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
教案应该突出教学重难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吗?这里为大家分享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快来学习吧!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1
1.让幼儿喜欢在自然的环境中,尝试新奇的、有趣的活动,培养其亲近自然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
1.怪兽、宝藏、勇士奖章各若干。
2.投掷工具:保龄球、沙包、酸奶瓶、报纸团、可乐罐等。
3.活动前,在个别体弱幼儿后背上垫好毛巾,以便于出汗后及时抽取。提醒幼儿一定要注意安全。
4.录音机一台。
5.场地布置:将怪兽藏在各个角落,将宝藏也藏起来。
一、热身活动
利用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凹凸不平的跑道,柔软的草地等。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过独木桥,再跳过大石头,就到大森林啦!
二、引出游戏主题
1.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宝藏,可是却有很多怪兽守卫着这些宝藏,我们只有打败了怪兽才能得到珍贵的宝藏,我们该怎么办?
2.鼓励幼儿自由说说消灭怪兽的各种方法。
3.引导幼儿做些准备活动(压压腿、乘飞机、侦察怪兽、跳伞、打怪兽等)。
4.委派几名勇士侦察并报告怪兽躲藏的地点。
5.安全教育:提醒勇士们注意森林里的危险地带,让幼儿初步学会保护自己。
6.老师
三、幼儿活动
1.打怪兽(配合紧张的音乐)。
要求:必须将前进路上的怪兽全部消灭才能找到宝藏。
(1)幼儿挎上小挎包,选择喜欢的武器装备准备出发。
(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以最快的时间,勇敢地消灭怪兽。
(3)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哪种武器能最快地消灭怪兽。
(4)勇士们再次检查怪兽是否全部消灭。
(5)老师提醒幼儿及时用干毛巾擦汗,避免着凉。帮助个别易出虚汗的体弱儿抽取毛巾,保持内衣的干爽。
2.寻宝藏(配合柔和的音乐)。
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寻找宝藏(引导幼儿相互帮助)。
四、结束部分
1.幼儿交流分享:都找到了什么宝藏?找到后的心情怎样?
2.幼儿根据自己的运动情况擦擦汗或换衣服。
3.教师为找到宝藏的勇士们颁发勇士奖章。
4.师生一起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欣赏中外不同风格的建筑的造型美,了解其历史背景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感受建筑艺术的多样性,萌发对身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观看《开国典礼》录像片段。
物质准备: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北京天安门、悉尼歌剧院、长城、埃菲尔铁塔图片若干张。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社会我们的首都——北京》、《领域活动艺术悉尼歌剧院》,亲子手册《领域活动中外着名建筑》。
活动指导:
1、出示教育挂图《我们的首都——北京》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提问:这是什么建筑?是哪个国家的?建在什么地方?天安门城楼主要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有什么感觉?(宏伟、庄重。)天安门城楼上有什么?屋檐象什么?把正面的天安门图片对折,中间有一条线,你会发现什么?(左右对称。)这样的建筑给人什么感觉?(浑厚、稳固。)
小结:天安门城楼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2、出示教育挂图《悉尼歌剧院》,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这建筑象什么?在哪个国家?建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称?
讨论:为什么建筑设计师要把它设计成象帆船、贝壳一样的形状?(引导幼儿感受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
小结:悉尼歌剧院的外形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海景相映成趣。它位于澳大利亚。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3、引导幼儿发现天安门和悉尼歌剧院这两种建筑的不同之处:
建筑结构的不同:对称与不对称。
建筑材料的不同:木头、砖头与钢精、混凝土。
建筑风格的不同:古典美与现代美。
4、引导幼儿欣赏其他中外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
5、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建筑?为什么?
活动建议: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中外建筑长廊,延伸欣赏活动。
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欣赏亲子手册《中外着名建筑》,并进一步收集其他中外着名建筑。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3
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准备:课件、磁带、录音机。
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难点: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
2、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今天方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你能猜猜故事里会讲些什么吗?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听故事,观看PPT1、2、3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
――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
――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4
(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谁就会讲故事了。)
――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谁会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观看PPT5、6、7。(吱吱吱、吱吱吱,――一个劲儿地叫“吱吱吱’’’’’’’”)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接下来来还会有谁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观看PPT8、9、10(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一个劲儿叫:“哩哩哩……”
――谁来了?小狐狸来干什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观看PPT11
(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他们吃了粽子有
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么办呢?)
――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幼儿讨论)
6、观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篮拼命逃。)
――动物们找到了谁?
――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啊?(因为小动物们一高兴就冲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
7、观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吓跑了,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引来?(动物们用蘑菇引来了小姑娘)
8、观看PPT17、18、19、20
(美丽的小姑娘――那个也是故事呦)
――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发生了什么事?――小姑娘告别老奶奶、小动物们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三、结合PPT,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四、活动延伸:配对游戏《它爱吃什么》
很多幼师经常抱怨上课难,幼儿不容易理解。
不管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幼师们都多少有过同感!
在“百度”搜索“好老师淘宝店”即可看到本店,欢迎您与我们联系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4
教学理论依据
《圈圈乐》是小班下学期的一个健康活动。小班幼儿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比较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活和协调。而单纯让他们跑跑、跳跳对幼儿来说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纲要》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虽然不会转圈,但他们非常喜欢跟圈做游戏。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玩圈为主线,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让孩子自由探索,再集体练习。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圈的多种玩法,孩子们互相学习、分享,大大提高了孩子玩圈的兴趣。教师适时引导孩子进行钻、跳的集体游戏,让幼儿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既愉悦了身心又使幼儿的动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实施策略
1、活动热身、激发兴趣:和幼儿做简单的呼啦圈操,激发幼儿玩圈的兴趣。
2、自由探索、实践体验:让幼儿自由玩圈,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合作玩圈,指导幼儿连续跳单圈、跳双圈、钻圈,练习幼儿钻、跳等技能。
3、创设情境,由浅入深:组织幼儿进行接力闯关的游戏,对幼儿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提高幼儿对钻、跳、平衡等技能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对玩圈感兴趣,尝试用多种方法玩圈。
2、练习钻、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1、幼儿用的小圈若干、平衡木两组、椅子、小鼓一个
2、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让幼儿体验到玩圈的兴趣,知道圈有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
怎样引导幼儿合作玩圈,并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玩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做热身活动:呼啦圈操
引导幼儿随音乐一起做操,活动身体各关节。
2、指导幼儿玩圈。
(1)请幼儿自由玩圈,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圈的?并演示玩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2)引导幼儿合作玩圈。
(3)指导幼儿跳单圈、跳双圈、钻圈。
3、创设情境组织幼儿玩游戏。
游戏:接力闯关
规则:
1、将幼儿分为红队和蓝队。
2、要求幼儿依次跳过呼啦圈、走过平衡木、钻过呼啦圈、敲响小鼓快速返回,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位小朋友,另一位小朋友才能出发,以最快一组为胜。
3、放松环节
恭喜小朋友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来跳个欢庆舞吧。听音乐做放松运动,活动结束。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唱准旋律,唱清楚歌词。
2、通过倾听和观察图片感知、记忆歌词的内容。
3、培养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配套磁带、图谱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论有关劳动的话题。
师:我发现我们的教室,游戏区非常干净,是谁这么能干,这么爱劳动?
在家里,小朋友可以帮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2、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1)欣赏歌曲,初步感知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仔细听一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歌曲,运用图片,初步熟悉歌词。
师:请小培养再仔细欣赏歌曲,用歌里的话说一说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儿说出一句歌词,教师即出示相应的图片)
(3)再次欣赏歌曲,按照歌词顺序给图片排队。
师:小朋友听出了这么多的歌词,哪一句先唱,哪一句后唱呢?我们再听一遍,一边听一边把图片按歌词顺序排好好吗?(必要时可以唱完一句暂停,放好图片后再播放下一句)
(4)按节奏念歌词。
师:这样放的顺序对吗?我们念一遍来检查一下(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速度稍慢)。
(5)重点练习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师:你们有没有地方觉得困难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词或节奏掌握的还不准确的部分,重点练习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6)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师:我们现在跟着钢琴一起轻轻唱歌,要看着图片,把歌词唱清楚,好吗?(演唱1—2遍,可针对一字多音和弱起节奏单独练习)
(7)练唱歌曲。
师:我们玩图片捉迷藏的游戏,如果将图片拿走,你们能清楚地唱歌吗?(教师可以请幼儿分几次将图片拿走,每拿走一次就练习一遍歌曲)
3、边唱歌边表演。
师:这首歌还可以边唱边表演,你们想做什么动作呢?
教师和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6
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秉承艺术教育感受在前的理论,我先让幼儿欣赏感受乐曲,然后再通过动作、表情来猜歌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又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接下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说歌词,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住歌词。再通过提问,让幼儿从歌词中找到快乐的地方,让幼儿能用欢快的情绪唱歌。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行二重唱,在幼儿通过看谱会唱歌的基础上,幼儿分组演唱,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本次活动的环节来看,孩子们学得还是可以的,但由于借班上课,幼儿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7
老师,你吃巧克力
涛涛是我们班上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平时言语不多,几乎没及动跟老师交流过,有时候我主动和他说话,他也会低下头,而且声音非常小,几乎听不见。
一天早上,我正在接待孩子入园。涛涛拉着他妈妈的手,慢慢地走过来:“老师,你吃巧克力。”他一边说一边把巧克力递给我,于是,我蹲下和涛涛说:“涛涛,你吃吧,老师谢谢你的巧克力,老师不吃,你自己拿着吃吧。”涛涛见我不接受他的巧克力,就低着头,一脸不高兴的表情走进了教室。后面他妈妈告诉我:“涛涛总是回家说,我们老师很好,经常奖励他各种小玩意,他心里也是非常喜欢老师的。今天看见家里有巧克力,终于鼓起勇气拿巧克力给你,希望老师能接受。”听涛涛妈妈这样说,我就走到涛涛的身边,我就跟他说:“涛涛,老师想吃你送给我的巧克力,你把它送给我吃了行吗?”涛涛高兴地走过来:“老师,给你,我的这个巧克力是徐福记的,可好吃了。”
从这件事以后,涛涛慢慢开始主动和我说话了,和小朋友们之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性格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起来。由此看来,老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激发一个小朋友内心的那股热情。老师要充分制造机会,让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自信,使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别人交流、分享。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认识五官的基础上,感受用粘贴、印的方法制作各种面具。
2、喜欢贴出不同的面相,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3、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彩色纸,橡筋、音乐
2、纸碟(开眼睛)、浆糊、抹布、水粉、剪刀等
2、各种人物、卡通、动物、图片放于区内,引导幼儿观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请小朋友猜猜,今天圣诞老人送了什么礼物给小朋友?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听到老师小铃的声音才睁开眼睛好吗?
二、幼儿观察
你们看到有哪些面具?你怎么知道它是白雪公主?小白兔
你想做一个什么面具?请你先想一想,你做一个怎么的面具,想好再做。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粘贴
2、水粉、蜡笔
3、印画
提醒幼儿用完浆糊要把手擦干净。帮助、鼓励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交流。
四、新年舞会
请小朋友带上你做的面具和老师一起去参加化妆舞会吧!
活动反思: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创造性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我一切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操作的平台、一个创造的契机。我为孩子们准备的所有材料都是适合多样性选择和探索的,丰富多样的材料给孩子们的创造活动带来无限的想象与乐趣,孩子们也极富创意,比如一个孩子用化妆品瓶子做小猪拱起的鼻子,既稚拙可爱又生动形象。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创造和表现快乐。
本次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较高,都想亲手制作动物面具,只是个别孩子的操作能力较差,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方才制作好面具。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9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歌唱春天》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复印放大幼儿用书中的图谱《歌唱春天》(每人1张),放于幼儿座位下面。
2、幼儿已认识"春天"二字。
3、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幼儿感受歌曲《歌唱春天》旋律。
幼儿听音乐磁带,熟悉歌曲旋律。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今天老师个你们带来一首春天的歌曲,请小朋友们先听一听。听了这样首歌曲,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教师随音乐做舞蹈动作,幼儿欣赏。
师:老师为这首曲子编了几个动作。你们看,这几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
师:下面听老师来唱歌,注意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曾经使用过的记忆策略。
师:歌里唱了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学唱这首歌吗?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上的图谱,引导幼儿发现图谱和歌词内容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要用没有用过的方法来唱这首歌,并且要靠小朋友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教你们,你们有信心吗?现在拿出你们座位下的图,请小朋友们用手指着图听我再唱一次。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意思,引导幼儿发现将下面的小图配在大图上就是一幅完整的图谱。
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尝试将有关图片逐幅配到相应的空格中,边唱边讨论相应的摆放位置。
师:有没有好办法把小图片贴在相应的格子里?大家一边唱一边试着把小图片配到大图空白的地方,好吗?
3、幼儿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查自己贴得对不对呢?(再看图完整地唱一遍)
4、教师引导幼儿反思。
师:今天我们用什么方法记忆来学习唱歌的?(利用图谱来记歌词)它给了我们什么帮助?(记不清歌词时,可以看图谱提示)看图谱学唱歌--这个办法真不错,以后我们学唱歌时都可以利用它。
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原地向上跳。
2、体验放鞭炮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讲一串纸制鞭炮系于竹竿的一端。
活动过程:
一1、快乐的小鞭炮。
1)、启发幼儿回忆放鞭炮的情景。
2)、与幼儿边念儿歌《放鞭炮》,边自由表现蹲下、点炮、捂耳等放鞭炮情景。
3)、引导幼儿拉成圆圈做“小鞭炮”,讨论:点火时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放上天空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放鞭炮
1)、交代游戏过程:幼儿拉圆圈边走边念儿歌,儿歌停,幼儿蹲下,
教师手持竹竿,鞭炮停在谁的上方,谁就原地跳起用手触及鞭炮作
点炮状,全体幼儿发出“嗤嗤嗤”的声音。当教师发出砰的声音时,
该幼儿双脚往上跳起,同时发出“啪啪”声。双手自然上举或拍手。
2)、游戏反复进行,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课后反思:
这次是我第一次执教健康活动。活动组织完了以后,我有了以下的反思:教具“鞭炮的引线”的制作材料硬度应该再强一些,这样幼儿在游戏时,更能打开相互之间的距离位置;热身活动舞蹈《快乐的小鞭炮》的动作设计应该注重由浅到深、从易到难,不应该在开始部分就给幼儿设了一个拦路虎“动作模仿有难度”。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有两次忘记了要以小袋鼠的角色提醒幼儿要在摘鞭炮和玩“放鞭炮”游戏时要注意动作要求和要领:“双脚并拢向上跳”,游戏“放鞭炮”的游戏规则交代的不是很清楚。
在活动组织之前,我向协教老师进行过交代,但由于交代不是很清楚,协教老师并没有清楚的弄明白我的意思:一是在摘鞭炮环节,协教老师的位置站的不合理,造成幼儿摘鞭炮时只能从一面摘;二是在出示鞭炮引线时,鞭炮引线的位置距离幼儿太近,幼儿还没来得及听清楚游戏规则,就迫不及待的抓住了引线。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还有了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教师要想组织好健康领域体育活动必须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否则活动还没开展完,自己已经累的喘不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