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怎么写好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
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电脑显示图片资料)
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
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①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侯,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使学生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体会出水的无穷价值,而且把爱护水的这一价值观也寓于其中。
板块Ⅱ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内容4:猜测水的组成
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请学生猜测水的组成。
生(可能作答):由H2和O组成,由H2O组成,不知道,……
师:介绍电解水简易装置,接通电源。
生:看到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慢,负极快。
师: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还是其它气体?
【点评】
猜测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则是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这样为下一步探究开发了素材,也激发学生探究欲。
内容5:(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师:指导阅读P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生:阅读。
师:我们一起推测一下拉瓦锡设计实验前的想法。
生:讨论。
师-生:既然“易燃空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得到“易燃空气”;如果能设计一个方案从水中得气体,并证明它是“易燃空气”,那么也就证明了水的组成了。
师-生:从上述思路中我们可以整理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师:我们的实验正是按拉瓦锡的思路进行验证。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2
一、智能点拨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
(1)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两桶(2000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涉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生成气体的探究等多个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再加上认真阅读题中说给条件作答。题中还考察了试验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际上反映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要背试验。
答案:
(1)BD。
(2)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者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2000mL量筒2只。
点评:块状的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很难跟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如果将石灰石或者大理石磨成粉末状再跟稀硫酸反应,则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二、随堂反馈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祖国”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
(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
三、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
3、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
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
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元素。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氧元素、钙元素。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阅读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了解常量元素中钙、钠、钾三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取两根鱼骨,其中一根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另一根放在10%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一会,10分钟后取出。
【交流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鱼骨中含钙元素。
【提出问题】
钙元素是人体需要量很多的常量元素,若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
【学生回答】
牛奶、骨头汤、绿色蔬菜、肉类、豆类都含有钙元素。
【归纳总结】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却很大。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元素,若人体缺乏,就会生病。
【课件展示】
出示一些患者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教材P99的表格,回答各是由于缺乏哪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
【提出问题】
同学们,当医生不能只是看病,不开药,请问要补碘、补氟应该怎么补充?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种做法:如食用海带、紫菜、碘盐补碘,常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交流讨论】
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100的讨论题目。
【学生回答】
前后四人一小组,得出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元素过量也会得病。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本期担任初三(3、4)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两班共有学生63人。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学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教师要做好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喜欢学化学,爱学化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δ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氧气,水以及碳等内容,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3、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4、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积极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2.积极做好学生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及时复习小结、把各课题知识整理成知识点,连成知识线,构建“知识网'教给学生识记知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歌诀记忆等。
4复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精讲、谈论的方式。也可采用实验、联系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课内外结合。合作探究方式等。
五、对后进生中等生及优等生的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2.课外辅导,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采用“一帮一”的办法,让一名成绩好的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六、教学进度表:略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实验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
【点评】
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象。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进而证明分子真实地存在,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
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
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象,说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的世界。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
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
生5:分子有不同的形状。
同学们涌跃发言,各抒已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把各自对分子的了解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来进行探究,进一步用你们掌握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来验证你的观点,然后分组交流。
【总评】
本节课的案例中,教师为了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所给出的系列探究性问题和材料都是为了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学生探究活动内容趣味性强,当然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6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和变质,因为它在空气中遇到CO2:2Na0H+CO2—Na2CO3+H2O
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产生碳酸钠和水,而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产生碳酸氢钠。等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当溶解或用浓溶液稀释时,将会释放热记录。与无机酸的中和反应也会产生大量的子热,并生成相应的盐。与金属如铝和锌、非金属和硅的反应释放出氢。歧化反应与卤素如气体、溴和碘发生。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形成氢化合物;它能使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酸钠盐和醇,这是去除织物油污的原理。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7
第六章铁
第一节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投影]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动画、录像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1] [2] [3] [4] 下一页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学生从性质推用途。最后让学生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七、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生)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师)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展示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观察现象 (演示)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讨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H2O+CO2↑ (师)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学生) (生)观察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三、二氧化的用途 1灭火 2做气肥 3做碳酸饮料 4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式的学习,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此节课是学生是否学好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对于元素符号记不下来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补救工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要精讲、精练,抓规律、做示范。使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对化学式的计算必须做到“正确”、“规范”、“熟练”。 教学建议: 从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名称及物质的分类入手设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而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即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化学式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推算得出来的。每一个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同时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学生形成一种直观概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归纳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以及书写化学式的方法。然后用课堂练习对化学式加以巩固、熟练。 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组成物质各成分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学生对计算应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对化学式的真实涵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化学式中的符号、系数、右下角码的意义的理解,应及时分析、强调。培养学生依据化学概念、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②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③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化学式的涵义,书写化学式。 2、难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小测验: ①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铁、镁、氧、碳、硫、磷、汞、银、铜、钡、钙、氯 ②指出物质类别: 水、空气、二氧化碳、氧化汞、铁、氧气、糖水 (学生整体测试,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5分钟后讲评) 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 学生阅读课本P39,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注意:化学式是通过实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的出来得。每种纯净物都有它固定的组成,所以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用分子模型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的结构。例如: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化学式除了能表示这种物质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 2、意义:(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③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 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写法:(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归纳) ①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a、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碳C硫S铁Fe铝Al b、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 氦He氖Ne氖Ar c、非金属气态单质分子大多数为双原子分子。 氢气氧气氮气氯气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只讨论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小结:氧化物、氧在后: 非氧化物、金前非后: 练习: 1、根据名称写化学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钾 2、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二、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学生先阅读课本P41,教师再举例分析、规范格式。 投影例题: 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求: ①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要使某农田增加5.64千克的氮元素,问应向这块地施加尿素多少千克? ⑤若改施硝酸铵(),则需硝酸铵多少千克? 解: ①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明确化学式中角标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之间用“+”号;元素符号与数字之间用“__”号。 ②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注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不可写成:或。 ③ 注意:表达式不能写成的形式,应为 ④设应施加的尿素的质量为, 则: 注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⑤设需硝酸铵的质量为, 则: 探究活动 以邻桌同学为一组,做下列有关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书写的练习,并互相订正。 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两个氢原子②三个氮分子③几个水分子④5个氦分子。 2.写出氯化钠、氧化铜、氧化铝、三氧化硫的化学式。 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是概念多、关系杂,涉及抽象知识的领会和掌握,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化学、体验化学、探究化学过程。因此学生须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具备良好的&39;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过两次上课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发现该生的以下特点: 1、思维敏捷,对理科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与周围生活相联系的部分。 2、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悟性很好,能快速理解简单抽象的基本概念。 3、记忆能力较强,但须注意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注重知识的积累。 4、接受能力较好,稍点拨后能迅速掌握,自己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5、性格偏内向,不太善于表达,但能积极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6、有一定惰性,懒于动笔,要注意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科学适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查漏补缺,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激发学习兴趣,夯实基础,加强拓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化学式,知道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采用谈话法与讲解法。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面向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前面学过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81页相关内容,对于化学式的定义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以H2O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化学式的意义,教师进行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得出化学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总结: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进行指导并归纳总结,从而引出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需要注意 的事项。 2.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为化学价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不是这个数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引导学生看课本83页表4-6“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针对表格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问题如下: (1)化合价有几种?是哪几种?(让学生明白元素化合价有下负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多少价?氢元素通常显几价?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多少? (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在此基础上,组织两个活动。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评出“记忆之星”;活动二:让学生编写能帮助记忆的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活动结束后,展示同学们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通过活动,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学习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之后,应用化合价来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练习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识的学习。练习如下: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元素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价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练习结束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2读作二氧化碳。 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引导学生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相对质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关内容。由于计算比较简单,启发学生自己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纠正错误。 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学完成之后,可让学生传看几种商品(如医药、化学试剂、洗涤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研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实验准备 1、带双孔胶塞的集气瓶、导管、胶管、弹簧夹、烧杯、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2、红磷 三、课堂程序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思考并回答 (1)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2)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2、实验探究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23页,交流对空气组成及成分的了解。 讨论(第23页及25页): 识记:空气的成分(计算) (二)根据空气的组成特点谈谈你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你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吗? 纯净物:定义举例 混合物:定义举例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39;资源。 阅读教材第24页-26页,列表说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用途 (四)还记得化学学习的特点吗?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试一试: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五)保护空气。 b阅读《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b、观察图2-8,小组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事? (2)大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四、做一做调查与研究(第28页)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8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9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10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11
2025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