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初中教案内容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具体可行,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怎样写初中教案内容?这里提供初中教案内容分享,供大家参考。

初中教案内容

初中教案内容篇1

一、教材分析

《电路图》是浙教版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完成对基本电路的构建,才能从电流,电阻,电压这三个物理量进一步研究电路。并找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欧姆定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对电路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内容主要分为电路和电路图两部分。重在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如简单电路的构建,开关的作用,电路的连接,电池的短路,画电路图,电筒的电路图等都充分体现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是教学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的开始,电路对八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相对比较陌生。但是生活生产科技中到处都与电有关,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所以在教学中力图从生活出发,尽量做到生活化和实践性,让学生从实验室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开始体会电路。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又好表现,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设计了较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电路的连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设计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生产、科技中电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电的广泛性。体会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电路,理解各电路元件的作用

2、会画电路图

难点:在没有老师指引的情况下,学生尝试连接电路,自行分析电路故障并解决问题;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并联电路示教板

2、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电路板、灯(2个)、开关、导线、干电池(2节)、手电筒

七、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秦淮河的夜景图。提问:你觉得夜景怎样?美在哪里?【用美丽的夜景导入新课,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电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能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师生讨论后小结: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新课教学】

1、电路的组成

首先教师将让学生作一个“使一盏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合理选择使一盏灯亮起来(其中几组桌上少给了开关,少给了电池,少给了导线)一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一边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讲述开关,导线和电池的作用。然后教师将挑选用到开关盒不用开关都能让灯成功亮起的小组上台演示。教师问:这两种连接方式哪种更合理,为什么?教师将对开关进行“打开”和“合上”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电灯的“暗”与“亮”,感受开关的必要性。再进行提问:仔细观察,要使灯泡发光并可以控制,哪些元件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讨论、回答,最后总结引出电源,用电器并最终引出电路的概念。

板书: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称为电路。

2、电路的状态

用多媒体展示通路和开路的动态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状态下,电路有什么特点。通过教师的引路,学生讨论归纳得出: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开路:断开的电路,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接着,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开路?学生讨论归纳得到的原因有:开关打开,接头松脱,接触不良,用电器坏了,导线断了等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问:我们能否将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呢?

探究活动:用导线将一节干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请学生用手触摸导线。

教师问:导线是否有发热现象?学生在触摸过程中能感受到导线发热,温度不断上升。学生通过回答“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会如何呢”这一个问题,能很好的理解短路的概念,并明确短路的危害,同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牢记短路的危害。

3、画电路图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设计的电路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比一比,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又易懂。学生成果展示,并互相评论。然后教师归纳:实物图比较直观,但画起来太复杂,有些复杂的电路图根本无法表示。所以有必要来学习一下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电路图。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列举的电路元件符号。接着让学生对照桌子上的实物画出自己设计的电路的电路图。教师展示学生的电路图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归纳画电路图的注意点:元件分布均匀,位置合理,导线横平竖直呈矩形,使图形美观。

4、串、并联电路

在了解了电路和电路图的基础上,教师将引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深一步的探究。提供给学生一下电路元件:2个小灯泡、1个开关、1个电池组、若干根导线。让学生设法把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学生完成后,请两组有代表性的上台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来比较两组的异同。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串、并联的电路实物图。并归纳出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多条。(干路,支路)

通过串并联的实物图连接方式,要求学生画出串并联的电路图。然后与多媒体展示的串并联电路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交流,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处。做的好的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5、手电筒电路图

前面所学的电路图都是实验室中比较简单的电路,在生活中的电路往往会比较复杂,但也存在比较简单的。下面就来探究一下手电筒的电路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兴趣并能巩固知识。

【复习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多少?

学生小结。[学生各抒己见,总结有针对性。并能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巩固练习】

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将探究引向课外,保持探究的连续性。

【布置作业】

课后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自己设计一些小电路,画出电路图。

【板书设计】

电路的概念: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称为电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电路的状态开路:断开的电路,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短路: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电路图。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多条。(干路,支路)

初中教案内容篇2

一、课的构思与设想

⒈整体构思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真正促进儿童身心两健,特别是小学阶段更应让孩子们在欢乐中陶冶情操,强健身体,技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生喜欢跑跑跳跳,这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中快速跑就是其中一项热门的体育活动,它运动简单,容易开展,但简简单单的跑枯燥无味,可运用情境导入以及多种渠道设计这堂课,主要强调育心和育体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欢乐的气氛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注重强调如何让学生怎么赛跑,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辅助练习中掌握技能,整节都是腿部上活动,在结合游戏(保龄球赛),并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拥有健康。

⒉具体构思

⑴教材搭配:快快集合→情境导入→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保龄球赛→放松操;

⑵教学方法:首先把音乐有机的融入于体育教学,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教乌龟如何赛跑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运用模仿法、竞赛法、游戏多种方法进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新奇中学,在快乐中练,在练中掌握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⑶组织形式: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合理组织调动队伍,以此来提高练习密度;

⑷学法指导:通过教师引导,创设上课铃声响的音乐,学生载歌载舞进入课堂,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为下面的教学奠定积极、愉悦的氛围;

⑸快速跑的辅助练习(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三个动作的要领示范讲解清楚,摆臂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击掌的节奏性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

胸前贴纸跑是跑时将闪光纸贴于胸前,严禁纸掉落地面,所以学生意识到只有拼命的跑才不让纸掉落,以便来锻炼学生的跑速,但要强调学生跑时正确姿势和安全问题;

⑹恢复部分:加入游戏保龄球赛,主要是放松学生身心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拍手歌”音乐作为放松腿部肌肉,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要求动作协调、舒展、大方,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渗透美育;

二、重点:后蹬跑以及摆臂的节奏性

难点:后蹬跑的抬腿动作

三、教学目标

⑴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展示自己;

⑵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快速跑辅助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要领,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⑶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快速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

⑷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喜悦;

⑸社会适应目标: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四、场地器材:崎峰小学篮球场

录音机一台、闪光纸4张、钳鼓一把、矿泉水个52个

五、教学流程图

初入情境发展情境深入情境保持情境

情境导入

快快集合韵律操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保龄球赛放松操

初中教案内容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山市》教案。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听课文朗读录音;第二遍,学生自读;第三遍,学生齐读。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2、根据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3、学生根据课__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划出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注意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2)数年恒不一见(经常)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不久,不一会儿)

(4)高垣睥睨(高墙)

(5)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连绵不断)(城市)

(6)历历在目(清清楚楚)

(7)一切乌有(乌,同“无”)

(8)黯然缥缈(隐隐约约)

(9)裁如星点(裁同“才”)

(10)窗扉皆洞开(窗户)

(11)或凭或立(靠着)

(12)倏忽如拳如豆(突然)

(13)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

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3)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赶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四、体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特意指出奂山山市“数年恒不一见”?

为下文写神奇的“山市”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2、作者写孙公子及其朋友“相顾惊疑”,在文中有何作用?

从侧面表现出“山市”的神奇,教案《山市》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3、找出并解释《山市》里表示时间的词语,再看看“山市”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无何、未见、既而、逾时等。综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①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②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先总写一笔:”高原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副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

③____阶段:危楼的出现。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的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4、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很缓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明确: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现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率化很快。

5、在描写“山市”变化的过程中,那些内容是详写?那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

详写:如城郭:高垣睥睨……以亿万计如危楼:风定天清……不一。

略写:其它变化过程是略。

可以使描写更生动,富于变化,有很强的层次感。

6、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呢?

明确: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辞方法。

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

1、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作“鬼市”?你能不能用你了解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当时的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只好用迷信的方法解释它。

海市蜃楼——当异地景物被阳光折射到空气稀薄的高空后,恰好造成适宜的角度,又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的传递折射回低空,平静的海面或沙漠就成了这些图像的“地面接收站”。古人认为是天上的一种大虫吐气形成的,所以称为“海市蜃楼”。

六、课堂小结

《山市》是一篇介绍山市蜃楼的妙文。文章将变幻莫测又而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历历如在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绝伦的景象。

初中教案内容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排球正面下手垫球的动作要点,80%学生能做出正面下手垫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教与学的方式,学会排球的基本技术,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团结、勇敢、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击球时手臂的动作

【难点】

击球时手臂与球的接触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花样跑

方法:学生成两路纵队绕排球场地慢跑三圈,期间插入高抬腿跑、小步跑等动作。

2.徒手操:老师喊节拍带领依次活动头部、肩部、胸部、髋关节、膝关节、手腕脚踝、压肩、压腿。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有节奏感。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在刚刚过去的16年里约奥运中,女排精神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先来看一看夺冠时的视频,好,视频看完了,哪位学生来说一下你的心情呢?

大家说的都非常的不错,里约奥运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让中国女排重回世界的巅峰,同学们想不想像这些姐姐们学习为国争光呢?今天就让我们从排球的最基础的技术—正面双手垫球学起!

2.示范

教师进行正面与侧面示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3.讲解

动作要点:

垫球的站姿:双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大于肩,双脚向前,膝盖弯曲保持身体有弹性,身体前倾。

双臂及手的摆放:双手重叠,双臂伸直,双肩放松。

4.练习

(1)原地做垫球的徒手模仿练习。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2)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垫球动作或垫吊球,体会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3)自抛一次、自垫一次的方法进行练习,动作熟练后逐步过渡到连续向上垫球。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垫球的时候,会有屈臂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垫球方向和力度都不够准确,大家可以来进行徒手模仿练习,或者用“信号法”来提示对方。

(4)个人技术熟练后,可进行两人对垫或者三人垫球。

5.检验—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出两名代表分享技术动作。

6.教学比赛—垫球接力游戏

组织教学: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不一定相等),每组选出一名技术掌握的队员,站在与本组队员面对面约3米左右远的地方,本组其他队员成纵队站立。游戏开始,这名技术好的队员把球抛向对面队员,对面队员用双手垫球方法垫给技术好的队员后,自己跑回纵队最后,技术好的队员和本组其他队员继续对垫,并计算连续对垫的次数。当教师发出停止垫球号令时,以连续垫球次数多的队为胜。

规则:纵队站立的学生按所站位置依次垫球,不能漏人;游戏过程中只能用手垫球,否则算失误,重新计算次数;出现“连击”现象时算失误,重新计算次数。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排球20个、秒表、口哨、排球场

五、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左右;平均心率:100~12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六、课后反思

初中教案内容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馈】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初中教案内容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狠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狠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文言实词以及“眈眈相向”、议论性句子的卡片,进行知识积累。

3.投影仪。

4.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放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狠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

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略。

初中教案内容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了解一些黄土高原的文明特点,知道她曾孕育了华夏文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通“风成说”初步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验证自己的假想,体验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文明特点。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景观、人们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产生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

看后猜猜看她属于我国哪个地区?你对什么印象深刻?导入新课内容。

【活动】一、文明的摇篮

[板书]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3页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有哪些文明的特点。(黄土地、宝塔、窑洞、白羊头巾、信天游等)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初步了解黄土高原文明的特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课文后续内容教学作铺垫。

【活动】文明的摇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观看下列一组反映黄土高原文化特点的图片:黄土高原地貌、窑洞、信天游等。

学生活动:看图、思考,了解黄土高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特点。

设计目的:以图片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讲授】一、文明的摇篮

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回答问题。

1、区域、阶梯及“四至”。

2、所跨省区。

[板书]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板书]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学生读图6.25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跨越的主要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能根据地图信息回答问题。

【讲授】文明的摇篮

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请大家在书第24页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图上用笔描出黄河的轮廓。“几”字形轮廓。

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华夏文明的视频。

[板书]3.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学生活动:动手在图6.25上描出黄河的轮廓。看视频,获取书本之外的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就是这边土地曾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加深学生黄土高原是我华夏文明摇篮的印象。

【过渡】导入本课时第二部分。学生看阅读材料(P26),然后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将讨论结果和观点向大家汇报。

学生看书,思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活动】二、风吹来的黄土

[板书]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

利用动画和视频分别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风成说”原理。

结合“活动”,请学生讨论并回答支持“风成说”的依据。

活动第2题留着课后思考。

看视频,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讲授】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第26页有关黄土地貌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的特征。

黄土塬: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黄土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岳。

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

[板书]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沟壑纵横;

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初中教案内容篇8

一、数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好的习惯,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你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我们今天就学习新的一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2.学文明理

(1)教师通过放录音,讲[档案馆]里的故事,引导同学思考:佳佳在班上出了丑,到底是谁的错?应该怎样做?可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进行汇报。

(2)教师按课文提示,帮助学生明事理,让学生明白:习惯有好坏之分,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我们应该不断约束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3.活动明理

(1)演一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学习剧中人物的某种精神,如:

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取得了好的效果,教育学生要向熊姐姐学习,做作业的时候认真仔细,不丢三落四,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精神。

熊妹妹是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比较马虎,但她能知错就改,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克服缺点,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没有这种精神也不行。

(2)填一填

教师在黑板上写两段话,让学生读,并思考在空白处填上什么词语,才能使勉励子完整。目的是使学生记住,只有办事认真才能有好结果。学生填空时,不拘于词语的准确,只要意思对就行。

如: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

熊妹妹是一个办事不认真的人,但她能知错能改。

4.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天学习和工作的提高,小学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初中教案内容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本课共有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是以中秋节为话题而展开的一个对话。它主要讲了HanMei和Lucy简单谈论有关中秋节和月饼方面的知识,并邀请Lucy到她家作客的过程。在这个对话中出现了如autumn和festival等十一个新单词以及几个学生难以理解的、需教师解释的词、句型和句子。第二部分内容是两人在商店为朋友买月饼的一个情境,谈话内容是从月饼表面的样子的好坏、大小、轻重和价钱等方面展开的。其中出现了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它们是:nicer,bigger,heavier,cheaper。它要求学生根据图、词和句子提示创造性的对话。

2.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那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和句子,如cakeswithmeet...(2)指导学生口头熟练表达就中秋节这一话题展开的对话内容,包括第二部分的购物经过。(3)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3.教学难点。学生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4.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学生能听懂本对话录音,能听懂师生之间就本对话内容而展开的、切形式的问答,会和别人展开对话,了解和传递信息;能就本课语言难点造句,而且无语法错误;能就类似话题,创造性地自编对话;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2)知识目标。学生要牢记所有新学单词,包括重点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还要记住新学短语、句型、难句及本对话各句的英语表达,为实现自如讲英语奠定基础。(3)情感目标。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投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4)学习策略目标。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的实践中去,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5)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会简单向别人介绍中国这个传统节日,从而体会节日的快乐。

二、说教法

对本课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等都需要教师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拦路虎”,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展开情景对话。教师可以和任何一个学生对话。开始时和学习好的可多说几句,和学习差的可以少说几句,要想办法使人人开口,使人人都有成功感。通过对话逐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部操练。在对话时可不受课文内容和顺序的限制,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必经之路。师生对话时,其他学生静听。

4.学生独立操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这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5.教师可设计填空或翻译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本对话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还采用了投影仪、挂图、卡片、实物等,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科学储备大量知识。学生不掌握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所以学生必须了解语言规律,掌握丰富的词汇,熟知语法规则,会熟练表达由各个话题而展开的交际内容。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教育论文在线

四、说教学程序

1.复旧引新阶段。

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

如:Ss:Goodmorning,teacher!T:Goodmorning,class!之后,就上单元的话题和学生展开对话:T:Comrades!Wewon’thaveanylessonsthisafternoon.I’mgoingonafieldtrip.Wouldyouliketogowithme?Ss:Yes,wedo.T:Wherearewegoing?Ss:We’regoingtothemountains/rivers/hills...T:Whatdoyouthinkwe’regoingtodo?Ss:We’regoingtohaveapicnic/discusstheairoutside...教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继续多谈几句,交谈的思维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之后,老师问道:T:Doyouknowwhatdayistomorrow?

Ss:Yes,wedo./No,wedon’t.

T:Nowletmetellyou.TomorrowisMid-autumnFestival.We’regoingtohaveabigdinner.Wouldyouliketocometomyhometoeatsomething?

Ss:Yes,we’dloveto.到此引出新学课文,教师说:Nowlet’slearnLesson9.之后板书“Lesson9”。

2.熟悉语言阶段。(1)学生看着书听一遍录音,初步了解对话内容。(2)教师领读或朗读一遍,同时板书本课新学单词。(3)教师指出每个新学单词重点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4)创设情景,攻克语言难点。(5)学生可再听一遍录音,此次需合着书进行。(6)分角色表演对话。

3.情景交际阶段。(1)教师可按照上面教法中讲到的交际方式和学生对话,要照顾到不同位置的学生,最少可进行五、六次。(2)学生与学生自由对话,人人都要开口说话。

4.巩固验收阶段。(1)几组学生分别表演对话,其他同学听。(2)设计如下填空练习:A:Hi,Lily!Areyoufreetomorrowevening?

B:TomorrowistheMid-AutumnFestival.Wouldyou____tocometomyhometoeatthebigdinner_____us?A:We’regoingtoeatmooncakes____meatinthem.

A:Yes,wedo.

A:Oh,mooncakes!B:Doyouhavesomethingsweet____.Ilikesweet.B:Oh,there’sashop_______there.Let’sgoandseewhat’ssold.

BecauseIdon’thavemuchmoney.

A:Oh,thisis_____(heavy)thanthatoneandIalsothinkitis____(nice)thanthatone.Ijustbuy____(big)ones.(3)做如下翻译练习:你喜欢吃里面夹肉的月饼吗?这个月饼不如那个月饼好看,但比那个便宜。这就是他们在商店里所买的东西。(4)学生以NewYear’sDay为话题创造性地编一个对话。B:Great!Iwanttobuysomeformyfather.A:Which_____youlike?B:Iwanttobuythe______ones.

初中教案内容篇10

教学目标 学习称呼语和问候语

教学重点 打招呼用语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运用打招呼用语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 1

教学课程 1. Greeting.

2. Warming-up

T: Class,Please stand up. Hello, class.

S: Hello, Ms…

T: Sit down please.

S: Thank you.

3. Drills

(1) 练习打招呼问好。

(2) 练习感谢他人。

(3) 练习告别语Goodbye。

4. Practise

1)Work in pairs part7 and part8

2) Complete the sentences.

Daming, ______ ______, please(请坐)

_____,______ (同学们好)

______(你好).Jack.

_______,_______ (谢谢), Miss Li.

_______(再见), Lucy.

5. Conclude

6. Homework

Complete part5 and part 6 个人修改

课后评价

6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