合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思考,及时肯定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在思维过程中的创新火花,培养灵活发散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意识。

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备课组教师积极搜集近几年的高考热点问题,组织编写了18个高考热点问题专项训练,每周安排一个专题知识的扩展,从考点内容剖析到练习的处理,以及综合创新题型的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满足了部分学生“吃不饱”的求知需要,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如:《生态入侵问题》专题,联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进行设计。《神经传导问题》专题,联系生命活动调节知识,全面理解神经传导的生理机制。《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从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组织培养到动物克隆,联系“克隆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总结出“克隆人”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现代生物科技为人类服务等问题。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善学习、能创造的人才,这样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6、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教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市、区级教学研究活动,校内经常开展相互听课活动,每位教师本学期听课节数都在二十节以上,每次听课都认真记录、研究讨论、总结提高,不断汲取本校和外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特长,不断修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经常关注报刊、新闻广播、网络上的最新生命科学热点问题,进行新题的命制,关注高考动态,提高自己的命题水平。继续学习经常借阅各类业务刊物,勤做摘记,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加强教科研研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备课组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阅读《生物报》、《考试报》、《生物学教学》、《试题研究》等阅览室的教学资料,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同时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十余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六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回顾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备课组教师取得的成绩的可喜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急待我们去探索解决的方法,如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如何去提高等。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用一颗火热的育人之心和满腔的教育热情,一定会点燃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创新思维的火花燃成熊熊烈火,照亮河西教育的沃土,结出喜人的素质教育硕果。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12

知识精华:

掌握减数分裂概念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相关概念;掌握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主要区别;以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区别。

写出下表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同源染体对数(2N=4)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组精母细胞精细胞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DNA(个)

同源染色体(对)

题例领悟:

例1、下图是雌蛙一个卵原细胞在生殖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图,为研究方便,在细胞分裂成两个以后,只对其中一个进行测定,请分析回答:

(1)b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c时的细胞叫_______细胞。

(2)c→d→e进行的是______,e时的细胞叫________。

(3)由e→f→g进行的是________,g时的细胞叫_______。

(4)h→i表示发生了________作用,i时的细胞叫________。

(5)i以后进行___________分裂,进入_________阶段。

解析: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结合,对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和意义起重要作用。本题的解决主要是依赖扎实的基础知识。

答案(1)染色体复制初级卵母细胞

(2)减数是第一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3)减数第二次分裂卵细胞或极体

(4)受精受精卵

(5)有丝胚的发育

例2、右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细胞中可能是次级精母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是极体

②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③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

④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

3和4为常染色体

A、只有1种说法正确B、只有2种说法正确

C、只有3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均正确

解析:加强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抓住细胞分裂的特点:该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为均等分裂,故只有④说法正确,答案选A

自我评价

1、观察四分体时期效果最好的材料()

A、生发层B、幼嫩的柱头C、幼嫩的花药D、成熟的花药

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精子,其种类有()A、1种B、2种C、3种D、4种

3、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个染色体单体的是①②③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②果蝇的精原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2对染色体③男性两侧输精管被结扎后,睾丸仍能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会改变④在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全部在精子的头部,细胞质全部在精子的尾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根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由精子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成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线粒体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1)细胞核内含有______________,以便传给下一代。

(2)丢弃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可使精子体积______,运动_______。

(3)精子快速运动主要靠___________的摆动,其运动动力主要产生于____________。

(4)保留全部线粒体的意义在于:线粒体是___________场所,通过线粒体的生理活动,形成精子运动所需的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13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新课程、高考变化和招生变化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名校,以及着眼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生物选修班学生的达B率,制订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主动积极、创新工作的局面,提高教师工作的质态。

2、增强计划性和规范性。制订出具体教学计划和奥赛辅导计划,认真落实学校修订的.各项教学规程,规范施教。

3、重视对新课程的研讨,努力提升教师处理新课程的能力,尤其是生物实验的开设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4、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高通过率。

5、切实加强本年级奥赛辅导,迎接四月份的江苏省初赛和五月份的复赛。

6、安排生物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活动。

7、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引导他们走科研兴教之路,努力提升全组生物教师教科研水平。

三、措施与方法

1、开学初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及竞赛辅导计划。

2、备课组教学案和自编练习必须提前一周完稿,并提交电子文稿,以便于集体备课时讨论、修改。

3、加强相互学习与研讨,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之处,每周安排备课组内公开课1节。

4、根据年级组安排定期检查教师教学案和作业批改,安排好必修班的中午练习和周练,对上学期不及格的同学进行排查,安排个别辅导,补缺补差。

5、本学期的竞赛辅导主要侧重综合训练。

6、备课组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指导的研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7、青年教师要坚持听先行课,每学期要坚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一篇以上。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14

一、说教材

《》是济南版___年级生物第___单元第____章的第___节。该单元以_______为主题展开。

本节课

根据本章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依椐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2、

3、

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的的目标,我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教法以“启发式谈话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主,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改变学习方式的的目标我具体的学法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

2、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高三生物教案设计篇15

教学目标:1.理解叶绿体内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2.理解叶绿体内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重点:光能如何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影响以及我国耕地减少与人口数量大引发的粮食需求的突出矛盾;从提高粮食产量的紧迫性和巨大潜力,引出进一步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从而导入本节的研究内容——光合作用。

二、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发现问题

1、光能转换成电能

观察探索通过复习高二所学的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引入高三学习的重点------对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围绕光能转换成电能,复习回忆叶绿体的结构,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有关的色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1)A、B表示色素,请问它们分别代表什么色素?以及各自有何作用?

(2)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3)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是怎么失去电子的?

(4)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是什么性质?怎样才能恢复稳态?

(5)失去电子的叶绿体a从哪里夺取电子?

(6)试写出水光解的反应式?

(7)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去哪里了?

(8)最初的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分别是什么?

(9)能量转换的场所是什么?

思维发散与开拓绿色植物这种独有的现象在哪些领域有广阔应用和研究前景?

同时提出水的光解中电子的传递和氢离子的去路的问题,以此进入第二个研究主题,即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发生的&39;能量转换的两个步骤,由光能转换成电能,由电能进一步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过程,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与电子传递是偶联的。观察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

(1)2H2O→O2+4H++4e-,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么物质?尝试写出物质变化的反应式。

(2)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形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其反应式。

(3)电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4)活跃的化学能意味着什么?

(5)NADPH除了携带一定能量的物质外,还具有什么性质?

(6)NADPH用来还原什么?

3、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在暗反应阶段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高二阶段已经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思考回忆以下问题:

(1)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什么过程的反应?

(2)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场所在哪里?

归纳总结在分别学习探索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的三个步骤后,依据教材中图2-2,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在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知识比较,发现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关系,以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即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

知识迁移深化

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分别喂养同样小鼠各一只,和长势良好的同样绿色植物各一盆。与甲罩不同的是,乙罩内多了一杯氢氧化钙溶液。两玻璃罩同在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两个钟罩内的小鼠和植物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教师需要特别指导分析乙罩内的小鼠死亡的原因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的联系,深入体会和总结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总结:(略)

1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