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化学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写好2024高一化学教案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2024高一化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2024高一化学教案篇1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2024高一化学教案篇2
【知识目标】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2.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几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离子键、化学键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启发
【教学用具】PPT等
【教学过程】
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化学物质,例如食盐、氧气、水等,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这些微粒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
问题: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食盐晶体能否导电?为什么?
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为
什么?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多媒体展示图片(食盐的晶体模型示意图及熔融氯化钠和溶液导电图)
解释:食盐晶体是由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我们知道阴阳离子定向移动
才能形成电流,食盐晶体不能导电,说明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问题:为什么食盐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呢?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阐述:这些事实揭示了一个秘密: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很强烈。
问题:这种强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请大家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因为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叫离子键。键即相互作用,氯化钠的形成是由于离子键将钠离子与氯离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问题: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说钠离子与氯离子可以无限制的靠近?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归纳: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所以阴阳离子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它们只能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平衡点震动。
如果氯化钠晶体受热,吸收了足够的能量,阴阳离子的震动加剧,最终克服离子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此刻导电也成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独立的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
说明:原子存在着一种矛盾情绪,即想保持电中性,又想保持
稳定。二者必选其一时,先选择稳定,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同时原子变成了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电中性的物质。因此,任何物质的形成都是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也正是原子有这种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物质。所以说:矛盾往往是推动事物进步、
发展的原动力。问题:还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呢?
这种结合方式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它们之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这些阴阳离子随机组合形成的物质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动探究:分析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我们把通过离子键的结合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即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板书:离子化合物:许多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讲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准确地表达出离子化合物呢?元素符号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阴阳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达阴阳离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赘,不够方便,考虑到阴阳离子的形成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我们取元素符号与其最外层电子作为工具,这种工具叫电子式。用点或叉表示最外层电子。例如原子的电子式:NaMgCaAlOSFCl阳离子的电子式:Na+Mg2+Ca2+阴离子的电子式:F-Cl-O2-S2-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F、CaO、MgCl2、Na2O、K2S
列举两个,其余由学生练习。
引申:我们由氯化钠的形成发现了一类物质即离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质的情况又如何呢?
问题:氯气、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是不是它们的组成微粒间也存在着作用力呢?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说明:两个氯原子之间一定是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结合成氯气分子的,水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一定也存在着很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与离子键有些不一样,我们将这种相互作用叫共价键。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我们将物质中这些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统称为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总结:世界上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目前知道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从组成上看正是100多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千千万万种物质。才有了我们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而这些原子形成物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这是自然规律。
课后思考题:
1.认识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分析氯化氢、氧气的形成。
2.结合本课知识,查阅资料阐述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二、共价键
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分析:成键原因:当成键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成键原子双方相互吸引对方的原子,使自己成为相对稳定结构,结构组成了共用电子对,成键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电子对,而使成键原子之间出现强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达到了稳定结构。
板书:3.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讲解: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和学习中,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这种相邻的原子直接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三、化学键
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讨论: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024高一化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学习了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概念,特别是深化了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本节是今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基础。
本节教材首先注意了学科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计算得出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设问: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是不是也不相同呢?然后介绍气态物质的体积与外界温度、压强的关系,计算出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最后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计算。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1.认真钻研新教材,正确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原必修本39页“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认为“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新教材52页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即Vm=V/n。”由此可以看出,气体摩尔体积是任意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而22.4L/mol是在特定条件(如:0℃,101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注意:当温度高于0℃,压强大于101Kpa时,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也可能是22.4L。
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气体摩尔体积与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关系。
2.本节引入方法
⑴计算法:全班学生分成3组,分别计算1mol固、液态几种物质的体积并填表。
物质
粒子数
1mol物质质量(g)
20℃密度(g/cm3)
体积(cm3)
Fe
6.02×1023
56
7.8
Al
6.02×1023
27
2.7
Pb
6.02×1023
207
11.3
H2O
6.02×1023
18
1(4℃)
H2SO4
6.02×1023
98
1.83
⑵实物展示法:有条件的学校,可分别展示1molFe、Al、Pb、H2O、H2SO4的实物,直观得到体积不同的结论;展示22.4L实物模型,这种实物展示方法学生印象深刻,感性经验得以丰富。
3.列表比较决定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用“√”表示)
物质?????????????因素
粒子的数目
粒子间平均距离
粒子本身大小
固、液态
√
√
气态
√
√
讲清当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固、液态体积由粒子大小决定,气体体积主要由分子间距离决定。举例:50个乒乓球和50个篮球紧密堆积或间隔1米摆放,前者球的大小决定体积,后者球间的距离决定体积。
4.充分运用多媒体素材,展示微观的变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应用微机显示温度、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固、液、气态物质粒子间距离;1mol液态水(0℃,18mL),加热到100℃气化为水蒸气的体积变化等。
5.通过阅读、设问、讨论,突破难点。讨论题有: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与哪些微观因素?决定固、液、气态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在粒子数一定的情况下,为什么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距离?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才有意义?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mol固、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mol气体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大致相同?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是否相同?为什么1mol液态水变为1mol水蒸气体积由18mL变为3.06×104mL体积扩大1700倍?
6.在理解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这一特例时,应强调以下4点:
①标准状况
②物质的量为1mol
③任何气体物质
④约为22.4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22.4L才是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因此,非标准状况下或固、液态物质,不能使用22.4L/mol.
7.教材52页“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应指出这个结论即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简单介绍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重要推论。
8.教材53页的例题2,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教学中应指出密度法是计算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即M=ρVm如果是标准状况下,则:M=ρ·22.4L/mol
9.在V、n、m、N之间的关系可放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例题前进行,也可放在课后小结进行。
教学建议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1mol某气体的体积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22.4L。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2.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39;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此外还在运用时要结合物理中的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同温时,其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在同压条件下成正比。
3.气体摩尔体积的常见应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为22.4L,即可导出其质量便是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可求出未知化学式的气体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可求出1L气体的质量即气体密度。反之也可由气体密度求摩尔质量。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比叫气体的相对密度,可据以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如某气体对的相对密度为1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常见的有:
(1)由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
(2)由相对密度求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若为对的相对密度则为:,若为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则为:.
(3)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即混合气体1mol时的质量数值。在已知各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时见
①,若为质量分数见
②:
(4)由同温同压下气体反应时的体积比求分子数比,进而推分子式。
(5)直接将气体摩尔体积代入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气体反应物的体积比即分子数比可便于找出过量气体。
2024高一化学教案篇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介绍氯元素被发现的历史,以及目前的应用。
2、熟悉氯原子的机构特点和化学特性,掌握氯和金属,氯与氢气,氯与水发生的反应。
3、熟悉燃烧的新的定义,掌握液氯与氯水的区别和成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氯气、氯水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氯水的性质及漂白原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
点评:不一样,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有性。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材“科学史话”,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思考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提示:氯气由发现到确认所用时间、原因,戴维确认氯气的依据)
[引导]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具有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收集的一瓶氯气,观察氯气的颜色和状态。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氯水)、易液化(液氯)
[引导]在初中时曾经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可以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有很强的性,可以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什么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收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观察现象。
点评: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归纳]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有漂白性
[阅读思考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有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思考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地区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解析: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OH)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2.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C
4.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
点评:不一样,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有性。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材“科学史话”,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思考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提示:氯气由发现到确认所用时间、原因,戴维确认氯气的依据)
[引导]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具有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收集的一瓶氯气,观察氯气的颜色和状态。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氯水)、易液化(液氯)
[引导]在初中时曾经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可以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有很强的性,可以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什么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收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观察现象。
点评: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归纳]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有漂白性
[阅读思考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有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思考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地区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解析: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OH)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2.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C
4.(双选题)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Cl2,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解析:先应判断A处通入的Cl2是否带有水蒸气,根据B阀打开时,C褪色,说明A处的Cl2为潮湿的,潮湿的Cl2在B阀关闭时通过D瓶,看不到C处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溶液吸收了氯气或吸收了潮湿氯气中的水蒸气,故正确答案为AB。
答案:AB
课堂总结及评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为生活服务。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Cl2的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道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Cl2的其他性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原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水反应
4.用途:活动与探究
(1)H2在Cl2中燃烧时瓶口所产生的现象与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所产生的现象为什么相同?
(2)氯气有毒,但是为什么又用它来给自来水消毒?
(3)到本市自来水公司做一次调查,了解自来水公司是如何给自来水消毒的。
(4)人在“死海”中为什么不会下沉?
(5)上网查找资料(或查词典《化工辞典》王箴主编,化工出版社),了解当前国内、国际上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的试剂有哪些。
附调查表
[作业]:课本P87之1、2、3、4、5、6、7、8、9。
2024高一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设问]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②HCl③NaOH④HNO3⑤Cu(OH)2⑥AgCl
⑦Na2CO3⑧C2H5OH⑨H2O⑩Fe⑾SO2⑿石墨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答案:(1)②③④⑥⑦(2)①⑤⑨(3)⑧⑾(4)②③④⑦
[引入]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板书]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实验]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
①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②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③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④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设问]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演示动画](Ba2++SO42-=BaSO4↓)
[板书]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实验一为例)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SO42-=BaSO4↓
④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讨论]“Fe+Fe3+=2Fe2+”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回答]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
[小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设问]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讨论]为什么实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讲述]上述Ba2++SO42-=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Cl—=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设问]HCO3—+OH—=CO3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小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练习]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2OH-=Cu(OH)2↓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布置作业]P18习题一、2、3习题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