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化学教案 >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

时间: 新华 化学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包含合理的教学流程,其中包括引导课程、教授新知识、复习巩固、课堂总结以及布置作业等环节。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参考,方便大家参考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怎么写。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1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等的特征。

(2)理解同系物、烃基等概念,学会烷烃的命名。

(3)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

(4)了解烷烃系列的性质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要求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的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烷烃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1、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甲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2、什么叫取代反应?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

1、课本54页"学与问"试归纳出烷烃在结构上的特点。

2、阅读教材55页,试归纳出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

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讨论:

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

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教师可结合讨论过程,让学生进行归纳。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为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的浓度

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

增大

降低

减少平衡混合物中的浓度

实验生产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铁触煤(500℃左右时活性最大)

使气态变为液态并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及时补充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业发展前景”的教学

1.以史明理:从介绍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简况入手,以压强选择的变化为例,说明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与科技进步、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改善紧密相联系的,并仍将随之而作相应的改变。

2.目前研究课题简介:结合简介,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科学方法得到训练,如研究催化剂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是否会减缓合成氨生产中对压强的要求而减少设备制造的投资?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课题的简介,教材编写有“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拓宽思路、设想甚至想象。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3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铁的重要氧化物;指的是氧化铁的性质和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其关键是。理解它关键要了解铁元素有+2、+3和0三个价态,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Fe2+的化合物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同样,位于最高价态的Fe3+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所以,根据铁元素的这三个价态,可以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学生已经学过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所以对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就是对金属化合物知识的完善。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氢氧化亚铁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和Fe3+的检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

目标解析:

(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质和应用;就是要了解铁的这三种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就是要掌握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制取,反应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难溶物颜色变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氢氧化亚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就是要能根据Fe2+、Fe3+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入手,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Fe2+、Fe3+的相互转化这知识点上可能会有点乱。所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暴风影音播放“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取”“Fe2+、Fe3+的相互转化”“Fe2+、Fe3+的检验”的实验视频,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目前尚未具备学生实验的条件),教师演示又不利于全体同学观察。为弥补此缺陷,使用暴风影音等媒体播放器播放这些实验的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问题1:从元素周期表认识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特点

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Fe的原子序数是2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铁为变价金属,通常显+2和+3价。

(2)铁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纯铁的抗腐蚀性强,有较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铁和氯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

②铁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把细铁丝在火柴杆上盘成螺旋状,点燃火柴,然后迅速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丝在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③铁和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2Fe+3Br2===2FeBr3

Fe+S=====△FeS(黑色固体)Fe+I2=====△FeI2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或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起反应,放出气体。用试管收集气体,将气体靠近火焰点火,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3Fe+4H2O(g)=====高温Fe3O4+4H2。

(3)铁与酸反应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H2SO4、HCl等)反应生成Fe2+,放出H2。

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②铁与氧化性酸(如稀HNO3)反应时,不放出H2。

a.HNO3(稀)过量时生成Fe3+

Fe+4HNO3(稀)===Fe(NO3)3+NO↑+2H2O。

b.铁粉过量时生成Fe2+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4)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铁能与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这种金属。

Fe+CuSO4===Cu+FeSO4。

②铁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

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问题2:铁元素有哪些常见的化合价?由此可以你可以推出铁的氧化物有几种?

设计意图: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入手,认识铁的氧化物。

师生活动:

(1)铁的氧化物有几种?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2)铁的氧化物的俗名、用途?

(3)铁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分别写出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FeOFe2O3Fe3O4

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

(俗名铁红)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

铁的价态+2+3+2、+3

颜色和状态黑色固体红棕色固体黑色晶体

类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与还原剂的反应(如H2、CO、Al)H2+FeO=====△Fe+H2O

3CO+Fe2O3=====△2Fe+3CO28Al+3Fe3O4=====△4Al2O3+9Fe

与酸(H+)的反应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2Fe3++Fe2++4H2O

问题3:铁的氢氧化物有Fe(OH)3、Fe(OH)2两种,而且都难溶于水,那么实验室应如何制取Fe(OH)3、Fe(OH)2?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师生活动:

(1)铁盐、亚铁盐的颜色?

(2)制备Fe(OH)3、Fe(OH)2选用什么试剂?

(3)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制取Fe(OH)3、Fe(OH)2的化学方程式。

(4)制备Fe(OH)2的实验中,生成物的颜色怎样改变?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制备Fe(OH)2时,怎样避免被氧气氧化?

Fe(OH)3、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生活动:

(1)氢氧化铁是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它应具有什么性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

化学式Fe(OH)2[来源:Ks5u.com]Fe(OH)3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红棕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Fe(OH)2+2H+===Fe2++2H2O

4Fe(OH)2+2H2O+O2===4Fe(OH)3Fe(OH)3+3H+===Fe3++3H2O[

2Fe(OH)3=====△Fe2O3+3H2O

制法可溶性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应

Fe2++2OH-===Fe(OH)2↓Fe3++3OH-===Fe(OH)3↓

问题4:这么检验某种Fe2+溶液变质了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师生活动:

(1)向FeCl3和FeCl2溶液中分别加入KSCN溶液,会有怎样的现象?

(2)实验室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Cl3和FeCl2溶液?

比较Fe2+Fe3+

颜色浅绿色棕黄色

主要化学性质还原性:Fe2+――→氧化剂Fe3+

与碱反应:Fe2++2OH-===Fe(OH)2↓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氧化性:Fe3Fe2+

与碱反应:Fe3++3OH-===Fe(OH)3↓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检验方法(1)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加碱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遇含SCN-的溶液显红色,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保存方法加Fe防止氧化,密封无特殊要求

溶液配制加酸防变浑浊,加Fe防止氧化加酸防止变浑浊

转化关系

问题5:为什么实验室在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通常还要往溶液中加入铁钉或铁粉?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Fe2+、Fe3+的相互转化。

师生活动:

(1)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加入铁钉或铁粉有何作用?

(2)如何除去Fe3+溶液中的Fe2+?

【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腐蚀;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C.②⑤D.④⑥

2.下列物质可由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①FeS②CuS③FeCl2④Al2S3⑤Fe3O4⑥Fe2O3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质中能与Fe3+反应,且反应中Fe3+作氧化剂的是()

①SCN-②Fe③Fe2+④Cu⑤I-⑥OH-

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②④⑤D.全部

4.a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B.7:1C.7:8D.8:7

5、(20__江苏省苏州市模拟)一定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Fe(NO3)2、NO和H2O,下列四种情况不能得出溶液中Fe3+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是(不考虑水解)()

A.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已知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D.已知溶液中的Fe3+与NO-3的物质的量之比

【课堂小结】

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Fe3++3OH-=Fe(OH)3↓红褐色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

2、Fe3+的检验

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

3、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4

烃的燃烧及其规律

烃的燃烧通式是:CxHy+(X+)O2XCO2+O2

1)当温度高于100℃,生成物全部是气体,气体体积变化量为:△V=V前-V后=1-分三种情况:

①当y=4时,△V=0,体积不变。

②当y<4时,△V>0,体积减小。

③当y>4时,△V<0,体积增大。

通常把△V=0的情况称为氢4规律,即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的烃分子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等,与碳原子数无关。反过来也可以根据燃烧前后体积不变来判断烃的分子组成。

2)当室温(或者低于100℃)时烃完全燃烧,由于水是液体,体积计算时水的体积被忽略,则△V=1+,此时,△V均大于0,即体积不会不变,也不会增加,只能减小。

3)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①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越大,耗氧量越大,若两种烃(X+)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②质量相同的烃,越大,(相当于含氢量大),则耗氧量越多,若两种烃的相等,质量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③质量相同的烃,越大,(相当于含碳量大),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若两种烃的相等,质量相等,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均相等。

4)任意比混合方面的潜在规律:

①最简式相同(如C2H4和C3H6等)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总质量固定,必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完全燃烧后产生CO2的量是一个定值。

②分子中具有相同氢原子数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固定,燃烧后产生水的量是一个定值。

【典型例题】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B、C2H6C、C3H8D、C4H10

【剖析】选D,依据规律: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越大,耗氧量越大,即可得到答案。

【变式训练】若1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3mol氧气,则()

A、x=2y=2B、x=2y=4C、x=3y=6D、x=3y=8

【剖析】选B,由题意知,X+=3,讨论:x=1时,y=8(不存在);、x=2时,y=4(乙烯);、x=3时,y=0(不合理)

【思维提示】1)解题时,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进行计算,此时应注意反应条件,100℃以上水为气态,100℃以下水为液态,

2)烃类燃烧通式的计算可用于混合烃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5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

内容和进度:完成芳香烃一节的教学及第一节2-1脂肪烃的习题讲评

第一课时:(1)复习芳香烃、苯的同系物概念;

(2)复习巩固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能力提升;拓展与溴取代及硝化反应的实验,产物的提纯。

第二课时:(1)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学性质;

(2)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三、四课时:对脂肪烃、芳香烃巩固训练,讲评相关习题

2、教学目标:

在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后,重点介绍苯的同系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结构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相互影响

3、资料准备: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实验视频

4、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课时:以旧带新,复习提升;

第二课时:对比、联系学习新知。通过比较苯和甲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第一课时【方案Ⅰ】复习再现,对比思考,学习迁移

复习再现: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苯的结构,通过实验录相再现苯的燃烧、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列表对比小结。

提示: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其性质应该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实际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说明苯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组成上高度不饱和,结构比较稳定”。

学习迁移:

(1)苯燃烧有浓厚的黑烟,同乙炔类似,因为苯(C6H6)和乙炔(C2H2)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相同,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均为92.3%,高于甲烷和乙烯。

(2)取代反应,类似于烷烃的反应,重点讨论苯的溴代和硝化反应,与甲烷氯代的反应进行对比。

(3)加成反应,由于苯属于不饱和烃,因此也能发生类似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催化加成生成环己烷(环状饱和烃),不同的是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第二课时

2.苯的同系物

【方案Ⅲ】活动探究,对比思考,总结讲解

活动探究:讨论对比苯和甲苯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实验探究苯、甲苯分别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思考有机化合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活动探究,填写下表:

总结讲解:甲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基的定位,甲苯被氧化的原因是苯环与甲基的相互作用使甲基变得活泼。

【方案Ⅳ】结构演绎,观察思考,迁移提高

3.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方案Ⅴ】自学阅读,讨论提高

情景创设(教师也可提供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

问题提示:芳香烃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芳香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讨论相关问题

小结提高:交流各小组讨论结果,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对石油产品及其应用的认识。

二、活动建议

【实验2-2】由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颜色较深,甲苯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较慢,本实验颜色变化观察较困难。一方面要加入硫酸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另一方面,高锰酸钾溶液不能加入太多,几滴即可,并可用蒸馏水稀释试管中的溶液,以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和分层情况。

讨论记录

罗贤朗:1、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列表对比小结。2、通过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组成上高度不饱和,结构比较稳定”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3、课本中只介绍甲苯的硝化反应(取代反应),上课时应该补充甲苯与液溴在FeBr3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的卤代反应,强调条件不同,取代的位置不同。

林春:1、演示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苯+溴水的实验,或者播放视频,引导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讨论对比苯和甲苯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先猜测甲苯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苯、甲苯分别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思考有机化合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3、多个侧链的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应产物简单补充一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邻、对位取代。化学方程式需要多练习书写。

附件:导学案

第二单元芳香烃学案

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与性质

1.苯的结构

(1)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

(2)结构式:结构简式:

〖交流与讨论〗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①苯的1H核磁共振谱图(教材P48):苯分子中6个H所处的化学环境

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66年,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称为凯库勒式:

②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拓展视野〗苯环中的碳原子都是采用的sp2杂化,碳原子之间形成σ(sp2-sp2)键,六个C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一个大π键。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都是一样长的(1.4×10-10m),这说明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建,

(3)分子空间构型

苯分子是结构,键角,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键长C—C苯环上的碳碳键长C=CC≡C,苯环上的碳碳键是

之间的独特键。

2.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色,带有气味的液体,苯有毒,

溶于水,密度比水。用冰冷却,苯凝结成无色的晶体,通常可溴水中的溴,是一种有机溶剂。

3.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溴代反应

原理:

装置:(如右图)

现象:

①向三颈烧瓶中加苯和液溴后,

②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

③锥形瓶内有白雾,向锥形瓶中加入AgNO3溶液,出现沉淀

④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

注意:

①直型冷凝管的作用:(HBr和少量溴蒸气能通过)。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演讲法、讨论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媒体

电视机、放像机、投影仪、实物。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解]照片上的两个字是在硅晶体表面,通过操纵硅原子“写出”的。“中国”两个字“笔画”的宽度约两纳米(1nm=1×10-9m),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说明人类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过渡]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录像]化学发展史

(如无录像片可阅读课文)

[讲解]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投影板书]

实用技术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冶金、火药、造纸)(原子-分子学说)(物质结构理论)

[讲解]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投影]牛胰岛素结晶、叶绿素结构式

[讲解]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展示]橡胶、合成纤维、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实物。

[讲解]以上这些物质称之为材料,材料的含义应包括为人类社会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两层涵义。

[投影板书]

[讨论]以上这些材料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播放录像]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讨论]通过观看录像,讨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化学有哪些作用。

[小结]现代社会的发展,化学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讲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转换关系:

我国已合成叶绿素,如果能模拟叶绿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条件下实现下列转换:

地球将会变得更干净,这一设想一定会成功。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学学习中观察好演示实验,做好分组实验、家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大家在新学年里一定会学好化学。

作业

1.制做一件材料标本。

2.认真阅读课后短文,写一篇读后感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7

《基本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应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三、教学方式:问题解决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小组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新课引入:同学们中午都吃些什么?米饭、面条、蔬菜、肉、鸡蛋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课题,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环节一:三大营养物质的组成特点提出问题:根据表3-3思考讨论如下问题:①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说出它们的类别?②糖类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点?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有何特点?④通过以上分析你对哪些物质属于糖类有何认识?

⑤油和脂在组成上有何区别?⑥如何鉴别它们?检验?

小组热烈讨论,汇报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糖有个基本的认识,

环节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分组实验,记录现象,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检验自己动手,让学生在做中学

环节三水解反应(共性)蔗糖水解教师边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油脂的水解较复杂,由酯化反应的特点----水解反应---油脂水解的产物----两种环境下产物的差异---皂化反应

蛋白质水解产物----各种氨基酸

观察、记录、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自主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存在与应用阅读、讨论了解常识,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见板书特出重点,形成知识体系

环节六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共性和属类

都含C、H、O三种元素都是烃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属于酯类

2.分类与同分异构现象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鉴别方法)

(一)特征反应(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医学上用于诊断糖尿病

②银镜反应制镜工业,热水胆瓶镀银(还原性糖或者-CHO的检验方法)

2.淀粉—常温下淀粉遇碘(I2)变蓝

3.蛋白质①颜色反应②灼烧

(二).水解反应(共性)

①单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产物是单糖

②油脂酸性、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③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鉴别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义,了解麦芽糖的性质。

能力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科学思想: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及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实验、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学习新知识这一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

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重点、难点

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实验方法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9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而酸碱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掌握此种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书

第五节酸碱中和滴定

一.一.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提问

(1)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出

h++oh==h2o(中和反应实质)

n(h+)==n(oh-)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hcl+naoh===nacl+h2o

1mol1mol

h2so4+2naoh===na2so4+2h2o

1mol2mol

h3po4+3naoh====na3po4+3h2o

1mol3mol

(3)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n=cv

阅读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例题1

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板书

(1)(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

板书

1.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说明

为什么要用滴定管:量筒的精确度不高。

滴定管是一根带有精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下段有可以控制液体流量的活塞。

(1)(1)优点:易于控制所滴加液体的流量、读数比较精确。

(2)(2)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i.i.两种滴定管在构造上的不同点:碱式---活塞

酸式---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ii.ii.滴定管的读数方法:

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量程有25ml、50ml

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iii.iii.滴定管的洗涤:

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iv.iv.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v.v.操作: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挤压位置

锥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时,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要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板书

操作过程:

(1)(1)查:

(2)(2)洗:先水洗,后润洗。

(3)(3)盛,调:

(4)(4)取:待测液、指示剂

(5)(5)滴定:

(6)(6)记录读数:

(7)(7)数据处理

讨论

1.1.完全中和点和滴定终点虽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计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氢氧化钠体积[h+]ph

00.11

10.000.0331.48ii.ii.滴定管的读数方法:

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量程有25ml、50ml

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iii.iii.滴定管的洗涤:

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iv.iv.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v.v.操作: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挤压位置

锥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时,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要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板书

操作过程:

(1)(1)查:

(2)(2)洗:先水洗,后润洗。

(3)(3)盛,调:

(4)(4)取:待测液、指示剂

(5)(5)滴定:

(6)(6)记录读数:

(7)(7)数据处理

讨论

1.1.完全中和点和滴定终点虽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计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氢氧化钠体积[h+]ph

00.11

10.000.0331.4815.000.01431.85

19.500.001252.9

19.800.00053.3

19.980.000054.3

20.0010-77

20.022x10-109.7

20.202x10-1110.7

ph

7

氢氧化钠体积

2.误差分析:

(1)(1)润洗

(2)(2)进气泡

(3)(3)锥形瓶润洗

(4)(4)滴定管漏水

(5)读数角度1.1.如何减少误差:

(1)(1)管要润洗,瓶只水洗

(2)(2)不漏水,不进气

(3)(3)平视读数

板书

指示剂的选择: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

强碱滴定强酸:酚酞

(说明选择指示剂的方法和原则)

作业

教材:1、2做书上;3、4、5做在作业本上

练习册: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10

内容简介:

要点、常见有机物的检验(官能团的检验)

常用的试剂及所检验的物质有:①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溴水:烯烃、炔烃、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均可使溴水褪色(加成或氧化反应)。

③银氨溶液:凡含有—CHO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④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常温下,多羟基的物质如甘油、乙二醇、葡萄糖都能溶解新制的Cu(OH)2得绛蓝色溶液,羧酸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得蓝色溶液。含—CHO的物质与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Cu2O沉淀生成。

⑤FeCl3溶液:与苯酚反应形成紫色溶液。

⑥水:利用有机物的水溶性大小及密度大小进行检验。

要点:物质的鉴别

鉴别方法:

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1)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然后再利用他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2)若均无外部明显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3)若以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11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常见的考查形式:①强、弱电解质的判断;②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③结合推断题书写离子方程式;④离子共存;⑤离子检验与推断。

梳理与整合

一、有关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导学诱思

有下列物质:①铝、②硫化氢、③金刚石、④氢氧化铝、⑤干冰、⑥液氯、⑦氯水、⑧氢氧化钠固体、⑨碳酸氢钾溶液、⑩硫酸钡粉末、液氨、氨水、醋酸、乙醇。其中在常温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教材回归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________或________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________和________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溶于水后____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氢氧化钠固体、硫酸钡粉末等;溶于水后____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硫化氢、醋酸、氢氧化铝等。

①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要特别注意金属单质的干扰。

②判断电解质的强、弱,除了用定义进行判断外,我们常用物质分类的方法进行判断,如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及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强酸(如三大强酸H2SO

4、HCl、HNO3)、强碱〔如四大强碱NaOH、KOH、Ba(OH)

2、Ca(OH)2〕和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如HClO、H2CO

3、H2SO

3、CH3COOH等)、弱碱(如NH3H2O)、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是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导学诱思

写出下列物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1)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H4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H4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回归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____连接,弱电解质及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____连接。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首先要判断电解质的强弱,然后注意符号===??的应用,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弱酸酸式盐的电离要分步写,强酸酸式盐的电离写一步即可,弱碱的电离只写一步即可。

三、离子反应

导学诱思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l2通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投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Cl2溶液中通入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理石与醋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NaOH溶液吸收大量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少量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回归

1.概念

离子反应通常是指在溶液中有____参加的反应。2.条件

(1)复分解型

①生成____(如CaCO

3、BaSO4等)。

②生成______物质(如H2O、弱酸、弱碱等)。

③生成____(如NH

3、H2S、CO2等)。

(2)氧化还原型

由于发生________反应而使反应物的离子浓度减小,这类反应能否发生取决于有关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3.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本质,如HCl、HNO

3、H2SO4分别与NaOH、KOH溶液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5.书写步骤(以NH4Cl稀溶液与NaOH反应为例)

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①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SO2-

4、Ba2+、2OH-;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Cu(OH)

2、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再如Ca(HCO3)2溶液与NaOH反应实质是HCO-3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2-3再与Ca2+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aCO3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理解与深化

一、有关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1.判断电解质注意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要注意: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2)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

(3)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

2、NH

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才使溶液导电的。

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注意点

(1)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内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CH3COOH、NH3H2O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是弱电解质。

(3)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1molL-1的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大于0.00001molL-1的盐酸,所以说盐酸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醋酸是错误的。

【例1】(2018浙江嘉兴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晶体中含有Na+、Cl-,所以NaCl晶体能导电

B.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BaSO4难溶于水,故将BaSO4放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D.Cl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点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依据客观事实,抓住两易、三等、两查。

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三等:即三个守恒,(1)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应相等);(2)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应相等);(3)必须遵循电子得失守恒原理(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写成最简的化学计量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点(1)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如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2Ag++SO2-4===Ag2SO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如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O2+Ca2++2OH-===CaCO3+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

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因为石灰乳中大部分的Ca(OH)2未溶解,以未电离的Ca(OH)2为主,所以应写成化学式:

Ca(OH)2+CO2-3===CaCO3+2OH-。

(2)有NH3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氨水作为反应物写成NH3H2O或NH3;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应写NH3。

(3)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和熟石灰反应制取NH3。浓硫酸参加反应时不写成离子,如Cu与浓硫酸反应;而浓硝酸、浓盐酸则可写成离子,如Cu与浓硝酸反应,可写成:

Cu+4H++2NO-3===Cu2++2NO2+2H2O。

MnO2与浓盐酸共热可写成:

MnO2+4H++2Cl-=====△Mn2++Cl2+2H2O。

即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4)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HCO-3不能拆写成H++CO2-3。注意HSO-4在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H++SO2-4。

口诀:弱的不拆开,强的全拆开。

(5)注意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技巧

①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NaOH与AlCl3溶液(足量或不足量),Ba(OH)2溶液通入CO2(少量或过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都有区别。

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的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以便确定产物形式。

②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如向NaHSO4溶液加入过量的Ba(OH)2,因为Ba(OH)2过量,NaHSO4溶液中的H+和SO2-4均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H+和SO2-4与原溶液中的H+和SO2-4相等,即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H+和SO2-4物质的量之比为1∶1,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H++SO2-4+OH-+Ba2+===BaSO4+H2O。

向NaHSO4溶液加入少量的Ba(OH)2,应以量少的为主,即Ba2+与OH-物质的量之比为1∶2,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Ba2++2OH-+2H++SO2-4===BaSO4+2H2O。

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量不足的物质与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过量的物质不需考虑。

③较特殊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这类离子反应要求量与其他因素应统筹兼顾。

如Mg(HCO3)2溶液与过量NaOH反应,不可忽视Mg(OH)2比MgCO3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Al(OH)3的两性;NH4H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NH3H2O也是弱电解质;新制氯水与少量FeBr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Fe2+、Br-都能被氯气氧化等。

④混合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这类离子反应应注意各物质量的变化。如:NaOH溶液与AlCl3溶液、Na2CO3溶液与盐酸、氯水与FeBr2等。

【例2】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列为相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看后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依次写出AD,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K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题型的再现率很高,而且这类试题的失分率居高不下。这类试题的失分率虽很高,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做这类试题要从以下10个方面检查:

1.检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错写反应产物。

2.检查是否混淆化学式和离子的书写形式。

3.检查是否符合电荷守恒或原子守恒。

4.检查是否符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

5.检查是否有隐含条件。

6.检查是否漏写部分离子反应。

7.检查是否错写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关系。

8.检查===??运用是否得当。

9.检查物质的聚集状态。

10.检查是否忽视了题设条件及要求。题设中常见条件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程式或产物的影响。

【例3】(改编组合)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2018北京理综)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4H2O

②(2018浙江理综)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2AlO-2+H2O

③(2018海南高考)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CO2+H2O===2CH3COOH+CO2-3

④铝溶于稀硝酸:2Al+6H+===2Al3++3H2

⑤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

⑥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⑦(2018天津理综)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5H2O2+6H+===2Mn2++5O2+8H2O。

⑧(2018海南高考)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3+2H+===H2O+CO2

⑨(2018浙江理综)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⑩(2018天津理综)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NH3通入醋酸溶液中:CH3COOH+NH3===CH3COONH4

(2018海南高考)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2H+===Al3++H2

(2018海南高考)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2I-===2Cl-+I2

(2018天津理综)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

(2018天津理综)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

NaNO2溶液中加入KMnO4酸性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Cl2===Fe3++2Cl-

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2-3+2Cl2+3H2O===2SO2-3+4Cl-+6H+

(2009江苏化学)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2-4+3Cl-+H2O+4H+

○2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Ba2++SO2-4===BaSO4

○22(2009宁夏、辽宁理综)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3===CaCO3+H2O

○23少量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Ba2++OH-+H++SO2-4===BaSO4+H2O○24Na2S水解:S2-+2H2O===H2S+2OH-

○25实验室中用NH4Cl与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NH+4+OH-=====△NH3+H2O

○26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2-3+H2O

○27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28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29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石灰水反应:2HCO-3+Ca2++2OH-===CaCO3+2H2O+CO2-3

○30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4HSO4在稀溶液中反应:Ba2++2OH-+H++NH+4+SO2-4===BaSO4+NH3H2O+H2O

四、解答离子共存一二三四

1.一色:即溶液颜色

若限制溶液为无色,则Fe2+、Fe3+、Cu2+、MnO-4等有色离子均不能存在。

2.二性:即溶液的酸、碱性

(1)强酸性溶液:①题干中限制溶液呈酸性的方式有多种,如:pH=

1、pH试纸变红、石蕊试液变红。②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2-

3、SO2-

3、ClO-、AlO-

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共存。

(2)强碱性溶液:①题干中限制溶液呈碱性的方式有多种,如:pH=

14、pH试纸变蓝、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

4、Fe3+、Al3+等)均不能大量共存。

(3)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①与Al反应生成H2。②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为10-10molL-1。

3.三特殊:即三种特别注意的情况(1)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

(2)NH+4与CH3COO-、CO2-

3、HCO-3等离子均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较小,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3)AlO-2与HCO-3水解均显碱性,但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AlO-2+HCO-3+H2O===Al(OH)3+CO2-3。

4.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发生的四种反应类型

(1)复分解反应,如H+与SiO2-

3、OH-与Mg2+、H+与CO2-

3、OH-与NH+4等。

(2)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Fe3+、Al3+与CO2-

3、HCO-

3、AlO-2等。

(3)氧化还原反应,如MnO-

4、ClO-、NO-3(H+)与SO2-

3、Fe2+、S2-、I-等。

(4)络合反应,如Fe3+与SCN-。【例4】(改编组合)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

4、SO2-4

②(2018上海高考)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I-、Cl-、NO-

3、Na+

③(2018上海高考)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AlO-

2、NO-

3、HCO-3

④(2018江苏化学)pH=1的溶液中:Fe2+、NO-

3、SO2-

4、Na+

⑤(2018福建理综)在pH=0的溶液中,Na+、NO-

3、SO2-

3、K+可以常量共存

⑥(2018福建理综)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

3、Na+可以常量共存

⑦(2018上海高考)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2-

3、Cl-、F-、K+⑧(2018江苏化学)c(H+)/c(OH-)=1012的溶液中:NH+

4、Al3+、NO-

3、Cl-

⑨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

3、SO2-

4、NH+4

⑩由水电离出的c(OH-)=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

(2018江苏化学)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O-、SO2-

4、SCN-

(2018上海高考)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a+、NO-

3、ClO-

解答离子共存的题目时,首先看题目中的附加条件,解答此类问题的步骤为一看前置条件,二看相互反应。①如果告知是无色溶液,应在各待选项中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组;②如果无法直接排除,则把限制条件分别添加到各选项中,防止遗漏,如项就变成K+、ClO-、SO2-

4、SCN-、Fe3+。

对点训练(2018广东理综)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

4、Ag+、PO3-

4、Cl-

B.Fe3+、H+、I-、HCO-3

C.K+、Na+、NO-

3、MnO-4

D.Al3+、Mg2+、SO2-

4、CO2-3

实验与探究

离子反应的应用实验探究

1.离子的推断、鉴别与检验

(1)常见阳离子

①NH+

4、Fe2+、Fe3+、Mg2+、Al3+均可用NaOH溶液检验。

②Ag+用Cl-,Ba2+用SO2-4,并加入稀硝酸检验。

(2)阴离子①SO2-

3、CO2-3用Ba2+、Ca2+和稀盐酸鉴别。

②I-、Br-用氧化还原反应鉴别或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2.物质的分离提纯

利用离子间的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等分离提纯物质。

实验典例

(2018浙江理综)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

2、SO2-

4、SO2-

3、CO2-

3、Cl-、I-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

2、CO2-

3、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④⑤B.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答案与解析

梳理与整合

一、

导学诱思①⑦⑨⑤②④⑧⑩②④

教材回归

1.水溶液中熔融状态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完全部分

二、

导学诱思

(1)HCl===H++Cl-

(2)H2SH++HS-,HS-??H++S2-

(3)Ca(OH)2===Ca2++2OH-

(4)KClO3===K++ClO-3

(5)NH4HCO3===NH+4+HCO-3,HCO-3H++CO2-3(6)NH4HSO4===NH+4+H++SO2-4

教材回归

1.自由移动离子

2.===

三、

导学诱思

(1)Cl2+H2OH++Cl-+HClO

(2)2Na+2H2O===2Na++2OH-+H2

(3)2Fe2++Cl2===2Fe3++2Cl-

(4)2Fe3++Cu===2Fe2++Cu2+

(5)2Al+2OH-+2H2O===2AlO-2+3H2(6)CaCO3+2CH3COOH===Ca2++CO2+H2O+2CH3COO-

(7)2OH-+CO2===CO2-3+H2O

(8)OH-+CO2===HCO-3

(9)Ba2++H++OH-+SO2-4===BaSO4+H2O

(10)Ba2++HCO-3+OH-===BaCO3+H2O

(11)Ca2++HCO-3+OH-===CaCO3+H2O

教材回归

1.离子

2.(1)①沉淀②难电离③气体

(2)氧化还原

3.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4.一类化学反应H++OH-===H2O

5.NH4Cl+NaOH===NH3H2O+NaClNH+4+Cl-+Na++OH-===NH3H2O+Cl-+Na+NH+4+OH-===NH3H2O质量电荷

理解与深化

【例1】D解析:A项中NaCl晶体中含有Na+、Cl-,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NaCl晶体不能导电;C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电离出离子而导电,CO2是非电解质,B项错;由于BaSO4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C项错;Cl2是单质,所以D正确。

【例2】答案:(1)NaINaClOAgI

(2)2I-+ClO-+H2O===I2+Cl-+2OH-

I2+5ClO-+2OH-===2IO-3+5Cl-+H2O

(3)2Fe3++SO2+2H2O===2Fe2++SO2-4+4H+(4)Cl2+2Fe2+===2Fe3++2Cl-

解析:由D在CCl4中呈紫色可知D为I2,C是难溶于HNO3的黄色沉淀,可确定A为NaI,C为AgI;黄绿色气体F是Cl2;F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盐B,根据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可知B为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NaI,少量NaClO将NaI氧化成I2,进一步反应生成NaIO3,其中I为+5价,Cl2氧化FeCl2生成FeCl3,FeCl3又能氧化SO2生成SO2-4。

【例3】答案:②⑤

解析: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应该生成Fe3+,①错误;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③错误;活泼金属与稀硝酸反应不生成H2,④错误;⑤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3+和NO,Fe3+又和过量的Fe反应最终生成Fe2+,正确;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⑥错误;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⑦错误;碳酸锌不溶于水,⑧错误;氨水是弱碱,⑨错误;⑩HClO是弱酸,应写化学式,错误;CH3COONH4是强电解质,错误;电荷不守恒,错误;氧原子不守恒,错误;符合客观事实、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正确;不符合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错误;HI提供H+使溶液呈酸性,NO-3与H+结合具有强氧化性,Fe2+不能大量存在,错误;氯气具有强氧化性,SO2-3被氧化成SO2-4,错误;因为溶液呈强碱性,所以一定不会生成H+,错误;只注意了Ba2+与SO2-4反应,而漏掉了H+与OH-的反应,错误;漏掉了Mg2+与OH-的反应,错误;应写成Ba2++2OH-+2H++SO2-4===BaSO4+2H2O,错误;S2-的水解极其微弱,且是分步进行的,不能有H2S气体逸出;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错误;过量的SO2应生成HSO-3,错误;过量的氯气可以把FeBr2中的Fe2+、Br-全部氧化,所以参加反应的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反应中的Ca(OH)2少量,所以方程式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错误;反应中HCO-3量少,所以方程式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1,错误(此类题最好用离子共存来判断;因为石灰水过量即Ca2+过量,所以生成物中一定无CO2-3);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4HSO4溶液反应,1molBa2+正好消耗1molSO2-4,2molOH-正好与1molH+及1molNH+4反应,正确。

【例4】答案:⑦⑧

解析:①MnO-4有颜色,错误;②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显黄色时,pH4.4,可能为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I-和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③HCO-3和AlO-

2、OH-均反应,错误;④在酸性溶液中Fe2+和NO-3反应,错误;⑤SO2-3与H+反应,在酸性溶液中SO2-3和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⑥HCO-3与OH-反应,错误;⑧溶液显酸性,且无强还原剂,正确;⑨⑩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H+与HCO-3反应,OH-与HCO-

3、NH+4均反应,一定不能大量共存,错误;Fe3+与SCN-反应,错误;Al3+水解显酸性,ClO-水解显碱性,所以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对点训练C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Ag+与PO3-

4、Cl-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选项错误;Fe3+有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故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选项错误;Al3+与CO2-3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Mg2+与CO2-3也会形成沉淀,D选项错误。

实验与探究

B解析:由④中的现象可推知该钠盐溶液中含有CO2-3,无SO2-3,再由③中的现象可知含有Cl-和NO-2,故选③④,B正确。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12

教学目的

1.使了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2.使掌握氯气的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使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性质

实验准备

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橡皮塞、铁架台、烧杯、集气瓶、水槽、试管、试管架、坩埚钳、红色布条、砂布、塑料片、培养皿。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研讨——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知道碱金属元素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这一章我们将要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包括f、cl、br、i、at等五种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

[投影](第四章章图)

卤素中最主要的单质是氯气。这一节我们学习氯气,让我们先来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一节氯气

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性质

[引导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嗅气味。

[板书]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二)性质

[讲解]氯气的性质是否活泼呢?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大家回忆一下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1.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

2.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板书]1.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讲解]氯气是一种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氯气能否跟不活泼金属反应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实验]铜在氯气里燃烧(让动手实验、观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cu+cl2cucl2

[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

[练习]

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方程式)

1.跟铝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跟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学生实验]h2在cl2中燃烧(讲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由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h2+cl22hcl

h2+cl22hcl

[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讨论]

1.比较cu在cl2中燃烧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共同点。

2.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比较铁、硫、碳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

3.工业上用h2、cl2合成hcl时,应选择什么条件?理由是什么?(选择安全的点燃条件和连续地合成hcl)[练习]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

2.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

[讨论]

金属、非金属跟cl2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小结]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cl2是一种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盐酸,自来水常用它来消毒、杀菌。

cl2还有哪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在实验室又如何制取?cl-如何检验?将在下一节课中学习。

[课外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列出fe、na、cu、c、s、h2、co、c2h5oh的颜色、状态、密度、沸点等性质,并通过实验,记录它们燃烧是否有火焰。想一想,火焰的产生跟上述哪种物质性质有关?

已知物质燃烧时,中心温度一般在1000℃左右,燃烧时产生火焰的物质在此温度下是什么状态?由此推论,物质燃烧呈什么状态时便可产生火焰。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fe、s、c在o2中燃烧,以及h2、cu在cl2中燃烧,有何共同特点?

[引导阅读]氯气是一种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能跟多种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它能否跟某些化合物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水反应的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l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2.次氯酸有何重要性质和用途?

[板书]3.氯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cl2+h2o==hcl+hclo

[演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实验4-4])。

[讨论]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引导阅读]

在演示实验4-4时,多余的cl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那么cl2跟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了什么物质?市售的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漂粉精的生产原理、漂白原理又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碱反应的有关内容。阅读后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cl2跟naoh溶液反应。

2.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作用制取漂粉精。

3.漂粉精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讨论]存放漂粉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讲解]cl2的性质如此重要,用途又这么广泛,那么在实验室怎样制取cl2呢?

[板书]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演示][实验4-5](边演示、边讲解制取cl2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程序,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

[提问]cl2在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有氯化物生成,其中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一般能电离出cl-。那么,怎样检验这些可溶性的氯化物呢?它跟我们在初中里所学的检验盐酸中cl-的方法类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盐酸中cl-的检验方法。

[板书]三、cl-的检验

[实验]检验盐酸、nacl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的cl-,并用na2co3溶液做对比实验。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ag++cl-==agcl↓

2ag++co32-==ag2co3↓

ag2co3+2h+==2ag++co2↑+h2o

[小结]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原理及其装置。

cl-的检验。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13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比较三种分散系的特征

2.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在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

3.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4.了解胶体的制备、鉴别和提纯;掌握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基础知识整理】:

一、分散系概念以及三种分散系比较

1.分散系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外观

分散质微粒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淀粉溶液泥水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豆浆、血液、肥皂水等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气溶胶:烟、云、雾等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的运动。

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

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③带电规律:

i.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ii.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胶体带负电;

iii.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iv.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④应用:

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ii.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iii.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iv.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v.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vi.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4)胶体的沉聚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ii.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iii.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胶体的提纯

6.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⑥烟、云、雾。

三、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再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继续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S)指的是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单位是)叫做该条件下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1体积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数。例如:0℃、1个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气体的溶解度是没有单位的。

(0℃时,NH3的溶解度是1176;20℃时为702)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对物质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外因)。

(1)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还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例1: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分数D.溶液中Ca2+数目

(2)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如氨水受热逸出氨气);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降低,气体溶解度。(如打开汽水瓶盖即冒气泡。)

例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g水中可溶解34.2g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4.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可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知这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也可以看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还可以比较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例3.根据下面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同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

(2)60℃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

(3)60℃时有A物质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各mg。均降温至20℃,____物质析出晶体多些,剩余溶液____物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些。

(4)60℃时有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有____gA物质析出。

(5)30℃时有B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要加入B物质____。

5.相关计算

例4:把一定量20%的某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发掉10克水,在冷却到20℃时析出2克溶质,此时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求20℃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例5:一定温度下浓度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等分为两份,一份等温蒸发掉10克水,得到0.5克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掉12.5克水,析出1.5克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60克B.50克C.40克D.30克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14

[考试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基本操作方法、误差分析等。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3、滴定法的综合应用。

[要点精析]

中和滴定原理(对于强酸、强碱溶液的滴定反应):

强酸与强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所以:n(H+)=n(OH-),

即:c(H+)V(H+)=c(OH-)V(OH-),可写成:

或:

由上式可知: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与未知浓度的强碱(或强酸)反应,如果测出恰好中和时二者的体积,即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液的浓度。

2、中和滴定中的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有: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HF)、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KMnO4等氧化剂)、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移液管等.

试剂有: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某溶液)、待测溶液(要测浓度的某溶液),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它们的变色范围:

酚酞:____(无色)_____8___(浅红)____10____(红色)_______;

甲基橙:___(红色)_____3.1___(橙色)_____4.4___(黄色)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常用淀(与I2有关时);用KMnO4作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不要加指示剂,KMnO4本身就是指示剂.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滴定管是一种精确量具(0.01mL),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之分,酸式滴定管用来盛酸性溶液(或KMnO4等氧化剂),碱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碱性溶液。

(2).滴定管使用时,先用自来水洗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再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后,注入待盛溶液,注意驱赶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0.01mL)。

(3).进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顺时针方向不断地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滴加到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V2。

(4).滴加溶液的体积为V2-V1。为了使结果更可靠,应该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最终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

4、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①洗涤②查漏③润洗④注液⑤排气泡⑥调整液面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③重复操作三次④计算

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1).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再用KOH标准溶液润洗2-3次.

(2).取KOH标准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处.

(3).把盛有KOH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4).调节碱式滴定管液面至”0”或”0”以下某刻度,记下读数V1。

(5).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或用移液管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作指示剂。

(6).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

(7).重复操作3次,求平均值。

注意: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或活塞)将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当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加,并记录读数V2。

5、中和滴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液少,结果偏低。

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几种情况: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2).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就进行滴定,到终点后消失.

(3).锥形瓶用待测液进行润洗.

(4).滴定后,滴定管的尖嘴处悬有标准液液滴。

(5).滴定后,仰视滴定管读数。

(6).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

(7).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

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几种情况:

(1).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即取待测液.

(2).滴定时,待测液溅出了锥形瓶.

(3).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4).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

(5).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6、例题

例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溶液的pH=3.9,试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是

A.选石蕊作指示剂,颜色由蓝变红B.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橙变黄

C.选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的红色褪去D.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黄变橙

解析:选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接近恰好中和时的pH值。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与该滴定后溶液的pH值3.9接近,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因滴定时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故指示剂甲基橙颜色由黄到橙色。

答案为D

例2.用某仪器测量一种溶液时,正确读数时为amL,仰视读数时为bmL,俯视读数时为cmL,若a>b>c,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A.量筒B.酸式滴定管C.碱式滴定管D.容量瓶

解析:量筒无“0”刻度,刻度在上方;滴定管“0”刻度在下方,刻度在下方。量溶液仰视时读数偏下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俯视时读数偏上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容量瓶不能用来测量溶液的体积,只有一个刻度。

答案为BC

例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溶量瓶中配制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瓶移取)量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D,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先配置250mlNaOH溶液,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1)C,A,B,D,E。

(2)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

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高三化学教案范本大全篇15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B.C.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

∵的酸性比酸性强。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中,

在溶液中:

【例题】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及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B.C.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A.中的和B.的纯水中和

C.中电子和中子D.明矾溶液中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B.C.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溶液(约1mol/L),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体积比约是。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若用固体代替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溶液中混有杂质。方法:加热,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NaHSO3、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H+]>[OH-](B)[NH4+]>[Cl-]>[OH-]>[H+]

(B)[Cl-]>[NH4+]>[H+]>[OH-](D)[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的碱过量(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5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