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皮皮和汪汪》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狗”、“次”、“抓”、“吃”、“答”等字,积累“商量”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树立合作意识。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树立合作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商量”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1到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出示椰子树的图片:这是什么?

2、谈话:你们喜欢吃椰子吗?说说味道。

3、教师指着椰子树说:你们看,现在正是椰子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椰子,散出淡淡的清香,把小狗汪汪和小猴皮皮给吸引来了,可是它们都只能看着椰子树干着急,这是怎么回事,后来他们吃到椰子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反馈读,集体评议。

3、教师示范读,学生评议。

4、大家一起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内容,认读生字

(一)感知椰子的大、多,体会皮皮和汪汪的喜欢。

1、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椰子树的段落。

2、指名反馈。

3、读第一自然段,圈出生词。

4、读一读。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启发想像。看着这么大这么多的椰子,它们会怎么想?

(二)了解皮皮和汪汪遇到的困难

1、教师:多么诱人的椰果呀,它们一开始吃上了吗?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3、出示生词“围着、转来转去”

4、指名反馈:一开始为什么没吃上椰子?

汪汪:会游不会爬

皮皮:会爬不会游

5、皮皮汪汪都急坏了,在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6、学生说说能帮助它们吃到椰子的办法。

(三)认读“商量”、“摘”

1、教师:小朋友们的办法真不错,不过它们也开始想办法了。

2、出示生字词“商量”,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3、指导读生词,找出生字。

4、引导学生做“摘”的动作,理解“摘”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狗、次、抓、吃、答、饱”等字,积累“商量”等词语。

2、朗读课文。

3、从文中感悟到互相合作的好处和快乐,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生词卡片,指名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感受合作的乐趣

1、教师:小朋友,皮皮和汪汪商量出一个什么办法?

2、它们是怎样做的呢?读4、5自然段。

3、出示两段中的生词:“仰、扔、俩、品尝、味、饱”。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是怎样做的?

5、导读:“它俩坐在树下……圆圆的椰子”

6、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皮皮和汪汪因为互相合作吃到椰子的快乐。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把故事演一演。

2、教师导言: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许多事情也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而且合作就能做的更好。

3、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合作,体会合作的作用和乐趣。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学生自由说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材简析:

《影子》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宗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质疑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谜底是什么?(影子)

2、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圈上。

(2)识记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并小组交流。

(3)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笔画“和偏旁“。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

三、质疑讨论,把握重点。(鼓励学生质疑)

(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呢?

(2)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

全班讨论,教师可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读。

(5)全班分三组进行朗读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6)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课下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低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从课外书的阅读情况看,孩子们的识字量还不错,但需要继续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笔顺的正确把握,书写姿势的养成,及看完整的字、词、句再书写的习惯。班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什么上课的意识,听课习惯比较欠缺,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这些孩子纪律涣散,往往比较自私、娇气,卫生、学习等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常规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另外,学生整体来说不够静心,这一点在做题时尤为突出,往往不看题目就动笔做题。这个坏习惯需要花时间好好改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顺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掌握识字方法。

(三)阅读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一、以情导入:

1、播放从中央1套录制的天气预报全段录音。

2、询问学生最关心哪儿的天气,并说出为什么。

3、导入语设计:“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家人,他们天天都看天气预报,并且在看的时候还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板书课题:《天气预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儿歌有几节组成?

2、互相读一读课文,纠正读错字的读音。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4、指名汇报读书情况。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名朗读第一节。问:全家人为什么要天天看天气预报?

3、小组讨论学习:“家里的哪些人在关心爸爸,怎么关心的?”

(用笔画一画是哪些人,读一读是怎么关心的)

4、汇报学习成果:

课件上红点标出人物,指名分节读读大家是怎么关心爸爸的。

5、指导读书,问:你喜欢文章中的谁?读一读。读得好,表扬,还问一问为什么这样读?

A、指导读第二节。

(1)、视觉感受哈尔滨的寒冷,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播放寒冷的哈尔滨图片,问:学生的感受。

(2)、听觉理解句子:

播放奶奶说话的录音带,帮学生体会“念叨”。

(3)、读出关心之情:

比较句子:A、奶奶直念叨爸爸没带棉袄。

B、奶奶念叨爸爸没带棉袄。

(4)、延伸:“奶奶会念叨什么?”

(5)、比赛读句子,评出朗读之星。

B、指导读第三节。

(1)、播放海南天晴时的图片,问:爸爸出差到了这儿,你们感觉这里怎么样?

(2)、老师渲染:听到海南这么热,妈妈又担心起来了,你们能学学妈妈来关心爸爸吗?

(3)、小组内互相听听对方读得怎么样,选一个读的的,等会读给全班同学听。

(4)、老师采访读的好的同学,问问他把哪个词读重了,为什么这么读?

(5)、全班再读此节。

C、学生自读第四节。

用打擂台赛的方式充分读这一节。

突出读“千万”、“大”。

6、再次合作学习:“全家人为什么天天随着天气预报,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

(实为学生自由再读儿歌)

四、齐读儿歌。

五、拓展:

1、学了这首儿歌,知道了什么?

2、画一画、说一说,或写一首小诗,表达家人之间是怎样互相关心的?

3、同唱一首自编的“幸福”歌。

歌词:我的家庭真幸福,爸爸、妈妈、奶奶和我,大家相互都关心,每天过得很开心。

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

爸爸

奶奶 妈妈 我

关心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39;向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语意理解。

教学流程备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节日吃月饼吗?(出示课件)今天,一户人家来到我们的课堂,向我们介绍他们一家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秋节的晚上》。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2.学生练读,想一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出示: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又——,教读

4.出示:月饼

5.描述自己家过中秋接的难忘情景

三、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四、总结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古诗诵读悯农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39;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五、课外延伸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7

预习提示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处理。

2、用“——”画出向海水提问的句子。

3、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到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探索大海、探索自然的积极兴趣。

2、学习并掌握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新的笔画“撇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欣赏有关大海的图片)

2、喜欢大海吗?那你们了解海水吗?你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你知道它为什么是咸的吗?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水》。

3、板书:《海水》。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手指课文,听老师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这些字。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5、全班齐读课文。

6、小组比赛读。

7、师生问答读。

三、随文识字。

1、出示词语,学生自己先认读。

(1)指名读。

(2)跟老师读。

(3)指名开火车读。

2、试一试把词语回到课文,指名读。

3、齐读全文,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4、出示字宝宝。

(1)自己试着读。

(2)同桌互相考一考,认读字宝宝。

(3)出示字卡抢读识字。

5、师生接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读课文,用“———”画出作者向大海提出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指名读,强调“么”要读得轻而短。

师示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全班齐读。

2、师问:“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大家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海水的怀里抱着天,海水就那么蓝呢?

4、那么“渔人”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

5、师小结:捕鱼人的汗水居然把一望无际的海水变成咸的!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2、学习新笔画“撇折”,指导书写。

3、指导书写“回、因”。

4、师范写,生书空。

5、指名说笔画顺序。

6、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⑴生描写,师指导。

⑵指导书写“问、为、什、么”。

⑶说笔画,说要点。

⑷描红,练习写字。

⑸师个别辅导。

⑹展示作业。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真大,收获了词宝宝、字宝宝、读熟了课文、还学会了写字,了解了大海的知识,你们真棒!老师奖励你们一首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法:根据学生识字和读课文的学情,运用字不离词、随文学习的策略,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突出重点。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识字、写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想象故事,头脑作画,体会文章内涵(教学难点)

师:(有感情地读)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谁来想一下,当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师:阅读的时候,脑子要比文字走得远。你怎么想都可以,想好后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生自由讨论)

生1:树有了邻居,可高兴了!他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

生2:树有了邻居,每天比赛谁长得快,长得高!

师:能用上“一起”这个词来说一说吗?

生1:树有了邻居,他们白天一起看天上的白云,晚上一起听小虫的叫声。

生2:树有了邻居,他们一起玩游戏,看谁长得高,长得快!

生3:喜鹊有了邻居,每天天一亮,他们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到了晚上,他们又一起回到窝里休息。

师:他们一起飞出去干什么了?

生1:他们一起在天空飞翔。

生2:他们一起捉虫。

生3:他们一起玩游戏,看谁飞得高。

师:现在,树和喜鹊的心情怎样了?他们会说什么?

生1:我现在每天都很开心。

师追问:为什么?

生1:因为我有好朋友一起玩。

生2:他们会对邻居们说:“谢谢你们,我们现在再也不孤单啦!”

师:现在你知道怎样可以不孤单吗?

生:有了朋友我们就可以不孤单,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多开心呀!

师:是呀!有了朋友就会快乐,有了爱就会幸福。只要我们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那么我们就不孤单啦!我们一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这份快乐吧!

(生有感情朗读。)

赏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并不急于把文章的内涵讲给学生听,而是鼓励学生慢慢想,脑子要比文字快,强调阅读时“脑走到哪儿,心跟到哪儿”。通过想象,产生角色的代入感。这样,一年级的孩子就能与作品展开“互动”,他们置身于课文营造的氛围里,走近角色,想象画面,理解感知,体会内涵。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想象着树和喜鹊会跟他们的`新伙伴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已浸润其中,自己开始主动地思考着,感受着。老师并没有进行明显的告知、传授,而是轻轻地点拨,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口头给生字组词。

4.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外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与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写在小本本上,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提高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益。

教学反思:

教授完第十二课《小乌鸦和妈妈》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与子,母与女之间的亲情终于使这些年幼无知的孩子们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以歌曲导入,随着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听读的基础上自读课文,这样就排除了再读文与识字上的过关难的障碍。借机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让你难忘?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为理解课文内容,流利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学生喜欢的多种方式理解课文

由于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有些词汇不太了解,要通过做动作、联系上下文猜测、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所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对于他们在理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同桌互相倾听对方朗读课文,然后相互帮助和指导。说说同学读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得比较好,再互相说说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利用范读,创设情景。

2.同学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在朗读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哪些地方理解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

三、课外扩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好儿女。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9

设计说明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游戏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主旋律!因为游戏,我们的童年才丰富多彩;因为游戏,我们的生活才快乐多多!你喜欢游戏吗?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游戏的快乐吧!

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

指导朗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诗歌的小节序号。

、同桌两人合用一本书读课文,一个读一个盯,发现读错的地方帮助同桌多读几遍。

、一个读完,交换另一个读,同桌两个人都读完以后标上小节序号立即坐好。

学习新字新词。

在课文中用圈出生字宝宝,并用框出它的词语朋友。

出示词语,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在本文中读di。

讲解多音字"得"

讲解课文,渐入诗境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画出来。

指名朗读。

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自由读二三小节,读读文中讲故事的句子。

教师讲解。

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3、4小节。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

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男女生比赛读。

课堂总结。

这首小诗有四小节,分别讲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人玩”“五个人玩”“许多人玩”的快乐,强调了集体的快乐;渗透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练习本课生字词。

你一个人的时候会玩什么呢?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又会玩什么呢?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玩的吧。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很很两个人玩

快乐

三个人玩很更许多人玩

202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气象的基本知识:天气、气象、气候的含义与区别。

2、了解动物对天气变化的特殊反应。

3、知道天气预报的出台流程。

4、能够识别预报天气的常用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导入,确定主题。

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那明天的天气会什么样呢?谁知道?你知道吗?我们如何才会知道呢?谁来替大家想想?我们每天回家都看电视,听广播,有没有什么节目告诉我们明天的天气呢?(看/听天气预报)看来大家都收看过天气预报,现在我先把它给写下来。(板书:天气预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跟天气预报有关的科学知识。

2、 讨论交流: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心天气预报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知道电视里,广播里,每天都定时的为人们播放天气预报,由此可见,天气预报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定很重要。现在,我们先来分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了解天气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还有哪些人比我们更加关心天气,为什么?(如渔民、旅客、农民、战士、建筑工人等。) 一会我们再来交流。好,开始。(增减衣服,带雨具,选择时间出门,耕作,出海……)

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由于天气变化影响着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

在学习如何正确收看天气预报之前,我们先来分清两个跟天气预报有关的科学概念。

3、科学概念: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天气预报是由气象台发布出来的。那么,天气和气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下面请看这两个概念:

气象: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现象。比如,我们说:“下雨了”、“刮风了”等等,指的是一种气象。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各种气象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

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说,天气其实就是各种气象的综合。

4、动物的一些行为可以帮助人们预知天气变化。

下面我们来调节一下,看一幅连环画,名字叫《下雨了》,请大家把书翻到21页。(请同学来分段朗读。)

从这个连环画里面,你获取到哪些下雨前的特殊现象呢?(空气闷、龟壳上结水、燕子低飞、乌云)。很好,那么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和现象也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大家说的都很好,看来你们平常很注意观察,真是很有科学家的潜质。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还给我们列举了哪些例子。P21

5、气象台利用现代科技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

同学们,虽然很多动物和事物的现象可以为我们预报天气变化,但都很粗略,不够详细和具体,而专业的气象台却可以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为人们精、准、快的预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气象台是如何制作出天气预报的。请大家看书上22页的图片,小组成员共同观察每一个小图片与它们之间的箭头方向,分析一下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3分钟左右之后学生表达汇报)。

这几位同学分析的很到位,这幅图基本说明了天气预报的出台过程,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些过程划分成三个环节:首先是“搜集信息”,通过气象卫星、谈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雷达、气象站来搜集大量的气象信息。然后通过气象台的专业人员分析数据,“处理信息”。最后,通过电视台、收音机、手机等通讯设备来“传递信息”。

6、识别预报天气的常用图标。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些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图标含义,请大家来看老师手中的图标卡片,你来猜猜它代表什么含义:

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小雪,中雪,大雪,霜,雾,霜冻,冰雹,沙尘暴。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出示卡片,请学生来为大家讲述图片上预告的是什么天气)。

5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