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写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下载,供大家参考。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1

教学目标:(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引入

探究一

试验:

(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上述两个试验的所有结果是什么?

一.基本事件

1.基本事件的定义:

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2.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字母的试验中,有几个基本事件?分别是什么?

探究二:你能从上面的两个试验和例题1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二.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思考:判断下列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为什么?

(1).从所有整数中任取一个数

(2).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面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3).射击运动员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1环和命中0环(即不命中)。

(4).有红心1,2,3和黑桃4,5共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2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技能】: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器材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地进行,会使用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区别呢?阅读问题探讨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实验幻灯片展示:酶的本质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部分,完成讨论,并进行交流。

(三)酶的本质方案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方案二: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实验,提出问题:

1.2号管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2.3、4号管中,fecl3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3.3、4号管中,哪个反应速度快?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方案一:学生进行实验

方案二: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酶的特性1.复习实验,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

2.用例题说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简单介绍“钥匙-锁“学说

(五)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

揭示酶促反应的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表达

(六)小节让学生画概念图

练习略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

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表辅助)

学生随教师的讲授作出回应,特别是atp和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atp的利用理解:吸能反应与atp合成想联系;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

简介图5-7,细胞中能量的利用途径。

(四)小结及例题什么是atp

atp与adp的转化,及其能量的变化

例题略

第3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技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回顾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回答问题(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略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填写相关的表格

以有氧呼吸概念为例子,尝试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找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讨论。进行讨论,或者自由发言,利用无氧呼吸的知识,解释教材中相关的实例

(七)小结及练习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3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考点解读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4、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二、考点讲解

(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1)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安排和调整的。市场好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因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

(2)市场的重要作用: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灵活、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通过竞争机制,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配置资源

⑴资源配置的必要性: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⑵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a现代市场经济的三大支柱: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②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③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比较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a区别:①含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产生的时间: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市场经济产生于资本主义初期;③对应关系: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④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b.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要求,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⑶市场的优点(市场是怎样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配置的?)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宏观)。

②市场通过利益杠杆的作用,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微观)。

③市场促使生产者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中观)。(市场的第①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强调了市场调节资源在各部门的流入流出中达到均衡,实现了资源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第②③两个作用是通过促使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强调了资源在同一部门中不同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化配置)。

补充: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发展市场经济是对外开放的需要;   ③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能给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调节的弊端(其实就是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不能调节)。②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不能让调节)。

不能调节: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让调节:可能危害公众利益的产品供给。

⑵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a.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市场主体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可能出现收入差距的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不当行为、两极分化)。

b.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当某种商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他们往往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一哄而退)→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c.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仅由市场调节:一方面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⑶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

4、市场秩序

⑴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关系(为什么要遵循市场规则?)

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市场没有规则来维护,会使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可能出现劣胜优汰。

③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需要人们遵守市场规则。

⑵市场规则的形式及主要内容:

a.形式: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b.主要内容: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①市场准入规则:此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不允许进入市场、没有生产许可证照,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违背市场准入规则)。

②市场竞争规则:此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地方保护、非法垄断等违背市场竞争规则)。

③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a自愿:反对强买强卖。如不合理搭售违反自愿原则。

b平等:交易双方身份地位平等;交易双方机会均等。如“霸王条款”就违背机会均等原则。c公平:商品必须明码标价;商品质量必须合格。只有等价交换,才能实现交易双方的双赢。如欺诈性价格、劣质商品就违背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按照履约;提供合格商品等。

⑶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a.必要性和重要性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诚信是企业塑造形象、赢得信誉的保证,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b.怎样建立和完善

总体上说,形成以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a.政府:第一,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

第二,抓好政府信用,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第四,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

第五,以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有效遏制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b.企业:市场主体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c.公民: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补充:个人信用制度,主要包括准确、公正的个人信用档案系统和科学、透明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在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下,个人信用状况是人们的“第二身份证”。我们应当增强诚信意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积累良好的个人信用。

⑷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对市场主体的要求:

第一,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

第二,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道德)。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总之,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个性):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这只是共同致富必然经历的过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补充: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因此我们要大胆借鉴一切反映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②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即个性),因此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补充:a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制度范畴,但又带有一定的制度特征

b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共性):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制化。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2、宏观调控

⑴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⑵必要性:第一,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⑶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⑷手段:

a经济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②表现:第一,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二,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经济计划如:五年计划、远景规划。经济政策还包括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价格政策:如最低限价、最高限价等,意在平抑物价,保护某些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对外贸易政策:如汇率、关税等,调节进出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注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区别如下: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 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利率、利息税、存款准备金等

目 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等的调节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扩张性政策通常用于防治通货紧缩,紧缩性政策通常用于防治通货膨胀。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相应增发国债)、减少税收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紧缩性政策则反其道而行之。

b法律手段

①含义: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②作用:第一,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第二,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经济立法:事前调整;经济司法:事后调整)

c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注: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直接、高效,缺点在于易出现滥用权力和寻租行为,因此须必要时采用之。

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无论采取哪一手段,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补充: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和计划各有优缺点→在市场经济中,要把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得见的手(计划)结合起来。

计  划 市  场

优点 ①能从宏观上保持经济的协调运行;

②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

③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 ①能够及时、灵活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②能够促使市场主体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能够实现优胜劣汰等。

缺点 ①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②信息传递容易失真、扭曲;

③容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活力。 ①市场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三、误区点拨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3、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4、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注意:“共同富裕”不能说“同步富裕”)

5、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包括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7、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

(宏观调控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法为主)

四、练习讲解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4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都离不开集合。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③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④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⑤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炼,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教学方法:实例归纳、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集合知识的直观理解。

6、教学思路: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分析实例,得出集合含义,明确有关规定

师生共同分析例子,学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记号

自主学习常用数集及其记号

自主学习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课堂练习,小结与课后作业

7、教学过程

7.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多媒体展示:1、草原一群大象在缓步走来。

2、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飞翔

3、一群学生在一起玩。

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问题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一群大象、一群鸟、一群学生)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轻松的学习气氛。

7.2步步探索,形成概念

【活动1】观察下列对象:

①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②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③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④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⑤所有的正方形;

⑥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⑦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⑧新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的高一学生。

师生共同概括8个例子的特征,得出结论,给出集合的含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啊a,b,c….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自己明确集合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2】要求每个学生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比如:

1)A={1,3},3、5哪个是A的元素?

2)B={身材较高的人},能否表示成集合?

3)C={1,1,3}表示是否准确?

4)D={中国的直辖市},E={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否表示同一集合?

5)F={a,b,c}与G={c,b,a}这两个集合是否一样?

【分析】1)1,3是A的元素,5不是

2)我们不能准确的规定多少高算是身材较高,即不能确定集合的元素,所以B不能表示集合

3)C中有二个1,因此表达不准确

4)我们知道E中各元素都是属于中国的直辖市,但中国的直辖市并不

只有这几个,因此不相等。

5)F和G的元素相同,只不过顺序不同,但还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通过上述分析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概括出集合中各种元素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要求说明理由。师生一起得出集合的特征:

1)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集合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相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集合。

7.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高一(4)班里所有学生组成集合A,a是高一(4)班里的同学,b是高一(5)班的同学,a、b与A分别有什么关系?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流程图的选择结构这种基本逻辑结构.

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

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其中(单位:)为行李的重量.

试给出计算费用(单位: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二、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解算法为:

输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那么,

否则;

输出行李的重量和运费.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为:

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10页图1-2-6.

在上述计费过程中,第二步进行了判断.

三、建构数学

1.选择结构的概念:

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

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如图:虚线框内是一个选择结构,它包含一个判断框,当条件成立(或称条件为“真”)时执行,否则执行.

2.说明:(1)有些问题需要按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按判

断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这类问题的实现就要用到选择结构的设计;

(2)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或选取结构,它要先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再由判断的结果决定执行两条分支路径中的某一条;

(3)在上图的选择结构中,只能执行和之一,不可能既执行,又执

行,但或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

(4)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

两个退出点.

3.思考:教材第7页图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6

unit3goingplaces

•重点词汇解析•

1.consider

(1)“考虑,细想”,后面可接名词,从句,连接词或代词引起的不定式短语,动词的-ing形式,不能直接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2)“认为”,后面可接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句型为:considersb.todosth.

(3)“认为”,通常与as构成consider...as...短语“把……看作或认为……”。

[注意]considersb.tobe...和considersb.as...中的tobe和as可以省去。

[注意]consider不能用于进行时态。比如:我们不能说\"heisconsidering...\",而应该说:\"heconsiders...\"。

2.means

(1)通常用作可数名词,单数复数形式相同,意思是“方法、手段、工具”。

(2)bymeansof意思是“用,依靠”。

3.transportation

用作可数名词,意思是“运输工具”,作不可数名词,意思是“运输、输送、客运、货运”。

4.imagine

(1)在本单元中意思是“想象、猜想、料想”,后面通常可接名词,动词的-ing形式,作宾语,也可接宾语从句。

(2)imagine后面还可接复合宾语,也就是说可以接宾语和宾补,宾语补足语通常可由名词、动词的-ing和tobe短语来充当。意思是“想象、料想某人做某事。”

[注意]imagine后面可接动词-ing作宾语或宾补,而不能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或宾补。但可接tobe短语:\"youcanimaginewalkingaloneinthedark\",而不能说:\"youcanimaginetowalkaloneinthedark\"。

5.travel

(1)本单元中作“旅行、游历”讲,用作动词。

(2)作名词讲,意思是“旅行”。

(3)作“游历、游记”讲时,通常用复数形式。

[辨析]journey,travel,trip,voyage,tour

①journey指旅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主要指陆地的长途旅行。

②travel指目的不明确,在各地做长途漫游,通常用复形式。

③trip指短时间内来回的业务或观光旅行。

④voyage每时海上或空中的旅行。

⑤tour指观光、考察等的环游旅行。

6.prefer

(1)本单元中,prefer的意思是“喜欢”,通常后面可接名词、代词、不定式或动词-ing作宾语。

(2)prefer...to意思是“比起……更喜欢”,“宁愿……而不……”,这里的to是介词,后接名词、代词或动词的-ing形式,而不接不定式。

(3)prefertodo...ratherthan(to)do意思是“宁愿……而不……”,后面的to可以省去。

(4)prefer作“宁愿”讲时,后面的宾语从句中的谓语通常用(should十)动词原形,should可以省去。

7.adventure

(1)本单元中用作名词,意思是“冒险、冒险活动”。

(2)adventurer冒险家、骗子,adventuress女骗子。

8.experience

(1)作名词用,意思是“经验、体验、经历、阅历”。

(2)作动词用,意思是“经历、体验、遭受”。

[辨析]experience,experiment

(1)experience常指人们“经历”过的事情,即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或通过学习、实践取得的经验。

(2)experiment通常指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进行的试验或用来奉示人们为了检验某种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9.expensive

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昂贵的、高价的、花钱多的”。

是cheap,在英语中,通常谈论物品贵廉,用expensive和cheap,而谈论物品价格时用high和low。

10.equipment

通常用作不可数名词,意思是“装备、设备、装置”。

11.return

(1)用作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回来、返回、归还”。

(2)用作及物动词,意思是“归还、退还”。

(3)用作名词,意思是“返回、回来”。

在我回来的时候,我碰到一位昔日朋友。

[辨析]inreturn,inreturnfor

(1)inreturn作为报答,作为回报。

(2)inreturnfor作为……的报答,作为……的交换。

12.paddle

(1)用作名词时,指小船、尤其是独木舟所用的短而宽的桨。

(2)用作动词时,意思是“用桨划、荡桨”。

13.getawayfrom

意思是“脱离”。

14.nature

(1)用作名词,意思是“自然、自然界”,“本性”,作“自然、自然界”讲时,通常用作不可数名词,作“本性”讲时,既可用作可数名词,也可用作不可数名词。

(2)常见短语

innature自然界,性质上,实际上,究竟。

bynature天生地,天性地。

15.watchout

(1)watchout意思是“当心、注意”。

(2)watchoutfor意思是“注意、提防”。

[辨析]watch,see,lookat

(1)watch强调注意其动静。

(2)see强调看的结果。

(3)lookat指看的动作,指视线看目标。

16.poison

(1)用作名词,意思是“毒、毒物、毒药”。

(2)用作动词,意思是“毒杀,毒害”。

(3)poison的形容词是poisonous,意思是“有毒的”,“有害的”。

17.combine

用作动词,意思是“使结合,使联合”。

18.benefit

(1)用作名词,意思是“利益,好处”。

(3)用作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受益,得到好处”。常与from和by连用。

•重点短语、句子解析

howwouldyouliketogotothefollowingplaces,byboat,bytrain,byairorbybus.

你愿意如何去下面这些地方呢?乘船,乘火车,乘飞机还是乘汽车。

(1)wouldlike或wouldlove后面通常可以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意思是“喜

欢……”,后面也接动词不定式,意思是“想做……”,而不能接动词的-ing形式。

(2)by介词,意思是“通过……”,表示通过某种手段或方式。

2.wherewouldyouprefergoing?

你愿意到哪儿去呢?

prefer后面既可跟不定式作宾语,也可以跟动词的ing形式作宾语。

3.insteadofspendingyourvacationonabus,inahotelorsittingonthebeach,youmaywanttotryhiking.

不呆在车上,宾馆里或坐在海滩上度假,你可能想去远足。

(1)insteadof相当于介词,意思是“取代,代替,而不……”

[辨析]instead,insteadof,inplaceof,taketheplaceof

以上几个单词和词组都表示“代替”的含义,但用法有所不同。

①instead副词,通常用在句首或句尾。

②insteadof介词短语,通常用在名词,代词,动词-ing,不定式,形容词、副词或

介词短语前。

③inplaceof相当于insteadof。

④taketheplaceof动词短语,用作谓语,用在名词或代词前。

(2)spend

用作动词,“花费”的意思,通常用的句型是:花钱做……

spendmoneyon(for)sth.

花时间做……spendtimeonsth.或spendtime(in)doingsth,其中in可以省去。

[辨析]spend,take,cost,pay

这四个动词都表示“花费”的意思,但用法有所不同。

①spend通常指花费金钱和时间,主语通常是人。

②take通常指花费时间,句型是ittakes/tooksb.timetodosth.

③cost通常指花费金钱、精力,主语通常是人。

④pay通常指花费金钱。

4.hikingisfunandexciting,butyoumustn\'tforgetsafety.

远足有趣而且刺激,但你不能忘记安全。

must的否定式mustn\'t或mustnot,表示强烈的禁止,意思是“不得……,”“不准……”,“不应该……”。

5.bringmaps,water,sunscreenandmaybeacellphoneifyouhaveone.

带上地图、水、防晒油,如果有的话,带部手机。

one和it用作代词,都可代替前面提到的名词。但it指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个东西,而one则指前面谈到的东西或事物中的一个。

句中的it指的是mypen,而one则不指前面的mypen,而是钢笔中的一支。

[辨析]bring,take,fetch,carry

这四个词都表示“拿,取”的含义,但用法不同。

①bring\"带来”,从另外的一个地方把东西带到说话的地方。

②take“拿走”,从说话的地方拿到另外的一个地方。

③fetch“去取来”,从说话的地方出发到另外一个地方将东西拿到说话的地方来。

④carry表示“运送”,没有明确的方向性。

6.watchoutfordangers,suchasspiders,snakesorpoisonousplants.

小心危险,例如蜘蛛、蛇和有毒的植物。

(1)watchoutfor相当于及物动词,意思是“注意,小心”。

(2)suchas“例如”的意思,通常用于列举。

7.wearahattoprotectyourselffromthesun.

戴顶帽子让你免受太阳晒。

protect通常用作及物动词,与defend同义,意思是“保卫、保护”,常见短语protectsb.from...“保护某人免受...”

[辨析]wear,puton,dress

①wear是“穿着,戴着”的意思,可用于穿衣服,穿鞋,戴帽子,戴手套,佩戴首饰等,强调“穿戴”的状态。

②puton是“穿上,戴上”的意思,可用于穿衣服,穿鞋,戴帽等,着重于穿戴的动作。

③dress可用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有“穿着,打扮”的意:思。作“穿着”讲时,可用于穿衣服,不用于穿鞋,戴帽,戴手套等。用作及物动词,它的宾语是人而不是衣服。即:dresssb.(给某人穿衣服)。而wear作“穿着”讲,也是及物动词,但它的宾语是物而不是人,即:wearsth(穿着衣物)。

8.thename\"whitewater\"comesfromthefactthatthewaterinthesestreamsandriverslookswhitewhenitmovesquickly.

“白水”这个名字来源于这个事实,当水流淌很急时,小溪和河中的水看起来是白色的。

(1)thatthewaterinthesestreamsandriverslookswhitewhenitmovesquickly中的that引导的是一个同位语从句,即对前面的thefact进行说明,解释。

(2)comefrom\"来自于……,来源于……”的意思。

9.aswithhiking,youshouldalwaysthinkaboutyoursafetyandweargoodclothes.

同远足一样,你应该考虑你的安全,而且穿上优质的衣服。

aswith意思是“正如……的情况一样”。

10.youshouldnotgoraftingunlessyouknowhowtoswim,andyoushouldalwayswearalifejacket.

你不该去漂流,除非你知道如何游泳,而且你总是穿好救生衣。

(1)unless意思是“除非……如果不……”相当于if...not结构,通常unless引导一个条件状语从句,从句中不能用将来时态,而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或过去将来时。

(2)本单元中几次出现should这个单词,should通常可以表示“应该,应当”的意思。

11.janeandbettyaregoingonseparateholidaysinafewdays\'time.

几天以后简和贝蒂将要分别度假去了。

(1)separate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单独的,各自的”。

(2)inafewdays’time“几天以后”,注意afewdays’中的“\'”放在s上。

[辨析]separate,divide

这两个词都可用作动词,意思是“分开”。但有一定的不同。

①separate通常指把原来结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的分开或隔离。

②divide着重指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

•高考衔接点拨•

[考点]so构成的四个相似句式的用法及区别

[透视]①so用于肯定的倒装句,若是否定,则用neither或nor;②“so+系动词/助词/情态动词+主语”是倒装结构,而“so+主语+系动词/助词/情态动词”则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前面陈述情况的赞同,意为“……的确是这样”。③在“主语+do(does,did)+so”句式中,so则是用来代替前文的有关内容,以避免重复。④若句中的动词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或多个谓语动词不同类时,则用“soitis/waswith+主语”。

[考点]have+宾语+宾语补足语。

[透视]①havesb./sth.dosth.与havesb./sth.doingsth.两者都是宾语发出的主动动作。前者指“使某人/物做某事(指一次性的具体的动作)”;后者指“使某人/物一直处于某种状态”,常接一段时间作状语。②havesth.done这一结构中的宾语与宾补动词是被动关系。③havesth.todo这一结构中的have意为“有”,即“有某事要做”。解题时要注意这四个结构的形式变化,如对宾语提问、被动结构等。

[考点]prefer一词的用法。

[透视]①接名词、代词、不定式、-ing形式作宾语;②prefersb.todosth.;③prefer(doing)sth.to(doing)sth.宁愿(做)……,而不愿(做)……(to为介词);④prefertodosth.ratherthandosth.宁愿做……而不愿做……(可将ratherthan提到句首)。[考点]条件句的表达形式及其引导词的用法。

[透视]①if如果;②unless如果不,除非,多数情况下与if...not相同;③once一旦;④aslongas只要;⑤祈使句+and/or+句子等。其中①②⑤是考查的重点。[考点]宾语从句的用法。

[透视]①根据句意及结构来正确选用引导词;②均用陈述语序;③当主句是过去时时,从句也应为相应的过去时(客观真理不变)。

•课堂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1.iprefercoffee________milk.buttheyprefer________juice________soup.

a.to;todrink;drinkingb.to;drinking;todrinking

c.at;drinking;todrinkingd.at;todrink;todrink

2.youmustdo_______itellyou.

a.thatb.asc.liked.which

3.i_______backtomorrowunlessit

a.will;rainsb.willbe;rains

c.am;rainsd.willbe;isgoingtorain

4.we________visitingthegreatwallnextweek.

a.thoughtb.wantedc.consideredd.expected

5.thearmywillgoona_________crosstheocean.

a.voyageb.tourc.traveld.journey

6.hepreferred_________ratherthan

a.todie,liveb.dying,living

c.todie,livingd.dying,tolive

7.wouldyoulike_________somecoffee?

a.drinkb.drinkingc.todrinkd.todrinking

8.theywentonatravelonfoot_________bybus.

a.insteadb.taketheplaceofc.intheplaceofd.insteadof

9.he________aweekinfinishingtheexperiment.

a.tookb.costc.spentd.paid

10.iknowthatgentlemanlikeyou________onlylargenotes.

a.takeb.fetchc.bringd.carry

11.jane________havekeptherword.iwonderwhyshechangedhermind.

a.mustb.shouldc.needd.would

12.ihopethereareenoughglassesforeachguesttohave

a.itb.thosec.themd.one

13.ididwrongtohim.pleasesorrytohim_________me.

a.say;tob.say;forc.tell;ford.tell;to

14.a:haveaniceweekend.b:_______

a.thesametoyoub.youdotooc.thesameasyoud.youhaveittoo

15.i________hewillvisittheunitedstateswithme.

a.amhopingb.hopec.havehopedd.hoped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7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释题: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讲析课文:

1.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一篇史论)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找学生翻译此句并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概括:盛衰在于人事。

3.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例证法依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与如何失天下的内容。

4.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边讲边译,将翻译融入讲析中)

明确: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找同学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6.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7.从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8.由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

明确: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强调“抑”,“本”字义)

9.小结:这一部分作者采用对比论证(极盛与极衰)和例证法(李存勖的成败)。

10.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明确: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五、总结:

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六、本文是从序文的角度命题的,《六国论》《过秦论》是从史论的角度命题的,如果也从史论的角度给本文命题,而且也有一个“论”字,怎样改好?

如:《兴亡论》等。

七、本文语言特点。

本文的语言最突出的特色是抑扬顿挫的笔法。以第三段为例,本段文字句式上有问句,有叹句,有骈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读起来就有了抑扬顿挫的效果。从内容上看前一个大句子写的是“盛”后一个大句子写的是“衰”,读时注意语气。问句读上扬调,叹句读下降调。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课后练习题四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通过本节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程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二、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地,当a>0,b>0时,在不等式中,以、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设计依据: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其中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三、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

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

若,则有,当且仅当a=b时,。

[问]怎样理解“当且仅当”?(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师生总结)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9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评价细目结果备注

ABC

主题选择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整体表现评价结果

高考教案怎么写范文篇10

§5—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