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初中教案模板表格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初中教案模板表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1

活动主题:

“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

20__年4月28日星期二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

三(4)班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五一将至,为了使同学们能过一个快乐而安全的假期,现在我向同学们进行假期前及假期期间的安全教育,希望同学们认真听,并请各位同学务必遵守。

同学们,根据国家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等事故。其中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80%的非正常死亡完全可以通过预防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二)时刻要牢记交通安全

1、不骑电动车。

2、不骑自行车,溜旱冰,滑滑板车。

3、横过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4、不得在马路上相互追逐、嬉闹。

5、乘坐公交车,要注意做到有序乘车,文明礼让,外出不乘坐“三无”车辆。

(三)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目前天气炎热,学生游泳的情况增多,从溺水事故发生时间上来看,节假日或假期发生的事故较多,还有部分学生放学回家途中发生的溺水事故。每年的3月至10月为溺水事故的多发期。所以学校强调:

1、禁止学生下河游泳和其它活动。

2、如果遇到溺水者,不要直接下河营救,只能间接营救或寻求大人帮助。

(四)注意食品安全,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过保质期、标识不全的食品。

2、不光顾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3、春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故尽量不要进入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到有病人的家庭串门。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的空气流通和环境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其它注意事项

1、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时刻牢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为红领巾增添新的荣誉。希望同学们以“六好”为标准,时刻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放假期间,仍然要以学校的`纪律和社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利用“五一”假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多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注意保护眼睛,看书、看电视、四十分钟至一小时应让眼睛休息一会儿。

4、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允许私自外出,如确实需要外出,必须由家长带领,或者经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并注意随时和家长联系。

5、不得进入网吧、游戏厅、台球室、录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不结交不良社会人员。

6、同学们不要结伴或个人外出玩耍,不要不经大人允许外出串门。

(六)活动总结

同学们,生命是最为宝贵的,失去了就不可能重来。所以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珍爱生命、远离事故、远离毒品、远离伤痛!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2

八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学情分析:

已经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学习有三个学期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了解,绝对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集中,作业能够当堂完成。而且对于班级的荣誉特别的在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方面不需要费太多的精力。但是也有个别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多用心帮扶,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通过本次书,希望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认知和践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等等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克服独生子女身上所带有的过分“自我”,学会同学之间,师生结伴而行,走过美好的青春期,健康成长,顺利迈向初三的中考阶段。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增强处理事情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当堂完成作业,及时检测,配合学校的目标教学活动,做好自己的所授课。

2、虚心学习,多听由经验教师的课程,多向同学科的老师学习。

3、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总结,按照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5、平时努力撰写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6、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平时注重在学习,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当中去,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兴趣。

实施目标: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学习,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自己。

2、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中把学生中蕴藏的真知灼见给表达出来,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3、指导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压强和压强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压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气体压强、流体压强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可以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重点内容。

探究液体内的压强时,我会做3组演示实验,分别是

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由这个演示实验将引导学生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这一重要结论。

接下来在讲如何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再结合我的引导,突破难点,从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最后对于液体压强的公式理解我作适当的补充。

至此,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带领学生去探究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让他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我会向学生们展示连通器,并引导他们得出连通器的特点,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列举一些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况。

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密度不同液体的压强有何不同。

意图:这是巩固提升,关键是要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4

一、活动背景:今年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活动目的:为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12月7日下午,我班开展了“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

三、活动主题:“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

四、活动时间:20__年12月7(星期天)下午

五、活动对象:20__级全科5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流程:

(一)、由支持人致开场白,主持说明此次主题班会的具体细则、主要内容、具体安排及活动目的;

(二)、副班长说明此次宪法主题班会的主要意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自觉接受权威而主动服从,真正将宪法作为其行为准则。

(三)、班长精心挑选了很多有关宪法的题让同学们进行抢答,以便让同学们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主动去了解宪法的动力。

(四)、很多同学积极主动的说了一段自己对宪法的了解,有的畅谈“法在我心中”、“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法律与我同行”,有的以案例来“今日说法”,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把班会推向了高潮。

(五)、团支书对活动进行总结:此次“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取得了实效,做到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四落实。使同生们了解了宪法基本知识,作为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懂得了要学法、知法、守法,远离犯罪,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使学生们成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好公民。

总结: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将继续抓好法制宣传和教育,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6

第21课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拽zhuài战栗lì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怏yàng快不乐吞噬shì

羸léi弱告罄qìng

2.解释下列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词语积累:P155注释1;P156注释1;P157注释1;P158注释1-2;P159注释1;P161注释1、2

1.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记叙:9个时间点(人、地、事)

2.重点语句理解:P163练习二

3.中心句(主旨句):P163第16段,起点题作用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砭biān骨崎qí岖qū窒zhì息

2.解释下列词语。

(1)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2)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是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称谓)郭超人(人名),前任新华社社长。

第24课真正的英雄演讲词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阴霾mái哀悼dào

2.解释下列词语。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2)孜孜不倦:勤恳不知疲倦。

(3)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励我们。

(2)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真正的英雄》选自《前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是美国前总统里根。

1.感情脉络变化:悲痛(前)——力量(后)

2.写作思路:总—分—总

3.重点语句理解:P188课后练习二

第25课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盘盂yú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4)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6)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迫到太阳落下的地方。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点拨: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5.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点拨:重点理解“孰”“知”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夸父逐日》神话,选自《山海经》

词语解释:P190注释2、3、5、6

1.文章主题:表现夸父地英雄气概,反映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2.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周朝列御寇)

词语解释:P191注释3-7;P192注释1-4

通假字:“知”通“智”

1.启示:(1)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课文中两小儿分别从视觉(车盖、盘盂)、触觉(仓仓凉凉、热如探汤)得出太阳一大一小的不同结论。

(2)反映了古人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孔子不能决”反映了他实事求是、谦虚的态度。

2.句子翻译:P192课后练习三

第26课珍珠鸟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细腻nì眼睑jiǎn眸mó子呷xiā

2.解释下列词语。

(1)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2)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2)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39;境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珍珠鸟》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称谓)冯骥才(人名)。

词语积累:P197注释1-2;P199注释1-3

1.记叙线索: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

2.鸟儿与人关系变化: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完全信任

3.重点段落:P198第11段(动作描写),P199第14段(神态、外貌描写)

4.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建立信赖的基础是互相尊重,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

5.移情手法:将人的性灵赋予鸟儿

第27课斑羚飞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对峙zhì咩miē苍穹qióng悲怆chuàng娴xián熟

2.解释下列词语。

(1)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2)悲怆:非常悲伤

(3)娴熟:熟练。(4)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3.用恰当词语填空。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词语积累:P202注释1、3;P203注释1;P204注释1-2

1.详写老斑羚和半大斑羚试跳的情景(P204第9段动作描写)

2.重点语句理解:P207课后练习二

3.“彩虹”(共出现3次):环境描写

“彩虹”作用:(1)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2)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第28课华南虎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栅zhà栏lan拂fú动抽搐chù掠lvè过咆哮xi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第28课《华南虎》新诗词语积累:P210注释1

1.重点语句理解:P211课后练习二

2.运用象征手法

3.华南虎的形象: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争

第29课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窥kuī伺sì疮chāng痍yí遒qiú劲妒dù忌jì觑qú畸j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2.解释下列词语。

(1)剽悍:勇猛,强健。(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4)疮痍:创伤。

(5)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6)遒劲:雄健有力。(7)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8)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P214注释1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

词语积累:P215注释1;P216注释1-5;P217注释1-2;P218注释1-2

1.对比:(1)家马(驯养、勇毅)与野马(美德、美质、美形)

(2)野马与7中动物的对比(P217第5段)

2.重点语句理解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P215第2段)

运用拟人,说明马一出生九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地寻找食物。

第30课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窘jiǒng苫shàn眈dān瞑míng尻kāo黠xiá隧s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一狼仍从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原来。(4)屠大窘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瞑:闭眼。(11)意暇甚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暴:突然。(13)又数刀毙之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16)狼亦黠矣黠:狡猾。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词语解释:P2203-7;P2211-14;P2221-9

通假字:“止”通“只”,仅仅

词类活用:洞(打洞)、隧(钻洞)、犬(像狗一样)、变诈(欺骗手段)、笑(笑料)

句子翻译:P222课后练习二

一词多义:之(6个)、其(6个)、前、意、敌、以

1.主要内容: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启示:(1)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勇于抗争到底。

(2)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害人终害己。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7

【学习目标】

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业反思】

【基础梳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

(2)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发展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

(1)地位①②

(2)作用

①的创造者

⑵的创造者

③的决定力量

拓展提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坚持、。

(2)坚持为民所用、为民所系、为民所谋。

(3)实现好、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1)相信自己解放自己。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一切,虚心。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⑶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设置问题]

⑴什么是元素?

⑵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⑶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一元素

1.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

2.学生讨论:

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②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教师讲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3.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设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关系?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4.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地壳中各物质的含量,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并要求学生记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利用“养闺女”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迁移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四)本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知识反馈: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是()

A硅铝氧

B铝硅氧

C氧铝硅

D氧硅铝

2.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核内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相对质量不同

3.水是由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4.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六)课后作业

1.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2.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3.背诵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9

一、班会背景:

和部分家长恳谈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不良的学习习惯上。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学习习惯”的班会课是当务之急的事。

二、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使学

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好坏优劣对学习的巨大影响,并积极改善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三、班会难点:

养成一个好习惯,并付之以实践。

四、班会准备:

1、制作三份问卷准备印发给学生填写:

问卷1是有关“好习惯、坏习惯的区分”,这些都是在家长那了解到的或是与部分学生交流中得知的情况。

问卷2 是学生的一份“自我报告”,内容主要为: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列出自己

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不能少于3条),简要说明理由或后果。(课前填写)

问卷3是有关“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实施计划”。

2、请四位同学准备介绍学习经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

五、班会过程:

(一)、引入:

初三是我们初中四年里最后的收获年级,同学们四年的努力再经过这90多天的奋斗,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进入初三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了,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中老师认为包涵着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与期待。老师很开心,也对同学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只是,我们也发现不少同学因为以往所养成的种植涣佳跋肮撸苯佑跋炝搜靶恃暗闹柿浚钪盏贾赂冻鲇胧栈癫怀烧取=裉煳颐窃谡饫锟桓鲋魈馕蹲鱿肮叩闹魅耍蛔鱿肮叩呐ァ返陌嗷幔M苡行О镏窃谘跋肮呱“扬长避短”。

(二)、“好”“坏”习惯之争:

1、 发下问卷1《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要求学生在这些习惯面前选择区分。

2、 老师结合班内现象加以指导: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

比如我们班一些同学总是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去做,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十分有规律,作业总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同学喜欢就看书和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比较透彻全面;一些同学在记忆知识时,采用记住后再记上几遍的“过度学习法”,公式、定理、名句、单词等内容在要用的时候总是能很快地想起;一些同学晚上做习题前,总是先复习一下有关内容,看一遍白天老师讲过的内容,然后才开始思考问题的解法,结果题目做得又快又正确。有这些好习惯的同学,学习效果常常较好。(点名表扬为主)

再罗列一些个别同学的不良习惯(不点名):学习时心不在焉,看了大半天书也不知道书中在讲些什么;上课时不认真作笔记,而是在纸上、书上乱涂乱划,考试复习的时候就感到没有头绪;晚上总要先看好长一会儿电视,有时还要煲电话或上网聊天,然后才开始做作业,结果弄得很迟才睡,或者干脆把作业拖到第二天完成;边做作业,边翻小说、听电视伴音、浏览网页,作业做得很慢,有时还漏做或做错。这些坏习惯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同学的学习效率。

(三)、自查与反思:

拿出已填写好的问卷2《自我报告》:对照上述老师所说的这些好坏习惯,在各自的这份自省表中进行修改或补充。

(四)、指点迷津:

请五位同学简要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

1、 分清主次,首先完成学习任务。

要点是:不要在玩得很累、很迟时才开始学习,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不好,做作业、背书,常常来不及,而且还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2、 专心致志,不一心二用。

要点是:不要边做作业边干其他的事。

3、 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要点:连续学习1、2小时,中间就应该安排一次休息。

4、 学习生活的安排有规律。

要点:根据学校规定的上学、放学时间,结合自己的状况,制定一个更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5、 遵循学习常规。

要点: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做习题。课间与同学讨论,不懂就问或查资料,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今日事,今日毕。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10

一、主要教材

(一)跳跃:跨越式跳高(新授)。

(二)双杠:杠端跳起成分腿坐――分腿坐前进至远端,前摆转体90度下(新授)。

二、教学任务

(一)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初步学习助跑和起跳的技术及过竿动作。

(二)增强学生上肢、肩带、胸部、腰腹肌肉群的力量,促进韧带和骨骼的发展。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三)培养学生勇敢、机智、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

三、课的进行

(一)思想动员(3分钟)

(二)实际练习

1、队列、队形、基本体操(6分钟)

(1)队列、队形练习

复习:向左(右)转,用并步法散和密集队形。

(2)基本体操

复习广播体操1、2两节。

新授广播体操3、4两节。

第三节:扩胸运动(预备姿势立正)

1、两手半握拳,两臂经前至胸前平屈后振(拳心向下)。

2、两臂经前伸直(拳心相对)至侧举后振。

3、两臂经前(拳心向下)至胸前平屈后振。

4、两臂伸直经前入下,自然后摆(拳心向后)。

5、左脚向前跨出成弓步,同时两臂经前(拳心相对)至侧举后振。

6、两臂经前(拳心向下)向下后振。

7、两臂经前(拳心相对)至侧举后振。

8、左脚收回,两臂经前放下,自然后摆(拳心向下)。

第二、四个八拍的5-8出右脚做。第四个八拍的最后一拍还原成直立。

要求:

1、刚健有力,富有弹性。

2、扩胸时臂要平,上体保持正直。成弓步时脚跟不要提起。

第四节:踢腿运动(预备姿势立正)

1、左腿前踢(与上体约成90°),同时两手叉腰。

2、左腿还原。

3、右腿前踢。

4、还原成直立。

5、左腿后踢,同时两臂经前至上举后振(掌心向后)。

6、左腿还原,同时两臂经前落下,自然后摆(掌心向后)。

7、同5,换右腿做。

8、还原成直立。

要求:

1、摆动腿和支撑腿要伸直绷紧。

2、前踢时上体保持正直。

3、技术教材(29分钟)

新授:跨越式跳高。

讲解、示范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和过竿的动作。

学生在沙坑正面弧形站立,教师开始示范、讲解。

动作:助跑-助跑的距离一般为6-8步(或7-9步),助跑的方向与横杆垂直面所成角度,约为30-60度;用左脚起跳的人,从右侧助跑,开始三、四步要跑得放松自然,有弹性,身体前倾不要太大。跑的速度和步长逐渐增加,上体也逐渐转直,助跑的最后几步,身体重心要平稳。稍下降,用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至前脚掌,蹬地要有力,两臂的摆动也随之加大。倒数第二步幅度要大。准备起跳。

助跑步点的测量,一般是在起跳蹼上,按跑的步数和速度,向助跑的反方向跑,最后一步落点就是助跑的`起点,然后再向横杆方向反复练习几次,以确定助跑步点。

起跳――助跑最后一步用摆动腿支撑时,要积极做跪膝送髋动作,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沿地面向前迈伸,当起跳腿、膝、髋关节伸直以脚跟先着地时,同时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向前上方摆出,起跳腿迅速屈膝缓冲,脚也迅速滚动至前脚丰地。当摆动腿迅速蹬伸,当摆动腿摆至最高点,起跳腿也充分蹬直,使肩、膝、踝成一直线,以脚尖最后离地腾起,完成起跳动作。

两臂的动作要配合两腿动作由体侧后方向前上方用力上摆,两肘向前,提肩,把大臂摆到约肩平部位。

过杆――跨越式是和离横杆较远的脚起跳,起跳点距横杆垂直面约一脚半到两脚半。起跳腾起后,当摆动腿摆过横杆时,稍向内转,起跳腿开始上抬,上体稍前倾,摆动腿过杆后,向下转压,起跳腿积极上抬,上体略转向起跳腿一侧,使骨盆越过横杆。同时起跳腿屈膝高抬,小腿上摆,越过横杆,用摆动腿先着(见教材154页图4-3)。

组织教法:

①教师先完整地做一次示范动作,再着重做过杆动作的示范、讲解。

②利用7-8米长的橡皮筋(或小绳)做横杆,高度50公分,由3-4人同时做原地起、摆腿、过竿的练习。每人做4-5次。

③助跑3-4步做过杆练习。每人做4-5次。

④全程助跑做跳过杆的练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由60公分高度开始起跳,每跳完一轮后,则提高五厘米直至适当的高度为止。

⑤用二个沙坑分两组同时进行,到一定的高度后,进行升留级,即跳过者编为一组,跳不过的编为另一组,升级组继续升高,留级者降低高度继续练习。

新授:杠端跳起成分腿坐――腿前进至远前摆转体90度下。

讲解示范动作。

动作:杠端侧立,跳起成支撑,两腿前举,超过杠面时两腿左右分开,以大腿后别坐在两杠上,然后两手推杠,上体向前上谆挺起,展髋,两脚下压,成骑坐姿势,两手在腿前大约40-50厘米处握杠,身体挺直,户部前移,两腿后摆顺势后滑弹离杠面,过杠后迅速并腿,以肩为轴向前摆动,前摆过杠时再成分腿骑坐继续进行。至远端时两腿进杠前摆近最高点,左(右)手推杠,重心右(左)移,右(左)臂撑直并向右(左)转体90度跳下至杠端成立正姿势。

要求:动作协调连贯直臂支撑,两腿伸直。

组织教法:

①支撑摆动前摆分练习两次。

②在跳箱盖上分腿坐两手体前撑,腿后摆伸髋,挺身前倾成俯撑的练习。

③在帮助下完成腿坐前进连续两个。

④在帮助下完成全套动作2-3次。

保护和帮助:一手扶臂,一手托腿后摆。

将学生分为四组,一、二组练习跳高,三、四组练习双杠。中间一、二组与三、四组互换一次。

3、课课练(循环练习)(6分钟)

(1)单脚边疆跳越一定高度的橡皮筋20次。

(2)正踢腿、外摆腿各5次。

(3)蛙跳10个

(4)俯臣撑5个

组织教法同前。

(三)讲评结束(3分钟)

四、场地器材

(一)场地:课前松好沙坑,画好循环练习场地。

(二)器材:跳高架两付,横杆两根,双杠两付,橡皮筋7-8米长两条,铁锨两把。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1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喽(shì)裸索(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边缘(y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1、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⑴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⑵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①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②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⑴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1、提问: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⑴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⑵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⑶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12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要点】整体感知情节与环境

一、导入新课

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师板书: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二、整体感知

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

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的变化。

(3)、“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板书:故乡的景、故乡的人。

3、故乡的景色怎样?

(1)第二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没有一些活气。学生齐读来感受一下这种悲凉。

十二段12段:深兰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少年----令人神往,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突出变----变后心情(烘托铺垫)

第二课时

【要点】人物与主题

一、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

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怎样的心情?)或者天气的影响(怎样的天气?),而故乡的人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闺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我

二、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写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外貌淳朴天真、可亲可爱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语态聪明勇敢、活泼开朗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对“我”的态度情真意切亲密无间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将希望寄托神灵

2、变化原因

社会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阶级的: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三、杨二嫂:

外貌:西施圆规”

职业与性格:美貌招生意无业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结论: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叙述者线索人物------小说真实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悲哀愤怒别离希望

(3)怎样对待闰土----悲哀中同情遗憾中关注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五、“我”母亲:

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儿:

20年前的闰土和“我”,20年后,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我;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结论: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希望

板书:

悲(对比)变〒农村破败人际隔膜

【小结】“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1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67面、68面和69面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列举有能量的物体:被拦河大坝拦住的河水、从山上流下的瀑布。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小组讨论:

现象:

1.静止的子弹没有杀伤力,而高速射出的子弹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2.你能用手接住一飞来的乒乓球,但你不敢也不能用手直接接住一个飞来的铅球。

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猜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实验:①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的,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进一步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②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结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速度和质量。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问题:

1.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钢球做没做功?试验中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

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

3.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为什么要让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教师点拨:

1.利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是转换法;

2.此实验还运用到控制变量法。

●跟踪练习:

1.距CCTV报道:今年5月29日,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客车的司机吴斌,被前方突然飞来一小物块击破挡风玻璃后击中腹部.他整个肝脏破裂,却以超人的意志力忍着剧痛,完成了靠边停车等保障安全的一系列动作,保证了25名乘客安全,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飞来的物块使吴师傅致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具有(A)

A.较大的动能B.较?大的势能C.较大的密度D.较大的硬度

2.一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当降落伞张开后,他将匀速下降,此时他的重力势能将减小减小,他的动能将不变不变。(选填“增大”、“减小”、“不变”).com

3.图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I.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速度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动能的大小。

学习指导二、认识势能并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69面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4.动能和势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J。

●小组讨论:

分组设计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教师点拨:

动能势能影响因素

●跟踪练习:

1.下列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势能:

A,被举高的铁锤重力势能

B、被拉长的弹簧弹性势能

C、被拉弯的弓弹性势能

D、被水库蓄的水重力势能

E、空中飞行的鸟动能和重力势能

F、云彩中的小冰粒重力势能

2、如图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点自由释放,滚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变大后变小,重力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3.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的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2.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

3.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工具

斜面、质量不同的钢球、木块、弹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二、新课教学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当学生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教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

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

(启发学生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教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

(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显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实验。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因为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然后做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最后做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速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两个因素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提问:行驶的出租车和卡车,如出租车速度大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如出租车速度小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前一情况无法判断,后一情况是卡车的动能大)教师总结:动能由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且是随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时:①当一个量相等,另一个较大时,则动能较大。②当两个量都较大时,动能亦较大。③当一个量较大,另一个量较小,则无法判断动能的大小。

最后说明: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是一个定性的粗略的比较,并不是数学上的按比例的变化。

(4)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举高的物体落下来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重锤落下来打桩,拦河坝把水位升高,水流下来可以冲动水轮机等)教师强调:如果不把重锤举高,重锤就不能把木桩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没有重力作用,铁锤就不会落下来。因此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5)提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由重锤打桩得出: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高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演示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实验,并简单说明什么是弹性形变后,即引出弹性势能概念)

教师简单介绍“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教师讲解时应力求简单明了,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7)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教师讲明两点:

①物体具有动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具有势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加在一起就是物体具有的机械能。

②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的。因此,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14

教学内容

一、几种不同强度的耐久跑练习。

二、游戏——“搬运轻伤员”。

教学目标

1、参与目标:通过活动,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并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2、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获得锻炼心肺功能的一些方法及搬运伤员的技巧、

3、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4、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能力。

5、通过自由引导,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

课的部分学生学习与活动形式时间次数队形教师指导

导入常规

1、体育委员,检查人数、服装;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课的内容、目标;

4、安排见习生及安全教育3分。

五列横队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身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

1、篮球的`传球配合;

2、“抢球”;

3、“闯关”;

4、“跳圈”;

5、“跳竹竿”8分~10分分组。

练习

1、提前一节课要求每组学生各自编或收集一个游戏,进行热身运动(由各小组长负责)。要求:活动人数多,运动量适中,强度较小。有趣味性,适合本组同学。

2、引导学生分组并参与游戏活动。

3、引导学生在原有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改进练习方法,增加趣味性。

一、耐久跑

1、对角线变速跑(80m+40m×6)

方法:学生一路纵队在一长方形场地进行对角线快跑,边线慢跑的变速跑练习(如图)。

要求:快跑用70%—80%的速度,而慢跑可以很慢,但必须是跑动的,不能走路。

适合对象:此练习强度较大,适合体质和心肺功能较好的学生。

2、6分钟跳长绳练习

方法:学生8—10人为一组,两人摇绳(或请见习的同学帮忙),其他同学成一路纵队站立于一摇绳同学的一侧,跳跃过绳跑道另一摇绳同学的一侧,依次进行“8”跑动。

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紧跟前一位学生,两位学生之间尽量不让绳轮空。绊绳或空绳的学生交换摇绳者。

适合对象:此练习由于人数被限制,所以练习强度也较大,适合于体质较好和跳绳技巧较成熟的学生。

二、“搬运轻伤员”练习

方法:由1—2名同搬运一位伤员(只是脚部受伤的轻伤员),由甲到乙地(30m),搬运伤员者留在乙地,伤员从甲地快速跑回乙地的队伍后,第二组搬伤员者起动,依次进行。

要求:

1、搬动伤员的速度要快、省力,并且安全、舒适。

2、搬运轻伤员的方法及人员安排由本组同学商量后决定。

1、教师简述练习项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身体素质选择练习项目。

3、根据学生的选择项目,进行分组,设立小组长。

4、由小组长带领各组的同学到指定的练习场地进行练习。

5、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同时帮助引导学生解决运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运动伤痛。例如:腹痛等,告知学生耐久跑中正确的呼吸方法。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篇15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初中化学”酸与碱的性质”一章教学的难点,因为二者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引入对比实验后,本节课的教学变得简单多了。教学过程如下:

收集两试管二氧化碳气体,一个倒扣在盛水烧杯中,一个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一,试管中液面上升,能否说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只能说明管内气压降低了,但到底是溶解了还是反应了事说不清的。但如果预先在水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那么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的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同理,第二支试管内的现象只有和第一支作比较,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从中不难体会对比实验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对比,建立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强化对了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三、为学生深层次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直观依据;

四、充分发挥了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后续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5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