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的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1
__届高考英语选修8unit1顶尖复习教案
__届高考英语顶尖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unit1alandofdiversity多元化的社会
核心词汇
1.ifyoufiredjohn,itwouldbedifficultto____________(雇用)acooklikehim.
2.thegovernmentisplanningto____________(改革)thetaxsystem.
3.aredskyat night____________(表明,暗示)fineweatherthefollowingday.
4.the____________(大多数)ofstudentswereinfavorofthesuggestionthattheygoforapicnicthenextday.
5.wearestronglyagainst____________(种族的)discriminationinareassuchasemployment.
6.he____________(溜)intotheroomwhennoonewasnoticinghim.
7.you’dbetter____________(抓住)thechance,oryou’llregret.
8.shehadlookedeverywhereforherchildren,buttheywere________________(到处)tobefound,whichmadeherveryworried.
9.____________,shetooknonoticeofthe____________mistakesintheaccident.(apparent)
1.hire2.reform3.indicated4.majority5.racial,6.slipped7.grasp8.nowhere9.apparently;apparent,10.applicants;apply;applications
10.allthe____________can____________inpersonorbyletterandatthesametimeshouldhandintheir____________beforemay5th.(apply)
高频短语
1.________________ 继续存在;继续生存
2.________________ 用……办法;借助……
3.________________ 习惯于新的生活方式、工 作等
4.________________ 坚持;维持;沿袭(风俗、 传统等)
5.________________ 背靠背
6.________________ 与……合作或一起工作
7.________________ 画线;标出……界线
8.________________ 包括;吸收
9.________________ 许多;很多
10.________________ 申请;请示得到
1.liveon2.bymeansof...3.makealife4.keepup5.backtoback6.teamupwith7.markout8.takein 9.agreat/goodmany10.applyfor
重点句式
1.________________,thecablecarsystemwasinventedbyandrewhallidie,whowantedtofindabetterformoftransportthanhorsedrawntrams.
缆车系统建立于1873年,是由安德鲁•哈利迪发明的,他试图找到一种比马拉轨道车更好的交通方式。
2.______________beforelongthemixofnationalitiesbesogreatthattherewillbenodistinctmajorracialorculturalgroups,butsimplyamixtureofmanyracesandcultures.
人们认为,要不了多久,多种国籍的混合将会非常之大,以至于不可能存在一种明显主要的种族或文化群体,而只是多种族、多文化的混合体。
重点句式
3.________________californiaelectedtobecomethethirtyfirstfederalstateoftheusain1850,itwasalreadyamulticulturalsociety.
到1850年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第31个州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有着多种文化的社会了。
4.however,________________thatnativeamericanswerelivingincaliforniaatleastfifteenthousandyearsago.
然而,很可能至少在150__年前美洲土著人就住在加利福尼亚了。
1.builtin18732.itisbelievedthat3.bythetime4.itislikely
知识详解
1.meansn.手段;方法
(回归课本p2)scientistsbelievethatthesesettlerscrossedtheberingstraitinthearctictoamericabymeansofalandbridgewhichexistedinprehistorictimes.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迁居者通过一条史前时代曾经存在的大桥穿越北极地区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bythismeans用这种方法
bymeansof通过,用,借助于
bynomeans决不,一点也不
(放在句首时,句子用部分倒装语序)
byallmeans务必,不惜一切地;
(用于交际英语表示同意)当然可以,没问题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everypossiblemeanshasbeentried,butnoneworked.
=allpossiblemeanshavebeentried,butnoneworked.
各种可能的办法都尝试了,但没有一种奏效。
②(朗文p1277)millionsofchineserelyonbicyclesastheirimportantmeansoftransportation.
自行车是数百万中国人赖以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朗文p1277)byallmeans,drinkplentyofwaterwhileexercising.
当然,锻炼的时候多喝水。
④bynomeansamisatisfiedwithmypresentjob.
我对目前的工作一点也不满意。
[即境活用]
1.(__年高考江苏卷)—doyouthinktheirtabletennisteamwillwinthefirstplaceatthecomingasiangames?
—________.oursismuchstrongerthantheirs.
a.ofcourse b.itdepends
c.don’tmentionit d.bynomeans
解析:选d。句意:“——你认为他们的乒乓球队在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上会获得冠军吗?——绝对不会,我们的球队比他们的球队要强大得多。ofcourse当然可以;itdepends视情况而定;don’tmentionit不用谢;bynomeans绝对不会,绝不。根据句意可知答案为d项。
2.众所周知,电话是一种有用的通讯工具。
asisknowntous,thetelephone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usefulmeansofcommunication
2.majorityn.大多数;大半
(回归课本p2)ofthefirstspanishtogotocalifornia,themajoritywerereligiousmen,whoseministrywastoteachthecatholicreligiontothenatives.
在首批移居加州的西班牙人中,大部分是宗教人士,他们的职责是向原居住人民传授天主教。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themajorityofstudentsfinditquitehardtoliveontheamountofmoneytheyget.
大多数学生认为靠他们挣得钱生活很难。
②(牛津p1220)inthenursingprofession,womenareina/themajority.
女性在护理行业中占大多数。
【温馨提示】(1)单独用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复数均可。
③(牛津p1220)themajoritywas/wereinfavourofbanningsmoking.
大多数人支持禁烟。
(2)单独用作主语,如果后面的表语是复数,那么谓语动词也用复数。
④themajority whoattendedthemeetingyesterdayarestudents.
昨天参加会议的大多数是学生。
⑤themajorityofthedamageiseasytorepair.
这次的损失大部分容易补救。
⑥themajorityofpeopleseemtoprefercomputertotv.
多数人喜欢电脑胜过电视。
[即境活用]
3.完成句子
(1)don’tworryaboutthepresentsituationinthewor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数人喜欢和平而不是战争).
答案:themajorityofpeoplepreferpeacetowar
(2)amongthemembersofthecommitteethosewhoareinfavouroftheplan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大多数).
答案:ina/themajority
3.occurvi.发生;出现
(回归课本p5)yes.itdidn’toccurtomethat...
是的,我没想到……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iwasgoingalongthestreetlookingforaplacetoparkwhentheaccidentoccurred.
我正沿街寻找停车点时,突然发生了事故。
②(牛津p1377)itdidn’toccurtohertoaskforhelp.
她没想到请别人帮忙。
③(辽宁高考)whenbabbagewasworkingatcambridge,anewideaoccurredtohim.
在剑桥工作时,巴比奇想到了一个新主意。
④itoccurredtoherthatsheshouldadoptthehomelesschild.
她突然想到她应该收养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即境活用]
4.—whyareyousolate?
—iwasonhalfwaywhenit________tomethatihadleftmynotebookhome,soihadtofetchit.
a.occurred b.hit
c.happened d.reminded
解析:选a。itoccurredtomethat...意为“我突然想起……”。hit打击(不与to搭配);happen发生(指具体事件);remind提醒(不与to搭配)。
4.makealife习惯于新的生活方式、工作等
(回归课本p2)somediedorreturnedhome,butmostremainedincaliforniatomakealifeforthemselvesdespitegreathardship.
有些人死了或回家了,但是大多数人留在了加利福尼亚谋生,尽管困难重重。
[归纳拓展]
cometolife变得更有趣;变得活跃
live/leada...life过着……生活
comebacktolife苏醒过来,恢复生机
bring...backtolife使……苏醒过来
make/startanewlife开始新生活
makealivingby靠……谋生
[例句探源]
①somepeoplefromthecountryfindithardtomakealifeinbigcities.
一些来自农村的人发现很难习惯大城市的生活。
②(朗文p1188)theymovedoutwesttomakeanewlifethere.
他们迁往西部去开始新生活。
③(牛津p1166)thematchfinallycametolifeinthesecondhalf.
比赛在下半场终于精彩起来。
④theoldcouplemadealivingbysellingvegetables.
这对老夫妇靠卖菜维持生活。
[即境活用]
5.soldierswhofoughtallthewaytothefarawayplacescouldn’tcomeback,andtheyhadto________alifeontheforeignlands.
a.makeb.come
c.bring d.lay
解析:选a。考查动词短语搭配。句意:一路拼杀到很远的地方的士兵们无法归来,于是他们就只得在异国他乡谋求生活。只有makealife搭配正确;而cometolife;bringsb./sth.tolife不构成搭配,所以a项正确。
5.agreatmany很多,许多(修饰可数名词)
(回归课本p8)sawsomeinterestingtempleshere,anumberofmarketsandagreatmanyrestaurants.
参观了这儿一些有趣的寺庙,不少的集贸市场和许多餐馆。
[例句探源]
①(牛津p1230)i’veknownherforagreatmany years.
我认识她好多年了。
②agreatmany ofusdon’tlikespeakingenglishinclass.
我们当中许多人不喜欢在课堂上讲英语。
【温馨提示】agood/greatmany后接复数名词,但agood/greatmany后接of时,必须加限定词,如these/those/the/one’s等,然后再加名词复数。
③agoodmanyofthe/thosestudentsinourclasshavepassedtheexam.
我们班中有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
6.________thehouseswereknockeddownintheearthquake.
a.agreatmanyb.thenumberof
c.agreatmanyof d.agreatdealof
解析:选c。名词前有the,these,those及my,your等物主代词时,agreatmany后要加of。
[即境活用]
6.takein包括;吸收;理解;欺骗
(回归课本p8)it’sa79kmroundtripthattakesinallthefamoustouristspots.
这是一次往返79公里的旅行,它涵盖了所有著名的旅游景点。
[归纳拓展]
takeaway拿走,使离开;消除(病痛等)
takedown记下来;拆掉
takefor(错)当作;(误)以为
takeoff起飞;匆匆离去;脱下;大获成功
[例句探源]
①(牛津p2059)hewashomeless,sowetookhimin.
他无家可归,我们便收留了他。
②(辽宁高考)don’tbetakeninbyproductspromisingtomakeyouloseweightquickly.
不要被许诺能使你快速减肥的商品所欺骗。
③thisisthetotalcostoftheholiday,takingeverythingin.
这是假期的全部费用,一切都包括在内。
④thestudentsfinditeasytotakeinwhatyouteach.
学生们觉得你教的课容易领会。
[即境活用]
7.完成句子
(1)ineededaminuteto________________(理解)whathehadtoldme.
答案:takein
(2)sometimesithinkhewantsto________________(掌管)theworld.
答案:takeover
7.applyfor申请
(回归课本p8)from1882to1940angelislandwasafamousimmigrationstationwheremanychinesepeopleappliedforrighttoliveinusa.
从1882年到1940年,天使岛就成为著名的移民居住区,在那里,许多中国人申请在美国的居住权。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朗文p82)someofthechildrenseemunabletoapplywhattheyhavelearned.
有些孩子似乎不会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②youcan’tapplyforthejobuntilyouhavesatisfiedcertainconditions.
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之后你才能申请这份工作。
③(朗文p82)iwishsamwouldapplyhimselfalittlemoretohisschoolwork.
真希望萨姆能再专注于学业。
[即境活用]
8.duetothefactthathefailedtoadapthimselftothepresentjob,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另一个工作).
答案:appliedforanotherone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thatiswhytodayover40%ofcaliforniansspeakspanishasafirstorsecondlanguage.(p2)
这就是今天有超过40%的加利福尼亚人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的原因。
【句法分析】句中的why引导的是表语从句,注意以下句式的区别:
(1)that’swhy...那就是为什么……(why从句表示结果)
(2)that’sbecause...那是因为……(because从句表示原因)
(3)thereasonwhy...is/wasthat...……的原因是……(表语从句常用that引导,而不用because)
①tomcamelateforthemeeting.thatwasbecausehewasill.
汤姆开会迟到了,那是因为他病了。
②tomwasill.thatwaswhyhecamelateforthemeeting.
汤姆病了,那就是他开会迟到的原因。
③thereasonwhytomcamelateforthemeetingwasthathewasill.汤姆开会迟到的原因是因为他病了。
[即境活用]
9.(__年石家庄检测)isthisthereason________sheexplainedinthereportforhersuccessinthejob?
a.what b.that
c.how d.why
解析:选b。考查定语从句。因此处关系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故此处只能用that,which或省略。
10.thereason________deathwasfearedwas________nomancouldexperienceittwice.
a.why;that b.why;because
c.why;why d.because;that
解析:选a。句意:人们之所以恐惧死亡,是因为没有人能经历两次。
2【教材原句】however,it_is_likely_thatnativeamericanswerelivingincaliforniaatleastfifteenthousandyearsago.(p2)
然而,土著美国人有可能在一万五千年前就在加州生活着。
【句法分析】本句中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为that从句。
itislikelythat...……是可能的,此句型可转化为:sb./sth.belikelytodosth.某人/物可能做某事。
①she’sverylikelytoringmetonight.
=it’sverylikelythatshewillringmetonight.
她今晚很可能给我打电话。
②itislikelythattheweatherwillbefine.
=theweatherislikelytobefine.
天气可能会很晴朗。
11.itismost________thattheenvironmentalistswillcometotheareatoinvestigatethepossibledamagecausedbytheseriouspollution.
a.likely b.perhaps
c.possibly d.probably
解析:选a。句意:很有可能环境保护者会到这个地区调查严重污染所造成的潜在的破坏。句型itislikelythat...中的likely为形容词,而不是副词,b、c、d三项均为副词形式,与句式不符。
[即境活用]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
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
天平的测量值(砝码盒内所有砝码质量值之和):
横梁标尺刻度(等于砝码盒内最小砝码质量)
标尺分度值(最小刻度)
思考:哪次测量更准确?为什么?
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方法介绍: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一般的托盘天平精度不够,难以测出,因此采取测多算少,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同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进一步较小误差。
二、测量水的质量
设计方案:如何测量水的质量?
教材P6把三个步骤排列一下,填入表格。
思考:把⑴和⑵交换,这个方案如何?分组活动:⑴调节天平;
⑵测一枚大头针质量;
发现:无法测量,比分度值小
⑶设计方案;
⑷测100枚大头针质量;
⑸再测200枚大头针质量;
⑹计算一枚大头针质量。
同样的误差,分得越多,误差越小。
测多算少(累计法)
活动2:分组活动测水的质量
⑴测烧杯质量m杯;
⑵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
⑶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杯
可行,但误差大(分析:将水倒出时烧杯内仍有少量液体,测量m杯结果偏大,导致m水结果偏小,这种测量方法对牛奶、油等黏性液体来说误差更大,所以不可取。)通过学生积极讨论、
分析、总结、概括,
不仅调动他们积极
性,而且培养了他
们的分析、归纳能
力.
让学生自由猜想,培
养学生发散思维.并
对猜想内容,根据所
给的实验器材或自制
器材进探究设计,并
进行分组实验.学生
带着问题实验始处于
一种主动的获取状态
,他们全心投入,手
脑并用.学生共同协作,记录
数据,培养实是求事
的科学态度,增强合
作意识.
【教后感】:测液体质量时,同样也存在着从一只烧杯倒入已称好质量的空烧杯引起倒不干净的问题。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3
一、教材分析
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法选择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齐读第一段:(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2.诗歌的语言受押韵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
3.段落解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5)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五)分析体读第二段:
1.词语点拨:
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拟声词。
2.段落解读:
(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干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3)“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再次朗读课文第二段。
(六)分析体读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朝……,夕……:互文见义。⑤虽:虽然。⑥长:深深。
2.段落解读:
(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解说:从现实的大背景出发,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作为诗人的敏锐的感悟力。同时也把锛市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背景下,让学生感悟人生,感悟历史。)
4.再次朗读全文。
(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解说: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是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并不是教师说给学生的。所以在此,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他们可能说的不好,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不好中,他体会悟到说好的技巧。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做示例。)
1.善用反复:
资料:清人沈德潜的评论:“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八)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
(九)美读,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
四、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4
分子的热运动
课题7.2分子的热运动第3课时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重难点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1.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解析树叶、灰尘、黑烟(颗粒)都是由若干分子组成的固体微粒,它们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A、C、D错,B对.答案B
2.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雨后的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
B.海绵吸水
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
D.将大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大米与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解析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很明显A、B、D不是分子进入对方的现象,C属于扩散现象.答案C
3.在房间的一端打开一瓶香水,如果没有空气对流,在房间的另一端的人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这是由分子运动速率不大造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解析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实际上是很大的,常温下在105m/s左右,之所以不能马上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运动无规则,与空气分子不断的碰撞,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不能向某一方向一直运动,大量的分子扩散到另一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人要闻到香味必须香味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行.
知识点二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4.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光束中用眼睛直接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的运动是
().
A.布朗运动
B.分子的热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引起的运动
解析布朗运动的实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其中的悬浮颗粒的不断撞击,因作用力不平衡而引起的颗粒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只能在显微下才能看到.本题中悬浮在空气中被眼睛直接看到的尘埃颗粒,其体积太大,空气分子在各方向的冲击力平均效果相互平衡,实质上这些微粒的运动是由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所做的复杂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D
5.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同种物质的分子的热运动激烈程度相同
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液体分子激烈
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
解析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错.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与物体的种类无关,B错、C对.物体的微观分子热运动与宏观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错,故选C.
答案C
6.A、B两杯水,水中均有微粒在做布朗运动,经显微镜观察后,发现A杯中微粒的布朗运动比B杯中微粒的布朗运动激烈,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杯中的水温高于B杯中的水温
B.A杯中的水温等于B杯中的水温
C.A杯中的水温低于B杯中的水温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两杯水温的高低
解析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液体的温度和微粒的大小两个因素都有关,因此根据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不能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故D对.答案D
知识点三分子热运动
7.下列所举的现象,哪些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B.汽车开过后,马路上尘土飞扬
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干了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水的扩散,水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以及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运动都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C、D均正确,而尘土不是单个分子,是颗粒,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
答案ACD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5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深层微观本质。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6
结构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重点:“君权神授”、“君权神圣”主要内容
难点:“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圣”的区别
问题什么是专制和专制主义?二者有什么区别?
专制:与民主相对。指统治者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进行独裁统治。
--一种政体形式
专制主义: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和理论。--一种理论形式
导入
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何时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时候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汉武帝时)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结合,更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当时一般的社会意识,莫不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统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最早给君权披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最早提出“君权神授”又是哪国?何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会);教会拥有哪些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拥有世俗和宗教权力。)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哪个国家最为剧烈?(意大利)为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指出:-势力中心;市民、农民和国王的世俗力量不断壮大;先进思想的冲击。
面对教会神学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
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先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他成功地将-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毛泽东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反异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天主教的百科全书。
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理论,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提问: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教权高于王权)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封建统治)
世俗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就在于服从教会要求,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无情地惩治破坏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异教异端行为。可见,托马斯的国家观始终是围绕教权高于王权、君权神授、封建等级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轴心转的。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什么巨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由于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还出现了新贵族。)15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提问:“君权神授”理论的核心是什么?(鼓吹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这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的开始。
提问: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及专制统治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然后教师概括指出:
詹姆士一世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国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变本加厉地维护和推行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引起议会向国王之间的斗争。詹姆士一世以后,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专制统治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课后研讨
托马斯•阿奎那教有一句名言说∶“你能对一个人所贡献的服务,就是将他从错误引导到真理。”因此,在一本美国的历史课本上写道∶“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引导人走向真理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理智,另一条是信仰。所以,一个基督信徒从非基督信徒那里所学得的一切真理,都只能坚固他对基督的信仰。”
你认为,情感比理智跟可贵还是理智比情感更可贵?
思路:持正方意见。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原动力看,情感比理智更可贵。回顾历史,正是无数情感的要求,激励着我们敢于尝试,冲破梦想,冲破理智的局限。情感给创造以激情,情感给梦想以力量。
情感的更可贵,就在于它能冲破理智的局限而勇于尝试,从而实现更伟大的飞跃。当客观形势和人生追求发
生背离,情感的抉择更为高贵;当生命的价值受到挑战和置疑,情感的回答更为有利;所有的善行义举,背后都是情感的强大推动;任何远大理想,目标都是情感内在的逾越。
持反方意见的只要论据正确,理由充分即可。在现实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更被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两种行为态度。大到国际争端,小到感情纠葛,理智驾驭情感都比情感驾驭理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不管是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还是从现实层面进行比较,理智比情感对人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小结
专制主义理论是维护西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从-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勾勒出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的重要代表。他揉和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论证天主教的教义,形成完整的神学体系,即托马斯主义,成为中世纪欧洲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而詹姆士一世把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近代君主专制统治便应运而生。
教学反思:
西欧中世纪-会的地位
背景
“君权神圣”教会与王权的长期斗争
内容国家观
政体观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背景(都铎、斯图亚特)
“君权神授”表现(压制、暴政、迫害)
后果(资产阶级革命)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7
《乙醇》教案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这一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既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所关联的,那么能否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推知物质的结构呢,从而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2.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材涉及了两个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乙醇与钠的&39;反应
我会首先请学生观看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并请学生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判断产物是哪种气体。接下来提出钠与烃不能反应,请学生判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是否相同。接着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并最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在这里我会指出—OH即为羟基。
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简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中提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说明之前学习的卤代烃、硝基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我会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学性质不同,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有关官能团的学习,由此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应
首先请学生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乙醇还能不能发生其他的氧化反应。接着请学生自主实验3-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教材判断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铜丝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分析铜丝先变黑后变红的过程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里我会详细讲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内的化学键是如何断裂的,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如果醇经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的有关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转化的信息。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完成学案上有关乙醇的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我也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一作业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处不在。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有2个,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8
__届高考英语一轮单元总复习讲义精品荟萃外研版必修五module5
知识详解
1.performvt.做;执行;履行;表演;正式进行;实施(某事)
vi.表演;表现;(机器)运转
(回归课本p42)hewasdisappointedbecausehehadnotperformedwellinthe1988seoulolympics.
他感到很失望,因为他在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上表现得不好。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theyoungdoctorperformedtheheartoperation.
这位年轻医生为病人做了心脏手术。
②ourteamperformedwellinthematchyesterday.
我们队在昨天的比赛中表现得很出色。
③theywillgiveaperformance/putonperformancesatthetheatre.他们将在那家剧院演出。
【即境活用】
1.howteachers________intheirclasseshasastronginfluenceonthegrowthofthestudents.
a.playedb.showed
c.thought d.performed
解析:选d。句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影响”。
2.nomatterhowmanytimes________,shakespear’sworksarealwayswelcomed.
a.performing b.performed
c.beingperformed d.havingperformed
解析:选b。此处是省略句,用过去分词表示被动,相当于状语从句nomatterhowmanytimesthey’reperformed.。
2.advantagen.[c;u]优势,优点,长处,有利条件
(回归课本p42)...andtheyhadamajoradvantageovertheirbetter-knownrivals—theywerecheaper.
……他们和对手相比有个明显的优势——产品更便宜。
【归纳总结】
haveanadvantageoversb./sth.比……占有优势
havetheadvantageof(doing)sth.有……优点
takeadvantageofsb./sth.利用……
tosb.’sadvantage/totheadvantageofsb.对某人有利
beatanadvantage占优势
(反)disadvantagen.不利条件
【例句探源】
①herteachingexperiencegaveherabigadvantageovertheotherapplicantsforthejob.
她的教学经历使她比起其他求职者具有更大的优势。
②yao minghasanadvantageoverotherplayersinplayingbasketball.姚明在打篮球方面比其他选手更有优势。
③thismethodhastheadvantageofsavingalotoffuel.
这个方法有节省很多燃料的优点。
④(朗文p27)don’tlendthemthecar—they’retakingadvantageofyou!不要把汽车借给他们——他们在利用你!
⑤thelawyer’slettersaidshewouldhearsomethingtoheradvantageifshecontactedhim.
律师的信上说,如果她同他联络,她会听到对她有利的消息。
⑥(朗文p30)applicantswithcomputerskillswillbeatanadvantage.具有电脑技能的申请者会优先考虑。
【即境活用】
3.(日照模拟)youwillbeata(n)________ifyouhavethoughtabouttheinterviewquestionsinadvanceinapplicationforajob.
a.favorb.advantage
c.benefit d.profit
解析:选b。考查名词辨析。atanadvantage“有利地”。句意“在申请工作时,事先考虑一下面试的问题将对你有利。”
4.haven’tyoulearnedoftheadvantageyoushould________others’weekpointsinordertowinthematch?
a.makeon b.makeof
c.haveto d.takeof
解析:选d。此处youshould________是定语从句,take的宾语就是先行词advantage,因引导词作宾语而省略了。
3.guaranteevt.保证,担保,保障,确保,为……作担保
n.保证,担保,保修单,抵押品
(回归课本p42)successforliningwasguaranteed,anditcamequickly.
李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保质包换,而且反馈迅速。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朗文p868)takethisopportunity,andiguaranteeyouwon’tregretit.抓住这个机会吧,我保证你不会后悔的。
②(牛津p905)there’snoguaranteethatshe’llcome.
不能保证她一定来。
③weguaranteetodeliveryourgoodswithinaweek.
我们保证一周内交货。
④(朗文p868)thetelevisioncomeswithatwo-yearguarantee.
这台电视有两年的保修期。
⑤(朗文p868)yourwatchwillberepairedfreeifit’sstillunderguarantee.你的手表在保修期内可享受免费修理。
【即境活用】
5.theyaredemandingcertain________beforetheysignthetreaty.
a.guaranteesb.promise
c.words d.insurance
解析:选a。guarantee在这里用作名词,意为“抵押物,担保物”。b项为“允诺”;c项为“话,词”;d项为“保险”。只有a项符合句意。
6.goodsinthissupermarketarehonestlysoldwithmoney-back________againstpoorqualitywithinamonth.
a.proof b.certainty
c.insurance d.guarantee
解析:选d。句意:这个超级市场上的物品一个月内因质量问题保证退款。
4.declarevt.宣告;宣布;宣称;声明;申报
(回归课本p49)theamericansprotestedandintheendtheamericanrunnerwasdeclaredthewinner.
美国人提出抗议,最终那位美国选手被宣布获胜。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joneswasdeclaredthewinnerofthefight.
琼斯被宣布为拳击赛的优胜者。
②(朗文p487)thedoctorfinallydeclaredthatthemanwasdead.医生最终宣布该男子死亡。
③inseptember1939,britaindeclaredwarongermanyaftergermanyinvadedpoland.
1939年9月,英国在德国入侵波兰后向德国宣战。
④(牛津p518)doyouhaveanythingtodeclare?
你有什么要申报的吗?
【易混辨析】
declare,announce
(1)declare指正式、明确地向公众“宣布;宣告;声明”,侧重当众发表,多用于宣战、议和、宣判等。
(2)announce指正式地“公开;发表;宣布”,侧重“预告”人们所关心或感兴趣的事情,尤指新闻之类的消息。另外,该词还有“预示;显示;显露”之意。
①thecourtdeclaredthatbrown’scaseshouldbereviewed.
②thegovernmentannouncedthatthedangerwaspast.
【即境活用】
7.in1938,hitler________waragainstpoland,whichstartedthesecondworldwar.
a.declared b.announced
c.broadcast d.advertised
解析:选a。句意:1938年,希特勒对波兰宣战,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declare多用于表示“宣战,宣告”,符合题意。announce“公开宣布,断言”;broadcast“广播,播音”;advertise“做广告”。
8.(淄博二模)theheadmasterwill________aspeechtothevisitingforeigngueststhisafternoon.
a.deliver b.address
c.announce d.declare
解析:选a。本题考查动词辨析。deliveraspeech发表演讲;addresssb.给某人发表演讲;announce和declare都不能和speech连用。
5.ontheincrease正在增加
(回归课本p42)thenumberofyoungpeoplewithmoneytospendwasontheincrease—andsporthadneverbeensopopular.
有钱消费的年轻人的数量在增加,而体育运动也变得前所未有地普及。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atpresent,thenumberofyoungpeoplewhosmokeisontheincrease.目前吸烟的年轻人的数量正在增加。
②(牛津p263)heisawayonbusiness.他出差去了。
③ticketsfortheperformanceareonsaleattheboxoffice.
演出的票正在售票处销售。
④imetherwhileiwasonleave.我休假时遇见了她。
⑤(朗文p589)helenisonnightdutyallnextweek.
下个星期海伦全都是值夜班。
【即境活用】
9.完成句子
withtheproduc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长了50%),ourfactorywillhaveanotherharvestthisyear.
答案:increasingby50%
6.beuptosb.由……决定,是……的责任
(回归课本p48)thechoiceisuptoyou,meansyoumustdecide.这个选择“取决于你”,意思是你必须决定。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it’snotuptoyoutotellmehowtodomyjob.
还轮不到你来告诉我怎么做我的工作。
②thetemperaturewentupto35°c.
气温上升到了35摄氏度。
③i’mafraidtheplaywon’tbeuptoour expectations.
我担心该剧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④he’snotreallyuptothejob.他并不能真正胜任这项工作。
⑤uptonow,shehaswrittenfourbooks.
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写了四部书了。
⑥thechildrenareveryquiet;iwonderwhattheyareupto.
孩子们现在很安静,我不知道他们在捣什么鬼。
【即境活用】
10.(重庆二模)—whatwouldyouliketodo?doingshoppingorgoingtothecinema?
—________.whateveryouwanttodoisfinewithme.
a.allrightb.it’suptoyou
c.gladtohearthat d.itjustdepends
解析:选b。从后面一句话的意思分析,对我来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行,所以去哪里“由你来定”。
11.—puttingonahappyfacenotonlyhelpsusmakefriendsbutalsomakesusfeelbetter.
—________.
a.i’dloveto b.i’mwithyouonthat
c.it’suptoyou d.it’smypleasure
解析:选b。句意:——露出笑脸不仅有助于我们交友,而且还使我们心情愉快。——我同意你那一点。b项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a项表示欣然接受邀请;c项表示由你来决定;d项是回答感谢。on关于;that指上文。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buteventhoughhehadwoneverythingitwaspossibletowininhissport,liningretiredwiththefeelingthathehadfailed.(p42)
但即使是已经赢得了在自己运动项目上所能赢得的一切,李宁还是带着一种失败的感觉退了役。
【句法分析】(1)evenif和even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常用一般时代替将来时。
①eventhoughyoudisagreewithher,she’sworthlisteningto.
尽管你不同意她的意见,但她的意见还是值得听一听。
②hewon’tgotothecinemaevenifhehasnothingelsetodo.即使没有其他事要做,他也不会去电影院。
(2)evenif和eventhough后面也可接分词。与句子主语是主动关系时,用现在分词;是被动关系时,用过去分词。如:
③eventhoughfallingbehind,istillhaveconfidenceinmyself.
即使我落后了,也仍然对自己有信心。
④iwouldn’tliketoattendhispartyevenifinvited.
我不会参加他的宴会,即使被邀请。
【即境活用】
12.manyofthemturnedadeafeartohisadvice,________theyknewittobevaluable.
a.asifb.nowthat
c.eventhough d.sothat
解析:选c。考查让步状语从句。asif好像,引导方式状语从句;nowthat既然,引导原因状语从句;eventhough即使,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sothat前有逗号时意为“以致,结果”,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句意为:他们中许多人对他的建议充耳不闻,尽管知道很有价值。
13.bettertakeabook________youhavetowait,forit’salwaysthecasethateverybankhasalongqueueforbanking.
a.incase b.evenif
c.aslongas d.asif
解析:选a。句意“最好带着本书,以免万一你得等待,在银行办业务总会要排长队。”incase“万一”;evenif“即使”;aslongas“只要”;asif“好像”。
2.【教材原句】ifyougointoaschooloruniversityanywhere,thechancesareyouwillseestudentsinliningtracksuitswiththefamiliarlogo.(p42)
如果你走进任何一个地方的中学或大学校园,都有可能看到身穿印有那个熟悉标志的李宁运动服的学生们。
【句法分析】(1)thechancesare(that)...该句型意思是“很可能……”,that后面跟表语从句,与itislikely/possiblethat...意思相近。
①thechancesarethatshewillpasstheexam.
她很可能会通过这次考试。
②chancesarethatmanwilleventuallylandonmars.
人类有可能最终登陆火星。
(2)there’sa/nochancethat...有可能/没有可能……
③there’snochancethathewillchangehismind.
他不可能改变主意。
④thereisaslimchanceofsuccessforthefootballteaminthefinal.这只足球队在决赛中获胜的机会非常小。
⑤(牛津p315)ifidochancetofindoutwheresheis,i’llinformyouimmediately.
要是我真的碰巧发现她的行踪,会立即通知你的。
⑥(牛津p315)theychancedtobestayingatthesamehotel.
=itchanced(that)theywerestayingatthesamehotel.
碰巧他们住在同一家旅馆。
【即境活用】
14.—wouldyouliketobookafouro’clockflight?
—whatchance________oftakinganearlierplane?
a.thereisb.isit
c.thereitis d.isthere
解析:选d。此处是thereisachanceofdoingsth.的疑问形式。
15.theplayerisundergoodtreatmentandthe________arethathewillrecoverfromhisinjuryintimeforthenextgame.
a.opportunities b.occasions
c.chances d.conditions
解析:选c。句意为:这个球员正在接受良好的治疗,他有可能将及时摆脱伤病参加下一场比赛。thechancesarethat...为固定句型,意为“有可能……”;opportunities意为“机遇,时机”;occasions意为“时刻,场合”;conditions意为“条件,情况”,均不符合题意。
16.________isnopossibility________bobwillwinthefirstprizeinthematch.
a.that;that b.there;that
c.there;whether d.it;whether
解析:选b。考查固定句式。thereis(no)possibilitythat...表示“(没)有……的可能”。句意为:鲍勃不可能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此处possibility相当于chance。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识记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中苏建交。周恩来于1953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的严重对立和激烈斗争。
2.基本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内容:(1)“另起炉灶”:同一刀两断。(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肃清和取缔。(3)“一边倒”:坚定地站在一边,与其结成盟友。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1)在建国后第一年里就同个国家建交,另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2)1950年2月,中苏签署《》,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
2.提出:为发展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4.意义:(1)它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2)它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为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3)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参加万隆会议:讨论、、等问题。针对阴谋、分歧和矛盾,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加强了中国同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情景激疑
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清朝末年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__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1946年蒋介石政府为了求得美国的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方针?
知识归纳
1.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③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了独立;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革命运动。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这一建交原则是: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3.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3)“一边倒”: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就:(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典例剖析【例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变式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不结盟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一边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知识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1)战争胜利结束。
(2)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
(2)提出: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周恩来访闽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典例剖析【例2】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变式题2】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万隆会议上b.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谈判时
c.日内瓦会议上d.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缅甸时
知识点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情景激疑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挫败了西方大国的阴谋,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亚非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使新中国赢得了许多亚非国家支持,为后来打破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归纳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历史背景: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会议召开:为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由苏联推动,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于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3)日内瓦公约的达成: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历史影响: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出席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召开:1955年蓬月,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与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典例剖析【例3】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当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巩固测试
1、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的是()
a.美国b.苏联c.英国d.日本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在()
a.1951年b.1953年c.1954年d.__年
3.周思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
a.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会议
4、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3年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③运用这一原则成功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
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1954年与中国一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
a.印度、越南b.缅甸、越南c.印度、缅甸d.泰国、缅甸
6、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为了……()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b.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c.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开拓外交新局面
7、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关系最主要的特色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开始形成世界体系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8、__总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推断一下,上述会议是哪年召开的
a.1999年b.__年c.__年d.20__年
9.阅读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二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材料三: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主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四: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与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成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2)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原则?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其内容。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提示]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提问]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提示]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教师提问]
[过渡]
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
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师点评](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
[教师讲述]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教学难点,简单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教师讲述]
[教师设问]
地球的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设问:什么是角速度和线速度,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呢?培养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结合数学公式来分析,引出角速度和线速度存在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演示图片、动画]
[教师分析]角速度: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V=@/t)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V=L/t)[巩固练习]
[提问]问:广州和上海,哪个地方的线速度大?
学生回答:广州结合考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过渡]
[提示]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四方面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接下来,继续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地球的运动方式——公转。
适当过渡,为学生学习提供清晰的思路[教师提问]什么是地球公转?绕转中心是?它的自转方向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讲述]同样地,地球的公转周期由于参照点不通也有两个,分别是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和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教师讲述]
[动画演示]观察图1、18,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产生的轨道,叫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有了远日点与近日点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当地球绕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一月初;绕到远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七月初。
更好理解地球公转[提示]一些学生好难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情景过渡
[学生演示]4个学生分成两组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公转情景把错误演示作为教学案例,及时指出错误,纠正,使学生印象深刻;演示正确则给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接下来,我们学习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也有线速度和角速度。补充一个定律——开普勒定律结合物理、数学定律公式,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教师分析]开普勒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也就是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用扇形面积公式推导s1=s2,s1=1/2L1R1=1/2L2R2,R1大于R2,所以L1要小于L2,根据V=L/t,可以推出近日点速度较快,远日点速度较慢。
[过渡]
[设问]刚才讲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那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设置悬念
[教师讲述]因为地球绕日一周转360度,而一个回归年大约365日;所以平均角速度=360°/365日,每日59分,约为每日1度。由于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所以平均线速度:V=路程(弧长)/T=约每秒30千米。
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练一练]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
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冬半年,地球位于近3日点,速度较快,所以冬半年日数要比夏半年日数要多
[教师小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都讲完了,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记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11
月季的花药培养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1.说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及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2.说出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3.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
4.尝试用月季或其他植物的花药进行培养。
一、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______中由____________经过______分裂而形成的,花粉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
2.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期和______期等阶段。
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1.花药中的花粉――→脱分化――→分化丛芽2.花药中的花粉――→脱分化――→再分化丛芽――→诱导生根―→移栽
两种途径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的种类及其__________。
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1.诱导花粉植株成功率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2.材料的选择与不同植物、同种植物亲本的生理状况,以及花粉发育时期有关。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花期早期的花药;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______期的花粉;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____________的花蕾。此时期的营养状态及生理状态比较好,对离体刺激敏感。
思考: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3.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
四、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取
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______来确定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时期,此时需要对花粉________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法和焙花青—铬矾法,它们分别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红色和蓝黑色。
2.材料的消毒
通常先将花蕾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浸泡大约30s,立即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再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溶液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3.接种和培养
(1)剥离花药:灭菌后的花蕾,要在______条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剥离花药时,一是要注意尽量____________(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__________);二是要彻底去除______,否则不利于__________或________的形成。
(2)接种花药:剥离的花药要立刻接种到培养基上。通常每瓶接种________个花药。
(3)培养:利用的培养基是______培养基,pH为5.8,温度为____℃左右,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培养20~30d后,花药开裂,长出__________或释放出________。前者还要转移到____________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后者要尽快______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4)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花粉植株,__________的数目常常会发生变化,因而需要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答案:一、1.花药花粉母细胞减数
2.小孢子四分体单核双核14小孢子四分体居中靠边21生殖营养
二、1.胚状体
2.愈伤组织激素浓度配比
三、1.材料的选择培养基的组成
2.单核完全未开放
思考: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侵入花药。
3.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
四、1.镜检细胞核醋酸洋红
2.70%的酒精0.1%的氯化汞
3.(1)无菌不损伤花药愈伤组织花丝愈伤组织胚状体(2)7~10(3)MS25愈伤组织胚状体分化培养基分开(4)染色体组
菊花茎的组织培养与月季花药培养技术的异同
二者都是快速、大量繁殖花卉的技术手段。
菊花茎的组织培养月季花药培养
不
同
点外植体细胞类型体细胞生殖细胞
培养结果正常植株单倍体植株
光的要求每日照射12h幼小植株形成后
才需要光照
相同点理论依据、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
另外,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适宜时期的花蕾;花药裂开后,长出的愈伤组织或释放出的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都使花药的培养难度加大。
花药的全能性高于植物组织。另外,花粉植株属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如果需要育种,需对花粉植株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才能获得正常可育的个体。
题型一花粉的发育
【例题1】关于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
B.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
C.花粉发育经历双核期时,两个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并不完全相同
D.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中精子的过程是一系列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析: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其发育经历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双核期两个细胞核是由一个细胞核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花粉粒内的生殖细胞再经有丝分裂得到2个精子。
答案:B
题型二花药培养过程
【例题2】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B.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汞溶液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D.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解析: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答案:A
题型三花药离体培养的应用
【例题3】下图表示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优质玉米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B→E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高低发生了改变
B.C试管中形成的是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C.A植株和F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D.培养出的F植株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扩大种植
解析: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其全能性越高,因此经脱分化获得的细胞全能性高于经再分化获得的细胞的全能性;A是正常植株,而F是经过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减少一半;培养出的F植株是单倍体植株,具有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等特点,因而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扩大种植。
答案:C
1.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培育,发育成完整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物的()。
A.茎尖B.子房壁C.叶片D.花粉粒
2.选择花药时,确定花药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
A.碘液染色法B.焙花青—铬矾法C.醋酸洋红法D.直接镜检法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镜检选择花药时需用醋酸洋红法将花粉细胞核染成红色或用焙花青—铬矾法染成蓝黑色
B.初花期的花蕾营养状态及生理状态较好,可提高花粉诱导的成功率
C.用于花蕾消毒的药品有体积分数为90%的酒精、无菌水及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等
D.灭菌后的花药从除去萼片和花瓣、剥离花药到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整个过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下列不是影响花药培养因素的是()。
A.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B.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
C.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D.做实验的时间
5.花粉母细胞经________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叫________时期。四个单倍体细胞分开,进入________期。然后每个单倍体细胞进行一次________分裂,形成2个细胞,一个是________细胞,另一个是________细胞。生殖细胞再进行一次________分裂,形成2个精子。从理论上讲,这三个细胞遗传物质________,都是体细胞的________,所含基因________。
答案:1.D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本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繁殖名贵花卉,为了防止性状分离,既不能用种子繁殖,也不能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
2.C在花药离体培养中,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花粉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醋酸洋红为碱性染料。通过染色,可以确定花粉发育时期。
3.C对花蕾消毒的药品中酒精的体积分数应为70%。
4.D花药离体培养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不受时间的限制。
5.解析: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进入单核期时,四分体的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4个具有单细胞核的花粉粒。这时的细胞含浓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单核居中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单核靠边期),并分裂成1个生殖细胞核和1个花粉管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细胞,一个是生殖细胞,一个是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将再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精子。这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与营养细胞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减数小孢子四分体单核有丝营养生殖有丝相同一半相同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12
一、基本知识概要: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从代数的角度看是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时必相离;有两组解必相交;一组解时,若化为x或y的方程二次项系数非零,判别式⊿=0时必相切,若二次项系数为零,有一组解仍是相交。
2.弦: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弦。
焦点弦:若弦过圆锥曲线的焦点叫焦点弦;
通径:若焦点弦垂直于焦点所在的圆锥曲线的对称轴,此时焦点弦也叫通径。
3.①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弦长公式:
=或当存在且不为零时
,(其中(),()是交点坐标)。
②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AB=,其中α为过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
4.重点难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相切条件下某些关系的确立及其一些字母范围的确定。
5.思维方式: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设而不求与整体代入的技巧。
6.特别注意:直线与圆锥曲线当只有一个交点时要除去两种情况,些直线才是曲线的切线。一是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二是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二、例题:
【例1】直线y=x+3与曲线()
A。没有交点B。只有一个交点C。有两个交点D。有三个交点
〖解〗:当x>0时,双曲线的渐近线为:,而直线y=x+3的斜率为1,1<3y="x+3过椭圆的顶点,k=1">0因此直线与椭圆左半部分有一交点,共计3个交点,选D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d即:a2=a1+d
a3-a2=d即:a3=a2+d
……
猜想:
a40=a1+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设计思路: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2)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a2-a1=d
a3=a2+d
……
an-an-1=d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an–a1=(n-1)d即an=a1+(n-1)d,当n=1时,此式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将n-1个等式相加,证出通项公式。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的教学要求。
(三)巩固新知应用例解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20=31,求首项与公差d。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三个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第四个量。
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设置此题的目的: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反馈练习
1、课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课后习题第3题和第4题。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五)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an-an-1=d(n≥1)。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习题第2,6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1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重新整合教材知识)
感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自主学习篇
1、文化对人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的的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化影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
⑴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都是、的。
⑵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任何文化对人都具有塑造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
积极参加,不断丰富自身的,是培养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人的、和等方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的作用。
合作交流篇
一、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教材14页最后1段
注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能据此认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一定不同,因为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同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辨析: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一定不同。
解析:见上
二、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材16页1段
(3)文化的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应该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解析见教材16页最后1段17页第1段
【注意】
第一,在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中,人们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情感陶冶等,无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辨析:文化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辨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是一成不变的。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特别是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得到改造。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1•文化“丰富精神世界”,这里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
(1)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人格的塑造上。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不良文化对人们的人格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教材18页最后1段
2.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强调】
1.任何文化对人都有塑造作用,文化“丰富精神世界”,这里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健康文化。
2.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
3.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精神力量的增强是统一的。
4.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不同。
辨析: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解析: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都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
学以致用篇
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
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③中
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 ()
①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③决定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④表现在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忙碌在训练馆、赛场、机场、城市路口的广大志愿者,他们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全运会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3~4题。
3.弘扬志愿者精神有利于 () ①感召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②感召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③感召人们提高健康素质④促进我们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在志愿者精神的激荡之下,并不是人人都受到相同的影响,这是因为 ()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5.新疆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见面礼节:维吾尔族人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哈萨克族人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拉木来坤”,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平安”之意);俄罗斯族人一般要拥抱,并亲吻面额,一般人见面时只握手,并说:“孜德拉斯维基”(您好)。材料说明了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b.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d.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__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庆典展示了我国各方面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上述材料表明 ()
a.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优秀文化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
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7.__年12月4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以“阳
光网络•创新生活”为主题的本届网博会,云集了网络教育、动漫、游戏、文学、音
乐、视频、软硬件及网吧等文化市场领域的80余家企业。通过博览会引导网络文化
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 ()
a.网络文化是最具时代性的现代大众文化b.网络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快速直接的
c.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
8.__年11月29日,中国移动宣布从30日起,对所有wap类业务合作伙伴暂停计费,并进行全面清理,斩断淫秽色情网站收费链条。运营商之所以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网络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9.__年9月12日至10月6日,上海旅游节成功举办。旅游节期间上海推出55条“世
博之旅”线路,另外,“新沪上八景”评选、上海街舞大赛、城市景观灯光艺术评
比等新项目也逐一推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举办旅游节()
①基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巨大影响的考虑②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的考虑③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④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促进全面发展
a.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国一代圣哲拉罗什富科重视智慧与健康的统一,他认为,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我国古人也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这启示我们 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代就已经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党的__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
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回答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____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大举措。__年9月4日,全党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____活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____活动的必要性。
三、社会实践探究题
了解校训,分析学校自习文化的独到之处,总结分析校园文化在高一阶段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第一框
dccdc
第二框题
cdddc
6•(1)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关注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可见,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7•(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促进政治文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3)用____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有助于提高人们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____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展学习实践____活动有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14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六、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
七、自主合作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1.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1)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定情送别约期(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2)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任性
姑娘:温柔体贴痴情迁就男子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
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微变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B、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
n朗读第三章,提问:
①本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
明确: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⑴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n朗读4、5两章,提问:
①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男子却“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士贰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②兄弟为何嘲笑她?(学生讨论)
总结:(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会对兄弟说什么话?)
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
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③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寄托在爱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
④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
有关高考的教案设计篇1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通过本节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程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二、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地,当a>0,b>0时,在不等式中,以、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设计依据: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其中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三、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
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
若,则有,当且仅当a=b时,。
[问]怎样理解“当且仅当”?(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师生总结)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