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关教案
编写教案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自信心。信息技术有关教案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信息技术有关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1
课 题
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信息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对信息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初步了解ascⅱ编码方案.
2.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字节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
教学难点
二进制数与二进制编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媒体使用
一、 导入新课
1、问题: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数学,到现在你一共诉讼多少个数字?分组讨论以下?
听课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学习的争论、思考、探究问题的情境
分组讨论
1、 〔布置任务〕每四人一组,讨论你学过的数,并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一人记录)其他人讨论
2、 [提问]请各组派代表到前面写出本组认为的数?
小组讨论:一人记录,其他人讨论;(4分钟)
学生到前面写出“数“
1. 许多个
2. 无数个
3. 10个(0.1.2.3.4.5.6.7.8.9)
合作式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屏幕广播
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0-9这10个字符组合表示任意一个数字,这种表示方法是“逢十进一”我们称之为十进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0页的“小博士”,然后想一想:除了书中提到的,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进制,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学生自学“小博士”的内容。然后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阅读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想一想:除了书中提到的,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进制,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二、授新课
①二进制数
同学们知道的进制还真不小,可见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逢十进一”的十进制数。为了对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人们发明了各种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算盘就是一种过古老的计算工具,大家都学习过珠算知识。
问题:生活中如何用算盘表示0-9这10个数字?
师:算盘是通过算珠的不同组合来表示数字。
问题:电路有“开”和“关”2种基本状态,能不能用计算机电路来表示0-9这10个数?
师:假如“开”用1表示,“关”用0表示,电路的状态要么是1,要么是0了。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在二进制中“逢二进一“。这样,用“0”和“1”同样能表示0-9这10个数字?
生:算珠的10种不同组合
生:1:不能
2:或许可以表示吧,但好像很复杂。
生:能,只要电路中有足够的开关。
投影展示“用算盘0-9这10个数字图片
二进数的运算
师生互动:
规则:“逢二进一”
0+0=0 1+0=1 0+1=1
1+1=2 1+10=11 1+11=100
二进制与十进制数的对照表(课本p10)
一个二进位称为一个比特(bit)
学生运算(教师引导)
培养应用能力;认识到二进制数能表示十进制的信息.
教师总结
师:既然二进制数“0”和“1”能表示0-9这10个数字,那么,能用二进制数表示所有的数值信息吗?(课本第10页“说说看”)
小结:通过将十进制数转变为二进制数,计算机就能处理所有数值信息。由于人们习惯使用十进制数,所以在实际操作计算机时,仍然使用十进制数。计算机自动完成二进制和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学生思考
解决学生归纳的不全面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
屏幕广播
②二进制编码
1、 [布置任务]计算机是信息处理工具,在计算机中,除了能处理数值信息外,还能处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非数值信息。计算机是,如何识别、处理非数值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页的二进制编码后,完成学习任务单中任务一
2、 发放学习任务单。出示问题一、二、三。
评价小结:
⑴一些数不再有数的意义(计数、计算功能),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
⑵用二进制数表示非数值信息,。如字母、符号、颜色、声音。
⑶介绍ascⅱ编码
8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一个字节存储一个英文字母或符号,存储一个汉字需要两个字节。
举例:1100010011111110表示“宁”
1100111111000100表示“夏”
笑脸编码
小组讨论:一人记录,其他人讨论;(4分钟)
学生到前面写出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即完成任务一。
发挥集体的智慧
屏幕广播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表示的(计算机只能够识别和处理,由“0”和“1”
两个字符组成的数字代码了)
二进制的特征:它由两个基本字符0,1组成,二进制代码运算规律是逢二进一。
课堂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
总结本课的收获
强化所学知识
屏幕广播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2
1,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1)
课题:3.3.3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目标:
2,excel(1)
excel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把学生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表广播,并且说明总分、名次都是由excel自己算出来的,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前面学习了word,大家都知道这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今天我们学习的excel也是microsoftoffice组件之一,被广泛
3,插入图片(1)
第一课 图片的插入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插入图片和修改图片格式来美化文章2、操作技能目标:学习从文字处理软件知识中归纳文档排版的规律,尝试应用己知的规律去对较复杂的文档排出符合版式要求的图文混排文档。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团结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插入剪贴画或图片文
4,《快乐的小作家--Word(C)》电子教案(3)
教材:全国计算机考试(少儿NIT)指定教材教案设计:初一年级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教学目标 认识WORD的四种视图认识WORD的不同显示方式学会同时显示两个WORD文档教学重、 难点四种视图与两种显示方式
5,“资源管理器”简介(1)
第十七课时:第十七课时:“资源管理器”简介教学重点:继续了解“资源管理器”程序中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略)引入新知: “资源管理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磁盘文件,包括建立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及重命名等。讲授新知:板书:一、建立新的文件夹讲
6,计算机网络简介(1)
课题:计算机网络简介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7,用FrontPage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1)
用FrontPage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 教学目标 :制作出动态按钮你一定看到过很多网页上的动态按钮效果,一般而言实现它需要后JavaScript(或VBScript)网页脚本语言支持,对于只懂使用初级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制作动态按钮的“傻瓜式”方法。我们以制作一个
8,使用帮助第四节文件系统(1)
第二章第三节使用帮助 第四节文件系统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在“开始”菜单,应用程序中获得帮助;2、什么是文件?文件名的组成;3、扩展名的作用;4、文件夹(子文件夹)、驱动器概念及作用。 教学重点:1、
9,欢乐课堂,信息技术第一课(1)
背景:信息是一个比较抽象概念,如果何在学习之初引领学生较好得把握信息的的特征,体验到信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并能较快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科意识,这作为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第一节课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针对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我进行了本次教学实验。本次教学以快乐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开展师生交流,一起讨论信息的概念、特征,和本学科的学习意 义
10,修饰表格(5)
课题第10课 修饰表格课时1教学目标 1.总结表格工具栏的命令按钮的作用2.表格外边框设置、行列设置的不同;3.表格底图和表元底图的不同操作4.运用于实际操作中重点、难点1.相似结果,找出不同操作
1,《文字的修饰》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字修饰方法,能对字体、字号、字形、颜色以及修饰效果进行设置。(二)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并能制作出比较漂亮的文件。(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勇气,善于听取借鉴他人之长,并尊重别人意见的情感。(四)态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辨别的接受别人的意见
2,走进网络教室(6)
第1课 走进网络教室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电脑的外观。2.了解Windows桌面和桌面背景。·技能目标1.掌握开机的方法。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和右击。3.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来熟练鼠标的操作。4.会安全关机。·情感目标通过始学教育,了解有关进入网络教室纪律和卫生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
3,WINDOWS98资源管理器教案(12)
WINDOWS98资源管理器教案第三节windows98资源管理器(教案)(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资源管理器的结构;通过资源管理器掌握利用左键和右键的拖动完成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这两个操作;能分别使用左键和右键进行这两种操作,且能区分左键和右键的不同。2、能力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4,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20)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2章PC系列计算机 第3章中文Windows98基础 第4章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第5章中文Windows98附件工具
5,excle教案(50)
《EXCEL函数》教案设计 课题函数的使用课时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电子表格与多媒体制作)第四课。教材通过实例讲解了EXCEL电子表格中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最大值函数和最小函數
6,查找与替换(6)
科目计算机课题《查找与替换》教师高海民年级四年 级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查找字或词的操作;掌握替换字或词的操作。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创新目标:理解计算机操作的思想,自己编辑一篇的文章
7,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
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和启动与关闭,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汉字的输入方法;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 1、
8,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5)
课题: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模板的使用教学目标 (思想、知识、能力):1.了解设计模板的;概念2.了解模板的种类3.掌握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背景设置、修改配色方案、学会使用“帮助”教法、学法:讲演辅结合教学程序模板:分为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
9,网页中插入图片(5)
10,初识计算机硬件(13)
初识计算机硬件教学目的: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件特点、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微机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2、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教学难点 :如何形象地说明微机部件与功能的对应关系课
1,微型计算机基础(5)
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知道五大部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结合练习过程中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五大部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实物、课件,讲述与操作相结合。【课型设计】通
2,初识windows98(5)
初识Windows98一、硬件认识: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二、开机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三、本节任务:1、鼠标的操作:移动、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右拖。2、任务栏的操作:①高度调节:用鼠标拖动任务栏的边,可以改变任务栏的高度。②位置变化:用鼠标拖动任务栏可以改变任务栏的位置,可以置上、置下、置左、置 右
3,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7)
主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4,初识PowerPoint2000(5)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PowerPoint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2000选择幻灯片版式的方法。2、 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3、 学生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4、能用PowerPoint2000制作两页幻
5,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5)
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累计课时:8 [学习目标]: 1、掌握插入图片,学会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 2、掌握插入艺术字。 3、掌握插入文本框,学会简单修饰文本框的格式。 4、学会总结一定的操作规律。 5
6,下载信息(5)
一、教材分析:《下载信息》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50课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及如何利用中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站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互联网中查找所需的网址,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的方法,操作性技能比较强。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簡單
7,认识Word(7)
认识Word课题:《认识Word》课型:新 授课时:1课时授课人:郑祖彬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和使用。掌握Word的文档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档中输入文字。。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能运用本课知识初步使用Word进行基本文字处理操作。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
8,WIN98的桌面与窗口(6)
9,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7)
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难
10,认识WINDOWS(5)
芦溪县首届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案评选参评教案 课 题:认识Windows(启动与关闭计算机)授课人:蔡淑华课 时:1课时学 校:麻田中学授课地点:电脑室 教 案课题认识Windows课时
1,制作调查表(5)
课题:4.3 制作调查表 一、学习目的:1、让学生了解表格的用途和基本的制作方法。2、让学生了解制作、调整、修饰表格的方法。3、让学生了解调整表格大小、选定表格、“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平均分布各列”“对齐”按钮的功能、表格居中的方法。4、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并强化“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2,《创建图形元件》(5)
创建图形元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FlashMX中的图形元件,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美育方面的知识。技能目标:学会创建图形元件,能根据自己的作品建立图形元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组合自己的图形元件。认知目标:了解图形元件的概念,初步掌握新建图形元件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
3,画一棵苹果树(15)
画一棵“苹果树”授课人:姜颢一. 教学要求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中使用软件的一般方法。二. 重点和难点1、
4,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5)
【课题】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课时】1课时【教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材分析】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00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教学思路】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
5,计算机教案2.txt(9)
图文混排 教学目的:学习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教学重点: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图文混排的技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 :一、艺术字的插入
6,电子之超级链接的制作(7)
电子演讲稿的超级链接制作(教案)教学目标 :让学生充分动手,学会利用动作按钮和设置标记来展示文稿的交互功能,学会建立有交互功能的“我的学校”展示文稿;并且知道如何利用ppcentrl.pps文件自学其他更多的课外PowerPoint强大功能;能为校庆45周年修改电子贺卡。 教学过程 :1.
7,WORD教案(10)
第一章 信息技术简介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社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
8,数据库综合练习(5)
教学目标 :1、认知要求: (1)熟练掌握数据库建立 (2)熟练掌握数据的查询 (3)理解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2、操作要求:使用ACCESS2000完成一次数据调查处理的全过程3、情感要求:参与调查积极主动 &nbs
9,美化你的文章(5)
科目计算机课题《美化你的文章》教师刘莉年级四年 级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设置字体,字号,自形,设置各种颜色,设置字符对齐方式等操作,学会美化文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
10,窗口里的小编辑(6)
科目计算机课题《窗口里的小编辑》教师高海民年级四年 级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选择文本的操作;掌握复制文本的操作;掌握粘贴文本的操作;掌握剪切文本的操作;掌握插入文本的操作。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2、设置边框和底纹
3.将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教学重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教学难点: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教学过程:
导入:
用电脑可以方便地编排出整齐、美观的版面。图11—1中的文章《美丽的仙女湖》的版面便是用Word排版技术排出来的。怎能么样,想试试吗?
过渡:
1.出示美丽的仙女湖图片。问:仙女湖美吗?
2.出示55页例文。(没有排版的)
师:这么美丽的文字,却没有排版,总有一点不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Word的几种常用的排版技术。
探究新知
一、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排版,首先要考虑“纸张”大小和文字距“纸张”边缘的距离。Word默认的“纸张”规格为“A4”,即高度为297mm、宽度为210mm。要改变“纸张”的大小,可以通过选择菜单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来实现。
设置“纸张”的大小
1.在我的文档中打开《美丽的仙女湖》。
2.打开“文件”——“打印预览”,预览一下文章的打印效果。
3.单击(关闭)按钮,返回编辑页面。
4.打开“文件”——“页面设置”,从而打开了“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11—1所示,在“页面设置”对话框里,第一个选项卡便是“页边距”。页边距即文字到“纸张”边缘的距离。页边距的值可以点击和按钮进行调整,也可以直接在方框内输入数据。
5.先随意地调整上、下、左、右的页边距,注意观察预览区显示的效果,再点击“确定”按钮,观察你设置的效果。
6.再次进入“页面设置”对话框,设置一具合适的页边距。
7.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型”栏中观察一下现在是什么纸型,再单击“纸型”栏右边的按钮,看看有哪几种纸型(图11—2)
设置纸型后,有可能会再次影响到页边距的比例,此时可以重新设置页边距,直到满意为止。
在Word窗口的上边和左边分别有一个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页边距和页边距边界。
设置页边距还可以通过拖动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上的“页边距边界”滑块来实现(图11—3)
请为你的文档设置适当的上、下、左、右页边距。
二、设置边框和底纹
为了进一步美化文章版面,有时我们还需要为文档设置漂亮的边框和底纹。
为文档设置艺术型边框和底纹
1.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选择“边框和底纹”。
2.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设置框里,选择“页面边框”选项卡(图11—4)。
请仔细观察“页面边框”选项卡,看看有哪几种边框样式。怎样选择边框的线型、宽度和颜色?按你的想为文档设置一个边框,并观察效果。
3.请单击“艺术型”栏中右边的按钮(图11—4),你将会发现有许多漂亮的边框,选择一个试试效果吧!
4.选中标题文字“美丽的仙女湖”,再选择“底纹”选项卡。
5.从这个选项卡中,我们可以设置文字底纹的填充颜色、图案式样和图案的颜色。现在确定填充颜色为淡蓝色,图案式样为浅色上斜线,图案颜色较深一点的颜色(图11—5)。
6.单击“确定”,观察效果。
最后,请为你的文档设置一个适合而漂亮的边框和标题文字的底纹。
三、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以前,我们都是把文档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现在,能不能把它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呢?
把经过排版后的《美丽的仙女湖》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2.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保存位置”处,选择自己的文件夹所在盘符。
3.再打开自己的文件夹,输入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图11—6)
完成操作62页的练一练的1、2、3。
教后小记: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4
查找文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
2、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
3、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软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干什么?
有的时候,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的快捷方式会被不小心删掉,同学们就不会打开这个游戏了,通过学习“查找文件”,你就会自己来找游戏了。
二、教学新课
(一)介绍文件和文件夹。
电脑中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根据信息的不同,文件图标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文件及对应的图标。(图示)
练习:说出下列文件分别是什么类型文件。
文件名有点像外国人的名字,格式是“名.姓”。他们的“名”叫主文件名,“姓”叫“扩展名。不同类型的文件,他们的扩展名也不一样。(结合图介绍)文件的名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构成。(结合图介绍)
我们根据需要,可以将文件放在文件夹中(图示文件夹),在文件夹中,可以有文件和文件夹,但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不能有同名同姓的文件或同名的文件夹。
(二)在“我的电脑”中查找文件。
1、怎样打开“我的电脑”?
2、我们可以打开某个盘,来查看文件信息。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图标的排列顺序。
3、如果再打开某个文件夹,就可以查看该文件夹的文件信息。
练习:(1)查看软盘中有那些类型文件?文件夹中有什么类型文件?(2)打开C盘,看有没有five.exe文件。
(三)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
1、教学怎样打开“资源管理器”。(师示范)
2、它与“我的电脑”窗口有什么不同?重点介绍“所有文件夹”框:选择盘或文件夹,右边框中就会出现内容。
练习:查看D盘的文件夹和文件。
观察:“+”“—”号分别表示什么?
我们要看一个文件夹的内容怎么办?
练习:找一下C盘的windows文件夹中有没有readme.txt文件。
3、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打开“资源管理器”?看“试一试”。
练习:在D盘的five文件夹下找一个应用程序,然后打开它。
三、全课总结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5
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分类:
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
2、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小结:
计算机分类和计算机文化
四、练习:
1、计算机是怎样分类的?
2、什么是计算机文化?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6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7
画线
教学目标:
1、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教学重点:曲线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鼠标器进行熟练地画图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入画线的常用工具如果要画线,可以用使用工具箱中的(铅笔)、(直线)(曲线)等绘图工具。
二、新课教学
1、教学画直线和任意曲线
教学画直线
下图是一条直线,若要在屏幕上画出来。我们可以单击工具。这时指针变成“+”形状。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按下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起始点,再拖动至另一点。放开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终点。于是一条直线就画出来了。
(2)教学画曲线
下图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用工具箱中的画出来的。这种画曲线的方法是:单击工具箱中的,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并按下左键,作为曲线的起点再拖动到一点,放开左键,一条曲线就画出来了。由于用画出来的是用意曲线,再加上拖动时又不易控制曲线的形状,因此,画图时较少使用它。
(3)、教学画曲线
单击后先在画图区内按下照画直线的方法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将指针指向直线的某一位置,再拖动直线,使直线弯曲,
调整曲线的形状,直到满意为上止。
2、教师示范画线,利用工具箱中的画线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
(1)在选用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时,工具箱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了如上图所示的几条粗细不同的线条,供我们选择。
(2)请你分别选择工具箱状态选择器中粗细不同的线条,在计算机上画出直线或曲线。并想一想,这些线条有什么作用?
三、练一练,用工具画图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什么?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8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
《网站评价、测试、与发布》教学设计
(一)概述
学科:初中信息技术
年级:八年级(下)
课题的来源:《初中信息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十四课:“网站开播了-网站评价、测试与发布”。
所需课时:1课时
学习的内容:评价一个网站的基本标准;测试网站;申请免费主页空间,了解常用的网站上传软件;上传网站,并通过网址浏览;学会使用网上论坛进行交流推广。
这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利用dreamweaver强大功能,处理实际生活中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评价一个网站的基本标准,如何更具有吸引力;测试网站;申请免费主页空间,了解常用的网站上传软件;上传网站,并浏览;学会使用网上论坛进行交流推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评价能力、网络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极的态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生特征分析
智力因素: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一年半的计算机,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较强,但知识的迁移是薄弱的。
非智力因素:学习风格以兴趣爱好为主、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想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家中很少有计算机,所以动手能力是个问题,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还不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开发区九中,二年五班的学生。这个班是通过一年多时间对信息技术的接触,学生思维活跃,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应用软件也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一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很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并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和老师;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探究后自主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的应用设计中,往往设计思想比操作过程的死记硬背更重要。
(四)媒体选择与设计
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提供学习资源的工具。
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教师主导、示范教学,转播教学,作为交流、协作的工具和表达的工具。
以教学软件作为创设情景、认知加工、知识构建的工具。
利用实际生活中网络设计情景的创设,作为学生探索发现,练习及反馈的工具。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引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前几天发生的法国航班失事的时间吗,本次航班上有我们九位中国同胞,我们也非常想知道他们的下落。可是面对浩淼的海洋,怎么样才能才能,精确的找到客机的位置呢?是的gprs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它来确定它所在的经度和纬度,就可精确定位。
那么,同理我们上internet的时候,面对数以万亿记的网页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准确连接到你所要进入的网页呢?对了,通过网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完善自己的网站,并上传它,获得属于自己的网址。
一、 网站评价
大家先来鉴赏一下这个网站,提出你的意见。见一个人的前七秒决定了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大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评价标准。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网站界的“帅哥”和“美女”到底是什么标准。
现在我们一起登陆网络论坛,看看我们收集到的网站评价量规(讨论版),讨论下评价表中的项目设置是否合理,不当之处如何改进。
活动1:在论坛平台上发布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量规,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评价量规,在论坛上讨论在线讨论此份评价表中的项目设置是否合理,不当之处如何改进,并留下你的宝贵意见。
老师实时浏览学生的回复,并将有建设性的意见整理,并形成一份比较成型的评价量规作为暂定版,发布后供学生参考。
二、 网站测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网站已经基本成型,同学们是不是很想马上将它发布到因特网上,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的成果呢?可是别急,在发布网站之前,我们还有一项很重要且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网站的测试,测试无误以后才可以上传发布网站。
1. 网页中内容与组件的检查(利用评价量规作为暂定版作为修改标准)。
①本着对浏览者负责的态度
②检查图文正确性
③检查组件的运行情况
① 利用“站点管理器”对网站文件进行检查和整理
② 对检查结果的处理会选用“检查”命令,能读懂提示信息,会选择显示的结果类型
同学们一旦你的网站发布了,就给了你一个机会面对五十多亿的地球人民啊!要对得起世界人民,更别给中国人民丢脸啊,负起责任,拿起你手中的鼠标,开始奋斗吧…
三、 网站发布
探究:使用dreamweaver自身功能实现网站的上传
任务:①设置“远程信息”的相关参数,并测试连接服务器,千万别急于上传!
同学们尝试一下设置“远程信息”。
探究:同学们联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上传网站呢?(打开远程信息窗口)
ftp(浏览器访问)法
上传软件法:cuteftp,ws-ftp…
网上邻居法?u盘法?…
②区别整站上传和单个网页上传,并强调小组合作分工做网站时的上传方法,模块化制作原理的介绍,我们已经在潜移默化间使用了现今很流行的设计思维。
同学们尝试上传自己修改过的网页
③网址的分析及访问。
介绍熟悉的网址,并分析它所存放在服务器的位置。通过推理分析出自己网站的网址,并将首页地址描述出来。
同学们猜想自己小组的网址,尝试通过网址来访问自己小组的网站,即验证有效性。
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三个词语:
①上传
②主页空间
③网址
注:网站发布的本质就是把本地硬盘制作好的网站文件传送到web服务器上。
四、小组间网站的互评及自评
教师将学生小组制作并已经修改上传过了的网站进行列表整理,并发起投票贴。
学生登陆论坛进行投票和互评回复,并对自己的网站进行自评总结。
小组网站作品展示,包括设计目标、创意设计、特别技术、改进方向等方面的自评总结。
引入课题
鉴赏网站
讨论并完善评价标准,为测试打基础
师生合作拿出比较成型的评价量规
教师点拨结合学生自主探究
新授点拨
学生探究演示
拓展思维
拓展讲解
弊端分析
拓展思维
大胆尝试
阶段小结
小结
互评及自评
总结与点评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10分钟
2分钟
(六)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 强调形成性评价,将评价融于学习活动中;多给正向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出客观性评价,学生及小组之间也要互评。
•评价形式:
•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间评价、小组评价
•评价内容:
• 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参与度,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意义建构要求,选择的解决方案是否符合实际的需求,是否能直观解决问题。
(七)教学进程结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程图: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9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其基本结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小结: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四、练习: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计算机的工作真是全自动的吗?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10
(北京版)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彩笔绘画多美丽1课题14 彩笔绘画多美丽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前景色和背景色,并应用各种绘画工具。2.会画实心矩形、椭圆形。3.能根据需要调整“画纸”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前景色、背景色的选取与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绘图需要,合理调整“画纸”大小。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调整“画纸“大小,选取颜色、画实心图形三个方面由浅及深地介绍了画图软件的使用,学生兴趣浓厚,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绘画的兴趣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工具?想不想继续学习一、 设置“画纸”大小1.步骤:打开“画图”软件—单击“图像”菜单—“属性”——“单位”中单击“厘米”——在“宽度”、“高度”中分别输入数据——确定画图想……
2.【小窍门】:(1) 拖动鼠标改变“画纸”大小;(2) 利用流动条上下或左右移动“画纸”。3、巡视指导生小组操作
三、巩固练习
二、认识调色板1、讲解:调色板由前景色、背景色和颜料盒组成。1、 步骤:单击黄色,前景色为黄;右击红色,背景色为红。2、 想一想:选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 操作要领:画图形步骤:选择工具——挑选颜料——绘制图形4、 操作:画红色、工,黄色空心矩形三、画实心矩形、椭圆形步骤:(1)选择“矩形”工具(2)选择第二种样式—(3)设置前景色为紫色,背景色为绿色(4)按鼠标左键拖动(5)第“矩形”工具的第三种样式,拖动鼠标四、出示样图,引导学生练习画图讨论汇报小组操作操作练习实操练习
四、收获与体会
讨论与汇报板书设计: 彩色绘画多美丽 设置“画纸”大小——认识调色板教学札记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归纳生物社会与人类相似之处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归纳生物社会与人类相似之处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归纳生物社会与人类相似之处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二、简介作家和写作背景:
1、作家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写作背景
1970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作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而谈被录了音。演说的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上。那位主编是托马斯实习医生时期的年兄契友,他喜欢这篇东西,便命托马斯为他的杂志写一系列短文,让他照此泛泛而谈,条件是题目不限,一文不给,一字不改。托马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研究,只好搁起他的锦心绣口去作那些刻板的学术论文。得此机会,他自然乐于应命。一连写了六篇,甫议搁笔,但已经欲罢不能了。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他把专栏写下去。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连写了四年。这时,出版商已争相出版。条件最优惠,许他不加修补,原样付梓。于是,我们就有幸看到了他的华章力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预习检测
点拨字词(展示多媒体)。
2、朗读文章,理清思路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本: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严格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议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3。你能否体会出本文的语言风格?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一员,却能“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探究主旨,归结理解:
1、让学生补充其他群体活动的生物例证
点拨:大雁、羊群、狒佛等;
2、综观全文,文章探讨生物的社会性,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点拨:课文焦点在于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某些人(如传统生物学者)盲目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警示人类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危机,强调人类要有反省意识。我们还可以从动物社会行为中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合力发展科学,共创和谐世界。
3、指导学生自己归纳课文语言特点。
点拨:多用修辞,风趣幽默。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尊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遇到人类种种困境,我们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走出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七、布置作业
1、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改写课文写蚂蚁或蜜蜂社会行为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动物的联合智慧(必做);
2、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社会性事例(选做)。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12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户能够使用计算机所必须的基本软件,用于计算机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及语言翻译处理,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操作系统(如Win98),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软件,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office,kv300)的软件。
小结:计算机系统组成图(略)
1.4.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总线(BUS)
提供CPU和其它部件之间的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包含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内存的寻址范围。
2,数据的存储
美籍科学家冯.诺依曼最早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提出“存储程序”并使程序能连续自动执行的设计思想。目前使用的计算机仍采用这一原理。
3,指令及其执行
阅读理解p16-17
[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部分)
[重点小结]
[课后复习和预习]复习计算机系统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13
《分子与细胞》
元素
细胞膜基质
化学成分结构与功能细胞质
化合物细胞核细胞器
细胞生物膜系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工程减数分裂
(一)走近细胞
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植:根、茎、叶细胞分泌花、果、种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动:心、肝??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病毒
系统个体单细胞种群群落
泌尿、生殖多细胞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号生态系统生产者生物圈生物因素消费者Ⅱ号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
起作用。
3.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细胞学说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90%)
1
高一生物内容构成
一、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一、蛋白质(占鲜重7-10%,干重50%)
二、核
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
2
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四、鉴别实验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五、无机物
六、小结
化合有机组合分化
化学元素
细胞
○原生质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真核基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细胞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细胞器差速离心:美国克劳德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3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三、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帕拉德
有机物、O2
叶绿体线粒体
加工胞外氨基酸肽链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特性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四、细胞核=核膜(双层)+核仁+染色质+核液
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DNA螺旋
○+=核小体染色质纤维组蛋白非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水分
二、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六、总结
4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3.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
1.要点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②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天然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
2.与单位膜的异同
相同点: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不同点:①流:蛋白质的分布有不均匀和不对称性;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②单: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
三、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
四、小结
组成决定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结构
具有导致保证体现
运动性流动性物质交换正常选择透过性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2外界光ICO22363252
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发现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
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
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14
课题:4.3制作调查表
一、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表格的用途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2、让学生了解制作、调整、修饰表格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调整表格大小、选定表格、“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平均分布各列”“对齐”按钮的功能、表格居中的方法。
4、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并强化“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看书或互相讨论或查看帮助、询问老师)→“消化吸收”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表格的选定、工具栏的使用。
三、学习用具: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方法:启发,实践式。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前景引入:
我们已经见过了很多生活中的表格,最常见的是课程表和记分册,而家里人的工资表,统计表大家都是见过的。而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表格的制作。
表格的制作共三部分,分别是制作调查表→调整调查表→修饰调查表。本节内容要探讨怎样制作、调整、修饰调查表,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2.探索新课:
⑴打开word软件。
⑵插入表格(6×6)。
⑶输入文字。
⑷制作斜线表头。
⑸调整大小。
⑹选定整个表格。
⑺打开“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⑻平均分布各列。
⑼表格居中。
⑽“对齐”中的“中部居中”使文字居中。
⑾选定相应的表格并设置底纹颜色。
⑿修改文字的字体和大小。
⒀修改边框的线型。
⒁使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⒂保存退出。
要点提示:
a、注意第(6)步表格的选定,以下的操作皆在选定状态下进行;
b、注意打开和关闭“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方法;
c、若操作错误,记住使用“撤消”按钮退回一步。
3.[学生操作并指导答疑]
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
①为什么改变表格宽度后表格会变高?
答:(引导学生分析每行中文字的行数)结论:由于单元格变窄,文字可能会出现自动分行,但进行到“平均分布各列”后一般会复原。
②找不到“平均分布各列”按钮?
答:工具栏没有打开,怎样打开可参阅课本内容。
③做不出“居中”和“中部居中”效果?
答:表格的选定状态已除去,应重新选定。
4.[总结问题]
中途停止操作,总结个别同学的问题,防止类似的错误。
5.[恢复训练并指导]
6.[引申]
提出问题:
a.怎样改变行高?
b.怎样选定一行或多行、一列或多列、一格或多格?
c.表格全选有没有其它方法?
d.“常用”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与“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中部居中”按钮的区别?
e.怎样使表格处于整篇文档的左边或右边,怎样调整表格中文字的上中下、左中右的位置?
f.“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其它按钮的<平均分布各行、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对齐中的其它选择、套用格式>的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a.看教材;b.相互讨论;c.查看帮助d.课后查资料。
7.[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8.[本堂小结]
本堂课主要学习了制作、调整、修饰表格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发散、引申,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9.[课后作业]
a.继续弄清“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按钮的效果。
b.怎样移动表格?
c.怎样插入行或列?怎样删除多余的行或列?
d.结合键盘上的Ctrl或Shift或Alt键拖动表格线,总结一下效果。
e..做一份课程表并调整。
10.完成课后练习。
七、学习信息反馈:
信息技术有关教案篇15
画方形和圆形图形
教学目标:
1.学习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
提问: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
教师指工具,学生口答
二、新课导入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些什么简单的图形?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移动一下,就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出示:其实许多规则的图形
都是由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图形构成的。
同学想和老师一起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去画出漂亮的图形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画规则图形”(投影出示课题)
三、新授
1、教学“矩形”画图工具
(1)教学画长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先按下左键,再沿对角线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矩形;
③当矩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矩形。
(2)教学画正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按下Shift键后,再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正方形。
③当正方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正方形。
2、教学“圆角矩形”画图工具
圆角矩形的画法同画直角矩形的画法方法一样,只是“圆角矩形”画出的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圆角的。
3、教学“椭圆”画图工具
(1)教学画椭圆
引导:画椭圆和画矩形方法是相同的。请学生讲一下操作步骤
(2)教学画圆
说明:画圆方法和画正方形的方法是一致的。可以怎么画?
4、教学“多边形”画图工具
操作步骤:(师生讨论得出)
教学画45度和90度角的拐角。
5、教学画一幢房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布局,提问:图形的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什么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实现?
(1)画房子的主体,用矩形工具
(2)画房子的门,用矩形工具
(3)画房子的窗户,用圆角矩形工具
(4)画房顶,用多边形工具
(5)画烟囱,用椭圆工具
四、练习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画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