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给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比的概念,并利用探究法得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重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相似三角形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图形,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殊情况,研究相似三角形比研究全等三角形更具有一般性.对应边和对应角子相似三角形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找对应边及对应角时常常出现错误.
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给出相似形的概念,在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相似比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预备定理,并了解它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通过预备定理的条件所构成的图形的三种情况,教给学生对一致性问题的思考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索发现.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预备定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质的认识.
2.教学难点:是相似比的概念及找对应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状上、大小上有何特征?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也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讲解新课】
1.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区别.为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质的认识,教学时可预先准备几对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或测量对应元素的关系,然后直观地得出: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就是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符号“∽”,读作:“相似于”,记作:∽,如图所示.
∽
反之亦然.即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性质).
∽,
另外,相似三角形具有传递性(性质).
注:在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思考问题:(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2.相似比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①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如果与的相似比是K,那么与的相似比是.
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这也说明了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形.
3.预备定理: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图所示.
教材通过探讨的方法,根据题设中有平行线的条件,结合5.2节例6定理的结论,再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从而得出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这里要强调的是:
(1)本定理的导出不仅让学生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的证明打下了基础,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由本定理的题设所构成的三角形有三种可能,除教材中两种情况外还有如左图所示的情形,它可以看成BC截两边所得,其中,本质上与右图是一致的.
(3)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作题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如本定理的比例式,防止出现的错误,如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4)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还应给学生强调,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对应边应写在对应位置.
(5)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形象性语言,如:有平行就有成比例线段,有平行就有相似三角形.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正确理解相似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打下基础.
3.重点学习了预备定理及注意的问题.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2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教材是<译林版七年级英语>。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单元第一课时DreamHomes中的Welcometotheunit部分.本单元的主题是“梦想家园”
二.说教学内容:
(一)依据新课标,本课时要达到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识别不同的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2能力目标:认识不同国家及其首都的英语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谈论学生自己的理想居所,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居住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并在成功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本课的重点:是用Wouldyouliketodo...I’dliketo...谈论自己心中的理想居所。
(三)本课的难点:是用Thecapitalof...is...句型谈论不同国家及其首都。
三.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五:下面我将结合我的课件来说一说我的教学步骤:
Step1.,导入新课。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我采用了Freetalk的形式:ifyouhaveenoughmoneyandtime:Whatcountrywouldyouliketolivein?Whatcitywouldyouliketolive?”引导学生运用I’dliketo.”进行回答”而导入新课的。
step2.新授countriesandcapitals
(1)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新授表示国家的生词时,由提问问题:Whatcountriesintheworlddoyouknow?然后教授新词。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知新单词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
(2)接着,我采用了放图片与猜问题相结合的形式:whatnameisit?whatcountryisitin?,让学生猜这些图片是什么地方,在什么国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把课件制的有声有色,例如:展示出一张富士山的图片让学生猜问题,并再次带读Japan(日本)一词并用同样的方式呈现美国的白宫、法国的艾菲尔铁塔等几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学习这些国家的英语名称时。并且配有任务型活动:
Taskone:Lookatthepictures,haveaguess:
Tasktwo:fillintheblank(page7Part(A))
通过上述活动既完成教学目的之一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接着,我将呈现天安门的图片,引出“首都”的概念,带读capital(首都)这个单词.
Taskone:pairwork(口语练习编对话)两人一组,根据问题:whatnameisit?whatcountryisitin?whatisthecapitalof......运用表示国家及首都的单词编写对话。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国家及其名胜,取代了传统教学枯燥的说教,并激发了学生对课本难点句型操练的积极性,很好地完成了认知不同国家及其首都的英语表达方式这一教学目标。
Step3:利用插图导入话题二Wherewouldyouliketolive?围绕听力训练,课本comicstrips部分的内容难度不太大,我采用了“听录音,回答问题”的形式来处理的再由学生结对表演对话,主要训练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Step4:Sumup最后对这节课进行简要的总结:
1.识别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2.认识不同国家及其首都的英语表达方式。
3.一些词组和句型:wouldyouliketo…?
I’dliketo…Thecapitalof…is…
Step5:Exercise:达标检测
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我设计一个showtime,也就是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点,所出的练习题,在有限的时间内,看看哪位同学做得又快又准。这样既检测了达标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表现能力。
Taskone:首字母填充:Tasktwo:根据题意完成句型
Taskthree:根据中文完成句子:Taskfour:Writing
Step6:Homework:
六.说教学反思
1.以人为本的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活泼的情绪下,自愿主动的学习和探究。
2.教师要有爱心和童心。尽量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情景、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译林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说课。
谢谢各位领导、老师聆听!期待各位老师的指导!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3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氢键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写出NaCl、CO2、H2O的电子式。
2.NaCl晶体是由Na+和Cl—通过形成的晶体。
一、离子晶体
1、概念: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
2、空间结构
以NaCl、CsCl为例来,以媒体为手段,攻克离子晶体空间结构这一难点
如图为NaCl晶体结构图,图中直线交点处为NaCl晶体中Na+与Cl-所处的位置(不考虑体积的大小)。
(1)请将其代表Na+的用笔涂黑圆点,以完成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并确定晶体的晶胞,分析其构成。
(2)从晶胞中分Na+周围与它最近时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多少个?
下图中心圆甲涂黑为Na+,与之相隔均要涂黑
(1)分析图为8个小立方体构成,为晶体的晶胞,
(2)计算在该晶胞中含有Na+的数目。在晶胞中心有1个Na+外,在棱上共有4个Na+,一个晶胞有6个面,与这6个面相接的其他晶胞还有6个面,共12个面。又因棱上每个Na+又为周围4个晶胞所共有,所以该晶胞独占的是12×1/4=3个.该晶胞共有的Na+为4个。
晶胞中含有的Cl-数:Cl-位于顶点及面心处,每.个平面上有4个顶点与1个面心,而每个顶点上的氯离于又为8个晶胞(本层4个,上层4个)所共有。该晶胞独占8×1/8=1个。一个晶胞有6个面,每面有一个面心氯离子,又为两个晶胞共有,所以该晶胞中独占的Cl-数为6×1/2=3。
不难推出,n(Na+):n(Cl-)=4:4:1:1。化学式为NaCl.
(3)以中心Na+为依据,画上或找出三个平面(主个平面互相垂直)。在每个平面上的Na+都与中心Na+最近且为等距离。
每个平面上又都有4个Na+,所以与Na+最近相邻且等距的Na+为3×4=12个。
(1)含8个小立方体的NaCl晶体示意图为一个晶胞
(2)在晶胞中Na+与Cl-个数比为1:1.
(3)12个
3、离子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1)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又取决于什么?在离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和构成离子键的粒子是相同的,即都是阴、阳离子。离子晶体发生三态变化,破坏的是离子键。也就是离子键强弱即决定了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又决定了晶体稳定性的强弱。
(2)离子晶体中为何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
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既可以看作是带电的质点,又要以看作是带电的球体,其中,阳离子总是尽可能的多吸引阴离子、阴离子又总是尽可能多的吸引阴离子(只要空间条件允许的话)这种结构向空间延伸,即晶体多大,分子就有多大,晶体内根本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整个晶体就是一个大分子。
4、离子晶体的判断及晶胞折算
(1)如何判断一种晶体是离子晶体
方法一:由组成晶体的晶格质点种类分:离子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方法二:由晶体的性质来分:
①根据导电性:固态时不导电而熔化或溶解时能导电的一般为离子晶体。
②根据机械性能:具有较高硬度,且脆的为离子晶体。
(2)什么是晶胞?如何由晶胞来求算晶体的化学式?
构成晶体的结构粒子是按着一定的排列方式所形成的固态群体。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叫晶胞。
根据离子晶体的晶胞,求阴、阳离子个数比的方法?
①处于顶点上的离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8属于晶胞。
②处于棱上的离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4属于晶胞。
③处于面上的离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2属于晶胞。
④处于体心的离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题目:在高温超导领域中,有一种化合物叫钙钛矿,其晶体结构中有代表性的最小单位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
(1)在该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钛离子有多少个?
(2)在该晶体中氧、钙、钛的粒子个数化是多少?
由图看出,在每个钛离于的同层左、右与前后、上下各层中都紧密排列着完全相同的钛离子,共有晶胞边长的6个钛离子。
至于同一晶胞中独占三元素粒子个数比,则从每种元素粒子是晶胞中的位置考虑。Ca2+位于立方体的中央为一个晶胞所独占;钛离子位于晶胞的顶点上,为相邻两层8个晶胞所共有(左右、前后、上中下、左右前后4个而上下中相同重复共8个),而每个晶胞独占有8×1/8=1个。氧离子位于棱上,在同一晶胞中,每个氧离子为同层的4个晶胞所共有,一个晶胞独占12×1/4=3个。故氧、钙、钛的粒子数之比为3:1:1
5、总结
1.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叫离子晶体。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离子键,因此,离子晶体一般硬度较高,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
2.一般地讲,化学式与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KCI<NaCI<NaF。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知道二力平衡、平衡力的概念及物体的平衡状态;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领会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
过程与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二力平衡概念及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师生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物理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科学。感悟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价值。产生学好物理,为将来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打好基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也越来越高档。这里有一部遥控ae86小汽车,请一位同学操从汽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其他同学观察小汽车的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一同学操从汽车,其他同学观察。
师:请同学们分析小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哪些?
学生:交流。
师: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其他运动状态称为非平衡状态。
学生活动:分析物体处于两种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师:如果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如果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离平衡,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屏幕展示: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二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就称这二力是平衡的。(这二力叫平衡力)
分析。平衡力不是一个力,一般是两个力(一对)。
师:根据二力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要判断物体受到的二力是否平衡,只要看在这二力作用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请指出哪几个力平衡?
学生举例:拖在手中的一本书、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匀速行驶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等。
师:物体受两个离的情况很多,但物体受二力作用时,有时处于平衡状态,有时又不是。如,托在手上的书加速向上运动、直升飞机减速下降等。说到这里,我们同学是否产生了一些疑问?想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问:(省略)
师: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二力平衡时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二力平衡时,二个力可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可能要相等,方向可能要相反……
师:下面我们就用桌子上的小汽车来探究它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两个拉力平衡时,大小是否要相等……
屏幕展示: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是否要相等?
二力方向是否要相反?
二力作用点是否要相同?……
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5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理解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请同学们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大致估计一下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
关于气温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
(提问)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阅读书上例子,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提问)我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气温是变化的还是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
可从空间与时间上进行多方引导,例如:一天、一个月、一年,国内与国外,我国南方与北方等等,得出结论。
(板书)气温的变化
(副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
(提问)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请大家阅读课文,自己都有哪些值,这些值是如何得出来的。
常用于描述气温的值有: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这些值都是通过观测与计算得来的。
(提问)气温是如何观测的?(视频链接:气温观测和记录)
(提问)读图“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图,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图上纵坐标代表什么?横坐标代表什么?
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读数。
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叫什么?
读出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与读数。
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什么?
(展示图片)出示孟买和亚库茨克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比较两地气温年较差大小,并气温年较差与气温年变化大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变化就大,反之则相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
一、气温与生活
气温的变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今天请大家根据所给数据亲自绘制一张气温曲线图。(南半球某地气温资料)
提问:这幅图的形状与我们上节课阅读的气温曲线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南半球为波谷形,北半球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不同地点在同一时间的气温不同。
板书:三、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等温线特性示意图
提问:回忆等高线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温线。
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邻两条等温线的差。
大屏幕或挂图展示世界一月气温分布图(动画链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以北回归线为例观察海洋和陆地气温有何差别?说明什么问题
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夏季相反。
爬山时,感觉山顶比较凉爽为什么?
(学生讨论)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三、气温的分布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6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懂得尊老爱老是一种美德,并努力做一个尊老爱老的好学生。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和有关图片。
2、事先让孩子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有关民俗。
活动过程:
一、老师开始语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年的9月9日是重阳节,民间也常在该日举行一些祭祖与敬老活动。2012年,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这节班会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重阳节以及尊老、敬老的传统。
二、老师讲解重阳节的来历,通过故事《重阳节由来的传说》,加深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识。
三、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人们有丰富的活动,询问学生知道哪些重阳节的习俗,如登山、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然后老师详细讲解重阳节的习俗及演变。
四、让学生分组读、齐读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加深对重阳节习俗的理解。
五、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解重阳节蕴含的尊老敬老的意义,播放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图片和视频中哪些人的做法是对的,哪些人的做法是错的,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六、全班齐读尊老敬老的名言,加强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7
Unit1Howdoyoustudyforatest?(SectionA1b,2a,2b)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学习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其话题是“谈论怎样学习”围绕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Istudybydoing…”展开,使学生通过听力训练,针对学习中的困难给别人提出建议,并对别人的学习方法做出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听,学会用“by+doing”短语表达学习方法。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4、让学生通过听,了解英美国家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by+doing”短语表达学习方法。
难点:通过听,正确运用英语表达自己学习英语的学习方式及遇到的困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学生准备:收集学英语的方法。
教学步骤Step1:Leadin
LetseveralstudentstalkabouttheirwaystostudyEnglishonebyone.
A:Istudybyworkingwithagroup.
B:Istudybylisteningtotapes.
C:Istudybymakingflashcards.
…
Step2:Listening
Task1:Listening(1b)
Beforelistening.Askstudentstolookatthepicturesfromatoccarefullyandtrytoexpresshowthesestudentsstudyforatest.
Picturea:Shestudiesbymakingflashcards.
Pictureb:Hestudiesbylisteningtotapes.
Picturec:Hestudiesbyaskingtheteacherforhelp.
Whilelistening.Studentstrytograspthedetailsandwritelettersfromthepicturesabove.Thenchecktheanswerstogether.(It’seasyforstudentstofindtherightanswers.)
Answers:
1、a2、c3、b
Afterlistening.Askstudentstorecitethetargetlanguagesandthenactthemout.
Model:
S1:HowdoesMeistudyforatest?
S2:Shestudiesby…
Task2:Listening(2a,2b)
Beforelistening.Askthestudentstolookatthepictureandanswertheteacher’squestion.
T:Whataredoing?
Ss:…
Askstudentstoreadquestionsfrom1to5andanswerfromatodandpayattentiontothestructuresofthesentences.
Whilelistening.Askthestudentstolistentwiceandfinishthetasksof2aand2b.Thenletstudentschecktheanswerstogether.Ifnecessaryplaythetapeagain.
Answers:
1、(√)DoyoulearnEnglishbywatchingEnglish―languagevideos?(d)
2、(√)Doyoueverpracticeconversationswithfriends?(b)
3、()Whataboutlisteningtotapes?()
4、(√)Whataboutreadingaloudtopracticepronunciation?(c)
5、(√)Haveyoueverstudiedwithagroup?(a)
Afterlistening.Askstudentstoreadandrecitethetapescripts.Andexplainsomelanguagepointsifnecessary.
Step3:Homework
Recitethesentences“Istudybydoing…”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39;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08年奥运村模型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你熟悉的图形吗?
(2)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小玩意,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9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
【板书】二、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
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1.无
变化思考。
2.剧烈燃烧、发白光
回答:木炭与氧气反应是有条件原。
3.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设疑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记笔记巩固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总结反应表达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进行环保教育。
【板书】2.硫+氧气二氧化硫记笔记
【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生成的物质叫五氧化二磷。
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请描述五氧化二磷的颜色、形态。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观察并描述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回答:白色、固体
总结反应表达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板书】3.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记笔记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瓶底有少量水。
描述实验现象: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记笔记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
(更剧烈)(活泼)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
学生氧气的检验方法。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真情为,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及时复习科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做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在变成无色液体(D)在变成白色固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附2:课堂练习二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镁带(B)红磷(C)硫粉(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A)氧化铁(B)三氧化二铁(C)四氧化三铁(D)氧化亚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A)硫粉(B)铁丝(C)木炭(D)镁带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燃(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闻氧气的气味
7.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8.要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最好在空气中燃烧()
(A)碳(B)硫(C)蜡烛(D)磷
9.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简述操作过程)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C3.C4.C5.A6.B7.B8.D9.略
附4:随堂检测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B)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氧气为无色(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磷在氧气中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A)发红光(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火星四射
(D)产生大量白烟(E)发出淡蓝色火焰(F)发白光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燃性(B)能支持燃烧(C)不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小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B)伸入燃烧的木条
(C)加水观察气体的溶解性(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轴对称图形”,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图形”是第五章“轴对称”的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则重要内容,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应用。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很多事物,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形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以“感受生活——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归纳总结————应用实践”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
1、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电化教学。在课的开始,结合多媒体动画,从优美的生活场景中抽象出蝴蝶、蜻蜓、树叶这三个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法:观察猜想、共同探讨、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应用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可见,“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会什么”更重要.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制作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课件;模具、实物、投影、胶水。
学生准备、剪刀、各种美术颜色、美工刀一把、白纸若干。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
故事引入:(师讲故事的过程中播放动画)
实验探究
探究一
问题1: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问题2:你能将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其他图形呢?(在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验证、方法一:动手操作“扎纸”实验。)
方法二、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有几条呢?
探究二
学生活动.做“印墨迹”实验: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有什么特征?
完成上面实验后,启发引导学生有什么发现?在于同伴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轴对称的概念、
接下来给学生例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加深印象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问题3、你能说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吗?先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特征,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最后教师加以点评,得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拓展应用
1、让学生设计一个优美的轴对称图案。展示自己的作品,体会创作时的快乐和意想不到的图案美和成就感.
2、欣赏反思,提升认识。师、请看这里!音乐声中,教师配音介绍,学生谈感受。舞姿优美典雅的舞蹈——“千手观音”、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历史悠久的北京天坛、巍峨高耸的法国埃菲尔铁塔、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体会或困惑?课后作业
1、教科书第117页习题5.1的第1、2、3、题。
2、教科书第114练习第1、2题
五、教学实践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1、在学习中实践,我学习了金石中学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2、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研修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课堂不只是教师个人的舞台,还应是师生心灵对话、情感交流的舞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的教学交流平台,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3、在反思中收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1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 , .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 , , ,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 (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 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
2. P5[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 才有意义.
3. P5例1填空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4. P12[拓广探索]中第13题提到了“在什么条件下,分式的值为0?”,下面补充的例2为了学生更全面地体验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两个条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这一类题目的解.
四、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 ,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 .
3. 以上的式子 , , ,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 分式: , ,
2.(1)x≠-2 (2)x≠ (3)x≠±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 ; 整式:8x, a+b, ;
分式: ,
2. X = 3. x=-1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2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原因、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们已学过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我国经历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二、新授:
学生看书P64—67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起止时间
开始:1956年底(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结束:本世纪(21世纪)中期(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长历史时期,上百年时间。
(3)性质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还处于初级阶段
(1)历史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2)现实原因
第一: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工业、总体上),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参照P65表格)。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还不高(参照P65最后一段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复习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全面认识这一主要矛盾
第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
第二,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3)怎样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本质
(1)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
承上启下: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有哪些?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3
一、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与热情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学-兴趣的培养,因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表现,同时也是养成良好学--惯的基础和前提。在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实践中,通常我们是基于提高学生对体育重要性认知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而笔者认为应当培养他们的热情,发自内心地喜欢体育运动,能够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正如很多学生喜欢NBA,因此在篮球学-与竞技过程中感受到了篮球的魅力;有的`学生喜欢足球,甚至请假、熬夜看20__年的巴西世界杯。这些都说明,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喜爱,促使他们表现出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这一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与热情方面多下工夫。二、做好体育课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之前,应当重视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主要是学生身体状态准备,预先引导学生做好热身活动,以免在教学、运动或者体育竞赛过程中,因活动不充分而受伤。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各器官机能,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温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和比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预防受伤。课前准备过程中,心肺活动两三分钟即可,()身体肌肉只需二三十秒钟,就能发挥其能力。因此,在课前教学过程中,应当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运动项目学-所需要的良好身体状态,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课教学质量。三、适当地引入集体游戏和竞技项目实践中可以看到,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严重的束缚,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引入一些可激发学生激情的活动项目。采取自我激励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旦学生遇到困难,应当告诉他自己不比别人差、我是最棒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和竞争合作意识。体育教育是现代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良好-惯。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4
[一]、活动课题:优点“轰炸”
[二]、活动目标:学生通过活动,寻找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解决如何与人共处,团结合作的问题。
[三]、活动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看你们这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就如同一朵朵盛开的童子面茶花,如果你肯笑一笑,相信这朵花会开得更灿烂、绚丽,不信,你试试看!
好美!真心希望你们天天快乐,笑口常开!
可是,在咱班有不少同学有他们内心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大多来自于同学间的相处,有的甚至提出要求调换同桌、小组、宿舍。那么同学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才能消除烦恼,使自己快乐起来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来解决的问题。
二、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散文,看看能否从中受点启发。
(展示课件1)学会欣赏一棵树
一棵树,若花不好看,也许叶子好看;花叶都不足观,也许枝干错落有致;花叶枝干皆不中看,也许它生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远远地看起来,流露出几分美感。只要你肯去欣赏它,总可以发现它的美。
提问:1、同学们,这段话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它?
2、从这段散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欣赏,欣赏又有何作用呢?我再请你们观赏一个精彩的故事。(展示课件2)
《山羊和骆驼的故事》(略)
师提问:看了这段故事,你有何收获,能否跟老师,同学们说一说。(生答略)
四、所以,教师希望你们首先要学会欣赏他人,那到底应该如何欣赏一个人呢?老师这儿有几种行为,请同学们谈谈你怎样欣赏他们。(展示课件3)
(1)小刚趁同桌不注意,悄悄地取走了她放在书包里的十元钱后听老师分析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他又悄悄地将钱放回原处。(生答略)
师点评:欣赏也是有原则的,小刚偷拿加别人的钱,这种行为极不道德,我们不能欣赏;小刚通过自我教育,知错改错,这一点值得我们欣赏。
(2)考试卷发下来了,欣欣得了“优”,他十分开心,而丽丽呢,只得了个“良”,她十分难过,伤心地哭了。(师问:你欣赏谁?欣赏他哪一点?)
哭过这后,丽丽擦去脸上的泪水,面对自己做错的题,她重新思索,实在弄不明白的,她又去请教欣欣,欣欣呢,也没嘲笑丽丽,而是耐心地为她讲解,一遍又一遍,直到丽丽真正明白为止。(师问:请问你们怎样欣赏他们?)
生答略,师随机点评。
五、看来同学们的认识也有所提高,那我们就来看看身边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来欣赏他们,优点大家说,来个优点“轰炸”如何?谁先来说。(展示课件4)
1、单个同学举事例说明,师请被欣赏的同学谈感受,谈体会。师适时恰当点评。例如,让学生自悟出,欣赏他人也是自己学习、进步、提高的过程,你尊重、理解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友情,你就会觉得快乐;欣赏别人的同时,也要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2、邀请几位同学做嘉宾上场,请大家来欣赏他们,帮他们找优点,师请嘉宾谈感受与体会。
师点评:被人欣赏是一种快乐、幸福,能找到自信,会更加努力。
3、小组内交流,互相欣赏。请两个小组上场,演示如何互相欣赏。师点评。
六、同学们找的优点还真不少,优点“轰炸”了我们班,大家说也说不完,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变得宽容,欣赏别人的优点,提高完善自己。欣赏别人,被人欣赏同样快乐。只有这样,你才能与人相处愉快。
下面,咱们轻松一下,我请三组同学上场,参与一个游戏。
游戏规则:三人一组,分别遮住一人的眼,绑住一人的双手和另外一人的双腿,代表不同的人自身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再给每组两个球,代表贵重物品。要求三人团结合作。将贵重物品运送到目的地。学生游戏过程(略)
师:轻松有趣的游戏结束了,你有何收获?
生答(略)
师点评:只有彼此欣赏,团结合作,才能将一件事情做成功。
七、是啊,看来欣赏的确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展示课件5)
《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细细地欣赏自已周围的人与事,
你会发现生活本来就很美好。
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它会冲洗掉你内心的嫉妒和烦燥。
你能欣赏别人学业的精湛,
你的成绩也会步步樊高;
你能欣赏别人品格的纯正,
你的心胸也会像大海一样掀起波涛。
你能欣赏大地的每一道晨曦,
你的心情就会被彩云围绕;
你能欣赏天空中的每一丝细雨,
你就会有一个明净而清新的头脑。
你能欣赏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
你的前程就会被金色的阳光笼罩;
你能欣赏父母遗传给你的各种特点,
你就具有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容貌。
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它使你充满自信,永不烦恼;
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它使人铁人生更绚丽,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这首诗真正道出了欣赏的作用,希望你们从小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培养广阔的胸襟,学会与人共处,团结合作,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人生难免会遇到几种烦恼和困难,希望同学们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快乐的心情,才能有信心,有勇气去战胜困难。世界上风光旖旎,等着你去欣赏,古今中外文化渊博,等着你去欣赏,希望你们笑对人生。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5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程名称:Unit3Whydoyoulikekoalas?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40分钟
(一)学生分析:
1.本班学生对学习英语较感兴趣,能积极参加各种调查、采访、表演等实践活动。
2.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遇到问题敢于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能大胆用英语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forit!”七年级的《Unit3Whydoyoulikekoalas?》第一课时,主要话题是学习动物名称,并讨论喜好某种动物的原因。通过话题的讨论喜欢动物的原因,增强了动物名称的词汇量,还增强课堂学习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有关动物的名词:tigerelephantkoaladolphinpandalionpenguingiraffe
2.学习并运用品质的.形容词:cutesmartshyuglycleverbeautifulfriendlyquietlazy来描述动物.
3.掌握下列句型Whydoyoulike…?.Becausethey’re….使学生熟练表达喜好并陈述原因。
语言能力目标
1.学生能熟练谈论自己喜爱的动物并给出理由。
2.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在游戏和小组竞赛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勇于展示自我的能力,从而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获取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
途径:Guesinggame,groupwork,pairwork,survey,Internetteaching.
2、教学辅助手段
采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图片,充分利用网络教材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教学步骤
(七)教学反思
本课时本人使用网络教材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设计的,既让学生体验到网络教材的丰富资源,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运用网络教材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课堂容量更大了;学生的知识输入面更广了;图文并茂,发音标准的动画会话,使句型示范得更加到位了;学生操练的形式更多了。这些都是网络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享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以“导演”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如自由会话、游戏、调查与回报,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网络教材中的课本图像和同步练习中字体较小,投影效果不佳。在课堂中使用网络教材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及时做笔记,教师最好在课后板书在黑板,让学生在课后摘抄下来,以便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6
教学目标:
1、由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观察叶片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39;能力。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尝试回答观察水循环课件演示,启发
动手实验叶片结构指到实验
探究气孔结构气孔结构引导实验分析
观察尝试回答气孔开闭机制课件演示
联系实际蒸腾作用与水循环范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
出现绿色植物及课题的画面,播放音乐观看,进入情境引言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植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应具备哪些外界因素?
这些非生物因素在不同地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请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沙漠中什么地方会有植物生长?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回答
引导,建立联系
展示图片
适时提示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欧姆是德国的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科学的痴迷程度让人十分钦佩。一次,他走在大街上,但脑子里还是想着一道没有解决的数学题目,这时一辆马车从身边驶过,他却将遮挡车棚的黑色帘子当成黑板,他快步赶上,想在“黑板”上验算题目,遗憾的是“黑板”跑的太快了,欧姆还没有将题目写在上面,“黑板”就离他远去,欧姆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不是感动你了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欧姆带给我们的经典规律——欧姆定律。
【自主预习案】
如果用一句话将上节课所学的两条规律简要的概括为一句话,具体表达为
,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主要描述了、和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物理量用符号分别表达为、和;这三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和
。
(3)欧姆定律用公式表到为,由公式可知电压的计算公式为,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课堂探究案】
1、关于公式,你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关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
欧姆定律是电学基本的物理规律之一,我们在运用它进行计算和判断时要注意,该规律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不能把它当成纯粹的数学公式来理解。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达为,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各个物理量都是相对于同一段电路而言的;用此得到的推导公式有:和,对于公式理解时要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街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的通过导体的电流没有关系,公式反映的物理意义是同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2、应用一,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
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练习1: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32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3、应用2:已知电阻、电流,求电压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练习: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4、应用3:已知电流、电压,求电阻
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和灯泡串联,测得它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0.18A,再用电压表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0V,试计算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当堂训练案】
1、对式子R=U/I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无关
D、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则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一段导体接在电源电压为8V的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若将这段导体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上,这段导体的电阻为
A.10ΩB.20ΩC.40ΩD.80Ω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若电源电压为3V,被测电阻为20Ω,则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A.0~3V、0~3AB.0~15V、0~3A
C.0~3V、0~0.6AD.0~15V、0~0.6A
在图8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电表读数为2V,电流表谳数为0.5A,则电阻R2的阻值为Ω。
初中教案最新模板下载篇18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注意事项及要求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使身高增长,体重增加,呼吸机能和心脏功能提高。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各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上课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1)上课着装要整齐,得体。尽量身穿运动装,必须脚穿运动鞋或布鞋。
(2)上课必须纪律严肃认真,积极听课,认真训练,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3)上课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口令,一切行动听指挥。
(4)上课必须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注意自我保护。
体育健康课达到的其他教育效果:
(1)培养吃苦、耐劳、坚韧的精神。
(2)养成力争上游、不服输的思想品德。
(3)加强道德情操的养成、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值,促进骨骼和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身体长高,还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体育运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
初中生形体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初中生的骨骼增长较快,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易发生弯曲和变形,能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拉力都较弱;肌肉的发育以长度增加为主,肌肉细长,肌力较差。容易疲劳,所以在在形体训练中要注意:
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姿势;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要变换体位练习,以促进形体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