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一教案 >

高一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高一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一教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高一教案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词汇和短语:reason,list,share,feelings,Netherlands,German,outdoors,Crazy,nature,dare,thundering,entirely,power,trust,indoors,gothrough,hideaway,setdown,aseriesof,onpurpose,inorderto,facetoface,accordingto.

2、进一步学习有关“朋友”的知识信息,启发学生对朋友和友谊的思考。

3、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知识,在感受外国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安妮日记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4、训练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使他们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并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6、通过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分享英语学习的经验,感受用英语交流的成功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知识,在感受外国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安妮日记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2、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板书

Uint1ReadingAnne’sBestFriend

Qualities:easy-going,warm-hearted,helpful,…

Questions:

Skimming

Summarize

Discussion:1>style2>ideas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2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基本情况:

109班现有学生62人,110班现有学生62人,班级学生人数多,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

二、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自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实施为核心,以《新课程标准》、教材领会和教法研究为重点展开教学,贯彻落实物理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三、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39;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20节以上,还要上了一堂教学观摩课。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总结上学期所学知识,练习上学期期末考试内容;

第二周至第三周:机械功与机械能

第四周至第七周:电学;

第八周至第十周:电磁学;

第十一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二周至十四周:内能

第十五周至十七周:电功与电功率

第十八周至十九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考试。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3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6-8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

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3)督促学生做好当堂知识的背诵与记忆。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4、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白板教学。

5、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6、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7、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8、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4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5

【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2)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发动战争的可耻,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进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林则徐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落、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重点。

2、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难点。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难点是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也是难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补充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料以及清政府如何腐朽的资料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西方走私鸦片借口发动战争的险恶用心以及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可结合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战争的过程;可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比各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可以用对条约内容的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以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办法总结归纳: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加以指导,并辅助以学案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学案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课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可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指出第四单元包括10——17课,主要介绍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共110年的历史,我们讲其称之为中国近代史。要想学好这一单元,必须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指出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这就是第二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等等,一浪高过一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解

一、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用多媒体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50的四段,请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为:(1)你能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吗?

(2)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在学生看完课本、思考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1、将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情况对比制作成一张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综合五方面对比中英两国的实力差距。

?国际(英国)国内(中国)政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完成了工业革命,需大量

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政府财政困难军事船坚炮利军备废弛外交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闭关锁国,愚昧无知综合综合国力强大腐朽落后教师在讲解时需指出:(1)政治上,英国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官僚机构腐败,走向了没落。当时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之说,足见社会制度之落后。(2)经济上,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首强。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大量运用于生产,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使中国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远远落后于英国。(3)军事上,英国在海军方面在世界上拥有绝对优势,曾打败了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和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可谓“船坚炮利”;而我们呢?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奢侈浪费和挥霍无度,政府连年削减军费,清军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以武器装备为例,清军尚处于冷热兵器的混用时代,只有精锐部队能装备火器。而这些火器绝大多数是明朝时期仿制西方的“鸟枪”,比英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两百多年,由于军费短缺,克扣成风,有些鸟枪甚至康熙初年制造的,已经用了一百五六十年。(4)外交上,16——19世纪以来,英国不断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其殖民范围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号称“日不落”帝国,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中国正在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面对险境,面对落后,腐败的清政府没有任何有效举动,甚至是忧虑,依然闭关锁国,拒绝和外界来往,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教师讲到这里时可以插入一张关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漫画,以此来描述清政府的心态。)

清政府闭关锁国

2、正是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所以在众多外商要求通商的情况下只设置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的关口,那么贸易情况怎么样呢?由此提出让学生来回答第二问: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教师在此处可向学生展示图片“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单位:千万元

????

1818年1820年1827年1831年

????

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后指出:中国出超(出口>进口),英国入超(进口>出口)。提问: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来看,当时的中国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为什么还会出现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赚钱而英国亏本的情况呢?回答:这主要和双方对外贸易的商品有关:中国出口的多是茶叶、生丝和药材,这些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优势行业,在西方很受欢迎,有很大的市场;而英国卖给中国的多是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由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作为消费者的农民是极端贫穷的,无购买能力,所以,英国商品在中国只能滞销。但这并不是英国和中国做生意的最终目的,他们要的是使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英国人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大肆的向中国倾销鸦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两/40年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提问,请学生说说什么是鸦片?它有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下一张幻灯片“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以请学生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接着教师指出,道光帝命令林则徐南下广东禁烟,缉拿烟贩、整顿海防,这就是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敢于抗争外来侵略的林则徐被中国人民称为民族英雄,但是由于损害了英国烟商在中国的利益,激化了中英矛盾。于是英国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因其爆发和鸦片有关,因此称之为“鸦片战争”。而虎门销烟也就成为其爆发的导火线。

3、提问:那什么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呢?根本原因为内因,因为这是一场英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由英国率先发动的,所以事件的主动方和内因都在英国方面,所以根本原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大量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这也就是刚才思考的第三个问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就接着来了解和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二、鸦片战争

1、经过:战(林则徐)——和(琦善)——战(海龄)可以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经过,接着教师再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单讲解经过。指出英国曾七次进攻广州,都遭到林则徐的顽强抵抗,于是英国放弃广州,一路北上,在经过定海等地后,直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大为恐慌的清政府于是弃战求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退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于是,英军南下广东,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军“议和”。在议和过程中,英军竟然还强占我香港岛,于是道光感到有失尊严,又对英宣战。当英军进攻镇江时,满族将领海龄同敌人浴血奋战直至牺牲。(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2、结果:为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可以用多媒体打出条约签字现场图片)

项目内容影响和危害割地?割占香港岛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赔款?2100万银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

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通商口岸?开放广厦福宁上

五处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

掠夺原料议定关税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教师在讲课时要逐一分析它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危害。(可结合幻灯片“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

图一

图二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

结合课本p52历史纵横,指出除《南京条约》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关于这几个条约及其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知道就可以了。

3、影响。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教师在此处要强调: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最大影响是是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一系列权益的丧失,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三、战火再燃

再通过提出三个问题过渡到本课的第三大块内容“战火再燃”的讲解。(1)英法等国为什么再燃战火?战争过程如何?(2)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结果?(3)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由教师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然英国在中国获得了一系列的侵略权益,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但是英国人发现他们的商品在中国依然滞销。于是他们觉得肯定是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太小,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于是,英国联络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希望以此扩大侵略权益,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后,决定以武力解决问题,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这里要注意讲清:这次战争的发生和鸦片无关,为什么要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这次战争在性质、目的和结果上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类似,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用多媒体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利用图画简单讲解战争经过。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6

一、教材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时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学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抛运动》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一单元第七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四节、第五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六节:学习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四、五、六、七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八、九、十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了解研究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能应用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自然规律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3)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具有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通过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4)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具体实施:基础+学法+培养兴趣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晰。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其次,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2.及时的反馈

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要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以课后习题为主。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其中要求之一是让学生重视课本。做法: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课后习题都要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解答,把课本补充成为一本好的学习资料。

4.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备,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备课组各位老师请教,尤其要多听老教师的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

7.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

(2)指导他们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们举一反三。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2.13—2.18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2.20—2.25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2.27—3.0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3.05—3.10圆周运动

53.12—3.1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3.19—3.24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3.26—3.31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4.02—4.07行星的运动(清明节)

94.09—4.1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

104.16—4.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14.23—4.28期中考试

124.30—5.05万有引力定律理论的成就及宇宙航行(劳动节和青年节)

135.07—5.12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和单元测试

145.14—5.19能量、功、功率

155.21—5.26功、功率及习题课

165.28—6.02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探究

176.04—6.09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与动能

186.11—6.16动能定理及动能定律习题课

196.18—6.2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实验探究

206.25—6.3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及习题课

217.02—7.07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

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

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

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将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图4.17“河谷的演变”,回答问题:

①描述图中所示的河谷的演变过程。

②若我们观察同一条河,a、b、c三种河谷形态可能出现在什么河段?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河谷的演变过程,指出三种河谷形态所在的河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承转:从图上看,原本比较平直的河谷逐渐变得弯曲,学者们称之为“河曲”。很多河流都是蜿蜒曲折地流过大地,向世人展示出弯曲之美(课件图片)。

从河岸角度来看,每个弯曲的河岸都可以分为凸和凹两种形态。请同学们在教材插图4.17中的b图上找出两种河岸,若你有疑问请参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态。

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那么,凸岸和凹岸处的主导外力作用是什么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逐渐减少的结果。结合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凸岸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属于堆积地貌;凹岸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古代人曾有诗描述到这两种河岸的差异。

学生活动:

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景图中的凸岸和凹岸。

②阅读古诗,找出诗句中描述凸岸和凹岸的部分。

③根据诗歌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

承转:如果有一平直河道,因为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水流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河流的弯曲,那么这条河道的形态将怎么继续发展下去呢?

(二)河流堆积地貌

1.河漫滩平原

学生活动:推测图中河道形态的演变趋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河道形态的演变过程,自然得出河漫滩平原的成因,最后总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承转: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冲积平原的一类型,河流的堆积地貌还有其他的类型。

2.洪积──冲积平原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成果,找出图中冲积扇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采玉地点的地貌类型,指导学生分析冲积扇不同部位的颗粒大小。同时,教师要借助课件展示冲积扇的实景图和素描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

承转:河流出山口形成了冲积扇,进而可能扩大为洪积──冲积平原,那么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呢?

3.三角洲平原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案例3,在幻灯片上指出黄河三角洲的位置,从而引领学生建立三角洲的实景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根据教材描述总结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整理、规范,进而形成简练的语言。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承转:学完河流地貌的知识,同学们能否解释本节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说出墓葬区选址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城市风水中“反弓水”的荒谬之处。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解释,风水之目的是寻求宜居所在,遵循科学原理,摒弃其中迷信成分。

承转:从上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具体影响。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完成课件上所提出的的问题。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源于河流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靠近河流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农业社会,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中的堆积地貌对聚落的形成有很大吸引力,而堆积作用显著的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故而,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线状分布。但是,河流也能带来洪涝灾害,平原上的聚落还要考虑如何避免洪水的威胁。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这样,既能避开洪水的威胁,还能充分利用河流的优势条件。

板书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谷向源头方向延长溯源侵蚀

2.“V”型谷下蚀

3.“U”型谷侧蚀

(二)河流堆积地貌

1.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2.冲(洪)积扇:河流出山口

3.三角洲:河口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8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能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5)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分类讨论,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求解简单的含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6)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7)通过研究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树立辨证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弄清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系.

教与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Ⅰ.设置情境

问题:

①解方程

②作函数 的图像

③解不等式

【置疑】在解决上述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吗?

【回答】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方程的根,不等式 的解集为函数图像落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横坐标。能。

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载体给出下列表格。扼要讲解怎样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注意色彩或彩色粉笔的运用

在这里我们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集中反映在相应一次函数的图像上!)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类似地,我们能不能将现在要求解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联系起来讨论找到其求解方法呢?

Ⅱ.探索与研究

我们现在就结合不等式 的求解来试一试。(师生共同活动用“特殊点法”而非课本上的“列表描点”的方法作出 的图像,然后请一位程度中下的同学写出相应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答】方程 的解集为

不等式 的解集为

【置疑】哪位同学还能写出 的解法?(请一程度差的同学回答)

【答】不等式 的解集为

我们通过二次函数 的图像,不仅求得了开始上课时我们还不知如何求解的那个第(5)小题 的解集,还求出了 的解集,可见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们再对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与 来进行讨论。为简便起见,暂只考虑 的情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如果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分别有两实根、惟一实根,无实根的话,其对应的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提问程度较好的学生)

【答】二次函数 的图像开口向上且分别与x轴交于两点,一点及无交点。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表中的二次函数图,并写出相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载体给出以下表格)

【答】 的解集依次是

的解集依次是

它是我们今后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工具。应尽快将表中的结果记住。其关键就是抓住相应二次函数 的图像。

课本第19页上的例1.例2.例3.它们均是求解二次项系数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却都没有给出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其解答过程虽很简练,却不太直观。现在我们在课本预留的位置上分别给它们补上相应二次函数图像。

(教师巡视,重点关注程度稍差的同学。)

Ⅲ.演练反馈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若代数式 的值恒取非负实数,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3.解不等式

(1) (2)

参考答案:

1.(1) ;(2) ;(3) ;(4)R

2.

3.(1)

(2)当 或 时, ,当 时,

当 或 时, 。

Ⅳ.总结提炼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项系数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其关键是抓住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再对照课本第39页上表格中的结论给出所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五)、课时作业

(P20.练习等3、4两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Ⅰ.设置情境

(通过讲评上一节课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复习利用“三个二次”间的关系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操作过程。)

上节课我们只讨论了二次项系数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肯定有同学会问,那么二次项系数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何来求解?咱们班上有谁能解答这个疑问呢?

Ⅱ.探索研究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仍然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有的说将二次项的系数变为正数后再求解,…….教师分别请持上述见解的学生代表进一步说明各自的见解.)

生甲:只要将课本第39页上表中的二次函数图像次依关于x轴翻转变成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再根据可得的图像便可求得二次项系数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生乙:我觉得先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将二次项系数变为正数后直接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求解就可以了.

师:首先,这两种见解都是合乎逻辑和可行的.不过按前一见解来操作的话,同学们则需再记住一张类似于第39页上的表格中的各结论.这不但加重了记忆负担,而且两表中的结论容易搞混导致错误.而按后一种见解来操作时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第19页例4.

(待学生阅读完毕,教师再简要讲解一遍.)

[知识运用与解题研究]

由此例可知,对于二次项系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将其通过同解变形化为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来求解的,因此只要掌握了上一节课所学过的方法。我们就能求

解任意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请同学们求解以下两不等式.(调两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演板)

(1) (2)

(分别为课本P21习题1.5中1大题(2)、(4)两小题.教师讲评两位同学的解答,注意纠正表述方面存在的问题.)

训练二 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求解的不等式.

目前我们熟悉了利用“三个二次”间的关系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虽然对任意一元二次不等式都适用,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让我们感到有点麻烦.故在求解形如 (或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则根据(有理数)乘(除)运算的“符号法则”化为同学们更加熟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求解.现在清同学们阅读课本P20上关于不等式 求解的内容并思考:原不等式的解集为什么是两个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并集?(待学生阅读完毕,请一程度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该问题.)

【答】因为满足不等式组 或 的x都能使原不等式 成立,且反过来也是对的,故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两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并集.

这个回答说明了原不等式的解集A与两个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并集B是互为子集的关系,故它们必相等,现在请同学们求解以下各不等式.(调三位程度各异的学生演板.教师巡视,重点关注程度较差的学生).

(1) [P20练习中第1大题]

(2) [P20练习中第1大题]

(3) [P20练习中第2大题]

(老师扼要讲评三位同学的解答.尤其要注意纠正表述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讲解P21例5).

例5 解不等式

因为(有理数)积与商运算的“符号法则”是一致的,故求解此类不等式时,也可像求解 (或 )之类的不等式一样,将其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求解。具体解答过程如下。

解:(略)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1练习中第3、4两大题。

(等学生完成后教师给出答案,如有学生对不上答案,由其本人追查原因,自行纠正。)

[训练三]用“符号法则”解不等式的复式训练。

(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载体给出下列各题)

1.不等式 与 的解集相同此说法对吗?为什么[补充]

2.解下列不等式:

(1) [课本P22第8大题(2)小题]

(2)   [补充]

(3) [课本P43第4大题(1)小题]

(4) [课本P43第5大题(1)小题]

(5) [补充]

(每题均先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扼要板书求解过程)

参考答案:

1.不对。同 时前者无意义而后者却能成立,所以它们的解集是不同的。

2.(1)

(2)原不等式可化为: ,即

解集为 。

(3)原不等式可化为

解集为

(4)原不等式可化为 或

解集为

(5)原不等式可化为: 或 解集为

Ⅲ.总结提炼

这节课我们重点讲解了利用(有理数)乘除法的符号法则求解左式为若干一次因式的积或商而右式为0的不等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对符合上述形状的高次不等式也是有效的,同学们应掌握好这一方法。

(五)布置作业

(P22.2(2)、(4);4;5;6。)

(六)板书设计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9

教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和分析数据明确水资源的概念。

2.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2.应用相关案例,以课堂讨论和学生发言的形式,得出水资源及其利用等相关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新课标要求。

3.分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成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难点:能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教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具:多媒体课件及教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仿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用时1分钟】

聆听和思考,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身边或者目睹的事实来开始本节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读图活动】(课件展示)

显示“水资源卡和国家节水标志”

【用时1分钟】

学生说出各幅图片所代表的含义。

图片含义依次为:

1.水资源危机严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生活。

2.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读图思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目标】

所以说,水资源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用时2分钟】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含义和水资源丰歉的衡量指标。

2.能运用图表说明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3.理解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掌握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明确学习目标,为接下来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好准备。【读图分析】(课件展示)

显示“广义的水资源和狭义的水资源”示意图,回答一下问题:

1.概括广义和侠义水资源的含义?

2.哪些水资源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呢?【用时2分钟】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小组合作探究,推举代表回答)

1.广义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因此不能把水资源单纯理解为广义的水资源,更应该是指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设疑】

既然水资源如此重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所拥有的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用时1分钟】

学生思考。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兴趣。【展示图片】(课件展示)

显示“世界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请学生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三者【用时2分钟】

读图、分析数据,归纳作答。看图、感受、思考。

1.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分析水资源状况,引出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之间有何关系?

2.水资源丰歉程度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3.各大洲中,水资源最丰富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一个?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最丰富:亚洲;最少:大洋洲分析水资源状况,引出问题。【图表展示】(课件展示)

显示“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10

一、教材分析

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

1.教法及媒体选择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_《_侠》的片段,

问:_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⑴黑寡妇_的图片,黑寡妇_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⑵荧光水母的图片

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

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展示: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问: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问: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又能承担怎样的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体中去进行一次旅行?

创设情景:三维透明人体场景。

⑴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并问:构建肌肉的主要结构物质是什么?这又说明蛋白质可以具有怎样的功能?

⑵接着让学生观察在人体中可以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的场景,并问:在这样的4个场景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⑶总结: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担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过渡: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蛋白质们能够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吧!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创设情景:利用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和“两个强大势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这些基团和它们的一些书写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为后面认识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打下铺垫。

过渡:氨基酸会不会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问: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相同?几个“邻居”不同?

提问: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能否根据这一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出来?

活动: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提问:⑴观察结构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

⑶再来观察结构通式,和刚才的4种氨基酸,问道:如果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

总结:对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满足共同结构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否则不是。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一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行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创设情景:观看flas_(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⑵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⑶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⑷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总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

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活动:讲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

相互同学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

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蛋白质能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

小结、结课: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我们不仅获取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而且大家应该感受到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离开了蛋白质,这一切还存在吗?不过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可它们是生命活动“操纵者”吗?它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化合物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下节课吧!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11

一、指导思想。

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其要义是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方法,以课本为借鉴范例,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不教的效果。据此,我们要注重课本,以课本为依托进行辐射式的教学。同时,也要注重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如果仅囿一本教科书,要想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此外,还要注意研究近几年来的《考试大纲》,分析归纳命题的规律和导向,以此作为教学行进的主线,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和全面提高语文的素养。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实施。

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本单元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要力求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他们的认识。《祝福》揭示封建思想和人性的对立,重点是文明和人性的启蒙;《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荷花淀》以战争为背景,赞扬人性美、弘扬爱国主义,揭示中华民族战胜侵略者的精神力量;《装在套子里的人》则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生活中某一类人,反映社会现实。教学这些课文,应力争突破过去陈旧的解读思路,用当代观念予以审视,拉进距离。

第二单元,杂文。杂文是文艺性论文。它有几个特征。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第二,论辩性与形象的有机结合。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从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第三单元,普科技文。在教学本单元的文章时,不宜纠缠于文体术语(如科技说明文,科学小品,科学论文等),而应注重对文章内容本身的把握。阅读实用文,应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论述类文章,尤其是科技类文章。因此,本单元各篇文章的练习一,均着眼于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与关键信息的梳理。教学中,可依据这个练习来进行整体阅读。在本单元,应注意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的意识和习惯,训练他们整体把握结构思路的能力。

第四单元,文艺随笔。本单元选篇的是四篇内涵比较丰富的文艺随笔。其中,《咬文嚼字》讲的是写文章时应该“炼字”的道理,《读〈伊索寓言〉》揭示并讽刺某些社会现象,《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这些文章很少抒情,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考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语句,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理解文章之后又能跳出来,对它的内容或风格方面有所评价,这是我们提倡的切实有效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3、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某些观点,并能运用课文里的一些观点,来解决自己在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第五单元,汉魏晋散文。课文中有史论的,也有叙史的;有感慨人生的,也有抒发个人情志的。文笔流畅,词采灿烂,是极好的诵读课文。教师应利用这个特点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诵读习惯。四篇文章中,《过秦论》和《鸿门宴》是教读课文,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制定的段落,诵读量比较大,需要掌握的词语比较多,一定要保证在课堂上基本成诵,才能减轻学生负担。《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是自读课文,篇幅较短,教师对其内容和写

高一下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语文计划总结法略作点拨即可,切忌深究;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读时间,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领悟。一定要进行背诵检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寻记诵的科学方法。教读课文的背诵检查要放在课上,自读课文可采用灵活的检查方式,例如课外组织学生互查,不能放任自流。

第六单元,唐代散文。唐代散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它逐步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对文坛垄断,开启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在形式上恢复秦汉散文行单句的传统,革新文体和文学言语;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现实,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文言

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数量不多,但用法比较灵活。教师可参考《怎样学习文言虚词》短文中提到的方法,联系学过的课文中例子,给学生作一点必要的讲解。

(二)写作、口语交际。高中语文第二册的写作,主要内容包括: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自由写作实践。口语交际的主要内容包括:倾听,应答。

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的重点应该记叙文和议论文上。就议论文而言,缺少写作素材是学生写作议论文最大的困惑,也是写作上的难点。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帮助学生整理收集写作素材。本人已建立了议论文的写作素材的资料库,要尽早印刷,装订成册发到学生手中。

综上所述,教材内容分析与重点、难点是:

高中语文第二册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学习我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杂文、科技文、文艺随笔、汉魏晋和唐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力图使学生把握写作的内部规律,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

三、教法设想。

由于学生普遍的基础较差,所以教学中,“夯实基础,扎实推进,讲求质量”是教学的总体思路,并且要落实到课堂实处。具体要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1、明晰知识网络,讲求质量,要做到一课一得。

2、夯实基础,反复训练。

3、精讲多练,及时反馈。

4、坚持不懈的帮助学生做好积累,严把积累的质量关。

5、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适当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编写表演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充知识面,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6、多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尽可能多制作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寻梦园网络平台,提高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和课堂效率。另外,加强集体备课,提倡资源共享。

四、具体教学内容及任务分解。

高一下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语文计划总结法略作点拨即可,切忌深究;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读时间,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领悟。一定要进行背诵检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寻记诵的科学方法。教读课文的背诵检查要放在课上,自读课文可采用灵活的检查方式,例如课外组织学生互查,不能放任自流。

第六单元,唐代散文。唐代散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它逐步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对文坛垄断,开启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在形式上恢复秦汉散文行单句的传统,革新文体和文学言语;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现实,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文言

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数量不多,但用法比较灵活。教师可参考《怎样学习文言虚词》短文中提到的方法,联系学过的课文中例子,给学生作一点必要的讲解。

高一教案怎么写篇12

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一、导入  :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中国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教师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2、问:从本部分看来,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并说说它反映了这个女子什么样的心绪?

明确: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本部分。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 (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 (2)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               (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附:整体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蹄声)        (过客)

等待             惊喜            失望

(美丽)        (错误)

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