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是怎么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明、鲜”等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3、感受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领悟会意字特点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放在字音及会意字构字特点上,理解字意
教学难点:
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大的“火”字,知道“火”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出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生活在树林里的古人是用什么来灭火的呢?
3、出示树枝灭火的过程,小结:原来“灭”字就是在“火”字上加一根树枝。
4、板书课题:“日月明”,问:谁知道“明”是什么意思?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2-3次,要求:
①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字义。
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重点正音:明、尘、男、抹、森、从、众)
出示:
míngxiānchénjiānmièlìnán
明鲜尘尖灭力男
xiūshǒulínsēncóngzhòng
休手林森从众
a、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b、去掉拼音读。
②分小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读课文,仔细观察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
尖:板画草芽尖尖图。
鲜:板画鱼和羊肉串。
男:动作演示。
尘:动作演示。
从、众:演示“人——从——众”教师讲解。
林、森:演示森林画面,用“森林”说一句话。
3、小结小朋友,像这样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会意字”。
4、你还知道哪些也是会意字?(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四、巩固字形
1、师生对口令,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对口令。
3、全班拍手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出示:
1、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写字作业评讲。
六、课堂作业:
1、我会读。(课后题①)
2、我会说。(课后题②)
(课件出示字谜: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
生:我猜出来了,是“森”字。
师:你知道“森”是什么结构的字吗?
(生大多摇头,唯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嘀咕着,是上下结构的字呀)师:(微笑着)不懂没关系,我们不是还没学过吗?这是品字型结构的字。
(师板书:品字型结构。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品字型结构的呢?
生:我的名字当中的“鑫”字是品字型结构的吗?
(师点头表示肯定)
生:我的“晶”字也是品字型结构。
生:品字型结构的“品”字也是吧。
师:小朋友能从课内课外找出这么多品字型结构的字,懂得从生活中识字,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吧!
师:谁能给“众“字编个字谜?
生:上看一个人,下看两个人,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人。
师:会模仿“森”的字谜出谜底,也不错。
生:一人在上,两人在下,三人就是个“众”字了。
(练习给“众”字组词)
师:(出示字卡:三口品、三木森、三人众、三日晶)第一,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生:每个生字都是有相同的单字组成的。
生:是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像耍杂技般叠加在一起,一个在上,两个在下。
师:观察得真仔细,说的也生动。
(老师端杯品茶,并发出饮茶时地咂嘴声)
师:刚才,老师在干什么?
生:老师在饮茶。
师:老师是怎么饮的?是口渴了大口大口地往嘴里灌吗?
生:不是,是小口小口地品。
师:“品”字用得真好。这样小口小口地品,才能尝出茶香。
(出示:品)
师:“品”是由什么字组成的?
生:(齐声)“口”字。
师:老师刚才品了几口茶?
生:三口茶。
师:如果老师品了很多口茶,是不是要用很多“口”字来表示这个意思?
生:(齐声)不是。
师:我们中国汉字有个特点,就是可以由一个单字重复几次组成
一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在我们的汉语中,“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品”字由三个口组成,就表示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茶香着呢。
师:像这样一个单字在上,两个单字在下的字属于什么结构的字?
(生面面相觑)
师:这就是品字型结构的字呀。(师板书:品字型结构。生认读。)(让“品”字交朋友:品茶、品尝、品味……)
师:如果有很多树木,几十棵,几百棵,这地方叫什么?
(出示课件:一片树林的图画)
生:树林。
(师出示字卡:林;再出示课件:一大片茂密的树林)
师:这里有成千上万的树木,一棵紧挨着一棵,一眼望不到边,这地方叫什么?
生:(齐声)森林。
师:“森”字是怎么组成的?
生:三个木字。
师:“森”字是什么结构的字?还记得吗?
(生稍微愣了一下,看到老师手指着的“品”字,马上反应过来:是品字型结构的字)
师:是的,凡是由三个相同的的单字一个在上,两个在下组成的字,我们都叫它品字型结构的字。相同的单字每重复一次,意思就加
强一次。三个“木”字组成的“森”字表示什么意思?
生:很多很多树木生长在一起,一眼望不到边。
师:森林里是有很多树,但如果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就会变成——(课件出示:林)
生:(齐声)树林。
师:再继续乱砍滥伐下去,“树林”就变成了——(课件出示:树木)树越来越少,如果不加节制,整座森林将出现什么情况呢?(课件出示:一幅凹凸不平的黄土坡上,到处是光秃秃的树桩的画面)
生:树木砍完了,鸟儿飞走了,动物逃走了,它们都没有家了。生:没有了树木,洪水一来,会出现泥石流。
生:没有了树木的山坡,没有一点绿色,好像一座死山一样。师:是的,没有了绿意的山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到处死寂一片,令人痛惜。
(生个个神情凝重)
师:不,我们不能让森林变成一片荒芜的黄土高坡。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老师引导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1、读准字音,2、分析字形,
3、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师;现在我们按照这个方法自己来学习另外两个生字。
(生交流学习,师巡视指导)
生:我学习了“众”字的音形义,三人为众,“三”在古代是表
示很多的意思。因此,“众”指的是很多很多人。
师:能用“众”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吗?
生:“众”,众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师:(竖起大拇指)真了不起!从哪学到这么一句的?
生:我喜欢看课外书,是在《谚语大全》这本书上读过这句话的。生:“众”,观众,台下有很多观众。
生:我学会了“晶”字,它也是品字型结构的字,表示很亮。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晶”字由三个日组成,表示有很多很多的太阳。
师:是的,“晶”字由三个日组成。天空中能有很多太阳出现吗?(生齐答:“不能”)那么,天空中什么物体会亮晶晶呀?
生:星星。
师:对。(板书:)这是古文字“星”。我们现在的“晶”字就是当时“星”字的上半部分,只是把线条拉直,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因此,“晶”字由三个“日”字组成并不是表示有很多很多的太阳,而是表示有很多很多的.星星。现在明白了吧?“晶”字是表示光亮的意思。
(生进行让“晶”字交朋友和说话练习)
师:谁还知道哪些字是属于品字型结构的?
(生交流之后,师板书:鑫、磊、淼……)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不会忘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那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
2、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要求。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4、简介延安。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朗读:
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灿烂辉煌
脊梁 镢头
2、指名分节读诗歌,思考这每节诗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这节诗中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3、仿照写句子:
4.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自学后面的几节诗:
1、学生自学。
2、交流:
(一)第二节:
1、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是指当年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当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它代表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追寻的是这种精神。
2、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 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实际上是指追寻党中央的领导。
3、朗读。
二)第三、四节:
1、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各种好东西很多。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2、温热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的含义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连起来读三、四节诗。
5、概括意思。
三)第五、六节:
1、反问句的体会。
2、追寻信念:什么样的信念?——金色的理想,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3、追寻温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追寻光明: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五、总结全文:
1、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全文及中心思想。
3、练习背诵。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3
说教材:
《称赞》这课是一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10个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发现小刺猬身上的优点,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称赞。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这儿有个词语宝宝,不知道谁认识?(板书:称赞)指名读,齐读。
2、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称赞》,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更好的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问题意识也是一个学生具有较好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质疑,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并标好自然段。
2、认读生字。
3、分自然段读课文。
[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小组的互助互帮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小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我很注意小组学习的效率与效果问题,在学习中我确定了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小组学习后我会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馈,如在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来认读生字,或者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来比赛读。这样为了小组的荣誉,在小组的学习中小朋友们会更认真,优秀的小朋友也会主动地去帮助那些一下子跟不上的小朋友,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精读课文
1、听录音,认真听注意读课文的语气与方法,思考课文中讲了谁称赞谁?
[学生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因此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小朋友听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好的朗读方式方法,好的语气,会在他后面的朗读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模仿它,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更进一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好的音像材料的示范,在遇到没有音像材料时,或者个别自然段的教学中,我经常会亲自朗读,给学生以朗读上的示范与指导。带着问题听,可以让学生更有目的性,听得更专心。]
2、自由读课文,用“”“”分别画出小刺猬和小獾称赞的话。
[在听了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课文,他就会对自己刚才听到的朗读有一个亲自体验与尝试的过程,并且我让学生有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画画,让学生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第1~3自然段)
(1)、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
(2)、读,思考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3)、比较:你真能干!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4)、老师也想来称赞一下小獾: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
请学生来评一评。
(5)、你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
[在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感悟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小板凳很粗糙,但小刺猬却能通过它的仔细观察发现小獾的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好,从而看出小獾的态度很认真,也发现小刺猬的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称赞人。在“你真能干!”“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三句话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称赞也要具体,称赞到点子上,这也是主纠正小朋友在的课堂上评朗读时,很多学生就一个好,但就不出好在哪儿,在这里给学生指出一个称赞的方法。在后两句的称赞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维,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称赞也要根据实际,否则就起不到好的效果了。]
__4、学习第9自然段。
(1)、读,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2)、填句子练习。
小獾接过苹果()了(),说:“你的苹果红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獾接过苹果()了(),说:“你的苹果甜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在这里我注重让学生发现“闻”与“香”的关系,从而举一反三,在填句子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填写课后要求的“()了(
)”的词语形式,也让学生了解句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拓展
找找小朋友身上的优点,称赞称赞。试着写下来。
[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并能把自己对别人的称赞写下来。这也是一个练笔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能力。]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4
一、活动的生成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的认识,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的。在节日前夕做“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希望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的劳动去更多的神奇,用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二、活动教案
目标:
1.理解劳动节的含义,知道其由来呢。
2.在劳动中体会,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
3.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快乐,热爱劳动。
活动准备:各行各业劳动图片、不同劳动者工作的场景
(一)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师:知道五月一号是什么节日吗?
教师总结,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二)出示各行业不同劳动者劳动图片。
师:看这是谁?他的工作是什么呢?他的劳动给我生活带来什么?
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
(三)谈话: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师:你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工作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介绍的爸爸妈妈的工作,知道工作的辛苦。
(四)组织幼儿义务劳动,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现在我们一起劳动一下,体会一下劳动的快乐。
(五)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能用身体动作歌曲内容,愿意在大家面前演唱歌曲,表达对劳动的热爱。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5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1.能够听、说、读、写序数词1-20,及其简写形式。
2.能用英文表达生日、节日的具体日期,并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能正确书写序数词1-20。
能用英文书写和正确表达具体日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和课件。
2.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 教学过程:
warm—up(热身)
活动一:唱一唱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①教师播放歌曲三年级上册歌曲“tenlittlecandlesdance”。
②教师提问:“歌曲里唱的是什么,有多少?”,学生回答出:“therearetenlittlecandles.”。
③学生再次伴随卡拉ok唱两遍歌曲,每次请10名学生上台边扮演蜡烛边演唱。
活动二:数一数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①教师用手指表示数字1-99,学生快速读出,练习数字的英语表达方法。
②请若干名学生说英文,其它同学说出相应的数字;而后再请学生说数字,其他同学说出相应的英文。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活动三:看一看
教学参考时间:7分钟
①学生看课件,课件展示的是数词“one--ten”。教师先请学生认读这些数词,而后告诉他们这些词叫做“基数词”,并解释基数词的意思。
②教师点击课件,在基数词下出现相应的序数词。点击序数词,学生跟读。
③让学生找一找构词规律:first,second,third,fifth是特殊的,其他的都是在基数词后加“th”。教师领读单词“first--tenth”。
④以同样的方法学习“eleven--twentieth”。
⑤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生日(只说日期)。教师告诉学生:说日期时,序数词前要加“the”。当有人生日是21,22,23或是31号时,教师鼓励学生想一想应该怎么表达。
活动四:学一学,说一说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①学生看课件,教师指着课件上的句子说“mybirthdayisinjune2nd.”,而后移动鼠标。当鼠标移动到“june2nd.”时画面就变成“thejune2nd.”,鼠标移过则恢复原状。
②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前一段“whenisyourbirthday?it’soctober1st.”,而后提问学生:“whenistheboy’sbirthday?”,鼓励学生说出“it’soctober1st.”。
③教师提问学生:“whenisyourbirthday?”,请学生用“it’s….”说出自己生日的具体日期,并让学生说一说和以前的表达法有什么不同。
④教师播放完整的对话一遍,请学生说一说“nationalday”和“independenceday”是什么节日。教师领读这两个节日。
④学生看对话,边看边跟录音朗读对话。
⑤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对话,请若干组展示。
let’splay(趣味操练)
活动五:说节日pairwork
教学参考时间:6分钟
①教师给出课文中出现的节日“women’sday,armyday,children’sday,teachers’day,newyear’sday”,请学生说一说他们都是什么节日?教师领读这些节日。
②教师提问:“whenisteachers’day?”,帮助学生答出:“it’sseptember10th.”。教师播放对话录音,学生跟读。
③请若干名学生提问,如:“whenisarmyday?”,其他学生回答。
④若干名学生说日期,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是什么节日,可以加上上一节课的节日。
如,a:it’sjanuary1st.
b:it’snewyear’sday.
活动六:排一排
教学参考时间:6分钟
①教师把书上小老鼠的图制作成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日期。
②请若干名学生说日期,找学生指出相应的图。
③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在书上按顺序给9幅图标号。请9位学生把黑板上的图排序,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活动七:let’scheck
教学参考时间:4分钟
①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圈出正确的a或b。
②请四名学生说出答案。
活动八:做一做
教学参考时间:4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活动手册b部分中的第1题和第2题。
五、 板书:
unit3mybirthday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eighth ninth twelfth twentieth
a:whenisyourbirthday?
b:it’soctober1st.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3、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3、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7
《掌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2、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教具准备
1、歌曲《掌声响起》
2、课件
六、教学过程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本文转载
(一)揭题板书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英子
1、自由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通通,并想一想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些绳子词语你会读了吗?
2、认读字词,重点指导读好“落、调”
3、小小拦路虎都被你们打败了,真棒!通过刚才的朗读,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掌声前后初比较,品味掌声送友善
1、(出示第一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了,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1)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呢?
你是从那些词感受到的?(随机板书:孤单、自卑、忧郁、可怜)
(2)这样的孤单、自卑、忧郁、可怜只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吗?
你是从那个次感受到的?(总是)指读句子
这真是个孤单、自卑、忧郁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3)是什么使英子这样自卑?
这场可怕的疾病给英子留下了什么?
这场可怕的灾难让英子失去了什么?
2、在你的心里,希望看到的是怎样的英子呢?(活泼、开朗、自信)
小结:是啊,我们都希望英子……后来,英子真的变了。
3、读第4小节
(1)自由读,那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到高兴、让你激动?
(2)交流板书
师:此时的英子是多么快乐,谁愿意和她一起分享快乐呢?(指读、齐读)
(四)掌声前后再比较,体悟掌声传友善
师:一个文静、……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小女孩,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那么大的转变呢?——掌声
课文中一共写到几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2、3自然段,便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1、课文中几次写到掌声?指名说(出示句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两次掌声。
(1)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
(2)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地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地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我一边鼓掌,一边想用掌声对小英说:“……”
(3)我们的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可能在想:……
(4)引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什么是“犹豫”?英子为什么犹豫?她在想什么?
“眼圈红红的”说明她快要——哭了,但是她哭出来了吗?可见她又是多么的——坚强
(5)指导朗读。
就在这时候,掌声响起来了。(齐读第一次掌声)
这掌声包含了千言万语,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指读——齐读)
2、第二次掌声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响起的呢?
(1)出示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又代表着什么?(鼓励、表扬、尊重……)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生畅谈)
英子有着许多话想对大家说,他将这千言万语化作了——深深地一鞠躬。然后,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出示两个“一摇一晃”的句子
(1)刚才是一摇一晃地来,现在是一摇一晃地走,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心情还像刚才一样吗?
(2)你能用你的朗读区别他们的不同吗?
4、一个文静……的变成了一个开朗……的女孩,这巨大的改变就源自于同学们那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齐读两次掌声
5、此时此刻,你觉得这“掌声”还仅仅是掌声吗?出示:掌声就是()。
正是这包含鼓励……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改变了她的一生。这掌声其实就是一种“爱”(板画心形)
6、指导书写“鼓励”
四、掌声激荡,真情流露悟真谛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掌声就是什么?指名说,板书
2、齐读由学生合作完成的“掌声就是——”的小诗。
3、是啊,掌声就是爱,爱就在生活里,爱就在细节里,懂得爱的人才会给予爱,也会有收获,希望你就是这样的人。有个歌手很好地表达了这种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4、歌曲《掌声响起来》。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8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一名普通的小姑娘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反映了爱因斯坦平易近人的作风。
文章可以分为4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一个小姑娘在路上撞上了一位衣着不整的老人。父亲告诉小姑娘,那老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爱因斯坦。小姑娘感到很奇怪。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第二天,小姑娘又遇到了衣着不整的爱因斯坦,并告诉爱因斯坦穿戴的要领。
第三部分(第14~22自然段):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的,他邀请小姑娘到家里做客。在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小姑娘帮助爱因斯坦拜摆放东西、收拾房间。这部分内容进一步表现了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
第四部分(第23自然段):爱因斯坦告诉小姑娘的母亲,小姑娘教他怎样穿戴和布置房间,他教小姑娘做数学。
通过爱因斯坦说的话,可以进一步看出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在他看来,小姑娘能够教他穿戴和收拾房间,这是很了不起的本领;而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只能教小姑娘做数学题。话语中充满了对小姑娘的赞扬。
教学目标:能够认读5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感受他平易近人的作风;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爱因斯坦平易近人的作风。
教学思路:
一、充分自读,了解课文内容
1、先看课后认读字表自学生字,然后充分地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围绕“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之间的哪些事”这一问题,进一步自读思考。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参考答案如下:
(1)爱因斯坦和小姑娘在路上相遇,小姑娘发现爱因斯坦衣着不整。
(2)第二天,两人再次在路上相遇,小姑娘告诉爱因斯坦应该怎样穿戴整齐。
(3)第三天,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穿戴的整整齐齐的,并邀请小姑娘到家里做客。在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小姑娘帮助爱因斯坦收拾房间,爱因斯坦帮助小姑娘做数学题。
2、检查朗读,指导正确、流利。
3、学生汇报:指导用词的准确。如"短而硬"、"棕褐色"、"陷"、"蓬乱"等词分别把胡子、眼睛、头发的特点表现得如在眼前,使人仿佛见到爱因斯坦衣冠不整、头发蓬乱的模样。如果文章这么写--
老人蓄着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长着灰白头发。
你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4、“读了课文,你对爱因斯坦有了哪些了解”是在上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后才能回答的问题。
通过课文的语句、段落我们可以知道: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对人真诚、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等等。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小组练习。
2、选择一两个小组在全班分角色读。组织学生对角色朗读的情况进行评议。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搜集,积累有关的民间俗语,谚语,在同学之中作交流。
4、体会奶奶对晚辈一片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师”,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概括: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的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___大师”?师补充完整课题:30、语言大师(板书)
4、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却只是一位60开外,连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妇人,她是谁?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呢?
二、整体感知
1、知道文中的“语言大师”指“奶奶”,说说“我”心目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称得上是咱们村里的“语言大师”是因为_____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认为奶奶的“老话”谁都爱听,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的“语言大师”,那么,让我们从课文中先划出文中写了哪几句奶奶说过的“老话”。
三、研读课文
学习课文中的“老话”,概括奶奶“老话”的特点。
1、交流和朗读这些“老话”,感受这些老话的韵味。仅仅课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话”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说过的“老话”一定远远超过了这个数。这些“老话”读起来你有什么感觉?(板书:多、押韵)
2、奶奶的这些“老话”的意思你都懂吗?请同学说说看。指名说这些“老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越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没法回,光阴去,讨不还。”“吃食不抢,到老不长。”“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家和万事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看来奶奶的老话——(板书:易懂)
3、小结:我们读过了奶奶的“老话”,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话”的几个特点来。出示填空:因为(),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里的“语言大师”。
学习课文中的事例,体会奶奶的“老话”的含义。
1、奶奶不但能说出又多又押韵又易懂的“老话”,而且还常常用“老话”教育我、激励我。师生轮读第2节(分读奶奶和我的表现的句子)。
2、出示填空:当„„,奶奶在我的耳边轻轻呼我:„„。当„„,奶奶边掀被子边唠叨:„„。(出示答案)
3、奶奶的“老话”可不是时时挂在口中的——再读:当„„,奶奶先在我的耳边轻轻呼我:„„。当„„,奶奶才边掀被子边唠叨:„„。你和同桌讨论一下,奶奶这样做的原因。(奶奶能用上“老话”教育我)板书:用得恰当
4、分小组合作朗读第三、四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当的“老话”教育我的智慧。体会奶奶对晚辈的一片关爱之情。当我赖床的时候,奶奶说:„„,我只得„„;当我贪玩不想洗脸洗碗的时候,奶奶说:„„,我只得„„;当表弟只顾踢球不做作业时,奶奶说:„„,于是表弟„„
5、奶奶的“老话”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当爸爸妈妈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了,她会说:„„,爸爸妈妈„„;当她见爸爸妈妈不勤俭节约,她便说:„„,爸爸妈妈„„。
6、奶奶的“老话”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你能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根据课文第五节的内容来排一排,演一演吗?(根据时间定)小结:由此可见,奶奶不仅受到家人的尊敬,还受到村里人的尊敬,虽然她识字不多,可真称得上是“语言大师”。
四、复习巩固
1、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话”所折服,请你来说一说——(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话”„„,她真称得上是咱村里的“语言大师”!)奶奶正是用了这些“老话”教育我,激励我,奶奶的“老话”伴随着我成长,难怪大家称识字不多的奶奶为——“语言大师”。
2、作者主要选取了几个事例来写奶奶是个“语言大师”?请学生运用事例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出示课外的一些“老话”,让学生议议他们各自的含义。
4、师小结:在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话”,它们好似一朵朵带着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国大地上默默扎根。它们语言朴素平实,自然亲切,然而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称之为民间俗语或谚语。
5、写作方法指导:写人的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事例详略得当。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__________。
弟弟每天起床,不叠被子,妈妈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爱睡懒觉,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
抄写词语:激励唠叨一本正经愁眉苦脸满不在乎别扭勤俭
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小学主题活动教案模板下载篇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活动,让全体同学感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从而更体贴老师,尊重老师;
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明确怎样做才是尊师,大力表扬同学们尊师的行为,从而激发同学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搞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活动准备:
1、选好主持人。
2、制好课件。
三、活动地点:
x年级x班教室
四、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主持人:尊师是全社会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毛主席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生日贺信中说道:“您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
主持人: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呢?接下来这个故事又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呢?请听故事《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主持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后也不忘老师情,真是难能可贵呀!在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工作有些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主持人甲:大家不难发现,老师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他用爱浇灌我们!使我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九月份是尊师活动月,下面说一下尊师行为的评比办法。
①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②遵守纪律,认真听讲。
③不与老师顶嘴,不做损害班级利益的事情。
④主动打扫卫生,帮助老师减轻负担。
⑤作业干净整洁,字体工整。
五、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学会感恩,尊师重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用你们的心,用你们的言语,用你们的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吧!