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拓展科学教案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好的拓展科学教案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拓展科学教案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拓展科学教案篇1

班级分析:本次上课的班级是一个混龄班级(混龄不是按照年龄来分,而是按照学习情况,适应状态以及接受情况来分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了解,我对混龄教学中的20名幼儿中的13名跟班学生比较了解,也比较清楚和熟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余7名幼儿是这个学期才转来的新生,在两个月的相处里我也逐步掌握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特点,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幼儿设计了这个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认识水》的第一课时,它是结合生活中实际情况来说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但是因幼儿的年龄特征,常常感觉不准确,幼儿特别重视证据,证据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科学问题并对提出的解释予以评价。

材料从2方面进行:

首先从水的基本特征“水的颜色、水的味道、水是否透明、水是否流动”。用实验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幼儿经历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案,收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然后引出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理念:

以探究为中心

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堂课中主要安排4个活动“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机会。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重实验探究的开放性

材料的开放性:课前为幼儿准备好各种材料,在探究活动中根据需要领取材料。

实验方法的开放性:引导幼儿参与实验,然后幼儿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最后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活动。

交流的开放性:幼儿充分的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

对与幼儿,注意教、扶、放的适当安排,放——“用在水的颜色,味道的实验”时,充分发动幼儿的头脑,让幼儿进行开放性思维;教、扶——在“水是否透明、流动”时,教师进行必要性的规范指导。

四、设计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引导幼儿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猜测——制定方案(包括试验方法,材料准备,小组分工合作等)——实验——记录——交流

2、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多种实验(方法)明确说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培养幼儿节约用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重难点

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

1、情境创设

2、手偶、标签、号牌。

3、动画、音乐、节约用水标志。

4、盆(大的2个、小的8个)、清水一桶、杯子若干、矿泉水瓶、白醋、白酒。

5、石子、颜料、调色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水声进入教学环境。

2、动画导入。

(二)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水是什么颜色)

师:(出示3杯水,一杯清水、一杯又红颜色的水、一杯又蓝颜色的水。)小朋友们,我们的水有一个秘密?看!这3杯水,你觉得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猜想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的观点不太一致,下面老师来做个示范,请小朋友们仔细看。

实验:分别给3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2杯加入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什么颜色。

幼儿分组实验

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

2、水是无味的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通过实验得出水是无色的。

提问:既然水没有颜色,那它会不会有味道呢?谁是什么味道呀?

幼:猜想回答

师:有的小朋友说有,有的小朋友说没有,有的说是甜的,有的又说是苦的,还有的说是酸的,到底是什么味的呀?

师:瞧!老师这里有3杯都像水一样的液体,到底这3杯是不是水,我们要先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各有什么问道。

幼儿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师:水既然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瞧!老师这里有2块小石子,我把一块石子放入带颜色的水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

提问:小朋友们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师:通过这么多实验,老师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老师要和水做一个小游戏“抓水”。

师:咦?我怎么抓不着呀?怎么办呀?哪个小朋友帮帮老师呀?

幼儿:······

师:小朋友也抓不到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师:诶!这里有个小杯子,我用小杯子来运水,请小朋友们观察水是怎么进入盆子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渗透游戏:运水游戏。

教师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

三、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师:水能用来干什么了?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脚、洗头、洗澡······

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水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的时候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正真做到节约用水。

师: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吗?

幼:回答(教师出示节约用水色标志,引出该怎样节约用水)。

师:“那以后应该怎样就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渗透环保意识:观看节约用水宣传片。

四、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

看了节约用水的宣传片以后,我们知道节约用水对我们的重要性,请给身边的人说一声:“不要让水龙头哭了”。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检查幼儿园的水龙头哭没有。

拓展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布衣、雨衣、一块棉布。一块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试水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伞、纸袋等。

3.音乐磁带和cd。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

1.教师:准备好两个塑料桶,将一块塑料布和一块棉布分别固定在桶的上方,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我把水浇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

2.请两名幼儿分别将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儿验证猜测。

--教师: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个桶里没有水漏下去?为什么?

二、进一步实验。

1.教师将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来,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是怎样渗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师:怎样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拧、挂起来晒。烘干、吹风等)

--教师:怎样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当场让幼儿试一试)

三、观察、比较雨衣和布衣。

1.观察雨衣讨论。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觉?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讨论。

--教师:这里还有一件布衣服我们来感觉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样?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门吗?为什么?你喜欢怎样穿它?

四、猜猜那些东西能装水。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龙雨伞、纸袋等,让幼儿猜猜这些东西能不能装水。

2.请幼儿装水试一试。

活动延伸:

听歌曲,《雨,雨,走开吧》,并学唱。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布和塑料的区别在哪里,引导幼儿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水,建议教师提醒幼儿戴围群和护袖,避免幼儿因为国语专注而把衣服弄湿。

拓展科学教案篇3

温州新桥艳洁幼儿园:张慧

设计意图:

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对颜色特别感兴趣,经常问老师是否要上美术绘画课。因此我选用这个主题《多彩的颜色》,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并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颜色的微妙变化,从而理解儿歌内容。 

2、学习看图谱,完整的念儿歌。[幼儿园教案网]

3、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水

2、一次性透明杯数个

3、红、黄、蓝色、桔子、茄子、叶子、车子的图片

4、图谱[幼儿园教案网]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画画的时候,用什么东西给画涂上颜色的? 

幼:用蜡笔。颜料

师:小朋友真聪明,其实颜料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为什么说颜料很神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 教师进行调色操作,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一>幼儿分句学习儿歌 

1、 红色、黄色的混合 

师:小张老师这有两杯有颜色的水,看看都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黄色的。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红色黄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的?

(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来猜)

师:我们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教师动手操作)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橙色。

师:真棒!原来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的。那我们用橙色可以画什么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小张老师觉得用橙色画桔子最漂亮。

师:现在小张老师要把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听听。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教师边讲边出示红色、黄色、橙色、桔子的图片)

2、红色、蓝色混合 

师:这杯水又是什么颜色呢?

幼:红色、蓝色。

师:猜猜红色蓝色手拉手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说的对。(教师动手操作)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紫色。

师:原来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那我们可以用紫色来画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紫色可以画那么多东西吖,小张老师觉得用紫色画茄子最漂亮。

师:老师也把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听听。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教师边讲边出示红色、蓝色、紫色、茄子的图片)

3、黄色、蓝色混合

师:这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黄色、蓝色。

师:猜猜黄色蓝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师:真神奇,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教师动手操作,幼儿观察)

幼:绿色。[幼儿园教案网]

师:那我们可以用绿色画什么呢?

师:张老师用绿色画了叶子。

师:哪位小朋友来帮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

师: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教师出示黄色蓝色,绿色、叶子的图片)

4、红黄蓝色混合

师:夷,那我们用这三种颜色的水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师:我们也来试试看。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教师操作)

幼:黑色。

师:可以用黑色画什么?

师:张老师用黑色画了一辆车子。

师:哪位小朋友来帮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

师:真厉害,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车子。(边讲边出示)

三、 出示图谱,幼儿跟念儿歌

师:颜料可真神奇它可以变出那么多的颜色。现在我们把这些颜色怎么变出来的,给它取个好听的题目叫《颜色宝宝变魔术》(出示图谱)跟着老师一起念。

四、幼儿完整的念儿歌

五、创编儿歌

师:儿歌中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橙色除了画桔子还可以画什么呢?

师:那紫色除了画茄子还可以画什么呢?

师:绿色我们还可以画什么呢?......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会自己编儿歌了,其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这些颜色画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还可以用这些颜色画什么?       

儿歌:《颜色宝宝变魔术》

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

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车子。

拓展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节。

2、引导幼儿用简短的句子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名称、形状及颜色。

活动准备实物水果:苹果、梨、橘子、香蕉、石榴等若干,篮子一个,图片一幅。

重点难点

重点:是幼儿能说出几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及味道。

难点:是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是在秋季里成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里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有的变红了,被风一吹就会怎样?秋天里也是水果成熟的季节,你们知道果园里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谜语:黄金衣,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谜底:(香蕉)。

教师出示实物香蕉让幼儿观察后提问:果皮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教师讲解:是长柱形的,稍有棱。)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2、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石榴等水果,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及味道,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秋季里成熟的水果。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认识的这些水果都是秋天里成熟的水果,它们的形状分别有圆形、椭圆形、长柱形的;它们的颜色分别有红、黄、绿等;有的剥开皮吃,有的用水洗洗就可以吃,味道有酸有甜,它们的水分很多,又有营养,希望小朋友们每天吃个水果,这样身体就会茁壮成长。

4、出示图片,让幼儿连线。

5、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讲评,下课!

拓展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是流动的,对水的流动现象感兴趣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水会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动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制作的ppt;红色和绿色两种不同颜色的水;透明的矿泉水瓶;两种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组;贴绒教具:兔子和乌龟;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谜语,请小朋友来猜。

师: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水)

2、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水的特性:会流动。

师:原来水是它是会散步,会奔跑的啊!

3、师:水没有脚,怎么会走,怎么会跑呢,老师不相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水究竟会不会跑。

二、水会流动

1、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发现水会流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在干嘛啊?(水会跑)

师:水会跑,而且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名字说:流!水会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师引导小朋友用手势来表示水会流,一边做手势一边说:水会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问:你们知道水会往哪里流吗?

2、教师出示透明的矿泉水瓶和水,引导幼儿发现水会往下流。教师将水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一边倒一边说:水往哪里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师再将矿泉水瓶里面的水来回的轻轻摇晃,引导幼儿去验证水的确是往下流的,是往低处流的。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是往瓶子的哪个方向流的呢?为什么会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师小结:因为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里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处流的。

四、看谁跑的快

1、教师出示两个贴绒教具:小兔子和小乌龟。

师:老师的两个好朋友小兔子和小乌龟也想和小水滴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看看?

2、教师出示两块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将两滴不同颜色的小水滴滴在两块板面上,引导幼儿观察那种颜色的水跑的快,那种颜色的水跑的慢。并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师:小兔子喜欢红色,就把水变成了红色,小乌龟喜欢绿色,所以把水变成了绿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乌龟的小水滴跑低一点的路,我们看看谁会跑的比较快?

3、教师操作,小朋友观察

4、小兔子和小乌龟换一下“路面”,重新比赛

师:小乌龟不服气,想再比一次,不过,这次小乌龟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点的路了,我们再来看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5、小结: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动

1、教师将调好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水分给小朋友,2个人一小组,小朋友自由组合,教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拓展科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

2、难点:寻找鞋底的秘密,特别是形状:两头大中间向里凹,但两只鞋子的朝向是相反的。

三、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来,人手一张白纸。

2、欢快的音乐一段。

3、半圆形的座位安排,中间留有空地,便于活动。

四、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她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儿的花鞋子(教师边讲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

2、教师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

1、师:那我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脚上的鞋子,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鞋子的特别之处。(着重从鞋子的外型、颜色、大小等特点来观察)

3、师:我们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也一模一样。除了这些秘密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4、教师提供白纸,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幼儿可脱下鞋子来看,也可在白纸上踩上一对脚印再观察):如,两只鞋底(或鞋印)的花纹是一样的,鞋底(或鞋印)的形状是两头大中间向里边凹,但它的朝向是相反的。

5、教师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叫它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

1、(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可是怎样的两只鞋子才算一双呢?

2、师:我们脚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颜色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请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以及朝向等特点,把这些鞋子一双一双的配配好,再把它们摆放在座位前。

3、幼儿分散收拾,将找到的两只鞋子摆放在身边,并自由说说为什么要将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

4、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呢?(重点引导幼儿从鞋子的大小、颜色和款式来讲述)

5、师:把两只长得一样的鞋子并在一起反过来朝上看看它鞋底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形状和花纹)

6、幼儿观察得出:两只鞋底的花纹是一模一样的,形状也都是两头大中间向里凹,并且所朝的方向是相反的。

7、教师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底的形状和花纹也一样,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样的两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

8、幼儿相互检查、验证,并把找对的鞋子放到鞋架上。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

1、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

2、平时,我们回家换下来的鞋子也要一双一双的放整齐,下次穿的时候会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拓展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1、感知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

(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拓展科学教案篇8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   崔凤

【设计意图】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观赏;能玩游戏;还能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我们的河边、马路、山上、造房子等地方都可以看见它们,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小时候也特爱玩石子棋、收集石子的游戏。在与孩子们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激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咦,这石头怎么都是白白的?”、“石头是哪来的呢?”、“石头可以用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起来,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思路,我决定带孩子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秘密。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和认知兴趣,并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出处、特性),丰富地理知识。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用书同幼儿人数。

【活动重难点】

1、幼儿能说出三种石头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对三种石头产生不同现象后的反复引导。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石头。(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二)基本部分

1、欣赏石头风景图

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石头风景中吧!

2、提问、猜想、记录

(1)提问:在大自然中,石头成为美丽的风景,石头又分为哪几种,每种石头又叫什么?

(幼儿讨论)并且介绍石头的正确名称观看课件,了解石头名称。

(2)猜想:

①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种?

②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写字的是哪一种?

③你觉得三种石头摸上去最光华的哪一种?

(3)纪录:

幼儿把猜想记录在《幼儿用书》的猜想表格中。

3、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石头的特性,

(1)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在手中,感受那个摸起来最光滑。

(2)用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在黑卡纸画画,哪个可以画出来。

(3)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进水中,会发现哪个能浮起来。

(4)把自己发现记录在《幼儿用书》的发现表格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读书中相应的正确答案)。

4、通过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石头更多的用途。

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幼儿所说,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如:石头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石头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1)一般的岩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可用于铺路、造桥、盖房子等。

(2)玉石、红蓝宝石、钻石是较为名贵的石头,可以制作装饰品。

(3)本地盛产的名石——寿山石,特别名贵,可做成工艺品。

(三)结束部分

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利用教具,探索石头的玩法,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四)活动分享

打开《幼儿用书》本次活动栏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孩子们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三种石头的不同特点,得到了最直接的经验。同时,孩子们对试验很感兴趣,也很专注,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幼儿在操作完以后,没有把操作材料收拾好,而是直接放在了操作台上,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应当事先给孩子准备好小塑料筐或是小袋子,以便孩子在实验结束后把实验材料收拾好,然后再回座位讨论实验结果。

拓展科学教案篇9

做泡泡水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洗剂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的现象。

2、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各种洗剂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剂用品

2、人手一杯水喝一根小木棒、吸管

3、柜子上贴有各种洗剂用品的标记图。

活动过程

导入:

问题情境

基本部分:

1、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

(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作出能吹泡泡的水呢?)

(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能吹出泡泡的水,(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为幼儿提供他们

能想到的洗剂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的观察各种洗剂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吧自己想要的袭击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2)引导幼儿观察洗剂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老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沫怎么不见了,现在杯子里的水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加入不同洗剂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洗发露、沐浴露、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和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4、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水的效果影响。

(1)用吸管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老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那个小朋友用了和他一样的东西?(用另一个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试一试)

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换一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吹的泡泡多。

(4)收拾整理物品,请小朋友按标志图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到柜子里。

小结:幼儿能过尝试用各种洗剂用品制作泡泡水,

活动延伸:继续观察各种洗剂用品做的泡泡水有什么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吹的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08高专五班32号王晓伟

拓展科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坚果的外形特点,了解坚果的作用。

2、品尝坚果,懂得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各种坚果、介绍坚果作用的ppt、各种果实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篮子,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谁来摸一摸,猜猜看摸到的是什么?(核桃、花生、开心果)

幼儿摸坚果,说一说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它的壳怎么样?

二、品尝坚果。

1、提问:你们吃过这些吗?

2、每人选一个坚果品尝。

谈话:你吃的是什么?吃起来怎么样?

师总结:坚果是植物的一类果实,它由坚硬的果皮和种子组成,一般我们吃它的种子,就是坚硬的外壳里面的果仁,坚果的果仁香香的,里面油。

三、幼儿交流讨论:你还吃过哪些坚果?

四、欣赏ppt,了解坚果的作用。

1、观看ppt,了解榛子、松仁、葵花籽、开心果、核桃、杏仁等几种常见坚果对人体的作用。

2、师:认识了这么多的坚果,你们知道坚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

3、小结:多吃坚果有美容补脑、还可以防止衰老、补充微量元素等好处,不过小朋友也不能贪吃,避免营养过剩引起发胖。

五、游戏《我是谁》

游戏规则:教师发各种果实(有坚果、有水果、还有其他干果)的图片,幼儿选择一种贴在胸前。幼儿分2组传球,音乐停则停止传球,球在手里的小朋友就介绍自己的图片!例如:我是核桃,核桃是坚果!

6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