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2025创意美术教案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优秀的2025创意美术教案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2025创意美术教案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2025创意美术教案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1

__年7月 日 

一、教学名称:绘画

二、教学内容:《房子》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的习惯。

2、学习画线条的方法,开发幼儿形象思维的智力。       

四、教学准备:

1、一只粉笔,抹布,油画棒(根据幼儿的人数定),音乐,纸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图画本(根据幼儿的人数定)。

五、教学过程:

1、手指操稳定幼儿情绪

2、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

3、教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个正方形拼凑出一座房子的图形,教师讲解这是由两个不同的形状拼凑出来的房子,三角形是屋顶,正方形是房间。

4、教师把三角形和正方形黑板上贴上(房子图片)。讲解绘画房子的步骤:先画个三角形,在三角形下面画个小正方形。一座房子画好了。

5、让幼儿在图画本绘画,并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结束课堂。

六、效果分析: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2

杨青

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体会荷花的美丽,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荷花的美的,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荷花。(录象欣赏)让学生自由说说看到的美丽的荷花。

二、总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配乐录音,出示课文荷花图。

2、听完了,你最深的感受是——“美”

3、你觉得荷花哪一方面的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味、形、姿态)原来荷花的美是因为它味美、形美、姿态美,你们读课文真仔细。

三、分组互助学习一至三段。

1、荷花的美给你留下了深深的美的印象,我们来细细研究研究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这些美表现出来的。

分组:重点研究味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重点研究形美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重点研究姿态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点拨,和他们一起体味。

重点点拨:

味——清香

形——荷叶多、大、绿花——全开、未开、含苞欲放色——白、嫩黄

长势——冒

2、学生按顺序汇报交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3、你们说的非常好,能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吗?

四、师生共研第四段。

1、作者怎么说自己是一朵荷花呀?

2、不光是我一朵,有一池呢!(启发学生想象)

3、听教师配乐朗诵。

4、风过了,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5、学生练习朗读,交流汇报。

五、课文内容发散

互相交流有关荷花的课外知识。

杨青老师教育教学效果鉴定

杨青老师自98年以来,热心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勤练基本功,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在我校、区里做课,受到好评。2001年被评为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她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充实提高自己。除了作好学校的业务学习笔记以外,她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杂志,如《卡尔威特的教育》、《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语文教学》《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家庭教育》《魏书生系列教育丛书——班主任工作》《全国小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理论〉等等,并做了大量的。翻开她的书,总能看到她批注的圈圈点点和。她还到北京、上海、南京、濮阳、等地参观学习。这些学习,使她更新了观念,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文化积淀,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从98年直到现今,她担任二至六年级语文课兼同年级思想品德课,每节课她都认真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是语文课,十分重视钻研教材,深究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教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她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分小组自编自演。讲〈再见了,亲人〉时,她采用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教〈画杨桃〉时,她就让学生亲自去画一画,感悟课文的内涵……老师教的自如,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对学语文兴趣很高,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布置作业 时,杨青老师别出心裁的将作业 分为几类,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杨青老师坚持让学生写日记。通过勤练笔来提高写作能力。平时的教学中,她总是本着“七分表扬,三分批评”“肯定大多数的原则”,鼓励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这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心,也赢得了家长的心。在2000年我校组织的“家长评议教师”活动中,杨青老师的满意率达到了98%,许多家长希望杨老师能一直教下去,把学生送毕业。

杨青老师从99年开始担任教研组长,她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热心帮助每一位教师,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发挥了组长的带头作用。

杨青老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在郑州市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课余时间,杨青老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从2000年开始,她承担了学校的电化教育省级课题。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她利用休息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请教刘红梅、贺玉海等专家,撰写实验方案,三易其稿,最终获得市电教馆领导好评。实验期间,她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设计量表,搜集资料,做好记录。2003年3月,她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了两万余字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在省级专家组成的结题验收会上顺利结题。所整理的实验档案被选送到会上交流展览。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

2、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1、每人配有1份分别用红、黄、蓝水彩颜料着色的洗洁净、一根吸管。

2、范画:泡泡画一张。

3、录音磁带一盒(录有“吹泡泡”的音乐)活动过程1、玩吹泡泡游戏,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小朋友看,老师在干什么?”(吹泡泡)“我用的是什么颜色的水在吹泡泡?”(红颜色)“你们看这里还有什么颜色?”(黄颜色、蓝颜色)老师分别用黄色、蓝色吹泡泡。“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的游戏,好吗?”(好)(放录音)幼儿玩吹泡泡游戏,老师提醒幼儿用各种颜色来吹一吹,并注意引导个别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来吹泡泡。

2、欣赏范画,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小朋友看,老师还能把吹的泡泡放到纸上变成了一幅好看的泡泡画呢。你们想把吹的泡泡变成泡泡画吗?”

3、提出要求,幼儿作画。(放录音)(1)要求幼儿要用三种颜色作画。

(2)鼓励幼儿把空白纸画满。

(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4、讲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泡泡画像什么。

5、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到室外太阳下玩吹泡泡游戏。

(2)音乐游戏《吹泡泡》。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4

目标:

1、使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最爱吃的食物。

2、巩固幼儿按轮廓均匀涂色、撕纸、剪纸、绘画等多种美工技能,发展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准备:

椭圆形白纸(作米粒)、油画棒、纸盘、剪刀、勾线笔若干,画有肉骨头、萝卜轮廓的卡片若干张,小动物图片

过程:

一、        出示小熊,以糊涂小熊引入课题

师:今天,糊涂小熊要请客,看小熊家来了谁?

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兔

师:糊涂小熊看到那么多朋友来了,连忙端出小动物最爱吃的食物。

出示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把食物及其相对应的小动物次序打乱)。请几名幼儿上前进行个别纠正,把食物及其相对应的小动物放在一起。要求边操作边说。如:小鸡爱吃米。

二、观察食物,引导幼儿用涂色、撕、剪、画等多种美工技能给小动物制作食物。

1、以小鸡的口吻:“哎哟,小熊呀,这么在的米,我可放不进嘴里,怎么吃呀?”

引导幼儿用撕的方法把米变小,请个别幼儿示范撕纸。

2、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给小兔的萝卜涂上颜色,把萝卜变得新鲜。

帮小狗的骨头按轮廓剪下来,使小狗能一口吃一根骨头。

3、出示小猫,用绘画的方法给小猫画小鱼作食物。

三、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做食物

提醒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做完一个小动物的食物后,再拿盘子给其他小动物做食物。请幼儿数一数,给一种小动物做了几个食物。

四、游戏“喂食物”

请幼儿把自己做的食物送给相应的小动物,要求边送边说。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5

小班美术教案水果宝宝穿新衣

活动目标:

1、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用涂染的方法给水果染色,体验涂色的乐趣。

2、         学习整理绘图工具。

活动准备:

1、         教师涂好颜色的水果宝宝。

2、         油画棒、各种水果宝宝的轮廓纸若干。

3、         欢快活泼的一段音乐。

活动流程:

1、         以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兴趣。

水果王国要召开舞会,水果宝宝们都要穿上自己最漂亮、最鲜艳的衣服去参加。

2、        出示涂好颜色的水果宝宝。

引导幼儿说说水果宝宝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3、        鼓励幼儿给水果宝宝“穿”新衣。

(1)出示没有涂颜色的水果轮廓图片,鼓励幼儿为它们“穿”上新衣服。

(2)示范涂色方法(从下往上涂,把它的全身都涂个遍。)幼儿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帮它“穿上”新衣服。

(3)鼓励幼儿和水果宝宝说说话。

4、         欣赏作品。

幼儿互相观赏涂好颜色的水果娃娃。

播放欢乐地乐曲,参加水果舞会。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画面中小鱼轻盈的体态和自由愉快的意境。

2、尝试用先按后提的方法画小鱼。

3、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能安静等待,小声和同伴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课件:关于“鱼”的国画作品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1)教师:画上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哪里?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师:如果你也是画中的一条小鱼,你想怎么游?要干什么?(引导幼儿想象小鱼说了些什么,学一学画面中小鱼的动作,感受不同的动态)

2、师幼共同探索小鱼的画法。

(1)教师:怎么样才能一笔画出小鱼的身体呢?请你们用自己想的方法画画看。

(2)幼儿尝试,教师提炼总结。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可先与同伴讨论自己的构思,如自己想画几条小鱼,可能怎么游,要去干什么,然后再进行创作。

4、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可侧重从画面的构思以及按提方法的掌握上进行评价。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7

储蓄罐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2初步认识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储蓄罐的制作技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材料:废纸盒、彩色卡纸。工具:铅笔、剪刀、胶水(胶带)。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常会得到家长给的零用钱,春节期间,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更是多得用不完。但我们应注意养成节俭、不随意乱花钱的良好习惯,将剩余的钱储存起来,大笔的钱当然要存到银行去--而零星小钱则可以存放到储蓄罐里。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储

蓄罐既美观又实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通过利废制作各种动物造型的储蓄罐。(板书课题)

2.读画:欣赏书中的照片。这些造型各异的储蓄罐

十分美观实用,看的时候注意他的制作方法,待会儿倾销朋友来说一说。

三,制作步骤:

1在空纸盒的顶部剪一个小口。

2根据纸盒的大小、形状,设计装饰用的动物图案。

3将设计好的图案画在彩色卡纸上,并剪好外形。(可以用几种彩色卡纸剪贴而成)

4用胶水把剪好的图案粘贴在纸盒上即可。

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9

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欣赏一些表现性的美术作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分析、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让他们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感的途径和方式。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3、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颜色等因素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课余时间看动画片吗?

学生:看过。

教师:同学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唐老鸭和米老鼠〉〉等。

教师:既然同学们看过这么多动画片,那我们来看一些动画形象,看看同学们熟悉不熟悉?

——教师展示一些动画形象,学生回答。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形象很熟悉啊,应该很喜欢它们吧,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看到这些形象,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帽、老鼠、鸭子的形象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形象都是经过画家夸张、变化的,更主要的一点是画家把自己对它们的欣赏、喜爱之情融入到设计当中去,才设计出如此招人喜爱的作品,这样的画我们称为卡通画,也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有很多种,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其他的美术作品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当中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教师展示课件来展现这节课的课题

二、          授课过程:

1、                                       通过欣赏回想上一节课的内容:

——课件展示“美术可以再现生活”

教师: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来看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美术可以再现生活,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作品是再现的美术作品,再现性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些再现性的美术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藏族妇女》、〈〈粉笔生涯〉〉、〈〈丰年〉〉等作品

教师:这些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生:都很逼真。

教师:有的同学说的很正确,逼真和写实就是再现美术作品的特点。请同学们记住这一点,因为在这节课中我们还要用到。

(二)                                    师生共同分析、欣赏表现性的美术作品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小小的幼儿成长起来的,都是在母亲精心的抚育下慢慢成长的,所以母爱是值得我们永远歌颂和宣扬的一个主题。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幅有关母亲的作品。

——课件展示〈〈婴儿最初的爱抚〉〉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这幅作品给你的感觉?

学生:感觉很温馨、很舒适。

学生:能感觉到一种母爱。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这是一幅表现母子的粉笔画,是母子亲情的展现,我们看看画家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这种母爱的?

——课件展示“色彩”两个字

我们先来看它的色彩:画面中最明亮的色彩就是小男身上的颜色,呈一种淡淡的赭黄色,是一种暖色(可以由学生回答),画面的-背景也是一种以橘黄为主的暖色,母亲衣服是一种发暖的白色,上面的花纹和背景的颜色相呼应。整个画面呈一种温暖和谐的色调。

——课件展示“色调、温暖、和谐”等字样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画面的形象:画面中的母亲正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则顽皮的用手抓妈妈的下巴。整个人物形象逼真、自然、生动。

——课件展示“形象、逼真、生动、自然”等字样

画家正是通过这种温暖和谐的色彩、逼真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课件展示“感情、温柔细腻的母子亲情”的字样

教师:同样是表现母爱的,如果形象和色彩发生了变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幅作品

——课件展示作品〈〈面包〉〉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学生:画面上的人感觉很贫穷,表现了画家对他们的同情。

学生:画面上,孩子正在向妈妈要面包吃,但妈妈却没有,很可怜。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能理解画面的内容和含义。这幅作品是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面上饥饿的孩子急切的拉着妈妈要东西吃,而母亲由于贫穷实在难以满足孩子们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最令她痛苦的,但她又不愿意让孩子们看出她痛苦的心情,所以只能背过头去,偷偷的哭泣。

教师:这幅作品的颜色是什么颜色?

学生:深褐色

教师:这幅作品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简洁,潦草

教师:那么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他们太贫穷了,母亲和孩子都很可怜,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教师:很好,那作者对画面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

学生:同情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不错。那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同情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画面的人物画的简洁有力,寥寥几笔却画出感人的形象。画家把母亲这种极度痛苦的背影和孩子们急切索食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颜色用的是深褐色,更渲染了人物的痛苦。表达出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可见,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它所用的形象和色彩也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后面分析、欣赏其他作品时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形象、颜色等内容。

——课件展示珂勒惠支的另一幅作品〈〈反抗〉〉

教师:对这幅作品鲁迅先生有一段话,恰到好处的解释了这幅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我找同学起来读一下。

学生:“她浑身是力,挥手顿足,不但令人看了就生勇往直前之心,还好象天上的云,也应声裂成片片。她的姿态,是所有名画中最有力量的女性一个。”——鲁迅

教师:这幅作品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分外有力量,表现出一个光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勇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

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几幅作品,下面我想让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自己来分析两幅作品。

——课件展示〈〈父亲〉〉、〈〈肖像〉〉两幅作品

教师:这两幅作品一幅是罗中立先生的油画〈〈父亲〉〉,还有一幅是靳尚谊先生的〈〈肖像〉〉,同学们在下面根据我们前面分析的方式,从这两幅作品中任选一幅,从它的颜色、形象上来分析一下,

看看它表达了一种什么内涵。每四个同学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一个同学起来发言,将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告诉同学们。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现在同学们讨论的怎么样了,哪一个小组起来说一下?

学生:以〈〈父亲〉〉为例,这幅作品很逼真,颜色暗淡,表现了父亲饱经沧桑,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说的很好,还有同学起来说一下吗?

学生:〈〈父亲〉〉这幅作品,形象逼真,画面的颜色,前面的比较重,后面的比较亮,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从父亲的形象上看,他很不容易,过的很艰难,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1)刚才这两位同学分析的很好,〈〈父亲〉〉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位典型的陕北老农的形象,画面中老农干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干瘪的嘴巴,大而粗糙的手及手中粗劣的大碗,都表现的非常逼真,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见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2)〈〈肖像〉〉这幅作品是为我国着名歌唱家所画的肖像,擅长民族唱法和演唱中国歌曲,画家有意选用了北宋范宽的名作《雪景寒林图》为背景,这个背景与我们熟悉的婉转、响亮的歌喉,在风格上十分和谐,画面中的身穿黑色连衣裙,在背景的映衬下,人物显得淳朴、端庄,真切的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一幅情调高雅的优秀绘画作品。

(三)                                     师生共同分析再现和表现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欣赏的作品中,有没有再现的因素?

学生:有

教师:举例?

学生:〈〈婴儿最初的爱抚〉〉、〈〈父亲〉〉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两副作品都是以情感为主的表现性作品,人物表现的很真实,可见在表现性的美术作品中可以有再现的因素。只是主角是情感罢了。那再现的美术作品中有没有表现的因素呢?我们来看一幅再现的作品       —课件展示〈〈丰年〉〉

教师:这是一幅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这里面有没有感情的因素?

学生:有

教师: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丰收后的喜悦

教师:对,在以写实为主的再现性美术作品中,也有情感的表现

不过主角却是写实的景物。

——课件展示再现和表现的关系

教师:再现和表现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能完全分割开来

(四)                                    分析欣赏一些抽象作品

教师:我们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表达喜悦可以微笑、大笑甚至还可以喜极而泣,美术作品也一样,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另外一些美术作品,

——课件展示《哭泣的女人》

教师:这幅作品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很奇怪,很夸张

教师:这幅作品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极度主观的变化,象人物的五官、手都进行了变化,并且用了黄与紫、玫瑰红与黑等对比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表现出人物悲哀的心情。

——课件展示〈〈绿衣女人〉〉

教师:这幅作品同学们说一下画面的主角是什么?

学生:绿衣女人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画面中主要表达的东西是人物还是颜色?

学生:颜色

教师:在这幅作品中,几个模糊的人物并不是主角,画面的主角是色彩,画面中,用了大量鲜明纯净、和谐的色彩,这些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课件展示作品〈〈门神〉〉

教师:这些作品是我国民间绘画的一种,我们称为年画。门神是我们过年是张贴在门上的,民间习俗用来保佑人们的平安。年画用这种夸张、变化的形象,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          课件展示库尔贝的〈〈打石工〉〉,让同学们分析,欣赏。

教师:这幅作品是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同学们在下面分析一下,看看这幅作品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回答:这幅作品描写了两个打石工,他们穿的破破烂烂,工作很沉重,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幅作品逼真的刻画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工人在进行着沉重的劳动,象人物的动作、衣服的描绘,都让人感觉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表现了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          教师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谁能起来说一下?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说出来,能让学生更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怎样分析美术作品

教师: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呢?

学生:主要从颜色和形象上

教师:很正确,其实分析、欣赏美术作品还应该注意很多问题,比如画面的构图、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年代等,以后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内涵,体会作品表达的感情。

下节课同学们带着颜料我们亲自来体验一下表现性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瓜子、芝麻、绿豆、黑米、大红豆等,每组提供一份。

2、不同颜色卡纸画、胶水、棉签、卫生纸若干。

3、课件《种子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根据声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猜完之后,导入透明盒子里请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种子。

2、小朋友想一想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种子可以发芽,可以做粥等等。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请它们出来好不好?

3、播放课件,边看边讲解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出示种子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种子宝宝们可真厉害啊,这些图画可真漂亮啊!由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的种子宝宝组成的的图画就叫做种子粘贴画。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教师:刚才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种子粘贴画,相信小朋友们很好奇是怎么做出来的吧!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看看样该怎样操作。

首先,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不能涂的太多哦!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种子宝宝粘在胶水上面,粘上后用嘴巴吹一吹。如果是小米可以直接撒在上面。拿种子的时候要互相谦让。保持画面的干净。这样我们的图画就会变的漂亮了。

4、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活动延伸:我们的种子粘贴画都完成的不错,下面我们把它放到作业袋里面吧。你可以请好朋友去和你一起欣赏哦!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11

小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色彩

美丽的彩色项链

---------手工操作活动

l        目的:

1、通过动手制作彩色项链,训练幼儿对色彩的视觉敏感度

2、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并能较清晰地分辨出明显特征的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

3、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地学习粘贴纸条的技能方法,激发幼儿动手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l      准备:

1、故事背景一个

2、作品范例一个

3、各种彩色纸条若干

4、固体胶或浆糊

l      过程:

1、 讲故事引出主题

(展示作品范例)

师: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串美丽的项链,你们想知道这串项链是谁的吗?那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项链的小故事

(提出问题)

师:

故事还没有讲完,好心的小鸭要是挨批评了多可怜呀,我们想一个办法来帮助它吧!

2、 教师引入活动

(再次展示作品范例)

师:

要不我们一起来帮助小鸭,帮它做一串美丽的项链吧

(介绍所要用的材料、重点观察不同的颜色)

师:

小朋友看这些彩色的是什么呀?有哪些颜色你都认识呢?

师:

还有什么呢!

(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整个制作过程)

3、 幼儿进行独立操作

师:

请选择你喜欢的彩色纸条,然后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4、 评价结束活动

师:

让我们戴上我们漂亮的项链展示给我们的小朋友吧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12

授课人:两院附中刘洋

教学目标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课题:谁不说俺家乡好

年级:初中

1、通过欣赏和学唱山东民歌,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教学方案:

一、感受山东

1、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观看“山东风光”录像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

参考资料:

[名胜古迹]: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济南、“齐国故都”淄博、“人间仙境”蓬莱、“世界风筝都”潍坊、“道教圣地”崂山和昆嵛山、“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获“2003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胜地

[山东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龄、李清照、焦裕禄、孔繁森等

教师: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3、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索、发现山东的民间艺术。

教师:请同学们围绕以下几个小版块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山东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

[民间美术]:以潍坊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农民画为代表

[地方戏剧]:吕剧

[山东曲艺]: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板等

[民间歌舞]:山东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

(小组讨论,教师归结)

4、欣赏胶州秧歌片段,体会山东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

(学生感受到山东秧歌具有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

5欣赏相声《山东话》片段,体会山东的方言韵味,师生学说几句山东话。

二、学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

1、欣赏歌曲《沂蒙山好风光》。(讨论《沂蒙山好风光》属于民歌的哪一类)

2、简介歌曲。

3、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及方言的运用,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格点和赞美家乡的自豪感

4、 学生自学歌曲

(学生按小组自学歌曲,教师辅导学生;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5、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教师: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少了衬词不好,不能体现山东民歌的特点;少了拖腔不好,不能体现自豪感,优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优美动听

三、延伸与表现

1、认识招远的标志,观赏招远的风光片。

参考资料:

在中国的山东半岛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遍地藏金,以拥有全国最大的黄金矿田和全国最高的黄金产量而被誉为"中国的金都";这里是"龙口粉丝"的发祥地和主产区,被世人称为"银丝之乡";这里是最早引种日本红富士苹果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红富士之乡";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森林公圆、班仙洞等风景区;刚刚冠名的北京——烟台的“中国金都号”列车,使招远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冠名列车的城市;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山东招远!

2设置三个活动小组:音乐组、剪纸组、创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入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

[音乐组]:唱唱自己所会的山东民歌或观赏山东秧歌表演,模仿自编大秧歌。

[剪纸组]:教师发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自己设计剪纸。

[创编组]:“老调新唱”赞招远。

观赏招远风光,小组讨论用《沂蒙山好风光》的音调创编一首赞美招远的歌。

(各组创编并展示)

五、小结

教师:山东好,招远好,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13

课题:大家都来做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  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14

美术教案-瓶子穿新衣(通用2篇)

-瓶子穿新衣篇1

设计意图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重点难点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3.欣赏作品。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美术教案-瓶子穿新衣篇2

瓶子穿新衣(大班)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在设计活动时,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首先,根据我园“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特色课程的要求,我着重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创造。如:对各种形状不同的瓶子的联想,对装饰材料的组合运用,这些都隐含着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

其次,我也注重我园的基础课程。在技能的传授上老师也开拓思路,把孩子们原有的一些平面装饰技能重新组合运用到立体装饰上。对孩子来说,在技能上也是一次飞跃。除了这些还不够,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以及技能的提高,都需要幼儿内在情感的投入。而环境创设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于是我带领幼儿外出参观“饰品自助店”,并在活动室创设了“延中创意室”,让孩子身临其境。大大激发活动兴趣。

在选择材料及材料投放时,注意因材施教。如:为能力较差的孩子,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也能体验成功感。由于了解了每个孩子,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孩子们的作品是成功的、富有创意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重点难点

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3.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  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2025创意美术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略的线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兴趣。

2、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印泥、抹布,纸、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呀,来,赶快和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客人老师好!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

二、印指印

1、出示印泥,引起兴趣。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呀?(印泥)这是我们玩印章的印泥。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印指印。

2、教师示范指纹印的步骤,提出要求。

师:用一个手指头,其他手指不要弄脏了,待会儿我们还要画画呢!我呢就选大拇指,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不要移动哦,不然印出来的指印就会不清楚了。

师:一个圆圆的指印出来了,真有趣!(高兴拍手)让我再来印一个吧!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印完了。(边擦手边走)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指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手势)椭圆形的,一个是圆圆的,圆圆的这个是我竖着印的,椭圆形的这个?(横着印的),所以印出来是不一样的。

3、幼儿操作。

师:你们也来试试,印在纸上吧,赶快试试吧!

三、想象并添画

1、第一次并添画

(1)、教师示范一个指印的添画,引导幼儿想象。

师:印好了吗,快点来看赵老师要变魔术了!我要变魔术咯!这两个圆形的指印让我想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拿出笔,边说边添。)我要让它变变变,变成什么了?(滑滑梯、小勺)还像什么?我看呀,还像一根火柴棒、一个篮球架、还像一个音符,你们觉得呢?再变变变,又变成什么了?(一个小人)

师:我添上了一根线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滑滑梯、小勺,我又添了几笔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真好玩!

师:小朋友想想、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你能把一个指印变成什么?

师:你来说,你来试试,你、你、你。

(2)、幼儿添画,教师引导。

师:哦,原来我们只要简单地添上一笔或几笔,就能把一个指印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魔术师,在指印上添上几笔把你们想的变出来,好吗?记住了哦是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快去试试吧! 

(3)、幼儿介绍一个指印的添画。

师:都变出来了吗?(在收起来的时候拿两副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什么?一起说变变变,变出了什么?这是变的,变出了什么?还有谁谁愿意把你变的展示给大家看看?我请,你把指印变成了什么?

2、第二次想象并添画

(1)、重点讨论两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老师走到__处)我还发现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动物,看看,变成了什么?圆圆的脑袋和身体,真像!你真棒!

a、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

师:把两个指印印在一起变成了小鸡,你们可以把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变成什么?他们是这样连的:想想看。师:你来变变看(生添画)我帮你变。

b、不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

师: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可以变成……那么,如果两个指印不连在一起,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2)、简单讨论多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刚才我们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许多东西,那可不可以把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个指印放在一起变成一样东西?(光说不画)

师:请你说说看。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个小朋友把变成了毛毛虫,看,有趣吗?

(3)、幼儿进行两个指印或多个指印的添画。

师:我知道小朋友想得都很有趣,想一想要变什么,需要几个指印,再印上指印,把它变出来,开始吧。

3、幼儿交流自己的指印想象画。

师:谁来说说你用几个指印,变出了什么?

4、我发现你们都想来说,那就拿着你们的画去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5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