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使教师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优秀的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2、愉快的学习歌曲《刷牙歌》。

3、让幼儿了解怎样保护牙齿以及健康的牙齿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愉快的演唱歌曲。

3、根据内容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电子琴、光盘、DVD、电视、牙刷实物、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在本次活动中,我先课件出示了懒羊羊牙痛的表情,来吸引他们的眼球,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提问:“你们看,图片上懒羊羊怎么了?”让幼儿通过想象思考。

2、接着我完整的演唱歌曲《刷牙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原来懒羊羊难过的原因是因为他长蛀牙了!

3、接着进行进一步的提问:“你们听到歌词里面唱到了什么内容?”通过提问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

4、接着播放光盘《刷牙歌》,同时依次放歌词内容图片(牙刷/一只手拿着一把牙刷/大嘴巴/没有蛀牙的牙齿)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点,让孩子借助图片来熟悉歌词,这样孩子一目了然就会记住歌词的内容,并且对这样的图片对唱的方式感到非常有兴趣。

5、接下来我就轻声的借助图片带着孩子一起熟悉歌曲。

6、待整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孩子们都记得差不多了,最后完整进行演唱,让幼儿进行学习。

(二)自编动作律动表演

师电子琴伴奏,幼儿表演。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歌词的记忆。

(三)教师总结:我们要养成每天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要不然就得象懒羊羊一样,再也不能吃好吃的东西了。现在谁能给老师演示一下应该怎么样刷牙呢?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演示。

(四)延伸环节:课件出示动画片懒羊羊吃零食的场景,让幼儿自己来说吃完东西应该怎样做?怎样保护牙齿?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我们会非常快乐。

(五)结束环节:全体演唱《刷牙歌》边唱边表演。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2.学习去点子默唱,并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示默唱部分的节奏型。

3.体验用多种方式演唱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演唱能力,游戏时提高自控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指棒一根,油性蜡笔一支,干抹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出示小狗图片)师:你还记得谜面里小狗的名字是什么?(小花)我们一起来和小花打个招呼!

幼:你好,小花师:小花会是谁家的小狗呢?(老爷爷)教师模仿老爷爷咳嗽声音师:小花原来是张家爷爷的小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张家爷爷的小狗》

二、学习新歌,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唱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提问: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张家爷爷的小狗》(请1—2名幼儿说)你听到了什么?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初步学唱

(1)幼儿回忆歌词,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小朋友看这张图谱,你觉得哪里最特别?

教师解说点卡图示:这里有三行点,表示三句话,每一句话有五个点,每个点表示一个字

(2)引导幼儿朗诵歌词师:看着图谱我们一起把歌词有节奏的说一说。

(3)初步学唱(2遍)师:试着把它唱一唱吧!会唱的小朋友请你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

3.学习用轮唱和齐唱、叠加和齐唱的的方式进行演唱

(1)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图示,讨论演唱方法。

师:这里有三行点,正好我们也有三组,可以怎么唱?(每一组唱一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大家一起唱。

看指挥学习用轮唱和齐唱

(2)师:在打击乐《杂技表演》活动中,我们学了一种新的演奏本领,你还记得吗?(叠加)叠加是什么意思?(一组一组加进来)看指挥学习叠加唱和齐唱提醒幼儿:小眼睛看仔细了才能唱得更好听!

三、学习默唱,体验歌唱的快乐

1.教师分别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三个字、后一个字、后四个字进行默唱,鼓励幼儿在默唱时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示(拍头、拍肩、拍腿等)师:今天我们要挑战一个新的歌唱本领,有没有信心!

(1)教师先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三个字师:我划去了几个点?是哪三个字?应该唱哪两个字?待会儿我们把划去的字唱在心里,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示幼儿学唱中间三句后完整演唱

(2)划去每句歌词的前两个字,学习默唱师:刚才我们把划去的字唱在心里,这种唱法称为默唱。

(3)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一个字,学习默唱,在默唱时用拍手动作表示。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去点子的方法,在默唱时做木头人(请2—3名幼儿上来去点子)

四、玩游戏,对默唱游戏进行复习巩固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师:待会儿我们站起来玩游戏,边唱边走,当默唱时马上做一个木头人的动作。

2.幼儿起立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挑战了新的歌唱的本领,就是去点子玩默唱游戏,课后小朋友可以试着再唱一唱,让你的歌唱本领越来越强好吗?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3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阅读题目:

21.请简要赏析“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

《春江花月夜》参考答案:

诗篇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月光洒在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又是思妇绵绵不断的相思,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要赏析“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内容、艺术手法。首先要读懂整首诗,抓住这两句诗的意象,明确意境特点,分析艺术手法,理清诗人的思想感情。“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帖上拂还来”这两句大意是:渗透着离愁的月色困扰着思妇,任凭她把帘子卷起放下,月光总是卷不走;任凭她把捶衣石拂来拂去,月光还是拂了又来。这两句诗是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又是思妇绵绵不断的相思,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贝多芬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阅读方法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或者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重点]:目标2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电教设备]:多媒体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解词的掌握情况

2、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四、出示目标

五、达成目标

(一)整体感悟: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解释说明)

3、文中贝多芬的那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要求学生:速读全文,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小结

(二)重点研读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师导入: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写作练习:

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六、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七、布置作业:

按照预习的要求,预习14课文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5

音乐欣赏《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

活动名称:音乐欣赏《梁祝之化蝶》

活动准备:多媒体、图片、音乐等。

活动重点: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音乐欣赏《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绕腕组合动作。

2、复习《勾绷脚》,要求用较规范的动作完成。

3、喜欢律动活动,从中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准备:

录音机;《森林狂想曲》、《钢琴曲》、《鸟飞》、《健康歌》音乐磁带;垫子。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健康歌》

幼儿手拿垫子跟随老师听音乐合节奏做热身运动进场(幼儿自由散开,尽量舒展动作)

二、导语

(手机:铃……)“喂,您好!哦,是小红帽的妈妈呀,您很忙请我们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来是吗?好的,您放心好了。恩,好的,再见。”“小朋友,小红帽的妈妈让我们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来,我们小朋友愿意吗?”(愿意)好的,让我们采些水果和鲜花去好吗?要采水果和鲜花要转动手腕才可以,先看老师做一遍。(音乐)

三、新授手腕组合

A、教师完整示范动作。

B、幼儿非步骤学习绕腕组合

1、幼儿学习采苹果的动作

(动作要领:立直、拍腿、提腕、转腕、压腕)

2、听口令做一遍才苹果的动作。

3、学习采鲜花的动作

(动作要领:跪坐、摊手、转腕、推手)

4、听口令做一遍采鲜花的动作。

C、听口令完整跟老师连起来做动作。

D、听音乐合节奏跟学动作。

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采苹果和采鲜花的本领了,好的,现在我们就去喽!

四、复习‘勾绷脚’

“带上我们的礼物,还要穿过一片森林才能到小红帽外婆的家,小脚丫准备了”复习‘勾绷脚’音乐:森林狂想曲

“外婆家到了,送给您外婆,外婆夸我们呢!小朋友真棒!小朋友,刚才我们的小脚丫走了这么久,一定累坏了吧?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音乐:摇篮曲。

五、退场

“天黑了,我们还要送小红帽回家呢,仙女让我们变成了小天使飞回去。我们回家喽!

音乐:律动鸟飞碎步退场。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7

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

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

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重点: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重点欣赏其中的“渔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结合画面欣赏音乐的方法促进对乐曲的理解。)

说教学程序

一、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

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②这首乐曲用主要乐器是什么?

(带着问题欣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还能提高他们想象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要求学生有个性的联想可以与众不同,只要你确定是根据音乐想象的,就是正确的。往往音乐是中性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再说,本来《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给他取的名。)

二、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结合图片和音响资料认识和了解它们的音色以及表现力。

认识乐器并了解它们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乐中的弹拔乐器,有丰富的表现力,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接着放有关琵琶音色方面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箫:音色悠扬动听,往往表现柔和的月光。(放有关箫音色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箫的音色,加深记忆。)

③筝:音色明快,往往表现流水,有著名的独曲《高山流水》。(放有关筝的音响资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师对这首乐曲的感受。(是我根据音乐画的一幅画,并朗诵诗句,促进学生的理解。)

四、讲解结构

1、展示乐曲的题目《春江花月夜》。

2、介绍《春江花月夜》

3、结构

引子

主题: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风回曲水

花影层叠

变奏水云深际

渔歌唱晚

洄澜拍岸

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

尾声

五、理性欣赏

(因为刚才一开始就进行了没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赏,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必须系统的、理性的欣赏。让学生结合画面和老师的讲解来理解音乐。)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弹挑、轮指、模拟江楼上阵阵低沉的鼓声。使人联想到一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箫和筝奏出的声音,似春风在江面上吹起的层涟漪。江面显得那么的静。

主题:江楼钟鼓:让学生看谱子听音乐。(主题是全曲的基础,一切音乐都是由主题变奏而来,因此要熟悉主题旋律。)

月上东山箫的演奏表现月亮在东山升起。

风回曲水利用琵琶的滚奏、轮指来演奏,表现了岸边的花草、垂柳在晚风的花影层叠吹指下,婆沙起舞,频频点头的情景。

水云深际表现了江面上、空旷朦胧,水天相接,连锦不断的远山在皎洁的月光下隐约可见。

渔歌唱晚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为重点欣赏,它表现了船越来越多,由远而近,江面上顿时热闹起来,江水拍打着江岸,人们在玩耍打闹,欢歌笑语,洄澜拍岸尽情享受,这美丽的江南之夜。人们玩到了深夜,该回家,他们渐渐的远去,江面上恢复了平静。

让学生讨论:

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江面上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江水拍打着江岸。

1、这段音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个场面的?

2、是怎样表现的?(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的了解。最后老师总结。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强,在节奏上由缓慢到激烈,表现了船由远而近,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乐队加入,表现了江面上人们玩耍打闹的情景。②筝有力的划奏与乐队时强时弱的音响,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景象。)

桡鸣远濑

省略

欸乃归舟

尾声:琵琶和筝奏出悠扬、徐缓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后应,结束全曲,它使人联想到:船渐渐远去,江面上风清月白,万籁无声,只有那一轮明月映照着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体现了“静”。

六、手法

静→动→静

远→近→远这首乐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丽的夜景→情→景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3)作者对宇宙人生有着怎样的思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学生重点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明确: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于是引起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所以,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和苏轼“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怅)相比,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比,却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流露出了热爱人生的积极豁达情感,哀而不伤。)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师导: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作者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学生自由朗诵剩余的二十句。

(2)学生朗诵。

(3)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先总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再分写思妇怀远、和游子思归的情绪。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第二层,写思妇怀远。作者是如何写思妇的无限悲苦的?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还拂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由此我们自然想到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三层,写游子想家。全体男学生诵读。

(5)男生诵读。

(6)最后这几句诗写闲潭落花,写春光欲尽,写江潭落月,除了表现春天将尽,一天将尽的意思之外,你还读出什么隐含的意思?

(明确:人生如此短暂,青春如此美丽,可思妇和游子就在这思念的煎熬中,青春将逝,真是令人感伤之至。)

(7)引导学生分析“尽”、“复”、“沉沉”、“无限路”“摇”等字词。

(明确:人有情而江水绝情,江水滔滔向东流啊,春光快被流“尽”了,一个“尽”字真是痛心极了;人有情,而月绝情。月却又一次西斜,将要坠下去了,一个“复”字,说明天天相思,夜夜想念。斜月何以“沉沉”,那不是游子的心情折射吗?。“无限路”表面是写路,暗指游子遥遥无归期。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两地相思永恒。)

(四)“赏”月诵诗:

1、这首诗歌主要描绘哪些意象?

(明确:春、江、花、月、夜。)

2、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月是整首诗的灵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诗人对宇宙的感叹,也是借助月引发出来,思妇游子的思亲怀乡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触动。所以,月在诗歌中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意象了。)

3、诗歌中各处的月有什么不同?怎么读法?

(明确:月初升迷离美妙(高亢)——月中天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月西斜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月落游子想家的哀怨(哀伤)。)

4、自由读这首诗,读出这种美来。

四、课堂小结: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低落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五、作业:

1、搜集与“月”相关的诗句。

2、背诵全诗。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上的一篇诗歌,其作者是张若虚,他的一生只写了两首诗,此诗恰恰成就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千秋美名。后人曾评此诗为“孤篇盖全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的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出发,通过听、读、品、写,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反思这堂课,有得也有失,感受颇深。

成功之处:

巧妙新颖的导入语。人们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导入语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同一般。本课我将导入语设成一副画面,让学生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带动了学生对月的意象的思考,从而为本课月的象征意义做热身。

写作环节的设计。在学生两次阅读后,对内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让他们选取感兴趣的有关月的诗句进行扩展训练,无疑为了让他们通过想像描绘出作者在诗中创设的优美意境,进一步把握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且此环节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唤起了他们积极思考探讨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不足之处:

诗歌读的过少。诗歌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尽管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朗读教学,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我未能采取多种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去品味诗歌,因为读的较少,学生思考的就过少过浅,师生生生互评的也就少了。

课堂环节未能达到“有序与无序”的完美结合,未能引导好学生吃透文章难点。本文的难点意在理解本诗的景情理如何交融的,尽管学生在课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回答,但课后我问及此诗为何能“盖全唐”,学生依旧说不清楚。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将此诗中月的不同象征意义和其他诗进行比较,从而难点解决。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9

一、教学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容易失去耐心,这首《沃尔塔瓦河》比较长。所以要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来聆听音乐,他们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出来。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沃尔塔瓦河》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联想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从而对爱国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能够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初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对比、歌唱、律动、舞蹈等不同形式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集体协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在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音乐中走入教室,教师提问曲名以及布拉格是哪个民族的?从而引出捷克,再过渡到捷克民族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上。(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音乐入手,拉近学生与课题的距离,对之后的学习内容有所期待,能够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新课教学。)

2、新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感受——体验——再感受原则进行)

初步聆听音乐:播放《沃尔塔瓦河》,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描述音乐作品形象。提问学生:为什么听到音乐会联想出这样的音乐形象来?是什么刺激你的想象?(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深入欣赏音乐,分析探索各乐段的音乐形象,理解寓意:①引子:播放引子音乐片段,提问:由什么乐器奏出?它代表着什么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辨别引子中的“冷泉、热泉”。(设计意图:分辨乐器音色展开丰富想象,从对比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②《沃尔塔瓦河》主题: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旋律特点,并指导学生深情地模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设计意图:体会旋律的舒展开阔性,体会乐曲本身的寓意)③林中狩猎:播放《林中狩猎》音乐片段,提问:与前两段相比,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主奏乐器造成音色、音乐情绪的转变?根据音乐联想河水正流经哪里?(设计意图:顺着前面的线索,进一步展开联想,使音乐与音乐要素挂钩,引导学生归纳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④乡村婚礼:播放《乡村婚礼》音乐片段,让学生根据音乐猜测河岸旁正在进行什么活动?引出波尔卡舞曲这一舞蹈类型,并按节奏特点演示基本舞步,教师随机请学生一同跳舞,其他同学随音乐节奏拍手,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设计意图:活跃课堂,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搭建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⑤月光、水仙女的舞蹈:播放《月光、水仙女的舞蹈》的音乐片段,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音乐力度、速度及音乐情绪的转变判断现在可能处于哪个时段?并引导学生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音乐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⑥《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音乐片段,画出简单的旋律起伏线。分组讨论:这段音乐情绪变化了几次,都分别描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设计意图: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让学生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体会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⑦简单归纳交响诗定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往往能更好的记住结论)

3、课堂小结:

再次感受音乐:结合作者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爱国情感的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设计意图: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在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10

目的: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训练。

准备:

龟兔赛的音乐磁带,铃鼓、串铃、乌龟和兔子的手偶

过程:

一、教师引出: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1、放音乐,老师根据音乐的情境操作乌龟和兔子的手偶,看完之后提问:你们知道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吗?(龟兔赛跑)

2、哪一段音乐是乌龟,哪一段音乐是兔子来了,最后谁赢了。(放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一段是谁)

3、请小朋友将其节奏拍出来,什么样的节奏适合乌龟,什么样的节奏适合兔子。

4、请一部分小朋友当乌龟、一部分当兔子,听音乐表演。

二、引出小乐器(不光是我们小朋友喜欢表演,还有人想来参加,你们猜一猜是谁呀?)

1、请小朋友来判定一下,哪一种作乌龟,哪一种作兔子,较适合。

2、如:乌龟适合用铃鼓,那请你们用手把乌龟的节奏拍出来;兔子也一样,也请小朋友用手拍出来。

3、请小朋友自选乐器: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让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

4、听音乐用自己的乐器伴奏,看着老师的手偶:乌龟来了就用铃鼓敲,兔子来了就用串铃。

5、交换乐器,饰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请几个小朋友来分别饰演小乌龟和兔子,其余的人来为他们伴奏。最后交换。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11

教材内容:人音版初二一单元歌曲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2025年音乐教案模板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感受音乐节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领会歌曲情感,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领会歌曲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辅以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讲解法:介绍歌曲作者和创作背景。

示范法:用自己的演唱来表现音乐,来感染学生。

多媒体辅助法:展示以体现歌曲内涵为主题的图片、诗词,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还有: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自己选择编排哈)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方法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演唱的技巧。

尝试法:指导学生自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板书设计

自己编了一般就写下教课标题或者下面的小标题比如我喜欢

大海啊

故乡在大海啊故乡外面画个心形框起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多媒体教学课所采用的的教具有钢琴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1、导入(5分钟)

一般采用情景的方式导入(欣赏形式的课程多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导入)

也可以采用复习上节所学的方式导入

自己编入一段课程导入词(根据课程)

2、新课(20分钟)

(如果是欣赏性质的课程新课设计多采用多听让学生多讨论小组讨论啊教师引导提问学生多听多想多回答然后再总结的方式去设计目的一个要让学生了解体会到歌曲情感)

比如

1、讲解歌曲时代背景

2、讲解歌曲作者

3、学生初次聆听体会歌曲情感

4、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画出歌曲旋律线

(小组合作方式进行)

5、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带着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听歌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果是教学新歌之类的课程新课设计还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课教学)

比如

1、聆听歌曲

2、讲解歌曲节奏强弱规律重难点不好唱的地方

3、设计发声练习曲(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4、学唱歌曲示范演奏教唱跟琴学唱跟录音学唱分小组讨论歌曲情感找同学示范唱抽唱

5、互动环节划出234拍子适合歌曲的指挥手势图,教同学指挥,抽同学演唱,抽同学指挥这样全班互动下

3、课堂小结(5分钟)

自己总结整个课堂教学再次阐述歌曲旋律作者情感等肯定下学生

4、课后作业

同学们将自己所学歌曲演唱展示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

下去聆听与本课作者有关的歌曲体验歌曲表达什么情感

六、教学反思

(空在那儿这个学生学习了这课后存在的问题的反思不用写空着就行)

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辅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四多“多听多想多体会多创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歌曲情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重视整个的创作过程,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性是本节课的宗旨。

6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